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品教育1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合集下载

(2021年整理)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1年整理)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的全部内容。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 )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党的领导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B)A、解放生产力 , 发展生产力B、解放思想 , 实事求是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 三个有利于”标准3、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B )A、实行公有制B、生产力的高度发达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实行按劳分配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 B)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共产主义社会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的方针不动摇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 D)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B、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C、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7、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 C)A、农业社会B、现代化工业社会C、工业化中期阶段D、工业化高级阶段8、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 D)A、大城市B、中等城市C、小城镇D、农村9、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

浅谈教师可持续发展

浅谈教师可持续发展

内容摘要:教师可持续发展是指教师为适应教育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保证其主体素质全面、和谐、自由、持久的发展能力不受损害的发展,其核心是创造素质长久、持续地发展。

目前我国教师继续教育进入全面实施与推进阶段,虽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

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是由人类经济、社会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决定的。

1、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加油站是学习。

2、实践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是实践。

3、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过滤网是反思。

4、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是写作。

关键词:教师可持续发展浅谈教师可持续发展教师可持续发展是指教师为适应教育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保证其主体素质全面、和谐、自由、持久的发展能力不受损害的发展,其核心是创造素质长久、持续地发展。

目前我国教师继续教育进入全面实施与推进阶段,虽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

随着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继续教育所面临的任务越发紧迫和艰巨。

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在发展规模、层次和水平上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特别是由于缺乏政策、制度的支持和创新,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的引导和规范,影响了继续教育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因此,探讨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创新问题,对于推进与深化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理念匮乏、落后在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部分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像卸了包袱一样,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生像泄了气一样,学习放松了。

其次把发展学生的特长理解为素质教育的全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演化成了形式主义,放手发展学生但却不给予指导和培养,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成了学生摆脱枯燥无味的课堂学习的“自由玩耍”的天地。

另外挂着素质教育的旗帜来搞应试教育,仍然把升学率当成评估质量的硬指标,节假日补课有增无减,把班级分为快慢班,实验班,这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推荐K12学习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生态文明社会和谐3.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1框可持续发展战略

推荐K12学习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生态文明社会和谐3.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1框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教材分析中国的发展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面对着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

我们所要追求的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生态良好、文明和谐的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并深入了解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和法治意识,培养关爱生态文明建设观念,关心国家、民族的永续发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图表、清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94年3月 21 日,国务院第十六次常务会议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1996年3月,我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作为我们的战略目标。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就有体现,你知道哪些?【设计意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新课讲授中国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是人类社会在面临一系列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时进行长期反思的结果。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强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我国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逐步成为国际共识。

1994年,中国颁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确立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框架和主要目标。

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基本原则

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基本原则

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基本原则作者:黄晓雯来源:《地理教育》2009年第02期一、根据原则含义,理解具体实践活动可持续发展三个基本原则,分别是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要理解人类的各种具体行动和做法是否符合原则,首先要清楚各项原则的含义。

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它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例如,“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自然资源,并确保不对其它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

”这符合同代人和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必须保证后代人拥有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这是符合代际之间的公平;“人类有义务保护地球上所有的物种,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它物种的生存。

”这符合人类与其它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

持续性原则,指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就是遵循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指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

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这就要求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例如,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跨国界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海洋、生物资源等问题的处理,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二、区分“权利”与“责任”,理解“公平”与“共同”对于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学生经常会混淆,如《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中提出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反映的是公平性原则还是共同性原则?从公平性原则的含义看,其强调的是同代人、代际人之间、不同国家地区之间拥有公平的生存权、发展权,即“权利”;而共同性原则强调的是各国保护治理环境应尽的义务,即“责任”。

所以以此为例与学生进行讨论,站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不同的立场,从权利、义务和责任几个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公平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的理解。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教育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教育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简称ESD),基本上是价值观念的教育,核心是尊重:尊重他人,包括现代和未来的人们,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的资源。

教育使我们能够理解自己和他人,以及我们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联系,这种理解是养成尊重的坚实基础。

确保公正、责任、探索和对话的同时,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我们的行为和实践,使所有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以充分满足而不是被剥夺。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特征:●跨学科性和整体性:可持续发展学习根植于整个课程体系中,而不是一个单独的学科;●价值驱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原则;●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帮助树立解决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困境和挑战的信心;●多种方式:文字、艺术、戏剧、辩论、体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参与决策:学习者可以参与决定他们将如何学习;●应用性:学习与每个人和专业活动相结合;●地方性:学习不仅针对全球性问题,也针对地方性问题,并使用学习者最常用的语言。

(引自《联合国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05-2014)国际实施计划》)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

