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平面波的反射与透射
均匀平面波的反射和透射---对分界面的斜入射
θr θi
θt
O
z
y
11:24
反射波
x
透射波
θr θi O
θt
z
入射波
y
11:24
基本问题:
分别求解入射波和透射波空间的电磁场 v v v v uv v uv v uv v uv − j k uv − j k r r ⋅ i 入射波空间: E1 (r ) = E i (r ) + E r (r ) = E im e + E rm e r ⋅ 透射波空间:
⋅
z =0
k1 sin θi = k1 sin θ r = k2 sin θ t
11:24
Snell定理
反射波与透射波的方向(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斯耐尔反射定律: 由 k1 sin θi = k1 sin θ r ,得 分界面 2 1 ki z n θt kt x
θ r = θi ——反射角θr等于入射角θi
11:24
平行极化入射时的反射系数与折射系数(续)
反射系数
透射系数
ε1 = ε 0 , ε 2 = 2.25ε 0,
布儒斯特角θb :使平行极化波的反射系数等于0 的角。
11:24
菲涅尔公式的另外一种表达式
在理想电介质中:
Γ⊥ =
cos θi − ε 2 ε1 − sin θi cos θi + ε 2 ε1 − sin θi
v v uv v uv v uv − j k ⋅r E 2 (r ) = E t (r ) = E tm e t
问题核心: uv v 已知 E im , k i uv uv v v 求解 E rm , E tm ; k r , k t 利用关系:边界条件
电磁场与电磁波均匀平面波的反射与透射
ey
1
2c
Etme 2z
其中
2 j
2 2c j
2 2 1
j
2 2
2c
2 2c
2 2
1
j
2 2
1 2
• 电磁场与电磁波 •
第六章 均匀平面波的反射与透射
三、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
根据边界条件,电场强度的切向分量在任何边界上均是连 续的,同时考虑到所讨论的有限电导率边界上不可能存在表面 电流,因而磁场强度的切向分量也是连续的。于是在z=0的边 界上满足下列关系:
6.1.2 对理想导体平面的垂直入射
如下图所示,媒质1为理想介质(1=0),媒质2为理想导体 (2=),则媒质2的本征阻抗为
• 电磁场与电磁波 •
2c
2 2c
第六章 均匀平面波的反射与透射
1
2 2
1
j 2 2
2
0
0 1
表明电磁能量全部被边界反射,无任何能 量进入媒质2中,这种情况称为全反射。
Er
(z)
ex
(
Eim
e
1z
Erme1z
)
H1(z)
Hi
(z)
Hr
(z)
ey
1
1c
( Eim e 1z
Erme1z )
• 电磁场与电磁波 •
第六章 均匀平面波的反射与透射
二、媒质2中平面波的电场和磁场
E2
(z)
Et
(z)
ex
Etme
2z
H2(z)
Ht (z)
ez
1
2c
Et (z)
余弦函数变化,即
E1(z) 2Eim sin 1z
平面波传播反射和折射PPT教案
量的端点轨迹是一个椭圆,因此,这
y
x 种平面波称为椭圆极化波,如图示。
E
y ' Ey m
E'x m
x
当<0时,Ex分量比Ey滞后,合成 波 矢 量 顺 时 针 旋 转 , 与 传 播 方 向 ez 形成左旋椭圆极化波;当>0时,Ex 分 量 比 Ey 超 前 , 合 成 波 矢 量 逆 时 旋 转,与传播方向ez形成右旋椭圆极化 波。
1
3108
0 0
vp
6 108
3108
2
(m s ) (rad m)
2 1 (m)
第210页/共111页
② 取 E(z, t) Re Exm (z)e jtex ,即以对时间t的正
