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疾病分类编码
国际疾病分类ICD
国际疾病分类(ICD-10)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是依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
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是第10次修订本《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仍保留了ICD的简称,并被统称为ICD-10ICD-9与ICD-10区别首先,分类的名称由“国际疾病分类”改为“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全书由二卷改为三卷。
增加了分类章节,扩大了核心内容,由原来的l7章变为2l章。
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病,各章的排列顺序做了适当的调整。
其次,ICD-10首次引用了字母编目,由原来的“纯数字编码”改为“字母和数字的混合编码”。
I CD-10另一个革新是在某些章接近末尾的类目设立操作后的疾病。
再次,ICD-9每章开头的不包括“注释”,在ICD-10扩展用于解释各章的某些内容。
ICE-10中将星号信息归纳为82个单纯星号的三位数类目中数供选择使用。
ICD的发展历史ICD已有110年的发展历史,早在1891年为了对死亡进行统一登记,国际统计研究所组织了一个对死亡原因分类的委员会进行工作,1893年该委员会主席Jacques Bertillon提出了一个分类方法《国际死亡原因编目》,此即为第一版。
以后基本上为10年修订一次。
1940年第6次修订版由世界卫生组织承担该工作,首次引入了疾病分类,并强调继续保持用病因分类的哲学思想。
1994年在日内瓦第10次修改版本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是目前全球通用的ICD-10.ICD的分类原理ICD分类依据疾病的4个主要特征,即病因、部位、病理及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分期、分型、性别、年龄、急慢性发病时间等)。
每一特性构成了一个分类标准,形成一个分类轴心,因此ICD是一个多轴心的分类系统。
ICD分类的基础是对疾病的命名,没有名称就无法分类。
但疾病又是根据他的内在本质或外部表现来命名的,因此疾病的本质和表现正是分类的依据,分类与命名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
人住院的原因。当一个住院病人存在多个疾
病时,要按有关规则进行选择。
附加编码:又称次要编码,指除主要编码以
外的其他任何编码。包括损伤、中毒和肿瘤
形态学编码。
合并编码:当两个疾病诊断或一个疾病诊断
伴有相关的临床表现被分类到一个编码时,
这个编码就被称之为合并编码。
手指切伤等,可归类于其他相应的身体系统
或操作章节。产科破伤风,HIV感染不分于
此章,归属传染病章。
五、分类原则与编码方法
4.1强烈优先分类章
妊娠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 O99.216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E05.900
❖ 流产 自然流产 O03,
❖
包括完全性、不完全性、难免流产。
❖
人工流产
❖
根据人工流产的不同目的进行详细分类
K81.001胆囊脓肿
K81.002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K81.003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K81.006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K81.007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
K81.100慢性胆囊炎
K81.101慢性残余胆囊炎
K81.800特指胆囊炎
K81.801胆囊周炎
K81.900胆囊炎
五、分类原则与编码方法
❖ 但也有少数例外,如K86.1特指慢性胰腺炎
❖ D13.101
❖ D13.200
❖ D13.500
❖ D13.600
❖ D13.700
❖ D13.701
❖ D13.900
❖
食管良性肿瘤
胃良性肿瘤
贲门良性肿瘤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
肝外胆管良性肿瘤
胰良性肿瘤
胰岛良性肿瘤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用于流行病学 研究,分析疾病的分布、流行趋
势和影响因素。
临床研究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用于临床研究, 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和安全性。
药物研究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可以与药物数据 库结合,分析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医疗信息系统
数据交换与共享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是医疗信息系 统中数据交换和共享的标准,促
目的和意义
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健康信息交流与共享
01
通过采用统一的疾病分类和编码标准,医疗机构可以更加便捷
地交换和共享疾病数据。
提高疾病监测和预防水平
02
通过对疾病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疾病的爆
发和流行,提高全球公共卫生水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辅助医疗决策和研究
03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为医疗决策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03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的体系 结构
编码规则和标准
01
02
03
唯一性
每个疾病诊断和操作都必 须有一个独特的编码,以 避免混淆。
准确性
编码应准确地反映医生的 疾病诊断和操作,避免任 何可能的误解。
可扩展性
新的疾病和操作可以容易 地添加到编码系统中,以 适应医学科学的进步。
分类原则和方法
临床实用性
分类原则和方法应满足临 床医生的需求,方便他们 快速、准确地编码。
ICD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疾病分类标准,被用于医疗保健、研究和公共卫 生领域。
随着医疗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ICD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在医疗数据交 换、临床决策支持、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未来,ICD将继续不断修订和完善,以适应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和变化,更好地服 务于全球卫生健康事业。
