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风景诗的分段教学法 文档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

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暮江吟》说课稿一、说教材《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佳作。

诗句语言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诗句的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

根据新课标第二学段的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学会“吟”、“瑟”两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这样的目标设计,目的是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通过三者的相互渗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及能力的整体提升。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1、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根据教学内容的题材,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了解诗意,体会古诗意境,感受诗人表达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1个课时进行教学。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二、说学情:四年级二班共有54名学生,学生家长的个人素养非常高,所以这些孩子较过去的孩子而言,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多,信息量大,见识广、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愿意交流、乐于表达。

在学习上,他们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如:搜集资料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

所以,这些孩子应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需要做好孩子的引导者就行。

三、说教法和学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阅读是教师、学生、教材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诗词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诗词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诗词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诗词是一门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诗词,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文化修养。

为了更好地进行诗词教学,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有效的教学法。

一、朗诵法朗诵是指直接背诵和表演诗词的方法。

通过朗读诗歌,学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韵律和美感,培养语感和音感。

在朗诵中,教师可以通过解读诗句的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通过讲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动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二、赏析法赏析法是指通过欣赏名家诗词来教授诗词知识。

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古今名篇,让学生欣赏其中的美妙之处。

在赏析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诗词的字句运用、意象描绘、修辞手法等,让学生逐渐领悟其中的艺术之美。

通过赏析名篇,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创作的热情。

三、创作法创作法是指通过学生自主创作诗词来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准备,设计一些具体的话题,引导学生创作与课文相关的短诗。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示范,帮助学生克服创作困难,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互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配乐法配乐法是指通过音乐与诗词相结合,进行诵读和演唱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为选定的诗词配上相应的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词的情感和意境。

在配乐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进行朗诵或演唱。

通过配乐,诗词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也会得到提高。

五、情景演绎法情景演绎法是指通过角色扮演和舞台表演等形式,将诗词呈现给学生。

教师可以选取具有故事性和情感性的诗词,进行情景再现。

学生可以分角色进行分组演绎,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更好地体验诗词的内涵。

情景演绎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指通过游戏和竞赛的形式进行诗词教学。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如诗词填空、诗词接龙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诗词知识。

古诗停顿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古诗停顿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停顿规则,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

3. 通过对古诗停顿的学习,加深对古诗内容和意境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1. 古诗的停顿规则。

2. 正确的朗读节奏。

三、教学难点1. 古诗停顿与意境理解的关系。

2. 如何在实际朗读中运用停顿规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一些没有停顿的古诗朗读片段,让学生感受朗读的流畅性和韵律感。

2. 提问:你们觉得这样的朗读方式怎么样?为什么?(二)新课讲授1. 讲解古诗的停顿规则,包括句中停顿、句末停顿、句间停顿等。

2. 结合具体诗句,讲解停顿在古诗中的重要性,如突出意境、强调情感等。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停顿与意境理解的关系。

(三)实践练习1. 分组朗读,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停顿规则进行朗读。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朗读错误。

3. 学生展示朗读成果,教师点评。

(四)拓展延伸1. 介绍一些著名的古诗朗读家,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朗读风格和技巧。

2.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尝试进行创意朗读,如配乐、角色扮演等。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一篇所学古诗,注意停顿和节奏。

2. 阅读一首自己不熟悉的古诗,尝试找出其中的停顿规律。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情况,评价其停顿规则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和阅读作业,评价其对古诗停顿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朗读兴趣。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指导。

3.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古诗节奏划分讲解教案

古诗节奏划分讲解教案

古诗节奏划分讲解教案教案标题:古诗节奏划分讲解教学目标:1. 理解古诗的节奏划分方法;2. 能够准确划分古诗的节奏;3. 能够运用正确的节奏朗读或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1. 掌握古诗的节奏划分方法;2. 能够准确划分古诗的节奏。

