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8.3摩擦力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8.3摩擦力说课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8.3摩擦力说课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8.3摩擦力一、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3.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 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与两个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5. 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脱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分类、方向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摩擦力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2.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3. 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笔记本、三角板、滑动摩擦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摩擦现象,如走路、写字等,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

2. 概念讲解: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摩擦力的定义,并通过实例解释摩擦力的概念。

3. 分类讲解:讲解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两种摩擦力的区别。

4. 方向讲解:通过实验和示意图,讲解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5. 计算方法讲解:介绍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即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与两个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6. 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讲解:讲解如何通过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脱离等方法来减小和增大摩擦力。

7. 例题讲解:选用一道有关摩擦力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8.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有关摩擦力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概念2. 摩擦力分类3. 摩擦力方向4. 摩擦力计算方法5. 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概括摩擦力的概念。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摩擦力》8.3教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摩擦力》8.3教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摩擦力》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自然界中的两种摩擦: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知道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初步掌握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的一般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体会科学的严谨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主的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小车,弹簧测力计,大砝码,毛巾,棉布,长木板。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阅读课本知道滑行的自行车慢慢停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并举一个物体受到摩擦力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二、创设情景:在生活中有下列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吗?问题1:小明让妈妈他买了一瓶水果罐头,可小明怎么也打不开盖子,你能帮助他吗?问题2:小华星期天要去参加学校的攀岩比赛,你认为小华怎样做才不易滑下来而尽快到达终点?问题3:小红的妈妈去市场买回了几条泥鳅,可小红怎么也抓不住,怎么办呢?这么多的主意,大致归纳一下,垫上毛巾、棉布或在手上沾沙子、抹防滑粉等是增大摩擦力。

今天我们学习摩擦力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展示汇报:阅读课本,找出摩擦力的概念,并仔细体会它的含义,然后做下面的两个活动:1.把你的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慢慢移动,感受一下桌面对你的摩擦力,并感受摩擦力方向与手运动方向之间关系.2.用力把你的手压在桌面上,使你的手有向某个方向运动的趋势(但不要运动起来),感受一下你的手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方向与手运动趋势方向的关系.产生摩擦力的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摩擦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生活中的摩擦分三种:滑动摩擦、静摩擦、滚动摩擦.课本上我们所学习的摩擦力叫做滑动摩擦力,它只有在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才会产生.另外生活中还有一种摩擦力,一个物体有沿着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的趋势(即要发生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摩擦,这种摩擦叫做静摩擦.例如:当我们去推地面上的一个箱子时,箱子没有被推动,这是因为静摩擦力的大小与迫使两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大小相等,箱子保持原来的静止.逐渐增大对箱子的推力,箱子可能仍然不动,说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随着推力的增大而增大.因此我们一般根据平衡的知识推断出静摩擦力的大小.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滚动摩擦,这种摩擦力叫做滚动摩擦力.这种摩擦从本质上讲也属于静摩擦.课堂达标:1.一个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着桌面向右运动,则物体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是________摩擦力(填“滑动”、“静”或“滚动”),它的方向向_______(“左”或“右”)2.爬杆是一项有益的体育运动,王明同学在爬杆的过程中,手紧紧地握住杆向上爬,则他的手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摩擦力(填“滑动”或“静”),方向向_____;当他抱住杆滑下时,他的身体受到的是_______摩擦力,方向向______.二、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归纳学生的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等有关设计实验:根据学生的猜想,让学生选择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实验去验证猜想的正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3摩擦力测量摩擦力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3摩擦力测量摩擦力优秀教学案例
生掌握摩擦力的概念,了解摩擦力的作用效果和影响因素。
2.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3.学会使用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等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4.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摩擦力概念,让学生感受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提出问题:“为什么运动员在刹车时需要增大摩擦力?”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思考和兴趣。
3.总结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摩擦力的测量。
(二)讲授新知
1.讲解摩擦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影响因素。
2.介绍测量摩擦力的方法,如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3.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三)学生小组讨论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对摩擦力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的培训。同时,可以进一步拓展摩擦力的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自行车运动员比赛视频引入摩擦力概念,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教学反思与评价: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为后续教学提供了改进方向。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优秀表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成员共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小组的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小组成员共同解决问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3摩擦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3摩擦力教学设计
4.针对以下情境,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问题:
a.一个箱子在水平地面上,用力推它,但推不动,请分析原因;
b.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紧急刹车时为什么会出现轮胎打滑的现象?
5.家长参与作业:与家长一起讨论家中可能存在的摩擦力问题,例如:家具的移动、鞋底磨损等,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6.拓展阅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摩擦力的应用实例,如汽车刹车系统、运动鞋底设计等,撰写一篇关于摩擦力应用的小短文。
4.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分析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养成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7.课后作业:布置与摩擦力相关的实践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现象,如:走路、刹车、推箱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摩擦力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提问:“你们觉得摩擦力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尝试解释摩擦力的概念。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摩擦力现象,学以致用;
5.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活动。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如走路、开车等,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好奇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导入:介绍摩擦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一)教学重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3节教学设计学生思考、讨论、并根据生 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学生可能猜测滑动摩擦力 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压力; 接触面粗糙程度; 物体运动的速度; 接触面面积的大小等因素状态,测出的拉力就等于摩 介绍实验装置,指导学生实验 好,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测一下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擦力。

