长亭送别图片赏析
《长亭送别》用剖析PPT课件
2020年9月28日
10
• 王实甫在剧中激昂歌颂“愿天下有情人 都成眷属”,是他创作《西厢记》的民主 思想的概括,也是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抨击。 《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 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 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 的进步性。
2020年9月28日
11
佛殿相逢:唐贞元年间,“上朝取应”的洛阳才子张君瑞于河中府
子〕﹑〔大迓鼓〕﹑〔卖花声〕等﹔有因字面错讹
﹐转义为名﹐如〔朝天子〕原是名种牡丹〔朝天紫〕
﹔〔醉翁子〕原是唐人讽咏醉公子的篇名。此外尚
有其他民族语言的音译﹐如〔者古〕﹑〔魔合罗〕
﹑〔拙鲁速〕﹑〔阿纳忽〕等等﹐以及歌者创用牌
名。 2020年9月28日
5
杂剧剧本的组成,包括唱(歌唱)、白
(道白、对白)、科(动作、表情)三部分。 全剧一般由主要演员一人来唱,其他角色有 白无唱。主要的角色通常是“正旦”或“正 末”,故剧本分“旦本”或“末本”。
2020年9月28日
4
曲牌是传统填词制谱用的曲调调名的统称。俗
称“牌子”。
曲牌牌名来源不一﹐有以地名命名﹐如〔梁州
序〕﹑〔伊州衮〕﹑〔福州歌〕﹑〔东瓯令〕等﹔
有以曲牌节拍或节奏特点命名﹐如〔长拍〕﹑〔短
拍〕﹑〔急板令〕﹑〔节节高〕等﹔有以乐曲曲式
结构命名﹐如〔三段子〕﹑〔四换头〕﹑〔三叠排
歌〕﹑〔三部乐〕等﹔有的以来源命名﹐如〔文序
莺莺20“20年芳9月心28日自懂”情难禁。
13
红娘传书:张生托红娘传书,“相思恨转添,漫把瑶琴弄。乐事又逢 春,20芳20年心9月尔28日亦动。此情不可违,虚誉何须奉?莫负月华明,且怜1花4 影 重。”表达了亟盼与莺莺月下相会之意。
长亭送别(共43张PPT)
王实甫(约1260—— 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 都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剧 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 教为题材,描写男女爱情,刻 画封建阶级叛逆形象。 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 他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了唐诗 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入百家,创造了五彩斑 斓的元曲语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 的代表,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 风格。
元曲
•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 白朴。 • 元曲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 白(对白) • 元曲的代表作:窦娥冤,天净沙·秋思
元曲四大悲剧
• • • • 《窦娥冤》关汉卿 《梧桐雨》白朴 《汉宫秋》马致远 《赵氏孤儿》纪君祥
元曲四大爱情剧
• • • • 《拜月亭》关汉卿 《西厢记》王实甫 《墙头马上》白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
王实甫和《西厢记》
新杂剧,旧传奇, 《西厢记》天下夺 魁。 ——贾仲明续 编《录鬼簿》
第六才子书——金圣叹
• 第一才子书:战国庄周所著《庄子》 第二才子书:战国屈原所著《离骚》 第三才子书: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 第四才子书:唐朝杜甫的《杜工部集》 第五才子书:明初施耐庵所著《水浒传》 (又名《忠义水浒传》)原书一百回, 金氏删定为七十回 第六才子书:元朝王实甫所编《西厢记》
在这幅图画中,崔莺莺是怎样的形象?为什么会 这样? 松了金钏,减了玉 肌 有甚么心情花儿、 靥儿,打扮得娇娇 滴滴的媚。
为 伊 消 得 人 憔 悴
【滚绣球】【叨叨令】【端正好】三者相比,在 抒情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端正好】主要采取因景生情的手法,通过景 物描写,用凄凉的暮秋景象来引出莺莺的离愁别 恨。 【滚绣球】主要采取融情于景的手法,通过心 理描写(希望柳丝系马、疏林挂斜晖、马慢走车 快随),抒发莺莺那种不忍遽别、虽一时半刻的 厮守也不肯放弃的惜别之情。 【叨叨令】则更是直白的倾诉离别的痛苦心情, 直抒胸臆。
长亭送别 课件(59张)
分析第四部分
• 1.[一煞]中再写环境,其作用是否与开头 [端正好]所写相同?
•提示:稍有不同,[端正好]先一句一景, 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崔莺 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然后 用两句自问自答,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崔 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 这里是表现崔莺莺目送张生远去时那种凄 怆悲苦的眷恋之情。以人物所见之物,写 内心深藏之情。
•
张生凭着胸中 之才考中了状元, 回到普救寺,在众 人的庆贺声中,与 莺莺成就了美好姻 缘。
长亭送别
悲欢聚散一杯酒, 南北东西万里程。
理解第一部分
• 1.[ 端正好 ] 一曲是化用谁的诗词?你能 背诵原作吗?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 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 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崔莺莺的叛逆表现在哪些方面?
