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修辞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五鉴赏诗歌的表达技艺之修辞手法教案

五鉴赏诗歌的表达技艺之修辞手法教案

高三诗歌鉴赏教案五: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2、了解诗歌鉴赏中修辞手法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3、鉴赏诗歌修辞手法解题和拟题训练二、教学过程一)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双关、夸张、比拟、对偶、反复、互文、反问、设问、通感等。

:1、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再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送暖、杨柳垂绿的美景;作者又暗喻自己是识拔人才的春风,把万柳绿丝绦比作人才,表达作者识人用人之乐。

请你再举一例:诗句题目作者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

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

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

如:“住近湓江地低湿,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竹”代音乐(白居易《琵琶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请你再举一例:诗句题目作者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绝句》)3、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学案-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学案-高考语文复习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考点阐释】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间等手法来突出作品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作品中字句更为精巧。

考查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是近几年中高考的次重点和次热点。

【方法探究】对修辞手法的鉴赏,说到底就是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

具体而言就是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修辞手法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1.在复习时要积累古典诗词中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便于在具体语境中作出准确的判断。

2.要洞悉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解答题目时适当加人,增强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如李煜在《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诗句。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以水喻愁,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

如果在解答时将“具体可感”几个字用在答案中会使答案更严密。

3.在解答时安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一、古诗词鉴赏回答问题观书(明)于谦①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②芳客,未信我庐③别有春。

[注]①于谦,明代诗人,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②金鞍玉勒:饰金的马鞍,饰玉的马笼头,此处泛指马鞍和笼头的贵美。

③庐:书房。

1. 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诗句赏析。

【答案】示例:“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运用比喻修辞,书本好似感情真挚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本诗开篇,即以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谈出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

“活水随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句,用典,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明手法 )写开 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 山色“送”进门来。( )化静为动,化 详解析 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 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写出了诗人身 谈效果 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 表感情) 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题步骤:
常见设问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 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修辞手法的?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 效果?
合作探究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情感?
春风吹皱一江水 无限风光无限情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学习目标】
1、熟悉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能准确判断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
2、了解诗歌修辞手法题的提问方式,
掌握鉴赏修辞手法的解题步骤。
古典诗词讲究语言凝练、语意含蓄,所以常 采用多种修辞手法。运用修辞,可以使作品更加 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效果)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 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 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考纲要求有 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设问和反问。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赏析专题教案.doc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赏析专题教案.doc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赏析专题教案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赏析教案高二语文组郭欣教学目标:1、熟记古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2、通过学习,概括诗歌中修辞手法考察的一般答题步骤。

3、通过练习,能够解答诗歌修辞手法鉴赏题。

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 概括诗歌中修辞手法考察的一般答题步骤。

4、通过练习,能够解答诗歌修辞手法鉴赏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赏析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考试说明:(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诗歌鉴赏常用答题模式题型:表达技巧型、形象意境型、炼字炼词型语言特色型、思想内容型。

修辞手法赏析属于表达技巧的题型。

二、基础知识梳理(一)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1、比喻;2、比拟;3、借代;4、夸张;5、对偶;6、设问;7、反问;8、双关9、互文;10、反复双关:利用近音字或同音字使某个词语既有表层含义又有深层含义的修辞方法;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此句中的“丝”既指“蚕丝”,又跟“思”是同音,因而又指“思念”。

例1: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郞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双关。

“晴”既指“晴天”的“晴”,也指“有情”的“情”。

互文:一个句子的前后两部分或两个语句看似在说两件事,实际上说的是同一件事,前后互为补充,而且前后有些词语可互换位置;如:主人下马客在船。

此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应这样理解: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再一起上船。

再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两个语句使用了互文,应这样理解: 不以物和己为喜,也不以物和己为悲。

(二)修辞手法的效果1、比喻:生动形象、化虚为实2、比拟:色彩鲜明、启人联想3、反问:加强语气、强化感情4、夸张:烘托气氛、引发想象5、对偶:整齐和谐、表意凝练6、对比:突出事物、强化感情7、设问:启发思考、加强印象8、反复:舒缓和谐、强调突出9、借代:特点鲜明、具体生动10、双关: 含蓄委婉、趣味性强三、高考连接(一)常见的设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每课时45分钟)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欣赏和分析诗歌,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对诗歌的赏析和感悟。

