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及使用电子元器件

合集下载

常用电子元器件电子教案

常用电子元器件电子教案

常用电子元器件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2. 使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够正确安装和检测电子元器件。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电阻教学内容:电阻的种类、命名规则、主要特性、阻值检测方法。

2. 第二节:电容教学内容:电容的种类、命名规则、主要特性、容值检测方法。

3. 第三节:电感教学内容:电感的种类、命名规则、主要特性、感值检测方法。

4. 第四节:二极管教学内容:二极管的种类、结构、主要特性、正向和反向电阻检测方法。

5. 第五节:三极管教学内容:三极管的种类、结构、主要特性、放大作用及检测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

2. 采用演示法,展示电子元器件的实际操作和检测过程。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电子元器件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电子元器件实物,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2. 准备检测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等。

3. 准备实验器材,如电路板、导线、焊锡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绘制电子元器件的符号和简单电路图。

2.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电子元器件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正确使用电子元器件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6. 第六节: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教学内容:场效应晶体管的种类(N沟道、P沟道)、结构、主要特性、导通和截止条件及检测方法。

7. 第七节:晶闸管教学内容:晶闸管的种类(单向晶闸管、双向晶闸管)、结构、主要特性、触发和关闭条件及检测方法。

8. 第八节:光电器件教学内容:光电器件的种类(光敏电阻、光敏三极管)、结构、主要特性及应用。

9. 第九节:Integrated Circuits(集成电路)教学内容:集成电路的种类、结构、主要特性和应用,以及如何阅读集成电路的封装和引脚识别。

电子元器件的认识及点胶方法

电子元器件的认识及点胶方法
主讲:工程部 陈锋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电子元器件的认识
前言
开关电源( 开关电源(SPS)是由众多的元器件 )是由众多的元器件 构成,因此要了解电源、保证作业无误, 首先要掌握元器件的区别、标示功用、结 构、参数、标准方法和质量检测方法,本 节作逐一作介绍。
一、电阻器
1、电阻符号和外形。 ① ② ③ ①国外电阻器电路符号②国内符号③色环电阻外形 2、电阻的概念 电阻具有阻碍电流的作用。公式:R=U/I,常用单位为欧姆(Ω)、 千欧(KΩ)和兆欧(MΩ) 1MΩ=103KΩ=106Ω 3、种类 电阻器的种类有:碳膜电阻、金属氧化膜电阻、绕线电阻、贴片电阻、 可调电阻、水泥电阻、热敏电阻等。 4、性能参数 ⑴标称阻值与允许误差 ⑵额定功率 指在特定(如温度等)条件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功率,当超过此功率, 电阻器将因过热而烧坏 ⑶*101=1000Ω=1KΩ.
4R7
4R7电 4R7电阻=4.7Ω.
色标法 色标法是用色环或色点来表示电阻的标称阻值,误差 色环有四环和五环两种。读色环时从电阻器离色环最近的 一端读起,在色标法中,色标颜色表示如下图: 四色环中第一、第二道色环表示标称阻值的有效值,第三 环表示倍乘数、第四环表示误差、第四环表示允许误差; 五环中,前三道表示有效值,第四环为倍数,第五环为允 许误差。精密电阻常用此法。 例1:有一电阻器,色环颜色顺序为:棕、黑、橙、银, 则该电阻阻值为:10*103±10%(Ω) 第6.在电路图中标示电阻器额定功率大小的图形符号, 10W以上直接在电阻上标示。
發光二極體
穩壓二極體
玻璃二極體
八.三极管(Transistor) 三
.特点:将两个 将两个PN结结合在一起. 结结合在一起 将两个 结结合在一起
.按頻率分 高頻管 低頻管 硅管 按半导体 导体材料分 按半导体材料分 锗管 .结构示意图: 结构示意图 示意

ICkey-认识电子元器件

ICkey-认识电子元器件

认识电子元器件电子元器件是元件和器件的总称。

电子元件:指在工厂生产加工时不改变分子成分的成品。

如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

因为它本身不产生电子,它对电压、电流无控制和变换作用,所以又称无源器件。

电子元器件是元件和器件的总称。

电子元件:指在工厂生产加工时不改变分子成分的成品电子器件:对电压、电流有控制、变换作用(放大、开关、整流、检波、振荡和调制等)。

电子元器件行业主要由电子元件业、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业等部分组成. 电子元器件包括:电阻、电容器、电位器、电子管、散热器、机电元件、连接器、半导体分立器件、电声器件、激光器件、电子显示器件、光电器件、传感器、电源、开关、微特电机、电子变压器、继电器、印制电路板、集成电路、各类电路、压电、晶体、石英、陶瓷磁性材料、印刷电路用基材基板、电子功能工艺专用材料、电子胶(带)制品、电子化学材料及部品等。

电子元器件在质量方面国际上面有中国的CQC认证,美国的UL和CUL认证,德国的VDE和TUV以及欧盟的CE等国内外认证,来保证元器件的合格。

发展史电子元器件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浓缩的电子发展史。

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电子元器件第一代电子产品以电子管为核心。

四十年代末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它以小巧、轻便、省电、寿命长等特点,很快地被各国应用起来,在很大范围内取代了电子管。

