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七年级语文向沙漠进军第课时教案 鲁教版(3)
向沙漠进军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向沙漠进军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科学小品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科学小品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播放沙漠风光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沙漠的美丽与神秘。
(2)引导学生关注沙漠化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举例等。
(2)让学生分享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4.品词析句(1)教师挑选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5.小结本课时内容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2)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沙漠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让学生思考如何防止沙漠化,保护环境。
3.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防止沙漠化的措施。
(2)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2)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沙漠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
3.案例分析(1)教师挑选一些沙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
(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4.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课时1.课后作业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后作业,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2.课堂讨论(2)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
语文教案向沙漠进军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向沙漠进军》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了解沙漠的地理特征以及人类如何与沙漠作斗争的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了解沙漠的地理特征以及人类如何与沙漠作斗争的知识。
2. 教学难点:(1)沙漠地理特征的阐述。
(2)人类与沙漠作斗争的方法及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沙漠的概况,引发学生对沙漠的兴趣。
(2)板书课题《向沙漠进军》,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自行查阅字典。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沙漠的地理特征。
(2)探讨人类如何与沙漠作斗争,以及战沙漠的意义。
4. 教师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详细阐述沙漠的地理特征及人类与沙漠作斗争的方法及意义。
5.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课堂表现:(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3)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改进:(1)针对学生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提高课堂互动性。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收集有关沙漠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对沙漠环境的感知。
2. 互动教学: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活力。
初中语文(鲁教版)七年级-19_向沙漠进军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及有关说明方法。
2、学习本文准确、严密的语言。
3、理解本文主题,增强环保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围绕中心有条理地层层深入地说明事物;说明方法的综合使用;说明语言的严密。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图片展示,引入新课1、图片展示,学生感受沙漠情境。
2、“向沙漠进军”的含义。
3、简介:搜集资料认识竺可桢。
竺可桢: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二、活动一:感知内容,初读课文学生初读课文,小组合作,解决下列问题:1、解决下列生字新词:字词:肆虐()抵yù()逞()强干涸()俨()然 j í()水肆虐:充沛:逞强施威:俨然:4.本文是什么文体?和以前学过的文体有什么不同?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事物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所谓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标志。
•一般来说,从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的文章,其说明对象是事物;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的文章,其说明对象就是事理。
•“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1)、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2)、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5. 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三、品读课文、展示交流1.根据下列提示概括全文内容这是一篇阐释事理的-------------文,全文围绕------------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先说明沙漠危害人类,解释-------向沙漠进军,再着重-----向沙漠进军,从地狱、进攻讲到利用;最后说明向沙漠进军的----------。
2.说明文有时为了更清楚明白地说明一个问题,往往在每个自然段中都有一个主旨句叫做这个段落的中心句。
语文《向沙漠进军》教案
语文《向沙漠进军》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向沙漠进军》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和背景。
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如词汇、语法、修辞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进行思考和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向沙漠进军》是一篇描写沙漠环境和人物的小说。
故事发生在一个沙漠中的小镇,主要讲述了一个勇敢的年轻人向沙漠进军的故事。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课文中的描述和对话,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3.2 词汇学习: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这些词汇。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沙漠的环境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课文兴趣。
4.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3 词汇学习:教师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学生通过例句和练习,掌握和运用这些词汇。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5.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5.3 词汇掌握:通过词汇练习和运用,评估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的掌握程度。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推荐与《向沙漠进军》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沙漠之歌》、《沙漠之鹰》等,以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沙漠题材的文学作品。