实验测量滑动摩擦力锻炼实验能力。

了 解用弹簧测力计测 量滑动摩擦力的方 法。

测量工具 测量原理寸 测量方法1弹簧测力计 二力平衡知识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 木块,使它沿木板做匀 速直线运动。

测量结果实验结束,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结 果交流实验结果培养学生交流的能 力,反思、尊重实 验结论的精神。

引导从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组 的同学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

由 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当你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 地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

那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 因素有关呢?注意要说明你猜 想时是根据什么生活经验。

将生活经验与物理 猜想结合,培养了 学生的归纳总结能 力。

板书增大摩擦的方法: 增大压力; 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引导当然还有很多时候,摩擦是有害 的。

比如我们要推动一个重物 时,这是我们可能会在重物下放 上圆木,就能减小摩擦;再比如 机械零件之间的摩擦,这时我们 会用到滚动轴承。

下面大家一起阅读一下教科书 第26页的“科学世界”,看看 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小摩擦。

板书减小摩擦的方法: 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用滚动代替滑动; 是两个相互接触的表面隔开这些时候,我们都用了什么方法 增大摩擦的呢?有的增大压力 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阅读文章,总结要点培养自学能力,归 纳能力三、摩擦的利用和防止1•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2•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两个相互接触的表面隔开。

课后反思。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教学设计
3.创新思维拓展题:请学生思考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提出至少两种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境进行说明。要求学生将思考过程和结论以书面形式呈现,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知识运用能力。
4.实践操作题:鼓励学生利用家庭物品(如尺子、硬币等)设计一个简单的摩擦力实验,观察摩擦力的现象,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要求学生将实验过程和结论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
4.应用拓展,巩固知识
-列举生活中的摩擦力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归纳总结,提升认识
-与学生一起总结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等关键知识点。
-强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实用性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摩擦力的方向。
2.学会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牛顿第一定律分析摩擦力问题。
3.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摩擦力相关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1.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利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摩擦力的产生、方向和大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运用生活实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1.摩擦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刹车、鞋底花纹等。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8.3摩擦力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8.3摩擦力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如实验、数据分析等,对摩擦力相关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实验成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4.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提炼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本案例通过设置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
3.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在案例中,小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实验探究等形式,共同解决摩擦力相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共享精神。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梳理。首先,回顾摩擦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大小与方向以及分类。然后,通过实验结果和小组讨论成果,总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最后,强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兴趣。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4.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本案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在知识掌握、实验操作、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这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实践性作业,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本案例在作业小结环节,布置了实践性较强的作业,如设计实验、思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这些作业旨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深化对摩擦力的认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3摩擦力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3摩擦力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3摩擦力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是关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3摩擦力的教学。摩擦力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在教学中,我以生活实例为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克服摩擦力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现象,如走路、骑车等,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展示一些与摩擦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如汽车刹车、摩擦力实验等,让学生对摩擦力有直观的认识。
3.设计一个有趣的摩擦力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摩擦力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一些摩擦力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摩擦力的原理和作用。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合作完成实验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设计一些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的摩擦力实验,如“滑轮组实验”、“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实验”等,让学生在实验中共同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4.鼓励学生互相评价,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彼此改进和提高。
2.利用实验和演示,引导学生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摩擦力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教学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认识摩擦力。

