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区域地理 专题20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百汇大课堂2017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地理专题训练21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新人教版

百汇大课堂2017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地理专题训练21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新人教版

专题训练(二十一) 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2016·长安一中模拟)与煤、天然气和核发电等传统电能制造技术相比,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不烧任何燃料,不需用水,只是应用了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使太阳光的热能被利用来制造强大的上升气流,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它将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生产方式。

读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原理示意图,分析完成1~2题。

1.顶盖透明的太阳能集热棚所利用的原理为( )A.热岛效应B.绿岛效应C.温室效应D.狭管效应2.下列地区最适宜应用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是( )A.澳大利亚中部地区B.北美五大湖地区C.菲律宾群岛地区D.亚马孙平原地区解析:1.C 2.A 第1题,顶盖透明的太阳能集热棚类似于玻璃温室,最大限度地获取太阳能,因此利用的原理是温室效应,故选C。

第2题,此发电系统适宜分布在太阳辐射较强的地区,应满足纬度较低且气候干燥等条件,比较四个选项只有A符合要求。

(2016·怀化模拟)下图是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读图完成3~4题。

3.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劳动力C.原料D.交通4.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A.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B.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C.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D.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解析:3.C 4.B 第3题,图中显示产业链的中心环节是煤炭开采,同时利用煤炭作为原料发展焦化、液化等产业链,利用煤炭作为能源发展炼铁、发电等产业链,故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原料。

第4题,煤炭外运对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用煤炭发电后输送电能可有效缓解交通运输压力,但这样会使本地大气污染更严重。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地区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直接( )A.加剧水土流失B.造成土壤盐碱化C.破坏地表植被D.减轻环境污染6.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地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大力提高煤炭产量B.将涉煤企业外迁C.加大煤炭的外运能力D.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析:5.C 6.D 第5题,图示区域煤炭分布在大兴安岭西侧(背风坡)草原地带,降水较少,开采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地表植被,植被破坏后又会导致水土流失。

百汇大课堂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区域地理 专题24 世界地理课件 新人教版

百汇大课堂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区域地理 专题24 世界地理课件 新人教版

(4)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位置 赤道附近
两极附近
南北 回归 线附 近
大陆 东岸
大陆 西岸
年降水量
成因
降水多(2 000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__上__升__
mm以上) 气流
降水少(200 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盛行_下__沉___
mm以下) 气流
降水多(500 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
mm以上)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太阳辐射(纬 度因素)
海陆分布(海 陆相间分布)
海陆分布(海 洋面积广阔)
地形(地势高 低)、洋流
5.世界的降水 (1)形成条件空有气足达够到的__饱凝____和结____核____时__,_ 气温继续下降
水滴增大到能下降到地面
(2)影响降水的因素及表现
影响因素 纬度因素 海陆位置 大气环流 洋流因素
高考总复习
地理
Hale Waihona Puke 第三部分 区域地理专题二十四 世界地理
栏目导航
1 备考·名师指南 2 考点·梯级突破 3 技能·培优提升 4 验收·题组演练
备考·名师指南
考纲展示
重点关注
(1)注意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融合复习,侧重掌握世界海
1.世界地理概况 陆、气候和洋流的分布规律。
2.世界重要国家和 (2)准确定位是掌握区域特征、分析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
地形因素
表现 __赤__道____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中纬度__沿__海____地区降水多,__内__陆____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__东__岸____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__暖__流____影响地区降水多,__寒__流____影响地区降水少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百汇大课堂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区域地理 专题21 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题组演练 新人教版

百汇大课堂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区域地理 专题21 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题组演练 新人教版

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题组1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2016·宣武区模拟)陕西榆林市是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

读图,回答1~2题。

1.榆林市成为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优势条件有( )①煤、气、盐资源丰富②水陆交通便利③市场广阔④科技力量雄厚⑤国家政策支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2.榆林市发展重化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①改变地表形态,减缓水土流失②加剧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增多③增加能源输出,消除贫困现象④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1.C 2.D 第1题,图中显示榆林缺少水路交通条件,该地处于陕西,科技较落后,故②④说法错误。

