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及附体基础设计

合集下载

10高层建筑基础设计

10高层建筑基础设计

10高层建筑基础设计高层建筑是指通常超过一定高度的建筑物,通常分为办公楼、酒店、公寓、商业综合体等多种类型。

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十分重要,目的是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耐久性。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基础设计的目标1.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高层建筑因其具有较高的结构高度和重量,因此基础设计需要确保建筑物在各种荷载作用下仍然能够稳定运行,不发生倾斜、沉降等可影响安全的问题。

2.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基础设计需要考虑到地震、风力、雨、雪等自然环境因素对建筑物的影响,确保建筑物能够抵御这些外部力量,保证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3.确保建筑物的耐久性:基础设计需要考虑到基础材料的选择和处理,确保长期使用中不会出现渗水、沉降等问题,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二、基础设计的要点和注意事项1.基础类型选择: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基础类型,常见的有扩展基础、桩基础、板桩基础等。

选择基础类型需要考虑地下水位、土壤条件、建筑物的结构形式等因素。

2.荷载计算:在进行基础设计时,需要进行准确的荷载计算,包括建筑物自重、使用荷载、风力荷载、地震荷载等。

这些荷载将直接影响到基础的尺寸、深度和强度等参数。

3.土壤力学分析:高层建筑基础设计需要进行土壤力学分析,确定土壤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

这包括对土壤的黏聚力、内摩擦角、压缩模量等参数的测试和分析,以保证基础设计的合理性。

4.排水设计:为防止地下水对基础产生不利影响,基础设计需要合理设计排水系统。

包括地下水位控制、防水层设计、地下室的排水系统设计等。

5.施工监控:基础设计完成后,需要严格把控施工过程,包括基础材料的选择、质量控制等。

同时需要进行实时的监控和检测,确保基础的施工质量。

6.环境保护:建筑物的基础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在设计中需要注意降低施工对土壤、水源、空气等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在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中,以上要点和注意事项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耐久性。

高层建筑及复杂和超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

高层建筑及复杂和超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

高层建筑及复杂和超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摘要:为保证高层建筑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延长使用寿命,提出加强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建议。

本文首先浅谈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特征,其次探讨了嵌岩桩、平板式筏形、桩筏等基础形式的特征及施工工艺等,最后分析了建筑基础设计的相关注意事项。

希望与同行共同分享施工经验,共同优化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效果,推动建筑行业健稳、持久发展进程。

在当代生活中,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逐渐兴起,与传统建筑不同的是,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上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复杂性。

人们的居住需求和审美需求,同时对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本文主要针对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基础形式;施工工艺;复杂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1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特征在对任何建筑物基础设计之前,一定要获得足够的材料,这些材料包括两大部分,即地质资料、与上部结构相关的资料。

高层建筑通常需要更详细的资料,在分析地质材料过程中,应对地基类型作出科学判断并考虑其可能出现的问题,重点研究土层的分布规律,探查地下、地面水的活动情况;在分析上部结构过程中应重视建筑物体型的复杂性、结构类型及其传力体系。

所有的成功的基础工程均应符合如下各项稳定性及变形要求[1]:(1)深埋足以防止基础底部物质朝向侧面挤出,这对优化单独基础及筏形基础施工质量均有很大现实意义。

(2)埋深应在冻融以及植物生长诱发的季节性体积改变区段以下。

(3)基础结构在抗倾覆、转动、滑动或防止土破坏等方面必需是安全的。

(4)基础结构有较大能力去应对后续在场地或施工规格尺寸方面作出的改变,并且在出现重大改变时便于调整。

(5)从基础设计采用的方法进行分析,其应具有经济性。

2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时的常用形式2.1嵌岩桩基础又被叫做嵌岩墩,桩体下段带有浇筑在岩体内的钻孔灌注桩,且其长度适宜。

桩端嵌入岩体内的桩被叫做嵌岩桩。

在对高层建筑基础设计过程中,已知上部结构传导到基础地面的载荷处于较高水平,故而通常会把结构相对稳定的微风化岩层或一定厚度的中风化岩层设为持力层,上部结构荷载传导至岩层过程中嵌岩桩发挥媒介作用。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基础形式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基础形式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基础形式在现代城市的天际线中,高层建筑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展现着人类建筑技术的辉煌成就。

然而,要让这些高耸入云的建筑稳固矗立,基础设计至关重要。

基础是建筑物的根基,承载着整个建筑的重量,并将其传递到地下的土层或岩层中。

不同的基础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建筑要求,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中常见的基础形式。

一、筏板基础筏板基础是一种大面积的平板式基础,就像一个巨大的筏子,将整个建筑物的荷载均匀地分布在地基上。

这种基础形式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弱、不均匀沉降要求较高的情况。

筏板基础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地分散建筑物的荷载,减少不均匀沉降的风险,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同时,它的施工相对简单,能够适应较为复杂的地形和地下管线布置。

然而,筏板基础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其面积较大,混凝土用量较多,造价相对较高。

而且,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和成本。

二、箱型基础箱型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和纵横交错的隔墙组成的一个封闭箱体。

它具有较大的刚度和整体性,能够有效地抵抗不均匀沉降和水平荷载。

箱型基础的优点在于其空间利用率高,可以作为地下室使用,增加建筑物的使用面积。

同时,其封闭的箱体结构能够提供良好的抗震性能,适用于地震区的高层建筑。

不过,箱型基础的施工工艺较为复杂,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施工质量控制。

而且,由于其自身重量较大,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也较高。

三、桩基础桩基础是通过桩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深层的坚硬土层或岩层中。

根据桩的施工方法和受力特点,可以分为灌注桩和预制桩。

灌注桩是在施工现场通过钻孔、灌注混凝土等工序形成的桩。

它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桩径和桩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预制桩则是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先制作好,然后通过打入或压入的方式植入地基中。