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节奏的含义;2. 能够准确划分古诗的节奏。

教学准备:1. 多种古诗的选材;2. 录音设备;3. 课件或黑板、白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白板等呈现几首古诗的诗句,让学生朗读或背诵。

2. 引导学生观察朗读或背诵时的感受,询问他们是否注意到了古诗的节奏。

二、讲解古诗节奏划分方法(1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平常朗读或背诵古诗时的感受,解释古诗的节奏是指诗句中的音节或字的重音与轻音的分布。

2. 利用多种古诗的选材,结合录音设备,让学生聆听录音,并观察古诗中的节奏变化。

3. 解释古诗节奏的划分方法,包括平仄、押韵、韵脚等。

三、示范与练习(20分钟)1. 示范几首古诗的节奏划分方法,注重音节或字的重音与轻音的把握。

2. 让学生跟读示范,纠正他们的发音和节奏划分。

3. 分组进行小组练习,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节奏划分和朗读或背诵。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节奏划分和朗读或背诵。

2.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首自己的古诗,并进行节奏划分和朗读。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古诗节奏划分的要点,强调重音与轻音的分布规律。

2. 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朗读或背诵古诗时注重节奏的准确划分。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尝试用乐器演奏古诗的节奏,增加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和理解;2.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古诗的节奏与意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审美能力。

教学资源:1. 多种古诗的选材;2. 录音设备;3. 课件或黑板、白板等。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4、《风景》精品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4、《风景》精品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4、《风景》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风景》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意义;2. 能够正确地朗读《风景》这首诗;3. 能够理解并运用《风景》中的名词、形容词等基本词汇;4. 能够通过讨论和绘画等方式表达对于不同景物的感受。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投影仪;2. 《风景》的诗歌文本;3. 与《风景》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4. 绘画工具和纸张。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约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的内容,复已学的知识。

2.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带领学生进入课题《风景》,激发学生对于景物的好奇和兴趣。

第二步:诗歌朗读(约10分钟)1. 让学生跟随录音或老师的示范朗读《风景》这首诗。

2. 鼓励学生一起朗读,并注意语速、语调和语感。

第三步:理解诗意(约15分钟)1. 分段解读《风景》这首诗,解释其中的词义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景物形象和情感表达,并提问相关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第四步:绘画活动(约20分钟)1. 分组或单独进行绘画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绘制诗中所描绘的景物。

2. 鼓励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表达自己对于所选景物的感受和想法。

第五步:展示和分享(约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简要介绍自己所绘制的景物和表达的感受。

2.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互相欣赏和评论彼此的作品。

四、教学延伸1. 可以通过骑行或徒步等方式带领学生亲身体验自然风景,增强对于《风景》诗中景物的理解和感受;2. 可以扩展课外阅读,让学生阅读和欣赏其他描写风景的诗歌,培养学生的艺术和文学素养;3. 可以引导学生用其他形式表达对于自己所见风景的感受,如写景文、拍摄风景照片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语音语调是否准确;2. 评估学生对于《风景》这首诗的理解程度,包括词义理解和情感表达;3. 评价学生在绘画活动中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导入新课环节能否成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学生在朗读和理解诗意环节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想法;3. 绘画活动是否能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风景》这首诗的意境。

古诗文分段好方法

古诗文分段好方法

古诗文分段好方法
古诗文分段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古人的诗词作品,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法进行分段:
1. 前后关联分段法:根据句子结构和意义的前后关系进行分段。

即根据诗句之间的逻辑关联,将相关联的诗句放在同一段落中,有助于理解整个诗句的脉络和主题。

2. 感情表达分段法:根据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感情变化进行分段。

当诗句表达的情感或主题发生变化时,可以考虑将其分为不同的段落,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转折和诗词的情感起伏。

3. 描写景物分段法:根据诗句中所描绘的景物特点进行分段。

如果诗词描写了不同的景物或者不同的场景,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段落,以帮助读者理解每个景物或场景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4. 对比分段法:根据诗句中的对比手法进行分段。

