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政治课作业生态危机的根源何在

合集下载

生态危机根源论

生态危机根源论

生态危机根源论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危机日益成为全球的焦点。

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生态平衡被破坏等问题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生态危机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参考。

生态危机背景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森林砍伐、水资源污染、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不断涌现,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此外,资源短缺和生态平衡被破坏等问题也相继出现,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根源分析生态危机的根源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人类的活动是导致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水资源污染、野生动植物灭绝等,都是由于人类的不当行为所导致。

2、科技进步对环境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虽然人类享受到了很多便利,但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例如,一些化学制品和新型材料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

3、经济因素对环境发展的制约:当前,很多国家和地区仍然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行为,都是由于追求经济利益所导致的。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生态危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环保意识:人们应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

2、推行绿色发展:我们应该采取绿色发展模式,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对于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过度开发和污染。

未来展望展望未来,生态危机可能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利用更多的清洁能源和新型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我们也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确保地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结论生态危机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深刻认识到生态危机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我们应该加强环保意识,推行绿色发展模式,加强自然生态保护,以应对生态危机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生态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生态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浅谈生态危机的实质及其对策摘要:随着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进行,使得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极大的改善了人民物质生活,但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恶化,带来了资源的匮乏和全球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

本文首先阐述了生态环境的现状,接着说明了生态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最后指出了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生态危机温室效应生态道德1 . 生态环境的现状生态危机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它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的。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历史的见证。

公元250年玛雅文明鼎盛,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公元800年时玛雅文明开始崩溃,其后不到100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同样,由于生态的原因,巴比伦文明毁灭了。

1873年,伦敦出现杀人烟雾,煤烟中毒比前一年多死260人,1880年、1892年又夺去了1000多人的生命。

英国的格拉斯哥、曼切斯特烟雾也造成1000多人死亡。

1885年,日本足尾铜矿乱开采,导致水土流失、剧毒物质砷化物的蔓延,加上1890年的洪水泛滥,致使群马、茨城等四县10几万人流离失所。

进入21世纪的中国,第一天就遭遇了沙尘暴。

据报道,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发生了沙尘暴5次,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3次,而2000年一年就发生了12次。

这些事实说明,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在看到这些可悲的事实后,我们人类终于醒悟到生态危机的危害。

这种生态危机的出现是基于这样的事实: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人成就,但与此同时,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类行为作用于自然的力度、广度急速加剧,造成沙漠的扩张与动植物灭绝、森林面积锐减等问题,更重要的是臭氧层的破坏和二氧化碳的增加所造成的“温室效应”。

所有的这些都说明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演化成全球性的危机。

恩格斯对此作了深刻的分析,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考试重点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考试重点

1、人、自然与科学技术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主要对象,请结合三者关系谈谈如何看待今天的生态危机问题?世界性的自然生态危机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人将其归因于现代科学技术。

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现代技术,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对自然的依赖、敬畏到改造、索取的发展过程。

技术在人与自然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双重中介作用。

从生态视角审视技术的正负效应,探索人、技术、自然的协调发展途径,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现代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荫,现代社会已是技术的社会,技术系统对人类生活的干预强度和范围也是前所未见的。

但人类在享受技术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开始而且越来越严重地承受技术给我们带来的负面效应。

由此,技术作为人与自然的中介不断遭到人们的非难。

对技术的一概否定或简单接受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肯定技术在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和改善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巨大进步作用的同时,对技术的生态负效应进行全面的反思,并寻找解决的办法和途径,使人、技术、自然达到协调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

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

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

科学证明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即实践),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联系,在当今世界变革的大潮中,新出现的诸如“大科技观”、“持续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等等,就是对“人类中心论”的否定。

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

生态危机的根源及解决方式

生态危机的根源及解决方式

生态危机的根源及解决方式2010级博士于垂恭学号:1222010113生态危机是指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的现象。

是生态失调的恶性发展结果。

主要由人类盲目和过度的生产活动所引起。

生态危机一旦形成,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恢复。

在当经世界的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生态危机已经显露端倪,比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气候变暖,人口过度增长,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等,这些我们熟知的生态危机,已经开始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多不良的影响,并将在不断威胁人类的生存。

因此,当生态危机还未对人类生存造成毁灭性打击之前,就应该提醒人们警觉起来,寻找引起生态危机的根源,并寻找相应的解决途径。

生态危机的破坏主要是人为造成的,如果不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被克服和消除,那最终被消除的很可能是人类。