自1988年国际社会出现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缩写为EFS)和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缩写为ESD)以来,一些专家认为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基本相同。

但在中文表述方法方面有所不同,有的从英文字面含义直接将EFS或ESD翻译为“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也有的从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角度将EFS或ESD翻译成“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1[1],还有的依据汉语习惯表达方式将EFS或ESD翻译成“可持续发展教育”2[2]。

尽管对EFS或ESD有上述不同的翻译方式,但其基本指向的内容与含义还是相同的。

本章将依据上下文表述的相关含义,基本采用后两种表述方法。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4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基础知识问答题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4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基础知识问答题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4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基础知识问答题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参考资料九年级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基础知识问答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世界越来越开放。

在开放的世界中国家要发展壮大,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2)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举例说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体现在哪些方面。

(1)经济方面:进出口贸易,我国的商品出口到世界各国,同时我国也进口世界各国的商品。

(2)政治方面:国家领导人互访,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在中国举行。

(3)文化方面:中俄互办文化年,美国好莱坞大片深受青少年喜爱,举办韩国歌友会。

(4)教育方面:我国许多高校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许多国家设立了孔子学院。

(5)体育方面: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残奥会,中国运动员参加各项世界体育赛事。

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应注意哪些事项?(1)要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

(2)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3)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4.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有哪些?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还表现为: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

5.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什么不利影响?(1)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增加就业困难;(3)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压力。

学前教育学 第十二章 学前可持续发展教育(2)田道勇

学前教育学 第十二章 学前可持续发展教育(2)田道勇
三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领域中的可持 续发展教育活动,包括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政策、战略、课 程、教学方法等方面问题;
四是可持续发展教育既是一门应用科学,也是一门理论科 学;
五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具有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 特点,两者间既存密切联系又有区别,是部分和整体的关
(三)可持续发展教育发展影响因素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历史演进
4.全球实践阶段(2005年至今)
2002年12月,联合国大会决定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活 动,决定从2005年到2014年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有关可持续 发展的教育。从而揭开了可持续发展教育全球实践的发展 新篇章。
回顾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的发展历程,能使我们知晓国际 社会对此做出的不懈努力,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的 理解。目前可持续发展教育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无论是 其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对于可持续 发展教育概念的界定,尚处于描述层次,还不能揭示出其 学科的基本性质,也不能确切地确定其理论范畴,缺乏严 密性和精确性。由于存在对概念的分歧、误解和滥用,大 大降低了自2004年以来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效 果,也反过来损害了概念的科学性,影响着可持续发展教
内容简介
本节内容 二、可持续发展教育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历史演进 (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本质含义 (三)可持续发展教育发展影响因素 (四)可持续发展教育发展的注意事项
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念定义 难点:准确把握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本质含义
学习建议
要理解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念含义,必须具有可持 续发展理论等基本知识。本节课学习要求同学要在 可持续发展概念理解的基础上,在教育学理论体系 来理解概念、记忆定义。
综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教育发展,虽然取得 了一些进步,但是既没有在概念表述上取得共识,甚至在 对概念内涵的理解上也存在分歧。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 下主要问题:

全球普遍认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

全球普遍认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

浅谈可持续发展●姓名:李自力学号:119012008049●学院:人民武装学院专业:国防教育与管理●内容摘要: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

它是针对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而提出来的。

它的基本涵义是为了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

它需要世界各国尊其原则共同努力奋斗。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概念、基本要素、基本内涵、主要内容、基本原则世界各国普遍认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一)着重于从自然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较早的时候,持续性这一概念是由生态学家首先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

它旨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

1991年11月,国际生态学协会(Int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联合举行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

该研讨会的成果不仅发展而且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

从生物圈概念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是从自然属性方面定义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代表,即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续。

(二)着重于从社会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发表了《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Caring For the Earth:A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Living)(简称《生存战略》)。

《生存战略》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并且提出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

在这九条基本原则中,既强调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要与地球承载能力保持平衡,保护地球的生命力和生物多样性,同时,又提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130个行动方案,着重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 就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又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它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正确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国家、企业、政府怎么做?国家(政府):1.坚持实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惩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违法行为。

3.大力宣传计划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识。

4.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5.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发展低碳经济等。

企业(1)贯彻落实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2)自觉遵守国家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依法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

(3)在生产中重视科技和科技创新,完善经营管理,使企业的能耗、排放符合国家标准,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尽到对子孙后代、对社会的责任。

节约资源中学生该怎么做?(个人)1、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节约资源的的践行者,用淘米水浇花、不使用一次性物品等。