• • • • • 表现在四个“挑战”上—— 对门当户对婚姻观念的挑战; 对父母之命媒说之言的挑战; 对女子被动接受爱情观念的挑战; 对科举功名的挑战。
艺术手法总结
A、对人物心理 的细腻刻画:
离愁别恨: 忧心忡忡: 惴惴不安: 埋怨不满: 直抒胸臆:
经历艰难,始能结合, 昨夜允婚,今日别离。
提示: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 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 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同。
3“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 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 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珍惜爱情,轻视功 名利禄。
• 4.[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 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运用孟光献饭的典故,是 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 运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现崔 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
《长亭送别》ppt课件
3.[滚绣球]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 难分难舍的心情?每一句都有:迟、疾、难系、挂、 迍迍、快快、早、松、减等。
15
赏析“松了金钏,减 了玉肌”的修辞手法夸张手法的使用: “松了金钏,减了玉肌”表现了崔莺 莺在感情的折磨下身心交瘁的情形
16
(红娘说)姐姐今天怎么不打扮?(莺莺说)你哪里知道我的心里呵!( 莺莺唱)
4
关于元杂剧的知识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 演唱的一 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 展起来的。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 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 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 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 完整的文学剧本。
[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 的作用是什么?①举案齐眉: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 贴之心;②“望夫石”: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 之深切。
31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 下!(红娘说)姐姐不曾吃过早饭,就喝一 口汤吧。(莺莺说)红娘,什么汤儿咽 得下去呢!
32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 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快活三】拿来的酒和食,吃着就象 土和泥。假若就是真的土和泥,也有 些土的气息,泥的滋味。
33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 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 愁肠胃。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 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 长吁气。【朝天子】暖溶溶的美酒,清淡得如同水一 样,这里边多半是相思的泪水。眼面前的茶 饭难道不想吃,只是愁恨塞满了肠胃。为了 一些“微不足道的虚名小利”,却把一对夫 妻拆开在两处。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里, 一声接着一声长长地叹气。
《长亭送别》ppt12
张生因不能与莺莺成亲,害了相思,经莺莺侍女红 娘从中帮助传递书简,两人背着老夫人私下幽会。 后两人来往之事被老夫人发现了,便把红娘叫来拷 问。红娘反责老夫人出尔反尔,忘恩负义,并称此 事若张扬出去,于崔家名声不利,不若答应两人的 婚事。老夫人无奈,只得答谢了张生与莺莺婚事。 但老夫人又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士为由,逼张生 赴京应试,待张生应试及第后,才允许他与莺莺成 亲。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 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摇说张生已做了卫尚书女婿, 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 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 莺莺喜结连理。
赏析[端正好] : 选取了哪些意象?艺术效果 如何?
情景交融,诗情画意,化用诗词, 加深意境.
《长亭送别》曲词以词采典雅见长,情景交融。 试以[端正好]为例,说说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
1、意象的组 前四句,一句一景,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 合,典雅华 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 美: 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 前四句,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 2、情感的抒 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 发,委婉含 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 蓄: 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中,经霜 的树林 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 3、动词的运 一个“染”字,不但写出了景物色彩的变 用,恰到好 化,而且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 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 处: 忧伤的感情色彩。
1、从夫人的说话来看,她是怎样一个人? 提示:贪图富贵权势的势利的贵族
2、“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一句采用了什么手 法?与谁的诗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 提示: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瘦 了;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 花瘦”同。