国际疾病分类(ICD)及其管理规定
国际疾病分类(ICD)及其管理规定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简称ICD)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简称WHO)制定的一套用于对疾病和健康问题进行统计和分类的标准。
ICD的管理规定为各国的卫生机构提供了基准,使得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工作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准确而一致的进行。
一、ICD的历史及发展ICD最早于1893年由法国实施,最初只包括了一小部分疾病分类,而且只用于统计死亡率。
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在1946年的成立,ICD开始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从那时起,ICD不断进行修订和更新,以跟上医学领域的发展和疾病模式的变化。
二、ICD的结构和编码ICD的最新版本是第十版,简称ICD-10。
它由多个章节组成,每个章节都包含了特定类别的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
每个类别都有一个特定的编码,以便于统计和诊断记录。
这些编码由数字和英文字母的组合组成,例如"J12"代表急性支气管炎,"C50"代表乳腺癌等。
三、ICD的应用领域ICD广泛应用于医疗保险、医院管理、流行病学研究、疾病监测和卫生政策制定等领域。
医疗保险机构使用ICD编码来决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确定保险的支付范围。
医院管理方面,ICD的使用可以帮助医院进行疾病统计、资源管理和患者流程优化。
流行病学领域则利用ICD对疾病进行分类和比较,以便于研究和抗疫策略的制定。
疾病监测机构通过ICD编码来记录病例数据,以便追踪疾病的传播和趋势。
卫生政策制定者可以根据ICD的统计数据来评估卫生系统的需求,制定相关政策和资源分配计划。
四、ICD的版本更新和管理规定ICD的版本更新由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并遵循一套严格的管理规定。
每个版本的更新都需要经过多个阶段的评估和审查,以确保新的编码和分类系统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此外,ICD的管理规定还要求各国卫生机构将最新版本的ICD编码纳入其国家卫生信息系统,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国际疾病分类(ICD-10)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一、ICD-10介绍1、ICD是什么,ICD是分类疾病的国际统一标准ICD,10是用英文字母加数字的办法来表示一个疾病或一疾病如: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 I21.3ICD,10根据疾病的重要程度和疾病的发生频率将疾病分类成: 亚目: E10.0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有昏迷类目: E10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节:糖尿病章,系统,: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2、ICD的历史国际疾病分类的历史可追朔到1891年~国际统计研究所组织了一个起草死亡原因分类的委员会~由耶克伯蒂隆任主席。
1893年耶克伯蒂隆在国际统计大会上提出了一个分类系统~包括三个死亡原因分类方案~第一个44条~第二个99条~第三个是161条。
这个分类系统就是ICD 的原始。
3、ICD的修订制度1898年在渥太华会议上提出的十年修订制度。
修订次数4、世界共有十个分类中心澳大利亚,英语,英国 ,英语,美国 ,英语,中国,中文,法国,法语,瑞典,负责北欧,巴西,葡萄牙语,俄罗斯联邦,俄语,委内瑞拉,西班牙,科威特,阿拉伯语,二、ICD的作用:国内与国际交流意义医疗、研究与教学统计管理医疗付款美国2000年的财政年度医疗保险,medicare,估计错误赔付率是6.8%~合119亿美元,年度共1736亿美元,。
1999年是错误赔付率是8%~合135亿美元。
1996年错误赔付率是14%~合232亿美元。
美医疗财务管理局,Health Care Financing Administration,希望到2002年错误赔付率可以降至5%。
这些错误根据美国监督总局,office of inspector General,报告~全部是医师提供医疗信息有误和编码有误的结果。
三、ICD与临床医师的关系1、病案首页的填写各级临床医师对疾病诊断书写都负有责任~经治医师负责诊断填写~是直接责任人。
上级医师对青年医师负有严格要求和指导的责任~科主任负有检查、审修的责任。
ICD-11(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修订)重点基础知识总结
ICD-11基础知识一、编码框架(编码结构)二、篇章结构(28个章节)三、主干码、扩展码(X开头)、预组配、后组配、簇编码主干码:在特定的线性组合中可单独使用的编码,保证在每个诊断只能使用一个编码的情况下收集到有意义的最少信息。
扩展码: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主干码联合使用,并且排列在主干码之后。
需要采集更多的病情细节时,使用标准化的方式为主干码添加附加信息。
扩展码均以X开头,不采用主干码的编码框架。
预组配:主干码以预先组合的方式,包含了一个临床概念的所有相关信息。
例如,腹主动脉瘤伴穿孔 BD50.40。
后组配:联合使用两个或以上编码以全面描述所记录的临床概念。
主干码之间以“/”连接,例如,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9B10.21/5A11;使用扩展码时以“&”连接,例如,右侧股骨骨折NC72&XK9K。
簇编码:指使用“/”或“&”联合一个以上的编码来描述所记录的临床细节的编码组合。
预组配:指一个主干码以预先组合方式,包含了一个临床概念的所有相关信息。
例:支气管或肺鳞状细胞癌,腹主动脉瘤伴穿孔,肺炎支原体肺炎。
后组配轴心:具有导致其发生的情况:编码潜在原因,类比ICD-10中的“剑号”编码。
该字段代表已知导致该情况发生的潜在原因,必须编码。
例:慢性肾病,ICD11后组配强制要求加入导致慢性肾病的原因。
具体临床表现:编码临床表现,类比ICD10中的“星号”编码。
该字段表示可选择性编码该疾病引起的具体临床表现。
例:1型糖尿病,ICD11后组配选择要求加入其临床表现。
以下情况相关:编码无因果关系的另一疾病,以完整描述病人状况该字段用于需要多个编码对病人状况进行完整描述时,视情况为可选或必须编码。
例:细菌性肺炎。
第一类扩展码:补充主干码细节。
包括严重性、时间性、组织病理学、特定解剖部位、药物名称等第二类扩展码:对是诊断编码的描述。