五十年代末期,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它把许多晶体管等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硅芯片上,使电子产品向更小型化发展.集成电路从小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而使电子产品向着高效能低消耗、高精度、高稳定、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由于,电子计算机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恰好能够充分说明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性,所以下面就从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来说明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在20世纪出现并得到飞速发展的电子元器件工业使整个世界和人们的工作、生活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元器件的发展历史实际上就是电子工业的发展历史。

电子元器件的原理及应用

电子元器件的原理及应用

电子元器件的原理及应用1. 什么是电子元器件电子元器件是指用于控制电子信号流动和变化,以实现电子设备功能的基本器件。

它是电子电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家用电器、医疗器械等各个领域。

电子元器件主要包括半导体器件、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变压器等。

2. 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及其原理2.1 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器件是电子元器件中最重要的一类。

常见的半导体器件有二极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等。

它们的原理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特性,通过控制电流和电压来实现对电子信号的控制和放大。

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放大器、开关、逻辑门等电路中。

2.2 电阻器电阻器是电子元器件中最常见的一类。

它的原理是利用电阻材料的电阻特性来限制电流的流动。

电阻器的作用包括限流、分压和稳压等。

根据电阻值的不同,电阻器又分为固定电阻器和可变电阻器两种。

固定电阻器一般用于稳定电路的电阻值,而可变电阻器常用于调节电路中的电阻值。

2.3 电容器电容器是一种能够存储电能的电子元器件。

它的原理基于电场的存储特性,通过两个带电板之间的电介质来储存电荷。

电容器的作用包括储能、滤波、耦合和相移等。

根据电容值的大小,电容器又可以分为固定电容器和可变电容器两种。

2.4 电感器电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存储能量的电子元器件。

它由线圈和磁介质构成,通过电流在线圈中的变化来产生磁场能量的存储。

电感器的作用包括储能、滤波、耦合和振荡等。

根据电感值的大小,电感器又可以分为固定电感器和可变电感器两种。

2.5 变压器变压器是一种能够变换交流电压的电子元器件。

它由两个或多个线圈组成,通过磁耦合的方式将输入电压变换成输出电压。

变压器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电子设备和通信设备等领域,用于提供合适的电压和电流。

3. 电子元器件的应用3.1 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在通信设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手机中,半导体器件用于产生和放大电子信号;电容器和电阻器用于滤波和稳压;变压器用于变换电压等。

元器件认识实习实验报告

元器件认识实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元器件认识实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特性、功能、应用以及识别方法,为后续电子电路设计和制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电子元器件是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单元,它们在电路中起着传递、控制、转换和储存电能的作用。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种电子元器件:1. 电阻器:用于限制电路中的电流,起到降压、分压、限流、滤波等作用。

2. 电容器:用于储存电能,在电路中起到耦合、旁路、滤波、定时等作用。

3. 电感器:用于储存磁能,在电路中起到耦合、隔离、滤波、振荡等作用。

4. 晶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特性,在电路中起到整流、开关、稳压、限幅等作用。

5. 晶体三极管:具有放大、开关、稳压等作用。

6. 集成电路:由多个电子元器件组成的复杂电路,具有体积小、功能多、可靠性高等特点。

三、实验内容1. 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的识别与测量(1)观察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的实物外形,了解其颜色编码、引脚排列等。

(2)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器、电容器的阻值、容量。

(3)分析电阻器、电容器的误差范围、温度系数等参数。

2. 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的识别与测量(1)观察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的实物外形,了解其引脚排列、封装形式等。

(2)使用万用表测量晶体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反向截止电压。

(3)测量晶体三极管的放大倍数、截止电压等参数。

3. 集成电路的识别与检测(1)观察集成电路的实物外形,了解其引脚排列、封装形式等。

(2)使用万用表检测集成电路的供电电压、工作电流。

(3)分析集成电路的典型应用电路,了解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万用表、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集成电路等。

2. 按照实验要求,依次识别和测量各种电子元器件。

3.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4.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心得。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的测量结果符合理论值,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认识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认识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认识电子元器件可以说是电子设备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通过它们来控制电信号和电能的流动。

在工程领域中,我们需要了解电子元器件的种类和功能,以便选择合适的元件并正确地进行设计、维护和故障排除。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并对它们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和说明。

1. 电阻器电阻器是一种能够限制电流流过范围的电子元件,它是通过将电流导体中的电比较好地转化为热量来实现的。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用电阻器来控制电路的电流和电压,以便实现特定的电路功能,比如控制LED亮度,实现制冷系统温度控制等等。