6.2 文化背景介绍:介绍与沙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沙漠的形成、沙漠居民的生活方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背景知识。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优秀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七年级上册语文《向沙漠进军》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向沙漠进军》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精读课文,通过描绘人类与沙漠之间的斗争,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尊重与利用。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课文背景,认识沙漠化的概念,理解沙漠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组,如“沙漠”、“治理”、“绿化”等,并学会运用。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1.回顾重点: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文章结构、防治沙漠化的方法等。
2.总结收获: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以及对本节课内容的感悟。
3.布置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精讲精练,突破难点:
-通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组,掌握文章结构。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交流分享: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组织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倡导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行为准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对未知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授《向沙漠进军》一文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沙漠化问题的关注。
2.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但在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上仍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向沙漠进军》(鲁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向沙漠进军》(鲁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设计)课题:《向沙漠进军》执笔人:张新波授课时间:2010.11.24 审核:学习目标:以《向沙漠进军》为例,学习“主要”、“之一”等限制词在说明类问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结合具体语句体会“主要”、“之一”等限制词在说明类问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习难点:有步骤、清晰表达“主要”、“之一”等限制词在说明类问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前置导读:1、温故:(1)复习字词知识并掌握好。
肆虐干hé cōng lóng摇lán 丘xǖ 蒙古磴开辟(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说明顺序:(3)辨析下列句子的说明法法及其作用。
①沙丘的高度一般从几米到几十米,也有高达100米以上的。
②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3000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1500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2500小时。
③我国在治理沙漠方面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
新疆建设兵团在天山南北建立国营农场,开沟挖渠,种麦种棉植树,那里原是不毛之地,现在一片葱茏,俨然成为绿洲。
内蒙古沙荒区的治沙工作也获得不少成绩。
2、知新:说明文的语言讲求准确,试分析下列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1)、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示例:不能删去。
因为“之一”准确说明了沙漠只是人类最顽强的众多自然敌人中的一个,例如还有地震、火山、海啸等,如果去掉,就表明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唯一的自然敌人,这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删去。
“之一”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3)、有计划地向沙漠展开攻势,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
(4)、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必须有充足的水源。
课堂展示:1、小组展示前置导读1、2(各组五、六号同学展示)。
2、小组展示前置导读3(小组讨论,四号同学归纳表述)。
3、小组展示前置导读4(小组讨论,同学们自由归纳表述)。
合作探究:揣摩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作用。
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向沙漠进军》教案 鲁教版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准备:制源自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知识与能力:指导学通过生抓中心句理解每段的说明内容,进而理清文章的说明思路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引领等方式,理解向沙漠进军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前景,树立学好知识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从人类征服沙漠的角度解说人与自然关系的科普文章,也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全文围绕向沙漠进军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本文的授课安排两课时,呈现的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这节课我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即:为什么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的美好前景是什么?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研读,指导学生概括说明内容,厘清说明思路,进而把我说明顺序。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提取信息,理解信息,感悟信息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有些偏多,学生必须要做好充分的阅读才能完成,可以压缩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读通、读懂、读深。
明确:“刚”,限制说明禾苗出土时间很短。“一次”,限制说明风沙袭击的厉害:“全部”,限制数量之大。“常常”、“两三次”、“点”,说明一次大风沙袭击给农民的生产和收获带来的严重后果。就这一点讲征服沙漠刻不容缓。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五、教师小结并布置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本文采用的是层进式结构,条理清晰,层层推进,先说明了沙漠危害人类,揭示了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再着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而这一部分也是按层进式结构,先说明沙漠危害人类的方式,然后针对危害的方式采用抵御、进攻到利用等治理方法;最后说明向沙漠进军的前景。本文有很多段采用了中心句提纲挈领,逻辑性非常强。
2、作者介绍:(见书)
向沙漠进军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向沙漠进军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向沙漠进军》教案教学目的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根据事物的内容联系有条理地分类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领会恰当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准确地解说事物、剖析事物和事理的特色。
二、认识改造沙漠的重大意义;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设想一、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文运用证唯物主义观点从征服沙漠的角度说明人和自然的关系。
其重点是文章的第二部分(第4—12自然段):怎样向沙漠进军。
教学难点是两个自然段解说事理的说明:一是第4自然段中关于“阵地战”的说明;二是第5自然段关于“造防护林方法要求”的解说,教学中应帮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还可以采取画示意的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二、教学方法1 本文篇幅不长,脉络清楚,层次分明,各部分相互联系环环紧扣。
教师可采用“点线读书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水平,提高自学能力。
2 教学步骤建议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程序进行,力求使精讲和导读密切结合。