弦变化为基准,则
j(2 z )
Exm (z) 20 2e
2 ex
H
y
(z)
1
0
ez
1 20
120
第3209页/共111页
6.2.4 均匀平面波的合成分解及应用
两个正交的线极化波可以合成其他形式的极化 波,如椭圆极化和圆极化。反之亦然,任意一个椭 圆极化或圆极化波都可以分解为两个线极化波。
容易证明,一个线极化的电磁波,可以分解成 两个幅度相等、但旋转方向相反的圆极化波。两个 旋向相反的圆极化波可以合成一个椭圆极化波,反 之,一个椭圆极化波可分解为两个旋向相反的圆极 化波。
Exm
j
2e
(z)
(2 z
2
)
ey
2
6
j (2 z )
e
2 ey
H y (z, t) Re H ym ( z)e jt
2
6
sin(6
09平面波的反射与透射
Vp 2
研究入射纵波的应力与反射波的应力之间的关系: 入射纵波在传播方向引起的应力为:
U1 r t 2 r ( 2 ) r ( 2 ) r
U1 A1 sin (t x cos 1 y sin 1 r ) A1 sin (t ) Vp Vp
反射横波的位移方程为:
U3 A sin( 3
r
V s
t )
r2
U 3 =- A3 cos( r-t ) r Vs Vs
结论:入射纵波引起的应力和两个反射波引起的应力都是时 间和位置的函数。 在自由界面上存在: 入射纵波的应力与反射波应力的关系。
2 r1 A sin21sin22-K cos222 2 =2 r A1 sin21sin22+K cos222 A3Vs r2 2sin21cos22 2 r AV p sin21sin22+K cos222 1
A1 ( 2 cos 2 1 ) cos(t g1 y ) Vp A2 ( 2 cos 2 2 ) cos(t g 2 y 1 ) Vp A3 ( sin 2 2 ) cos(t g3 y 2 ) 0 Vs
A1 A2 sin 21 cos(t g1 y ) sin 2 2 cos(t g 2 y 1 ) Vp Vp A3 cos 2 2 cos(t g3 y 2 ) 0 Vs
P1S1反射横波 P11反射纵波
设一平面纵波与x轴夹角为α 的方向入射到自由界面;
1
设入射纵波中质点的位移函数(即波动方程的解)为:
2 2U 2 U Vp 2 t r 2
U U1 U 2 f1 (r Vpt ) f 2 (r V pt )
均匀平面波的反射和透射课件
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频率和波长无关。
平面波的传播特性
平面波的定义
波面是一系列平行的平面的波。
平面波的传播特性
波在传播过程中,波面保持为平面,且波速与波长成正比。
02
均匀平面波的反射
反射定律
01
反射定律总结了波在界面上的反射行为,指出 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之间的关系。
02
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的振幅、相位和传播 方向满足一定的关系。
均匀平面波的反射和透射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引言 • 均匀平面波的反射 • 均匀平面波的透射 • 均匀平面波的反射和透射实例 • 均匀平面波的反射和透射的应用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波的基本概念
1 2
3
波动
物体振动产生波,波在空间中传播形成波场。
波形
波的形状和大小随时间变化,波形包括正弦波、方波等。
电磁波在通信中的应用
01
02
03
无线通信
利用电磁波传输信息,实 现无线通信,如手机、无 线网络等。
有线通信
利用电缆传输信息,实现 有线通信,如电话、互联 网等。
卫星通信
利用卫星反射和透射电磁 波,实现远距离通信,如 卫星电话、卫星电视等。