2. 电容器电容器能够储存静电能量,可用来控制电流和电压。

它有两个电极板和一个电介质,当电容器接入电路时,会在两个电极板之间形成等电势线。

电容器的容量是储存的静电能量密度,通常以法拉(F)为单位,这也意味着电容器具有储存电能的能力,可以在电路中用来平衡电压或稳定电流。

除此之外,它还可以用来生成谐振电路以实现特定的滤波器和振荡器。

3. 晶体管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它可以控制电流的流动而没有机械运动,通常用来放大电路信号。

晶体管最常见的类型是二极管,由两个PN结组成,其中一个剥掉的半导体层就被称为基极。

当施加电压时,电场将使电荷在基极和发射极之间流动,并将集电极中的电流变大。

4. 电感器电感器是一种设备,它可以储存磁场能量,通常用来控制电流或电压。

电感器由线圈和磁芯组成,当电流通过线圈时,磁芯被激活并储存能量。

电感器的置换效应使得电压和电流呈正比例或反正比例的变化。

实际使用中,电感器可以用于过滤电流脉冲或形成谐振电路,还可以在发电机或变压器中用来调节电感。

5. 二极管二极管是一种电子器件,它由两个半导体层(一正一负)组成,可控制电流的一个方向。

当施加电压时,电子从一层流向另一层,这就是二极管的正向导通,不同于之前的电阻器,它是一种有源元件,可以用于电路中的整流、开关或振荡。

当电子流从高电位电极流向低电位电极时,二极管发生反向击穿,进入负向导通状态,此时它可以用作负向偏置的保护器件。

常用电子元器件及使用常识

常用电子元器件及使用常识

常用电子元器件及使用常识电子元器件是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性,用途广泛,涵盖了电源、传感器、模拟器件、数字器件等多个领域。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及其使用常识。

1. 电源模块:电子产品通常需要稳定的直流电源供电,电源模块可以将交流电转换为稳定的直流电。

常见的电源模块有稳压二极管(Zener diode)、稳压管(Voltage regulator)、开关电源(Switching power supply)等。

2. 传感器:传感器可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常用于测量温度、光强、压力、湿度等。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Thermistor)、光敏电阻(Photoresistor)、压力传感器(Pressure sensor)等。

3. 模拟器件:模拟器件可以处理模拟信号,常用于放大、滤波、调节信号等。

常见的模拟器件有运算放大器(Operational amplifier)、二极管(Diode)、三极管(Transistor)等。

4. 数字器件:数字器件用于处理数字信号,常用于逻辑运算、计数、存储等。

常见的数字器件包括逻辑门(Logic gate)、触发器(Flip-flop)、计数器(Counter)等。

5. 存储器件:存储器件用于存储数据,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等。

常见的存储器件有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闪存(Flash memory)等。

6. 开关器件:开关器件用于控制电路的开关状态。

常见的开关器件有继电器(Relay)、场效应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双极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等。

7. 接口器件:接口器件用于连接电路之间的信号传递和数据交流。

常见的接口器件有USB接口、串行通信接口(UART)、并行通信接口(Parallel interface)等。

认识元器件的实验报告

认识元器件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种类、外形和功能。

2. 掌握使用万用表等基本仪器对元器件进行测量和检测的方法。

3. 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电子元器件是构成电子电路的基本单元,它们在电路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本实验通过观察元器件的外形、测量其参数,加深对元器件的认识。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数字万用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电烙铁、焊接工具等。

2. 材料: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元器件。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电阻测量(1)将电阻插入数字万用表的红、黑表笔,选择万用表的电阻测量挡位。

(2)观察万用表显示屏上的读数,记录电阻的阻值。

2. 电容测量(1)将电容插入数字万用表的红、黑表笔,选择万用表的电容测量挡位。

(2)观察万用表显示屏上的读数,记录电容的容值。

3. 电感测量(1)将电感插入数字万用表的红、黑表笔,选择万用表的电感测量挡位。

(2)观察万用表显示屏上的读数,记录电感的感值。

4. 二极管测量(1)将二极管插入数字万用表的红、黑表笔,选择万用表的二极管测试挡位。

(2)观察万用表显示屏上的读数,判断二极管的正负极和导电性能。

5. 三极管测量(1)将三极管插入数字万用表的红、黑表笔,选择万用表的晶体管测试挡位。

(2)观察万用表显示屏上的读数,判断三极管的类型和导电性能。

6. 集成电路测量(1)将集成电路插入数字万用表的红、黑表笔,选择万用表的集成电路测试挡位。

(2)观察万用表显示屏上的读数,判断集成电路的工作状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阻测量:本实验中,所测电阻的阻值与标称阻值基本一致,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2. 电容测量:本实验中,所测电容的容值与标称容值基本一致,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3. 电感测量:本实验中,所测电感的感值与标称感值基本一致,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4. 二极管测量:本实验中,所测二极管的正负极和导电性能与实际情况相符。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认识与焊接教案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认识与焊接教案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认识与焊接教案第一章:电子元器件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及基本功能。

2. 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简单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电子元器件的分类:被动元件、主动元件、半导体元件等。