2.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粗略地测量水平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3.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能表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4.认识摩擦在生产生活中的利用和防止,并能正确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难点:设计探究实验;会解决实际生活中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请两位同学将已经事先准备好的页页交叠的书拉开。

请同学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同学不能拉开这两本书?二、新课讲授(1)定义请同学们看这两幅图画,并请同学对这两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得出摩擦力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分类根据摩擦力的定义,可以将摩擦力分为滑动摩擦力(相对运动)、静摩擦力(相对运动趋势、滚动摩擦力(使用轮子)。

练习:根据摩擦力的分类判断下列摩擦力属于哪种摩擦力?当用铅笔写字时,笔尖与纸面之间是_____摩擦,手与铅笔之间是_____摩擦。

汽车正常行驶时,前轮与地面之间是_____摩擦。

圆珠笔写字时,笔尖与纸之间是_____摩擦。

人走路时,鞋子与地面之间是_____摩擦。

用转笔刀削铅笔时,笔刀与铅笔之间是____摩擦。

(3)产生摩擦力的条件通过定义以及常识请同学们思考,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有哪些呢?产生摩擦力的条件:相互接触且有挤压,接触面凹凸不平,有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

小练习:根据摩擦力的条件,判断下列情形中有没有摩擦力?(题见课件)(4)摩擦力的方向观察刷子运动时刷子的棕毛弯曲的方向,思考摩擦力的方向会是怎样的呢?对于木箱,如果地面绝对光滑,木箱将会怎么样?总结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案设计

《摩擦力》教案表示木箱受到的力。

小结:一个物体(木箱)在另一个物体(地面)表面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就是要运动但没运动)时,也会在接触面上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引导学生归纳:(1)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个力叫摩擦力(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3)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用牙刷做实验,帮助学生理解)2、摩擦的分类: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能对摩擦进行初步分类:①滑动摩擦③静摩擦②滚动摩擦3、摩擦力产生的原因结合课本图8.3-1,向学生简要介绍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4、实验:测量滑动摩擦力演示:把木块放到水平桌面上,弹簧测力计通过绳子拉着木块前进。

思考: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哪些力?画出力的示意图。

怎样知道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小结: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理解,记忆对下面的摩擦进行分类:通过思考讨论让学生明确:只有把物体放在水平支持面上,让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才用牙刷演示,形象直观,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方向。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测量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在木板表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测量结果:f=F学习活动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1)提出问题: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请你猜想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或假设:滑动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可能与压力有关,可能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3)设计实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那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应该注意运用怎样的科学研究方法?如果我们先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应怎样改变压力大小?怎样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请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的表格。

结论: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8.3摩擦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8.3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2、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小实验:让学生用手压在桌面上拖动,感受一下拖动时桌面作用在手上的阻力(摩擦力)。

手对桌面压得越紧(接触面之间的压越大),手拖动就越困难(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然后在桌面上铺上手巾(手巾固定在桌面上),手在压在毛巾拖动,就比手在光滑的桌面上拖动更难一些(说明手所受的摩擦力较大)。

学生分析原因:手在桌面上滑动时受到桌面的摩擦力的作用。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时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简单补充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二、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提出问题师:对滑动摩擦力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生: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生:滑动摩擦力产生的原因?……师:你们提出的问题提得很好,摩擦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其产生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

我们这节课先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问题。

2、猜想或假设师:你们的猜想一下,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生:压力的大小。

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生:速度大小;接触面的大不;推力大小……3、设计实验师:滑动摩擦力是产生在发生相对运动的两个接触面上,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大小有关,对这些因素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我们只能一个一个的单独研究,而且在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变化怎样影响摩擦力时,必须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否则,你就无法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变化是由哪些个因素的变化引起的,这就是在研究多因素问题时,必须注意的“变量控制”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学设计