06
结论与展望
总结均匀平面波的反射和透射的规律
要点一
总结词
反射波的相位也会发生变化,这 取决于入射角、界面性质和传播 方向。
在某些情况下,反射波的振幅可 能会超过入射波的振幅,这被称 为反射增强。
在其他情况下,反射波的振幅可 能会小于入射波的振幅,这被称 为反射减弱。
03
均匀平面波的透射
透射定律
反射波和透射波
kt
ki r kr r kt r r |z0 xex
∴ ki r k1x sini
i r
kr r k1x sinr k1 sinr k2 sint
2 1
nt i r
x
kt r k2 x sint
ki
kr
6·2 均匀平面波对分界面的垂直入射
❖本节以入射波为z (ek=ez )方向的线极化波为例进行讨论
2 2
2
2
E e E e e 2
x
io
1
H1
ey
Eio
1
e e jk1z
jk1z
H2
ey
2
Eioe
2 2 z j
2e
2 2 z 2
1
将此与Ⅱ为理想导体时的场解相比,可见Ⅰ中的情况完全相同
而Ⅱ中不仅有一随传播距离衰减很快的量还有色散
② 对低损耗媒质进行分析 (良导体)
⑵ 功耗与电流 2
H1 ]
Re[ez
j
4
1
Ei2o
sin
k1z
cos k1z]
0
这说明单位面积上没有有功率穿过,即不传递能量
4、相速度VP=
t 等相位0
? ∵是理想介质:∴
t
VP
Z Ve
0 VP
dz dt
p 0
w
0
二、Ⅱ为理想介质(1=2=0)
① 求解:
1、选择如图所示坐标,则:en=ez 且设et=ex(不失一般性),
在Ⅱ为介质的空间内有一随传播距离而缓慢衰减的量
其它特性都一样
② 对低损耗媒质进行分析
2、Ⅱ为良导体:( 100 )
⑴ 场解
平面波的全反射和全透射现象
6.13 平面波的全反射和全折射现象
1、全反射现象 2、全折射现象
1、全反射现象
全反射:当电磁波入射到两种介质分界面上,
在介质2中没有折射波的现象。 全反射现象包括两种情况:
x ,
Er
(1)理想导体的全反射
(2)理想介质的全反射
z
Ei
(2)理想介质的全反射
由折射定律可知:
sin t sin i
折射定律: sint 1 sini 2
cost 1 cosi 2
i t
但由于 1 2 ,因此 i t 。
结论:垂直极化波斜入射时,不可能发生全折射现象。
思考:
一圆极化波以布儒斯特角斜入射时,反射波是什么极化波?
折射波是什么极化波? 圆极化波可以分解为:
垂直极化波 平行极化波
不可能发生全折射现象 能发生全折射现象
结论: 反射波中只有垂直方向的线极化波; 折射波为椭圆极化波。
小结:平面波的全反射和全折射现象
1、全反射:当电磁波入射到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在介质2中 没有折射波的现象。
理想导体的全反射
理想介质的全反射,条件 i c
2、全折射:当入射波以布儒斯特角入射时,入射波在分界面 处全部折射进第二种媒质中,不发生反射的现象。
1 2
sin B
sin2 B
2 1 2
折射定律
1 cosB 2 cost
若 1 2 0
cost
2 1
cosB
B arcsin
2 1 2
或:
B arctan
2 1
布儒斯特角或偏振角
(2)对垂直极化波的情况
平面光波在平界面层状介质薄膜中反射和透射
2
n0 n0
n12 n1取偶数,式(3-34)化为
B 1 0 1
C
0
1
nG
得
(3-47)
B 1, C nG
(3-48)
代入式(3-39),有
R
Rs
Rp
n0 n0
nG nG
2
(3-49)
(1)当m取奇数时,由式(3-42)可知,
1
2
n1d1
cos1
2
n1d1
m
2
(3-41)
或
n1d1 m 4
(3-42)
即薄膜的光学厚度 n1d1取四分之一波长的整数
倍,此时
cos 1
0, 1,
m 1,3,5, m 2, 4,6,
,
sin
1
1, 0,
m 1,3,5, m 2, 4,6,
