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ppt课件
高一物理必修一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高一物理必修一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b93081ce58f5f61fb73666e6.png)
例2.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 = 75
Kg,以v0 = 2m/s的初速度沿山 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θ= o,在 t = 5s的时间内滑下的 30 路程x = 60m,求滑雪人受到的 阻力(包括摩擦和空气阻力)。
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导出公式:vt 2- vo 2 =2ax
例1.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 2Kg,在6.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 面向右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 4.2N。求物体在4s末的速度和4s内发生 的位移。 N
f
O
F
G
一、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已知物体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指 的是在受力情况已知的条件下,要求判断 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求出物体的速度、位 移等。 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分 析物体受力情况求合力,据牛顿第二定律 求加速度,再用运动学公式求所求量(运动 学量)。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4.6 用牛顿运动定律 解决问题(一)
高一物理 明龙
一、牛顿第二定律
复习: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力 成正比,跟物体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方向跟合力方向相同。 2、公式:
F=ma
注意:(1)同时性 (2)同向性
二、运动学公式
速度公式 :v = vo+a t 位移公式:x= vot +at2 /2
静止开始经过16m时, 速度为16 m/s, 求
物体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答案】80N
F
【练习2】用弹簧秤拉着一个物体在水平面
上做匀速运动, 弹簧秤的示数是0.40N. 然后
用弹簧秤拉着这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变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拓展课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几类典型问题(1)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拓展课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几类典型问题(1)](https://img.taocdn.com/s3/m/43663e419ec3d5bbfd0a74ee.png)
(2)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2~4 s,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规律得 F2-Ff2=ma,a=ΔΔvt ,可求得 m=2 kg 由Ff2=μFN,FN=mg得μ=0.4.
(3)若第6 s末撤去外力,物块前7.5 s内的位移大小.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撤去外力后加速度a3=μg=4 m/s2,v=4 m/s,
√B.-2g、2g、0
C.-2g、2g、g D.-2g、g、g
图2
解析 剪断细线前,对B、C整体受力分析,整体受到的重力和细线 的拉力平衡,故FT=2mg,再对物体A受力分析,其受到重力、细线 拉力和弹簧的弹力; 剪断细线后,三个物体的重力和弹簧的弹力不变,细线的拉力变为零, 故物体B受到的合力等于2mg,方向竖直向下,物体A受到的合力为 2mg,方向竖直向上,物体C受到的力不变,合力为零, 故物体B有方向竖直向下的大小为2g的加速度,物体A具有方向竖直 向上的大小为2g的加速度,物体C的加速度为0,因取竖直向下为正 方向,故选项B正确.
二 动力学图像问题
1.常见的图像形式 在动力学与运动学问题中,常见、常用的图像是位移-时间图像(x-t图像)、速度- 时间图像(v-t图像)和力-时间图像(F-t图像)等,这些图像反映的是物体的运动规律、 受力规律,而不是代表物体的运动轨迹. 2.图像问题的分析方法 (1)把图像与具体的题意、情景结合起来,明确图像的物理意义,明确图像所反映的 物理过程. (2)特别注意图像中的一些特殊点,如图线与横、纵坐标轴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 两图线的交点等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注意图线的斜率、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图形面积的 物理意义.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7d54ba1c55270722192ef758.png)
第四章 第6节
第3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金版教程 · 人教版物理 · 必修1
课前新知预习 课堂师生共研 课后提升考能
课前· 新知预习
(对应学生用书P113)夯实基础
自填要点 形成认识
第四章 第6节
第4页
金版教程 · 人教版物理 · 必修1
课前新知预习 课堂师生共研 课后提升考能
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运动和力 1.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___________的关系,使我们能够 受力情况 把物体的运动情况和__________联系起来. 牛顿第二定律 2.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_______________求 运动学规律 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____________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1 2 由x=v0t+ at 得: 2 h 1 = gsinθ· t2 sinθ 2 1 解得:t= sinθ 2h g 2h g = 2gh
1 由v=v0+at得:v=at=gsinθ· sinθ
第四章 第6节
第17页
金版教程 · 人教版物理 · 必修1
课前新知预习 课堂师生共研 课后提升考能
(三)解后总结规律方法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求合力的方法 (1)合成法: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产生加速度时,合力的 方向就是加速度的方向,解题时要求准确作出力的平行四边 形,然后运用几何知识求合力F合.反之,若知道加速度方向就 知道合力方向. (2)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 度时,通常用正交分解法解答,一般把力正交分解为加速度方 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的两个分量.即沿加速度方向;Fx= ma,垂直于加速度方向:Fy=0.