2. 常用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等。

3. 电子元器件的参数及表示方法。

教学活动:1. 讲解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及基本功能。

2. 展示并讲解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实物及电路符号。

3. 介绍电子元器件的参数及其表示方法。

第二章:电阻的认识与焊接教学目标:1. 掌握电阻的识别及主要参数。

2. 学会电阻的焊接方法。

教学内容:1. 电阻的种类:固定电阻、可调电阻、热敏电阻等。

2. 电阻的主要参数:阻值、误差、温度系数等。

3. 电阻的焊接方法:手工焊接、烙铁焊接等。

教学活动:1. 讲解电阻的种类及主要参数。

2. 展示并讲解电阻的焊接方法。

3. 学生分组实践,进行电阻的焊接操作。

第三章:电容的认识与焊接教学目标:1. 掌握电容的识别及主要参数。

2. 学会电容的焊接方法。

教学内容:1. 电容的种类:固定电容、可调电容、电解电容等。

2. 电容的主要参数:容量、误差、温度系数等。

3. 电容的焊接方法:手工焊接、烙铁焊接等。

教学活动:1. 讲解电容的种类及主要参数。

2. 展示并讲解电容的焊接方法。

3. 学生分组实践,进行电容的焊接操作。

第四章:电感的认识与焊接教学目标:1. 掌握电感的识别及主要参数。

2. 学会电感的焊接方法。

教学内容:1. 电感的种类:固定电感、可调电感、线圈等。

2. 电感的主要参数:感抗、误差、温度系数等。

3. 电感的焊接方法:手工焊接、烙铁焊接等。

教学活动:1. 讲解电感的种类及主要参数。

2. 展示并讲解电感的焊接方法。

3. 学生分组实践,进行电感的焊接操作。

第五章:二极管的认识与焊接教学目标:1. 掌握二极管的识别及主要参数。

2. 学会二极管的焊接方法。

教学内容:1. 二极管的种类: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检波二极管等。

电子元器件认识

电子元器件认识

05
电子元器件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电子元器件的应用领域
通信领域
电子元器件广泛应用于通信设备、移动终端、基站等,实现信号的传 输、处理和接收。
计算机领域
电子元器件是计算机硬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 硬盘等关键部件。
工业控制领域
在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中,电子元器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 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
特性
电阻器的阻值(也称为电阻)是 其主要特性,通常以欧姆(Ω) 为单位。
参数
电阻器的参数包括阻值、精度 、功率和温度系数等。
应用
电阻器在电路中用于分压、限 流和信号调节等。
电容器
定义
电容器是一种存储电荷 的电子元件。
特性
参数
应用
电容器的主要特性是容 量(也称为电容),通 常以法拉(F)为单位。
电容器的参数包括容量、 耐压、绝缘电阻和温度
确认替换需求
明确需要替换的电子元器件型 号、规格及参数。
拆卸原器件
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巧,安全 地拆卸需要替换的电子元器件。
测试与验证
对更换后的电子元器件进行测 试和验证,确保其工作正常且 符合电路要求。
04
电子元器件的常见问题与解决 方案
电子元器件的常见问题
元器件损坏
由于过载、电压过高、电流过大等原因,导 致电子元器件烧毁或损坏。
元器件性能不稳定
由于制造工艺、材料缺陷、使用环境等因素, 导致元器件性能波动或失效。
元器件接触不良
由于连接线路松动、焊点氧化等原因,导致 元器件间信号传输中断或不良。
元器件发热
由于功耗过大、散热不良等原因,导致元器 件温度升高,影响其性能和寿命。

电子元器件介绍及及工具的使用

电子元器件介绍及及工具的使用
电子元器件介绍及工具的使用
目 录
作 常 用 品 元 器 展 件 认 示 知
常 用 工 具 的 正 确 使 用 课 后 作 业
常用元器件认知
一、电阻
功能:限流、 分压等
常用元器件认知
形形色色的电阻器
常用元器件认知
二、光敏电阻
特性:随光照 强度变化阻值 会变化
常用元器件认知
三、电容
功能:隔直流、 通交流、滤波 等
万用表功能
一.测电阻 二.侧电容 三.测直流、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 四.测二极管导通电压, 五.测三级管放大倍数
常用工具
一、烙铁
常用工具
二、镊子、镙丝刀、剥线钳
常用工具
三、焊锡、吸焊枪
课后作业
光控灯制作
常用元器件认知
常用元器件认知
三、电感
功能:阻高频 通低频等
常用元器件认知
常用元器件认知
四、二极管
1.发光二极管(LED)
2.普通二极管
3.光电二极管
功能:单向导 通、检波、稳 压等
常用元器件认知
常用元器件认知
五、三极管功Leabharlann :放大、 开关等万用表使用事项
万用表照片
机械式万用表
数字式万用表

电路基础—认识电子元器件

电路基础—认识电子元器件

电子元件电子元件(electronic component),是电子电路中的基本元素,通常是个别封装,并具有两个或以上的引线或金属接点。

电子元件须相互连接以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例如:放大器、无线电接收机、振荡器等,连接电子元件常见的方式之一是焊接到印刷电路板上。