赏《送别图》,看古人如何风雅地说再见
赏《送别图》,看古⼈如何风雅地说再见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送别总是带点惆怅和失落,⽆论是别⼈还是别地,徐志摩再别康桥,挥⼀挥⾐袖,不带⾛⼀⽚云彩。
也是饱含着⽆尽的不舍。
从前慢,车马⾏⼈都慢,离别也成了画,让我们通过古⼈的送别图,看看古⼈是如何风雅地说再见的。
古代送别图是由送别诗演变⽽来,发展⾄明代达到⾼峰,其创作模式主要有江岸送别与陆上送别两种。
在⽂⼈的社交⽣活中,⽤诗词来寄托离愁,以绘画来表达情思,通过送别图的⽅式记录下彼时的情愫,也是他们⼀种特有的告别⽅式。
在⽂学史上,送别诗萌芽于《诗经》,其中即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语。
送别诗成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唐宋达到⿍盛,如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送元⼆使安西》等皆为代表。
这些蕴含着离情的诗歌也带动了送别图的创作,⽽作品中诗与画的结合也成为见证友情的⼀种常见形式。
例如,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中洛神回⾸与曹植恋恋不舍的场景,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主⼈与客⼈道别的场⾯,都是以⼈物为主的送别景象。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第五段散宴送别顾闳中,江南⼈,五代时期南唐画院待诏。
他绘制的《韩熙载夜宴图》,构图严谨精妙,⼈物造型秀逸⽣动,线条遒劲流畅,⾊彩明丽典雅,在技巧和风格上⽐较完整地体现了五代⼈物画的风貌。
《夜宴图》采⽤了我国传统表现连续故事的⼿法,随着情节的进展⽽分段,以屏风为间隔,主要⼈物韩熙载在每段中出现。
通过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节,叙事诗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景。
画家在构图上作了精⼼安排,每段⼀个情节、⼀个地点、⼀个⼈物组合,每段相对独⽴,⽽⼜统⼀在⼀个严密的整体布局当中,繁简相约,虚实相⽣,富有节奏感,图中三个屏风绝不雷同的处理⽅法体现了画家巧妙的构思。
⼈物的趋向动势变化丰富,疏密向背有致,神态动静相宜,全图之势蓄于画卷之内,紧密⽽富有张⼒。
第三段景物中安置了⼀枝烛台,红烛⾼照,点明了《夜宴图》特定的时间,⽽并不精⼼描绘夜⾊,这种中国传统式的意象表现⼿法与⽅式共同构成了⼀种“有意味的形式”。
《长亭送别》ppt优秀PPT教学课件
• 秋风掀开车厢幕帘一角,红娘顺眼望去,恰见 张生向车厢投过深情一瞥,
• 面容凄惨,双目噙泪。
• 一间破败的亭子孤零零坐落在山脚路旁。车 马声惊动亭上栖鸦“噗噗”
• 飞起。莺莺被红娘搀下车来,目睹此景,倒吸 一口凉气。此处就是分手之
“比司马青衫更湿”
用典兼夸张,形容伤 心之至。
2.“青山隔送行,疏林不 做美,淡烟暮蔼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 风听马 嘶。我为甚么懒
上车儿内,来 时甚急,去后何迟?”
赏析:
以青山疏林,淡烟暮蔼,夕阳古道,禾黍秋 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氛围萧瑟凄冷。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是写莺莺怅然痴立,极目远送,流露出欲见不能的 惆怅和不忍离去的眷恋。
《长亭送别》一折戏历来被认 为是写离愁别恨的千古绝唱,请 你以“离别”为话题写一篇700字 左右的文章,体裁不限。
• 课堂检测: •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谂知(niàn) 暮霭(ǎi) 胸臆(yì) • B.泠泠(líng) 相偎(wèi)栖迟(qi) • C.赓续(gēng)玉醅(pèi) 揾做(wèn) • D.萧瑟(sè) 憔悴(cuì) 顷刻(qǐng)
王实甫《西厢记》剧情:
书生张珙在普救寺和前相国的女儿崔莺莺 相遇,彼此一见倾心。为了能与莺莺亲近,他寓 居于普救寺的西厢房。叛将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 寺,要抢莺莺。老夫人当众宣布:谁能退贼兵, 就把女儿莺莺嫁给谁。张珙挺身而出,写信请好 友白马将军杜确来营救。杜将军杀退孙飞虎,老 夫人却违约赖婚。张珙因失望而病倒。莺莺在侍 女红娘的帮助下,毅然与他私下结为夫妻。夫人 得知后大怒,却无计可施,被迫许嫁,但须张珙 应试得官才能成亲。最后,张珙中了状元,与莺 莺正式结婚。
《长亭送别》经典ppt(精品课件)
艺术成就
王实甫的戏曲作品以曲词 优美、情节曲折、人物形 象鲜明著称,被誉为“花 间美人”。
《长亭送别》故事梗概
01
故事背景
唐代洛阳书生张君瑞赴长安赶考,途经蒲东时,与驻军将领之女崔莺莺
邂逅并相爱。
02 03
故事情节
在红娘的帮助下,张生与崔莺莺私定终身。然而,崔母得知后却以门第 不由拒绝了这门婚事,并逼迫张生上京赶考。张生无奈离去,崔莺莺十 里长亭送别张生,二人依依惜别。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主要人物形象
人物间的关系
分析崔莺莺、张生、红娘等主要人物 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及其在故事中 的作用。
探讨人物间的情感纠葛和矛盾冲突, 分析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人物塑造手法
通过肖像、心理、行动和语言等多种 描写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
优美文辞欣赏与解读
经典语句欣赏
选取《长亭送别》中的经典语句 进行欣赏,感受其语言之美。
04 主题思想与社会价值
爱情观念在《长亭送别》中体现
忠贞不渝的爱情观
作品通过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 展现了二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即使 面临分离和困难,也始终坚守着对彼 此的承诺和感情。
反抗封建礼教的爱情观
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受到了封建礼教 的束缚和压迫,但他们并没有屈服, 而是勇敢地反抗,追求自由和真正的 爱情。
封建礼教束缚下女性命运思考
女性地位的卑微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她们的命运往往由男性 决定,缺乏自主权和尊严。
女性对命运的反抗
尽管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但崔莺莺等女性角色并没有放弃对自由和幸福的 追求,她们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着封建礼教和命运的不公。
社会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
长亭送别ppt
清晨的西风,胡乱吹着,把一群群大雁送往南方的天 空——天空有它自己的颜色,野花也有它自己的颜色…… 而我呢,今天过后,怕是失去了一切色彩! 隔着泪水,火红的木叶刺痛了我的眼睛——是我的眼 泪将它们染红了吗?还是他们也为我哭红了双眼?
