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重难点:人口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含答案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含答案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2024·湖南)某学者以2010年常住人口为基础,在不考虑城乡人口迁移的条件下,测算出2020年我国乡村各年龄段常住人口数量。

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与统计结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分布)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及该年龄段两者数量差异形成的原因()A.15~21岁人口自然增长慢B.36~42岁人口自然增长慢C.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D.36~42岁人口净流出量高2.(人口迁移的影响)图示统计人口的年龄结构可能会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影响是()①阻碍农民增收②造成生态破坏③导致乡愁淡化④增加耕地撂荒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C 2.D【分析】1.某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量最大值-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量最小值。

结合题干选项并读图分析可知,15~21岁年龄段,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300万人左右,而同期测算人口数量最大值为900万人左右,两者数量差异约为600万人;36~42岁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最大值为900万人左右,同期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500万人,两者数量差异约为400万人,故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为15~21岁,排除BD选项;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大于统计结果,说明该年我国乡村存在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人口净流出量高,C 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根据图文材料信息无法判断2020年我国乡村人口自然增长快慢,A错误。

故选C。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太年轻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对家乡的感情不深,以后乡愁会变淡,③正确;青壮年人口迁出导致乡村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加耕地撂荒现象,④正确;农民增收的途径有外出打工、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结合旅游开展乡村服务业、利用振兴乡村战略创业致富等,乡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有利于农民增收,①错误;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②错误。

高考地理人口重点易错题

高考地理人口重点易错题

(每日一练)高考地理人口重点易错题选择题1、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迅速扩散蔓廷,疫情覆盖面较广。

完成下列下题。

(1)流出湖北的人口中,河南.湖南.安徽和重庆的人数较多,主要原因是()A.政府安排B.文化水平C.生态移民D.地理位置(2)大规模的人口流动()①减慢了两地人口老龄化进程②加强了流入地和流出地的联系,缩小了地区间的经济差异③调节了地区间的人才余缺④缓解了交通压力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答案:DD【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2、2005年,我国某城市的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32,全部劳动力的性别比为108.06。

从劳动力要素配置的角度看,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家庭收入增长有积极影响,对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起到了有效抑制作用。

下表示意2005年该城市不同性别人口迁移前后的收入增长幅度。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市男性()A.劳动参与率高于女性B.劳动参与率低于女性C.劳动收入率高于女性D.劳动收入率低于女性(2)通过人口迁移,该城市农业人口收入()A.高于城市人口B.低于城市人口C.增长快于城市人口D.增长慢于城市人口(3)该城市最应鼓励()A.相对发达地区的男性迁移B.相对发达地区的女性迁移C.相对落后地区的男性迁移D.相对落后地区的女性迁移答案:AC【提示】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3)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解答】(1)该城市的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32,全部劳动力的性别比为108.06,略高于总人口的性别比,表明男性的劳动参与率高于女性。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 学案:人口问题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 学案:人口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学案:人口问题前言:①从命题趋势看,命题者常以某小区域或某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为切入点,探究人口现象产生的原因。

考试重点是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

②考核能力要求是判读人口统计图表,解读图表信息,展开人文要素之间的逻辑推理。

③因此,在复习中首先是理解人口相关概念,其次要发挥数学计算能力,从量的增减,量的变化趋势、量的变化率,到极值意义等方面思考问题。

再次是强化图表解读训练,在训练中提升解题能力。

一、人口基础概念1.人口增长模式①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口的增长要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社会生产力水平深刻影响着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

②3种人口增长模式a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右右。

自然增长率<1%b传统型:出生率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c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1%左右。

自然增长率<1%,接近0,甚至负值。

④相关计算a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b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十迁移率(机械增长率)c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当人口增长率(自然+机械)>0,人口净增长。

d2021年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中国人口共14.1178亿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e几个国家的人口参数美国:美国是世界第三大人口大国,美国2022总人口数为 3.349亿人,美国的人口增长率为0.59%,而且每年有将近100万人口迁入。

俄罗斯:总人口1.46亿人。

人口增长率-0.72%日本:1.257亿人,人口增长率-0.3%印度:14.07088亿人,人口增长率0.99%巴基斯坦:2.29亿人,人口增长率2%越南:9733.86万人,人口增长率0.9%韩国:5106.9万人,人口增长率0.5%巴西:2.16亿人,人囗增长率0.72%2.人口老龄化①区域人口老龄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7%。