教学重难点:1. 学生如何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 学生如何运用诗歌的鉴赏技巧进行分析和赏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经典的中国古代或现代的诗歌作品。

2. 教师准备一些相关的诗歌鉴赏技巧和方法材料(如诗歌分析方法、音韵和修辞手法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一首经典的中国诗歌,如《静夜思》。

让学生仔细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2. 探讨学生对诗歌的认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3. 教师介绍一些诗歌鉴赏技巧和方法,如音韵和修辞手法的分析等。

让学生了解这些技巧和方法对于理解和鉴赏诗歌的重要性。

4. 教师选择一首诗歌进行分析,并指导学生完成诗歌的分析和赏析任务,包括诗歌的主题、情感、意象等方面的解读。

第二课时:1. 学生展示他们对诗歌的分析和赏析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促进学生对诗歌的共同认知和理解。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选择一首诗歌进行鉴赏,运用他们学到的鉴赏技巧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赏析,并撰写一篇关于诗歌的赏析感悟的文章。

3. 学生完成文章后,进行互相交换并互相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对学生的分析和赏析进行指导和评价。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其他诗歌进行鉴赏和分析,并和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2.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诗歌展览、文化活动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和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意义。

3.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诗歌,并对自己的诗歌进行鉴赏和分析,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和审美能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刘勰《文心雕龙》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修辞手法的内涵和分类2. 掌握鉴赏诗歌修辞手法的方法3.掌握答题三步骤并规范组织答案二、考点解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是阅读“古代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能力层级为D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修辞手法。

涉及的范围一般在《考试大纲》里规定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对偶、夸张、排比、借代、设问、反问、反复)之内。

第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第三,篇章结构。

“修辞手法”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点,所以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使用及其表达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

注意: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三、提问方式1、请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3、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手法的?四、答题规范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明手法)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阐运用)3、这种手法怎样地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析效果)五、常考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一)比喻特征: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古典诗歌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形象,强化对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以生动的形象强化表情达意,从而深化诗歌的主题举例:“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第一课时: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第一课时:修辞手法

七、2017新课标2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题。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 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 :“彼李揆,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 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 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 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 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 平安归来。 【答案】1BD
1、问:“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主要运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拟人:“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了竹 声的美妙含情,令人神往;“侵”写出了竹的影子映在棋 盘上,似与人同乐。营造了一种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 境,“助”,用拟人手法写出竹影似通人性给人带来欢乐 的情状。 2.该诗之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对其表现手法进 行简要分析。(5分) 答案:这两句对仗工稳,都以拟人手法,动静结合,用“ 拂”和“侵”两字将句子写得富有动感,有声有色,饶有 雅趣。(3分)竹声“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 神往;竹影“侵棋”写出竹的影子映在棋盘上,使人感到 竹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 境。(2分)(若从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 给分。)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代 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 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问: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 的妙处。(4分) 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 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 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 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补充】“涌”化静 为动。“银”是比喻。

【配套K12】诗歌鉴赏修辞教案

【配套K12】诗歌鉴赏修辞教案

诗歌鉴赏修辞教案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高二级语文组岳新彦教学目标:1、了解并熟悉诗歌鉴赏中各类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

2、掌握各类修辞手法于诗歌鉴赏中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导学案“五字”教学法设问:1、在高考中我们需要掌握哪些修辞手法?2、诗歌鉴赏中,遇到修辞类考题,该如何作答?一、导入高考中的重要性二、基础知识复习含义: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

分类: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叠字、双关、裂锦、反复、对比、用典、衬托..............详解: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与道理,来说明或描述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与道理的一种修辞手法。

表达对象叫本体,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叫喻体,表示相似的词语叫比喻词。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使用比喻修辞,浅显易懂,化抽象为具体,使所表达的事物生动形象。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使用比拟,可以使所写的事物形神毕现,栩栩如生,引人联想,生动活泼。