第四章 第6节
第36页
金版教程 · 人教版物理 · 必修1
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23d974711711cc7931b716d2.png)
第四章
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成才之路 ·物理 ·人教版 · 必修1
考点题型设计
第四章
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成才之路 ·物理 ·人教版 · 必修1
题型 1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法国人劳伦特· 菲舍尔在澳大利亚伯斯的冒险世界
进行了超高空特技跳水表演(如图所示), 他从 30m 高的塔上跳 下准确地落入水池中。已知水对他的阻力(包括浮力)是他的重 力的 3.5 倍, 他在空中时空气对他的阻力是他的重力的 0.2 倍。 为了保证他的安全,水池的深度至少是多少米?(g=10m/s2)
第四章
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成才之路 ·物理 ·人教版 · 必修1
三、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1.分析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并画出物 体的受力分析图。 (2)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包括大 小和方向)。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考点题型设计 方法警示探究
知识自主梳理
易错案例剖析
重点难点突破
课后强化作业
第四章
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成才之路 ·物理 ·人教版 · 必修1
学习目标定位
第四章
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成才之路 ·物理 ·人教版 · 必修1
※ 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 ※ 思路和方法 ※ 知道运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及其特点 ※ 能够运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 ※ 单的力学问题
第四章
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成才之路 ·物理 ·人教版 · 必修1
(河北冀州中学 11~12 学年上学期期中)L 型木板 P(上表 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 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 Q 相连,如图所示。若 P、Q 一 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 P 的受力个数为 (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3ce0dd240c844769eaee6d.png)
解:设反应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 S1,匀减速过程通过的位移为S2. 已知: V0=108km /h=30m/s, t=0.5s, Ff=0.40G, g=10m/s2 求S=S1+S2=?
V0
Ff
Ff
静止
A
S1
B S2
C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向, 由S=v t得 s1 30 0.5m 15m 再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ma 得 a= F合/m= Ff/m= –0.4G/m = –0.4g m/s2= –4m/ s2 2 2 由公式:vt v0 2as
受力分析:
物体一共受到重力G,弹力N,摩擦力f 和拉力F
v
N f 由于物体在竖 直方向上没有 位移,合力为 零,因此所受 合力等于拉力F 和f 的合力
F
G
解题过程:
解:根据受力示意图及分析,列出合力的表达式 F合=F-f =(6.4-4.2)N=2.2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合=ma,得 再由运动学规律:vt=at, S =0.5at2 得
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kg,在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 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是4N,求物体在4S 末的速度和4S内发生的位移。
解: 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 则合力为 F合=F–Fµ = 10N –4N=6N
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可求出加速度
FN
Fµ
F
G F合 6 2 2 a m / s 3m / s m 2 由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4s末的速度vt和4s内发生的位移S
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加速度 a
方法: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F合=ma 要求a,先求合力F合。
解题关键:求出加速度a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人教版)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df3dd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3.png)
2024/9/29
巩固练习
1、在一个光滑的水平面上,用绳子拉小车做直线运动,当小车的速 度到达4m/s时,绳子脱落,这时候小车在水平面上做 匀速直线 运 动,小车的速度是 4m/s 。
2、实验:让小车在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下滑,进入水平面,水平面的
表面先为毛巾,再为棉布,最后改为木板,可以视察到水平面越光滑,
巩固练习
5、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它是通过理论推倒出来的 B、它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 C、它是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的 D、它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想象而总结出来的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A、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所受的外力同时消失,将沿直线继续运动 B、本来静止的物体,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起来 C、本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仍保持静止 D、本来静止的物体,如果所受的外力突然同时消失,将停止运动
A、根据假设,你准备怎样设计实验 B、需要记录哪些信息,是否要设计记录表格 C、需要控制哪些影响因素。
2024/9/29
D、准备器材:
斜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布、毛巾、 小车刻度尺等
E、设计实验:
让小车从斜面滑下,逐渐减小平面 的粗糙 程 度,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并推论当平面 没有摩擦力时小车的运动情况。
2024/9/29
笛卡尔补充了伽利略的认识, 指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到任 何力的作用,它不会向左、右 方向偏,将永远沿本来的方向 做匀速运动。
你怎样用实验去验证呢?