高考地理人口考点总结

高考地理人口考点总结

(每日一练)高考地理人口考点总结选择题1、我国新疆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

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加重了干燥的气候,生态环境脆弱。

新疆地区面积广阔,人口却较少,经济较为落后。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有关新疆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疆地区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应该很大B.新疆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植被,环境承载力小C.新疆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利,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D.新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是环境承载力大的最关键因素(2)有关新疆地区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疆地区人口容量小,主要是经济条件落后B.西部大开发促使新疆地区人口容量变大C.新疆地区人口容量小,是因为人口稀少D.新疆地区人口合理容量会一直很小答案:BB【提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解析:(1)本题考查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承载力主要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不能夸大一方,也不能忽视另一方面。

【解答】(1)自然资源尤其是生存资源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新疆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

故选B。

(2)新疆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小和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关,但随着西部大开发,促进经济的发展,其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都会逐渐提高。

故选B。

2、意大利西西里岛小镇桑布卡曾被评为“2016年全意大利最美小镇”。

2019年1月,桑布卡发布“1欧元1套房”的售房消息,附加条件是新房主必须承诺在3年内翻新所购房屋,且翻新费用不低于1.5万欧元(约11万人民币),并为此支付5000欧元的保证金。

虽然桑布卡这些空置房屋已年久失修,但是消息发布后数小时内,小镇就收到超过4万封进行咨询的电子邮件,其中不乏来自瑞士、法国和西班牙的咨询邮件。

2022届新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容量含答案

2022届新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容量含答案

2022新高考地理专题训练:人口容量一、选择题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

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大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16亿左右”的含义是()A.人口合理容量B.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C.最适宜人口数量D.维持最高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2.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成负相关的因素是()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人均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D.地区开放程度下图为某区域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可知,该地区()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000人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t3时期,该地区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4.图中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C.人口数量必须低于环境承载力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5.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

当时的学者汪士锋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泰稷,江中已民有洲田,川中己辟老林,茴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两时期环境人口容量差异很大,下列因素对此现象影响最小的是()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6.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小于发展中国家B.一定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是变化的C.具有警戒性的特点D.是一个地区需要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7.表中反映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A.约8亿~9亿B.约14亿~15亿C.15.1亿或16.6亿D.约15亿~16亿8.影响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②地区开放程度③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④国家人口政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957年,人口学家马寅初提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为7亿---8亿。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1500字)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活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人文地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下面将对人文地理的一些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人口地理1.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状况。

人口分布受到自然条件、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人口分布特点有: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即人口多集中在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即人口向城市聚集;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是人口密集区。

2. 人口增长与人口控制: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的变化,在高考中一般通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来衡量。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人口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移民率)/10。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平、文化传统等。

人口控制是指通过计划生育、改善生活条件等手段限制人口增长,以达到调整人口结构、降低负担的目的。

3. 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永久性移动。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各种原因而暂时性地改变所在地的现象。

常见的人口迁移类型有农村向城市的农民工流动、跨国移民、人口集聚地和人口离散地之间的人口迁移等。

人口迁移和流动对原地和目的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4. 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增加。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主要有生育率下降、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科技进步、社会福利提高等。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健康、养老制度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城市地理1.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指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社会功能复杂的居住地。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体现了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趋势。

城市化的原因包括农村人口的就业机会减少、农村人口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落后、城市对外发展的需求等。

高考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讲解

高考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讲解

高考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讲解在高考地理中,环境与人口分布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它不仅关系到我们对地球表面人类活动的理解,还对我们探讨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具有关键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气候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比如,在热带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虽然有利于植物生长,但由于过于炎热潮湿,疾病容易传播,不利于大规模的人类聚居。

而温带地区,气候相对温和,四季分明,既没有极端的炎热,也没有极度的寒冷,为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提供了较为适宜的条件,因此往往人口密集。

地形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利于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所以往往是人口集中的区域。

例如,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而高山、高原地区,地势崎岖,交通不便,气候条件也相对恶劣,人口分布则较为稀疏。

水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那些靠近大江大河、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能够满足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的需求,所以更容易吸引人口聚居。

像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等,都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人口密集的区域。

土壤条件也会影响人口分布。

肥沃的土壤能够提供丰富的农产品,支持更多人口的生存。

例如,东北的黑土地,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相对较多。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人口分布对环境的反作用。