当诗句中存在对比关系时,可以将对比的句子放在同一段落中,以突出对比所表达的思想或意象。

5. 韵律特征分段法:根据古诗文的韵律特征进行分段。

古诗文的韵律是一种独特的修辞特点,不同的韵律结构可以视为不同的段落,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感受作者的诗词意境。

这些方法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以便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意思和艺术特点。

古典诗歌景物描写分析教案

古典诗歌景物描写分析教案

古典诗歌景物描写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中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锻炼学生分析、解读古典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典诗歌景物描写的基本特点2. 古典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3. 古典诗歌景物描写的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典诗歌景物描写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古典诗歌景物描写实例。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古典诗歌景物描写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讲解古典诗歌景物描写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3. 分析:分析具体的古典诗歌景物描写实例。

4.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展开讨论。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景物描写实例的分析能力。

3.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选取不同诗人的景物描写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2.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景物描写的诗歌,培养文学创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古典诗歌选集:用于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不同风格的景物描写作品。

2. 相关论文和评论: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学术观点和分析。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拓宽视野。

八、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教师应及时提问,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优化教学过程。

3. 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应总结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九、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和合作能力。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景物描写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其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单元测试:设置相关测试题,检验学生对景物描写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十、教学展望1. 深入学习: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古典诗歌,挖掘更多景物描写的优秀作品。

古典写景抒情诗的分层次诵读探讨

古典写景抒情诗的分层次诵读探讨
课堂参考·教材教法
古典写景抒情诗的分层次诵读探讨
□江苏省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 张慧玲
【摘 要】本文论 述古典写景抒 情 诗 的分层次诵读方法,提 出借助“情境暂离”与“情境融合”的方式改编古典写景抒情诗, 按照诵诗律、赏诗韵、品诗情、探诗风四步法来诵读鉴赏诗歌,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中找出哪些是表达“情”(即感情、心情、思想)的词语、哪些是
表达“境”(即环境、景物、场景)的词语。然后,将本词改编成
四言诗歌,并说明理由。如表 1 所示。
表 1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的“情境暂离”
—— 改编四言诗歌
上阕
情(感情、心情、思想)
莫听 何妨 轻 谁怕 任
境(环境、景物、场景)—— 四言诗歌 穿林打叶 吟啸徐行 竹杖芒鞋
一蓑烟雨
境(环境、景物、场景)—— 情(感情、心情、思想)
四言诗歌
下阕
相迎
料峭春风 山头斜照
回首萧瑟 归去
无雨无晴
可以说,改编成的四言诗歌也能独立成篇,很有韵味,“穿
98 广西教育 2019.2
教材教法·课堂参考
林打叶,吟啸徐行,竹杖芒鞋,一蓑烟雨。料峭春风,山头斜照,
回首萧 瑟,无雨无 晴。”但有“境”无“意”,缺 乏个 性 情感和 艺
此 环 节为品味 性 诵 读,重 在 揣 摩 语 气、领悟 情感。这一环
节需要 披 文 入情、情境融合。如朱熹 所言:“读书之法,既先
识得 他 外面的 一 个皮 壳,又 须 识得 他 里面骨 髓 方 好。”只有 将
“情”与“境”融合起来,才能更完整、更透彻地赏读诗歌。
以《定 风 波》为例,首句“ 穿林 打 叶”是 客 观 存 在,而“莫

小学语文诗词分解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诗词分解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材:《唐诗三百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的起源、特点、结构等。

2. 通过诗词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诗词、传承中华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诗词的基本知识。

2. 诗词的阅读与赏析。

教学难点:1. 诗词的韵律、节奏。

2. 诗词的意境、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唐诗三百首》教材、PPT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唐诗三百首》中的相关诗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诗词的起源、特点、结构等基本知识。