文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摩擦力的分类:根据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摩擦力分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3.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4. 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以及相对运动速度有关。

5. 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使接触面脱离以及用滚动代替滑动;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以及用滑动代替滚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摩擦力的概念,能描述摩擦力的特点。

2. 能区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并了解它们的应用。

3. 掌握摩擦力的大小影响因素,能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问题。

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的大小影响因素。

难点:摩擦力的方向、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木块、毛巾、斜面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摩擦现象,如走路、写字等。

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摩擦力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3. 分类讲解:讲解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区别和特点,让学生能正确区分。

4. 实验演示:进行摩擦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了解摩擦力的大小影响因素。

5. 方法讲解:讲解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让学生学会应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摩擦力的问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摩擦力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摩擦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摩擦力教学设计

8.3 摩擦力——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教课方案(第一课时)一、教材剖析“摩擦力”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 3 节。

内容上,包含三部分:(1)摩擦力的定义;(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摩擦的利用与防备。

作用上,是在弹力、重力以后研究的第三种常有的力,是此后进行正确受力剖析的基础。

内容上安排了研究实验并联合二力均衡和力的三因素得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部分,所以本节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剖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因素已经有所认识,同时还懂得了二力均衡的有关知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等。

从平时作业及考试表现得出,研究实验和力的方向这一方面学生难以掌握,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以研究实验为主,第二个课时以解决摩擦力的方向为主。

三、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①经过生活中的实例剖析,知道摩擦力的存在;② 利用二力均衡,学会用弹簧测力计丈量滑动摩擦力大小;③ 经过分组研究实验,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④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平时生活中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详细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过察看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经历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拙程度关系的过程,领会如何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如何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察看与实践,使学生认识摩擦力在实质中广泛存在,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热忱。

四、教课重难点1、要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难点摩擦力的方向和解决平时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问题。

五、教课方法及教课手段1、教法本课以研究式教课模式为主,联合问题法、演示法、启迪法、归纳法、多媒体协助法等教课方法。

2、学法讲堂:实验引入(产生疑问)→设计实验→学生研究→剖析归纳→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拓展应用(产生新疑问)。

六、教课教具牙刷、麻绳、滑板、铁架台、定滑轮、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长木板、钩码、棉布、细绳等。

《摩擦力》教案(精选13篇)

《摩擦力》教案(精选13篇)

《摩擦力》教案(精选13篇)《摩擦力》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关系,并使学生尝试运用实验、归纳等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价值。

教学重点 :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学习方式:探究式启发式二、教学准备学生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钩码、玻璃板、毛巾、几支圆杆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引入我在上学校的路上拾到了几个脏兮兮的小玻璃球,老师用水给它们洗干净了。

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从容器中请出来。

(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但不易夹出)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回答:太滑,摩擦力小。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二)、新课学习1、认识什么叫摩擦:关于摩擦力,你了解多少,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

你认为怎样能产生摩擦力?请同学自己感受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感受摩擦力,并体会摩擦力是帮助物体运动还是阻碍物体运动?学生设计实验并实践感受: 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

并请学生回答。

总结:我们的手、脚运动时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的哪些现象中存在摩擦的作用?这些摩擦中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学生思考回答。

显然,我们需要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为此,需要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探究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们大胆猜想。

(1)学生预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摩擦力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摩擦力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摩擦力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摩擦力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摩擦力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摩擦力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3节“摩擦力”,具体内容如下:
1.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2.掌握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适量的作业,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作业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和计算公式。
(2)请学生选择一个与摩擦力相关的实例,分析并描述摩擦力在该实例中的作用和影响。
(3)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和接触面的材料之间的关系。
(3)学生对实验设计和操作的准确性,以及他们如何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4)学生如何思考和讨论摩擦力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他们的想法是否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在反馈时,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的正确理解和努力,同时指出并解释错误,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作业质量和学习能力。通过及时的作业反馈,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8.3摩擦力》教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8.3摩擦力》教学案

第八章 运动和力三、摩擦力【学习目标】1.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摩擦现象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知道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知道摩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4.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习难点】了解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课前预习】知识点1:认识摩擦力1. 如图所示,是某运动员起跑时的情形,若鞋底与地面没有打滑,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是向 (填“前”或“后”).与 方向相反。

