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风景诗的分段教学法 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风景诗的分段教学法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古诗篇目,苏教版的教材也是如此。这些古诗包括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其中古代风景诗作为中国诗歌的传统题材,也包含在其中。诗人通过赋有音乐美和语言美的诗句,对景物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抒发了对于自然的热爱之情。笔者认为,在小学三个不同的学段里,古诗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代风景诗为例,分学段划分教学思路,看看其教学方法有着怎样的不同。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代风景诗教学方法
小学低年级指的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弱,古代风景诗的教学方法可以降低难度,教学形式应更直观,我们建议使用一下两种方法来教学。
1.诗歌诵读法
对于新入学的儿童来说,他们在识字方面还有所欠缺,通顺流畅的阅读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因此,儿童熟练地识记字词是很有必要的。以《江南好》[1](一年级下册)为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首先要让学生将这首古诗的拼音标注出来,如诗歌的前两句:jiāng nán hǎo,fēng jǐng jiù céng ān.在学生能够完整通读古诗后,再慢慢揭示文字表达的诗意。《江南》一诗的课文是(一年级上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
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教师可将拼音标注出来,如诗歌的前三:jiāng nán kě cǎi lián,lián yè hé ti án
tián.yú xìlián yè jiān。这样为更好地学习古诗做好铺垫,让学生反复诵读,不断强化记忆,甚至背诵出来,效果会更好。
由此我们发现,诵读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准确掌握地掌握字词发音后,教师可以采取多种诵读方式:个人读、齐读、小组读、配乐读等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律美,从而领悟古代风景诗独特的魅力。
2.图片展示法
除了使用诵读法,任课教师还可以展示有关图片,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综合性学习”明确提出了教学要求,“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2]这与风景古诗作者的作诗过程相吻合。因此笔者建议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创设出恰当的情境,使学生感受诗人创作时的内心表达。以《咏华山》(一年级下册)为例:只有天上有,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教师可以通过PPT的演示,将华山的雄伟壮丽、高耸入云的雄姿展现出来,便于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二年级上册)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教师可以构想这样的画面:茫茫的黄河之上有一座高耸的楼阁,夕阳如金钩坠沉,傍着陡峭的山势。黄河之水波涛滚滚,两相辉映,勾勒出
示图片,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这时,出一幅磅礴生动的场景。.学生就能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盛唐时代恢宏的
气度,教学效果会比较理想。
由此可见,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借助直观形象的手段更有利于课堂效果的发挥。
二.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代风景诗教学方法
小学中年级指的是三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还不高,教学方法可以比低年级时增加一些难度,可以变得更加多元化。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调动他们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我们建议使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教学。
1.小组讨论法
因此,对于中年级的孩子来说,自主学习更有利于诗意的理解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短剧表演法
有的学者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基于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当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对于古诗的学习。以《江雪》(三年级下册)为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了解了诗句的大意后,由老师挑选2-3组学生,对于场景再现描述,表现出一个披蓑戴笠的老人,在寒冷冬天垂钓的情景,表现
会在表演中学生还能自己发挥创造力,人物在寒冬凄凉的境况。.添加语言以及神态表情,从而加深学习和理解。再看卢纶的《塞下曲》(三年级下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出,一位同学演李广将军,两至三位同学演士兵。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自由发挥,台词自己构想,配上简单的音乐和孩子们编拟的动作,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会展现在我们眼前。台下的同学也能更好地理解此诗的意义,并有“穿越”之感。诗情的融入需要亲身的体验,诗意的感受需要情感的呼唤。小小的话剧,不仅凝结着学生的心血,也蕴藏着教师的智慧。如果使用得当,双方都将受益匪浅。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代风景诗教学方法
小学高年级指的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强,古代风景诗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加一些难度,教学形式可以变得更加丰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十分重要,可用以下方法使其参与到教学中来。
1.渲染情境法
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能力。渲染情境法是指任课教师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让学生来描述古诗的场面、风景的特点,想象诗人的心情,添加进自己的理解语言。这种方法,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训练他们的联想能力。
举例来看,请看唐诗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五年
级上册)一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此诗在教学时可就后面两句的描写,请同学发言,想象此时孟浩然在船上看到的长江风景,水面的境况,描述李白和孟浩然此时此刻的心情。让同学们把“孤帆远影”的画面具体化,把“长江天际流”的文字加以补充。例如,同学们可以从诗人李白的角度做以下描述:“孟浩然所乘的船越来越远,最初还能看到船桨荡开水面时层层的水波,之后水面恢复了平静,孟浩然站在船头,向李白挥手致意,但孟夫子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渐渐消失。岸边送行的李白眼中有悲凉的神色,想起在长安酒肆二人开怀畅饮的情景,想起争相吟诗时的他的笑声,如今只能眼看着浩瀚的长江之水向东流淌,那片孤帆似乎走向了遥不可及的天际……”有的诗歌一部分内容是写风景的,也可以做这种练习,如五年级下册的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一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六年级上册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六年级下册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课堂上,语文教师都可以根据这些风景描写进行渲染情境法的实践。
2.问题引导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资料提供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善于表达,乐于表达。考虑到小学高年级的同学已经对古诗文有了一定的积累,课文理解能力也比较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