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doc全册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doc全册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册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依据新课标理念,教育改革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我对本册书作如下说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八大课程标准之一,是在高一必修课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所设置的课程模块。

重在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从理论上认识一些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知识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绪言绪言作为全书的开篇,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一开头就对本书的基本内容,学习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简要的介绍有效碰撞理论、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以及催化剂对化学科学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以起到提纲挈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反应原理兴趣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了解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学习方法—概念模型法;2、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教学方法通过列举事例;逐步抽象,揭示本质,概念模型法。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本章属于热化化学基础知识,其中常涉及的内容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或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比较反应热的大小等。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从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运用盖斯定律等方法求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教学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先思后教——及时训练相结合。

课时安排总课时 6 课时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2 课时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1 课时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2 课时复习 1 课时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平衡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等化学反应原理,是在学习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有助于加深以前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反应的学习,同时,为下一章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在中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人教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1节原电池

人教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1节原电池
菜单
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这是电化学知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如果题目给 定了图示装置,先分析正、负极,再根据正、负极反应规 律去写电极反应式;如果题目给定了总反应式,可分析此 反应中的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即分析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变 化情况),再根据溶液的酸碱性等实际情况去写电极反应 式,另一电极反应式可直接写或将各反应式看做数学中的 代数式,用电池反应减去已写的电极反应式,即得结果,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可充电电池的反应,需要看清楚 “充电、放电”的方向,放电的过程应用原电池原理,充 电的过程应用电解原理。
菜单
【问题导思】 ①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极是正极还是负极? 【提示】 负极。 ②若某电极在反应过程中增重,是原电池的正极还是 负极? 【提示】 正极。
菜单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 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判断 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 极。 3.根据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 在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 向负极。
菜单
(1)写电池反应时,正、负极电极反应式进行加和时,
应注意电子得失要相等,再加和。
(2)利用总反应式减去其中一极反应式时也要注意电子
守恒。
(3)弱电解质、气体或难溶电解质均用分子表示,其余
用离子符号表示。
(4)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对正极、负极反应产物的影
响,正、负极产物可根据题意或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如铅
菜单
6.根据电极上有气泡产生判断 原电池工作后,如果某一电极上有气体产生,通常是 因为该电极发生了析出H2的反应,说明该电极为正极,活 动性较弱。 7.根据某电极(X)附近pH的变化判断 生成H2或吸收O2电极反应发生后,均能使该电极附近 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因而原电池工作后,X极附近的pH 增大了,说明X极为正极,金属活动性较弱。

人教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超电势

人教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超电势

超电势
在许多电化学反应中,电极上有电流通过时所表现的电极电势(I)跟可逆电极电势(r)之间偏差的大小(绝对值),叫做超电势(曾用名过电势),记作η,即η=|r-I|
可逆电极电势(r)指在可逆地发生电极反应(如在充电和放电时)时电极具有的电势。

但是电化学反应中(如电解操作),当电流通过电极时,发生的必然是不可逆电极反应。

产生偏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电池内阻R引起的电势降(IR)和不可逆条件下两个电极的极化。

发生电极极化的主要原因有两种:(1)浓差极化
当有电流通过电极时,因离子扩散迟缓而导致电极表面附近的离子浓度跟本体溶液中的不同,使I和r发生偏差。

这部分偏差叫浓差超电势。

将溶液强烈搅拌或升高温度,加快离子扩散,可以减小浓差超电势。

(2)活化极化
当有电流通过时,由于电化学反应进行的迟缓性造成电极带电程度跟可逆情况时不同,导致I偏离r的现象。

这部分偏差叫活化超电势。

一般金属离子在阴极上被还原时,活化超电势数值都比较小。

但有气体析出时,例如阴极析出H2,阳极析出O2和Cl2时,数值就较大。

超电势跟通过电极的电流密度(i)有关。

对电池来说,i越大,电池放电的不可逆程度越高,电池的端电压越小,所能获得电功也越少。

对电解池来说,i 越大,电解池放电的不可逆程度越高,两极上所需外加电压越大,所消耗掉的电功也越大。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案学校:授课教师:所用课时:2课时 授课班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2)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3)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2)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二)教学难点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 学 预 设教学生成核心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环节一复习必修相关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问: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什么是放热反应?能作图吗?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什么是吸热反应? 能作图吗?复习回忆,总结归纳,分析作图做好必修与选修的衔接教学环节二 反应热与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符号: ΔH ,单位:kJ/mol 或 kJ•mol -1∆H 为“-” 为放热反应∆H 为“+”讨论、思考、提问准确无误地 掌握概念核心环节 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相同的。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环节三盖斯定律的应用讲评练习:1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但反应热相当小而且转化速率慢,有时还很不完全,测定反应热很困难。