第2题,发展重化工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完善基础设施;但重化工业属于严重污染的产业,会加剧当地大气污染。

(2016·定远模拟)读某国部分区域图,回答3~5题。

3.图中①工业区形成的资源基础是( )A.铁矿B.煤炭C.水源D.风能4.20世纪70年代,该区的钢铁工业也开始衰落,原因之一是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

当时该区钢铁产品在亚洲的主要竞争对手来自( )A.印度B.中国C.韩国D.日本5.目前在以下货物中,经②河运入该国且运输量最大的是( )A.煤炭B.铁矿石C.钢材D.机械解析:3.B 4.D 5.B 第3题,图中①工业区是鲁尔区,当地煤炭资源丰富,煤炭是鲁尔区发展的资源基础。

第4题,在亚洲,印度、中国钢铁市场较大,不会大量出口,韩国出口量小,日本是世界著名的钢铁出口国,对德国鲁尔区的影响最大。

第5题,②河是莱茵河,德国发展钢铁工业的铁矿石主要经莱茵河输入,钢材、机械是鲁尔区的输出产品。

题组2 流域的综合开发(2016·淮北模拟)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势崎岖,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

读下图,回答6~7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十章 第1讲 宏观地理区域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十章 第1讲 宏观地理区域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第1讲宏观地理区域(1.综合分析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地区问题产生原因治理措施东北平原黑土流失长期不合理的垦殖、开荒、伐林退耕还林、还牧,营造防护林,土壤培肥湿地破坏华北平原春旱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修水库;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夏涝降水集中;地势低平;水土流失,河流中下游河床抬高修水库蓄洪;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固堤防、开挖入海新河道盐碱低洼地积水,排水不畅;旱涝不均;大水漫灌,只灌不排酸性物质中和;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使土体脱盐;改良土壤风沙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读图查找:(1)在图中添绘出下列重要经纬线:110°E、120°E、130°E、50°N、40°N。

(2)在图中标出:大兴安岭、长白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某某丘陵、秦岭、渤海。

续表(1)春旱的综合分析(2)盐碱化的综合分析[思考探究1] 下图为某某周边地区略图。

读图,回答问题:(1)甲河是嫩江左岸较大的无尾河流,也是中国第二大内流河,简析其成因。

(2)分析图示地区沼泽广布的原因。

思路点拨:问题透析综合分析无尾(内流)河成因的综合分析(1)泥沙:河流中上游持续提供泥沙;(2)地形:河流下游地势低平,泥沙淤积,河口淤塞,形成沼泽,并与嫩江断开,形成无尾河。

沼泽广布原因的综合分析(1)降水(多):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2)地形(平):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3)气温(低):冬季气温低,蒸发弱;(4)下渗(难):冬季冻土,下渗难;(5)来水(多):夏季汛期河水泛滥。

答案:(1)来自河流中上游的泥沙不断在下游河道及河口地区淤积,造成河口淤塞,河水排泄不畅,失去河床,河水四溢,形成大片沼泽,成为无尾河流。

(2)该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冬半年气温低,蒸发量小;冬季有季节性冻土,阻滞水分下渗;汛期时河水泛滥。

【百汇大课堂】高考地理总复习 1-3地球运动课件 新课标

【百汇大课堂】高考地理总复习 1-3地球运动课件 新课标

• 1.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 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 • (1)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 是( ) • A.日月升落 B.极昼极夜 • C.月相变化 D.四季转换 • (2)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 为( ) • A.23小时56分 B. 24小时零4分 • C. 24小时56分 D. 24小时
• 解析: (1) 题,地球自转可以产生的地理意 义包括:地转偏向力、昼夜交替、时间产 生等这些都可作为证明地球自转的论据;(2) 题,由题意分析,该题所指时间为 “ 太阳 日”,其长度为24小时。 • 答案:(1)A (2)D
示意图 运动周期 现象周期 1恒星日(23时56分4秒) 1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 替现象周期)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 秒(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
运动形式
角 速 度 线 速 度
自转
除南北极点外, 平均约 各地均为 1°/天 15°/小时 因纬度而异, 自赤道向两 极递减 平均约30 千米/秒
解读定位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地球运动的 速度和周期及黄赤交角。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理意义。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考试大纲
•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 1.地球自转 • (1)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俯视 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 视呈 逆 时针方向旋转
• (2)周期:
•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 1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之间存 在一个交角,目前其大小是 23°26′ 。 •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 的回归运动,其周期为 365日5时48分46秒 ,叫 做回归年。