预制桩的质量易于控制,施工速度较快。

桩基础的优点是能够提供较高的承载力,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弱、建筑物荷载较大的情况。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及基础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及基础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及基础结构设计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1.1 高层建筑概述高层建筑是指建筑物高度超过一般建筑物的范围,具有特殊的结构设计要求。

高层建筑常见于城市中心区域,由于其高度较大,其结构设计需要具备一定的特点。

1.2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1.2.1 抗风设计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较大,容易受到风力的影响。

因此,结构设计中要考虑抗风的能力,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结构的稳定性,增加抗风能力。

1.2.2 抗震设计地震是高层建筑面临的另一个重要挑战。

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到地震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如增加结构的抗震能力,选用合适的材料。

1.2.3 轻量化设计高层建筑的自重较大,为了降低结构负荷,可以采取轻量化设计,如采用轻质材料,减少结构使用的钢材量等。

1.2.4 空间规划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要考虑到建筑本身空间的规划,如设置合适的隔断、楼梯等,以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1.3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流程1.3.1 建立设计目标根据建筑的用途和要求,确定结构设计目标,如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等。

1.3.2 结构选型根据建筑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合的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1.3.3 结构计算与分析进行结构计算和分析,确定结构的受力情况和变形情况,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3.4 结构细化设计根据结构计算和分析的结果,进行结构的细化设计,包括构件尺寸、配筋要求等。

1.3.5 结构施工图设计根据结构细化设计的结果,进行结构施工图设计,提供给施工单位进行实际施工。

2、基础结构设计2.1 基础概述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承受建筑物的荷载,负责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地基上,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2 基础结构设计要点2.2.1 地质勘察在进行基础结构设计之前,需要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地基的情况,包括土壤类型、地下水位、地震烈度等,以便进行合理的基础结构设计。

2.2.2 基础形式选择根据地质勘察的结果,选择适合的基础形式,包括扩大基础、钢筋混凝土桩基础等。

(完整word版)高层建筑及复杂和超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

(完整word版)高层建筑及复杂和超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

高层建筑及复杂和超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摘要:为保证高层建筑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延长使用寿命,提出加强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建议。

本文首先浅谈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特征,其次探讨了嵌岩桩、平板式筏形、桩筏等基础形式的特征及施工工艺等,最后分析了建筑基础设计的相关注意事项。

希望与同行共同分享施工经验,共同优化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效果,推动建筑行业健稳、持久发展进程。

在当代生活中,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逐渐兴起,与传统建筑不同的是,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上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复杂性。

人们的居住需求和审美需求,同时对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本文主要针对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基础形式;施工工艺;复杂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1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特征在对任何建筑物基础设计之前,一定要获得足够的材料,这些材料包括两大部分,即地质资料、与上部结构相关的资料。

高层建筑通常需要更详细的资料,在分析地质材料过程中,应对地基类型作出科学判断并考虑其可能出现的问题,重点研究土层的分布规律,探查地下、地面水的活动情况;在分析上部结构过程中应重视建筑物体型的复杂性、结构类型及其传力体系。

所有的成功的基础工程均应符合如下各项稳定性及变形要求[1]:(1)深埋足以防止基础底部物质朝向侧面挤出,这对优化单独基础及筏形基础施工质量均有很大现实意义。

(2)埋深应在冻融以及植物生长诱发的季节性体积改变区段以下。

(3)基础结构在抗倾覆、转动、滑动或防止土破坏等方面必需是安全的。

(4)基础结构有较大能力去应对后续在场地或施工规格尺寸方面作出的改变,并且在出现重大改变时便于调整。

(5)从基础设计采用的方法进行分析,其应具有经济性。

2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时的常用形式2.1嵌岩桩基础又被叫做嵌岩墩,桩体下段带有浇筑在岩体内的钻孔灌注桩,且其长度适宜。

桩端嵌入岩体内的桩被叫做嵌岩桩。

在对高层建筑基础设计过程中,已知上部结构传导到基础地面的载荷处于较高水平,故而通常会把结构相对稳定的微风化岩层或一定厚度的中风化岩层设为持力层,上部结构荷载传导至岩层过程中嵌岩桩发挥媒介作用。

谈谈高层住宅楼的基础设计

谈谈高层住宅楼的基础设计

谈谈高层住宅楼的基础设计文章论述了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内容,分析了它的基础规划选取工作在开展时面对的一些繁琐性和关键性等的问题,而且指出了具体的应对思想。

标签:基础设计;方案选取;经济性该项设计是当前结构设计力很是关键的一个构成要素,其安全性对于总体项目的安全性有着非常深入的意义,其关系到所有的使用人的生命和财产的稳定性。

而且,基建资金在总的建设费用中占据的分量非常高。

所以,开展该项设计工作,特别是基础规划的选取活动,对于总的项目的经济指标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1 工程概况某高层住宅楼,总高99.9米,塔楼部分总长53.4米,总建筑面积25360平方米。

地上33层,其中一层为架空绿化、入户门厅及库房,层高7.0米,其北边和裙楼连接在一起,裙楼是一个单独的空间,屋内的高度差为0.1米;地下一层,主楼部分为库房及设备用房,南侧与地下车库相连;二层以上为住宅,层高2.9米。