现在可根据盖斯提出的观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已知P4(s、白磷)+5O2(g)=P4O10(s);ΔH = -2983.2 kJ/molP(s、红磷)+5/4O2(g)=1/4P4O10(s);ΔH = -738.5 kJ/mol试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2.2.1《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课件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2.2.1《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课件
1)发生碰撞的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 2)分子在一定的方向上发生碰撞。
二、活化分子和活化能理论
1、什么是活化分子?
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 结论:
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推论: 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
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 的多少有关。
问题:
演示结束!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感谢聆听!
问题:
为什么有的碰撞可以发生反应, 而有的不能发生反应?与哪些因 素有关系?
一、有效碰撞理论
1、什么是有效碰撞?
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
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
结论:
而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
2、发生有效碰撞的条件
归 纳 总 结
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普通 分子
活化 能
活化 分子
合理 取向的 碰撞
有效 碰撞
新物质
能量
解 释 问 题
1、为什么可燃物有氧气参与,还必 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 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 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 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 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活化分子的多少又与什么有关?
2、活化能
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 的部分
其中E1为活化能 E2-E1是反应热
结论: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 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
推论:
内因
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 则活化分子越多, 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 则反应速率越快。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

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 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化学反应速率( v)
⑴ 定义:用来 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 表示方法: 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 计算公式: v=Δ c/Δ t ( υ:平均速率,Δ c:浓度变化,Δ t:时间)单位: mol/ ( L·s) ⑷ 影响因素: ① 决定因素(内因) : 反应物的性质( 决定因素 ) ② 条件因素(外因) : 反应所处的条件 2.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叫电解质 。
非电解质 :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 :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混和物
物质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强电解质:
※ 注意:( 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 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 可以认
为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
→反应速率不变 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二、化学平衡 (一) 1.定义: 化学平衡状态: 一定条件下, 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 更组成成分浓度 不再改变, 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 “平衡 ”,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 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3、判断平衡的依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象限法理解电解池的放电顺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象限法理解电解池的放电顺序
阳极:2Cl― - 2e― = Cl2↑ 阴极:Cu2+ + 2e ― == Cu
总反应式:CuCl2
Cu+Cl2 ↑
知识点探索---以惰性电极电解的基本类型


Ag+>Hg2+>Cu2+>(H+)>Pb2+>Sn2+>Fe2+>Zn2+>Al3+>Mg2+>Na+
S2->I->Br->Cl->OH->SO42->NO3->F-
知识点探索---以惰性电极电解的基本类型


Ag+>Hg2+>Cu2+>(H+)>Pb2+>Sn2+>Fe2+>Zn2+>Al3+>Mg2+>Na+
S2->I->Br->Cl->OH->SO42->NO3->F-


思考:
1、由Ⅱ 、 Ⅳ象限的离子组成的电解质
溶液,如CuSO4、AgNO3,在电解时阴、阳离 子分别应该是哪些离子放电?


思考:
1、由Ⅰ 、Ⅲ象限的离子组成的电解质溶 液,如NaCl、KBr,在电解时阴、阳离子分别 应该是哪些离子放电?
2、试写出其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电解池电极反应式
以惰性电极电解的类型及电极反应式:


Ag+>Hg2+>Cu2+>(H+)>Pb2+>Sn2+>Fe2+>Zn2+>Al3+>Mg2+>Na+


知识点探索---以惰性电极电解的基本类型


Ag+>Hg2+>Cu2+>(H+)>Pb2+>Sn2+>Fe2+>Zn2+>Al3+>Mg2+>Na+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东湖高中易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通过三次理论分析使学生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产生更完整的认识。

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

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橘子电池的实验活动,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

通过Zn-CuSO4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习兴趣,感受高效率原电池原理形成过程。

通过双液双池模型的建构,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教学重点:盐桥概念的建立以及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5、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发生(分池、分液)6、教法和学法:采用“实验探究—模型建构—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建构原电池模型,结合理论分析,不断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二、教学过程1、【引入】独立自学-------我复习我知道环节一:教师引导学生从制作一个橘子电池开始复习必修2关于原电池的基础知识。