2. 如图所示,物重为G 的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这个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 N ;如果用大小为10N 的力水平向右拉物体.物体没有被拉动,此时物体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大小为 N ,方向 .3.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摩擦力的示意图。

在地面上滚动的小球 被压在墙壁上静止的物体知识点2: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4.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小黄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A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B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C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小黄同学进行了如下图的甲、乙、丙三个实验探究过程:①在实验中,小黄应该沿水平方向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做 运动. ②对比图中 两个探究过程,可以验证猜想C .③在甲探究过程中,小黄正确操作,拉动物体时,测力计示数是2N ,此时摩擦力为FN,若拉力增大到3N时,摩擦力为N.④实验探究中,小黄采用的实验探究方法是()A、类比法B、科学推理法C、控制变量法.知识点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5. 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例如:A.车轮做成圆形B.塑料套紧套在车把手上C.车轴处装有滚珠D.在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E.刹车时用力捏车闸以上做法属于通过增大压力而增大摩擦的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而减小摩擦的是.(只填写各选项前的字母)【预习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中导学】精讲点拨一:摩擦力活动一:让学生手压桌面滑动,感受摩擦力并回答以下问题:(1)手压滑动过程中手受到阻力吗?(2)摩擦力的方向向哪?(3)如何给摩擦力下一个定义?1.滑动摩擦力:两个的物体,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滑动时,在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的力活动二:结合“课前预习”的第1、2小题,说说摩擦力的方向是什么?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方向或方向相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将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重难点处理重点: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探究活动,建议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在整个探究环节中,建议主要突出“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两个要素。

难点:摩擦力的定义。

建议用两个长毛刷毛对毛合在一起,并产生相对运动,让学生观察两个毛刷的毛的弯曲方向,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出摩擦力的概念。

学法点拨1.摩擦力定义的描述包含两方面的内容:①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②摩擦力的特点(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其中对“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理解是难点,可以用实例去体会,如举例分析传送带上的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分析它是怎样产生的?它的特点是什么?是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2.对于“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探究活动,为了验证自己的某一个猜想,应保证其他的条件相同,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就是科学研究中的“控制变量法”,在探究活动中应用心体会。

实验改进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过程中,很难做到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木块在做变速运动,这样拉力和滑动摩擦力不是平衡力。

针对该实验设计的不足,进行以下改进,实验效果会更理想:将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系在木块上,在木块的下面放置一块长木板。

实验过程中,拉动木块下的长木板,使木块与长木板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木块受拉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作用,长木板的运动状态并不会影响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这样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稳定了,读取实验数据也就方便了。

教学过程教师札记【新课引入】采用素材一中的导入方式一【情景导入】。

【新课推进】一、摩擦力引导语: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力。

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它的存在。

设计体验:让学生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体验手的感觉,向下用力按着桌面试一试;让学生用手在衣服上蹭一蹭,体会手的感觉;脚在地上蹭一蹭,体会脚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擦力》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及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知道摩擦力的利弊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摩擦力的概念及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
演示法探究交流
【教学用具】
木板、物理小车、棉布、手巾、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复习巩固
1、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思考: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慢慢停下来是受到什么力的作用呢?
草地对球的阻力——摩擦力使球慢慢停下来。

二、探究新知
探究活动
把手压在桌面上向前推,在推的过程中,你的手有什么样的感觉?
显微镜下的桌面
桌面是粗糙的,手对桌面有压力,桌和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摩擦力发生在
手和桌子的接触面上。

(一)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
产生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物理量符号: f
单位:牛顿,简称牛、单位符号:N
对“相对运动趋势”的理解
相对运动趋势是指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具有想发生相对滑动的“愿望”。

如静止于斜面上的物体,由于重力的作用,具有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趋势。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物体要相互接触并有挤压作用;
(2)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3)接触面粗糙(不光滑)。

