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发热及低体温的原因及护理

合集下载

32例新生儿体温过低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32例新生儿体温过低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32例新生儿体温过低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体温过低形成的原因,探讨有效护理措施,促进新生儿疾病恢复,防止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体温过低新生儿产生的原因,总结护理经验。

结果:32例低体温新生儿经过积极的对症处理和细心护理全部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和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对新生儿体温过低现象,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并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关键词】新生儿;体温过低;原因分析;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253-02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不稳定,尤其是早产儿更是如此,这主要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有关。

一方面,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

另一方面,新生儿代谢功能低,热量形成不足,保温能力差。

同时,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体表面积较大、皮下脂肪较薄,血管较多,易于散热。

肌肉尚未发达,活动力弱,产热能力不足,保暖能力差,体温极易随外界温度而改变引起波动。

当环境温度突然降低,自身保暖措施不够或热量摄入不足时,很容易因为不能通过自身调节产热而发生低体温现象。

新生儿低体温不仅会引起皮肤硬肿,还会使体内各个重要的脏器组织受到损伤,正常功能受到影响,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死亡[1]。

因此,对新生儿体温过低现象,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并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1.临床资料我院2009年10月至2013年11月共收治新生儿低体温患者32例,其中男婴20例,女婴12例;足月出生的患儿13例,早产儿19例;患儿体温均低于35℃。

经医护人员对症处理和细心护理,32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和严重并发症发生。

2.新生儿体温过低的原因分析2.1 环境温度过低。

如冬季由于环境温度降低,当保暖不恰当时,如果摄入的热量过少,新生儿常因不能通过自身调节产热而引起体温过低。

新生儿发热及低体温的原因及护理

新生儿发热及低体温的原因及护理

新生儿发热及低体温的原因和护理新生儿发热新生儿的体温一般在37.5度以下,如超过这个温度就说明新生儿在发热。

新生儿宝宝在发热时,通常还伴有面红、烦躁、呼吸急促、吃奶时口鼻出气热、口腔发热发干、手脚发烫等症状。

疾病原因:1、环境温度过高而导致的发热(如室内生火炉而致室温过高)。

新生儿提问调节功能还没有发育健全,不能维持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从而身体温度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这种发热一般只需调整环境温度即可,不需要治疗。

2、脱水热新生儿皮下脂肪少,皮肤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快,易脱水,尤其实在炎热的夏天出生的新生儿,由于大汗、进奶少等因素,很容易发生脱水,随之出现体温升高(达38-40度)。

此时的宝宝一般情况较好,精神反映正常,没有其他异常反映,在喂水或补液后体温会迅速下降,且发热的时间很少超过1天以上。

这种发热只需补充足够的液体即可,不需采取其他特殊处理,严重脱水的宝宝需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3、感染性疾病所导致的发热疾病性感染分为产前感染、产时感染以及产后感染三个阶段。

不洁的阴道检查、羊水早破、第二产程延长及产时感染,一般在宝宝出生后1-2天开始发热。

产后感染一般发生在产后1周左右,宝宝常因病毒、细菌、立克次体、原虫、螺旋体、霉菌等所引起的急性感染造成的呼吸道疾病、支气管炎、败血症、脓肿、皮肤脓疱等疾病而发热。

这种类型的发热应该先找出发热原因,然后在对症治疗。

当发热超过39度以上时,可用物理方法降温(如温水擦浴等)。

退热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不可滥用。

4、无菌阻止被破坏如烧伤、骨折、血肿、腹腔或胸腔内血液的吸收等原因引起的发热。

5、生物制剂或药物引起的发热如血清、菌苗、异体蛋白或某些药物过敏护理新生儿发热后最简便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是物理降温,不要随便使用退烧药物,以免引起毒性反映。

新生儿体温在38度以下时,一般不需要处理,但是要多观察,多喂一些水,几个小时后体温就会恢复到正常。

如在38-39度,可将襁褓打开,将包裹衣物抖一抖,然后给盖上较薄些的衣物,使皮肤散去过多的热,室温要保持在15-25度。

新生儿发热护理常规

新生儿发热护理常规

新生儿发热护理常规【概述】1.疾病介绍1)定义:正常新生儿的核心温度(肛温)为36.2℃~37.8℃。

新生儿肛温超过37.8℃,定义为发热。

2)发热分度:低热(37.8~38.0℃)中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2.临床表现体温升高、脸部潮红、嘴唇干热,精神不好或哭闹不安。

3.治疗原则1)明确发热原因;2)由感染引起,应查明感染源,积极控制感染;3)由环境因素引起,应去除病因,如降低室温,打开包被,调节暖箱、光疗箱温度,检查远红外辐射台皮肤温度电极是否脱落等;4)由脱水引起,应尽快补充水分。