(3-43)
因此,当 m 取奇数,式(3-34)化为
为了引入光学有效导纳的概念,首先定义 切向阻抗)。定义为平面电磁波在分界平面上 电场切向分量与磁场切向分量之比,即
t
Et Ht
(3-1)
注意此处的下标 t 指切向分量,而不是透射分
量。显然,法向阻抗与本征阻抗 具有相同
的量纲。那么,在斜入射S-波偏振的情况下,
对入射波,由图2-1可知
E1t Ei , H1t Hi cos1
Er cos1
Hr
1 cos1 ip
(3-9)
如果不考虑场矢量的方向性(反射系数和透射
系数已考虑场矢量的方向性),可定义S-波偏
振界面上侧介质1中的法向阻抗为
1s
1 cos1
(3-10)
而P-波偏振界面上侧介质1中的法向阻抗为
平面电磁波的反射和透射
E1m 2 1 Eim 2 1
E2m 22 Eim 2 1
6.1.27 6.1.28
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的关系为
1
区域Ⅰ(z<0)中任意点的合成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可表示为
E1 Ei Er ex Eim (e j1z e j1z ) ex Eime j1z (1 e j21z ) ex Eim[(1 )e j1z (e j1z e j1z )]
H1
H m in
1
1
Em (1
)
即在离分界面四分之一波长(λ1/4)的奇数倍处为电场波节点和磁
场波腹点。
(2) Γ<0(η2<η1)。此时,电场、磁场的波腹点、波节点位置 相反。即电场的波腹点对应于Γ>0(η2>η1)时的电场的波节点,磁 场的波腹点对应于Γ>0(η2>η1)时的磁场的波节点;电场的波节点 对应于Γ>0(η2>η1)时的电场的波腹点,磁场的波节点对应于 Γ>0(η2>η1)时的磁场的波腹点。
(2n
1)
2
或z
(2n
1)
4
(n
0,1,2...)
图 6.1.4 对理想导体垂直入射时不同瞬间的驻波电场
驻波不传输能量,其坡印廷矢量的时间平均值为
Sav1
Re
1 2
E1
H1*
Re
ez
j
4Ei20
1c
sin
1z
cos1z
0
可见没有单向流动的实功率,而只有虚功率。由式(5-54)可得 驻波的坡印廷矢量的瞬时值为
式中Et0为z=0处透射波的振幅,k2和η2为媒质2的相位常数和波阻
抗,且有
2 2 2 ,
声学基础4.10平面声波的反射 折射与透射
⑤Z1 (Z1>> Z2).R=-1,D=0
称完全软边界.反射波声压与入射波声压大小相等, 相位相反,在界面上的合成声压为零;在界面处,入 射波与反射波的振速大小相等,相位相同,界面上的 合成振速为入射波的两倍.
折射波声压为零—无折射波产生;在界面处,介质2 中的质点有相当于入射波振速两倍的速度,但由于 介质2 “完全柔软”,故介质2中没有波动传播.也为全 反射.从水向空气入射就近于这种情况.
0.5 0.4
00
IRI 560
2a 1800
00
反射系数,相角随入射角的变化曲线
4.10.4平面声波通过介质层时的反射和折射 讨论垂直入射的情况 利用前面的结果可知, 各介 质中的声压和振速分别为: 介质I中
(e)
介质Ⅱ中 (f)
介质Ⅲ中 (g)
介质层的输入阻抗、反射和折射系数 在x = 0处的声学边界条件为
由上式可见,反射系数与折射系数只与两交界面介 质的波阻抗及入射角有关.
为了以下讨论方便,令
密度比
介质2对1的折射率
由 得
R,D可写为:
讨论:
①全透射
当声波入射角 i 满足
得到:
这时没有反射波,声波全部进入介质 2.所以 0 称
为全透射角.
并不是对任意的两种介质(m 和 n)都可以出现全 透射现象.出现全透射的条件:
○ 注意事项: – 存在反射波的的平面声场中,输入阻抗一般不等 于介质的特性阻抗,也不是实数,这是有界平面波 声场区别于无限介质平面行波场很重要的特征. 不仅平面波如此,对其他声场也是这样.