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球向前滚动,摩擦力阻碍其向前运动
摩擦力分类: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产生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滑雪滑滑梯
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行驶的汽车运转的轴承
静摩擦力:物体将要运动时,(此时处于静止状态,但具有运动趋势),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用力推汽车但没有推动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物体推而不动物体被力F压在墙上不动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静摩擦力大小为:
水平方向上摩擦力与水平推力平衡,即f=F
竖直方向上,摩擦力与重力平衡,即f=G
讨论:下列摩擦力各属于哪类摩擦?
1、用钢笔写字时,笔尖与纸面之间的摩擦——滑动摩擦力
2、自行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滚动摩擦
3、手拿书本,手与书本之间的摩擦——静摩擦
4、擦黑板是板擦与黑板间的摩擦力——滑动摩擦
(二)实验:测量滑动摩擦力
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实验原理:二力平衡
实验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结论:F摩 = N
播放视频,观看测量过程。

静摩擦力大小
思考:木箱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如何求?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摩擦力与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已知推力即可求摩擦力。

(三)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原理:二力平衡的条件
器材:弹簧测力计 ,砝码,木块,长木板、毛巾、棉布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需要注意的是:
一定要让木块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猜想与假设
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
接触面所受压力有关;
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
播放多媒体视频
实验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

(1)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四)摩擦的利用和防止
日常生活中的有益摩擦
拔河跑步汽车行驶
涂防滑粉瓶子盖自行车车闸
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压力
日常生活中减小摩擦的实例
涂润滑油滚动轴承冰壶运动磁悬浮列车气垫船减小摩擦的方法: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变滑动为滚动;
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加气垫;电磁场使接触面分离。

知识拓展
假如没有了摩擦
由于没有了摩擦,地面将会绝对光滑,人在地面上寸步难行,一旦跌倒,就会象被翻过来的甲虫那样,任你如何挣扎、也爬不起来。

由于没有了摩擦,任何螺丝都无法拧紧,奔驰中的汽车会突然散架,车轮向四周飞出。

这时候,所有的物体都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地集结到底洼地带。

一切植物在微风吹拂之下,就会连根拔出,向四周散开来;房屋上的砖块、木料和钢材会唏哩哗啦地散落下来;江河湖海将象脱缰的野马咆哮翻腾。

一切岩石和沙粒都变得无限光滑,它们再不能聚集在一起成立一座座巍峨挺立的高山。

山崩地裂随处可见,岩石夹着泥沙汇成一股股泥石流奔泻而下。

由于没有摩擦,各种运动起来的物质,再也无法停下来,它们在地面上你碰我撞,东滚西溜。

地面就象一锅开了锅的粥,混乱不堪。

摩擦消耗了我们大量的能量,科学家们想方设法让它变得小些,以减小它无端地消耗我们本来非常短缺的能量,但是,我们一刻也不能没有它!
三、课堂小结
1、摩擦力
2、摩擦力的分类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增大摩擦的方法
5、减小摩擦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
1、(2016?湖北)用5N的水平拉力使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现改用10N 的水平拉力使木块仍在这一水平桌面上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 C )A.大于5N,小于I0N B.10N C.5N D.无法判断
2、(2016?无锡)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

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
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C )
A.门被风吹开是因为门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门没被吹开是因为风吹门的力小于摩擦力
C.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D.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3、假如没有摩擦,下列哪种现象不可能发生( B )
A.一阵微风就可以推动铁轨上的火车
B.人们可以在地面上行走如飞
C.手拿不住笔,也写不出字
D.地面上滚动的足球很难停下来
4、请在如图中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和重力G的示意图。

分析: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过重心作竖直向下的重力,用符号“G”表示;
静摩擦力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故摩擦力的方向为沿斜面向上,用符号“f”表示,如图所示:
五、作业布置:
1、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
2、完成本节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8.3 摩擦力
(一)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物理量符号: f
单位:牛顿,简称牛、单位符号:N
摩擦力的分类: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

(1)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三)摩擦的利用与防止
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压力
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减小压力;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分离。

【教学反思】
摩擦现象学生并不陌生,本节课使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和分类、认识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感悟探究方法,要把科学探究当作科学内容来学习。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常最一般的事物中探究科学规律的兴趣。

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让他们在思考之后,自己去选取仪器,设计实验。

让学生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