【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与评估:1.1了解发热的原因,判断有无外界环境导致的发热;1.2观察患儿的一般情况,如体温、脉搏、呼吸、神志、面色、食欲等;1.3观察病情进展,关注有无惊厥等并发症的发生;1.4观察患儿的液体入量、尿量,注意有无脱水症状。

1.5观察应用退热药和抗生素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2.降温的护理措施2.1环境:维持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55%~65%。

2.2降温方式:T>39℃时应尽快降温,防止惊厥发生。

可给予物理降温。

①加强散热:松解患儿衣被,注意对腹部保暖。

②冷敷降温:将冷水袋置于血管丰富处,一般放置的部位是在前额、颈部、双侧腹股沟、腋窝等处。

每次放置时间不宜超过20 分钟。

③温水擦浴:T>39.5℃时可给予温水擦浴。

擦浴水温32℃~34℃。

擦浴部位为四肢、颈部、背部,至双侧腋窝、腹股沟、腘窝等血管丰富处,停留时间稍长达3~5 分钟,以助散热。

新生儿忌用乙醇擦浴,防止体温急剧下降,造成不良影响。

3.保证营养的供给:保持水分摄入,高热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肠蠕动减慢,消化液生成减少,因此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应给予少量多餐,对于不能进食者,应按医嘱从静脉通路补充营养与水分,同时监测患儿的尿量和出汗情况,以便调整补液量,并保持大便通畅。

4.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汗湿衣服,促进患儿舒适。

新生儿发热应该怎样降温

新生儿发热应该怎样降温

新生儿发热应该怎样降温刚诞生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体温调整功能差,体温调整中枢发育未成熟,当环境温度转变程度超越机体调整力量时,则会造成新生儿发热,或体温过低。

新生儿体温很不稳定,早产儿更为突出。

新生儿发热指体温在37.4℃以上者。

其缘由可能有环境温度过高,如睡热炕,使用热水袋温度过高,或暖箱温度过高,也可由于母亲乳汁不足,喂养过晚,天气酷热或喂养不当引起呕吐等消失一过性新生儿脱水热。

更多的缘由是新生儿感染。

如产前感染、羊膜早破、不洁的阴道检查等,此多于产后1~2天即消失发热。

产后感染多发生在生后一周左右,常见肺炎,败血症、脐炎、脓疱疹或脓肿。

严峻感染体温反而不升。

新生儿消失发热时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不主见给新生儿用退热药,由于一般常用的退热药对新生儿常有一些毒副作用。

新生儿低热不需要退热,假如体温高达38.5℃或39℃以上,可赐予物理降温,如"打包散热'、降暖箱箱温等,同时查找发热的缘由,如为环境温度过高,则应调整环境温度不要高于30℃;脱水热时,应喂5%或10%的糖水,必要时可静脉补液。

有感染者,可选用适当的抗菌素治疗。

新生儿为什么简单发热感染?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对感染非常敏感,且多严峻,常导致发热、肺炎或败血症。

这是由于新生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和免疫特点所打算的。

新生儿防备功能不足,屏障功能不完善,生后初期脐部尚未愈合,皮肤粘膜娇嫩,易破坏损伤,成为细菌入侵门户,且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血清免疫球蛋白A、M不能通过胎盘,胎儿期自身合成的IgM很少,而IgA需在生后才开头合成。

因此IgM低较简单发生革兰氏阳性杆菌感染。

又因诞生时分泌型IgA缺乏,新生儿呼吸道、消化道局部免疫力低下,易发生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并可进展为败血症。

补体不能通过胎盘,胎儿能合成肯定量的补体,但新生儿的补体(C3、C4、C5)及备解素均低于成人。

新生儿多核白细胞的吞噬力量较差,对细菌的杀菌作用亦低于成人。

加之新生儿全身性细菌感染的侵入途径较多,且感染的病因较简单,可以在宫内、产时、产后感染。

婴幼儿发烧的原因

婴幼儿发烧的原因

婴幼儿发烧的原因:一、非传染性发热: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心功能不完善,汗腺组织发育不完善,尤其是早产儿和出生后10天内的新生儿,他们对热的耐受性和反应强度比成年人差得多。

因此,当他们在夏天保暖太多、裹得太多或室内温度过高时,会导致新生儿体温升高;如果室温超过30℃,体温可能升高;在寒冷的冬春季节,一些父母担心他们的孩子会感冒。

他们穿得太多,给孩子盖得太多。

他们甚至把头和脸紧紧地包起来,长时间地捂住,这会使孩子的体温一直升高。

此时,体温可达到38℃-40℃。

引起抽搐或抽搐,严重者昏迷,称为“被子综合征”。

人工喂养者牛奶过稠,而水份总入量较少,可致高蛋白脱水热;有时母乳不足,水入量又过少亦可见脱水热。

脱水热时体温甚至可高达39℃-40℃。

脱水热的发病率很高,大多发生在出生后4至5天,主要原因是牛奶和水供应不足,还有呼吸道、皮肤、尿液和粪便,这导致许多严重缺水。

温度可高达39-40℃。

儿童患有轻度脱水,如哭泣或困倦、前囟门下陷、皮肤弹性差、口腔粘膜干燥和尿量减少。

大多数症状在几个小时后逐渐消退。

他们也可能在一天内发烧几次,但很少有人连续发烧超过十天。

二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肺炎、脐炎、上呼吸道感染和各种急性传染病等,但应注意在严重全身性感染中毒时亦可不发热,反而体温不升。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还应引起其他异常表现,如精神障碍或易怒、减少或拒绝吃奶、呛奶、呼吸短促或呼吸不规律、体温高、四肢寒冷、皮肤刺激,甚至出现严重症状,如紫绀、呼吸暂停和抽搐。