电子元件也许是单独的封装(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晶体管、二极管等),或是各种不同复杂度的群组,例如: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排阻、逻辑门等)。

中文名电子元件外文名Electronic component常用的电阻、电容、电感、电位器等用于组成电子产品目录.1元件分类.▪端子与连接器.▪电线.▪开关.▪电阻.▪保护装置.▪电容.▪电磁感应装置.▪网络(Network).▪忆阻器(Memristor).▪压电装置、晶体谐振器.▪电源.▪感测器.▪固态电子元件.▪显示科技.▪真空管.▪组件.▪机械配件.▪其他.2标准缩写元件分类编辑为了保持电子元件运作的稳定性,通常将它们以合成树脂(Resin dispensing)包覆封装,以提高绝缘与保护不受环境的影响。

[1]元件也许是被动或有源的(passive or active):被动元件(Passive components)是一种电子元件,在使用时它们没有任何的增益或方向性。

在电路分析(Network analysis)时,它们被称为电力元件(Electrical elements)。

有源元件(Active components)是一种电子元件,相对于被动元件所没有的,在使用时它们有增益或方向性。

它们包括了半导体器件与真空管。

端子与连接器用于电路连接的装置端子(Terminal)电子连接器(Connector)信号插座(Socket)端子台(Screw terminal, Terminal Blocks)信号接头(Header)电线有连接口或终端在尽头的电线电源线(Power cord)软线(Patch cord)示波器探棒(Test lead)开关能够控制电路的开路或闭路的电子元件开关(Switch)- 手动操作的开关Keypad- 一群按钮开关的集合(例如只能输入数字的小键盘)继电器(Relay)- 电流操作的开关。

认识电子元器件

认识电子元器件

认识电子元器件电子元器件是电子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了解和掌握电子元器件的种类、特点及其作用,对于学习和掌握电子技术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将对电子元器件这一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讲解。

一、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概念电子元器件是指用于电子技术的各种电子部件和器件,它们可以完成电子电路中不同的功能。

电子元器件分为被动元器件和主动元器件两种。

被动元器件是指无源元器件,不具有增益功能,只能承受电信号,并在其中产生电阻、电抗、电容、电感等等作用。

常见的被动元器件有电阻、电容、电感、电位器、电感器等等。

主动元器件是指有源元器件,如晶体管、三极管、场效应管、集成电路等,它们具有一定的电流放大和电压放大作用(即增益),可以对电路信号进行加工和控制。

二、电子元器件的分类根据作用和形状的不同,电子元器件分为多种类型,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电子元器件类型介绍:1. 电阻器电阻器是被动元器件,用于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它们通常是一个导电质料制成的。

电阻器的种类有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和可变电阻等。

2. 电容器电容器也是被动元器件,用于存储电荷。

它们由两个导体板和一个绝缘材料层组成。

电容器的种类有电解电容、陶瓷电容、纸质电容等等。

3. 电感器电感器是被动元器件,用于控制和储存电能。

它们由绕在磁芯上的线圈构成。

电感器的种类有大电感、小电感、发光电感等。

4. 晶体管晶体管是一种主动元器件,具有放大和开关功能。

它们通常被用于模拟和数字电路的设计中。

晶体管的种类有NPN型、PNP型、场效应晶体管等等。

5. 二极管二极管也是一种主动元器件,具有整流和振荡等特性。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电源等电路中。

二极管的种类有普通二极管、整流二极管等等。

6. 集成电路集成电路也是一种主动元器件,是一种复杂的电子元件。

它们由多个晶体管、二极管和电容器等组成,通常可以完成多个电路功能。

集成电路的种类有逻辑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等等。

三、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特性电子元器件都有自己的特性,例如电压、电流和功率等等。

电子元器件识别和常用仪器的使用

电子元器件识别和常用仪器的使用

第2章常用电子元露件萌谀列检测及常用电子仪豳的便用•二极管由一个PN结、两根引线构成;三极管由两个PN结、三根引线构成。

PN结正向电阻小,反向电阻大,使用指针式万用表的电阻档或数字万用表的二极管档可判别二极管的极性,三极管的管脚名称及其质量卡口材料。

• 1 •二极管的识别Diode犧小功率二极管的负极通常在表面用一个色环标出,管体有白色色环的一端为负极。

喙有的管体上标有卄”标号,箭头指向的一端为阴极,另一端为阳极;i■发光二极管通常长脚为正,短脚为负;"蜜全塑封装红外发光二极管(03或05)的侧面向为一小平面,靠近小平面的引脚为负极,另一个引脚为正极。

• 2.用指针万用表检测晶体二极管(模拟表)(1)判别正负极性将指针式万用表拨到欧姆档,首选在RX 100或RX1I< 档,两表棒接到二极管两端,若表针指在几KQ以下的阻值,则接黑棒一端为二极管的正极,二极管正向导通;反之,若表针指向很大(几百千欧)的阻值,则接红棒的那一端为正极。