特别是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个性,且能使人感到亲切,使所写的事物更具有感染力。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分为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本体三类。

使用借代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揭示事物本质,给人启示。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有对称美。

从内容上看,表意集中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使用议论,可使议论内容集中,增强气势,淋漓尽致地抒发情感。

【教案】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教案】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2)学会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其表达效果;(3)能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古代诗歌,感知修辞手法的运用;(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3)进行诗歌创作实践,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3)引导学生感受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美感,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代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的识别与理解;(2)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2. 教学难点:(1)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2)创作中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

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2)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 课堂讲解:(1)讲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2)举例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3)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课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例子;(2)每组选取一个例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3)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2.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创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情况和表达效果;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中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资源1. 古代诗歌文本;2. 相关修辞手法的参考资料;3. 写作纸张和文具;4. 投影仪和投影屏幕。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诗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修辞手法的运用;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创作实践法:学生通过诗歌创作,将所学修辞手法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诗歌鉴赏备课教案(liu)

诗歌鉴赏备课教案(liu)
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引起…的联想,使…具有浪漫色彩。
4对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借代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的特征,化复杂为简单,化平凡为新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反问
设问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反问多问而不答,表达确定的意思。
设问多自问自答或答在问中。
反问:加强语气,将…情感表达得更加强烈。
设问:提起注意,引人思考。
双关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分为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语句有双重意义
一般解释其双重语义
思考:“特点或作用”与古典诗词的修辞鉴赏的答题有何联系?
2、阅读以下资料,并结合预习作业明确设题方式和归纳答题模式。
(1)(2008广东)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3、明确学习目标
二、完成目标一(通过梯级小组赛的形式)
赏析的前提是辨认,我们来小试身手——判断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A级(60分)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
3.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B级(80分)1、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
参考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设题方式:
(1)直接提问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通过提问诗(句)运用表达技巧(手法)考查
(3)通过问赏析或炼字、炼句的形式考查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教案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教案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艺术手法。

2.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2. 古诗词的艺术手法概述3. 意象、意境与情感4. 修辞手法及其在古诗词中的应用5. 诗歌的结构与节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诗词的基本特点、艺术手法及其在具体诗词中的应用。

2. 难点: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艺术手法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诗词,展示艺术手法的运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探讨,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魅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词,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介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特点、艺术手法,如意象、意境、修辞手法等。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古诗词,展示艺术手法的具体运用。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古诗词的魅力所在,交流自己的欣赏心得。

5. 实践: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词,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古诗词创作的尝试,检查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5.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古诗词鉴赏的题目,测试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古诗词文本:选取各个朝代的经典古诗词作为教学案例。

2.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古诗词鉴赏书籍,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学习。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提供更多的古诗词鉴赏资料,包括学术论文、诗歌朗诵视频等。

4.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投影仪、白板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之修辞课堂实用方案

诗歌鉴赏之修辞课堂实用方案

(2分)
诗人以流水与愁思相比较,并以反问的形式出现, 使人觉得新鲜,而且语义强烈,更加重了这种离 情别绪。(2分)
2019/7/13
例4 2010年浙江卷 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⑥凉病齿,坐旷息烦襟② 。 因脱水边屦③ ,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④值⑤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2019/7/13
4、夸张: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
作用: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 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2019/7/13
5、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
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详解析)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
地传达出诗人感情。(谈效果、表感情)
2019/7/13
指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4、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5、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6、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3)答:首、颔两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首联的意思是说:宁静的环境达到了佛家“三昧” 的境界,幽静的夜蛰伏在深秋的庭院。首联将宁静 的环境和幽静的夜拟人化,带有了人的感情或行为。 颔联的意思是说:清风聆听着流向远方的水,幽碧 的天空撒落点点繁星。颔联将清风和天空拟人化, 带有了人的行为。
2019/7/13
“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结笔写出访矣氏 花园。“移舟去”,写得闲婉。词人只抓住园中一个景物— —硕果轩旁的大梨树一株;只写一桩雅事——树下题诗。正 当他和园主人酝酿构思,可是诗句未成,突然下起雨来。

