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具体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具体策略
发表时间:2019-12-27T09:38:20.02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作者:刘敏华
[导读] 文本细读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的深度与内涵,还能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摘要:文本细读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的深度与内涵,还能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然而,想要在文本细读中达成阅读的目标,我们就必须要在以“回归文本”作为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不断积累泛文本作为教育素材,使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都能得到有效拓展与延伸。经过长期的阅读教学经验,笔者仅从以下两点来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还望诸位同行能够不吝赐
教。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细读;具体策略
一、以“回归文本”作为指导思想
文本是文本细读的根本之所在,也是文本细读活动得以展开的重要基础。因此,学生想要对文本展开认真地分析、细致的解读就必须回到文本自身上,以“回归文本”作为文本细读的指导思想。如此一来,他们方能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有效避免因望文生义所构筑的空中楼阁。
1、直面文本,敢于质疑和提问
想要“回归文本”,学生就必须善于从文本中发现问题并敢于质疑和提问。
比如,在学习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时候,有的学生便对“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文本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陶渊明生活在东晋,而桃花源中的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然而,从秦到东晋相隔五百多年,人们的服饰、发饰等又怎么会“悉如外人”呢?这种质疑与猜想直接建立在文本的意思之上,无论是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还是在提出质疑的时候,该生都是以文本内容为依托,紧紧围绕文本内容而展开的。与此同时,在认真思考文本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此外,这些质疑和提问还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不迷信课本,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以确保自身语文能力以及自身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2、突出文本的文学性和审美功能
文学性和审美性是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之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突出文本的文学性和审美性不仅能够使语文教学更加富有艺术魅力,还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身丰厚的人文底蕴。然而,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诸多具有文学性、审美性的文本都被没来由的德育教育以及政治教育搞得乌烟瘴气。也正是因为如此,语文教育逐渐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思想政治课”,毫无乐趣与妙处可言。在此心理认知形成的情况下,许多学生逐渐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务必要注意语文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将文学性与审美性赋予到文本的讲解中,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讲解感悟到语文之美,文字之美以及语言之美等。如此一来,他们才有可能真正意识到语文教育的内涵及其价值,进而在其艺术魅力的影响下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思索,从而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开辟属于自己的一篇天地。
3、挖掘文本的深度与广度
能够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文本都是非常经典且精彩的文本,这些文本无论是在思想境界上,还是文学艺术上都具有非常高的成就。可以说,这些文本都是非常具有深度的,也是非常具有广度的。因此,想要在细细品读中感悟文本思想核心等,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挖掘文本的深度与广度,使之对文本内容形成横向、纵向上的综合认知,进而对文本本身产生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详细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才能对文本作出正确的解读与评价。
比如,在学习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精读文本的过程中了解文中所写的两三件小事,并让他们说说作者如何通过这二三件小事的描写来实现“以小见大”,进而将叶圣陶先生的为人处世十分细腻、逼真地描绘出来的?这些思考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纵向上、也就是深度上的了解。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将叶圣陶先生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及其生平事迹(课文提到的除外)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对叶圣陶这个人产生全面且客观的认识。这些对学生来说属于横向上、也就是广度上的认识。
综合这两方面的了解与认识,学生既能了解叶圣陶老先生在为人处世中的闪光点,也能了解叶圣陶老先生的一些不足之处。如此一来,才能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真性情,从而在脑海中形成更加鲜明且立体的人物形象。
4、防止误读或过度解读
在文本细读过程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又要引导学生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从文本内容本身的深度、广度上对文本进行深刻的解读与剖析。然而,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对文本的过度解读的不合理现象。比如,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某些教师为了突出文本内容的“思想境界”或者是“思想高度”习惯性地对文章进行“拔高”。这种“拔高”不仅使学生逐渐丧失了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还使他们对语文产生一种强烈的厌烦情绪以及排斥心理等。在此类心理的影响下,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必然会大规模地下降。
二、积累泛文本作为教育素材
泛文本指的是与文本相关的一切资料,泛文本积累的丰富与否对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想要学生在文本细读中有所收益,我们必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引导他们注重泛文本的积累。在此,笔者便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更好地实现泛文本的积累。
1、积累同一主题的泛文本
每个文本都有鲜明的主题,倘若我们能够引导学生将身边接触到的泛文本进行合理的归类,那么,当他们将来需要使用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便能轻易地调动出来并恰当准确地应用到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季节的分类,将描写冬季的诗篇整理如下: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柳宗元的《江雪》、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以及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等等。
2、多元化理解同一文本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眼界的不同,即便在阅读同一文本的时候,读者们也会产生许多不同的理解方向和认知形式。因此,我们可以在班级中展开一系列的读书、评论活动,让学生就某篇文章的理解各抒己见并交换彼此意见。在这个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全面、细致地了解文本内容,还能了解到有关文本的更多解读方式,从而在不断开拓自身的思维领域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