学生活动一:实验1:回忆水果电池的制作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取一瓣橘子,制作一个橘子电池。

实验可供选择的材料:灵敏电流计、铜丝、锌条、导线、培养皿、一瓣橘子【实验要求】要求以一瓣橘子制作一个橘子电池。

分析这个原电池的正负极,电流流向,电子流向,离子移动方向等。

原电池形成的条件注意:锌片和铜片插进去不要拔出,等一会后观察指针偏转变化。

【小组实验】【小组展示】环节二:合作共学-----------提炼出原电池装置的模型。

教师引导:一瓣橘子盛有电解质溶液的烧杯。

提炼模型1:(展示)小结:该电池的特点是两个电极都插入在同一烧杯中,我们称为单池;电解质溶液只有橘子汁一种我们称为单液。

观察电流计指针会发现指针角度变小了,说明电流逐渐变小。

根据电流会逐渐减小这一现象引入本节课探究的内容。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Q):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H=H(生成物)-H(反应物)3.微观角度解释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0注:(高中阶段Q与△H二者通用)(4)影响晗变的主要因素:①发生变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与变化物质的物质的量程正比。

②物质的温度和压强☆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第一章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人教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基元反应

人教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基元反应

基元反应
在反应中一步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称为简单反应,又称基元反应。

化学反应式多数情况下不能说明反应的过程。

现实中有的反应是一步完成,而多数的反应需要经历若干个步骤才能完成,例如碳酸钙分解反应。

在反应中一步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称为简单反应,又称基元反应(elementary reactinon)化学反应一般分为简单反应和复合反应。

如:
CO+NO2==CO2+NO即为基元反应。

基元反应本身是指没有中间产物,一步完成的反应,这个是定义。

实际在判断是否有中间反应,在早先一般通过表观动力学方法,在假设为基元反应以后经过一些表观动力学的测试和验证,证明没有中间产物,一步完成就可以。

但是这种方法后来被证明不科学,因为很多多步反应的中间体和中间反应步骤无法控制或者速率太快,寿命太短。

目前科学的方法包括量子化学的模拟计算和以飞秒激光为代表的分子动力学手段。

通过计算机模拟反应过程可以得到一个反应的模拟过程,数据是很好的预测手段。

通过飞秒激光得到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物质的光谱变化,从而推断反应过程中到底是什么物质和物质的什么状态发生反应,从而最终可以确定反应的过程,这样得到的反应过程和反应机理是目前最科学的,也是验证基元反应的最科学的办法。

基元反应速率方程,可直接用质量作用定律写出。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学校:授课教师:所用课时:2课时多媒体课件教学预设核心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环节一■ 复习必修相关 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问: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 有哪些是放热反应?什么是放热 反应?能作图吗?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 是吸热反应?什么是吸热反应? 能作图吗?复习回忆,总 LjJ 曼_ G _ _ —F HI 血门?、结归纳*1农分析作图0 1! ■ 竺丿书打一一做好必修与选 修的衔接教学环节二 反应热与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 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 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 又称为焓变”符号:△ H ,单位:kJ/mol 或 kJ?mol -1?H 为•”为放热反应?H 为牛” 讨论、思考、提问准确无误地 掌握概念核心环节 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生成(1)理解燃烧燃烧的含义(2)掌握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有关燃烧热的简单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综合分析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结我国的能源现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有关燃烧热的简单的计算(二)教学难点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一)知识与技能(1)盖斯定律的本质,了解其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2)掌握有关盖斯定律的应用。

(3)掌握有关反应热、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盖斯定律求有关物质的反应热,进一步理解反应热的概念。

(2)通过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热计算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例感受盖斯定律的应用,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贡献。

(2)通过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和开发新能源的使命感、责任感; 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人教版 高中化学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参考用书