3、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敢于制止并举报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有人说:维护民族团结是国家的事,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青少年无关。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2)维护民族团结,不仅仅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不能认为维护民族团结与我们青少年无关或关系不大。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第三章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1、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如马尔萨斯(1802年)、李嘉图(1817年)和穆勒(1900年)等,他们也较早地在著作中提出过人类消费的物质限制,即人类的经济活动范围存在着生态边界。

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早期的反思——《寂静的春天》*一服清醒剂——《增长的极限》*全球的觉醒——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我们共同的未来》*重要的里程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二、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内涵(一)对发展和可持续的理解1.发展的内涵•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数次跃迁①发展=经济增长•仅仅是指经济领域的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②发展=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一定的社会经济改革③发展=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环境保护④发展=可持续发展•发展并非是纯经济性的,是一个广泛的综合的概念;•发展是受限制的a.经济因素的制约b.社会因素的制约c.生态因素的制约(是最基本的)2.可持续性的内涵该过程在一个无限长的时期内,可以永远地保持下去,而系统的内外不仅没有数量和质量的衰减,甚至还有提高。

•对可持续性的理解与应用领域有关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持续的环境等。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布伦特兰夫人提出的概念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1989年UNEP第15届理事会通过并得到接受和认同两个根本点a.人类要发展—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b.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体现了代际公平•该概念是目前最有权威和被引用最广泛的局限性a.仅强调了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未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b.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忽视了当代人之间的关系c.基本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能力如何度量的问题2.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1)着重于自然属性的定义“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更新能力”,即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再生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意义从经济方面来说,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还要保证未来世代的需求得到满足。

可持续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体生产力的提升,减少贫富差距和不平等现象,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

同时,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使经济更加强大和具有韧性。

从社会方面来说,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公平、包容和和谐。

它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满足基本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要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避免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公平。

可持续发展还要求加强教育、健康、社会保障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投资,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从环境方面来说,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和修复自然环境,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它强调环境可持续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避免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可持续发展还要求推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确保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

首先,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压力。

全球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工业化和消费主义的推进等,使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加困难,同时也增加了环境的压力。

其次,可持续发展需要各国间的协作和合作,但目前仍存在着国际合作机制的不足和一些国家的政策冲突。

此外,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观念也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需要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法律和政策,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的绿色转型。

其次,企业要加强环境管理,推动循环经济和绿色供应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废物的排放。

同时,社会组织和公众也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参与环境保护、教育和志愿者活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和谐发展的发展方式,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019-2020鲁教版地理必修3 第2单元 第2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019-2020鲁教版地理必修3 第2单元 第2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习目标: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其内涵。

(重点) 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重点) 3.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1)核心:A 人的管理调控。

(2)组成⎩⎨⎧⎭⎬⎫B 经济系统C 社会系统D 生态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3.基本内涵⎩⎨⎧⎭⎬⎫条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础: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目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1)制约因素: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资源与环境。

(2)核心: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3)首要条件: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3.共同性原则(1)措施:全球采取共同的行动,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

(2)表现: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海洋、生物资源等,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照顾各国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4.阶段性原则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

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

三、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1.可持续发展的历程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行动1994年3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这是全球第一个国家级的《2l世纪议程》。

1.只要经济数量增长,就能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2.可持续发展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发达国家在资源环境保护中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4.“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做法违背了持续性原则。

()5.以下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①垃圾分类回收②私家车出行上班③生活用水重复利用④使用一次性筷子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提示:1.×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取决于经济数量的增长,更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一、10分题:(共44道题)1、全面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答: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协调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答: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答: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坚持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答: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就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它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和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关键是什么?答: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6、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7、为什么说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统一起来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答:我们的改革开放是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又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吸取新的经验来丰富和发展的。

8、怎样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性?答: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谐

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谐

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谐"【内容提要】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价值内涵,它涉及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通过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人们认识到经济增长只是社会发展的手段,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标。

可持续发展还是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和谐协调的发展。

人与自然相互对立和役使的时代理应终结,和谐融洽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成为人类共同的理想。

此外,人与人的和睦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和保证。

人类社会中的不公与强权是导致生态失衡的深层原因。

因此,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是使人与自然协调的前提。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正文】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过程中,经济增长几乎都是靠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高消耗来支持的,由此导致全球性环境恶化,以致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保护”的做法,又造成了经济上的重负,这是一条无异杀鸡取卵的发展道路。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了一个较为世人公认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所谓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这样,就将全球性问题上升到了发展观的高度,并凸显其价值观的意义。