如何护理发烧的婴幼儿:1.休息和睡眠时发高烧会增加儿童的能量消耗。

此时,增加儿童的睡眠时间,减少能量消耗,将有利于身体与疾病之间的斗争。

同时,家长要注意孩子的精神、体温、脉搏、脸色等。

为孩子们安排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保持室内安静,不要发出太多噪音;室温应该在20℃左右。

不要在室内关闭门窗。

保持空气新鲜,注意通风,防止烟尘,避免在室内吸烟。

新生儿护理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护理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护理的注意事项新生儿护理的注意事项导读:新生儿护理要注意什么?刚出生的宝宝娇嫩而脆弱,妈妈们此时的心情就是抱在手里怕掉了,含着嘴里怕化了。

新生儿护理要注意什么,新妈妈们一起看过来吧!常见问题处理方法1、新生儿体温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贴身衣服一定要穿,外套不要穿太厚,低体重儿注意保暖。

房间温度温差不要太大,一般白天25-26℃,夜间26-27℃。

夏季空气要净化,冬季空气要湿化,每年空调定时清洁一次。

通常宝宝发烧了以测肛温为准,时间3分钟,37.8℃以上为发热。

肛温比口温高0.5℃。

如果宝宝体温较低,持续一段时间不升说明有问题,及时去医院就诊。

2、新生儿体重正常足月新生儿男婴体重3000克,女婴2500克为最标准。

宝宝出生后由于胎粪排出和皮肤水分蒸发会伴随体重下降7-8℅,这是生理性的不用担心,出生10天后会恢复。

足月儿出生后第一个月体重长1000克-1250克为最标准,出生后前三个月每月平均长1000克,最多1500克。

宝宝一般在第三个月体重比刚出生时体重翻一倍。

如果宝宝连续体重下降,不吃奶,精神萎靡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3、奶量刚出生的宝宝第一周内每次奶量不超过60ml,满月后每次奶量在90—120ml,每次间隔3-4小时,一天喂7-8次。

出生2个月的宝宝一天的奶量在700ml,第三个月的奶量在800—1000ml。

有时候宝宝会突然不吃奶,例如由于宝宝过敏不舒服,拒奶导致体重下降,要看一下宝宝不吃奶是什么原因,才能对症治疗。

还有宝宝缺钙也会影响吃奶,那么就要补充鱼肝油了,一定要找出不吃奶的原因。

4、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出生2-3天出现,不需治疗,一般不超过2-3周。

24小时内出现的黄疸为病理性, 24-48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长超过2周,手心脚心黄,说明严重甚至发展为核黄疸,新生儿溶血症,感染症。

例如宝宝除了黄疸外还有发热,精神不好。

母乳性黄疸不会引起核黄疸,2.5-3.5个月退去。

早产儿体温异常

早产儿体温异常

2)感染性发热:多种细菌或病毒感染均可以导致高热;如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肺炎、 乳腺炎、新生儿皮下坏疽。
发热的后果及治疗
• 体温过高和寒冷损伤相似,亦可增加代谢率 和氧耗,导致心动过速、呼吸急促、激惹、 呼吸暂停和周期样呼吸。严重者可以导致脱 水、酸中毒、脑损伤和死亡。
后果
治疗
• 治疗新生儿发热时,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居 住室温以22-25摄氏度为宜,如室温过高,应 设法降低室温,常用的物理降温法为头部枕 冷冰袋,当体温超过39摄氏度时可以采用温 水擦浴。禁忌使用酒精。
5)生物制品如血 清、菌苗等均为高 分子异体蛋白,可 疑导致发热。
6)内分泌腺功能 异常如甲状腺或肾 上腺皮脂功能亢进, 可以导致发热。
新生儿较常见的发热原因
新生儿时期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产热与散热易失去平衡,故体温容易波动,而且新生儿对高热 耐受力差。常见的发热原因如下。
1)非感染性发热:环境温度包括环境温度过高、婴儿包裹过多、温箱置于阳光下、辐射性保温 台的皮肤电极过松,如室温超过30摄氏度,可有体温升高;包裹过多可至“包裹综合征”,此 时体温最高可至38-40摄氏度,人工喂养者牛奶过稠,而水分总摄入量较少,可致高蛋白脱水热, 脱水热时体温甚至可高达39-40摄氏度,此外,分娩时母亲发热、药物撤退症状也是发热的原因。
1)组织破坏或坏 死时:体内蛋白代 谢异常增加而产热 2)大量失血或失 过多,或由于蛋白 水:可使有效循环 质分解产物可成为 减少而致散热障碍, 致热物质,如癌症、 因而体温升高。 白血病、血管内栓 塞、烧伤、骨折均 可以引起发热。
3)肌肉运动过强 如剧烈运动、严重 惊厥后,可使体温 升高。
4)体温调节功能 障碍可以导致发热, 见于体温中枢尚未 发育完善的小婴儿、 颅内损伤的患儿。