【教案】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教案】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教案】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识别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分类。

2.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3.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修辞手法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古代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

2. 教学难点: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欣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识别和分析修辞手法。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介绍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修辞手法的分类,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静夜思》中的比喻和拟人。

4.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识别和分析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创意和效果。

七、课后作业1. 阅读一首古代诗歌,识别并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

2. 尝试创作一首诗歌,运用至少三种修辞手法。

八、教学资源1. 古代诗歌文本:提供不同朝代和风格的诗歌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修辞手法的解析和案例分析。

3. 创作工具:提供纸笔或电子设备供学生创作。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分类。

2. 第二课时: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案例。

3. 第三课时:互动讨论和创作实践。

十、教学反思1.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安排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3. 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和优化教学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和说明: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强调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性,以便他们在阅读和欣赏古代诗歌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艺术手法鉴赏之修辞手法+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艺术手法鉴赏之修辞手法+教案

诗歌艺术手法鉴赏——修辞手法一、诗歌的艺术手法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言组织方式。

二、艺术手法包含: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考点一:诗歌的修辞手法诗歌的修辞手法之一:比喻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

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诗歌的修辞手法之二:比拟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情感,使被描写的对象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拟物:把人当做物或把物当做物来写,使被描写的对象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

把人当做物写如:我扎根在这座城市。

把a物当做b物来写如:白云在天上游来游去。

诗歌的修辞手法之三:借代借代: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举酒欲饮无管弦”“管弦”代指音乐。

《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代指曹操的战船。

曹操的《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以造酒的杜康代酒。

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绿和红两种颜色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诗歌的修辞手法之四:夸张夸张:能够更突出更鲜明的表现事物。

如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诗歌的修辞手法之五:双关双关:双关分为语义双关和语音双关。

双关可以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

如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双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诗歌的修辞手法之六:对偶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诗歌鉴赏》教案精选

《诗歌鉴赏》教案精选

《诗歌鉴赏》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九单元“诗歌鉴赏”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对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和李白的《静夜思》两首经典诗作的鉴赏分析。

通过深入解读诗歌内容、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如韵律、节奏、意象等;2.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对古典诗歌的鉴赏兴趣;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对诗歌的形象、意境、表现手法的分析;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为学生营造一个古典、宁静的氛围,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杜甫和李白两位诗人,引导学生阅读《春望》和《静夜思》,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3. 诗歌解析:a. 分析《春望》的韵律、节奏、意象等;b. 讲解《静夜思》中的表现手法、意境;4. 例题讲解:针对两首诗歌的特点,设计相关例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自主分析另一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分享学习心得;六、板书设计1. 《诗歌鉴赏》2. 内容:a. 诗人简介b. 诗歌内容概述c. 诗歌鉴赏方法d.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并写出自己的感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但在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人思想感情方面仍有不足,今后需加强;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古典诗歌,如《唐诗三百首》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等活动,激发对诗歌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鉴赏方法的教授;2. 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人思想感情;3.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践性。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诗歌鉴赏,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4.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2. 诗歌的语言魅力3. 诗歌的形象描绘4. 诗歌的情感表达5. 诗歌的审美鉴赏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诗歌鉴赏的心得。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诗歌鉴赏》教材或相关诗歌选集。

2. 参考资料:有关诗歌鉴赏的书籍、文章。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教学内容: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如节奏、韵律、意象等)和分类(如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等)。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互动提问。

2. 第二课时:诗歌的语言魅力教学内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互动提问、创作练习。

3. 第三课时:诗歌的形象描绘教学内容:探讨诗歌中的意象、象征、寓言等表现手法。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互动提问、创作练习。

4. 第四课时:诗歌的情感表达教学内容: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如抒发喜悦、忧伤、愤怒等情感。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互动提问、创作练习。

5. 第五课时:诗歌的审美鉴赏教学内容: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互动提问、创作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创作练习:评估学生创作的诗歌,了解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诗歌鉴赏的理解程度。