2 关于场地的地质状态分析结合相关的勘察信息得知,场地的地形非常的平坦,而且高差在0.8米,场地地貌为洛河一级阶地。

抗震设防烈度七度,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

场地和周围的区域没有断裂带,也不会发生滑坡等现象。

场地地基也不存在地震液化土层,区域非常的稳固,适合进行建设活动。

土层自上而下分为:①层杂填土,黄褐色、杂色,以砖块、水泥块等建筑垃圾及粘性土为主,为近年来的建筑弃土,松散,未完成固结。

最大厚度3.0m。

②层黄土状粉质粘土,褐色、褐黄色;可塑~硬塑状;具针孔,具菌丝状白色盐析出,偶见炭屑及蜗牛壳碎屑。

该土层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无反应。

压缩系数平均值α1-2=0.348MPa-1,具中压缩性,湿陷系数最大值0.038,湿陷性轻微~中等。

③黄土状粉质粘土,褐黄色;可塑~硬塑状;具针孔,具菌丝状白色盐析出,含少量小姜石。

该层摇振无反应,切面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压缩系数平均值α1-2=0.250MPa-1,具中压缩性,失陷系数最大值0.053,失陷性轻微~中等。

10高层建筑基础设计

10高层建筑基础设计

10高层建筑基础设计高层建筑是指高度超过一定限制的建筑物,其设计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基础设计。

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一些重要考虑因素。

首先,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需要考虑地基条件。

地基是高层建筑的支撑,必须具备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对于软土地基,可以采取加固地基的方法,如灌浆或挤浆注入技术。

对于岩石地基,可以直接建立在岩石上。

地基设计应根据具体地质勘探结果和结构荷载进行计算和选择。

其次,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还需要考虑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对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策略,如设置排水系统或使用地下防水层。

同时,还需要考虑基础的防渗性能,以防止地下水渗入建筑物,导致结构损坏。

此外,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还需要考虑地震和风荷载。

地震是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地震力会对基础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基础设计应符合地震抗震要求,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如设置剪力墙、加固柱子等。

另外,风荷载也是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特别是在高风区。

基础设计应考虑风荷载的大小和方向,以确保基础的稳定性。

除了上述因素,高层建筑基础设计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重量和荷载分配。

高层建筑的重量较大,需要合理分布在地基上,以确保地基能够均匀承受荷载。

同时,还需要对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和荷载进行综合考虑,如人员密度、地震荷载、设备荷载等。

最后,高层建筑基础设计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

由于高层建筑的自重较大,地基往往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沉降和变形。

基础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设置沉降观测点、选择适当的基础形式等。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地基条件、地下水位、地震和风荷载、建筑重量和荷载分配、变形和沉降等多个因素。

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基础设计,才能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基础设计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基础设计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基础设计0概述近年新建的超高层建筑高度主要以200~300m左右为主,本次共收集42个已建及在建超高层结构设计相关资料,共涉及19个城市,最低建筑高度179.2m,最高建筑高度348m,对200~300m超高层建筑进行结构布置复盘。

超高层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差异很大,基础设计需考虑承载力及变形的影响,变形包括短期沉降、不均匀沉降、固结沉降等。

通常,天然地基筏板基础扩展基础是最经济的基础解决方案,对于受较大荷载的墙柱来说,使用筏板基础通常会减少差异沉降和总沉降。

当承载力低或施加的荷载很大时,需要考虑由桩或墩组成的深基础。

超高层建筑随着高度增加,使得建筑的地基基础向超深、超大和更复杂的方向发展,给设计及相关的计算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桩基础1.1钻孔灌注桩通过对国内300m级超高层灌注桩基础复盘如下:通过复盘案例可知,300m级超高层灌注桩基础具有如下特征:o对于土质、软岩区域,以800~1200mm桩径为主,单桩承载力约为7500~11000kN;o对于花岗岩等硬岩区域(中风化、微风化),以大直径桩径为主,单桩承载力可达20000kN及以上,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o桩径及承载力的选择与当地施工工艺密切相关;对国内500m级超高层苏州中南中心、武汉绿地中心、上海中心、天津117、天津周大福、成都绿地中心等项目灌注桩基础复盘,具有如下特征:o桩径以1000~1200mm为主;o单桩承载力约为13000~20000kN;o持力层多为砂岩、泥岩及以上,多为摩擦桩为主;世茂福州108大厦,原规划高度518m,桩端持力层为中(微)风化岩,故采用桩径1.3m钻孔灌注桩,充分利用端阻,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约为22000kN,有效桩长约70m,该项目由于规划限高原因已暂停。

1.2人工挖孔桩人工挖孔灌注桩是指桩孔采用人工挖掘方法进行成孔,然后安放钢筋笼,浇注混凝土而成的桩,一般桩径均较大。

人工挖孔桩施工方便、速度较快、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基础造价节省。

高层住宅地基基础施工设计方案

高层住宅地基基础施工设计方案

高层住宅地基基础施工设计方案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住宅的建设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地基基础的设计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高层住宅地基基础施工设计方案进行探讨。

2. 地质勘察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

地质勘察是为了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包括土壤类型、土层分布、地下水位等。

通过对地质情况的了解,可以为地基基础施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3. 地基基础类型选择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可以选择合适的地基基础类型。

目前常见的地基基础类型有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种。

浅基础适用于地层稳定、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而深基础则适用于地层不稳定、承载力较弱的地区。