2024/9/29
实验探究: 阻力大小对运动物体的影响
1、提出问题: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影
响,会一直运动下去吗?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4.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共34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4.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74c467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9.png)
=2ax
牛顿第二定律F合=ma,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
体的运动情况与受力情况联系起来。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F合=ma 桥梁
v=v0+at
两类动力学问题
1.两类动力学问题 第一类: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第二类: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 2. 解题关键 (1)两类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分析; (2)两个桥梁——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速度是各物理过程间相 互联系的桥梁.
01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知识要点
已知物体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指的是在受力情况已知的条件下, 要求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求出物体的速度、位移等。
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 先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求合力, 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 再用运动学公式求所求量(运动学量)。
【例题】:运动员把冰壶沿水平冰面投出,让冰壶在冰面上自由滑行,在不与其他冰 壶碰撞的情况下,最终停在远处的某个位置。按比赛规则,投掷冰壶运动员的队友, 可以用毛刷在冰壶滑行前方来回摩擦冰面,减小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以调节冰壶的运动。 (1)运动员以3.4 m/s的速度投掷冰壶,若冰壶和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02,冰壶能 在冰面上滑行多远?g 取 10 m/s2。 (2)若运动员仍以3.4 m/s的速度将冰壶投出,其队友在冰壶自由滑行10m后开始在 其滑行前方摩擦冰面,冰壶和冰面的动摩擦因数变为原来的90%,冰壶多滑行了多少 距离?
F 370
θmFf g 【解析】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cosθ-µFN=ma
FN
FN+Fsinθ=mg
4s末的速度 4s内的位移
典例分析
汽车轮胎与公路路面之间必须要有足够大的动摩擦因数,才能保证汽车 安全行驶。为检测某公路路面与汽车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需要测试 刹车的车痕。测试汽车在该公路水平直道上以54 km/h的速度行驶时,突 然紧急刹车,车轮被抱死后在路面上滑动,直至停下来。量得车轮在公 路上摩擦的痕迹长度是17.2 m,则路面和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 取 g=10 m/s2。
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 4.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 4.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f243b609e87101f69e319511.png)
【自我思悟】 1.为什么加速度可以把受力和运动联系起来? 提示:因为在牛顿第二定律中有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而在运动 学公式中有加速度与运动参量的关系,所以可以把加速度作为 “桥梁”,把物体的受力与运动联系起来。
2.求物体加速度的途径有哪些? 提示:途径一:由运动学的关系(包括运动公式和运动图像), 通过初速度、末速度、位移、时间等物理量求加速度;途径二: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加速度。
(2)绳断时物体距斜面底端的位移为x1= 1 a1t2=16m
2
绳断后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设运动的加速度大 小为a2,受力如图所示,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沿斜面向 上运动的过程有:
mgsinθ+Ff=ma2 解得a2=8.0m/s2 物体匀减速运动的时间 t2= v1 =1.0s 减速运动的位移为x2= 1 v1t2=4.0m
4 s时的速度:v=v0+at=5×4 m/s=20 m/s
0~4 s内位移:x1= 1 at2= 1 ×5×42 m=40 m
2 2
(3)4~6 s内拉力为0,物体减速运动,加速度:
a= F合 G1 F 20 20 = = m / s 2=- 10 m / s 2 m m 4
20 2 m =20 m 2
2 2 2 v v 6 0 m/s2=3.6m/s2 0 a= 2x 25
乘客在斜面上下滑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Ff=μFN FN=mgcos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gsinθ-Ff=ma 由几何关系可知sinθ=0.6,cosθ=0.8 由以上各式解得:μ= gsin a 6 3.6 =0.3
行受力分析。
4.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需要先由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合力。 5.正交分解法是求物体所受合力的有效方法。