生态危机最深刻的根源是人类主体性的不断膨胀,过度的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忽视了自然的客体性,忽视了自然对人类主体活动的制衡。

在前工业文明时期,人化自然处于匮乏状态,人类依赖于天然的物质资源的直接效用。

人依附于自然,也就是说,人可以和自然抗争,但永远也不可能成为自然界的真正主人,自然的内在价值始终是人不可跨越的界限。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工具性价值或观念推动了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转,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人类是世界的主宰,自然应服务于人类的生存需要。

但是,是否就可以断定,人的这种对待自然的工具性态度或观念就是合情合理的?我们不必通过复杂的理论分析,而仅仅关注一下周围的事实世界所发生的消极性变化即可看出。

人类的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超过自然消化能力的大量的废弃物,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健康;同时对资源过度利用,尤其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性开发,引起资源及能源危机;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引起气候变暖,已经引起了许多重大的自然灾害,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并有可能在以后引起灾难性的后果;还有人口的过快增长造成生活资源的匮乏,同时破坏了动植物的栖息地,物种不断减少,使人类可应用资源越来越少。

【历史】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

【历史】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

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1️⃣ 古代文明的生态影响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文明的兴起往往伴随着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改造。

古代文明如埃及、巴比伦、中国及印度等,为了灌溉农田、建设城市,大规模地修建水利工程,如运河、堤坝和灌溉系统。

这些工程虽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但也导致了河流改道、湿地消失和土壤盐碱化等生态问题。

例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因过度灌溉和盐碱化,曾一度辉煌的文明中心逐渐衰落,成为生态危机的早期例证。

2️⃣ 工业革命后的生态恶化进入工业革命时代,人类生产力的飞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同时也将生态危机推向了新的高度。

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不仅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还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此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森林被大量砍伐以获取木材和土地,生物多样性遭受重创。

这一时期,伦敦的烟雾事件、泰晤士河的污染等,都是生态危机加剧的显著标志。

3️⃣ 现代社会的生态挑战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消费模式的持续升级,生态危机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挑战。

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洪水、干旱、热浪和飓风等,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

同时,塑料污染、电子垃圾和农业废弃物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对土壤、水源和海洋生物造成了长期且难以逆转的伤害。

面对这些挑战,国际社会开始采取行动,如签署《巴黎协定》、推动绿色能源转型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旨在减缓生态危机的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兴起,但真正达到危及人类生存的程度,则是在工业革命之后。

现代社会的生态挑战更加复杂和紧迫,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创新来解决。

通过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前生态危机的成因,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应对策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政治课作业生态危机的根源何在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政治课作业生态危机的根源何在

生态危机的根源何在当今世界生态破坏已经达到了一个毋庸夸大其词的程度。

我们今天正在日复一日的品尝着生态破坏带来的后果。

就兰州的天气而言,在我倒兰州的这五年中,兰州沙尘天气总天数每年都在增加。

从生态危机的具体表现方面讲,其主要表现为[1,2,7]:(1)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是由温室效应造成的。

随着工业的发展,石油与煤炭的燃烧,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日益增加。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致使太阳光中辐射的红外线不容易轻易反射而热量被大气吸收从而造成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导致南北极的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的上升,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森林大火的频繁发生以及暴雨次数的增加等对人类造成很大的损失。

(2)臭氧层破坏。

在距离地面10-30公里范围内的平流层存在一层臭氧保护层。

它的作用是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免受紫外线的辐射。

是保护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

有资料估计,臭氧层中臭氧浓度减少1﹪,会使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加2﹪,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增加2﹪-5﹪。

(3)酸雨蔓延。

所谓“酸雨”,是指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 值小于 5.6 的酸性降水。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煤炭的燃烧及废气的排放。

酸雨若直接落在植物表面可使植物枯萎致死,若落入江河湖海那么会导致水中的鱼类以及两栖类动物会大面积死亡。

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4)水资源短缺。

随着全球变暖,人口剧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一方面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为人们不注意对水资源的保护肆意污染。

导致水资源急剧下降,致使全球约40%的人口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

水资源问题带来的生态系统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将严重威胁人类生存。

(5)此外还有土壤退化,荒漠化,固体废弃物污染,物种灭绝等等很多问题。

我们不禁要问生态危机的根源何在?探究生态危机的根源,学术主流学说主要有四种:(1)人类中心主义学说。

众多哲学家在对人类的本性进行哲学探究的同时,将人类从大自然中独立出来。

【历史】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

【历史】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

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1️⃣ 引言:生态危机的紧迫性在当今世界,生态危机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全球性挑战。