2. 引导学生了解诗词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诗词阅读与赏析1.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诗词,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2. 学生朗读、背诵,体会诗词的韵律、节奏。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意境、情感,如《登鹳雀楼》中的壮志凌云,《静夜思》中的思乡之情。

三、诗词创作1.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诗词,可从模仿经典诗词入手。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指导。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提问上节课学习的诗词知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诗词鉴赏1. 教师展示《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诗词,如《登高》、《江雪》等。

2. 学生朗读、背诵,体会诗词的韵律、节奏。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意境、情感,如《登高》中的忧国忧民,《江雪》中的清高孤傲。

三、诗词应用1. 教师引导学生将诗词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写日记、作文等。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指导。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的应用价值。

2.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古诗片段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古诗片段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诗片段:《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默写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古诗朗诵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古诗吗?请谈谈你们对古诗的理解。

2. 新课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古诗的起源、特点及结构。

(2)展示古诗片段,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古诗的韵味。

3. 朗读与赏析(1)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跟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意象、意境,感受诗人情感。

(3)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4. 练习与巩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2)让学生默写古诗片段,巩固所学知识。

(3)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2)拓展阅读:推荐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让学生课后阅读,感受古诗的魅力。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古诗。

3.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朗读水平、默写成绩等。

2. 评价标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等。

六、教学资源1. 古诗朗诵音频2. 古诗片段课件3. 古诗推荐书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今后的文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古诗片段教学教案设计步骤模板

古诗片段教学教案设计步骤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古诗片段的背景、作者和创作特点,掌握古诗片段的基本阅读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片段的理解、鉴赏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片段的背景、作者、创作特点及阅读方法。

2. 教学难点:对古诗片段的理解、鉴赏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古诗片段,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首诗是谁写的?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简要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分析(1)让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片段,思考诗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3)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片段的理解和感悟。

3. 鉴赏评价(1)组织学生进行古诗片段的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播放相关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诗的韵味。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片段的背景、作者、创作特点及阅读方法。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古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5. 课后作业(1)背诵古诗片段。

(2)收集与作者相关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

(3)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赏析和朗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朗读等方面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收集资料、赏析和朗读的作业完成情况。

3. 考察学生对古诗片段的理解、鉴赏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3. 学生对古诗片段的兴趣如何,是否有所提高?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通过以上步骤,教师可以有效地进行古诗片段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鉴赏和表达古诗的美。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片段教学(教案)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片段教学(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基本背景、情感表达和赏析技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送别情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和运用古诗的美好情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指导学生通过划分诗句节奏、注重声调变化,正确朗读诗句,达到熟练背诵的程度。
(2)词语理解:掌握诗句中的生僻词语,如“晓”、“净慈寺”、“林子方”等,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举例:通过查阅词典、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的生僻词语。
(3)诗句赏析:分析诗句的意象、修辞手法,领悟诗人的情感表达。
其次,在词语理解和诗句赏析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一些生僻词语的掌握仍有困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预习环节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打算在下一节课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们提前查阅资料,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此外,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能够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古诗中的送别情感理解较浅。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们更好地体会古诗中的情感。
2.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3.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古诗中的情感。
4.在实践活动和讨论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课堂辅导和课后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望庐山瀑潭》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望庐山瀑潭》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望庐山瀑潭》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古诗《望庐山瀑潭》,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感受和表达大自然美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于山水的感悟和想象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望庐山瀑潭》的意境和主题。

2. 研究准确地朗读古诗。

3. 研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古诗中的景物和感受。

教学准备1. 课件:包括古诗《望庐山瀑潭》的文字内容和相关图片。

2. PPT:用于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

3. 录音设备:用于朗读示范和学生练。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 向学生介绍古诗《望庐山瀑潭》,了解他们对于山水景色的感知和想象。

2. 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步骤二:理解古诗1. 分段朗读古诗,并让学生跟读。