(2)鉴别性能及材料一般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几KG以下(硅管为3〜7 、KQ,铐管为几百Q〜2KQ),要求正向电阻愈小/若正、反向电蝕购給无穿女餌歩鋼二報管己卄跆获坏;若正、反向电餌杓鬲农则素明二級管已 题酪损坏。

• 3.用数字万用表测试晶体二极管这与指针式万用表刚好相反。

数字万用表电阻档提供的电流只有0.1 ~ 0.5mA ’而二极管属于 非线性器件,其正、反电阻值与测试电流有很大 的关系。

因此,用电阻档测量二极管时误差值 很大,通常不用此方法。

诫将档位开关置在二极管档,将二极管的正极接红表棒,负极接黑表棒,错二极管为0.15 ~ 0.30V ,硅二极管为0.4 ~ 0.7V 。

同矚数字万用表电源正极接红表棒,,种型号的二极管测量正向压降值越小性能越好。

螺若显示屏显示〃0000〃数值z则说明二极管已短路;若显示〃OL〃或T则说明二极管内部开路或处于反向状态,此时可对调表棒再测。

电子元器件的认识及点胶方法

电子元器件的认识及点胶方法

电子元器件的认识及点胶方法电子元器件是指在电子设备中扮演特定功能的各种零部件,它们通常由不同的材料和结构组成,可以分为被动元件和主动元件两大类。

被动元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主要用于电路的连接、调节和能量储存。

主动元件包括晶体管、场效应管、二极管等,可以放大、开关、控制电流和电压。

1.元器件的类型:根据功能和材料特性,电子元器件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

了解不同类型的元器件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元件进行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制造。

2.元器件的结构和特性:不同类型的电子元器件在结构和特性上有所差别。

例如,电容器由两个导体板之间的介质构成,可以存储电荷。

晶体管由三层半导体材料构成,具有放大电流和开关电路的功能。

了解元器件的结构和特性,有助于合理使用和优化设计。

3.元器件的参数和规格:每种电子元器件都有一些重要参数和规格,例如电阻的阻值、电容的容值、晶体管的电流放大倍数等。

这些参数和规格决定了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和性能。

了解元器件的参数和规格,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元件。

4.元器件的连接和布局:在电子设备中,各种元器件需要按照一定的布局和连接方式进行组装。

例如,电阻、电容可以焊接在电路板上,晶体管需要通过线路连接。

了解元器件的连接和布局方法,有助于实现电路的稳定工作和性能优化。

点胶方法是将胶水应用于电子元器件的连接和封装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技术。

点胶可以起到确保连接部件的结实和密封的作用,提高电子设备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点胶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手工点胶:使用手工或简单的工具将胶水涂抹或滴在需要点胶的位置。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简单的点胶任务,但需要经验丰富的操作者以确保胶水的均匀分布和准确位置。

2.手持式点胶枪:使用手持式点胶枪可以更方便地控制胶水的流动和位置。

点胶枪通常由胶桶、压力装置和控制阀组成,可以在需要点胶的位置上按下按钮或拨动开关来实现点胶。

3.自动点胶机:自动点胶机可以实现对多个位置的快速、准确点胶。

电子元器件识别及原理

电子元器件识别及原理

电子元器件识别及原理电子元器件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件。

无论是我们使用的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还是汽车、家庭电器等都离不开电子元器件。

电子元器件的种类繁多,如何正确识别电子元器件及了解其原理,对于学习电子技术、维修故障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方法及其原理。

一、电阻器电阻器的主要作用是限制电路中电流的流动,并在操作过程中发热。

根据电阻器的尺寸、电阻值、功率及材料等方面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1. 炭膜电阻器:采用炭为材料的电阻器,具有比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但容易受潮,不耐高温。

2. 金属膜电阻器:金属膜电阻器是采用金属薄膜作为电阻材料的电阻器,外壳通常为光滑的蓝色或黄色塑料外壳,具有稳定性、精度高等优点。

3. 硅光电阻:硅光电阻是采用硅为材料的光电导电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线性度高等优点。

二、电容器电容器是存储能量的一种电子元器件。

电容器的容量越大,储存的能量也就越大。

一般电容器分类如下:1. 陶瓷电容器:陶瓷电容器是一种常用、普遍的电容器,阻挡特性好,稳定性高,不易受温度影响。

2. 铝电解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是一种存储电能的器件,容量较大,工作电压在几伏特至几百伏特范围内,广泛应用于各种电路中。