4. 地基基础设计在选择地基基础类型后,需要进行地基基础设计。

地基基础设计要考虑到地下水位、基础承载力要求、地震力等因素。

设计时需合理选择基础形式、基础尺寸和基础材料,并进行必要的计算和分析,确保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5. 施工工艺地基基础施工工艺是实施地基基础设计方案的关键环节。

施工工艺要考虑到施工手段、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参数等因素。

合理的施工工艺可以确保地基基础的质量和稳定性,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 施工监控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控工作。

监控工作包括对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等方面的监测和控制。

通过施工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地基基础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7. 结束语高层住宅地基基础施工设计方案的制定是确保建筑安全和可靠的关键一步。

通过地质勘察、地基基础类型选择、地基基础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监控等环节的合理安排和协调配合,可以保证施工质量,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同时,工程施工过程中也要始终关注环境保护和人员安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对高层住宅地基基础施工设计方案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地基基础在高层建筑中的重要性。

只有根据科学的设计方案来进行地基基础施工,才能确保高层住宅的安全和稳定性。

高层住宅地基基础设计方案

高层住宅地基基础设计方案

高层住宅地基基础设计方案高层住宅建筑是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高层住宅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地基基础的设计方案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层住宅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方式和注意事项。

一、设计原则高层住宅地基基础设计方案的制定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强度和稳定性原则:地基基础的设计应保证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高层住宅建筑自身的重量以及外部载荷的影响,如地震、风力等。

2. 支持和保护原则:地基基础应能够完全支持高层住宅建筑,并保护建筑物免受地面位移、沉降和侵蚀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3. 经济性原则:地基基础设计需要考虑成本效益,确保在满足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材料和工程的浪费。

二、设计方式高层住宅地基基础设计的方式多样,常见的包括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种方式。

1. 浅基础:当地基土壤层较浅且承载能力良好时,可选择浅基础设计方案,如扩展基础、板框基础和沉桩基础等。

这些方式适用于地下岩层较为坚硬的地区。

2. 深基础:当地基土壤层较深或承载能力较差时,可选择深基础设计方案,如沉井基础、钢桩基础和灌注桩基础等。

这些方式适用于土质较软或者存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三、注意事项在设计高层住宅地基基础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勘探: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了解地基土壤的性质和承载能力,避免在设计中产生偏差。

2. 荷载计算:准确计算高层住宅建筑的荷载,包括自重、使用荷载和地震、风力等外部荷载。

3. 基础选型:根据地基土壤的性质和承载能力,选择合适的地基基础形式,并考虑与下部结构的协同设计。

4. 施工监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确保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结论高层住宅地基基础设计方案的制定是确保高层住宅建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设计方案应遵循强度和稳定性、支持和保护、经济性等原则,并选择合适的浅基础或深基础设计方式。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地质勘探、荷载计算、基础选型和施工监控等工作。

高层建筑基础与主体结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

高层建筑基础与主体结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

高层建筑基础与主体结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一、前言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基础和主体结构的施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针对高层建筑基础与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施工方案设计1. 基础施工方案设计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方案设计是确保建筑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在设计施工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地质勘测与分析: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测,分析地基承载能力、地下水位等因素,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 基础类型选择:根据地质分析及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基础类型,如承台、桩基、垫板等。

- 基础施工工艺:确定基础施工的具体步骤和工艺,包括基坑开挖、桩基施工、浇筑混凝土等。

- 施工安全: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2. 主体结构施工方案设计主体结构施工方案设计是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之一。

在设计施工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结构施工顺序:根据结构布置和承重原理,确定主体结构各构件的施工顺序,确保施工过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 材料选用:选择合适的材料,满足设计要求,包括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等。

- 施工工艺:确定主体结构的具体施工工艺,如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构件连接等。

- 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包括材料检测、施工工艺控制、结构验收等。

三、施工组织设计高层建筑的施工组织设计是为了实现施工方案的有效实施和施工过程的顺利推进。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施工人员组织:合理安排工程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确保施工队伍的专业性和配合性。

2. 施工设备调配:合理安排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包括起重机、混凝土搅拌站等,确保施工进度和效率。

3.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包括每个施工阶段的时间节点和工作内容,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4. 安全管理: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高层建筑物基础设计步骤

高层建筑物基础设计步骤

⾼层建筑物基础设计步骤⾼层建筑物基础设计步骤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的确定分为甲、⼄、丙级所有建筑物的地基均应满⾜承载⼒计算甲、⼄级建筑物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计算地基变形时Es的取值。

丙级的部分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满⾜表3.0.22、基础埋深的确定埋置深度可从室外地坪算⾄基础底⾯a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可取房屋⾼度的1/15b桩基础,可取房屋⾼度的1/18c桩箱、桩筏,可取房屋⾼度的1/20d当满⾜承载⼒、稳定性、及⾼宽⽐⼤于4时,基础底⾯不出现零应⼒区,⾼宽⽐不⼤于4时,基础底⾯与地基之间零应⼒区⾯积不应超过基底⾯积的15%时,可不按上述三条执⾏e基础埋深不宜深于已有相邻建筑物的基础。

f当基础深于已有建筑物的基础时,其基础之间的净距d,应不⼩于基础之间的⾼差h 的1.5~2倍。

并应满⾜表7.3.3。

上述要求不满⾜时,应分段施⼯,设临时加固⽀撑,打板桩,地下连续墙等措施,或加固原有建筑物地基。

3、桩基础设计要点:1)桩的选型:根据地质报告、当地的经验、施⼯的难易程度。

2)桩的布置:a摩擦桩的中⼼距不宜⼩于桩⾝直径的3倍b扩底灌注桩的中⼼距不宜⼩于扩底直径的1.5倍,扩底直径⼤于2m时,桩端净距不宜⼩于1mc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宜⼤于桩⾝直径的3倍。