3 结合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边讲边导,剖析课文。
三、教学时教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 注意字音字义竺、桢、沛、榆、逞、涸、噶、馏2. 理解词语含义充沛、肆虐、城郭、绿洲、葱笼、俨然、移居、逞强施威、不毛之地二、导入新课《向沙漠进军》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写的一篇说明文。
主要说明了沙漠的特征和如何征服沙漠提出了改造沙漠的办法。
三、简介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
气象、地理学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
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
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对中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分析课文1 教师范读课文一遍(要求在正音的基础上,结合课文129页“练习”一,具体划出文章的三个部分,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向沙漠进军》的教案
《向沙漠进军》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沙漠的形成、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让学生掌握一些沙漠治理和利用的知识。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沙漠的形成、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沙漠治理和利用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沙漠治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如何在沙漠地区开展农业生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沙漠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沙漠治理的成功案例。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体验沙漠生活的艰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搜集相关的沙漠资料和图片。
(2)准备沙漠治理和利用的案例。
(3)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沙漠的基本知识。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沙漠治理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沙漠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沙漠现象。
(2)提问:你们对沙漠有什么了解?沙漠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沙漠的形成、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学生分享查阅的资料,了解沙漠治理的方法。
3. 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沙漠治理的成功案例,如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
(2)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讨论如何在我国沙漠地区开展治理工作。
4.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在沙漠地区开展农业生产?(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5. 情景模拟:(1)让学生模拟沙漠生活中的场景,体验沙漠生活的艰辛。
(2)学生分享感受,讨论如何改善沙漠生活条件。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初中课文《向沙漠进军》优秀教案(通用10篇)
初中课文《向沙漠进军》优秀教案初中课文《向沙漠进军》优秀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课文《向沙漠进军》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课文《向沙漠进军》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寻找中心句的方法把握说明中心。
2、了解课文中采用的先总说后分说的说明顺序及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植树、节水、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前置学习:1、找出中心句和重要提示句概括段意。
2、梳理文章结构提纲。
二、研读课文。
(一)为什么向沙漠进军?(1~3)1、学生找出段一中心句: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2、分析段二段三与段一的内在联系。
二三两段举例说明“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
”明确两段段意。
3、说明方法点拨:举例子(二)怎样向沙漠进军?(4~12)防御——进军——利用防御阶段:先明确中心句。
主问题:沙漠是怎样危害人类的?本文为什么首先强调这一点?沙漠危害人类的武器是风和沙。
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游击战和阵地战。
这一段既是第一部分的深入阐释,又是第二部分展开说明的前提,只有弄清沙漠危害人类的方式,才能对症下药,找到对付它的办法。
所以首先要强调这一点。
1、沙漠是怎样危害人类的?文章是采用了哪些方法把这个问题说清楚的。
分类别、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
2、如何对付游击战?如何对付阵地战?抵御风沙袭击——培植防护林和草皮抵御沙丘进攻——植树种草。
3、回扣主问题。
进军阶段1、明确中心句,理出结构提纲: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
——若干成绩(8、9)2、明确第7段的过渡作用。
利用阶段主要是利用沙漠中的xxxx和xxxx为人类造福。
语文《向沙漠进军》教案
语文《向沙漠进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了解沙漠的形成、特点以及人类如何应对沙漠化的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展示沙漠化的现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沙漠化问题,树立积极应对的信心。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了解沙漠的形成、特点以及人类如何应对沙漠化的知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沙漠化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展示沙漠化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沙漠化问题的了解和看法。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沙漠的形成、特点以及人类如何应对沙漠化的知识。
(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在下节课上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沙漠化对人类生活影响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沙漠化问题的紧迫性。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鲁教初中语文七上《向沙漠进军》
向沙漠进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并掌握本文所采用的各种说明方法.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分析说明文的一般结构和说明的顺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前景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分析课文的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说明的顺序。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说明文比较陌生,对文体知识了解较少.教学准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治理沙漠有感性的认识。
课前,我制作了沙漠地形图的模型,作为道具在课堂上演示。
并准备了沙漠风光图课件。
教学过程:结合学科特点,体现单元组教学环节,学习内容,时间预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设计,问题探究,单元组合作,同层竞争,人人参与,精讲足练,联系实际,点拨升华,集体备课一、导入新课。
《向沙漠进军》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写的一篇说明文。
主要说明了沙漠的特征和如何征服沙漠提出了改造沙漠的办法。
二、出示学习建议,自主学习。
三、同层展示,评星。
四、小组交流,异质交流。
五、师生探究,知识构建。
提问二:作者遣词造句很有功力,请举例说明作者为了力求准确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恰到好处。
讨论圈出(用着重号表示):“一次大风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
”“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