3. 金属化聚丙烯膜电容器:金属化聚丙烯膜电容器是直流电容器的一种,具有结构简单、容量大、稳定性好等优点。

三、电感器电感器是承载着电磁场的电子元器件。

其中蕴含着时间、电流、磁通量等,使用频率范围广泛,分类如下:1. 铁芯电感:铁芯电感器是利用铁芯来达到电感器的目的,分为单层线圈、多层线圈、防干扰线圈等。

2. 铜线扇形电感器:铜线扇形电感器是一种纸铝扇形电感器,容量大、直径一般较小,广泛用于电子机械设备。

四、二极管二极管是一种有极性的电子元件,通过半导体材料组成的PN结。

二极管具有一个高电平和一个低电平,能够用于电流反向防护和选波等。

分类如下:1. 硅二极管:硅二极管是载流能力较强的二极管,主要用于直流电源电路中。

教你认识电子元件教你认识电子元件

教你认识电子元件教你认识电子元件

教你认识电子元件教你认识电子元件电子元件是指能够在电路中起到电学、磁学等作用的器件或材料。

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中,电子元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果我们想要在电子领域有所建树,就需要对电子元件进行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一些常见的电子元件及其功能,以便读者在学习使用电子元器件的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原理,为电路的设计、调试和维修提供便利。

第一部分:基础元器件1.电阻电阻是电路中常用的元件。

它的作用是阻挡电流的流动,使电流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电阻的计量单位是欧姆,通常以Ω来表示。

电阻共有金属膜电阻、碳膜电阻、石墨电阻、线绕电阻等类型,在实际电路中使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对应的电阻。

2.电容电容是一种储存电荷的元件,它的作用是在电路中存储电荷并分床电路能量的分配,掌握电容的使用方法可以极大帮助你在电路设计与调试中找到电路问题和优化电路性能。

电容的计量单位是法拉,通常以F来表示。

电容共有固态陶瓷电容、铝质电解电容、有机电解电容等类型,在实际中使用要选择相应的电容,同时还需注意其电容值、额定电压、容差等参数。

3.电感电感是电路中常用的元件,其作用是在电路中存储能量并阻抗交流电流,调节电流和电压的波形等。

电感的计量单位是亨利,通常以H来表示。

电感共有铁氧体电感、空气芯电感、铁-氧-铝电感等类型,选择电感时也要根据实际的使用场景和性能要求来选择合适的电感。

第二部分:功能类元器件1.晶体管晶体管主要应用于电流变换和信号放大等功能的电路。

晶体管共有双极型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双极型场效应晶体管等类型,不同类型的晶体管有着不同的特性。

在实际的电路中应根据电路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晶体管。

2.场效应管场效应管是晶体管的一种,它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用于开关开关电机、让函数合成功能增强甚至让绝大多数放大器的设计。

场效应管的优势在于其开关速度快、驱动能力强等,因此在大多数场合下被普遍应用。

3.二极管二极管主要应用于电路放大和整流电路等功能。

元器件的原理讲解和应用

元器件的原理讲解和应用

元器件的原理讲解和应用一、什么是元器件?元器件是指用于电子设备中的可独立交换的部件,它们具有特定的电气参数和功能特性,可以用于构建电子电路和系统。

元器件是电子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控制、能源等领域。

二、元器件的分类1.被动元器件:–电阻器:用来限制电流,分为可变电阻和固定电阻。

–电容器:用来储存电荷,分为电解电容器、陶瓷电容器等。

–电感器:用来储存和释放磁场能量,分为铁芯电感器和无铁芯电感器。

–电感元件:用于将直流电变成脉动流、变压、隔离等。

2.主动元器件:–晶体管:用于放大电流和开关电路。

–二极管:用于整流、开关和局部锁相。

–集成电路:包含多个功能模块的芯片。

常见的有逻辑门、计数器、存储器等。

–放大器:用于将信号放大,提高信号的幅度和质量。

可分为运算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

3.应用特定元器件:–传感器:用于将感知的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如温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