人教版 高中化学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参考用书
1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反应的发生是由于反应物分子之间发生激烈碰撞,破坏化学 键,使得各原子间的组合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化学键,产生了新的分子,同时也了解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 成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本模块是以学生此前的化学学习为基础,以学生对许多具体化学反应 的知识积累为前提,为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需求而设立的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从理论上 认识一些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知识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教科书中介绍的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和活化分 子、活化能模型及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将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重要基础。
绪言说明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物质的各种化学性质是有规律可循的,而这些规律是化学的精髓,需要下功夫学习掌握。 2. 了解本书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认识学习概念模型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 3. 初步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认识催化剂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工生 产的巨大作用,为其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内容分析 1. 地位和功能 绪言作为全书的开篇,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一开头就对本书的基本内容、学习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并简化剂对于化学科学和化工生产的巨 大作用,以起到提纲挈领、引起学生学习化学反应原理兴趣的作用。
3. 内容特点
2
绪言中概括地介绍了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与思路,同时还简介了“有效碰撞理论”和“活化分子 与活化能”两个概念模型,对全书起着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课时分配建议 建议用 1 课时。 教学建议 一、教学设计 由于本课的理论性较强,概念较为抽象,学生接受相关知识有较大难度,所以绪言教学采取以教师讲授 与学生探究活动相结合的方法为宜。教学中对概念模型的表述应尽量简化,对概念模型的认识还需要在 后面的学习中逐渐深入,这里更多地是强调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意识。通过绪言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内容 上对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的范围有所了解,在方法上对科学的研究方法——概念模型法有所领悟。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学习方法——概念模型法。 教学难点:“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 教学建议: 根据绪言内容特点,本课可设计成下述教学模式:课前自学→查阅资料→课上交流讨论→师生共同 研究。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学,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小组整理资料、 先行讨论形成共识,再通过课堂上的汇报、讲解、交流和评价,完成对本课内容的学习。 新课引入首先教师指出,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化学中最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 新的分子。化学家们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如果对化学原理的理解不够 清楚则无法做到。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 控制化学反应为人所用?这是我们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宗旨。化学反应原理所包含的内容及学习化学反 应原理的方法正是本书要探讨的问题。 教学中的主要过程可以结合学生汇报交流自学与讨论的成果,围绕下列问题展开: 1. 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的内容可列举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情景 1: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P5习题1.举例说明什么叫反应热,它的符号和单位是什么?2.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有的反应吸热,有的反应放热。

3.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 mol N2 (g)与适量H2(g)起反应,生成NH3(g),放出92.2 kJ热量。

(2)1 mol N2 (g)与适量O2(g)起反应,生成NO2(g),吸收68 kJ热量。

(3)1 mol Cu(s)与适量O2(g)起反应,生成CuO(s),放出157 kJ热量。

(4)1 mol C(s)与适量H2O(g)起反应,生成CO(g)和H2 (g),吸收131.3 kJ热量。

(5)卫星发射时可用肼(N2H4)作燃料,1 mol N2H4(l)在O2(g)中燃烧,生成N2(g)和H2O(l),放出622 kJ热量。

(6)汽油的重要成分是辛烷(C8H18),1 mol C8H18 (l)在O2(g)中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5 518 kJ热量。

4.根据下列图式,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P6习题1.举例说明什么叫反应热,它的符号和单位是什么?1、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反应热。

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

、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或kJ•mol-1。

例如1molH2(g)燃烧,生成1molH2O(g),其反应热ΔH=-241.8kJ/mol。

2.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有的反应吸热,有的反应放热。

2、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要放出能量。

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P10习题1、燃烧热数据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实际意义?1、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1--4各章知识点详细总结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1--4各章知识点详细总结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1—4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反应热焓变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2、符号:△H3、单位:kJ·mol-14、规定:吸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放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燃料的燃烧C+CO2, H2+CuO酸碱中和反应C+H2O金属与酸Ba(OH)2.8H2O+NH4Cl大多数化合反应CaCO3高温分解大多数分解反应小结:1、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2、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放热反应,体系能量降低,△H为“-”或小于0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吸热反应,体系能量升高,△H为“+”或大于03、反应热数值上等于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之差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总结]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1)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标明其聚集状态,用g、l、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

(2)方程式右端用△H 标明恒压条件下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放热为负,吸热为正。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4)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 也不同,即△H 的值与计量数成正比,当化学反应逆向进行时,数值不变,符号相反。

三、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化学反应的焓变(Δ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总结规律:若多步化学反应相加可得到新的化学反应,则新反应的反应热即为上述多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东湖高中易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通过三次理论分析使学生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产生更完整的认识。

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

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橘子电池的实验活动,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

通过Zn-CuSO4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习兴趣,感受高效率原电池原理形成过程。

通过双液双池模型的建构,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教学重点:盐桥概念的建立以及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5、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发生(分池、分液)6、教法和学法:采用“实验探究—模型建构—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建构原电池模型,结合理论分析,不断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二、教学过程1、【引入】独立自学-------我复习我知道环节一:教师引导学生从制作一个橘子电池开始复习必修2关于原电池的基础知识。

