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要求:

l、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理解分子吸收光谱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3、理解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及主要性能和测定方法。

4、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子吸收光谱原理,吸收定律(比耳定律),影响吸收谱带的因素,溶剂效应,有机化合物结构推断,单组分、多组分定量分析。

难点:用经验规则计算 max

7-1分析光谱概述

通常指的紫外光谱主要是近紫外(200-400nm)和部分可见光区(400-800nm)的光;这些光的能量相当于共价健电子和共轭分子的价电子跃迁,故又称电子光谱,或紫外可见光谱。

UV-VIS是研究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的分子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由于价电子跃迁时所需能量在紫外,可见区,所以UV-VIS是研究推断化合物结构以及进行成分分析的重要手段。

一、分子光谱的产生

分子光谱包括电子光谱、振动、转动光谱。

E分子=Ee+Ev+Er+E平动+……

E≈Ee+Ev+Er

所以:1、紫外,可见光谱研究的是电子光谱。

2、其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Larmbet-Beer定律上。

其中λmax εmax 为定性分析的重要参数。

A=εbc 定量分析的依据

比吸收系数E1%=10×ε/M

二、UV-VIS主要研究对象

凡所产生π-π*,n-π*跃迁的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可见都有吸收,故其主要是研究含共轭双键的化合物。

7-2 化合物电子光谱的产生

一、电子跃迁的类型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当原子形成分子时,原子轨道将重新进行线性组合而形成分析轨道。

*轨道的能量

σ<π

轨道的极性n>π*>π>σ*

关于“极性”:根据光电子能谱中的解释如下:

电子进入成键轨道,键能增强,键距缩短,极性减弱;

电子进入反键轨道,键长伸长,偶极距增加,极性增加。

即轨道的极性是电子云相互集中生成或相互分离的结果。

1、σ-σ*跃迁

跃迁时所需λ<200nm,发生在真空紫外区(空气中N2、O2、CO2有吸收),为饱和烃中C-C、C-H(λ=125nm)的吸收,由于技术困难,应用较少。

由于σ-σ*跃迁的化合物在200~1000 nm内无吸收,故此类化合物,如己烷,环己烷等常作为紫外光谱测定中的溶剂。

2、n-σ*跃迁

近紫外区,含有未共用电子,如:-OH,-NH2,-SH,-X等。如CH3OH 3、π—π*跃迁

一般发生在近紫外区,含有双键或共轭双键。为强吸收,ε>104。

当有共轭双键存在时,由于形成大π键,使吸收峰红移。

4、n—π*跃迁

发生在近紫外可见区,含双键基团中连有杂原子。当杂原子(如O,H)直接与双键相联,如,其中杂原子上孤对电子向反键轨道跃迁。会发生n—π*跃迁。特点是ε小(<100),谱带强度弱,属禁阻跃迁。

5、电荷迁移跃迁

内氧化—还原过程,谱带较宽,吸收强度大。

二、几个常用术语

1、生色团

能吸收紫外、可见光而产生电子跃迁的基团。一般分子结构中含有π键,(双键或叁键),可产生π—π*、n—π*跃迁。

2、助色团

指含有非键电子(孤对电子)的基团。它们本身不能吸收λ>200nm的光,但与生色团相互作用,可产生红移并使吸收增加。

解释:为什么引入助色团会产生红移,可从键的极性方向解释。

孤对电子对极性强的轨道的影响远比对极性弱的轨道影响大。另:有些书上是这样解释的。

给电子的稳定异构效应,是π*能量升高。亲电诱导效应(-I)是n能量降低。

3、红移和蓝移

4、弱带与强带增色与减色效应ξ增加为增色效应

凡ξ>104为强带,ξ<103 为弱带。

三、紫外吸收带

紫外吸收峰出现的波长范围与强度,与化合物的结构有关,一般把吸收带分为K带、R带、B带和E带,从吸收带可推测化合物分子结构信息,进行解析光谱。

1、K带

由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λ=210-250nm

特征:ξ>104随共轭双键增加,发生红移的同时,且产生增色效应,ε著增大。

2、R带

由n—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由等基团上的双键与杂原子上孤对电子共轭产生的吸收带的总称。

特征:为一弱吸收,若有强吸收峰在附近时,可红移或掩盖。使用极性溶剂时,随极性增强发生蓝移。

3、B带

由闭合环状共轭双键π—π*跃迁产生的,B带为芳香族(包括杂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由苯环的骨架振动与苯环内的π—π*重迭所引起。

特征:Ⅰ为一弱吸收

Ⅱ在气态或非极性溶剂中,有许多精细结构

Ⅲ在极性溶剂中,精细结构消失成一宽峰,苯被取代时,细微结构也会消失。

若芳香族化合物中同时出现K带、B带、R带。则λR>λB>λK

IR<IB<IK

4、E带

E带也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由苯环中三个烯双键的π—π*跃迁所引起的,分为E1、E2带。

当苯环上有发色团取代并与苯环共轭时,E2与K带合并且长移,B带红移。

①若苯环上有助色团取代时,E2红移,但λ<210nm ,由此可推断化合物

结构。

四、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

1、饱和烃及其衍生物

含σ-σ*(n-σ*),产生的光谱在紫外区,故仅含σ-σ*跃迁的化合物,如环己烷、乙烷、庚烷等是测定紫外吸收的良好溶剂。

2、不饱和有机化合物

含π电子,产生π—π*跃迁,其吸收光谱出现在紫外可见区。

①孤立双键

②共轭双键

随共轭程度的增强,λ长移且吸收程度增强。

3、羰基化合物

当羰基与助色团直接相连时,由于n电子与π共轭,将使π—π*跃迁红移,n —π*跃迁蓝移。

4、苯及其衍生物

苯有三个吸收带,由π—π*跃迁引起。有取代基时,对三个吸收带都有影响。

所以,对E1影响不大,对E2 B带影响基本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