–液晶显示器:用于显示图像和文字,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

–激光二极管:用于激光器、光通信等领域。

–动力元件:如电机、继电器、开关等。

三、元器件的原理讲解1. 电阻器电阻器是一种被动元器件,用于限制电流。

其工作原理基于电阻的物理特性。

电阻器的电气参数为阻抗和功率。

常见的电阻器有固定电阻器和可变电阻器。

固定电阻器阻值固定,可用于稳压、限流等电路;可变电阻器可以通过旋钮或滑片进行调节,广泛用于音量控制、光亮度调节等场景。

电容器是一种被动元器件,用于储存电荷。

其工作原理基于电场的存在。

电容器的电气参数为电容和工作电压。

电容器可以储存电荷,并在需要释放电荷时释放。

电容器可分为固定电容器和可变电容器,常见的有电解电容器、陶瓷电容器等。

3. 电感器电感器是一种被动元器件,用于储存和释放磁场能量。

其工作原理基于电感的物理特性。

电感器的电气参数为电感和工作电流。

电感器可以储存能量,当电流变化时可以释放储存的能量。

根据是否有铁芯可以分为铁芯电感器和无铁芯电感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牌电脑
IBM 360 晶体管计算机
ENIAC
IBM 7090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 国研制成功,取名ENIAC。这台计算机使用了 188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 耗电140千瓦,价格40多万美元,是一个昂贵 耗电的"庞然大物"。由于它采用了电子线路 来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存储信息,从 而就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ENIAC每秒可进行 5000次加法和减法运算,把计算一条弹道的 时间短为30秒。它最初被专门用于弹道运算, 后来经过多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 算的通用电子计算机。从1946年2月交付使用, 到1955年10月最后切断电源,ENIAC服役长达 9年。
1922年 弗里斯研制成第一台超外差无线电收音机
1934年 劳伦斯研制成回旋加速器 1940年 帕全森和洛弗尔研制成电子模拟计算机
1947年 肖克莱、巴丁和布拉顿发明晶体管;香农奠定信息论的基础
分立元件阶段
晶体管时代(1948~1959)
–宇宙空间的探索即将开始
主要大事记
1947年 贝尔实验室的巴丁、布拉顿和肖克莱研制成第一个点接触型晶体管 1948年 贝尔实验室的香农发表信息论的论文
1000 >1000 10000
80年代 特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 >100000
1985年,1兆位ULSI的集成度达到200万个元件,器件条宽 仅为1微米;1992年,16兆位的芯片集成度达到了3200万个元件 ,条宽减到0.5微米,而后的64兆位芯片,其条宽仅为0.3微米。
集成电路阶段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集成电路芯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它们构成了现代数字系统的基 石。
微控制芯片(MCU) 可编程逻辑器件(PLD)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大规模存储芯片(RAM/ROM)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飞速 发展起来的电子计算机所经历的四个 阶段充分说明了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 阶段的特性。
– 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计算机 – 第二代(1958~1963)晶体管计算机 – 第三代(1964~1970)集成电路计算机 – 第四代(1971~)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一部分
电子技术发展史
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
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
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进
入21世纪,人们)电子计算机和因特网为标志的信
息社会。高科技面临的是以微电子技术(半导体和
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广泛应用使社会生产力和经济获
得了空前的发展。现代电子技术在国防、科学、工
基本器件的两个发展阶段
分立元件阶段(1905~1959) –真空电子管、半导体晶体 管
集成电路阶段(1959~) –SSI、MSI、LSI、VLSI、 ULSI
主要阶段概述

第一代电子 产品以电子管为核心。四十年代末 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它以小巧、轻 便、省电、寿 命长等特点,很快地被各国应用起来, 在很大范围内取代了电子管。五十年代末期,世界 上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它把许多晶体管等电子 元件集成在一块硅芯片上,使电子产品向更小型化 发展。集成电路从小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到大规 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而使电子产品 向着高效能低消耗、高精度、高稳定、智能化的方 向发展。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IBM 7090

第二代(1958~1963)晶体管计算机
时代:它的基本电子元件是晶体管,
内存储器大量使用磁性材料制成的磁
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培训
目的:
使公司的各层工作人员能够正确地识别日常操作中常用 的各类元件,结合产品的BOM表学习并应用以下基础知识

从外观能看出该元件的种类﹑ 名称以及是 否有极性、方向性。
从元件表面的标记能读出该元件的性能参 数﹑ 容许误差范围等参数。
能识别各类元件在线路板上的丝印图。
知道在作业过程中不同元件须注意的事项 。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ENIAC
第一代(1946~1957)•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它的 基本电子元件是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 线,外存储器主要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磁带 等。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限制,运算速度只是每 秒几千次~几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仅几千个字。 程序语言处于最低阶段,主要使用二进制表示的 机器语言编程,后阶段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 计。体积大,耗电多,速度低,造价高,使用不 便,主要局限于一些军事和科研部门进行科学计 算。(ENIAC)
集成电路阶段
自1958年第一块集成 元件问世以来,集成电路 已经跨越了小、中、大、 超大、特大、巨大规模几 个台阶,集成度平均每2年 提高近3倍。随着集成度的 提高,器件尺寸不断减小 。

时期
规模
集成度 (元件数)
50年代末 小规模集成电路(SSI)
100
60年代 中规模集成电路(MSI) 70年代 大规模集成电路(LSI) 70年代末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
分立元件阶段
电子管时代(1905~1948)
–为现代技术采取了决定性步骤
主要大事记
1905年 爱因斯坦阐述相对论——E=mc2
真空电子管
1906年 亚历山德森研制成高频交流发电机
德福雷斯特在弗菜明二极管上加栅极,制威第一只三极管 1912年 阿诺德和兰米尔研制出高真空电子管
1917年 坎贝尔研制成滤波器
英国采用EDSAG计算机,这是最早的一种存储程序数字计算机 1949年 诺伊曼提出自动传输机的概念 1950年 麻省理工学院的福雷斯特研制成磁心存储器 1952年 美国爆炸第一颗氢弹 1954年 贝尔实验室研制太阳能电池和单晶硅 1957年 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58年 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和仙童公司宣布研制成第一个集成电路
业、医学、通讯(信息处理、传输和交流)及文化
生活等各个领域中都起着巨大的作用。现在的世界,
电子技术无处不在:收音机、彩电、音响、VCD、
DVD、电子手表、数码相机、微电脑、大规模生产
的工业流水线、因特网、机器人、航天飞机、宇宙

探测仪,可以说,人们现在生活在电子世界中,一
天也离不开它。

电子技术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