学生活动一:实验1:回忆水果电池的制作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取一瓣橘子,制作一个橘子电池。

实验可供选择的材料:灵敏电流计、铜丝、锌条、导线、培养皿、一瓣橘子【实验要求】要求以一瓣橘子制作一个橘子电池。

分析这个原电池的正负极,电流流向,电子流向,离子移动方向等。

原电池形成的条件注意:锌片和铜片插进去不要拔出,等一会后观察指针偏转变化。

【小组实验】【小组展示】环节二:合作共学-----------提炼出原电池装置的模型。

教师引导:一瓣橘子盛有电解质溶液的烧杯。

提炼模型1:(展示)小结:该电池的特点是两个电极都插入在同一烧杯中,我们称为单池;电解质溶液只有橘子汁一种我们称为单液。

观察电流计指针会发现指针角度变小了,说明电流逐渐变小。

根据电流会逐渐减小这一现象引入本节课探究的内容。

2、我探究我明了-------合作探究环节三:对橘子电池继续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把两瓣橘子贴在一起形成原电池,观察实验现象(1)实验现象(学生齐答)(2)为何两瓣分开后紧贴的橘子也能产生电流?(学生猜想思考并回答)(3)根据模型1的提炼方法,提炼模型2:(2名学生演排展示)(教师引导)把两相连瓣橘子看成一个整体,视为一个烧杯,烧杯中盛装橘子汁,橘子汁被相连的橘子皮自然隔离为两个区域(正极区域和负极区域)【激疑思考】(1)若将两瓣橘子分开后还会有电流产生吗?为什么?(学生回答)(2)除了上面把两瓣橘子又贴在一起后会产生电流外,还有其他方法吗?想一想?(衔接)利用所给的实验器材,如何改进,就可以使这两瓣处于分开状态的橘子也产生电流?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越多越好!2、学生活动二:实验2:利用所给的实验器材(可能需要的实验器材食盐水、用食盐水浸透了的滤纸、吸管、培养皿)如何改进,使这两瓣分开橘子也能产生电流?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小组实验】【小组展示】(1)你改进的依据是(2)你们小组的方案是:(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赞,并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案)(3)学生小结:这些装置的特点是:池液;导线中(填有或无)电流通过,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填“符合”“不符合”)。

【提炼模型】(教师引导分析)离子在“隧道”和“桥”中能够定向移动,构成闭合回路,由此引出盐桥概念。

用“隧道”或“桥”把两个容器连起来。

我们把这个“隧道”或“桥”叫盐桥。

盐桥把分开负极反应区域和正极反应区域连接起来,两个半反应分别在不同的容器里进行反应。

(4)同学们设计这些原电池与我们以前在必修2中学习的原电池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学生回答)这个装置由原来一池变成了双池,由盐桥连通两个池子,形成闭合回路。

【激疑思考】这样设计有盐桥的原电池有没有必要?是不是多此一举?有优势吗?(衔接)猜想盐桥的作用,然后一起来对盐桥的作用进行探究。

环节四:合作共学-----------对盐桥作用的探究。

学生活动三:有盐桥模型原电池进行研究……探究盐桥的作用实验3:请利用所给仪器和药品、盐桥模型,将反应:Zn+CuSO4=ZnSO4+Cu按表格中的方案设计成原电池装置并进行实验,将实验方案记录在下表中(可不填满)。

1---4组按方案一做实验;5----8组按方案二做实验;9---12组按方案三做实验(1)合作共学:设计原电池的思路第一步:把氧化还原反应拆成两个半反应,确定正极区和负极区。

第二步:单池变双池,单液变双液。

第三步:用盐桥连接正极负极区域的电解质溶液。

(2)实验探究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分组实验,注意负极区域和正极区域的电解质溶液是不同的。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填好表格。

(3)展示交流:小组汇报自己小组是按那个方案设计的原电池,有什么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发表一下对这个方案的看法。

问题1:【方案1】为何Zn表面会变黑?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明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方案1中因为Zn接触到CuSO4溶液,会直接发生置换反应,这部分能量是化学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说明Zn失去的电子并没有完全转化成电能,这样造成化学能转化电能效率较低,电池效率低下。