当人口过度集中在某个地区时,可能会对当地的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比如,过度的开垦土地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大量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可能会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而在人口稀少的地区,虽然对环境的直接压力较小,但可能由于缺乏人力和技术,导致资源开发不足,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能力相对较弱。

在全球范围内,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特征。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洲、北美和日本,人口密度相对较高,且城市化水平也很高。

这些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生活条件,吸引了大量人口。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人口迁移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答案在最后)必备知识梳理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1.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________的空间流动行为。

2.人口迁移的两个重要属性[方法技巧]人口迁移的判断人口迁移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人们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频繁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出差等不属于人口迁移,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拥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属于人口迁移。

3.分类:国际迁移和________。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①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________的影响。

②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____________的影响。

二、国际人口迁移1.影响因素:全球________经济形势的变化。

2.迁移特点三、我国人口迁移造成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政治、________、战争、灾害等方面。

当代人【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深度探究人口迁移精讲点拨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方法技巧]分析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思路(1)全面分析抓重点: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既要全面分析,又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1)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年龄结构的影响对迁出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出,会使其青壮年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重;对迁入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会使其青壮年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减轻。

(3)人口迁移对城镇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镇,为城镇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镇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镇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镇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镇化的进程。

(4)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增加对不同职业的需求。

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前必背知识点 人口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前必背知识点 人口

人口大题专题答题思路1.描述某一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通常是看图描述)①整体--分布不均匀②规律:X多X少(可以是方位,也可以是地形区等等),从XX到XX人口递增,人口沿XX(河流、交通线等等)分布③极值: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2.分析某地区人口稠密或人口稀疏的原因?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主要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作答,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矿产等)和人文因素(经济、交通、政策、历史、文化、军事等)3.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运用推拉理论从迁入地的拉力和迁出地的推力两个角度答题,具体推力和拉力有哪些可以参考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4.人口迁移对迁入地或迁出地的影响?主要从正面和负面影响两个角度进行答题。

具体对什么方面产生影响,角度有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迁出地:有利影响:①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②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③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影响:①导致人才外流,劳力短缺;②人口老龄化严重;③经济发展缓慢;④耕地撂荒;⑤农业现代技术推广难度大。

迁入地:有利影响:①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②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③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④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不利影响:①加大了对住房、交通、卫生教育等的压力;②加大了社会管理的难度。

5.人口迁入地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主要从迁入地的拉力即好处进行作答,包括自然方面((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和人文方面((就业机会多、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等)针对“ 返乡潮”、“ 用工荒”、“ 人口倒吸”、大城市人口增幅收窄、迁入人口减少等一类问题,可以参照以下几点来作答。

①大城市产业调整升级,对普通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②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压力大;③国家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④迁出地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增加;⑤可以兼顾家庭,外出意愿降低。

如果题目设问是关于“ 海归人才”、人才引进等一类问题,可以这样回答。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人口性别比、抚养比、人口红利、人口问题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人口性别比、抚养比、人口红利、人口问题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人口性别比、抚养比、人口红利、人口问题一、单选题人口性别比是指平均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正常的人口性别比例为102:100到107:100。

下面图1是我国男女性别比,图是我国各胎性别比。

读图完成题。

1.关于图1中我国男女性别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1990年和2000年男女性别比都偏高B 男女性别比过高会影响社会安定C 男女性别比过高会导致体力劳动者减少D 男女性别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2.关于图2中我国各胎性别比情况及产生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 三性别比>二胎>一胎① 存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① 妇女受教育水平较低① 目前我国三胎现象还普遍存在A 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①D ①①①1.C 直接读图判断,A、D正确,而男女性别比与劳动者的就业结构没有直接的关系,故C错误。

2.B 组合选择题可结合排除法,目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没有改变,三胎现象只在少数贫困地区存在。

①错误;图2显示二胎、三胎的性别比明显高于一胎,反映了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这与妇女的受教育水平较低有关。

①正确。

人口的出生性别比,通常以每出生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出生的男性人口的数值来表示。

国际上通常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正常范围定为102-107,超出这个范围则被视为异常。

下图为1980-2015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趋势(数据来自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各题。

3.据图可知我国A.“剩男”现象趋势明显B.女性择偶标准将降低C.1980年后一直波动上升,总体偏高D.2004年后人口出生性别比直线下降4.有关出生人口性别比的说法正确的是A.出生人口性别比越小越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B.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利于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C.二孩政策是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主要原因D.发达国家不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问题3.A 自1980年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波动上升,总体偏高,C错;1980年—2008年出生性别比开始超出正常范围,并且呈现持续増高的趋势;2000年—2003年出生性别比稍有回落,但之后一直处于偏高状态,A正确;2008年出现拐点以后,出生性别比开始逐年下降,D错误;由于女性人口低于男性人口女性择偶标准将升高,B错;故选A。