百汇大课堂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区域地理 专题21 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

百汇大课堂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区域地理 专题21 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
地理
第三部分 区域地理
专题二十一 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栏目导航
1 备考·名师指南 2 考点·梯级突破 3 技能·培优提升 4 验收·题组演练
备考·名师指南
考纲展示
重点关注
1.区域能源、矿产资 (1)通过课本案例的学习总结区域资源开发、流
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 域综合开发治理的方法规律,构建答题模板。
(2) 张 家 口 发 展 钢 铁 工 业 对 京 津 地 区 环 境 的 影 响 是位__于__冬__季__风__的__上__风__向__,__易__造___ _成__京__津__地__区__大__气__污__染__;__位__于__水__源__地__的__上__游__,__易__造__成__京__津__地__区__水__源__污__染_____。
3.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限制条件评价 (1)煤炭外运能力不足。 ①煤炭运输量大——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山西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往外 省。 ②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山西省地理位置比较封闭,东是太行山,南是黄 河,不利于晋煤外运。 (2)水资源短缺。 ①收入少:山西省地处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 ②支出多:随人口的增加及灌溉农业和耗水工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日 益增加。
1.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 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___生__物__能___等。 (2)非可再生能源 ①类型:主要包括__煤__炭____、石油、__天__然__气___等矿物能源。 ②特点:数量有限,用一点少一点,若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__生__态__环__境__的 破坏。
2.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评价
5.能源的综合利用
6.环境保护与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水平。

百汇大课堂2017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频考点强化练3新人教版

百汇大课堂2017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频考点强化练3新人教版

高频考点强化练(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2015·揭阳二模)读下图,回答1~2题。

1.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B.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C.该设计只适合缺水地区D.该设计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环境效益2.下列情形与有利于促进蒸发无关的是( )A.空气湿度大B.风速大C.光照强D.气温高解析:1.B 2.A 第1题,图中设施显示出了对雨水的有效利用,显示出了水循环过程中的大气降水、径流、下渗等环节,但没有显现蒸发和植物蒸腾环节。

该设计的适宜范围比较广。

第2题,风力大、光照强、温度高都有利于蒸发,而空气湿度大则不利于促进蒸发。

(2015·乌鲁木齐二诊)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海陆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线符合等温线实际弯曲状况B.等温线的数值②大于①C.洋流流向与虚线弯曲方向一致D.等温线弯曲受暖流影响4.图中甲地沿岸大雾天气多发的原因有( )A.盛行风由海洋吹向陆地B.暖流流经,水汽含量较充足C.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强D.寒流流经,下垫面温度降低解析:3.A 4.D 第3题,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为南半球非洲大陆西岸,沿岸洋流为寒流,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所以实线符合等温线实际弯曲状况,A对,C错。

寒流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等温线的数值②小于①,B错。

等温线弯曲受寒流影响,D错。

第4题,甲地沿岸有寒流流经,下垫面温度降低,导致形成下冷上暖的逆温状况,所以大雾天气多发,D对。

甲地盛行东南风,由陆地吹向海洋,A错。

寒流流经,水汽含量较少,B错。

植被稀少蒸腾作用弱,C错。

(2015·山西四校联考)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

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粮食不能自给。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0章世界地理第1节世界热点地区教师用书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0章世界地理第1节世界热点地区教师用书

第一节世界热点地区热点地区1 东南亚【必备学问·落实基础性】1.区域位置认知(1)经纬网定位:尝试绘出20°N、100°E、110°E、120°E经线,视察穿过的主要地区。

