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人美-美术-七年级下册-《北京故宫》教学设计与反思(故宫及藏品欣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故宫》教学设计与反思(故宫及藏品欣赏)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一定的美术知识(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特点、藏品的艺术特点及其价值)、提高审美能力(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提高,从而能够独立欣赏一件艺术作品)、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热爱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为了达到以上的几个目标,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北京故宫的历史和藏品

2、通过参与不同形式(视频、图片)的赏析活动,学习从不同视角去欣赏故宫藏品;通过画线条和写赏析文字等体验活动,加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认识与理解。

3、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探究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提问导入

师:有谁去过北京故宫?说说对北京故宫的印象。

(设计思路:去过北京故宫的人不多,因为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游玩过的学生描述起来会更带有神秘色彩,容易激发其他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

1、了解故宫

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故宫吧。(视频播放)

(设计思路:北京故宫无论是从建筑结构还是从色彩角度来看,本身就是一件值得了解和欣赏的艺术品。但由于其规模较大,不能一一讲解,因此我采用了视频播放,由总到分,由面到点的方式,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全面的了解故宫的特点。)

师:从视频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故宫的建筑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木质建筑,左右对称,黄色琉璃瓦屋顶、红色柱子、青色大理石地面、中间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等等。)

小结:几百年来,故宫经历了多次火灾、战争,多次重建、修复。2005年,故宫进入了为期19年的大修阶段。故宫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的一件雄伟壮丽的艺术品,闪耀着百万劳动者智慧的光芒。

2、赏文物(本课重点部分)

故宫又叫做故宫博物院,这一得名源于宫中收藏了许多的文物。大量的罕见文物、一级国宝就在这里保存,有些已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看谁能在老师的提示中说出它的名称。最先猜中者获得老师亲手制作的故宫藏品小卡片。

(1)游戏:文物竞猜

(设计思路:采用竞猜的方式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每幅画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面的画面欣赏作了铺垫。)

文物一(清明上河图)

(提示逐条显示,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或认识时间。)

提示:这是一幅中国风俗画;

采用了长卷的形式(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

北宋画家张择端描绘了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

文物二(韩熙载夜宴图)

提示:这是一幅“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中国人物画;

以连环长卷的形式,分五个部分记录了南唐巨宦夜宴的全过程;

画家顾闳中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所作。

文物三(千里江山图)

提示:这是一幅中国山水画;

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画的传统;

全长约1191.5厘米,画面视野开阔、境界幽深,令人有壮游千里之感;

系北宋画家王希孟所作。

(2)欣赏《清明上河图》

要求:注意观察画面中的人物、各种事物、所处的地点。

理解和体会什么是散点透视。

欣赏全画。

(设计思路: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印刷品给学生欣赏,并运用多媒体高清图像局部放大给学生赏析,充实了学生的信息量,让学生对此画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提问:什么是散点透视?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师结合画面: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固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这种透视方法,叫做“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是中国画特有的透视法。师举例:如画面中既表达了屋内又表达了屋外,既表达了桥上又表达了桥下。)

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每个人在欣赏画时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选一个场景或是一个人物,给他配上适当的语言和行动,让自己也加入其中去体会一下热闹的场景。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前面长达几分钟的欣赏中早已按捺不住对此画技艺和构思上的惊叹,这正是他们内心发泄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此画的价值所在。)

小结:从同学们的表演中我们仿佛回到了800多年前,亲眼看到了老百姓自由自在又丰富多彩的生活,体会到北宋时期皇帝的英明统治、社会的繁荣昌盛。

于是我们不免感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像是一个很好的剧本,能让我们每个人都找到一个喜欢的角色去演一演;张择端又像是个导演,将一千多的人物及各样道具组织在这幅长卷中,显得繁而不乱,多而不杂;他还像是一个摄像师,将800多年前的景像一一摄下,让我们今天能够再次见到。

师(用讲故事的口吻):让我们把目光移至画的结尾处,画家安排了一所深宅大院。虽看不到里面住着怎样的人,但从它的结构可以看出这是某个京官的府第,门外有三个比较悠闲的门卫,这时走来一个人,这人一手提着食盒,肩上背着一个大包袱,不用想就知道是个外地人或是乡下人,或许是到汴京投亲访友的。在这繁华热闹、纵横交错的街市中迷失了方向。看到这家门卫就上前去打听,门卫倒是很热心,一边告诉他,一边用手指着前方。问路人便扭转头看着他要去寻找的地方。可是当我们也顺着他转头的方向望去时,画卷却突然而止。

师提问:是这幅画在历经了多人的收藏过程中被损坏了呢,还是画家就此停笔了呢?

(设计思路: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学生探究学习的氛围。在探究中进一步品味到此画的又一魅力!)

师小结:前面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曾经有人认为此画不完整,又继续画下去,一直画到出西城,画是完整了,也看完了,可还有什么想头呢?所以,我想,几百年来许多的皇宫贵族争相收藏此画,一方面是被画面中描绘的太平盛世的祥瑞之气和高超的画技所迷恋,另一方面也许是被这巧设悬念的构图所吸引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