R表达式及透射系数的计算 将(m)代入(i)中
或者 由(ha)式左边消去B1求得
代入下图,可以把前面公
09平面波的反射与透射教学文案
sin 1 sin 2 sin 2
Vp
Vp
Vs
由此可以得到:
1
,s i n 2 sin
1 2
Vp Vs
二、 1和2必须等于零或者等于
如果1=2=0,带入边界条件可以得到 入射波、反射波
(A1+A2)cos22sin1-A3sin2sin22=0
振幅间的关系
2(A1-A2)cos1sin2-A3cos22=0
u 3 U 3sin2 ,v 3 U 3c o s2
入射纵波、反射纵波、反射横波同时存在,在自由界面上 质点的位移分量为:
u u 1 u 2 u 3 ;v v 1 v 2 v 3
U 1A 1sin (tf1 xg 1y) u 1 U 1c o s1 ,v 1 U 1sin1
U 2 A 2 s in (t f2 x g 2 y 1 )u 2 U 2c o s2 ,v 2 U 2s in2
[
]x x0
t
2
u x
x0
0
[
]xy x0
u
y
v x
x0
0
[
]xy x0
u z
w x x0
0自 然 满 足
在此波动中,质点的位移函数与z无关,且位移在z方向的分量 w=0
因为在自由界面上既有入射波带来的位移,又有反射 波带来的位移。所以在假定只有反射纵波的时候,有
uu1u2;vv1v2
U 3 A 3 s in (t f3 x g 3 y 2 ) u 3 U 3sin2 ,v 3 U 3c o s2
代入边界条件可以得到:
[ x ]x0
t
2
u x
x0
0
[ xy ]x0
平面波的全反射和全透射现象
思考:
—圆极化波以布儒斯特角斜入射时,反射波是什么极化波?
折射波是什么极化波? 圆极化波可以分解为:
'垂直极化波 、平行极化波
不可能发生全折射现象 能发生全折射现象
结论: 反射波中只有垂直方向的线极化波; 折射波为椭圆极化波。
小结:平面波的全反射和全折射现象 1全反射:当电磁波入射到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在介质2中 没
6.13平面波的全反射和全折射现象
1、 全反射现象 2、 全折射现象
1 ,全反射现象
全反射:当电磁波入射到两种介质分界面上,
在介质2中没有折射波的现象。
全反射现象包括两种情况:
(1) 理想导体的全反射 (2) 理想介质的全反射
(2)理想介质的全反射
sin q
时
由折射定律可知: sin q V *2卩2
当勻日1 > £恥时,必然有et > q。
如果入射角增大到某个角度时,恰好使q二90o则:
sin90o "迎=arcsin sin。 V 时2
*2外 3 = & q = arcsin 冬 时
丫 賢i
临界角
讨论:
当耳> Oc时,有sin^t > 1 , 此时
0,不是实数角,而是复数角。
则:cos 0t = 土 j 冬 sin2 0 -1
2 cos 4B = 2 cos 4
若 卩\=M =卩o
COS 4 =
4 = arcsin
布儒斯特角或偏振角
(2)对垂直极化波的情况
亿"〃g 0 % cosQ—0 cos Q = 0
丄 % COSQ +% COSQ ‘2 1/1 t
均匀平面电磁波的反射与透射
η1
Eτ m
= e x Eim (e− β1z + Γe + β1z ) = e x Eim [(1 + Γ)e − β1z + j 2Γ sin β1 z ]
E = Ei + Er = Eim (e − β1z + Γe + β1z ) = Eim (1 + Γe2 jβ1z ) = Eim [1 + Γ cos(2β1 z ) + jΓ sin(2 β1 z )]
1+ Γ = 1+
η 2 − η1 2η 2 = =τ η 2 + η1 η 2 + η1
◇2区为理想导体 η2 = 0
此时将被全部反射,并在1区形成驻波。 则 Γ = −1,τ = 0 此时将被全部反射,并在1区形成驻波。