对新生儿286例低体温原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对新生儿286例低体温原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2.1 转移病人不 良心境 现代 医学研 究表 明,良好 的社会 果 ;而不 良的心理 因素 ,则会大 大减 弱治疗 的效果 ,并 能形成
环境、人际关系和信息会促使疾病好转 或者痊愈 ,俗话说“心 心理和躯体相关的心理疾病 。作为一名护 士,本身要 加强护
病还得心药治”就是这个 道理 。在实 际临 床护理 工作 中,护 士 自身 的修养 ,要通过 心理护理 的行 为来影响和改 变病 人的
吸系统 21例 ,消化系统 27例’,泌 尿系统 43例 ,血 液系统 12 的保 证 。


例,内分泌及代 谢 10例 ,神经 系统 29例 ,中毒 26例
2.3 塑造 自我 ,提 供 良好 的心理援 助 临 床实践证 明 :良
2 护理体会
好的心理因素 可 以促进 疾病 的好转 ,达 到药 物所 达 到 的效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 2O卷第 1期 J Med Theor& Prac Vo1.20,Nn l,Jan 200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维普资讯
107
浅谈 心身疾病的护理体会
骆淑红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门诊部 362000
关键词 心身疾病 护 理 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 编号 :1001-7585(2007)01-0107-01
想 、急病人之所急 ,努力取得病人的信任 。如 笔者对慢支 、血
收 稿 日期 2006-07-30
液病 等慢性 病人 的 心理 护理 ,就是 紧紧 围绕慢 性疾 病 病程
(编 辑 冰 雨 )
对新 生儿 286例低体温原 因的分析及护 理对 策
黄 萍 熊 莉 邵松艳 河南煤炭卫生学校 ,河南省平顶 山市 467013

新生儿发热有很多种降温方法

新生儿发热有很多种降温方法

新生儿发热有很多种降温方法如何护理最好(专业文档)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发热的原因可能是感染,也可能是周围环境温度过高。

发生病情应及时送医治疗。

那么,新生儿发热治疗方法有哪些?小儿发热的常见疾病二周以上的体温升高为长期发热。

反复发作或迁延的发热应首先考虑各种感染如泌尿道感染、中耳感染、肝胆感染、结核感染、风湿热、肠道病毒所致感染、骨髓炎、肝脓肿、败血症等。

(在新生儿或经过免疫掏治疗的患儿,败血症往往缺乏典型表现,如脾大、中性血细胸增高)以及霉菌病等。

幼儿长期发热可由于神经母细胞瘤引起。

此外,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或鼻窦炎往往引起长期低热,应加注意;在流行地区,应考虑伤寒、副伤寒、布鲁氏菌病、疟疾、血吸虫病、肺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旋毛虫病等。

长期发热的少见病应想到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病、红斑狼疮、皮肌炎,还应考虑血液系统疾病。

1、35%酒精擦浴酒精能扩张血管,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热量,婴幼儿发烧时可以以此帮助降温。

准备75%的酒精100毫升,加温水等量,保持温度在27~37摄氏度左右,不能过冷,否则会引起肌肉收缩,致使热度又回升。

酒精擦浴时,用小毛巾从宝宝颈部开始擦拭,从上往下擦,以拍擦方式进行,腋窝、腹股沟处体表大动脉和血管丰富的地方要擦至皮肤微微发红,有利于降温。

注意宝宝胸口、腹部、脚底不要擦,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2、温水洗澡洗澡能帮助散热。

如果宝宝发烧时精神状态较好,可以多洗澡,水温调节在27~37摄氏度。

注意不要给宝宝洗热水澡,否则易引起全身血管扩张、增加耗氧,容易导致缺血缺氧,加重病情。

3、热水泡脚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

宝宝发烧时泡脚的另一妙处在于能帮助降温。

泡脚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水温要略高于平时,温度在40摄氏度左右,以宝宝能适应为标准。

泡脚时妈妈抚搓宝宝的两小脚丫,既使血管扩张,又能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

4、冰袋冷敷可以去商店购买化学冰袋,使用时放冰箱冷冻,由凝胶状态变成固体后取出,包上毛巾敷在宝宝头顶、前额、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可以反复使用。