”“……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本段对人们认识沙漠的特征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而认识自然是征服、改造自然的必要前提。
通过作者的“因势利导”使读者领悟到防止沙漠对人类的危害首先必须是挡风、阻沙,在“守”和“攻”两种方法中,这一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
师生共同分析(5—7段)提问:人类征服沙漠主要采取哪些办法?讨论明确:根据沙漠的活动规律,人们用“培值防护林”“培植草皮”以“减小风的力量”和“沙粒的来源”——对付“游击战”的办法;用“植树种草”以“固定沙丘”——对付“阵地战”的办法。
“培植防护林”和“植树种草”是人们采取的抵御沙漠进攻的办法,这只是被动的“守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向沙漠进军教案》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向沙漠进军教案》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沙漠的形成、特点和分布情况。
(2)掌握人类向沙漠进军的原因和意义。
(3)学会描述沙漠生态系统及其生物适应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人类向沙漠进军的原因。
(2)运用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研究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
(3)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生物适应沙漠环境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沙漠的形成、特点和分布情况。
2. 人类向沙漠进军的原因和意义。
3. 沙漠生态系统及其生物适应性。
教学难点:1. 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生物适应性。
2. 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和技术。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准备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沙漠的资料,准备小组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沙漠风光图片。
(2)问题引导:同学们,你们对沙漠有什么了解?人类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呢?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沙漠的形成、特点和分布情况。
(2)学生分享自己搜集的沙漠资料,丰富课堂内容。
3. 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人类向沙漠进军的原因和意义。
(2)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生物适应性。
(2)教师讲解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和技术。
5.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
(2)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和技术。
6.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绘制沙漠生态系统结构图。
3. 观察身边的生态环境,提出保护措施,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沙漠形成、特点、分布和人类进军沙漠原因的掌握情况。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鲁教初中语文七上《向沙漠进军》 (三)
19 向沙漠进军课文学习设想本文是一篇关于如何进行沙漠治理的说明文,学习本文,可以先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再进行学习。
在学习的同时,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包括分类、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
前置预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正确认读、运用生字词。
2、了解作家的相关内容。
3、朗读感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1、识别和把握段落中心句。
2、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重难点1、识别和把握段落中心句。
2、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课堂流程学习内容学法指导一目标认定2分钟长期以来,沙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全世界每年约有600万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并吞,沙漠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成果变成丘墟,沙漠的严重危害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人类采取了哪些对策呢?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响亮提出向沙漠进军的口号,作者根据大量的事实,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答。
情境导入,直接进入文本。
二自主学习18分钟学生读课文,自主预习:一、1、给文本编写自然段序号,本文有多少自然段?答:2、认真读课文,写出陌生的字词并查阅工具书注音。
陌生字:学生可进行适当的小组合作:学生自己预习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向沙漠进军2第1课时教案鲁教版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进一步理解说明方法在说明事物过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心句和支撑句之间的关系。
2.了解沙漠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人们征服沙漠采取的措施。
树立向困难作斗争的思想。
教学设想
1.课时安排:两课时。
2.文章第二部分是重点,可以在讲课前让学生列出结构提纲。
3.第一课时,在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划分段落.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并落实第二
部分的结构提纲。
4.第二课时,复习举事例、作比较、列数据三种说明方法,学习打比方、作诠释两种新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理解限制性词语对说明事物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了解中心句和支撑
句之间的关系。
5.在复习或学习说明方法时,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自己去分析、揣摩。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给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2.落实第二部分的结构提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启发学生思维。
人类要生存,要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就必须同各种各样的困难作斗争,包括同自然灾害
的斗争。
沙漠蔓延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因为它无情地吞噬土地,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
据统计,全世界有六十三个国家受沙漠之害,总面积已达二千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中国,而且还在以每年五千八百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扩大。
长此下去,到本世纪末,全世界将有百分之十四的人生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三分之二的人将受到沙漠化的威胁。
我国也是长期受沙漠化困扰的国家。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要树立同各种困难作斗争的决心。
2.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地理学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
他
是浙江绍兴人。
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技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
他对中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在研究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以及变迁方面,在研究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方面著有论文多篇,并重视和带头参加科学普及工作。
著有《竺可桢文集》。
这篇文章是竺可桢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为了我们认识沙漠、改造沙漠提供
了有益的经验。
二、解题。
1.课文题目是一个口号式的标题,具有鼓动性和号召力,鲜明地表达了这篇文章的写
作目的。
2.题目不仅揭示了全文的内容,而且成为划分全文层次依据,同时还提示了文章内容
的重点。
看到题目,读者必然提出思考的问题: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的前景如何?