◇1区为空气,2区为良导体,则2区的电磁波衰减很快,即良导体中的电磁波只 区为空气, 区为良导体, 区的电磁波衰减很快, 存在于表面,这一现象称为集肤效应。 存在于表面,这一现象称为集肤效应。 1 定义集肤深度 集肤深度: 所传播的距离, 表示。 定义集肤深度:电磁波场量的振幅衰减到表面值的 所传播的距离,用 δ 表示。 e 则 表示表面电流密度, 若用 J 0 表示表面电流密度, 1 −αδ 则距表面z 则距表面z处的电流密度 e =
讨论: 讨论:1、合成波的性质
λ ◇对任意时刻t在 β z = −nπ or z = −n ( n = 0,1,2,.....) 电场皆为零。 对任意时刻 在 电场皆为零。 2 π λ or z = − ( 2n + 1) ( n = 0,1,2,.....) 磁场皆为零。 对任意时刻t在 磁场皆为零。 ◇对任意时刻 在 β z = − ( 2n +1) 2 4 ωt = 0 π π 3π ωt = π 5π 3π 7π ωt = 2π ωt = ωt = ωt = ωt = ωt = ωt = 4 2 4 4 2 4
平面电磁波在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24页PPT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9.4垂直入射均匀平面电磁波的反射与透射
9.4 垂直入射平面电磁波的反射与透射1. 垂直入射平面电磁波反射和透射的一般规律前面介绍了均匀平面电磁波在单一媒质中传播的一般规律。
在多种媒质中,电磁波传播的情况更加复杂。
在两种媒质分界面处,存在反射和透射现象。
这里只介绍均匀平面电磁波垂直入射媒质分界面的情况。
设0x =是二种媒质的分界面,左侧为第一种媒质,右侧为第二种媒质。
均匀平面电磁波在第一种媒质中沿x 方向传播,到达分界面后,形成透射波和反射波。
对分界面来说,入射波透过分界面形成透射波,透射波在第二种媒质中继续沿x 方向传播;入射波遇到分界面反射回来形成反射波,则在第一种媒质中沿x -方向传播。
假设入射波电场强度只有y 分量,表示为()11e x yx E +-Γ+=E e 则根据均匀平面电磁波中电场和磁场强度关系,可写出入射波磁场强度()111C1e e x x z z E x H Z ++-Γ-Γ+==H e e 将透射波表示为()22t t e x y x E -Γ=E e ()22t tC2e x z E x Z -Γ=H e 将反射波表示为()11e x yx E Γ--=E e ()11C1e x z E x Z -Γ-=-H e 在第一种媒质中,电磁场()()()11111e e x x y yx x x E E +-ΓΓ-+-=+=+E E E e e ()()()11111C1C1e e x x z z E E x x x Z Z ++--ΓΓ-=+=-H H H e e 在第二种媒质中,电磁场()()22t t 2e x y x x E -Γ==E E e ()()22t t2C2e x z E x x Z -Γ==H H e 在均匀平面电磁波垂直入射情况下,相对于分界面电场和磁场都只有切向分量。
根据分界面衔接条件,当0x =时,有()120(0)=E E()120(0)=H H将电场和磁场表达式代入式 列出二个方程t t 211C C C E E E E E E Z Z Z -+-+⎧-=⎪⎨+=⎪⎩ 解此方程组得反射波和透射波分别与入射波的关系2121()()C C C C Z Z E E Z Z -+-=+ , 21121()()C C C C C Z Z H E Z Z Z -+-=-+ t 2122()C C C Z E E Z Z +=+ , t 122()C C H E Z Z +=+ 引入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21W 21()()C C C C Z Z R Z Z -=+,2W 122()C C C Z T Z Z =+ 则 W E R E -+= ,W 1C R H E Z -+=- t W E T E += ,t W 2C T H E Z += 反射系数W R 和透射系数W T 的关系W W 1T R -=电磁波传播参数C Z ==j Γ===α=β=j Γ=α+β2. 理想导体表面的反射理想导体就是电导率为无限大的导体。
第八章 平面波的反射和折射