新生儿体温管理护理控制标准

新生儿体温管理护理控制标准

新生儿体温管理护理控制标准
新生儿的体温管理护理控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温:新生儿的室温应保持在22℃左右,不能低于23℃,以维持新生儿的正常体温。

同时,应适当控制环境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新生儿造成影响。

2. 体温测量:生后第一天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体温稳定在℃左右时,以后可改为每6至12小时测量一次。

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应查找
原因,进行处理。

3. 降低体温:如果新生儿出现发热,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体温。

适当解开包被,多补充水分,以促进散热。

如果体温超过39℃,可采取温水擦浴等方
法降温,但应避免使用酒精擦浴,防止体温急剧下降,甚至造成不良影响。

4. 药物治疗:对于发烧的新生儿,应慎用各种退热药,如APC,以防药物
引起大量出汗,导致虚脱。

5. 其他注意事项:新生儿应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每日在20小时以上。

最好采取侧卧位,尤其喂奶后应向右侧卧,平时采取左侧卧。

经常变换体位,可防止睡偏头。

此外,居住环境应保持适当的通风气流,避免高分贝、刺耳的噪音对宝宝的听觉器官造成伤害。

总的来说,对于新生儿的体温管理护理控制标准,应以保持新生儿舒适、安全和健康为原则。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新生儿常见症状的评估与护理

新生儿常见症状的评估与护理

第八章新生儿常见症状的评估与护理本章关注1.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体温管理2.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体位护理3.新生儿呼吸困难的判断指征4.喂养方式对新生儿便秘的影响5.新生儿洗胃、灌肠等护理及注意事项第1节体温异常一,新生儿低体温低体温(hypoth erm ia)是指核心(直肠)温度≤35℃。

由于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血管丰富,故易于散热,加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善,以致调节功能不全。

当环境温度降低,保暖措施不够或热量摄入不足和某些疾病影响时很易发生低体温。

新生儿低体温不仅可以引起皮肤硬肿症还可致心、脑、肝、肾和肺等重要脏器损伤,甚至导致死亡,研究证明,低温是一个危险信号,这可能会导致增加新生儿死亡率。

当体温<32℃时,病死率可达20%~50% ,体温低于30℃时,新生儿病死率高达%。

【病因及发病机制】1.受寒冷的影响新生儿体表面积较大,皮下脂肪少,皮肤薄,血管丰富,散热大于产热,在环境温度降至中性温度以下时,机体产热增加,主要通过氧耗提高新陈代谢来代偿性产热而新生儿这种代偿不充分,当寒冷刺激强时,不能维持正常体温导致低体温。

2. 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环境温度降低时,拟人的热量过少 ,自身调节能力差而发生低体温。

3.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寒冷时主要依靠棕色脂肪代谢产热,但其代偿能力有限,早产儿能量储存少,摄人不足,体温调节能力差,寒冷时发生低体温。

胎龄越小,体重越轻,低体温发生率越高。

4,摄食不足新生儿肝脏储存的糖原量很少, 如果摄食不足,内生热不足,在生后 18~24小时内可耗尽。

5,某些疾病新生儿患败血症、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缺氧、心力衰竭和休克等疾病时,进食量减少, 热量摄人不足,产热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正常散热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低体温。

【临床表现】新生儿低体温时,皮肤温度常因末梢血管的收缩而首先下降,患儿全身凉,体温常低于35℃。

新生儿的一般情况与低温的严重程度及潜在的疾病或并发症有关,患儿常嗜睡、拒乳、少哭、少动,部分患儿可见皮肤硬肿,始于四肢、大腿、臀部, 可遍及全身,严重者可有代谢性酸中毒,血液黏稠, 凝血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等多系统脏器损伤:1.呼吸系统当受到寒冷刺激时,起初呼吸增快,待体温下降,由于呼吸中枢受抑制,呼吸逐渐减慢。

新生儿发热的科普知识PPT

新生儿发热的科普知识PPT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新生儿发热的主要原因。
例如,肺炎、尿路感染等常见感染病。
为什么新生儿会发热? 非感染性因素
如脱水、过热或免疫反应等也可导致发热。
新生儿对环境变化敏感,需注意保暖与通风 。
为什么新生儿会发热? 母乳喂养影响
母乳中的抗体可以帮助新生儿抵抗感染。
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发热风险。
新生儿发热的症状表现
什么是新生儿发热? 正常体温范围
新生儿的正常体温范围为36.5℃到37.5℃。
体温波动在这个范围内是正常的,但超过38℃则 需关注。
什么是新生儿发热? 年龄范围
新生儿一般指出生后28天以内的婴儿。
此阶段婴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发热需引 起重视。
为什么新生儿会发热?
为什么新生儿会发热? 感染
如何预防新生儿发热?
如何预防新生儿发热? 良好的卫生习惯
家长和照护者应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
定期洗手可有效减少病菌传播。
如何预防新生儿发热? 适当的疫苗接种
按时为新生儿接种疫苗,以增强免疫力。
疫苗能有效预防多种传染病。
如何预防新生儿发热? 正确的喂养方式
提倡母乳喂养,增强新生儿的抗病能力。
母乳含有丰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免疫因子,有助于防病。
如何处理新生儿发热?
如何处理新生儿发热? 及时就医
发现新生儿发热应第一时间带婴儿就医。
医生会根据症状进行相关检查与治疗。
如何处理新生儿发热? 测量体温
定期测量体温,以了解变化趋势。
建议使用腋下或耳温计来测量体温。
如何处理新生儿发热? 保持适宜环境
确保室内温度适中,避免过热或过冷。
适度的通风有助于新生儿舒适。
新生儿发热的症状表现 体温升高