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生物多样性的急剧下降、水资源的日益枯竭,无一不在敲响警钟。

为了深入理解并应对这一危机,我们有必要追溯其历史根源,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教训,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寻找出路。

2️⃣ 历史根源之一:农业革命与土地退化早在数千年前,随着农业革命的兴起,人类开始大规模开垦土地,种植作物,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

这一过程中,森林被砍伐,草原被开垦,导致土壤侵蚀、水土流失,以及生物栖息地的破坏。

长期的过度耕作和缺乏有效的土地利用规划,使得土地肥力下降,生态平衡被打破,为后续的生态危机埋下了伏笔。

3️⃣ 历史根源之二:工业革命与资源消耗进入18世纪,工业革命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飞跃,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

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不仅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变暖,还导致了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同时,工业化进程中的快速城市化,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紧张,大量湿地、森林被填埋或砍伐,生物多样性遭受重创。

4️⃣ 历史根源之三:人口增长与消费主义人口的不断增长,尤其是近几个世纪以来,使得对资源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

与此同时,消费主义的兴起,鼓励人们不断追求物质享受,进一步推动了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这种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不仅加剧了资源的枯竭,还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5️⃣ 历史教训与未来展望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生态危机的形成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

从中我们可以汲取的教训是:必须转变发展观念,从过去的“征服自然”转向“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环境保护,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加强生态保护法律法规的建设,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总之,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复杂多样,但只要我们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积极采取行动,就有可能逆转这一趋势,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宜居、可持续的地球。

探析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及应对策

探析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及应对策

探析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及应对策摘要:现代社会生态危机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态危机的根源众说纷纭,但归根结底,主要还是在于人类思想深层的认识根源。

本文主要从人类的认识根源出发,论述了当代社会生态危机存在的深层根源以及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生态危机认识根源价值观念生态文明自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来,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飞快发展,使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迈进。

然而,高速发展的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生成危机日益凸显。

因此,深入探讨生态危机的根源,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事关人类社会的前途命运。

引发生态危机的根源众多,但最深层的根源是认识根源,对这种根源进行分析,旨在寻找克服危机根源的有效对策。

一、生态危机的认识根源1.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从认识论角度探讨主体性问题是近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把意识、思维或理性设定为主体性。

笛卡尔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近代哲学认识论的最初代表,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命题,把“思”中的“我”当作唯一不可怀疑的存在,而其它的一切都是虚幻和值得怀疑的;康德提出“人为自然立法”,突出地强调了主体的理性认识功能,过分地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当作衡量万物的标准,使得“人”与“自然”成为对立的主客二元。

传统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对人的主体性的过分强调,最终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生存困境,使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俞发紧张,生态危机问题日益加剧。

2.以人为价值世界的中心纵览近代西方哲学史,我们发现,不管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还是康德、黑格尔,总体上他们都以纯粹地探索知识论作为哲学的主流,方向,而很少真正关注到自己身边的生存环境,很少关注到人类与自己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未来的命运。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明确提出主客观世界中主体的独立与至上地位,因而不可避免地将人看做是自然的支配者和统治者;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提出“对自然的否定就是通往幸福之路”,主张人与自然的分离;在人类征服自然的强烈欲望的推动下,人类无限制地攫取自然资源。

生态危机的根源分析

生态危机的根源分析

生态危机的根源分析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生态社会主义认为,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的严重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首先,资本主义制度对增加私有财产的支持和保护,推动了人类私欲的膨胀,张扬了人类自私、贪婪的本性。

生活在这种制度下的人们通过各种努力谋取私利,在个人财富增加的同时就对自然、对他人不断进行掠夺和侵犯的过程。

特别是在人的财富在分配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财富的增加只能通过科学技术、大工业化等方式向自然,自然界进行掠夺。

其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唯一目的就是谋取私利,它决定了人们对待自然界一直持一种敌对的态度,将自然看作是掠夺并从中获取利润的对象。

资本不断扩张的内驱力,使资本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商品市场的需求。

在平均利润呈下降的趋势下只有借助于科学技术的手段和力量,通过对自然进行过度的掠夺,才有可能保证个别企业的利润。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了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强调,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随着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而有了新的变化。