(2)海陆位置定位写出图中字母和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A中南半岛,B 马来半岛,C海南岛,D苏门答腊岛,E加里曼丹岛,F新几内亚岛,G爪哇岛,H菲律宾群岛,①北部湾,②泰国湾,③南海,④安达曼海,⑤太平洋,⑥爪哇海,⑦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2.区域特征认知(1)自然地理特征项目马来群岛中南半岛气候湿热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困难地形坎坷,平原较少,多火山、地震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平原分布于下游及沿海地区植被茂密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河流众多河流短促自北往南流,上游水流湍急,水能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矿产丰富锡矿、石油等资源丰富锡、镍(2)人文地理特征1.运用整体性综合分析东南亚气候成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东南亚气候的形成【核心价值·提高创新性】【典例】(2024·北京卷)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跨境经济合作区在促进相邻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阐述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对当地削减贫困的主动作用。

老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

近年来,该国优质玉米、香蕉、咖啡豆等农产品出口量增加。

(2)分析老挝发展多种优质农产品的有利条件。

琅勃拉邦自然风光美丽、地域文化独特,游客多选择在1月至2月期间前往旅游。

(3)简述游客选择该时段出行的理由。

【思维培育】关键实力获得和解读信息①琅勃拉邦的气候:热带季风气候,1、2月气温相对较低;②老挝经济发展状况: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农产品出口量增加调动和运用学问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涝灾难频发;东南亚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质灾难多发学科素养综合思维农产品条件分析:“多种”——气候相宜种植,地形困难,垂直差异大,多种种植;“优质”——质量好——环境污染少,农作物品质优良;并且农耕历史悠久,种植阅历丰富人地协调观跨境经济合作区对当地削减“贫困”的主动作用——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我的解答】答案:(1)发展边疆贸易,创建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培育人才,完善基础设施,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等。

百汇大课堂2017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地理专题22区域经济发展题组演练新人教版

百汇大课堂2017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地理专题22区域经济发展题组演练新人教版

区域经济发展题组1 区域农业发展(2016·松原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宜农荒地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是( )A.光照充足B.土壤肥沃C.降水丰沛D.物种丰富2.该地区降水分布规律是( )A.由东南向西北减少B.由东向西减少C.由北向南减少D.由西向东减少3.该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A.保护湿地B.保持水土C.建成我国重工业基地D.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解析:1.B 2.A 3.D 第1题,从图中可知,图示地区荒地多且多为肥沃的黑土,这是本区发展农业的突出资源优势。

第2题,东北地区降水量受距海远近的影响,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第3题,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这也是本区国土整治的重点。

(2016·忻州模拟)读某农业生态园生产链循环模式图,完成4~5题。

4.该农业生态园的主要生态效益有( )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②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③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④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⑤果草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⑥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⑥5.该农业生态园废弃物再利用体现在( )①食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和秸秆、粪便用于生产沼气②养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禽的饲料③在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黑麦草、玉米草等牧草④收集珍禽的羽毛制作成观赏标本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4.C 5.D 第4题,本题强调的是生态效益。

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餐饮、休闲旅游业属于经济效益,故选C。

第5题,黄粉虫、套种都不属于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利用,故选D。

6.(2016·荥阳模拟)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的甲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来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

材料二冻土是指0℃以下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

近20多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东北地区多年冻土退化。

百汇大课堂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区域地理 专题20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 新人教版

百汇大课堂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区域地理 专题20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 新人教版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砍柴 伐薪、 破坏 植被

能源 缺乏

能源 问题

解决 措施

营造__薪__炭__林___、 兴建沼气池、 推广省柴灶
⑤控制人口增长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与治理 (1)危害 ①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降低。 ②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③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1.(2014·广东卷)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 制是(D )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解析:一般情况下,植被条件越好,地表受侵蚀作用影响越小,沉积作用越 强,故植被可以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高考总复习
地理
第三部分 区域地理
专题二十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栏目导航
1 备考·名师指南 2 考点·梯级突破 3 技能·培优提升 4 验收·题组演练
备考·名师指南
考纲展示
重点关注
区域存在的 (1)通过教材案例的学习,总结某一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 环境与发展 因、危害、防治措施,结合教材构建答题模板。 问题及其产 (2)结合区域图掌握典型区域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对典型的 生的危害以 生态环境问题在不同区域的成因、防治等进行对比记忆。 及有关的治 (3)关注新出现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联系教材与所学知识从 理保护措施 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学以致用