2024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口分布人口容量教师用书

2024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口分布人口容量教师用书

第一节人口分布人口容量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主要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2.分布规律按半球主要居住在北半球按纬度集中在北纬10°~50°范围内按距海洋远近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按海拔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3.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

4.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即“胡焕庸线”,自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此线西北部人口稀疏,东南部人口稠密。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因素原因举例气候过于寒冷、干旱和湿热的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带、沙漠戈壁地区、热带雨林地区人口稀少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恒河平原等地区人口稠密水源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2.人文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

(2)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3)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平原人口多于高原。

但并不是所有的平原都这样,如巴西的亚马孙平原,虽1.概念: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1)自然资源状况:呈正相关。

①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所决定的。

②资源丰富的区域能承载的人口较多。

③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3)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3.三种观点观点对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估计乐观者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值悲观者目前世界人口已经超过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中间者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在100亿左右四、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人口--难点突破系列14(中国人口问题,含负增长)(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

人口--难点突破系列14(中国人口问题,含负增长)(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
2.山东省人口为什么那么多? 文化环境
山东深受儒家礼义文化影响,诚实勇敢、热情好客。齐鲁文化的大气、孔孟 之乡的豪气,扑面而来的是齐鲁山水的豪情和山东人的热情。“好客山东” 正是深深植根于齐鲁文化,吸引外来人口集聚的独特因素。
总结其他因素
1. 中国人口数量 概况
2022我国(城市)人口前十排名
名次
1. 中国人口数量 概况
广东省和山东省,人口超过1亿。
1.广东省人口为什么全国第一? 经济吸引
经济发展带动了人口的增长,大量外来的人口都融入到广东,广东人口迅速 增加,从老龄化率来看,2019年广东65岁以上的人口仅占百之九,远低于 全国的平均水平11.9%,而一些省份都超了14%。更低的老龄化率意味着更 低的社保负担,更高的人口红利,这是广东维持经济持续向好的原因之一。
129.12
468.46
1.2010~深2圳020年四城34.市0 人口变化的1共16.同88特点是( ) 59A6..73总人口增加,中心
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A重上升 C.总人口增加,中心
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1. 中国人口数量 真题
23. 题由1目题中可四知城四市城是市我总国人最口发都达在的增四加个,城而市结,合城所市学等知级识高,,四总城人市口经增济加发,达部,分人中口心增城加区大人都口来减源少于,人中口心的城迁区
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
2. 中国人口增长
2. 中国人口增长 概况
增量最大
增速最大 三年自然灾害
总量最大 人口减少
2. 中国人口增长 概况
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0.67%;死亡人口 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0.7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06%。

高考地理人口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人口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人口知识点总结人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最基本的资源和因素,对于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人口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中的人口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人口数量与分布1. 人口数量的统计指标人口数量的统计指标有总人口、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

总人口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的全部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可以反映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率是指人口数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2. 人口分布的特点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全球人口分布不均衡,大致呈现出人口稀疏、人口密集和人口过密三种类型。

人口分布受到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人口迁移与城市化1. 人口迁移的类型人口迁移分为内部迁移和国际移民两种类型。

内部迁移是指人口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的流动,包括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城市之间的迁移、城市到农村的返乡等。

国际移民是指人口跨越国界进行的迁移。

2. 城市化的影响和问题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城市化对人口、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如加速了人口密集、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等。

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城市扩张、资源压力、环境污染等。

三、人口结构与人口老龄化1. 人口结构的组成人口结构是指人口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的组成情况。

其中,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年龄结构可以反映人口的年龄分布情况,如年轻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比例;性别结构是指人口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关系。

2.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和影响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长的现象。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主要有生育率下降、医疗水平提高、社会福利改善等。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和家庭等方面都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四、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 人口问题的挑战人口问题主要包括超龄人口、少子化、人口流动等。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和环境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和环境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与环境考点归纳一.人口的增长与问题1.世界人口发展的概况:<1>自人类出现的最初二、三百万年间,人口增长非常缓慢。

<2>18世纪工业革命后,人口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3>二战以后,人口迅猛增长,出现了"人口爆炸"。