以前资本主义矛盾以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相对需求缩小之间的矛盾为表现形式。

但是当这一矛盾不断激化和尖锐的时,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当下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迅猛加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现了现代化的背景下,有了更新更复杂的表现形式。

其中,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自然资源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控制着世界主要的资源,其对全球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全球的生态环境恶化。

佩珀对现代环境退化、生态危机根源的分析是从揭示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入手的。

在他看来,“生态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由于它是那些最终导致其垮塌的反对资本主义本身的特征,因此生态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论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对策_向昌明

论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对策_向昌明

论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对策向昌明(吉首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吉首 416000)摘 要 本文从造成生态危机的认识论根源、人性根源和片面发展观根源出发,提出破解生态难题的对策。

要从根本上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完善,人类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努力实现自身需求的合理化和生态化;树立和谐发展观。

关键词 生态危机;根源;对策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便遭遇了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

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加深,不仅影响到了人们正常的日常生活秩序,更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生存的根基。

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如何破解生态危机?这是我们人类必须认真探究并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生态危机的根源1、认识论根源生态危机的发生,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是人对自身与自然的关系的错误认识造成的。

近代工业革命,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最初祸首,而近代工业革命是建立在近代主客二分认识论基础之上的。

近代主客二分认识论把人和自然决然分裂、对立开来,认为人是主体,是自然的中心,而自然则是客体,可以由人这个主体对其任意改造、宰割。

这种主客二分认识论仅仅把人当作目的价值,过分抬高人的地位,强调人类中心,过分贬低自然,把自然当作物,片面强调自然对人的满足,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入了歧途,扭曲了人与自然的应然关系,而且随着近代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和人类主体性的过于张扬,结果导致了自然被肢解和严重的生态危机。

2、人性根源人是自在存在物与自为存在物的统一体。

人的自在存在体现为人的生物性存在、肉体性存在,而人的自为存在则体现为人的精神性存在。

人的自在性存在体现为一种实存性和有限性,而人的自为性存在则体现为一种精神性和无限性。

正是由于人是一种自为性存在使其本身具有的精神性和无限性特质,使人对自身的需求总是处于一种不断变化之中,处于一种永远无法满足的状态。

人的这种对自身需求无法满足的状态体现在物质上则表现为人贪得无厌地追求物质财富。

然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用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无限性必然会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开掘和严重的生态危机。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题答案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题答案

0.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当一个计算机专家去研究分析一个计算机问题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思考它哲学层次的问题.同时依据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哲学层次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从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去总结.归纳.同时很多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在自然科学中得到了解决.在这方面.图灵可以说是计算机学界的哲学大师.在哲学层次上.对于计算机能不能思维.会不会有意识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一个检验方法:现有一个人和一台机器.如果对于我们出的任何问题.人写一个答案.机器打印一个答案.如果分辨不出是人的还是机器的答案.就说明机器是可以思维的.这就是著名的[图灵检验法".现在计算机还是做不到这一点.对于有些问题需要推理论证.总是可以找出计算机回答的规律.这与人脑思维是有区别的.这是自然科学对于哲学层次问题的研究.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科学研究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比如机器能不能思维这个问题.对应于这个问题.科学层次上在研究人工智能.如果说自然辩证法已经明白了机器和人脑思维的差异.那么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就有指导意义.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很多问题是认识研究自然世界不可回避的问题.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自然辨证法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方法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包括有适用某些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适用于各门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即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普遍研究方法.自然辨证法是研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总体上划分为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三大部分. 0.2.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1.在自然观方面第一,系统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客观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所形成的统一整体,而客观世界普遍联系及其整体性的思想也就是系统思想。

【历史】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

【历史】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

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生态危机的种子早已悄然埋下。

那些曾经璀璨的文明,如今却面临着生存的严峻挑战。

回首过往,探寻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犹如拨开层层迷雾,探寻真相。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便开始依赖自然。

然而,在追求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渐渐迷失了方向。

或许,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探寻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

首先,人类对自然的过度依赖。

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以农耕为生,依赖土地资源。

然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口的增长、科技的进步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土地资源逐渐枯竭。

如《庄子》中所言:“天地之大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在过度依赖自然的过程中,人类逐渐失去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心。