包括诊断与住院关系、诊断与外科手术关系、确认方法、诊断的确定性等簇编码规则:规则一:在可以用一个主干码编码的情况下,不使用簇编码机制规则二:使用簇编码时,扩展码之前总有一个主干码规则三:一个主干码与一个或多个扩展码后组配时,用“&”连接规则四:当一个簇编码中两个主干码伴有后组配编码时,采用“/”将第一主干码与第二主干码隔开,形式为:主干码/主干码规则五:多个主干码伴多个扩展码时,需使用特定语法符号明确扩展码与主干码的对应关系:第一个主干码衔接一个或多个扩展码,均用&隔开。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国际疾病分类(ICD-10)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是依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
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是第1 0次修订本《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仍保留了ICD的简称,并被统称为I CD-10ICD-9与ICD-10区别首先,分类的名称由“国际疾病分类”改为“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全书由二卷改为三卷。
增加了分类章节,扩大了核心内容,由原来的l7章变为2l章。
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病,各章的排列顺序做了适当的调整。
其次,ICD-10首次引用了字母编目,由原来的“纯数字编码”改为“字母和数字的混合编码”。
ICD-10另一个革新是在某些章接近末尾的类目设立操作后的疾病。
再次,ICD-9每章开头的不包括“注释”,在ICD-10扩展用于解释各章的某些内容。
ICE-10中将星号信息归纳为82个单纯星号的三位数类目中数供选择使用。
ICD的发展历史ICD已有110年的发展历史,早在1891年为了对死亡进行统一登记,国际统计研究所组织了一个对死亡原因分类的委员会进行工作,1893年该委员会主席Jacques Bertillon 提出了一个分类方法《国际死亡原因编目》,此即为第一版。
以后基本上为10年修订一次。
1940年第6次修订版由世界卫生组织承担该工作,首次引入了疾病分类,并强调继续保持用病因分类的哲学思想。
1994年在日内瓦第10次修改版本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是目前全球通用的ICD-10.ICD的分类原理ICD分类依据疾病的4个主要特征,即病因、部位、病理及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分期、分型、性别、年龄、急慢性发病时间等)。
每一特性构成了一个分类标准,形成一个分类轴心,因此ICD是一个多轴心的分类系统。
ICD分类的基础是对疾病的命名,没有名称就无法分类。
但疾病又是根据他的内在本质或外部表现来命名的,因此疾病的本质和表现正是分类的依据,分类与命名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国际疾病分类(ICD-10)国际疾病分类(ICD-10)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一、ICD-10介绍1、ICD是什么,ICD是分类疾病的国际统一标准ICD,10是用英文字母加数字的办法来表示一个疾病或一疾病如: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 I21.3ICD,10根据疾病的重要程度和疾病的发生频率将疾病分类成: 亚目: E10.0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有昏迷类目: E10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节:糖尿病章,系统,: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2、ICD的历史国际疾病分类的历史可追朔到1891年~国际统计研究所组织了一个起草死亡原因分类的委员会~由耶克伯蒂隆任主席。
1893年耶克伯蒂隆在国际统计大会上提出了一个分类系统~包括三个死亡原因分类方案~第一个44条~第二个99条~第三个是161条。
这个分类系统就是ICD 的原始。
3、ICD的修订制度1898年在渥太华会议上提出的十年修订制度。
修订次数4、世界共有十个分类中心澳大利亚,英语,英国 ,英语,美国 ,英语,中国,中文,法国,法语,瑞典,负责北欧,巴西,葡萄牙语,俄罗斯联邦,俄语,委内瑞拉,西班牙,科威特,阿拉伯语,二、ICD的作用:国内与国际交流意义医疗、研究与教学统计管理医疗付款美国2000年的财政年度医疗保险,medicare,估计错误赔付率是6.8%~合119亿美元,年度共1736亿美元,。
1999年是错误赔付率是8%~合135亿美元。
1996年错误赔付率是14%~合232亿美元。
美医疗财务管理局,Health Care Financing Administration,希望到2002年错误赔付率可以降至5%。
这些错误根据美国监督总局,office of inspector General,报告~全部是医师提供医疗信息有误和编码有误的结果。
三、ICD与临床医师的关系1、病案首页的填写各级临床医师对疾病诊断书写都负有责任~经治医师负责诊断填写~是直接责任人。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国际疾病分类(ICD-10)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ICD),是依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
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是第10次修订本《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仍保留了ICD的简称,并被统称为ICD-10ICD-9与ICD-10区别首先,分类的名称由“国际疾病分类”改为“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全书由二卷改为三卷。
增加了分类章节,扩大了核心内容,由原来的l7章变为2l章。
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病,各章的排列顺序做了适当的调整。
其次,ICD-10首次引用了字母编目,由原来的“纯数字编码”改为“字母和数字的混合编码”。
ICD-10另一个革新是在某些章接近末尾的类目设立操作后的疾病。
再次,ICD-9每章开头的不包括“注释”,在ICD-10扩展用于解释各章的某些内容。
ICE-10中将星号信息归纳为82个单纯星号的三位数类目中数供选择使用。
ICD的发展历史ICD已有110年的发展历史,早在1891年为了对死亡进行统一登记,国际统计研究所组织了一个对死亡原因分类的委员会进行工作,1893年该委员会主席JacquesBertillon提出了一个分类方法《国际死亡原因编目》,此即为第一版。
以后基本上为10年修订一次。
1940年第6次修订版由世界卫生组织承担该工作,首次引入了疾病分类,并强调继续保持用病因分类的哲学思想。