<4>70年代以来,由于许多国家实行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下降的趋势。

2.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①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拉美的国家为代表,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等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②欧洲,北美洲等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的人口已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3.我国的人口增长:我国历来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既使很小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会有很大的人口数量的增加。

1997年我国人口约有12.6亿人。

占世界总人口数的22%左右;自70年代以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每年净增加人口仍有1400万人之多。

4.人口增加引起的社会问题: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口的发展要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由于人口过快增长,自然资源大量浪费,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给人类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不平衡,<1>从大洲看:亚洲人口最多,占一半以上,亚洲连同非洲和拉丁美洲,那么占世界人口的70%以上。

<2>从地区看: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东亚、南亚、西欧和美国东北部队;世界上人烟稀少的地区是北美和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和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来和巴基斯坦。

2.我国的人口分布: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别大,人口的地区分布也不平衡。

高考地理人口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地理人口知识点总结归纳

(每日一练)高考地理人口知识点总结归纳选择题1、中国人口密度突变线是一条全国重要的人地关系突变线。

近年来,拉萨市人口数量由51万增长至90万。

下图示意中国人口密度突变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中国人口密度突变线()A.以东平均人口密度小B.以西平均人口密度大C.以东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大D.以西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大(2)人口密度突变线向武威地区弯曲,主要是由于该地区()A.年降水量丰富B.植被覆盖率高C.矿产资源贫乏D.灌溉水源充足(3)近年来,拉萨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A.全球气候变暖B.人口迁入增加C.人口自然增长多D.国家组织移民答案:CDB【提示】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人口分布。

(2)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3)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相关知识。

【解答】(1)据所学知识,由于西部自然环境相对较差、经济发展缓慢,我国人口密度突变线以东平均人口密度大,以西平均人口密度小,以东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大,以西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小。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人口密度突变线向武威地区弯曲,说明该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矿产资源贫乏会导致人口密度较小,该地区远离海洋,年降水量小,植被覆盖率低,但有黄河提供灌溉水源,利于农业发展,人口密度较大。

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近年来,拉萨凭借纯天然环境和无污染草原、耕地与水土优势,发展有机农牧业生产,吸引人口迁入,使人口密度不断增大。

B正确,ACD错误。

2、在地图上隐去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其中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C>9.66人/kní)称人类大陆。

图1为某学者绘制的人类大陆图。

据此完成下题。

(1)图中序号所在大洲人口数量超过1亿的国家最多的是()A.①B.②C.③D.④(2)图中①③两地人口密度较大的原因是()A.①地现代工业水平高B.③地石油产业发展快C.①地农业文明发展早D.③地电子工业发展最早(3)②④两地人口密度小的主要原因分别是()A.地势高气候干B.温度低水分少C.地势高水分少D.气候干湿度大答案:ACD【提示】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暂无解析【解答】略略略3、人口的数量变化可以反映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重难点:人口
重难点解读
人口部分的考查重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人口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一是人口迁移及其产生的原因、影响等。

我国人口发展已进入新的时期,无论是人口数量、人口增长,还是性别结构、知识结构等,又或者人口迁移等都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立足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知识结构、人口迁移量、人口变化等数据资料,继续考查人口变化特点和人口问题,仍是命题热点趋势。

这部分题目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均以数据图表为载体,重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以及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地理数据与地理图表间的转化能力。

典例探究
(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4.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5.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
【答案】4.C 4.B
【解析】4.图中给的信息是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不同年龄人口占各自总人口的比例,没有欧盟籍和非欧盟籍各自的总人口数量信息,因此无法比较二者男性人口数量多少,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约为欧盟籍女性比例的2倍,因此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错误;欧盟境内非欧盟籍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人口,因此劳动人口比例较大,C正确;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大于非欧盟籍,D错误。

故选C。

5.欧盟地区是世界发达地区,人均收入高,消费水平高,非欧盟籍人口经济比欧盟落后,欧盟地区内非欧盟籍人口占比持续增加,会降低人均消费水平,A错误;从图中看非欧盟籍年龄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年龄较轻,由于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非欧盟籍劳动力迁入,可以降低欧盟地区平均年龄,减缓欧盟地区老龄化进程,B正确;欧盟地区每年GDP总量缓慢增长,非欧盟籍人口大量迁入,可导致欧盟地区人均收入降低,但不会剧降,C错误;欧盟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而且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重,需要大量劳动力,不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D错误。