其次,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

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愈发严重。

如《荀子》所述:“天地者,生万物也,而仁者取之,智者有之,勇者夺之。

”这种掠夺性开发导致了自然环境的恶化,生态平衡被打破。

正如马克思所言:“自然界没有贫富之分,但是人类有。

”再次,人类对生态危机的忽视。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对生态危机的忽视可谓屡见不鲜。

如《史记》中所载:“自秦二世而亡,汉高祖兴,至今已四百年。

其间,天下大乱,民生凋敝,而百姓犹不知其所以然。

”这种忽视使得生态危机愈发严重,直至演变成今日之局面。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不能沉溺于对过去的悔恨。

面对生态危机,我们要以史为鉴,吸取教训。

如《左传》所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这片美丽的家园,让历史不再重演。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生态危机并非一日之寒,而是历史长河中逐渐积累的后果。

唯有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才能为未来铺就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

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

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

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态危机如同幽灵般悄然降临,无声无息地侵蚀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追溯其历史根源,我们发现,这场危机并非一夜之间爆发,而是历经岁月沉淀,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

自古以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便如同母子般紧密。

然而,随着文明的进步,这种和谐的关系逐渐演变成了紧张的对立。

早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对土地的过度开垦,使得原本肥沃的土地变得贫瘠,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接踵而至。

正如古人所言:“土地为万物之母,民以食为天。

”当土地不再能够滋养生命时,人类便开始了对自然的掠夺。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资源的渴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蒸汽机、电力、石油等能源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然而,这种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工厂烟囱冒出的浓烟,将天空染成了灰色;河流、湖泊被污染,鱼儿无法生存;森林被砍伐,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

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进入20世纪,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越发肆无忌惮。

全球性的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人类对资源的需求达到了顶峰。

过度开发、乱砍滥伐、污染排放等问题愈发严重,地球的生态系统岌岌可危。

正如诗人泰戈尔所言:“地球上的生命,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我们应当用心呵护,而不是无情地摧残。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全球生态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等问题,使得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正如科学家们所言:“地球上的生命是脆弱的,我们不能再无休止地挥霍自然资源,否则将面临灾难性的后果。

”回顾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我们不难发现,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对环境的污染,是这场危机的主要推手。

然而,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只有摒弃过去的错误,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地球重焕生机。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应铭记古人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答案

河南农业大学在职硕士《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试题1.生态危机的根源、实质和出路?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3.解决环境问题是靠道德还是靠法律?4.解决环境问题是技术优先,还是制度优先?以上四题合为一题作答。

答:(1)生态危机的根源、实质和出路a.生态危机的根源是①以占有为目的的生产活动的扩张: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治理——生产活动的扩张引起了环境问题产生的可能,生产能力的提高也为治理环境问题提供了技术的可能发生,可能变为现实的原因——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与矛盾;②占有的另一种形式——战争:私有化与环境问题的关系通过战争表现得更为明显;③市场扩张所必然带来的高消费。

b.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们过分强调了人对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自然对人类的制约作用,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日趋恶化,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成了全球的一大难题;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科学技术对自然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取决于人掌握科学技术的程度和如何利用;因此,造成“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生态问题的根源,不是科学技术本身,而是人与科学技术关系的不协调,是由于人无节制地、不合理地使用科学技术所致。

c.生态危机的出路是克服以占有为特征的生产方式。

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②道德与法律的关系;③技术与制度的关系。

(2)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a.一致性:①目的:出发点一致;维护人类与发展;②结果:两者互为条件,互为前提。

A环保需要经济发展带来技术和物质保障;B环保为经济发展提供好的自然环境。

b.冲突性:经济发展导致环境破坏;环保投入制约经济发展速度。

如何处理二者关系:谁急迫优先解决谁,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优先兼顾环保,发达国家环保优先因人对环境要求高。

(3)解决环境问题是靠道德还是靠法律?相同点:法律和道德都是规范,来调整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

不同点:法律是强制性,道德非强制性。

道德的实施方式不同,如果利益冲突不能调和靠法律,如果利益冲突能调和靠道德。

自然辩证法答案 2.doc

自然辩证法答案 2.doc

一、生态危机原因及对策原因(1)、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片面,以及对自然界过量索取造成的苦果。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又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都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不到的影响,常常把第一次结果又取消了。

”(2)、在经济现代化发展中,普遍存在着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以至牺牲保护生态环境目标、忽视宏观调控和全球协调的倾向。