1994年在日内瓦第10次修改版本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是目前全球通用的ICD-10."ICD的分类原理ICD分类依据疾病的4个主要特征,即病因、部位、病理及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分期、分型、性别、年龄、急慢性发病时间等)。
每一特性构成了一个分类标准,形成一个分类轴心,因此ICD是一个多轴心的分类系统。
ICD分类的基础是对疾病的命名,没有名称就无法分类。
但疾病又是根据他的内在本质或外部表现来命名的,因此疾病的本质和表现正是分类的依据,分类与命名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系统(ICD)简介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系统(ICD)简介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系统(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简称ICD)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制定的标准疾病分类系统,用于对疾病、病因、损伤和致死原因进行编码和归类。
ICD编码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收集、统计和分析全球范围内的疾病数据,为医疗机构、政府和研究机构提供可比较的统计信息,以便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健康管理和资源分配。
ICD编码系统经过多年的不断更新和修订,已经发展到第十版(ICD-10)。
与早期版本相比,ICD-10为医生、研究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了更为精确和详细的编码选项。
它包括了几乎所有的疾病、病因和致死原因,以及与之相关的情况和外部因素。
ICD-10编码系统的编码格式是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字符组合,以反映出特定疾病的分类和特征。
ICD-10编码系统大体上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大类(Chapter),共有22个大类,按照疾病的器官系统进行分类,如传染病、肿瘤、循环系统疾病等。
每个大类又可以细分为若干个子类别。
第二层是疾病组(Category),共有142个疾病组,更加细化了疾病的分类,如白血病、痛风、中风等。
第三层是疾病标签(Code),通过疾病标签可以确定具体的疾病或病因,如急性阑尾炎、心肌梗死、肺炎等。
使用ICD-10编码系统进行疾病分类和编码,有助于提高疾病数据的准确性、可比性和一致性。
它使得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医疗数据可以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为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提供科学依据。
ICD-10还有助于疾病监测和流行病学研究,可以追踪和分析不同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信息支持。
除了疾病分类和编码外,ICD-10还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保险公司使用ICD-10编码来确定赔付范围和比例;医疗机构使用ICD-10编码进行医疗费用结算和统计分析;科学研究机构使用ICD-10编码来识别研究对象的健康状态,等等。
最全的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含ICD-9-CM3和ICD-10]
胼胝体病损切除术 小脑半球病损切除术 小脑蚓部病损切除术 颅中窝底病损切除术 颈静脉孔病损切除术 立体定向脑病损切除术 脑斜坡病损切除术 枕叶病损切除术 颅骨病损切除术 颅肉芽肿切除术 颅缝切开术 线形颅骨切除术 条带状颅骨切除术 颅骨骨折复位术 颅骨骨折减压术 颅骨骨折清创术 颅骨骨瓣修补术 颅骨骨移植术 颅骨膜移植术 颅骨钛板置入术 颅骨硅橡胶板置入术 颅骨有机玻璃板置入术 颅骨修补术 颅骨金属板去除术 硬脑膜缝合术 脑脊液鼻瘘修补术 脑脊液耳瘘修补术 脑脊液切口瘘修补术 脑膜膨出修补术[还纳术] 人工硬脑膜补片修补术 脑膜血管结扎术 脉络丛切除术 脉络丛烧灼术 脑室-脑池分流术 脑室-蛛网膜下腔分流术 脑室-小脑延髓池分流术[Torkildsen手术] 脑室-静脉窦分流术 颅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 脑室-鼻咽分流术 脑室-乳突分流术 脑室-颈外静脉分流术 脑室-腔静脉分流术 脑室-心房分流术 脑室-胸腔分流术 脑室-胆囊分流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室-输尿管分流术 脑室-骨髓分流术 脑室分流管冲洗术 脑室分流管探查术 脑室导管置换术 脑室分流管置换术 脑室-腹膜分流管脑室端修正术 脑室分流管修正术 脑室分流管去除术 大脑皮层粘连松解术 颅内神经刺激器置入术 颅内神经刺激器置换术 颅钳插入术
00.61007 00.61008 00.61009 00.61010 00.61011 00.62003 00.62004 00.62005 00.63003 00.63004 00.64007 00.64008 00.64009 00.64010 00.64011 00.65006 00.65007 00.65008 00.65009 00.66003 00.66004 00.66005 00.66006 00.66007 00.68001 00.70001 00.71001 00.72001 00.74001 00.75001 00.76001 00.77001 00.80001 00.81001 00.82001 00.83001 00.91001 00.92001 00.93001 00.94001 01.01001 01.01002 01.02001 01.09002 01.09003 01.09004 01.11001 01.12001 01.13001 01.13002 01.14001 01.15001 01.21001 01.22001 01.23001 01.24005 01.24006 01.24007 01.24009
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
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一、什么是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是对疾病、损伤及死亡等进行同级分类的国际公认标准,是目前疾病分类的黄金标准。
二、国际疾病分类的历史起源于1853年,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家族分类合作中心不定期进行修订,以更好的满足临床医学的发展,第十次修订本的名称改为《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世界卫生组织还保留了ICD的简称。