2. 解读古诗中的词语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整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3.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古诗中的景物和感受。

步骤三:朗读练1. 按照课件上的提示,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

2. 选取几个学生进行班级范围内的朗读示范。

步骤四:自由表达1.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庐山瀑布的景色和感受,可以用诗歌、散文或图画等形式表达。

2. 提供一些关键词和句式给学生,帮助他们开始表达。

3.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作品。

步骤五:总结反思1. 回顾学生对于古诗《望庐山瀑潭》的理解和表达。

2. 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美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3. 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表达对于大自然的感悟和爱护之情。

4. 激发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相关的诗歌或故事,拓展对于大自然的认知。

2. 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美景,增强感受和表达的能力。

3.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培养对于艺术鉴赏的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和参与程度。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表达的作品,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3. 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研究和表达进行自我评价。

部编统编二上语文《望庐山瀑布》片段赏析公开课教案

部编统编二上语文《望庐山瀑布》片段赏析公开课教案

《望庐山瀑布》片段赏析古诗教学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

学好古诗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审美力以及陶冶他们优美情操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从上幼儿园起日积月累地背诵了许多古诗,关于诗意的理解却显得模糊而浅显。

我认为,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教师有必要对教材中的古诗进行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既有利于学生汲取我国古代文明中的灿烂精华,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下面是我结合这首古诗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片段进行的一些反思。

激发兴趣正确读诗片段一(配乐播放庐山风光片,简笔画出庐山及庐山瀑布。

)师:庐山美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庐山的美?生:烟雾缥缈、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山青水秀……师:是呀!庐山的美是说不尽的,喜欢画画的人来到庐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画笔;喜欢作诗的人来到庐山更会脱口而出吟诵诗歌。

1300多年前,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第二次上庐山时,被庐山瀑布的壮美深深陶醉了,想读读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名作吗?生:想!(学生翻书,迫不及待地小声读起古诗来。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大声朗读这首诗,把每个字读正确,每行诗读流利。

[反思:唐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庐山是驰名中外的胜地。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庐山的美,简笔画出庐山的形,为学生创设了愉快的情感学习氛围。

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庐山的美,更是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庐山,零距离地感受古诗,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渐行渐浓,再切入到他们的求知基点,只提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的初步要求,让学生在充分读的训练中树立了学习古诗的信心,奠定了学好古诗的基调。

]激活想象进入意境片段二师: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的注释认真读古诗,你能读懂什么?生:我读出了紫烟的美。

“日照香炉生紫烟”,在阳光的照射下,香炉峰的晨雾变成了紫色,袅袅浮游,非常动人。

师:这一句诗中哪一个字写出了紫烟的美?生:“生”字能表现紫烟的美。

师:能说说你的体会吗?生:“生”紫烟的“生”把紫烟写活了,好像源源不断地产生着。

生:“生”紫烟的“生”让我感到庐山好像妈妈,紫烟就是她的宝宝,这些紫烟宝宝调皮地不停挣脱出庐山香炉峰的怀抱。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望华山瀑布》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望华山瀑布》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望华
山瀑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望华山瀑布》的大意
2.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3. 能够初步感受文章中的意境,增强对诗歌的感知与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理解全文的大意
2. 正确读课文
难点
1. 感受文章中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
课件、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老师为学生播放一段瀑布壮观的视频,营造瀑布的氛围,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2. 导入新课
老师播放课件,“今天我们要研究《望华山瀑布》这篇课文,让我们先来看几张瀑布的图片,感受一下瀑布的美景。


3. 学生朗读课文
老师安排学生分组朗读课文,然后进行整体式的朗读,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
4. 分组合作,讲解课文
老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小组内的同学相互合作,共同讲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意境
5. 感受意境
带领学生共同分析诗歌的意境,调动学生思维,加深对诗歌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营造了氛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诗歌的意境。

而难点在于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中的意境,需要教师们多方面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悟。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方面尝试,以使教学更加富有生命力。