新生儿发热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发热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发热的护理常规
一、定义
发热是一种症状,以感染性发热为多见,如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急、慢性传染病以及局部或全身感染。

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血液病、肿瘤、中暑及中毒等。

体温在37.3〜38.0。

C为低热,38.1〜39.0°C为中等热,39.1〜41.0℃为高热,41.0℃以上为超高热。

二、评估/观察要点
1健康史评估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状态。

2.身体状况观察热型、病程及伴随症状、皮肤有无皮疹、出血点、黄染及皮肤的温度、湿度、弹性。

3.心理-社会状况了解家长有无紧张、焦虑,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三、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患儿出现澹妄、神志不清、惊厥,加床栏防坠床。

4.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鼻饲或遵医嘱补液。

5.鼓励多饮水,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泄,避免组织脱水。

6.体温39.0。

C以上者,每4小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并给予头部冷敷、温水擦浴或按医嘱药物降温,降温处理半小
时后复测体温,观察出汗情况,并记录。

7.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8.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3〜4次,口唇干燥者涂以甘油或石蜡油。

9.预防压疮,大量出汗者,及时更换被褥、衣服、防止受凉。

诊断未明,疑为传染者,应暂时隔离,配合医生及时留好标本送检,以早日明确诊断。

婴幼儿发烧的原因

婴幼儿发烧的原因

婴幼儿发烧的原因:一非感染性发热: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汗腺组织发育也不完善,特别是早产儿和出生10天以内的新生儿,对热的耐受程度和反应强度均较成人差许多,因此在保暖过度、包裹过多、或在夏季室内温度过高大于30度时,即可引起新生儿体温上升;如室温超过30℃时,可有体温升高;在冬春寒冷季节,有些家长怕孩子着凉,给孩子穿衣捂被过多,甚至把头面部也紧紧包裹捂盖,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可使孩子体温一直上升,此时体温可达38℃-40℃。

引起惊厥或称抽搐,重者昏迷,称为“捂被综合症”。

人工喂食者牛奶过仁和,而水份总入量较太少,或致高蛋白水解热;有时母乳严重不足,水入量又过太少一般会见到水解热。

水解冷时体温甚至最高达超过39℃-40℃。

脱水热的发病率较高,多在出生后4—5天发生,主要是奶和水喂的不够,又加上从呼吸道、皮肤、大小便丢失不少水分,使患儿严重缺水。

温度可高达39—40℃,患儿出现啼哭或倦睡、前囟下陷、皮肤弹性差、口腔粘膜干燥、尿量减少等轻度脱水现象,大多持续数小时后逐渐退热,也可以1天内数次发热,但很少有连续发热数十天以上者。

二感染性咳嗽:各种病原体引发的各种感染性疾病,例如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肺炎、脐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和各种急性传染病等,但应当特别注意在轻微全身性病毒感染中毒时一般会不咳嗽,反而体温不升。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除可引起发热外,还应有其他的异常表现,家长应仔细观察,如:精神不好或烦躁不安,吃奶减少或拒奶、呛奶,呼吸急促或呼吸不规则,体温高而四肢发凉、皮肤发花,甚至出现面色发青、呼吸暂停、惊厥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如何护理咳嗽的婴幼儿:1、休息和睡眠高热会增加小儿的能量消耗,此时增加小儿的睡眠时间,减少能量的消耗,将有利于机体与疾病的斗争。

同时父母要注意观察小儿的精神、体温、脉搏、面色等等。

要为小儿安排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室内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过于吵闹;室温以20℃左右为宜,室内不要门窗紧闭,要保持空气新鲜,注意通风,要防止烟尘,切忌在室内抽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发热及低体温的原因和护理新生儿发热新生儿的体温一般在37.5度以下,如超过这个温度就说明新生儿在发热。

新生儿宝宝在发热时,通常还伴有面红、烦躁、呼吸急促、吃奶时口鼻出气热、口腔发热发干、手脚发烫等症状。

疾病原因:1、环境温度过高而导致的发热(如室内生火炉而致室温过高)。

新生儿提问调节功能还没有发育健全,不能维持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从而身体温度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这种发热一般只需调整环境温度即可,不需要治疗。