三、ICD在我国使用时间表1、1987年我国正式使用ICD-9进行疾病与死因统计2、1993年5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将ICD-9正式列为国家疾病分类代码标准3、1983年ICD-10开始修订,1989第43届世界卫生大会正式通过,1993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4、2002年起我国正式使用ICD-10进行疾病与死因统计5、1999年成立了ICD-10更新顾问委员会对原文版开始修订6、2005年正式出版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第二版》四、目的和意义我国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的成员国,有义务执行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规定,向世界卫生组织报送本国的卫生统计信息。
目前卫生部推广实行的病例首页库,是居民健康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实现各级卫生部门医疗信息资源的共享,而疾病分类实行统一的标准,就有着重要的意义:1、国内与国际交流(1) 世界卫生组织每年都要出版一本《世界卫生统计年鉴》,根据ICD分类原则收集各国的死亡原因分类资料。
(2) 国际会议文章、杂志的交流在涉及疾病时,也要求有疾病的国际编码。
(3)病人转诊时医院提供的病历摘要也被要求填写ICD疾病分类编码。
2、医院中的医疗、研究与教学病案除了医疗参考,更被用于教学和科研,而规范的疾病编码是病案检索的钥匙。
3、管理需求通过疾病分类可以将病案中的信息按不同的用途加以归纳,用于对各种医疗信息的分类,对病种的管理、医疗质量进行评价。
4、医疗付款相关疾病诊断分组Diagnoses Related Groups是目前各国医疗改革研究的重点,它是一个基于疾病分类和手术分类的医疗经费控制系统和医疗质量评价系统,将疾病性质、医疗费用、住院天数相同或相似病人分为在同一个类别中,并据此而进行医疗付费和管理。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 ),是依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
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是第1 0次修订本〈〈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仍保留了ICD的简称,并被统称为ICD-10ICD-9 与ICD-10 区别首先,分类的名称由国际疾病分类’玫为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全书由二卷改为三卷。
增加了分类章节,扩大了核心内容,由原来的17章变为21章。
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病,各章的排列顺序做了适当的调整。
其次,ICD-10首次引用了字母编目,由原来的纯数字编码”改为字母和数字的混合编码”。
ICD-10另一个革新是在某些章接近末尾的类目设立操作后的疾病。
再次,ICD-9每章开头的不包括注释”,在ICD-10扩展用于解释各章的某些内容。
ICE-10中将星号信息归纳为82个单纯星号的三位数类目中数供选择使用。
ICD的发展历史ICD已有110年的发展历史,早在1891年为了对死亡进行统一登记,国际统计研究所组织了一个对死亡原因分类的委员会进行工作,1893年该委员会主席Jacques Bertillon提出了一个分类方法〈〈国际死亡原因编目》,此即为第一版。
以后基本上为10年修订一次。
1940年第6次修订版由世界卫生组织承担该工作,首次引入了疾病分类,并强调继续保持用病因分类的哲学思想。
1994年在日内瓦第10次修改版本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是目前全球通用的ICD-10.ICD的分类原理ICD分类依据疾病的4个主要特征,即病因、部位、病理及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分期、分型、性别、年龄、急慢性发病时间等)。
每一特性构成了一个分类标准,形成一个分类轴心,因此ICD是一个多轴心的分类系统。
ICD分类的基础是对疾病的命名,没有名称就无法分类。
但疾病又是根据他的内在本质或外部表现来命名的,因此疾病的本质和表现正是分类的依据,分类与命名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简称ICD),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制定的一套用于对各种疾病、伤害和死因进行分类和编码的标准。
ICD对于医疗机构、研究机构以及保险公司等单位在诊断、统计和数据分析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标准的最新版本是ICD-11,于2018年发布。
ICD的使用可以追溯到1850年代。
当时,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疾病分类系统,这导致了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病例比较和数据交流时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际卫生统计会议于1893年决定建立一个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标准,即ICD。
这个标准首次于1893年正式发布,标志着世界各国开始使用同一套疾病分类系统。
ICD的编码体系十分详细。
每个疾病或伤害都有一个唯一的编码,该编码由字母和数字组成。
编码的实质是将疾病或伤害按病因、病理生理以及发病部位进行分类,以方便统计与分析。
ICD的编码系统十分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订和扩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
ICD不仅仅是一个医学分类系统,它还提供了一种方法来记录和报告全球范围内的疾病和死因数据。
这种全球范围的数据收集和统计有助于监测疾病的传播、病患的治疗情况以及识别流行病的爆发。
同时,ICD的统一标准还为同一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研究提供了便利,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ICD也在不断进化。
最新版本的ICD-11相比之前的版本有着一些重要的改变。
例如,ICD-11将精神疾病更加细化,对许多常见的精神障碍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定义。
此外,ICD-11还加入了一些新的疾病和伤害,比如游戏障碍等,以适应当前社会中出现的新型问题。
尽管ICD是一套世界通用的疾病分类标准,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ICD的分类系统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主观判断的问题,不同的医生可能对同一个病例进行不同的分类。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是依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