长期以来,环境国策被置于次要的附属的地位,只讲治理经济环境,不讲治理生态环境;在国际关系上往往各自为政甚至以邻为壑,很少协调对策;在治理环境的对策上不是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而是先主动污染后被动治理,从而造成严重问题。

对策生态环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机会问题,应该得到各民族国家的密切关注。

因为,生态问题已将全人类捆绑在一起,“自然界的行为是没有国界的。

” 要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能为后代人的生存发展铺平道路,我们要树立生态的思维方式;制定生态制度,限制资本;建立生态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二、科学技术的价值1、积极作用(1)科学技术是现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2)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3)科技革命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由于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精神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4)科技革命带来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5)科学技术渗透到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

2、消极作用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既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人类,也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后果。

例如:(1)科技发展使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却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霸权主义者利用现代科技武器入侵他国,造成大量生命财产的损失。

生态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与道德表现

生态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与道德表现

生态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与道德表现
生态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与道德表现
0推荐
查看全文下载全文
导出添加到引用通知
分享到 |
下载PDF阅读器
doi:
10.3969/j.issn.1006-8570.2007.07.014
摘要:
一、生态问题发生的深层次原因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人类的干扰行为超出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阀值,导致生态严重失衡,从而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是人类滥用科学技术的失范行为直接造成了当前的生态危机.而在人类失范行为的背后,则是传统的自然价值观、社会发展观和人际道德观在作祟.
作者:杨雅琳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刊名:天津经济
Journal:TIANJIN ECONOMY
年,卷(期) :2007, (7)
分类号:F1
机标分类号:D92
在线出版日期:2010年9月17日
本文读者也读过(7条)
1.期刊论文生态危机的现实表现与直接原因 - 天津经济 - 2007(7)
2.期刊论文广义生态危机省思 - 前沿 - 2009(8)
3.期刊论文生态危机的现实性及其原因- 社会科学论坛- 2008(15)
4.期刊论文我国生态问题的原因及现状分析 - 理论界 - 2004(3)
5.期刊论文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危机- 理论导刊- 2004(7)
6.学位论文和谐发展: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向 - 2004
7.期刊论文中国生态危机的表现及其文化根源 - 传承(中旬刊)- 2011(2)。

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与其应对策略

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与其应对策略

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一、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一)人口的急剧增长“二战”以来,全球人口出生率急剧上升,科学家推断世界人口大约将于 21世纪中期超过 90亿,于 21世纪末超过 100亿。

人口无限增长,地球将超载。

人口的增长将导致需求增大。

人类为了生存向自然过度索取,造成环境破坏、野生动物生存空间缩小,产生生态危机,最终造成人类生存的危机。

(二)科技的负面效应20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而人类在促进科技发展的同时忽略了自身行为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正是由于人类滥用科学技术盲目征服自然,而忽视了科技的负面效应,使其负面效应扩大化,造成生态环境被破坏、生态失衡,最终造成人类生存的危机。

(三)现代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消费主义崇尚过度的物质占有,认为消费是人生的根本目的。

消费主义支持“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此种方式激起的人类欲望显然超越了地球的承受限度,这将破坏环境,造成生态危机。

同时,消费主义带动的无限消费欲望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垃圾过剩,超越了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自我转化限度。

实际上,正是这种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生成了现代环境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资源枯竭和废弃物剩。

消费主义所采用的生活方式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

(四)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念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以人为宇宙中心、人为自然之主的价值观念。

这是生态危机在认识上的总根源。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人类主体性不断增强。

这促使人类向着“主宰者”的中心地位逼近。

人类视自然界及其中生物的存在价值不过是人类生存的条件。

人类对自然不顾后果地掠夺、征服,自然伤痕累累。

在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的引导下,人类对自然一味索取而没有给予必要的补偿,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激化,生态问题日益严重。

二、生态危机应对策略根据上述生态危机产生原因分析,我们可以对应提出相关的生态危机应对策略,有四点:○1 适度控制人口的增长;○2对科学技术进行正面引导;○3 选择有益环境的生活方式;○4 转变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危机的根源何在
当今世界生态破坏已经达到了一个毋庸夸大其词的程度。

我们今天正在日复一日的品尝着生态破坏带来的后果。

就兰州的天气而言,在我倒兰州的这五年中,兰州沙尘天气总天数每年都在增加。

从生态危机的具体表现方面讲,其主要表现为[1,2,7]:(1)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是由温室效应造成的。