2、脱水热新生儿皮下脂肪少,皮肤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快,易脱水,尤其实在炎热的夏天出生的新生儿,由于大汗、进奶少等因素,很容易发生脱水,随之出现体温升高(达38-40度)。

此时的宝宝一般情况较好,精神反映正常,没有其他异常反映,在喂水或补液后体温会迅速下降,且发热的时间很少超过1天以上。

这种发热只需补充足够的液体即可,不需采取其他特殊处理,严重脱水的宝宝需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3、感染性疾病所导致的发热疾病性感染分为产前感染、产时感染以及产后感染三个阶段。

不洁的阴道检查、羊水早破、第二产程延长及产时感染,一般在宝宝出生后1-2天开始发热。

产后感染一般发生在产后1周左右,宝宝常因病毒、细菌、立克次体、原虫、螺旋体、霉菌等所引起的急性感染造成的呼吸道疾病、支气管炎、败血症、脓肿、皮肤脓疱等疾病而发热。

这种类型的发热应该先找出发热原因,然后在对症治疗。

当发热超过39度以上时,可用物理方法降温(如温水擦浴等)。

退热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不可滥用。

4、无菌阻止被破坏如烧伤、骨折、血肿、腹腔或胸腔内血液的吸收等原因引起的发热。

5、生物制剂或药物引起的发热如血清、菌苗、异体蛋白或某些药物过敏护理新生儿发热后最简便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是物理降温,不要随便使用退烧药物,以免引起毒性反映。

新生儿体温在38度以下时,一般不需要处理,但是要多观察,多喂一些水,几个小时后体温就会恢复到正常。

如在38-39度,可将襁褓打开,将包裹衣物抖一抖,然后给盖上较薄些的衣物,使皮肤散去过多的热,室温要保持在15-25度。

体温高于39度时,可用酒精加水混合擦拭降温,高热会很快降下来,酒精和温水的比例应为1:2.擦拭时可以用纱布蘸着酒精水为宝宝擦颈部、腋下、大腿根部及四肢等部位。

在降温过程中要注意,出现低体温。

酒精可以使婴儿的体温急剧下降,所以要慎重使用。

在夏季降温过程中,要注意喂水(白开水或糖水即可)。

这是因为,在发热的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水分,要给与及时的补充。

新生儿皮肤温度维持在36~37℃时,耗氧量最低,又能保证正常代谢。

所谓低体温是指核心(直肠)体温≤35℃,以体温过低、体表冰冷、反应低下为特征。

体温过低的机制是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多,或二者兼有。

因此在新生儿疾病中,凡是能引起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多,均可因体温过低为主要症状而就诊。

低体温不仅可引起皮肤硬肿,并可使体内各重要脏器组织损伤,功能受累,甚至导致死亡。

发病原因新生儿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很薄,血管较多,易于散热,加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善,以致调节功能不全。

当环境温度降低,保暖措施不够或热量摄入不足时,很易发生低体温。

(hypothermia)。

1、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

2、受寒冷刺激: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大于产热,环境温度低于中性温度以下时,未有效保暖,不能维持体温,常使皮温降到35℃以下,形成低体温。

3、摄食不足:新生儿肝脏储存的糖原量很少,如果摄食不足,在生后18~24h内即可耗尽。

4、缺氧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新生儿产热的主要部位在棕色脂肪,棕色脂肪中脂肪酸的代谢分解,需要有完善的神经系统功能和充分的氧供应。

新生儿在缺氧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时,棕色脂肪不能利用,化学产热过程常不能进行,易出现体温不升。

5、疾病影响:新生儿患败血症、肺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时,由于进食减少,热量摄入不足;因休克、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等影响棕色脂肪分解,使体内产热减少,此时如环境温度偏低,保暖不够,婴儿很易引起低体温。

首先,注意环境温度。

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新生儿居室温度一般应维持在18~22℃。

护理措施复温,喂养,预防及(或)治疗感染为处理原则,此外还应积极处理潜在疾病。

1、复温:处理低体温最主要是复温,一般都主张逐渐复温,体温愈低,复温愈应谨慎。

复温过快对已受冷应激损害的新生儿有害,可造成休克、抽搐或呼吸暂停,这些可能是由于末梢血管扩张、血流量不足、缺氧和脑缺血所致。

慢复温即置患儿于一温暖的室内,并以温毛毯或小被包裹,一般用于轻度的低体温。

并可望于12~24h内恢复到正常体温。

但对重度低温者,其棕色脂肪及糖原耗竭,慢复温常无效。

目前多主张外加温,进行主动复温,以减少低温对机体的损害。

(1)外加温的方法:是对低体温患儿的体表供给外来热源。

①温毛毯包裹。

②电热毛毯:设伺服控制或手控在38~40℃。

③温水浴:浸于40℃温水,10~15min,1~2次/d。

④培养箱或辐射加热器:轻症常用方法是,先将患儿放入26~28℃暖箱中,每小时提高箱温1℃,直至30~32℃;或外热源温度较患儿皮肤温度稍高(一般1℃),以后每2~3小时向上调节,直到患儿皮肤温度在中性温度范围,核心体温可能于12~24h内恢复正常。