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是第10次修订本《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仍保留了ICD的简称,并被统称为ICD-10ICD-9与ICD-10区别首先,分类的名称由“国际疾病分类”改为“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全书由二卷改为三卷。
增加了分类章节,扩大了核心内容,由原来的l7章变为2l章。
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病,各章的排列顺序做了适当的调整。
其次,ICD-10首次引用了字母编目,由原来的“纯数字编码”改为“字母和数字的混合编码”。
ICD-10另一个革新是在某些章接近末尾的类目设立操作后的疾病。
再次,ICD-9每章开头的不包括“注释”,在ICD -10扩展用于解释各章的某些内容。
ICE-10中将星号信息归纳为82个单纯星号的三位数类目中数供选择使用。
ICD的发展历史ICD已有110年的发展历史,早在 1891年为了对死亡进行统一登记,国际统计研究所组织了一个对死亡原因分类的委员会进行工作,1893年该委员会主席Jacques Bertillon 提出了一个分类方法《国际死亡原因编目》,此即为第一版。
以后基本上为10年修订一次。
1940年第6次修订版由世界卫生组织承担该工作,首次引入了疾病分类,并强调继续保持用病因分类的哲学思想。
1994年在日内瓦第10次修改版本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是目前全球通用的 ICD-10.ICD的分类原理ICD分类依据疾病的4个主要特征,即病因、部位、病理及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分期、分型、性别、年龄、急慢性发病时间等)。
每一特性构成了一个分类标准,形成一个分类轴心,因此ICD是一个多轴心的分类系统。
ICD分类的基础是对疾病的命名,没有名称就无法分类。
但疾病又是根据他的内在本质或外部表现来命名的,因此疾病的本质和表现正是分类的依据,分类与命名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系统(ICD)简介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系统(ICD)简介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系统(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简称ICD)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制定并管理的一套用于对疾病进行分类和编码的标准工具。
ICD编码系统的作用在于统一全球范围内对疾病、疾病原因、死因以及与健康相关的行为和情况的描述和编码,以支持世界各国在卫生领域的统计、研究和决策。
本文将对ICD编码系统的历史背景、发展、结构和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一、历史背景ICD编码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53年,当时是为了统计统计法国人口中的疾病而建立的。
经过多次修订和扩展,ICD于1948年被WHO正式采用,并至今保持了持续更新和完善。
随着全球卫生状况的变化和临床医学的发展,ICD系统也逐渐从简单的疾病分类扩展至包括医疗、行为和社会领域的多个方面。
二、发展与结构ICD编码系统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进程,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并根据全球卫生状况的变化和最新的医学知识进行更新。
当前最新版本是ICD-10,该版本于1992年发布,主要由疾病编码和分类的两部分组成。
在疾病编码方面,ICD系统使用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编码,其中字母表示疾病所属的章节,数字表示具体的分类。
例如,“A00-A09”表示肠道传染病,而“A00”表示霍乱,而“A01”则表示嗜血杆菌病等。
通过这种方式,医生和公共卫生工作者可以使用统一的编码来记录和汇总疾病数据。
在分类方面,ICD系统将疾病细分为多个章节、类别和亚类别,以便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疾病信息。
例如,章节I是感染性和寄生虫病,章节II是肿瘤,章节III是血液和免疫系统疾病等。
每个章节下面包含多个类别,每个类别下面又包含多个亚类别,以此类推。
三、应用ICD编码系统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医疗统计、疾病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ICD系统的几个主要应用方面:1. 临床诊断和治疗:医生可以使用ICD编码系统来记录和报告病人的诊断结果,以便于沟通和共享医疗信息。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产科的主要诊断是指 产科的主要并发症或伴随疾病
举例: 临床诊断:宫内妊娠37周G1P1
手术产LSA 臀位(完全臀) 主要诊断:臀位(完全臀) 其它诊断:宫内妊娠37周G1P1 手术产LSA
产科的主要诊断是指 产科的主要并发症或伴随疾病
无并发症或合并症者,主要诊断由妊娠、分娩 情况构成,包括宫内妊娠周数、胎数(G)、 产次(P)、胎方位、胎儿和分娩情况等
(一)ICD-10 第一卷类目表由22 章组成(1)
第1章 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 第2章 肿瘤(C00-D48) 第3章 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 机制的某些疾患(D50-D89) 第4章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 第5章 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 第6章 精神系统疾病 (G00-G99 )
(一)ICD-10 第一卷类目表由22 章组成(2 )
第7章 眼和附器疾病(H00-H59) 第8章 耳和乳突疾病(H60-H95) 第9章 循环系统 (I00-I99) 第10章 呼吸系统疾病(J00-J99) 第11章 消化系统疾病(K00-K93) 第12章 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 (L00-L99)
1.上消化道出血K92.2 2.乙肝后肝硬化K74.6 3.门静脉高压症K76.6 4.食道静脉曲张破裂I85 选择:肝硬化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K74.6+ I98.3* 为主要诊断
1.肾多发结石N20.0 2.输尿管上段结石N20.1 3.肾盂积水N13.3
选择:肾盂积水伴有肾和输尿管结石 梗阻 N13.2
1.胸壁穿刺伤S21.1 2.血气胸S27.2 3.第3、4肋骨骨折S22.40
选择:创伤性血气胸S27.2为主要诊断
• 谢谢!