随着工业的发展,石油与煤炭的燃烧,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日益增加。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致使太阳光中辐射的红外线不容易轻易反射而热量被大气吸收从而造成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导致南北极的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的上升,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森林大火的频繁发生以及暴雨次数的增加等对人类造成很大的损失。

(2)臭氧层破坏。

在距离地面10-30公里范围内的平流层存在一层臭氧保护层。

它的作用是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免受紫外线的辐射。

是保护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

有资料估计,臭氧层中臭氧浓度减少1﹪,会使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加2﹪,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增加2﹪-5﹪。

(3)酸雨蔓延。

所谓“酸雨”,是指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 值小于 5.6 的酸性降水。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煤炭的燃烧及废气的排放。

酸雨若直接落在植物表面可使植物枯萎致死,若落入江河湖海那么会导致水中的鱼类以及两栖类动物会大面积死亡。

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4)水资源短缺。

随着全球变暖,人口剧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一方面是人类社会的进
步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为人们不注意对水资源的保护肆意污染。

导致水资源急剧下降,致使全球约40%的人口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

水资源问题带来的生态系统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将严重威胁人类生存。

(5)此外还有土壤退化,荒漠化,固体废弃物污染,物种灭绝等等很多问题。

我们不禁要问生态危机的根源何在?
探究生态危机的根源,学术主流学说主要有四种:(1)人类中心主义学说。

众多哲学家在对人类的本性进行哲学探究的同时,将人类从大自然中独立出来。

将人类独立于自然界与生态环境之外。

将人类的进步体现在如何改造自然和开发自然的能力上。

认为人类是万物的中心和主宰。

值得一说的是,这里人类中心说的起源有的人说是起源于基督教派的上帝拟人化[1,3,4]。

将人类与自然对立。

对自然资源无度的索取,对环境的肆意破坏。

(2)科技异化说。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在给人类生活方式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又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科学技术本身并没有善恶之分。

关键看人类怎么去应用科学技术。

我认为,是人类对科学技术的不加分辨的无度的利用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而不是科学技术本身造成的。

我们对生态环境的改造以及恢复还得依靠科学技术来实现[5,6]。

(3)消费异化说。

在人类科学技术获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人类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温饱。

而且还有精神需求以及剧增的物质需求。

那么这势必造成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加剧。

如果这样的索取是单向的,无度的。

那么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恢复的,破坏性的。

当今社会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人们的高消费生活方式对自然环境带来很大压力。

(4)资本主
义制度学说[7,9]。

将生态危机归根于资本主义制度。

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

生产成本仅仅是生产所用的材料与生产要素。

而不包括生产行为所带来的环境破坏成本。

环境破坏成本让全社会来承担。

而资本主义制度生产者本身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没有考虑社会成本,而盲目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导致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增加。

若要改变这种自由散漫的市场经济需要提高生产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绿色经济。

我认为,生态危机最终原因是由人类的生产实践造成的。

人类本身是大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人改造自然的能力是造成生态危机的生产力基础。

这并不是说我们停止发展生产力。

我们不仅不停止发展生产力而且还要快速发展生产力。

使社会关系进入共产主义。

社会中每个个体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相关。

而非目前的每个个体仅为自身的利益考虑而不考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私有制制度导致人们对利益的无限追求,导致人类对自然界的无度开发利用和无尽的索取。

私有制制度导致人类社会生产的盲目性。

正是这些短视行为导致的生态危机的产生。

解除生态危机的途径为大力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迅速进步,改革不合适的社会制度以及社会关系。

提高全人类的认知水平。

达到总体控制以及逐步恢复生态环境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1】彭福扬,曾广波,论生态危机的四种根源及其特征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0 2年7月第16卷第4期【2】董武娟,吴仁海,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2 0 0 4年4
月第16卷第2期
【3】郑慧子,生态危机、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的天性2006年7月第35卷第4期
【4】吕国忱,蔡健,生态危机的根源及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科技发展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12,40( 8) :5086 -5088
【5】丁炳红,张根源等,生态危机的科技根源浅论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Anhui Agri. Sci.2008,36(27):12021-12022
【6】王诺,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7】陶庭马生态危机根源论苏州大学学位论文2011年
【8】巨乃咬,试论生态危机的实质和根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第1997年12月第14卷,第6期
【9】曹孟勤,何裕华,追问生态危机的实质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29卷(总第118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