(学习方略)2013-2014高中物理 4.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方略)2013-2014高中物理 4.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69e8c71ca2161479171128e1.png)
【标准解答】两物体无相对滑动,说明两物体加速度相同,且
沿水平方向。先选取物块m为研究对象,求出它的加速度,它 的加速度就是整体的加速度,再根据F=(m+M)a,求出推力F。 物块受两个力,重力mg和支持力FN,且二力合力方向水平。如 图所示,可得:
ma=mgtanθ,即a=gtanθ。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m+M)a=(m+M)gtanθ。 答案:(m+M)gtanθ
4.物体做初速度是v0、加速度是a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其速 v0+at ,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x= 度v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v=_____
2 1 v 2 v0 2ax 。 v 0 t at 2 ,速度位移关系式是___________ ________ 2
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运动 和___ 力 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体 1.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_____ 受力情况 联系起来。 的运动情况和_________ 牛顿第二定律 求出物体的 2.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_____________ 运动学规律 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加速度,再通过___________
决定了它的受力情况。
2.问题思考 (1)高速公路上汽车需要停车检修时,应在车后150m处竖警示牌。 这150 m的距离参考了哪些因素? 提示:本问题应从牛顿第二定律出发思考,应参考司机的反应时 间、汽车在高速路上最高时速、路面的动摩擦因数等因素。
(2)上学的路上,小刚同学把自行车蹬得“飞快”。请问小刚在 垂直于路面方向上运动状态变化吗?为什么? 提示:在垂直于路面方向上,小刚的速度始终为零,运动状态不 变。因为小刚“蹬”的力使他和自行车获得水平方向上的动力, 改变的是水平方向的运动状态,而竖直方向合力为零,运动状态 不变。
高中物理:第四章 第6节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高中物理:第四章 第6节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eda2c856ba0d4a7302763aeb.png)
[随堂检测]1.(2019·陕西咸阳高一期中)图甲是某景点的山坡滑道图片,为了探究滑行者在滑道直线部分AE 滑行的时间,技术人员通过测量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示意图,AC 是滑道的竖直高度,D 点是AC 竖直线上的一点,且有AD =DE =15 m ,滑道AE 可视为光滑,滑行者从坡顶A 点由静止开始沿滑道AE 向下做直线滑动,g 取10 m/s 2,则滑行者在滑道AE 上滑行的时间为( )A. 2 s B .2 s C. 6 sD .2 2 s解析:选C.如图所示,设斜面坡角为θ,取AE 中点为F ,则:AE =2AF =30sinθ,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支持力,将重力沿着平行斜面和垂直斜面正交分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a ,解得:a =g sin θ;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AE =12at 2;解得:t = 6 s.2.用30 N 的水平外力F 拉一个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质量为20 kg 的物体,力F 作用3 s 后撤去,则第5 s 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 A .4.5 m/s ,1.5 m/s 2 B .7.5 m/s ,1.5 m/s 2 C .4.5 m/s ,0D .7.5 m/s ,0解析:选C.有力F 作用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Fm =1.5 m/s 2.力F 作用3 s 撤去之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 =at =4.5 m/s ,而加速度为0.选项C 正确. 3.如图所示,AB 和CD 为两条光滑斜槽,它们各自的两个端点均分别位于半径为R 和r 的两个相切的圆上,且斜槽都通过切点P .设有一重物先后沿两个斜槽,从静止出发,由A 滑到B 和由C 滑到D ,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 1和t 2,则t 1与t 2之比为( ) A .2∶1 B .1∶1 C.3∶1D .1∶ 3解析:选B.设光滑斜槽轨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则重物下滑时的加速度为a =g sin θ,由几何关系,斜槽轨道的长度s =2(R +r )sin θ,由运动学公式s =12at 2,得t =2s a= 2×2(R +r )sin θg sin θ=2R +rg,即所用时间t 与倾角θ无关,所以t 1=t 2,B 项正确.4.(2019·济宁高一检测)民航客机都有紧急出口,发生意外情况时打开紧急出口,狭长的气囊会自动充气生成一条通向地面的斜面,乘客可沿斜面滑行到地面上.如图所示,某客机紧急出口离地面高度AB =3.0 m ,斜面气囊高度AC =5.0 m ,要求紧急疏散时乘客从气囊上由静止下滑到地面的时间不超过2 s ,g 取10 m/s 2,求:(1)乘客在气囊上滑下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2)乘客和气囊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得超过多大?