分段教学——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

分段教学——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

分段教学——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利川市忠路镇龙塘小学王萍内容提要:小学语文的古代诗歌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中的难点所在,因为古诗的文言与简洁导致古诗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一直是众多小学语文老师一直致力与实践的重点。

笔者经过实践认为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应分段而言,对每一个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难度一点一点加深,逐步培养学生对于古诗的认识与审美能力,渐进的提高学生的鉴赏古诗水平。

关键词:古诗、选择、现状、渐进、提高诗歌是文学样式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我国的文学瑰宝,自《诗经》始,诗歌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上千年中的主要文学体式,是文人墨客表达情感与才学的主要文体。

因此,在文学教育中,诗歌必然成为不可避免的重点内容。

而小学的语文教育中诗歌恰恰是重难点所在,学生对于诗歌的难于理解成为诗歌教学的语文教学的难点,古诗教学也成为语文老师关注的重中之重。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成为各阶段语文老师头疼的问题,也是各阶段语文老师重点探讨与实践的问题。

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也是一生学习的至关重要的阶段,它涉及到学生的基础与阅读思考习惯,因此,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无疑至关重要,它与学生后续阶段对于诗歌的兴趣与鉴赏能力的提升紧密相连,是学生对于诗歌学习与接受的基础期。

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与兴趣是学生以后诗歌学习的基础与关键所在。

一、小学古诗教学的现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第五条明确指出:儿童要“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运用语文。

”可见,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而小学诗歌教学对实现上述目标具有重要价值。

古诗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质,对小学生进行诗化教育,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还可以使孩子们增加体验,培养语感和诗化的心灵,奠定其一生诗意的人性基础。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暮江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佳作。

诗句语言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诗句的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

二、教学目标1.学会“吟”、“瑟”两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1.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四、教学难点:了解诗意,体会古诗意境,感受诗人表达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解读诗题,导入诗歌。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这一课程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阅读方法的支持。

在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诗题:说说你从诗的题目中读到哪些内容?学生回答之后,我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暮江吟》,引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读通诗句,读出节奏《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语文教学中,应坚持以读为本,在读中感,在读中悟,因此在诗句的讲解方面,我要求学生自由朗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出自己对古诗的独特体会,然后再相机指导学生:中国古代的诗词都是用来吟唱的,所以我们应该读出他的节奏来,展现诗歌的音乐美。

紧接着,我以“这首诗歌到底吟咏了哪些景物”一句话引入第三环节的学习。

第三环节:了解诗意,品读诗文。

第一步,让学生自由朗读,按照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然后设问引导:读完整首古诗,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残阳江水露珠新月在学生对古诗有了初步了解后,让学生再读古诗,这时或许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就自然而然的就浮现在学生的脑海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风景诗的分段教学法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古诗篇目,苏教版的教材也是如此。

这些古诗包括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其中古代风景诗作为中国诗歌的传统题材,也包含在其中。

诗人通过赋有音乐美和语言美的诗句,对景物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抒发了对于自然的热爱之情。

笔者认为,在小学三个不同的学段里,古诗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代风景诗为例,分学段划分教学思路,看看其教学方法有着怎样的不同。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代风景诗教学方法小学低年级指的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弱,古代风景诗的教学方法可以降低难度,教学形式应更直观,我们建议使用一下两种方法来教学。

1.诗歌诵读法对于新入学的儿童来说,他们在识字方面还有所欠缺,通顺流畅的阅读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因此,儿童熟练地识记字词是很有必要的。

以《江南好》[1](一年级下册)为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首先要让学生将这首古诗的拼音标注出来,如诗歌的前两句:jiāng nán hǎo,fēng jǐng jiù céng ān.在学生能够完整通读古诗后,再慢慢揭示文字表达的诗意。