E r η 2 − η1 R= = E i η1 + η 2
v ki
20
η1
透射波
v v i (ωt − k2 z ) Ed = e x Ed e v v Ed i (ωt −k2 z ) Hd = e y e
η2
式中波数、波阻抗均为复数, 式中波数、波阻抗均为复数,振幅为实数 边界条件电场强度矢量的连续性条件可 由 z=0 边界条件电场强度矢量的连续性条件可 得:
对于一般非磁性电介质, µ ≈ µ 0 ,则有: 则有: 对于一般非磁性电介质, 一般非磁
µ0 ε 2 − µ0 ε 1 ε1 − ε 2 η 2 − η1 R= = = η 2 + η1 µ0 ε 2 + µ0 ε 1 ε 2 + ε1
2η 2 T= = η 2 + η1 2 µ0 ε 2
µ0 ε 2 + µ0 ε 1
v v i (ωt + k1 z ) Er = e x Er e v v Er i (ωt + k1z ) H r = −e y e
η1
8
透射波
v v i (ωt − k2 z ) Et = e x Et e v v Et i (ωt − k2 z ) Ht = e y e
η2
处电场强度矢量的边界条件应有: 条件应有 由 z=0 处电场强度矢量的边界条件应有:
µ2
13
ε 1 µ1
v v v i (ωt − k ⋅rv ) E i = E0 e v v 1 v v i (ωt − k ⋅rv ) 入射波 Hi = k × E0 e ωµ1 v v v i (ω ′t − k ′⋅rv ) E r = E0 e ′ v v 1 v v i (ω ′t − k ′⋅rv ) 反射波 ′ Hr = k ′ × E0 e ω ′µ1 v v v i (ω ′′t − k ′′⋅rv ) Ed = E0′e ′ 折射波 v v v i (ω ′′t − k ′′⋅rv ) 1 v H = ′ k ′′ × E0′e d ω ′′µ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入边界条件可以得到:
[ x ]x0
t
2
u x
x0
0
[ xy ]x0
uyΒιβλιοθήκη v xx00
[ xy ]x0
u z
w x x0
0自 然 满 足
12
整理可以得到:
P1入射纵波
P1S1反射横波
P11反射纵波
5
设一平面纵波与x轴夹角为α1的方向入射到自由界面; 设入射纵波中质点的位移函数(即波动方程的解)为:
2U t2
Vp2
2U r2
U U 1 U 2 f1 ( r V p t) f2 ( r V p t)
U 1A 1sin(txcos1V pysin1)
0自 然 满 足
在此波动中,质点的位移函数与z无关,且位移在z方向的分量8 w=0
因为在自由界面上既有入射波带来的位移,又有反射 波带来的位移。所以在假定只有反射纵波的时候,有
uu1u2;vv1v2
U 1A 1sin (tf1 xg 1y) U 2 A 2 s in (t f2 x g 2 y 1 )
u 1 U 1c o s1 ,v 1 U 1sin1 u 2 U 2c o s2 ,v 2 U 2s in2
代入边界条件可以得到:
A1(2cos21)cos(tg1y) A2(2cos22)cos(tg2y1)0 Vp[A1sin21cos(tg1y)A2sin22cos(tg2y1)]0
A1 Vp
(
2
cos2
1)
cos(
t
g1
y)
A2 Vp
(
2
cos2
2)
cos( t
g2
y
1)
A3 Vs
(
sin
22)
cos( t
g3
y
2
)
0
A1 Vp
sin
2 1
cos( t
g1 y )
A2 Vp
sin
2
2
cos( t
g2
y
1)
A3 Vs
cos
22
cos(
t
g3
y
2
)
0
13
由此可以得到:
一、
9
对于y的任意值,为了使第一式得到满足,必须有
(1)g1g2(即 11); (2)10,A 1A2或 1,A 1A2
上面两式是等价的,说明经过自由界面的反射,位移的位相 改变了π,但是将其代入第二式却不能使第二式得到满足。 于是我们可以知道仅有一反射的纵波,是不能同时满足边界 上无正应力和无剪应力的边界条件的。 现在我们证明还有一反射的横波,入射纵波、反射纵波、反 射横波代入可以同时满足边界上的边界条件。