问题2:【方案1】电流为什么逐渐减小?(学生回答)由于锌棒表面会有铜析出,两个电极表面都是铜,类似两个相同的电极材料,这样电流会逐渐减小。

问题3:在方案2中,Zn表面不会变黑,电流稳定,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明什么问题?这个电池的效率高不高?(学生回答)方案2中因为Zn与CuSO4溶液分别处于两个不同池子,没有接触,不会直接发生置换反应。

Zn失去的电子全部通过导线流向铜电极,正极区域的铜离子在铜电极上得到电子,这样化学能完全转化成电能,电池效率高。

问题4:在方案3中,Zn表面不会变黑,电流稳定,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明什么问题?这个电池的效率高不高?(学生回答)方案3中因为Zn与CuSO4溶液分别处于两个不同池子,没有接触,不会直接发生置换反应。

Zn失去的电子全部通过导线流向铜电极,正极区域的铜离子在铜电极上得到电子,这样化学能完全转化成电能,电池效率高。

问题4:对比方案2,猜想负极液和正极液的作用是什么?H2SO 4(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回答)负极液只起导电作用;正极液中Cu 2+发生还原反应,且起导电作用。

问题5:对比方案1、2、3,说明我们在设计原电池时负极液和正极液选择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回答)说明我们在设计原电池时应该选用两种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把电极和能与电极反应的电解质溶液分开,否则电池效率差,电流会很快衰减。

(4)合作共学:有盐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负极是: ,反应式是 发生 反应 正极是: ,反应式是 发生 反应 电子从 极流向 极;盐桥中的钾离子 向 极移动,盐桥中的氯离子向 极移动。

思考:盐桥中的钾离子和氯离子为什么要这样移动?分析:在整个装置的电流回路中,溶液中的电流通路是靠离子迁移完成的。

Zn 失去电子形成的Zn 2+进入ZnSO4溶液,ZnSO4溶液因Zn 2+增多而带正电荷。

同时,CuSO4则由于Cu 2+ 变为Cu ,使得 SO 42-相对较多而带负电荷。

溶液不保持电中性,这两种因素均会阻止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造成电流中断。

所以说盐桥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保持正极区和负级区溶液的电中性。

(5)归纳盐桥的作用是: ⑴沟通(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⑵中和两烧杯中溶液的电荷,大幅提高原电池效率。

(6)回归问题:为什么用一瓣橘子制作的水果电池,电流会逐渐减小?现在明白了吗?我们用硫酸来模拟橘子汁。

(学生回答) 3、【我检测我达标】-------训练反馈环节五:学生活动四:根据2Fe 3++Fe == 3Fe 2+,设计一个有盐桥的原电池。

注意标明正极液和负极液名称,导线中电子的流向和溶液中离子的流向。

4、【我学习我知道了】-------本节课小结(回归目标) 环节六:学完本节课你应该知道(1)必修二中学习的单池单液原电池是一种低效率原电池,不能长时间供电,高效率的原电池应该是:①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区域(两个半电池)进行②再以适当的方式(如盐桥)连接起来的原电池(2)盐桥的作用①沟通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

②中和正极区和负级区溶液的电荷,使其溶液保持电中性。

3、设计原电池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一步:先将氧化还原反应拆分,确定两个半反应:正极反应和负极反应第二步:再根据反应确定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第三步:用盐桥把两个反应区域连接起来4、【我训练,我收获】------课外训练①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②完成学案练习题。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东湖高中易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通过三次理论分析使学生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产生更完整的认识。

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

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橘子电池的实验活动,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

通过Zn-CuSO4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习兴趣,感受高效率原电池原理形成过程。

通过双液双池模型的建构,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教学重点:盐桥概念的建立以及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5、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发生(分池、分液)6、教法和学法:采用“实验探究—模型建构—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建构原电池模型,结合理论分析,不断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二、教学流程:激疑思考:两瓣未分开的橘子会有电流产生吗?(学生回答)第二次理论分析提出双池模型,在模型分析中再次强调电流的形成过程,同时强调盐桥的作用。

估计学生可能设计的方案是引出盐桥的概念。

用“隧道”或“桥”把两个容器连小结:这个装置的特点是: 双 池 单 液;导线 有 (填有或无)电流通过, 符合 构成原电池是:,反应式是极流向极;盐桥中的钾离子向氯离子向极移动。

激疑思考:盐桥中的钾离子和氯离子为什么要这样移动?分析:在整个装置的电流回路中,溶液中的电流通路是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