百汇大课堂2017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地理专题20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题组演练新人教版

百汇大课堂2017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地理专题20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题组演练新人教版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题组1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2015·南昌调研)读我国北方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2题。

1.我国北方自然带的分布特征是( )A.东西延伸、南北更替B.南北延伸、东西更替C.南北延伸、南北更替D.东西延伸、东西更替2.荒漠化的扩展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图中A地目前荒漠化问题十分严重。

下列关于A地荒漠化扩展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深居内陆,气候干旱B.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C.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土地、水等资源D.水土流失严重解析:1.B 2.D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北方自然带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第2题,A地位于我国新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不可能是水土流失严重。

(2016·贵阳模拟)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充足B.水源充足C.降水丰富D.光照充足解析:选B 草原景观出现在降水量相对较多的地区,而⑤地降水量在100 mm以下,则可能该地有较充足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水源。

4.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B.①②种草、③种树C.①种树、②③种草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解析:选C 降水量在400 mm以上的半湿润地区可以种树,而半干旱的②③由于降水少而适宜种草。

(2016·开封模拟)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5~6题。

5.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臭氧层破坏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水污染6.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①开发小水电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5.B 6.C 第5题,由图可知能源消费结构以薪柴为主要能源,植被破坏严重,加上地形坡度较大,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集中、多暴雨,故水土流失严重。

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区域地理 专题25 中国地理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

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区域地理 专题25 中国地理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

专题二十五中国地理考纲展示重点关注1.中国的自然及人文地理特征2.中国地理分区(1)关注我国的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合理利用的措施。

(2)理解和记忆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的主要特征、区域差异,并以此为基础,加强对区域之间差异的分析对比,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考点六十四 中国地理总论(高考指数★★★★☆)1.我国的疆域(1)优越的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海陆位置:东临 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2)辽阔的疆域: ①领土四至点。

②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2.地形、地势(1)特征⎩⎪⎨⎪⎧地势: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 a 天山—阴山、昆仑山—b 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c 大兴安岭—太行山—d 巫山—雪峰山、长白山—e 武夷山、fXX 山脉西北—东南走向 g 祁连山、阿尔泰山 南北走向 h 贺兰山、横断山脉 弧形山脉 i 喜马拉雅山3.主要地形区 (1)四大高原 地形区位置与X 围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青藏高原世界XX 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 000 m 以上;边缘和内部分布着高大山脉;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内部山脉相对高度不大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和湟水谷地;人口稀少XX高原海拔1 000 m左右;地面坦荡;自东向西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景观变化。

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河套平原、XX平原、河西走廊黄土高原世界上最广的黄土分布区;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以谷子为主的旱作农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开发云贵高原地势西高东低,从2 000 m降到1 000 m;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坝子”为农业区,交通落后制约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分布广(2)四大盆地地形区位置与X围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内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百汇大课堂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区域地理 专题

百汇大课堂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区域地理 专题

专题训练(二十一) 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2016·长安一中模拟)与煤、天然气和核发电等传统电能制造技术相比,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不烧任何燃料,不需用水,只是应用了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使太阳光的热能被利用来制造强大的上升气流,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它将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生产方式。

读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原理示意图,分析完成1~2题。

1.顶盖透明的太阳能集热棚所利用的原理为( )A.热岛效应B.绿岛效应C.温室效应D.狭管效应2.下列地区最适宜应用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是( )A.澳大利亚中部地区B.北美五大湖地区C.菲律宾群岛地区D.亚马孙平原地区解析:1.C 2.A 第1题,顶盖透明的太阳能集热棚类似于玻璃温室,最大限度地获取太阳能,因此利用的原理是温室效应,故选C。