d桩端全断⾯进⼊持⼒层的深度,对于粘⼟、粉⼟不宜⼩于2d,砂⼟不宜⼩于1.5d,碎⽯类⼟,不宜⼩于1d。

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基以下持⼒层厚度不宜⼩于4d。

e当轴压⼒⼩,弯矩较⼤时,可采⽤增⼤桩距(即增加反⼒⼒臂),尽量避免出现抗拔桩。

3)单桩承载⼒计算。

1)抗震设计时要注意液化⼟层桩基侧阻⼒的折减。

2)对⽋固结⼟(包括淤泥)或有⼤⾯积堆载的⼯程,应分析桩侧负摩阻⼒影响。

3)在砂⼟地层,采⽤单桥静⼒触探估算预制桩和沉管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与试桩成果⽐较吻合,⼀般是按⼟⼯试验确定的单桩竖向承载⼒的1.5~2倍。

4)桩⾝承载⼒计算(基规第8.5.9条) 5)抗拔桩的设计内容: a 抗拔承载⼒计算 b 桩⾝强度、裂缝验算 c 桩与承台连接部位计算 d 接桩部位焊缝验算 e 管桩截桩时的特殊处理6)桩端持⼒层下有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软弱下卧层验算(桩规第5.2.13条) 7)甲、⼄级建筑物桩基础、摩擦桩均应进⾏沉降变形验算8)承台周围⼟层处理:地坪垫层以下⾄桩基承台底⾯的回填⼟的要求,压实系数≥0.94。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
箱形基础高度一般取建筑物高度的1/8~1/12,且不宜小于箱形基础长度的1/20,也 不小于3m。
(5)箱形基础的顶板和底板 基础底板厚度不应小于250,顶板厚度不应小于150。 顶板和底板的厚度应满足抗剪承载力要求,底板的厚度还应满足抗冲切承载力要求。 在实际工程中,底板由于受力和防水要求,厚度一般在500~600以上;顶板厚度一般可达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
10.1 高层建筑地基与基础的特点和设计原则
10.1.1 高层建筑地基与基础 10.1.2 高层建筑地基与基础的特点
高:层数多,总高度高; 重:自重大,荷载大; 由于建筑物高耸,使得竖向荷载大而集中,水平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引起的倾覆
力矩很大,因此多层房屋基础形式及设计方法一般不能简单搬用于高层建筑。 大:高层建筑通常由主楼和裙房构成,占地面积较大。 主楼和裙房间荷载差异较大的相邻基础间往往采用沉降缝分开,地基和基础受力和构造
整体系统进行分析,利用三个条件求解整个系统的内力和变形。 共同作用分析的特点:高维甚至无穷纬超静定。只有采用计算机与数值分析方法进行。
10.1.5我国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方法的发展过程 (1)基本不考虑共同工作阶段 设计方法:将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及分割成三个部分,各自独立求解。
以图1-1所示的高层框架为例,求解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将框架柱沿基础顶面切开,框架视为柱底为嵌固端的独立结构,利用结构力学的方
1/10。
(3)箱形基础的平面尺寸 平面形状应力求简单,基础底面的形心应尽量与上层结构的竖向荷载重心相重合。 对单幢建筑物,基底平面形心宜与结构竖向长期荷载重心重合,两者间偏心距e应满足: 当恒载与活载组合时,e≤60; 当恒载、活载与风荷载组合时, e≤30 。
式中b为矩形箱形基础底板的宽度或长度。 (4)箱形基础的高度

高层小区建筑基础设计

高层小区建筑基础设计

高层小区建筑基础设计摘要:地基基础作为整个建筑结构的核心,其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旦地基基础处置不当,设计不够合理,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力不足,在遭受地震等外力作用下,建筑结构就十分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变形和坍塌等安全事故。

同时高层建筑楼层高,对于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更高。

因此文章重点分析高层小区建筑基础设计。

关键词:高层小区;建筑基础;设计要点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城市人口愈发聚集,一些大中型和特大型城市开始诞生,人地矛盾开始凸显,于是高层建筑应运而生,有效缓解了土地面积不足的局面。

由于高层建筑结构楼层较多,上部结构荷载量较大,在地震、活载以及恒载等因素的影响下,受力也十分显著。

因此做好地基基础设计,确保上部结构的荷载得以有效承载,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工作要点1.1延展性在高层建筑基础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工程及周边地质条件,包括承重层的条件和所需土层。

根据地质条件,设计人员可选择无筋条形基础、横条形基础、箱形基础、板筏基础、柱下独立基础等基础形式。

所要求的穿越土层是选择桩基础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摩擦桩很难顺利到达承载层,需要通过一段较厚的土层。

在地基设计阶段需要对地下水条件和地质穿越能力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调查,选择最优的材料和穿越土层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

此外,高层建筑的材料选择和设计应符合抗震性能要求。

在实际设计环节中,设计师需要准确选择平面布局和空间结构形式,建立完整的结构模型,简化平面布局。

在平面布置优化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建立方形、圆形、扇形、矩形等体系,形成合格的抗震结构。

这种设计思路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对称现象,避免伸展翼过长,使整体高层建筑布局均衡。