国际疾病分类及手术操作分类
• 第8章 H60-H95 耳和乳突疾病
第一部分:国际疾病分类(ICD-10)
•章
编码
章节名称
• 第9章 I00-I99 循环系统疾病
• 第10章 J00-J99 呼吸系统疾病
• 第11章 K00-K93 消化系统疾病
• 第12章 L00-L99 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
• 第13章 M00-M99 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
• 第1章 A00-B99 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 第2章 C00-D48 肿瘤
• 第3章 D50-D89 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 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
• 第4章 E00-E90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 第5章 F00-F99 精神和行为障碍
• 第6章 G00-G99 神经系统疾病
• 第7章 H00-H59 眼和附器疾病
第一部分:国际疾病分类(ICD-10)
1、编码级别 ICD-10本身有类目、亚目和细目之分,在临床病案
中,为满足医院的医疗、研究、教学、管理及医疗付 款等方面需要,我国医院多使用六位数编码,但医院 住院患者的统计报表不受六位数编码的影响。现使用 的六位代码是卫生部办公厅《疾病分类与代码(修订 版)》
肿瘤。 C97独立的多个部位的(原发)恶性肿瘤 D00-D99原位肿瘤 D10-D36良性肿瘤 D37-D48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
第一部分:国际疾病分类(ICD-10)
6.1如果诊断没有指明是继发性肿瘤,则按原发性处理。 6.2恶性肿瘤部位边缘界限的交搭跨越
原发部位不明确的肿瘤,肿瘤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 邻的部位称为交搭跨越。 6.2.1类目相同的肿瘤,编码到该类目的.8中。 例如:宫颈内膜恶性肿瘤C53.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2前4位编码为ICD-10亚目码。4位亚目码是3位 码的亚分类,同样具有统计分类意义,例如:急 性阑尾炎伴腹膜脓肿K35.1。
• 2.3第5-6位数为扩展码。 • 5位代码为细目编码。ICD-10细目码是选择性使用 的编码,出现在第十三章(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 组织疾病)、第十九章(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 些其他后果)、第二十章(疾病和死亡的外因) 中。为避免条目过多,本标准仅在第十九章中表 示开放性或闭合性的细目编码使用。即第十九章 的5位代码具有特定意义,其他章节5为代码没有 特定意义。 • 医疗机构疾病分类编码应当到6位数,每一个编码 代表一个具体的疾病,例如:原发性单侧髋关节 病M16.101。
• 第十五章妊娠、分娩、产褥期,不管同时伴随有 任何其他疾病,只要是向产科求医,或主要医疗 操作有产科医师参与的就要分来到本章中。对于 微小的伴随疾病,如皮炎、手指切伤等,可归类 于其他相应的身体系统或操作章节。产科破伤风, HIV感染不分于此章,归属传染病章。
妊娠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O99.216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E05.900 流产 自然流产O03, 包括完全性、不完全性、难免流产。 人工流产 根据人工流产的不同目的进行详细分类 常用以医疗性流产、计划生育 性流产 O04 分娩O80-O84 用来表示包括正常分娩在内的分娩方式。
四、ICD-10的内容
• • • • • • • • 章 编码 章节名称 第9章 I00-I99 循环系统疾病 第10章 J00-J99 呼吸系统疾病 第11章 K00-K93 消化系统疾病 第12章 L00-L99 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 第13章 M00-M99 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 第14章 N00-N99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第15章 O00-O99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
急性胆囊炎 胆囊囊肿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 慢性残余胆囊 特指胆囊炎 胆囊周炎 胆囊炎
• 但也有少数例外,如K86.1特指慢性胰腺炎
4、特殊组合章
• 第三章至第十四章(除外第五章)是按解剖系统 分类,其他章节为特殊组合章。
4.1强烈优先分类章
4.3最后分类章
• 第十八章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不 可归类于他处者; • 第二十一章影响健康状态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 • 当有明确的病因或其他疾病情况时,它们的编码 只作为附加编码。
4.4附加编码章
• 第二十一章疾病和死亡的外因 • 不作为诊断名称
六、基本编码规则
• • • • • • 1、编码级别 2、慢性疾病急性发作 3、怀疑(疑似)诊断 4、晚期效应 后遗症 5、损伤、中毒 6、肿瘤
• 5.5本章中广泛使用的“和”是指“和(或)”的 意思,例如:T14.300身体未特指部位的脱位、扭 伤和 劳损,此亚目标题可以是三种损伤并存,也 可以是仅有一种损伤情况。
• 6、肿瘤的编码规则 • 一个肿瘤除了部位编码外,还有一个形态学编码。 • 根据动态肿瘤的分组如下: C00-C75描述为或假定为原发性的特指部位恶性肿 瘤,不包括淋巴、造血和相关组织的恶性肿瘤。 C76-C80不明确的继发的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 C81-C96被描述或假定为淋巴、造血和相关组织原 发的恶性肿瘤。 C97独立的多个部位的(原发)恶性肿瘤 D00-D99原位肿瘤 D10-D36良性肿瘤 D37-D48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
五、分类原则与编码方法
• 1 分类原则 • 采用以病因为主、解剖部位、临床表现 、病理为 轴心的基本原则。
• 2 编码形式 • 采用“字母数字编码”形式的3位代码、4位代码、 6位代码表示,但肿瘤的形态学编码除外。即采用 字母数字编码的第一位为英文字母,后五位数为 阿拉伯数字。
• 2.1前3位编码为ICD-10类目码具有实际意义,可 作为统计分类使用。 • 2.1.1 疾病(包括症状、体征和其他不明确情况) 的编码范围从A00~R99。 • 2.1.2损伤和中毒性质的编码范围从S00~T98。 • 2.1.3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的编码范围从V01~Y98。 • 2.1.4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的编 码范围从Z00-Z99。 • 2.1.5用于特殊目的的编码U00-U99。