《长亭送别》
正宫〃端正好
【元】王实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 /离人泪。
2015
《长亭送别》 正宫〃端正好
【元】王实甫
王实甫,名德信,字实 甫。大都(今北京市)人。 元杂剧著名作家。生平 事迹不详。近人推断, 王实甫可能是一个仕途 失意的文人,熟悉当时 勾栏歌妓生活。其活动 年代可能与关汉卿相去 不远。主要创作活动当 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 间。王实甫是一位文采 风流、才华四溢的剧作 家,其所作杂剧,名目 可考者共13种,还有少 量散曲流传。《西厢记》 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 是元代杂剧创作中杰出 的作品之一。
蓝天上飘着白云,低着头看着地面,却是满眼的憔悴的 黄花,哭泣着、悲痛着、日渐消瘦着,这些花儿却怎么 望也望不到尽头。 秋深了,微风四起,却越刮越急,吹得人心儿凉。 仰头望去,却看见成群的雁儿向南方飞着,让人心底的 凉气不免又加了几分。 那天与那地相对着、相映着,颇显出几分离愁,却 只得在无际的宇宙中漂泊着,寻找着自己的归宿。 在这暮秋时分,是谁将这些霜叶儿们染成如此让人 发醉的红色?是悲秋感冬?是相见恨晚?是热泪盈眶? 不是,那是离别之人伤感的眼泪!
《长亭送别》的戏剧冲突的焦点,集中在对科举功名的 态度上。老夫人执意在“拷红”后第二日即打发张生上 京赴考,“驳落呵休来见我”,表现出一种毫无回旋余 地的顽固立场。张生原来就是一个打算上朝取应的举子, 由于邂逅莺莺才滞留蒲东,现在爱情已获得,上京应考 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因此,可以说,在求取功名这一点 上,他和老夫人是一致的。只有莺莺是反对张生上京赴 考的,但她无力留住张生,内心十分痛苦。这一场三个 主人公对科举功名的不同态度,表现了礼教和爱情的对 立以及礼教对妇女的压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亭
王送
实 甫
别
无国 心色 却天 是香 动赛 情凝 时脂 《 初 遇 》
娇羞妩娜暗香渡 月移花影约重来
《佳期》
鉴赏:
【端正好】 【滚绣球】 【叨叨令】
品读思考:
[端正好][滚绣球]
找出最具艺术表现力的词 句,分析莺莺的情感。
[端正好]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贾仲明续编《录鬼簿》
文艺母亲所产生出来的女孩儿,“总 要以《西厢》为最完美,最绝世的了。 《西厢》是超过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 而且普遍的生命。” —— 郭沫若
王实甫就活在他的《西厢》里
愿 天 下 有 情 的 都 成 了 眷 属
[朝天子]
暖溶溶的玉醅, 白泠泠似水,多半是 相思泪。眼面前茶饭 怕不待要吃,恨塞满 愁肠胃。“蜗角虚名, 蝇头微利”,拆鸳鸯 在两下里。一个这壁, ,比司马青衫 更湿。伯劳东去 燕西飞,未登程 先问归期。虽然 眼底人千里,且 尽生前酒一杯。 未饮心先醉,眼 中流血,心内成 灰。
为伊消得人憔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收尾]
四围山色中,
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 胸臆,
量这些大小车 儿如何载得起?
品一品:王实 甫笔下的“愁”
1.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 2.秦观《江城子》: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3.李清照《武陵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新杂剧,旧传奇, 《西厢记》天下夺魁。
﹡晓来谁染霜
林醉?
总是离人泪。
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 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 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滚绣球]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 疾。柳丝长玉骢难系,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 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 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 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 长亭,减了玉肌:此恨 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