(忽略空气阻力) 解析:(1)根据运动学公式x =12at 2①得:a =2x t 2=2×5.022 m/s 2=2.5 m/s 2②故乘客在气囊上滑下的加速度至少为2.5 m/s 2. (2)乘客在斜面上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F f =μF N ③ F N =mg cos θ④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g sin θ-F f =ma ⑤由几何关系可知sin θ=0.6,cos θ=0.8 由②~⑤式得:μ=g sin θ-a g cos θ=716=0.437 5 故乘客和气囊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得超过0.437 5. ☆答案☆:(1)2.5 m/s 2 (2)0.437 5[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所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 ,汽车车速为90 km/h ,从踩下刹车闸到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 s ,安全带对乘客的平均作用力大小约为(不计人与座椅间的摩擦)( ) A .450 N B .400 N C .350 ND .300 N解析:选C.汽车的速度v 0=90 km/h =25 m/s ,设汽车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则a =v 0t =5m/s 2,对乘客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ma =70×5 N =350 N ,所以C 正确.2.(2019·沈阳高一检测)A 、B 两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在一水平面上滑动,两个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且m A =3m B ,则它们能滑动的最大距离x A 和x B 的关系为( ) A .x A =x B B .x A =3x B C .x A =13x BD .x A =9x B解析:选A.对物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μmg =ma 得a =μg .则a A =a B ,x A =v 202a A ,x B =v 202a B ,故x A =x B .3.高空作业须系安全带,如果质量为m 的高空作业人员不慎跌落,从开始跌落到安全带对人刚产生作用力前人下落的距离为h (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此后经历时间t 安全带达到最大伸长,若在此过程中该作用力始终竖直向上,则该段时间安全带对人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 A.m 2ght +mgB.m 2gh t -mgC.m gh t+mgD.m gh t-mg解析:选A.设高空作业人员自由下落h 时的速度为v ,则v 2=2gh ,得v =2gh ,设安全带对人的平均作用力为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g =ma 又v =at解得F =m 2ght+mg .选项A 正确.4.(2019·黑龙江绥化高一期中)一条足够长的浅色水平传送带自左向右匀速运行,现将一块木炭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的最左端,木炭在传送带上将会留下一段黑色的痕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黑色的痕迹将出现在木炭的左侧B .木炭的质量越大,痕迹的长度越短C .传送带运动的速度越大,痕迹的长度越短D .木炭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越大,痕迹的长度越短解析:选D.刚放上木炭时,木炭的速度慢,传送带的速度快,木炭向后滑动,所以黑色的径迹将出现在木炭的右侧,所以A 错误;木炭在传送带上运动靠的是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力,摩擦力作为它的合力产生加速度,所以由牛顿第二定律知,μmg =ma ,所以a =μg ;当达到共同速度时,不再有相对滑动,由v 2=2ax得,木炭位移x 木=v 22μg,设相对滑动的时间为t ,由v =at ,得t =v μg ,此时传送带的位移为x 传=v t =v 2μg ,所以滑动的位移是Δx =x 传-x 木=v 22μg ,由此可以知道,黑色的径迹与木炭的质量无关,所以B 错误;由B 知,传送带运动的速度越大,径迹的长度越长,所以C 错误;木炭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所以D 正确.5.(2019·成都高一检测)某消防队员从一平台上跳下,下落2 m 后双脚触地,接着他用双腿弯曲的方法缓冲,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0.5 m ,在着地过程中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估计为( )A .自身所受重力的2倍B .自身所受重力的5倍C .自身所受重力的8倍D .自身所受重力的10倍解析:选B.由自由落体v 2=2gH ,缓冲减速v 2=2ah ,由牛顿第二定律F -mg =ma ,解得F =mg ⎝⎛⎭⎫1+Hh =5mg ,故B 正确. 6.为了使雨滴能尽快地淌离房顶,要设计好房顶的高度,设雨滴沿房顶下淌时做无初速度无摩擦的运动,那么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中符合要求的是( )解析:选C.设屋檐的底角为θ,底边长为2L (不变).雨滴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a =mg sin θm =g sin θ,位移大小x =12at 2,而x =L cos θ,2sin θcosθ=sin 2θ,联立以上各式得t =4Lg sin 2θ.当θ=45°时,sin 2θ=1为最大值,时间t 最短,故选项C 正确.7.(2019·太原高一测试)质量为m =3 kg 的木块放在倾角为θ=30°的足够长斜面上,木块可以沿斜面匀速下滑.若用沿斜面向上的力F 作用于木块上,使其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经过t =2 s 时间物体沿斜面上升4 m 的距离,则推力F 为(g 取10 m/s 2)( ) A .42 N B .6 N C .21 ND .36 N解析:选D.