1.2安全性设计人员在基本设计环节应严格遵守安全工作要求,尽量避免灾害造成的负面影响。

从高层建筑结构的角度来看,上部结构影响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方式主要有建筑尺寸、结构类型、柱(墙)底轴力、地下室深度、地下水浮力等。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在现代城市的天际线中,高层建筑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展现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然而,这些高耸入云的建筑并非仅仅是外观的壮观,其背后离不开坚实可靠的基础设计。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程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高层建筑的基础所承受的荷载远大于普通建筑。

这些荷载包括建筑物自身的重量、居住或办公人员及设备的重量、风荷载以及可能的地震作用等。

因此,基础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承受并传递这些巨大的力量到地基中。

在基础设计中,地质条件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不同的地质情况对基础的选型和设计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例如,在坚实的岩石地基上,可以采用独立基础或筏板基础;而在软弱地基上,可能需要采用桩基础或进行地基处理,如深层搅拌桩、强夯等方法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桩基础是高层建筑中常见的基础形式之一。

桩可以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更深层、更坚实的土层或岩层中。

根据桩的施工方法,可分为灌注桩和预制桩。

灌注桩是在现场钻孔,然后灌注混凝土而成;预制桩则是在工厂预制好,再运输到现场进行打入或压入。

桩的布置和数量需要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地质条件以及桩的承载能力等因素进行精确计算。

筏板基础则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弱、不均匀或上部结构荷载较大的情况。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平板,将建筑物的荷载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地基上,减少了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除了基础的形式选择,基础的尺寸和埋深也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基础的尺寸需要满足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一般来说,基础的面积越大,其承载能力就越强,但同时也会增加工程造价。

因此,需要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优化基础的尺寸。

基础的埋深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还与建筑物的抗倾覆能力和抗滑移能力有关。

同时,埋深较大的基础还可以减小建筑物的振动和不均匀沉降。

然而,过深的埋深也会增加施工难度和成本。

在基础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基础可能需要进行防水处理,以防止地下水对基础的侵蚀和浮力的影响。

谈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

谈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

谈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摘要:高层建筑的上部结构,基础及地基组成了一个共同作用的体系,在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中,要有效利用上部结构刚度,充分考虑地基条件对基础受力的影响,合理选择基础形式,运用共同作用的理论设计地基和基础,达到减少基础内力与沉降、降低基础造价的目的。

基于此,本文就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基础设计1、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概述在进行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其基础的面积、承载力、内力及配筋等的确定,需要进行相应的计算才能取得准确的数据。

因此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上部结构类型、所需承受的工作荷载效应、施工技术水平及材料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考虑,才能确保基础设计时各项计算的准确性,确保基础的安全和稳定。

2、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现实意义2.1安全性地基和基础位于地面以下,系隐蔽工程。

它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设计时保证与之上部结构相适应的基础选型是影响结构安全的重要因素。

如果建筑在基础选型设计上与上部结构不相适应、与所处的地基条件不协调、与上部结构不能在整体上协同受力等,有可能造成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建筑物开裂或倾斜甚至倒塌等严重后果。

2.2经济性基础形式设计合理有利于工程造价的降低。

地基基础工程的造价和施工工期在建筑总造价中所占的比例与多种因素有关,在建筑工程造价中基础工程占有的比重可达到25%左右,有时由于地质、结构的复杂性、施工条件等,则基础造价更高。

保证结构安全性前提下,合理的基础选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

2.3时间性基础形式的合理有利于缩短施工工期。

据相关统计,基础工程的施工工期可占到土建工程总工期的约30%左右,因此,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基础形式的合理选择对缩短施工工期具有重大意义。

3、高层建筑结构常用的几种基础形式3.1墙下条形基础常见的是混凝土刚性基础,它的作用是承受抗压强度、抗拉、抗剪强度,但是效果不理想。

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

第12章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小结1、高层建筑常用的基础形式有:交叉梁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等。

对箱形基础及筏形基础,基础平面形心宜与上部结构竖向永久荷载重心重合,当不能重合时,其偏心距e也要满足规定的要求;同时,对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要求基础底面不宜出现零应力区;对高宽比不大于4的高层建筑,要求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

2、高层建筑基础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合理的埋置深度,对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埋置深度不小于房屋高度的1/15;对桩基础,不小于房屋高度的1/18(桩长不计在内)。

3、高层部分与裙房之间基础是否需要断开,应根据地基土质、基础形式、建筑平面体形等情况区别对待;当地基土质较好或采用桩基础,高层部分和裙房基础可不设置沉降缝,此时为了减小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措施。

4、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三者是一个整体,高层建筑基础应根据上部结构和地质状况进行设计,宜考虑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即须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基础刚度和地基条件等对基础内力的影响。

5、筏形基础可分为平板式筏形基础和梁板式筏形基础,其设计方法可分为刚性板方法和弹性板方法两大类。

刚性板方法也称为倒楼盖法,常用的有板带法和双向板法,该方法不考虑上部结构、地基和基础的相互作用。

当地基土比较均匀,上部结构刚度较好,平板式筏形基础的厚跨比或梁板式筏形基础的肋梁高跨比不小于1/6,柱间距及柱荷载的变化不超过20%时,高层建筑的筏形基础可仅考虑局部弯曲作用,按倒楼盖法(即刚性板方法)进行计算。

7、箱形基础因埋置深度较大,具有很大的补偿作用,要精确地确定其基底反力非常复杂和困难,目前一般采用实测反力系数法计算,基础内力的计算可根据上部结构体系情况采用按局部弯曲计算方法或同时考虑局部弯曲和整体弯曲计算方法。