第2题,此发电系统适宜分布在太阳辐射较强的地区,应满足纬度较低且气候干燥等条件,比较四个选项只有A符合要求。

(2016·怀化模拟)下图是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读图完成3~4题。

3.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劳动力C.原料D.交通4.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A.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B.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C.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D.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解析:3.C 4.B 第3题,图中显示产业链的中心环节是煤炭开采,同时利用煤炭作为原料发展焦化、液化等产业链,利用煤炭作为能源发展炼铁、发电等产业链,故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原料。

第4题,煤炭外运对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用煤炭发电后输送电能可有效缓解交通运输压力,但这样会使本地大气污染更严重。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地区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直接( )A.加剧水土流失B.造成土壤盐碱化C.破坏地表植被D.减轻环境污染6.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地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大力提高煤炭产量B.将涉煤企业外迁C.加大煤炭的外运能力D.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析:5.C 6.D 第5题,图示区域煤炭分布在大兴安岭西侧(背风坡)草原地带,降水较少,开采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地表植被,植被破坏后又会导致水土流失。

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专题4 地球的公转运动 新人教版-新人

百汇大课堂(教师用书)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专题4 地球的公转运动 新人教版-新人

专题四地球的公转运动考纲展示重点关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注重对原理、规律的理解,如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2)注重联系现实生活理解所学的知识,如影子朝向、日出方向、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等。

(3)注重各种图形的学习与变式比较,注重图图之间的转化,知识、原理与图形之间的转化,总结读图的规律、技巧,养成绘图、读图、用图的习惯考点十一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及四季、五带(高考指数★★☆☆☆)1.公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

(2)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近日点1月初,远日点7月初。

(3)周期: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4)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3.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1)形成原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导致太阳辐射随季节有规律地变化。

(2)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把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定为夏季,反之为冬季。

春季和秋季是 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北温带地区的四季:3~5月为春季,依次每3 个月为一个季节(3)五带的划分⎩⎪⎨⎪⎧界线:回归线和极圈五带:南寒带、北寒带、南温带、北温带、热带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分析影响的方面 黄赤交角变大(小) 太阳直射X 围 扩大(缩小) 极昼和极夜现象X 围扩大(缩小)五带的X 围热带和寒带的X 围扩大(缩小)温带的X 围缩小(扩大)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赤道与寒带除外)季节的变化变化明显(不明显)(2015·XX 卷)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 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

完成下题。

1.图中M日最接近(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解析:选B 题图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根据图XX息分析可知,图中开始日期北极圈内太阳辐射为零,日期为冬至日前后;a 对应的日期北极点附近太阳辐射为零,以后逐日增加,日期为春分日前后;b对应的日期北极点附近太阳辐射为零,以后逐日向北极圈扩大,日期为秋分日前后;M日北半球各地太阳辐射达到最大值,日期为夏至日前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十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纲展示重点关注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1)通过教材案例的学习,总结某一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危害、防治措施,结合教材构建答题模板。

(2)结合区域图掌握典型区域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对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在不同区域的成因、防治等进行对比记忆。

(3)关注新出现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联系教材与所学知识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学以致用考点五十四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高考指数★★★★☆)1.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1)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2)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具体分析如下:(3)荒漠化的防治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砍柴伐薪、破坏植被←能源缺乏←能源问题→解决措施→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⑤控制人口增长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与治理(1)危害①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②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③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2)治理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建设基本农田。

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

④矿区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1.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对策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如下图所示:2.水土流失问题的分析方法(1)水土流失的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

自然条件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

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

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

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

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

①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

②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

③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等开发建设不当。

(3)从人类活动的技术角度分析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①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来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

②生物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

③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

1.(2014·广东卷)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解析:选D 一般情况下,植被条件越好,地表受侵蚀作用影响越小,沉积作用越强,故植被可以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2013·海南卷)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

读图,完成2~3题。

2.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A.甲地区植被退化B.乙地区沙化C.丙地区荒漠化D.丁地区植被改善解析:2.D 3.C 第2题,土壤盐渍化产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二是地下水位偏高,把地下盐分带到地表,随着淡水的蒸发散失,盐分逐渐滞留在地表,形成盐渍化。