因木块能沿斜面匀速下滑,由平衡条件知:mg sin θ=μmg cos θ,所以μ=tan θ;当在推力作用下加速上滑时,由运动学公式x =12at 2得a =2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g sinθ-μmg cos θ=ma ,得F =36 N ,故选D.8.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滑动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4 m ,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g 取10 m/s 2,则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 )A.7 m/s B.14 m/sC.10 m/s D.20 m/s解析:选B.设汽车刹车后滑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解得:a=μg.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式v20=2ax,可得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v0=2ax=2μgx=2×0.7×10×14 m/s=14 m/s,因此B正确.二、多项选择题9.(2019·江苏镇江高一月考)如图所示,在一无限长的水平小车上,在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滑块(m1>m2)随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设两滑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其他阻力不计,当车突然停止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μ=0,两滑块一定相碰B.若μ=0,两滑块一定不相碰C.若μ≠0,两滑块一定相碰D.若μ≠0,两滑块一定不相碰解析:选BD.若μ=0,当车突然停止时,两物块所受的合力为零,将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一定不会相撞,故A错误,B正确;若μ≠0,当车突然停止时,两物块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μg,因为初速度相同,所以两滑块一定不相撞,故C错误,D正确.10.(2019·天津高一检测)如图所示,光滑斜面CA、DA、EA都以AB为底边.三个斜面的倾角分别为75°、45°、30°.物体分别沿三个斜面由顶端从静止滑到底端,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沿DA滑到底端时具有最大速率B.物体沿EA滑到底端所需时间最短C.物体沿CA下滑,加速度最大D.物体沿DA滑到底端所需时间最短解析:选CD.设AB=l,当斜面的倾角为θ时,斜面的长度x=lcos θ;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时加速度a=g sin θ,当θ=75°时加速度最大,选项C正确;由v2=2ax可得,物体沿斜面滑到底端时的速度v=2ax=2g sin θlcos θ=2gl tan θ,当θ=75°时速度最大,选项A错误;由x=12at2可得t=2xa=2lcos θg sin θ=2lg sin θcos θ=4lg sin 2θ,当θ=45°时t最小,故选项B错误,选项D正确.11.如图所示,5块质量相同的木块并排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当用力F推第1块木块使它们共同加速运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右向左,两块木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依次变小B.由右向左,两块木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依次变大C.第2块木块与第3块木块之间的弹力大小为0.6FD.第3块木块与第4块木块之间的弹力大小为0.6F解析:选BC.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5μmg=5ma.再选取1、2两块木块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2μmg-F N=2ma,两式联立解得F N=0.6F,进一步分析可得,从右向左,木块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依次变大的.选项B、C正确.12.(2019·江西吉安高一诊断)绷紧的传送带长L=32 m,铁块与带间动摩擦因数μ=0.1,g=10 m/s2,下列正确的是()A.若皮带静止,A处小铁块以v0=10 m/s向B运动,则铁块到达B处的速度为6 m/s B.若皮带始终以4 m/s的速度向左运动,而铁块从A处以v0=10 m/s向B运动,铁块到达B 处的速度为6 m/sC.若传送带始终以4 m/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A处轻轻放上一小铁块后,铁块将一直向右匀加速运动D.若传送带始终以10 m/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A处轻轻放上一小铁块后,铁块到达B处的速度为8 m/s解析:选ABD.若传送带不动,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μg=1 m/s2,根据v2B-v20=-2aL,解得:v B=6 m/s,故A正确;若皮带始终以4 m/s的速度向左运动,而铁块从A处以v0=10 m/s向B运动,物块滑上传送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B点的速度大小一定等于6 m/s,故B正确;若传送带始终以4 m/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A处轻轻放上一小铁块后,铁块先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到4 m/s经历的位移x=v22a=422×1m=8 m<32 m,之后随皮带一起做匀速运动,C错误;若传送带始终以10 m/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A处轻轻放上一小铁块后,若铁块一直向右做匀加速运动,铁块到达B 处的速度:v B=2aL=2×1×32 m/s=8 m/s<10 m/s,则铁块到达B处的速度为8 m/s,故D正确.三、非选择题13.