《江南》一诗的课文是(一年级上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教师可将拼音标注出来,如诗歌的前三:jiāng nán kě cǎi lián,lián yè hé ti ántián.yú xìlián yè jiān。

这样为更好地学习古诗做好铺垫,让学生反复诵读,不断强化记忆,甚至背诵出来,效果会更好。

由此我们发现,诵读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准确掌握地掌握字词发音后,教师可以采取多种诵读方式:个人读、齐读、小组读、配乐读等等。

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律美,从而领悟古代风景诗独特的魅力。

2.图片展示法除了使用诵读法,任课教师还可以展示有关图片,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综合性学习”明确提出了教学要求,“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2]这与风景古诗作者的作诗过程相吻合。

因此笔者建议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创设出恰当的情境,使学生感受诗人创作时的内心表达。

以《咏华山》(一年级下册)为例:只有天上有,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教师可以通过PPT的演示,将华山的雄伟壮丽、高耸入云的雄姿展现出来,便于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二年级上册)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教师可以构想这样的画面:茫茫的黄河之上有一座高耸的楼阁,夕阳如金钩坠沉,傍着陡峭的山势。

黄河之水波涛滚滚,两相辉映,勾勒出示图片,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这时,出一幅磅礴生动的场景。

.学生就能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盛唐时代恢宏的气度,教学效果会比较理想。

由此可见,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借助直观形象的手段更有利于课堂效果的发挥。

二.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代风景诗教学方法小学中年级指的是三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还不高,教学方法可以比低年级时增加一些难度,可以变得更加多元化。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调动他们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我们建议使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教学。

1.小组讨论法因此,对于中年级的孩子来说,自主学习更有利于诗意的理解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短剧表演法有的学者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因此,基于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当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对于古诗的学习。

以《江雪》(三年级下册)为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了解了诗句的大意后,由老师挑选2-3组学生,对于场景再现描述,表现出一个披蓑戴笠的老人,在寒冷冬天垂钓的情景,表现会在表演中学生还能自己发挥创造力,人物在寒冬凄凉的境况。

.添加语言以及神态表情,从而加深学习和理解。

再看卢纶的《塞下曲》(三年级下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出,一位同学演李广将军,两至三位同学演士兵。

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自由发挥,台词自己构想,配上简单的音乐和孩子们编拟的动作,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会展现在我们眼前。

台下的同学也能更好地理解此诗的意义,并有“穿越”之感。

诗情的融入需要亲身的体验,诗意的感受需要情感的呼唤。

小小的话剧,不仅凝结着学生的心血,也蕴藏着教师的智慧。

如果使用得当,双方都将受益匪浅。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代风景诗教学方法小学高年级指的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强,古代风景诗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加一些难度,教学形式可以变得更加丰富。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十分重要,可用以下方法使其参与到教学中来。

1.渲染情境法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能力。

渲染情境法是指任课教师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让学生来描述古诗的场面、风景的特点,想象诗人的心情,添加进自己的理解语言。

这种方法,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训练他们的联想能力。

举例来看,请看唐诗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五年级上册)一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此诗在教学时可就后面两句的描写,请同学发言,想象此时孟浩然在船上看到的长江风景,水面的境况,描述李白和孟浩然此时此刻的心情。

让同学们把“孤帆远影”的画面具体化,把“长江天际流”的文字加以补充。

例如,同学们可以从诗人李白的角度做以下描述:“孟浩然所乘的船越来越远,最初还能看到船桨荡开水面时层层的水波,之后水面恢复了平静,孟浩然站在船头,向李白挥手致意,但孟夫子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渐渐消失。

岸边送行的李白眼中有悲凉的神色,想起在长安酒肆二人开怀畅饮的情景,想起争相吟诗时的他的笑声,如今只能眼看着浩瀚的长江之水向东流淌,那片孤帆似乎走向了遥不可及的天际……”有的诗歌一部分内容是写风景的,也可以做这种练习,如五年级下册的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一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六年级上册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六年级下册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课堂上,语文教师都可以根据这些风景描写进行渲染情境法的实践。