9、桩的类型较多,分类方法也较多;按桩的传力方式分类可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

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

第八讲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基础是房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屋所受的各种荷载都要经过基础传至地基。

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上部结构荷载很大,导致使其基础具有埋置深度大,材料用量多,施工周期长,工程造价高等特点。

为此,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时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基础的总沉降量和差异沉降量满足规范规定的允许值;(2)满足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承载力及桩基承载力的要求;(3)地下结构满足建筑防水的要求;(4)预先估计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对毗邻房屋或市政设施的影响,并尽可能避免或减轻这种影响和干扰;(5)应考虑综合经济效益,不仅考虑基础本身的用料和造价,还应考虑土方、降水、施工条件和工期等因素。

地震区的高层建筑宜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地段,避开不利地段,当条件不允许避开不利地段时,应采取可靠措施,使建筑物在地震时不致由于地基失稳而破坏,或者产生过量下沉或倾斜。

由以上可知,高层建筑基础的设计对房屋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至关重要,应根据岩土工程勘探资料,综合考虑上部结构类型、材料情况、施工条件和使用功能要求等因素,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

一、基础的选型和埋置深度高层建筑基础的选型应根据上部结构情况、工程地质、抗震设防要求、施工条件、周围建筑物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应选用整体性好、能满足地基的承载力和建筑物容许变形要求并能调节不均匀沉降的基础形式。

天然地基上的筏形基础比较经济,宜优先采用;必要时也可采用箱形基础;当地质条件好、荷载较小,且能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时,也可采用交叉梁基础或其它基础形式;当地基承载力和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桩基或复合地基。

基础是否发生倾斜是高层建筑是否安全的关键因素。

高层建筑由于质心高、荷载大,对基础底面一般难免有偏心,故在沉降过程中,建筑物总重量对基础底面形心将产生新的倾覆力矩增量,而此倾覆力矩增量又产生新的倾斜增量,倾斜可能随之增长,直至地基变形稳定为止。