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 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 m .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 m ,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解析:设路面干燥时,汽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0,安全距离为s ,反应时间为t 0,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μ0mg =ma 0①s =v 0t 0+v 202a 0②式中,m 和v 0分别为汽车的质量和刹车前的速度.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依题意有μ=25μ0③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μmg =ma ④s =v t 0+v 22a⑤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v =20 m/s(72 km/h). ☆答案☆:20 m/s14.(2019·宁波高一检测)风洞实验室中可产生方向、大小都可以调节控制的各种风力.如图所示为某风洞里模拟做实验的示意图.一质量为1 kg 的小球套在一根固定的直杆上,直杆与水平面夹角θ为30°.现小球在F =20 N 的竖直向上的风力作用下,从A 点静止出发沿直杆向上运动,已知杆与球间的动摩擦因数μ=36.试求: (1)小球运动的加速度a 1;(2)若风力F 作用1.2 s 后撤去,求小球上滑过程中距A 点的最大距离x m ;(3)在上一问的基础上若从撤去风力F 开始计时,小球经多长时间将经过距A 点上方为2.25 m 的B 点.解析:(1)在力F 作用时有:(F -mg )sin 30°-μ(F -mg )cos 30°=ma 1, 解得a 1=2.5 m/s 2.(2)刚撤去F 时,小球的速度v 1=a 1t 1=3 m/s 小球的位移x 1=v 12t 1=1.8 m.撤去力F 后,小球上滑时有:mg sin 30°+μmg cos 30°=ma 2,a 2=7.5 m/s 2. 因此小球上滑时间t 2=v 1a 2=0.4 s.上滑位移x 2=v 12t 2=0.6 m.则小球上滑的最大距离为x m =x 1+x 2=2.4 m. (3)在上滑阶段通过B 点: x AB -x 1=v 1t 3-12a 2t 23.经过B 点时的时间为t 3=0.2 s ,另t 3=0.6 s(舍去) 小球返回时有:mg sin 30°-μmg cos 30°=ma 3,a 3=2.5 m/s 2. 因此小球由顶端返回B 点时有: x m -x AB =12a 3t 24,t 4=35 s. 经过B 点时的时间为t 2+t 4=2+35s ≈0.75 s. ☆答案☆:(1)2.5 m/s 2 (2)2.4 m (3)0.2 s 和0.75 s。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63a640a0a98271fe900ef970.png)
FN
F阻 Gx
θ
Gy
θ
G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例题2: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75kg,以v0=2m/s的初速度沿山坡 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θ=300,在t=5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
x=60m,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和空气阻力)
解:如图所示,对人进行受力分析并建立直 角坐标系,将重力正交分解,在与山坡垂直 的方向,没有发生位移,没有加速度,所以 FN = Gy,F合 = Gx - F阻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授课教师:李艳云
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
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4400公里
合外力不为零
力 产生加速度 运动状态改变
牛顿第二定律
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F=ma
(1)瞬时性 (2)同向性(3) 同体性(4)因果性(5)独立性
一、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
(测得轮胎与水泥地面的动 摩擦因素为0.7)
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物体受 力情况
牛顿第 二定律
加速度 a
运动学 公式
物体运 动情况
例题2: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75kg,以v0=2m/s的初速 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θ=300,在t=5s的时间
内滑下的路程x=60m,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
x=60m,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和空气阻力)
更上一层:
此题中如果忽略空气阻力作 用,如何求滑雪板与雪面间 动摩擦因数?
x
y
FN
F阻
Gx
θ
Gy
θ
G
我的课堂我收获
物体的受力情况
物体的运动情况
牛顿第二定律
物理: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人教版必修一)
![物理: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人教版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a21e681cfc4ffe473368ab7c.png)
O
F
G
思考:如果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 思考 如果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 如果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其他条件不变。其结果如何? 其他条件不变。其结果如何?