• 第十六章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的患者如果同 时存在其他章的疾病是,也要将此章的编码作为 主要编码,其他章的编码只能作为附加编码。
4.2一般优先分类章
• • • • • • 第一章 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第二章 肿瘤; 第五章 精神和行为障碍; 第十七章 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 第十九章 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 上述这些章在分类时,通常优先于其他章。 例如,传染病作为疾病的病因时,往往会引起一些 临床症状,涉及身体的某个系统,这时分类要么 是采用剑号编码,要么干脆只有第一章的编码, 淋球菌性尿道炎A54.0,而不分于泌尿生殖系统N 编码中。
• 3、怀疑(疑似)诊断 3.1只有一个怀疑诊断,这里要假定为实际情况编 码。例如,可以肝炎,按肝炎编码。 3.2当某一个症状或体征后,跟随一个或多个怀疑 诊断时,只编码症状,怀疑诊断可视情况编码或 不予编码。例如:厌食 肝炎?精神性?只需编码 厌食,怀疑性诊断可以不编码。
• 4、晚期效应 后遗症 晚期效应(后遗症)是指疾病本身已不复存在, 但残存着某些影响身体情况的症状、体征。 4.1诊断特指为后遗症或晚期效应或陈旧性或静止 性或非活动性的疾病。如:非活动性肺结核。
• 1、编码级别 ICD-10本身有类目、亚目和细目之分,在临床病 案中,为满足医院的医疗、研究、教学、管理及 医疗付款等方面 需要,我国医院多使用六位数编 码,但医院住院患者的统计报表不受六位数编码 的影响。先试用的六位代码是卫生部办公厅 。< 疾病分类与代码(修订版) >
• 2、慢性疾病急性发作 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原则上是按急性编码,例 如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按急性阑尾炎编码归于 K35中。但对于一些治疗中没有其他特异性治疗 的,仍将按慢性疾病编码,例如慢性肾炎急性发 作,按慢性肾炎编码。
食管良性肿瘤 胃良性肿瘤 贲门良性肿瘤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 肝外胆管良性肿瘤 胰良性肿瘤 胰岛良性肿瘤 胰岛细胞瘤 消化系统良性肿瘤
• • • • • • • • • • • •
例2: K81.000 K81.001 K81.002 K81.003 K81.006 K81.007 K81.100 K81.101 K81.800 K81.801 K81.900
四、ICD-10的内容
• • • •
• • • • •
章 编码 章节名称 第1章 A00-B99 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第2章 C00-D48 肿瘤 第3章 D50-D89 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 机制的某些疾患 第4章 E00-E90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第5章 F00-G99 精神和行为障碍 第6章 G00-G99 精神系统疾病 第7章 H00-H59 眼和附器疾病 第8章 H60-H95 耳和乳突疾病
四、ICD-10的内容
• • • • • • • • 章 编码 章节名称 第16章 P00-P96 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 第17章 Q00-Q99 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 第18章 R00-R99 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 不可归类在他处者 第19章 S00-T98 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 第20章 V01-Y98 疾病和死亡的外因 第21章 Z00-Z99 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 第22章 U00-U99 用于特殊目的的编码
• 5.3.2同一身体区域的不同种类型的损伤,通常为 第一节最后类目的第四位数的.7即S09、S19、S29、 S39等共10个类目。 例:髌骨骨折和膝挤压伤S89.700 病骨骨折(S82.000) 膝挤压伤(S87.000) 综合编码为该节的S89.700多发性小腿损伤
• 5.3.3不同身体区域的同种类型的损伤,综合编码 为T00-T05。 例:左肩挫伤及腕和手擦伤T00.200 左肩挫伤S40.000 腕和手擦伤S60.800 综合编码为多发性上肢浅表损伤T00.200
• 当后遗症的表现没有指出,又不能获得进一步的 说明时,后遗症可以作为主要编码。如:脊髓灰 质炎后遗症的编码是B91,因为是唯一编码,也 就是主要编码。(B91.X00)
• 5、损伤、中毒的编码规则 5.1多处损伤尽可能采用多数编码的原则逐个编码。 例:小腿腘动脉、颈前动脉损伤,编码为S85.000 和S85.100
• 4.2某些疾病情况在发病1年后的残留表现。如脑 炎后智力低下。 不是所有的疾病都可以有晚期效应的。
晚期效应的类目有: B90-B94传染病和寄生虫的后遗症 E64.- 营养不良和其他营养缺乏的后遗症 E68 营养过度后遗症 G09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的后遗症 I69.- 脑血管病后遗症 O97 由于直接产科原因后遗症的死亡(是死因 编码) • T90-T98 损伤、中毒和外因的其他后果的后遗症 • Y85-T89 外因的后遗症导致的疾病和死亡(外因 编码) • • • • • • •
• 5.3.4多处损伤未特指损伤部位和类型的编码于T07 T07.X00多处损伤
• 当多处损伤不能确定哪一处损伤更严重时,以综 合编码作为主要编码。
• 5.4颅骨和面骨骨折伴有颅内损伤时,要分开书写 诊断,并选择颅内损伤作为主要编码。 例如:顶骨骨折伴有硬膜外出血,要分别写为: 硬膜外出血,编码为S06.400, 顶骨骨折,编码为S02.002
• 3、残余类目(剩余类目) • 分类那些不能归类到该类目其他特指亚类目的疾 病,这些疾病绝大部分是分类与.8和.9
• • • • • • • • • •
例1 : D13.000 D13.100 D13.101 D13.200 D13.500 D13.600 D13.700 D13.701 D13.900
• 后遗症的类目是用来指出不复存在的情况是当前 正在治疗或调查的问题的起因,编码就不强调那 个不复存在的情况,而要优先报名后遗症的表 现。、 如:脑梗死后语言困难。要以语言困难为主要编 码R47.0,脑梗死后遗症可以作为附加编码I69.3。 此例发病时间不是问题,国为已明确知道语言困 难是脑梗死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