因此,为减少基础产生倾斜,应尽量使结构竖向荷载重心与基础平面形心相重合,当偏心难以避免时,应对其偏心距加以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 2.1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包括地基地层报告、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2.2 建筑图 底层平面图;地下一层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标准层平面图。 2.3 结构图 标准层结构平面图;一层结构平面图;地下一层结构平面图。
3
上部结构竖向导载的计算
基础是将上部结构荷载传向地基的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是基础设计的依据,因而 需计算出作用于基础顶面的上部结构竖向荷载。要求计算上部结构梁板传至柱或墙的荷载, 并累加到基础顶面。 要求恒载标准值和活载标准值分别计算。 包括主体结构竖向荷载作用下 内力的计算,附体结构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Abstract】: The building to be designed is a tall building and its additional parts.The main part is a 24storeies residential apartment which is 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and the additional building is a 4 stories frame sstructure shopping building. The main parts of this design include the vertical loadscalculation of superstructure and the foundation desigen.To minimum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pile-raft foundation is used in the main structure and crossing foundation in the additional parts.Theelasticfoundation beam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internd stress of the crossing foundation. 【 Key words 】 : transimit ofvertical load, check, section design. pile reft foundation, cross-shapde foundation, bearing capucity
对于桩-筏基础的整体沉降计算,现行规范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目前主要有两类计算 方法。一类是从桩-筏基础的受力机理出发得到“简易理论法” ;一类是从弹性理论出发得到 的半经验半理论公式。本设计采用的沉降计算的简易理论方法。首先根据外荷 P 与地基总 抗力 T 的大小关系确定计算模式。 一种模式为 P>T 的实体深基础模式; 一种模式为 P≤T 的 复合地基计算模式。经计算知本设计为 P≤T 的复合地基计算模式。整体最终沉降量 S=Sp + Ss 其中:Sp 为桩身压缩量; Ss 为桩段平面一下压缩厚度范围内的压缩量。Sp 按轴心受压构件轴 力按三角形分布计算;Ss 按分层总和法计算。计算结果为 7.84cm,满足规范中要求高层建 筑整体沉降量不大于 20cm 的要求。 4.2.5 桩身设计 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满足 γ0N≤fcApψc 的要求,桩身只需按照构造配筋。钢筋配置如下: ①主筋采用 10Φ14,桩身通长配筋 ,箍筋采用Φ8(桩顶以下三米内加密区间距取 150, 其余桩长范围内取 250;另外沿桩长配置Φ14@2000 焊接加劲箍); ②钢筋笼的连接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主筋伸入承台内不小于 30d.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 4.2.6 试桩与锚桩设计 (1)试桩 试桩截面设计与工程桩相同,桩顶标高比试坑地面高出至少 600,为避免试桩桩顶局部 受压破坏,桩顶处以薄钢板作成加劲箍与桩身混凝土浇成一体;试桩数量按规范不小于总桩 数的 1%且不小于 3 根,故选取 3 根试桩。单根试桩的锚桩取四根。锚桩总数为 12 根。试 桩锚桩均兼做工程桩。 (2)锚桩 锚桩截面同工程桩,截面配筋除抗压筋外尚需按计算配置抗拉钢筋。计算时,单根试桩 试验极限荷载取 2 倍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值,约为 4700kN ,则单根锚桩受到的上拔力为 1175kN,取 1.3 倍约为 1600kN。则锚桩截面配筋量为 5890mm2。配置 12Φ25;箍筋配置 同工程桩。 (3) 锚桩抗拔验算 锚桩抗拔验算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GBJ94-94 中抗拔桩的承载力验算公式进行, 并考虑水浮力和基桩自重影响 。 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下式进行: Uk =∑λi qsikui li 其中,Uk 为基桩抗拔承载力标准值; λi 为抗拔系数; qsik 为桩侧摩阻力标准值 受拉承载力标准值应满足 γ0Nmax≤Uk/γs +Gp 其中, Gp 为基桩(土)自重设计值并扣除水浮力影响, 经验算承载力满足要求。 4.2.7 筏板厚度抗冲切和抗剪计算 筏板的抗冲切验算包括桩对筏板的冲切, 柱对筏板的冲切以及电梯井对筏板的冲切, 依 据《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均满足要求。筏板还应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
6
主楼与附体的连接
由于主楼与附体长度不等, 且基础形式也不同, 考虑到构造上的要求及施工时的种种问 题,采用传统的方法,设置沉降缝将两基础完全断开以防止沉降差造成房屋开裂甚至破坏。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高层建筑箱型与筏型基础技术设计规范.JBJ6-9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2;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 梁兴文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梁兴文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宰金珉 宰金璋,高层建筑分析与设计—土与结构物共同作用的理论与应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1993. [美]H.F.温特科恩.方晓阳主编,钱鸿缙,叶书麟等译校.基础工程手册.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陈仲颐 叶书麟主编,基础工程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5
附体基础设计
考虑到为了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选择柱下十字交叉基础。 根据以往的实例及构造要求, 初选基础梁的尺寸。根据《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的要求对地基承载力进行修 正, 经计算满足要求。 参照 《地基基础设计手册》 应用基床系数法对基础结点荷载进行分配, 并在分配后进行调整。 因为基础梁的高度小于 1/6 柱距, 采用弹性地基梁模型计算地基梁的 内力。根据集中荷载的位置,选择用无限长梁或半无限长梁表,按折算坐标查得系数计算弯 矩和剪力,列于相应的位置迭加后得最后的内力。基础梁的截面设计包括正截面配筋计算, 斜截面配筋计算和翼板配筋计算。 基础梁的跨中按 T 型截面配筋, 支座处按矩形截面配筋计 算;斜截面按矩形截面配筋计算;翼板按悬臂梁计算。混凝土强度为 C30,主筋采用 HPB335 级。
[12] 史佩栋 高大钊 桂业琨主编,高层建筑基础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3] 何广乾 陈祥福 徐至钧主编,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14] 沈杰.地基基础设计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15] 15.史佩栋 高大钊 钱力航主编,21 世纪高层建筑基础工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6] 16.F.Eyoung.BSc Fice Fistructe.Piles and Foundations.Thomas Telford Limited.1981; [17] 17.Josepf E.Bowles.Foundation Analysis and Design .New york:MGrow Hill Book Company.1982.
4
主体基础设计
4.1 基础选型
本设计上部结构荷载较大, 适合于作为持力层的土层又埋藏较深, 用天然浅基础或仅作 简单的人工地基加固仍不能满足要求,该上部建筑物对沉降要求严格。因此选用桩基础,又 由于上部结构是框支结构,承受荷载的既有框架柱又有剪力墙,故优先考虑桩筏基础。本设 计采用平板式桩筏基础。 4.2 桩筏基础设计 此桩筏基础采用不考虑共同作用的计算方法,即上部结构视为柱底(墙底)固端约束的 独立结构, 用结构力学方法求出外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和柱底及墙底反力, 然后将求出的柱 底 (墙底) 固端力作用于基础, 假设外荷载全部由桩承担, 由外荷载和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 再按材料力学要求或构造要求确定承台的尺寸和配筋。 4.2.1 桩型选择、施工工艺和承台埋深 桩型选择端承摩擦桩,施工工艺选择钻孔灌注桩(采用泥浆护壁) ,承台底面埋深 6.3m。 4.2.2 初步选择桩断面及持力层,估算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并进行平面布置 (1)选择桩端持力层,估算单桩承载力 桩基持力层宜选择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中,且需综合考虑桩基承载力的要求以及布桩 6 层(粉质粘土) 7 层(粉质粘土) 8 层(粉质粘土)作为桩端持 条件。分别选择第○ 、第○ 、第○ 力层,桩长分别为 20m、26m、33m。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中的经验公式 确定单桩承载力标准值。 R=(Qpk +Qsk )/ γsp Qpk=qpk ·Ap; Qsk=u·∑qsik·li; 然后分别计算个桩长下所需桩数n n=(1.1~!.2)(F+G)/R (2)桩数的初步确定及其平面布置 按照以下原则进行桩的平面布置 (1) 尽可能使群桩横截面的形心与长期荷载的合力作 用点重合; (2)尽量将桩布置在靠近承台(筏板)的边缘部分,以增加桩基的惯性矩; (3) 保持桩矩 Sa=(3~4)d 左右为宜,桩在平面上的布置多采用行列式。初步选定桩长 20m,桩 径 700mm 的桩,极限承载力为 2029.9kN.桩数 220 根。 (3)筏板尺寸 板厚取 1.4m(待冲剪验算后最终确定) ,纵向外伸 350mm(到外柱外边缘) ,横向外伸 取 800mm(到外柱外边缘) 。其下设 100mm 后的素混凝土垫层。 4.2.3 桩顶作用效应验算 (1)上部荷载及基础自重完全由桩来承担(即不考虑底板下土的分担作用) ,桩顶反力 按直线型分布计算 F G M x y i M y xi Ni n y2 x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