⑤微波器复温:人体经短时间的微波辐射后产生的热效应,能穿透入人体内3~5cm,体温上升较快,平均6~7min可上升1℃,但应注意防止烧伤及其他微波辐射的损害;照射时应用细钢丝网遮盖眼及睾丸,操作应小心以免患儿受微波损害。

(2)内复温或主动中心复温:是指输送热源进入体内首先提高核心温度。

在成人及儿童意外低温时曾用温盐水灌肠或胃灌洗;静脉输注温化液体(37℃);温化腹膜透析(透析液加温至43℃),以及体外血液温化复温。

2、控制感染:感染可能是低温的诱因,也可能是一种并发症,其表现可能不明显。

每个低温的患儿应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或预防感染。

3、喂养与液体疗法:在复温过程中应补充热量,限制液体入量,纠正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等。

复温加速组织代谢过程,增加葡萄糖代谢需求。

由于糖原储备于冷应激时已耗竭,故易于发生低血糖。

能量的供应于复温开始时即应给予,但因为低体温及循环紊乱,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受到抑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食管反流、气管内吸入及呼吸紊乱可能发生。

低温时不给口服任何液体而代以静脉输注10%葡萄糖液。

当体温上升到正常后开始喂养,开始时每天供应基础热量,以后随病情好转而逐渐增加到正常需要量。

复温后,如少尿无好转,液体总量应限制。

并发症低体温易诱发新生儿低血糖、酸血症;合并肺部病变如肺炎、肺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重症可发生DIC;常合并感染如败血症、化脑和肺炎等。

疾病预后一般因保暖不当、喂养过迟,低体温持续时间较短者,经积极治疗,患儿多能顺利恢复体温,预后良好;由某些疾病引起低体温,常是晚期表现,预后不良,病死率为25%~75%,视疾病的严重度、受寒时间、潜在的疾病、胎龄及出生体重不同而不同。

低体温持续的时间较体温降低的程度对预后影响更大。

如低体温持续时间过长,血气分析有明显代谢性酸中毒,重症发生多脏器损害/并发DIC,有出血倾向,肺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均影响预后。

多数患儿死于复温时肺出血,或死于循环、呼吸及(或)肾功能衰竭。

存活者未发现后遗症。

新生儿黄疸护理新生儿黄疸分类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其特点为: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但最迟不超过2周。

(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迟延迟到3~4周)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小于85μmol/L(5mg/dl).病理性黄疸:(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2)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 (15mg/dl),或每日上升>85μmol/L(5mg/dl)(3)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4)黄疸退而复现(5)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

若具备上述任何一项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结合胆红素升高。

常见的病因有:缺氧和感染、Crigler-Najjar综合症、Gilbert 综合症、Lucey-Driscoll综合症、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吲哚美辛、毛花苷丙等)三、胆汁排泄障碍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可致高结合胆红素血症,但如同时伴肝细胞功一、胆红素生成过多因过多的红细胞的破坏及肠肝循环增加,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常见的病因有:红细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肠肝循环增加、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形态异常、血红蛋白病。

二、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由于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能受损,也可有未结合胆红素的升高。

常见的病因有:新生儿肝炎、先天性代谢性缺陷病、Dubin-Johnson综合症、胆管阻塞。

临床症状1、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4、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5、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d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护理措施(一)了解黄疸程度1.观察皮肤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判断其发展速度。

2.光照疗法护理2.1 蓝光治疗的护理调节病室温度至24℃~26℃,湿度55%~65%。

预热消毒处理过干净的蓝光治疗箱温度至30℃~32℃,夏季将光疗箱置于自然通风处,并用软布覆盖并固定在箱内婴儿床的四周,防止新生儿活动时撞伤。

光疗前给新生儿喂食牛乳,清洗臀部,换干净尿不湿,脱去衣服,戴上棉布小手套和足套,戴上合适的眼罩,松紧适宜。

2.2 蓝光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新生儿在光疗箱中,由于全身暴露,且时间长,失去安全感,时有烦躁或哭闹、出汗。

蓝光治疗时新生儿的大便稀绿色,丢失水分多,因此要补充足够的水分,采用静脉补液的同时多喂牛乳和糖水[2]。

护理人员每小时给患儿换卧位,同时对新生儿头部、背部、手部等处皮肤进行抚摸,使新生儿安静。

对吵闹剧烈的婴儿可报告医生暂停光疗或口服鲁米那钠,及时帮其擦干汗液,清洗臀部,更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发生受凉及红臀。

定时测量体温,夏季温度高时,可打开全部箱门;冬季要加强保暖,护理操作集中进行,根据体温调节箱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