1
地震P波(纵波)和S波(横波)运行时弹性岩石运动的形态
2
3
纵波:间隔形成压缩带(密集带)和膨胀带(稀疏带),传播 方向与振动方向一致,波速―― Vp 横波: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相垂直,波速――Vs
水平面内分量:称SH波 垂直面内分量:称SV波
4
§9-1平面波在自由界面上的反射
一、平面纵波在自由界面上的反射
形变传播时,两部分的传播速度不同。在震源附近,两部分还未分开, 所以波经过处的形变是复杂的。在较远的地方,波阵面就分成两个。胀缩波 传播较快,波阵面上的质点位移和传播方向一致,所以叫做纵波,一般用字 母P表示。较慢的叫畸变波,质点位移和传播方向垂直,所以叫做横波,一般 用字母S表示。在均匀的介质中,波阵面在震源附近是曲面,但在相当距离 后就趋近于平面。为简单起见,现只讨论平面波。
改写为 U 1A 1sin (tf1 xg 1y)
f1cVops1;g1sVinp1
6
设入射波为拉伸波,即质点的运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 向相反,于是可以知道在入射波中质点的位移分量为:
u 1 U 1c o s1 ,v 1 U 1sin1
假设与自由界面作用后,只有纵波反射,且反射纵波
的位移函数为:
10
设反射横波的传播方向与x轴的夹角为β2,相应于此波质点 的位移函数为:
U 3 A 3 s in (t f3 x g 3 y 2 )
f3cV oss2;g3sV ins2
考虑到横波中质点的位移与传播方向垂直,且假定z方向无 运动,因此振动必然发生在oxy平面内,这样,在次波动中质 点的位移分量为:
7
问题:确定反射波的各参数
方法:由边界条件可以确定
边界条件:在自由界面上位移不受任何限制,即应力等于零;
即在x=0的平面上,对于y与t的任意值有
x xy xz 0
由广义胡克定理和几何方程可以得到:
[
]x x0
t
2
u x
x0
0
[
]xy x0
u
y
v x
x0
0
[
]xy x0
u z
w x x0
第九章 平面波的反射与透射
在无限弹性介质中有无旋波(纵波)和等容波(横波)这两种弹性波 的传播。
但是实际介质内部,一般都会存在分界面。如地表表面、岩层的分界 面。
通常把实际地层称为层状介质。本章研究弹性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 分界面的情况
纵波和横波 地震波到达之处,介质就产生形变。由力学定律知道,任何 小的形变都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表示胀缩,即变体积而不变形状;另 一部分表示畸变,即变形状而不变体积。
U 2 A 2 s in (t f2 x g 2 y 1 )
f2
cV ops2;g2
sin2
Vp
F2前面的负号原因:反射波相对于x轴而言,是正向传播。
δ1为常数,表示由反射所引起的相位改变。
仍假设反射波为拉伸波,在此波动中质点的位移分量为:
u 2 U 2c o s2 ,v 2 U 2s in2
u 3 U 3sin2 ,v 3 U 3c o s2
11
入射纵波、反射纵波、反射横波同时存在,在自由界面上 质点的位移分量为:
u u 1 u 2 u 3 ;v v 1 v 2 v 3
U 1A 1sin (tf1 xg 1y) u 1 U 1c o s1 ,v 1 U 1sin1
U 2 A 2 s in (t f2 x g 2 y 1 )u 2 U 2c o s2 ,v 2 U 2s in2
设半无限弹性介质的自由表面为yoz面,z轴与图面垂直。 假定yoz面的左边为真空,由于没有传播振动的介质,故不会 产生透射问题,全部入射波都在界面上被反射。
因为地表面可以近似的看作为自由界面,任意平面波又 可以用频谱分析的方法分解为许多简谐平面波的线性叠加, 于是我们现在讨论简谐平面波在自由界面上的反射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