三、内容分析。
教师提问:根据解题,文章可以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阅读,明确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一第3自然段,说明沙漠对人类的严重危害,人类必须向沙漠进军。
这一部分用国内外事实,回答了为什么向沙漠进军的问题,摆出了向沙漠进军的根据或理由。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一第12自然段,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
这一部分不仅说明人类
向沙漠进军的种种办法,而且分析了采取这些办法的科学根据,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说明我们征服沙漠的美好前景。
这一部分特别强调了“在社
会主义制度下会更快成为现实”,语气坚定。
教师提问:第一部分哪一句话最重要?为什么?
第一句话最重要,因为全文就是围绕这句话展开说明的。
教师分析:为了说明“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文章列举了国内国外两个
实例。
分析这两个实例应当注
意从以下几点:
1.“摇篮”和“荒漠”对比,说明沙漠危害之大。
所谓“摇篮”就是发源地,当然是富
饶的地区。
这样的地区,竟然“部分”地受到风沙的侵占,可见沙漠危害之严重。
2.时间上的比较。
地中海沿岸经“两三千年”风沙的侵占,部分地区变成了荒漠,而
我国榆林地区,从清朝乾隆年间到解放前,就已经造成“三十公里都变成沙漠了”。
这不过两百年的时间。
这说明什么?前者是风沙自然造成的,后者则是由于“政府根本不关心农业生产事业,生产技术又不高,垦荒伐木”造成的,是人为的原因。
人类破坏自然,一定受到自然的惩罚。
前者因为是风沙自然造成的,所以用“侵占”一词,含有强行占据的意味;后者是人为
的原因,使风沙有隙可乘,因而用“侵入”一词。
教师提问: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内容是怎样向沙漠进军。
这一部分可以分几层,每一层的内容应当怎样概括?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风沙的进攻和人类的防御(4—6自然段)。
第二层:人类怎样根本治理沙漠,就是如何利用水来向漠进军(7-10自然段)。
第三层:巧妙地利用沙漠,使它为人类造福(11—12自然段)。
这一部分每一层在说明人类向沙漠进军时都抓往了沙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治理沙漠。
第一层,沙漠逞强施威的武器是“游击战”和“阵地战”,人类就利用风沙的这个特点,
用培植防护林对付“游击战”,用植树种草对付“阵地战”,说明防御风沙是在分析风沙进攻的特点基础上采取的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第二层,在说明“取得彻底胜利,必须有充足的水源”之后,人类分析出沙漠地区含有
充足的地下水源这一特点。
那么利用这一特点,人类就可以变防御为进攻,使沙漠彻底改变面貌。
第三层,在说明人类利用沙漠时,也是科学地分析了沙漠地区“风力很强”日光“特别
强烈”,“日照时间又特别长”的特点,然后利用这些特点,使沙漠成为一种资源。
这种向沙漠进攻,又比利用水改造沙漠更具主动性,科学性。
以上分析,突出说明,人类征服沙漠必须依靠科学知识和科学分析。
“过去人类没有能
征服沙漠”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实际上,第二部分就揭示了这个原因。
教师提示:在分析第二部分内容的基础上,落实这一部分的结构提纲。
这个结构提纲是第二部分内容的条理化,这样的结构顺
序既符合事物本身的内在条理,也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
同时说明,人类认识事物,必
须科学地分析事物的特点。
教师提出:文章的第三部分紧扣题目,用富于鼓舞性的语言说明人类征服沙漠的光辉前
景。
四、小结。
我们给文章划分结构,必须依据文章的内容。
内容上的联系就是结构上的关系。
本文就
是以为什么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会有什么前景这三个问题构成了文章的内容,那么也就成了文章三个部分的结构关系。
第二部分在分析沙漠的三个特点的基础上,以防御、进攻、利用为内容主线构成了它的结构关系。
上面说的是文章大的结构关系。
另外,还要注意小的结构关系,如比较关系、层进关系
等。
比如,文章第一部分,前面已经分析,第2、3自然段在说明“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时,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印证的,并且用“摇篮”与“荒漠”这种演变上的比较和时间上的比较,用词上的比较来说明问题,使人们认识上逐步深入。
文章第二部分,御、进攻、利用是层进关系,说明人类对沙漠认识上的提高和治理上逐步科学化。
五、布置作业
1.文章用哪些说明方法?我们学过哪几种?从文中找出例子加以说明。
2.从文中找出主要的句子,分析一下文章是怎样解释。
说明这些句子的。
%29992 7528 用I25527 63B7 掷F22124 566C 噬t 24357 5F25 弥40708 9F04 鼄5&j32840 8048 聈39007 985F 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