诗歌鉴赏 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 修辞手法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修辞手法》学案姓名:___班级___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一、掌握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二、掌握答题步骤,提高规范答题能力三、提高理解鉴赏诗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习重点一、掌握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及作用二、掌握答题步骤,提高规范答题能力学习难点提高理解鉴赏诗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习难点提高理解鉴赏诗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过程】1、自主阅读《优化设计》第197页有关理论文字(8分钟)(1)系统掌握表达技巧的知识体系(将下表缺失的修辞手法补写完整)(2)依次阅读“悉题型”、“晓招式”、“循规范”,弄清楚“考什么”、“答什么”、“怎么答”。

(3)理解并记住第197页和第198页表格中修辞及作用(利用早晚读或课下时间背诵)。

2、重点学习《优化设计》第198页典题3(20分钟)(1)通过自读、合作交流疏通诗意,初步理解诗歌。

(2)独立完成习题。

(3)抽检学生展示所拟答案。

(4)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通过交流,并借鉴参考答案,统一规范答题标准。

3、学生独立完成典题2。

(10分钟)4、作业:课下完成典题1。

第二课时2、重点学习《优化设计》第199页典题4(20分钟)(1)通过自读、合作交流疏通诗意,初步理解诗歌。

(2)独立完成习题。

(3)抽检学生展示所拟答案。

(4)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通过交流,并借鉴参考答案,统一规范答题标准。

3、学生独立完成典题2和[即学即练] (18分钟)。

4、作业:背诵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及作用。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教案设计2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教案设计2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教案设计2。

一、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确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果。

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

因此,本次教学将分三个方面进行目标规划。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应当具备以下的知识:(1)了解古代诗歌的常见题材和文化内涵。

(2)学习掌握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掌握古诗的韵律和格律,能够正确理解和朗读诗歌。

2、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应当具备以下的技能:(1)能够阅读、理解、欣赏和朗读古代诗歌。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读诗歌的内涵和形式。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创作简单的诗歌作品。

3、情感态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应当具备以下的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围绕古代诗歌展开,涉及到古诗的题材、修辞手法、韵律格律等方面。

具体内容如下:1、古诗的题材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课堂讨论,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常见题材,如山水、景物、感怀、怀古、爱国等。

通过分组演讲、朗诵、歌唱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和体验古诗的内涵与情感。

2、古诗的修辞手法通过教学影片、课堂演示、巩固练习等多样化方式,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意义,增加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和理解能力。

3、古诗的韵律和格律通过多种课程形式,如课堂展示、练习背诵等方式,对古诗的韵律和格律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掌握古诗的韵律和格律,从而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由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究问题本身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将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的答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2、配对教学配对教学是一种由两个同学互相合作,达到共同目标的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高二级语文组岳新彦教学目标:1、了解并熟悉诗歌鉴赏中各类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

2、掌握各类修辞手法于诗歌鉴赏中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导学案“五字”教学法设问:1、在高考中我们需要掌握哪些修辞手法?2、诗歌鉴赏中,遇到修辞类考题,该如何作答?一、导入高考中的重要性二、基础知识复习(一)含义: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

(二)分类: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考纲要求八种)顶真、互文、叠字、双关、裂锦、反复、对比、用典、衬托(界限不明)..............(三)详解: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与道理,来说明或描述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与道理的一种修辞手法。

表达对象叫本体,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叫喻体,表示相似的词语叫比喻词。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使用比喻修辞,浅显易懂,化抽象为具体,使所表达的事物生动形象。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使用比拟,可以使所写的事物形神毕现,栩栩如生,引人联想,生动活泼。

特别是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个性,且能使人感到亲切,使所写的事物更具有感染力。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分为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本体三类。

使用借代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揭示事物本质,给人启示。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有对称美。

从内容上看,表意集中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使用议论,可使议论内容集中,增强气势,淋漓尽致地抒发情感。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来。

开头设问,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作用,加强肯定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

三、结合诗句解析修辞(初步感知修辞妙用)1、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比喻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拟人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言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先偷看梅花几眼。