故选B。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5~6题。

5.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6.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D.重庆市
【答案】5.C 6.D
【解析】5.该直辖市近十年来户籍人口数量多于常住人口数量,说明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A错。

图中显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额缩小,常住人口增长快于户籍人口,说明当地劳动力需求量增加,吸引了外来务工人口
在本地就业,C对。

根据图示信息,不能判断当地老年人口比例变化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B、D错误。

6.由上题可知,该直辖市近十年来迁出人口数量多于迁入人口数量,因此应当位于我国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且该直辖市2016年的户籍人口大约是3 400万,可推断为重庆市,D对。

北京市、天津市和上海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近十年来迁出人口数量少于迁入人口数量,且2016年三市的户籍人口均少于3 000万,A、B、C错。

(2019·北京卷•节选)40.古往今来,社会关怀是一个重大议题。

2018年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20.6%。

图20示意德国各州65岁及以上人口密度分布。

据图,回答第(2)题。

(2)描述德国老龄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列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

(10分)
【答案】特征:分布不均,西部密度大,东部密度小,东北部差异显著。

影响:劳动力数量减少,养老压力加大等。

【解析】结合右侧图例,从图中看,德国老龄人口密度分布不均匀,西部密度较大,东部密度较小,差异显著。

人口老龄化表明德国人口增长过慢,老年人比重过大,造成德国劳动力数量减少,国防兵源不足,养老压力加大,老年人孤独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备考秘籍
人口专题在复习中针对基础知识要注意梳理清楚人口变化的类型(自然变化和机械变化),掌握一些重点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及人口变化,如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名称及人口数量、中国人口前几位的省份等,并注意适当扩展一些课本外关于人口的概念,如人口红利、人口抚养比、人口净迁移率等。

本部分试题多以数据图表等为考查方式,可见注重考查学生观察图表、分析数据的能力,因此在平时复习中要多呈以典型图表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图表,学会准确归纳图表所
传递的信息。

重难点突破
1. 人口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考向透析]
本部分考题往往通过最新的社会热点如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等为背景资料,考查人口政策变化对我国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对人口增长材料的分析,判断区域人口增长模式,说明出现的人口问题并分析原因。

而人口问题可以设问的角度比较多,如增长快慢的问题,人口结构问题(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文化结构)等。

其中年龄结构导致的社会问题(如老龄化)是一个重点方向,因此要多注意分析人口年龄结构,以及人口年龄结构失衡带来的社会问题。

[学法指导]
(1)注重培养图表阅读能力,如多坐标曲线图、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等。

要掌握人口增长特征相关的数字表征,如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的划分标准,如自然增长率1%以上为高增长率,以下为低增长率;人口老龄化的衡量标准是60岁以上占到10%、65岁以上占到7%为人口老龄化等;0-14岁划归为少年儿童,14-64岁为劳动力人口,65岁以上为老年人口等。

(2)判定人口问题时,要注意三点:一是明确由于人口增长(或年龄结构)产生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和老龄化问题;二是要注意对材料或图中数据信息的分析和提取;三是对题目给定有关人口新概念的理解,如人口红利、老少比等,注意新概念中各人口年龄段的关系,根据各人口年龄段数据的变化,尤其是少儿和老年人口的变化,对具体的人口问题进行判断。

2.人口迁移现象
[考向透析]
考查重点围绕在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原因,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考查。

试题以图文形式呈现的统计资料或区域图为载体,依托热点背景材料或者国家人口政策调整及区域经济、城乡发展成就,考查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人口迁移;通过对人口迁移材料的分析,判断区域人口空间变化,分析其原因与产生的影响。

[学法指导]
(1)宏观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现象
①从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角度进行分析人口迁移现象
人口迁移是由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拉力因素主要指迁入地吸引人口迁移的因素,迁入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推进速度快、工业布局、区域大规模开发等对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

推力因素主要指迁出地促使人口迁出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恶化、经济落后等。

阻力因素主要指交通不便等是阻碍人口迁移的
因素。

特别注意:在不同的情境下,站在不同角度,推拉力的含义有时会发生改变,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从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向外转移,大量的劳动力也随之发生迁移。

③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

城市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因此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2)微观分析人口迁移现象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是单一的,因此某具体案例中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应辩证地分析。

如美国老年人向西部迁移主要因素是气候因素,中国老年人迁移的主要因素可能更多地是家庭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