1989年第十五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通过了《关于不削弱子孙后代的声明》,声明中不仅强调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更指明它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对世界各国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对中国的发展更具有特殊意义,它是中国摆脱贫穷、人口、资源和环境困境的唯一正确选择。

我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实施,把它既看作是挑战,更看作是机遇。

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价值内涵,它涉及人、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三)国际化于世界环发大会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题为《我们共同 的未来》的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程中,最具国际化意义是1992 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在这次大会上,来自世界178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通过 了《21世纪议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一系列文件, 明确把发展与环境密切联系在一起,使可持续发展走出了 仅仅在理论上探索的阶段,响亮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 略,并将之付诸为全球的行动。
(一)缘于一个海洋生物学家对鸟类的关怀
在所有可持续发展大事记中,有一个美国女海洋生物 学家的名字总会被提起,她就是莱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这是因为在上个世纪中叶她推出了一本论述杀 虫剂,特别是滴滴涕对鸟类和生态环境毁灭性危害的著作 ——《寂静的春天》。尽管这本书的问世使卡逊一度备受 攻击、诋毁,但书中提出的有关生态的观点最终还是被人 们所接受。环境问题从此由一个边缘问题逐渐走向全球经 济议程的中心。在这之后,随着公害问题的加剧和能源危 机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把经济、社会和环境割裂开来 谋求发展,只能给地球和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三)公平发展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公平发展包含两个纬度: 一是时间纬度上的公平,当代人的发 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 二是空间纬度上的公平,一个国家或 地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或地区的 发展能力为代价。
(四)高效发展
公平和效率是可持续发展的 两个轮子。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高 效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资源、 环境、人口等协调下的高效率发 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
小组成员: 鲁昱晨 郭娟娟 高建利 王 玲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由来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发展理念,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平衡和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以确保人类的福祉和地球的健康。

在过去几十年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的破坏已经给地球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给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际社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通过一系列国际合作机制和政策文件来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则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资源的有效利用、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公平和包容的发展等。

在经济方面,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增长应该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为基础,同时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社会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公平和包容的社会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福利。

环境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减少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

国际社会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包括消除贫困、保障教育、促进健康、实现性别平等、建设可持续城市、保护生态系统等。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各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加强环境治理、促进科技创新等。

在个人层面,每个人也可以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开始,如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推广低碳出行、支持环保组织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增强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行动。

总之,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和环境的健康,以确保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地球的可持续生存。

1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不仅有利于当前发展,还要立足长远,有利于长远发展。

努力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发展协调。

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12.理解我国经济的发展被称为“世界经济奇迹”的原因;协调发展)的措施:(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2)重视对河流水资源和矿山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重视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加大对环保的投入。

14.理解党中央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实施的振兴战略(1)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支持的力度;(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3)加快为失业人员建立社会保障体制;(4)吸收外资参与老工业基地改造等。

15.理解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保证和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实行民主的前提和保证。

我国普遍实行了县和县以下人民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的制度,人大代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

县级以上的人大代表间接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意志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

16.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后的作用。

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宪法,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包括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部门。

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都已做到了有法可依。

17.理解十六大召开的历史意义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全面总结了1989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的奋斗目标。

会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

党的十六大为全国人民指出了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绘出了实现人民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蓝图,是一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新世纪的历史盛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不仅有利于当前发展,还要立足长远,有利于长远发展。

努力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发展协调。

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12.理解我国经济的发展被称为“世界经济奇迹”的原因;
协调发展)的措施:
(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2)重视对河流水资源和矿山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重视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加大对环保的投入。

14.理解党中央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实施的振兴战略
(1)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支持的力度;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3)加快为失业人员建立社会保障体制;
(4)吸收外资参与老工业基地改造等。

15.理解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保证和作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实行民主的前提和保证。

我国普遍实行了县和县以下人民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的制度,人大代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

县级以上的人大代表间接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意志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

16.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后的作用。

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宪法,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包括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部门。

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都已做到了有法可依。

17.理解十六大召开的历史意义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全面总结了1989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的奋斗目标。

会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

党的十六大为全国人民指出了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绘出了实现人民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蓝图,是一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新世纪的历史盛会。

18.理解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原因。

19.理解“一国两制”的具体内涵、意义及运用
“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正确道路,成为我国的重大国策。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0.理解中美、中日建交以及20世纪90年代我国奉行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1978年12月,中美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于1979年元旦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签署北京《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外交关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我国奉行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发展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中国在地区和全球性的经济组织如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世界贸易组织(WTO 2001年12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1.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22.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艺园地出现繁荣局面的原因。

1953年,周恩来提出发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艺术,使文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

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艺工作者坚持“二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3.理解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新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了职工离退休、失业、就医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有利于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