“合断魂”写粉蝶因为爱梅花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生动形象的写了出来。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借代诗中用“绿”“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夸张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出白发竟然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之深重。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对偶“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得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流水声,写出了水势的浩大和气象的万千变化。

从中,亦可以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排比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排比而下,加强了语势,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主人公的思乡思亲之情。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设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愁之多。

而结尾设问,进一步深化主题,引人深思。

8、江东子弟多才俊,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反问这两句诗,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杜甫《蜀相》设问这两句开篇设问,带动全篇。

点名诸葛亮的祠堂就在锦官城外松柏苍翠的地方,引领下文。

10、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博喻排比设问这两句,使用博喻的手法,一连使用三个比喻,将抽象的愁比作具体可感的烟雨,风絮,梅雨,形象生动。

又运用排比的句式,排比而下,加强了语势,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愁之多,愁之深重。

结尾设问,进一步深化主题,引人深思。

四、鉴赏诗歌(实战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暮热游河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①,披襟②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③中。

①细草摇头--指微风吹来,侬,我。

②披襟--敞开衣襟。

③碧伞-指荷叶。

它那张小巧的脸,感受温暖的阳光.清风拂过它的脸庞,它好似一个害羞的女孩儿,躲藏在田田的叶子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像一粒粒的明珠闪耀着光芒,也像天上眨眼的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明确:比喻,拟人。

“碧伞”使用比喻修辞,将荷叶比喻成伞。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荷叶的形状和功用。

“犯愁”,将荷花人格化,赋予荷花人的情感。

天已入暮,但暑气未减,连池塘里的荷花也为酷热犯愁,她把脸庞深藏在圆如伞盖的荷叶下面,深怕烈日的余威毁坏了她娇美的面容。

看似“犯愁”,却呈现出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对荷花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2、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回答问题。

望江怨送别[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

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

怪人催去早。

[注] ①杪:树梢。

(1)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4分)明确:残阳即将落去,责怨人人催促太早。

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斜阳不愿意离去而责怨人催促的情绪。

词人以残阳来暗喻自己,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

全词虽然没有一句言离别,却以景衬情,以含蓄的语言将景和情表达的韵味十足。

五、方法总结(水无常形器有形,题无定式思有式。

)结合以上知识的复习和演练,总结诗歌鉴赏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设题方式: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试简要分析。

2、如何理解某一句(或某一联)?试分析。

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4、这首诗运用了哪种(或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5、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结合全诗分析。

(二)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充分的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模式:手法+ 分析+ 情感(三)注意事项:1、看清题目是明考题还是暗考题。

2、关于答案的数量。

首先,要分清楚“一”和“多”,“哪种”,只能答一种,“哪些”要多角度切入。

再者,要分清楚主次,“主要”一般写出一种,至多两种,“哪些”要多写,先主后次。

3、注意答题范围。

是分析全篇还局部(某联、某句、某片)。

六、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比喻。

用“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用“日”比喻君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人当道,蒙蔽君王的深灰现实,表达了诗人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的感慨。

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6分)[折桂令] 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借代、反问。

"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

3.诗的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答:借代,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简练含蓄地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表达了词人伤春的感情。

4.下面诗歌用了什么手法?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答:对比,作者把久旱无雨时两种不同生活进行对比:农民为一年的生计而忧虑,豪门权贵却沉溺在笙歌竟日、曼舞终宵的奢侈荒淫生活中,反而怕天阴下雨乐器受潮。

深刻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与统治阶级不顾人民疾苦的极端腐朽堕落的本质。

5.词的上片主要用什么手法来写鹰的?请简要分析。

醉落魄·咏鹰陈维崧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答:衬托,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衬托鹰矫健、刚劲、高傲、威武形象。

6.此诗用了什么手法?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答:反衬,用梦境来反衬现实。

梦境写得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越显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便越显得今日处境的凄凉,突出了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之痛。

7.诗的最后一句用了什么手法?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答:反衬,用钟磬音反面衬托山的寂静。

突出寂静的氛围。

7.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

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

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8.鉴赏这首诗的手法陶者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答:对比,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9.此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越中怀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答:对比,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训练题(学案)1.2008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