2.问题引导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资料提供者。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

让学生善于表达,乐于表达。

考虑到小学高年级的同学已经对古诗文有了一定的积累,课文理解能力也比较强,所以语文教师可以针对古诗提出一系列问题,可以学生自己回答,也可以小组讨论后选一人回答,然后教师加以点评,做适当的补充,以这些诗中的相关问题引导学习,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发挥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问题引领法的教学我们来举例说明,请看五年级下册中苏轼的一首七绝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教师可以课前在教案里设计如下的问题:1.诗歌的内容主要是写什么?用两句话概括一下。

(参考答案:描写了诗人在望湖楼上看到的景物,写出了景物前后的变化,表达了喜爱之情。

)2.诗人都描写了什么景物?特点是什么?举出关键的词语。

(答:写了望湖楼的远景和近景,远景有“黑云”,近景是“白雨”和望湖楼的水)3.景物前后有变化,之前和之后有什么不同?(答:之前是突出了景物的色彩与动态,是黑与白的对比,之后突出了景物的静态刻画)4.表达了苏轼怎样的心情?(答:表达了诗人沉醉自然、喜爱风景的快乐心情)5.此诗和一般的风景诗有什么不同?(答:一般的风景诗语言显得从容,画面井然有序,而此诗能抓住景物短时间内的变化来写,善于捕捉镜头,才思敏捷,所以令人印象深刻。

)除了这种全诗都是写景的课文外,部分写景的诗歌也能用这种问题引导法教学,如五年级上册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六年级下册的李贺的诗《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语文教师都可以设根据以上诗句的具体内容,朵朵花开淡墨痕。

.计出相关的问题,来让同学们思考和回答。

3.作文交流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的确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可以采用作文交流法,把学生的作文放在课堂诵读讨论,让大家谈论对风景诗的理解。

例如,可以布置这样的作文题目:把一首古代的风景诗内容改写成记叙文,可以虚构一些故事情节来。

以五年级下册中杨万里的七绝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题: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教师可以写示范作文在班级朗读,可以自拟题目,如题目《净慈寺边送好友》,如果我是语文教师,可以写作如下:“我的好朋友林子方就要离开杭州了,我们在净慈寺见面后就要分别。

六月西湖的景色到底与其他季节不同了,风光秀丽,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开满了水面。

我们沿湖漫步,一边欣赏景色一边话别。

林子方说:‘仁兄,谢谢你对我的照顾与接待,我这几天在湖边的生活十分开心,希望你有机会到我那里去,也请你欣赏我家乡的美景,一定不要忘记!'我说:‘贤弟,你客气了!我们的友谊如此深厚,哪里还需要讲这样见外的话?昔日在我落魄的时候,你帮助和鼓励过我,愚兄实在难以忘怀。

'我们看到了西湖中那夏荷的美丽,与天接连的荷叶无边的青绿,与太阳相映的荷花和往常不一样的艳红。

林子方眼望着我说:‘仁兄,不要送了,就次别过,我们还会再见面的,请多保重!'我指着湖面说:‘我们的友谊就如同这荷花荷叶一般,清新脱俗,不染凡.尘。

'”教师可将自己的作文读给同学们,也可以让大家诵读各自的作文,互相交流看法,彼此给出评价,哪些是优点,哪些需要改进。

这样,不但深化了对原诗的理解,也对提高写作技巧有不小的帮助。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通过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根据不同的学段,来展开语文教学。

即使是同一类别的古代诗歌,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阶段的儿童身心是不断发展成长的,通过让他们逐渐深层次的自我学习,不仅可以掌握丰富的知识,而且对于其学习能力的提升也很有帮助。

古代风景诗教学是如此,其他类型的古诗,包括现代文的教学也是如此。

注释[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02[2][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