图中丁处地势最低,临近本区的湖泊,是上游冰雪融水在沙漠边缘的出露,地下水位高,且蒸发旺盛,产生盐渍化。

第3题,本区的河流为内流河,河流径流量小,在中上游地区大量引水灌溉必然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植被减少,从而导致土地荒漠化现象。

由等高线图知丙地在乙地下游,乙地的引水灌溉使丙地段水量减少,植被干枯退化,产生荒漠化。

4.(2015·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即将修建的“中巴铁路”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

图1为“中巴铁路”规划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图1材料二图2为喀什和瓜达尔气候资料图。

图2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多繁华的古代城市不断受到沙漠的蚕食。

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绿洲地区发展的启示是________。

解析:印度河流域发生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人口快速增长造成的水资源过度利用、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等引起的土地荒漠化。

我国绿洲地区发展过程中要以此为鉴,从原因入手采取合理措施。

答案: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等5.(2014·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解题关键:(1)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湖泊周围沉积,二是冬春季节河流与湖泊水位低,泥沙出露。

(2)原因主要从冬春季节气候、地表植被、风等方面分析。

(3)注意问题给出的两个方面: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4)对铁路的保护主要从工程措施入手。

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

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考点五十五 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高考指数★★☆☆☆)1.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2.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效应(1)“地球之肺” 雨林植被――→光合作用固定CO 2放出O 2――→影响全球碳氧平衡 (2)“绿色水库”(3)“基因宝库”3.雨林破坏的原因及保护(1)雨林破坏原因①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

②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2)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4.湿地资源的功能湿地问题的分析方法1.沼泽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地势状况(或地形状况)等要素。

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主要原因是: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底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2.湖泊面积变化原因的分析思路首先,分析变化时间长短。

如果是长期的变化(如一万年以来)则主要考虑自然原因,湖泊萎缩主要是气候变干,蒸发加强造成;如果是近十几、几十年来的变化,则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降水、冰雪融水有关。

其次,分析湖泊所在地区。

短期内外流湖萎缩主要原因一般是围湖造田造成,湖泊面积增加一般是上游水土保持较好,湖泊淤沙减少,退耕还湖的结果;干旱区内流湖萎缩,短期原因是入湖河流的水资源利用过度造成。

冰雪融水补给的湖泊面积的增减,一般考虑气温的变化、冰雪融水量的多少等原因。

3.外流湖缩小问题的分析模型(2015·天津卷)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

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

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

读材料,回答1~2题。

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2.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B.退耕还草保护水源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解析:1.C 2.B 第1题,艾比湖面积缩小,湖水减少,盐度增大,生态环境恶化,不利于鱼类生长,鱼类密度会降低,湖面缩小导致芦苇大量枯萎,而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故湖泊的自净能力减弱;湖面减小而湖水蒸发总量减小,故C项正确。

第2题,修建水库,会减少入湖水量,萎缩状况会加剧;咸水湖中不适合发展水产养殖;芦苇能改善水质,但对艾比湖萎缩没有影响。

A、C、D错误。

艾比湖为内流湖、咸水湖,为防止其继续萎缩,要尽可能增大入湖水量,在该流域退耕还草,保护水源是最恰当的措施,B项正确。

(2012·安徽卷)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

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

据此完成3~4题。

3.距地面6 m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A.①B.②C.③D.④4.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A.①B.②C.③D.④解析:3.A 4.B 第3题,图中横坐标为风速,纵坐标为高度,①类森林距地面 6 m 以内风速不到3 km/h,故防风效果最好。

第4题,华北平原为温带,适合落叶阔叶林生长。

(2011·天津卷)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5~6题。

5.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 a、b—草原广布、温差大B. b、f—地表崎岖、降水少C. c、e—光照充足、风沙小D. d、g—气候湿润、林地多6.下列生态功能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A.c B.dC.e D.g解析:5.D 6.C 第5题,a、b分别位于南疆和河西走廊,温差大,但草原面积小;b 为河西走廊,地势较平坦、降水少;e位于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风沙小,d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地区,g位于我国粤南地区的珠三角地区,气候条件好,林地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