一、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已知物体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 已知物体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指 的是在受力情况已知的条件下, 的是在受力情况已知的条件下,要求判断 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求出物体的速度、 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求出物体的速度、位 移等。 移等。 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 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分 析物体受力情况求合力 求合力, 析物体受力情况求合力,据牛顿第二定律 求加速度,再用运动学公式求所求量 求加速度,再用运动学公式求所求量(运 动学量) 动学量)。
解:物体受力如图 由图知:F合=F-f=ma − f 6.4 − 4.2 = = 1.1m / s 2 m 2
G
vt = v0 + at = 0 + 1.1× 4 = 4.4m / s
1 2 1 s = v0 t + at = × 1.1 × 4 2 = 8 .8 m 4s内的位移 内的位移 2 2
【练习2】用弹簧秤拉着一个物体在水平面 练习2 上做匀速运动, 弹簧秤的示数是0.40N. 然后 上做匀速运动 弹簧秤的示数是 用弹簧秤拉着这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变 速运动, 测得加速度是 速运动 测得加速度是0.85 m/s2, 弹簧秤的 示数是2.10N。这个物体的质量是多大? 。这个物体的质量是多大 示数是
【答案】µ=0.48 答案】
θ
练习: 练习:
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 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 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 一个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 的运动员, 一个质量为 的运动员 3.2m高处自由下落,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 m高处自由下落, 回到离水平网面5.0m高处。 回到离水平网面 m高处。已知运动员与 网接触的时间为1.2s, s,若把在这段时间内 网接触的时间为 s,若把在这段时间内 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 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求此 力的大小( 取 力的大小(g取10m/s2)。 F = 1.5×103N ×
高一物理必修一人教版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高一物理必修一人教版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44969314964bcf84b9d57be2.png)
(3)选择正方向并建立直角坐标系,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
规律列方程。 (4)计算,求解未知量。
【典例2】(2012·郑州高一检测)质量为2 kg的物体置于水平
地面上,用10 N的水平拉力使它从静止开始运动,第3 s末物 体的速度达到6 m/s,求: (1)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 (2)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地面摩擦力。
(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5)找出题中给出的初始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出
所需的运动参量。
【知识点拨】 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即对谁进行受力分析。 (2)把要研究的物体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
(3)按顺序分析受力情况,画出力的示意图,其顺序为:重力、
(3)由运动学公式求速度。
【解析】取木箱为研究对象,木箱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其中 F 为推力,mg为重力,FN为支持力,Ff为滑动摩擦力。建立直角 坐标系xOy,并取加速度a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 y FN Ff Fx F O Fy mg
30°
x
(1)将推力F沿x轴和y轴两个方向进行分解得: Fx=Fcos30°,Fy=Fsin30°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cos30°-Ff=ma FN-Fsin30°-mg=0,又有Ff=μFN
【知识点拨】
加速度a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
(1)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和运动学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公 式v=v0+at,x=v0t+at2/2,v2-v02=2ax等)中,均有一个共同的物 理量——加速度a。 (2)由物体的受力情况,用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加速度,再由运
动学公式便可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反过来,由物体
(4)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由它的受力决定的,不是由它 对其他物体的施力决定。( )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精品课件)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4904325727a5e9856a6117.png)
1 at 2 2 1 x vt at 2 2 v0 v x t 2 2 v 2 v0 x 2a x v0 t
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例1.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kg,在6N的水平拉力作 用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4N。 求物体4s末的速度和4s内发生的位移。 解:物体受力如图,由图知: F合=F-f=ma
FN F1 G
f
F2
知识拓展提升例1 (阅读教材77页科学漫步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在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彼此接触的物体A和B,他们的质量分别为m1 和m2,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若用水平推力F作用于物体 A,使A、B一起向前运动,如图所示,求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多大? F A B
FN Ff F 分析:①把A、B作为一个整体, 做受力分析可求得他们 的加速度a (m1+m2)g 对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 F (m1 m2 ) g (m1 m2 )a 解得:a g m1 m2 ②单独对B受力分析,可求B FN’ 的合力,即能得到所求F1 F2f 对运B用牛顿第二律,可得:
F1
F1 F2 f m2 a
F1 则A、B间的作用力为:
m2 F m1 m2
m2 g
知识拓展提升例2
在海滨游乐场有一种滑沙的娱乐活动.如图所示,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滑到斜坡底部B点后沿水平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点停下 来,斜坡滑道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滑板与两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 0.5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 g= 10m/s2 ,斜坡倾角 θ=37°.(sin37°= 0.6,cos37°=0.8) (1)若人和滑块的总质量为m=60kg,求人在斜坡上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 (2)若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A点到C点的水平距离为 S=50m,为确保人身安全, 假如你是设计师,你认为在设计斜坡滑道时,对高度h应有怎样的要求?
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滑块-木板问题)—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
![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滑块-木板问题)—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89fc1f31b765ce050814fb.png)
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滑块-木板问题
1.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发生相对滑动,两者之间有相对运动。 问题涉及两个物体、多个过程,两物体的运动时间、速度、位移间有一定 的关系。 2.模型的特点: 滑块(视为质点)置于木板上,滑块和木板均相对地面运动,且滑块和木板 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答案:(1)0.1 0.4
(2)6 m (3)6.5 m
滑块-木板问题
求解“滑块—木板”类问题的方法技巧(1)搞清各物体初态对地的运动 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根据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情况,确 定物体间的摩擦力方向.(2)正确地对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根据牛顿 第二定律确定各物体的加速度,结合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关系确定物体的 运动情况.
如图所示,质量为M=1 kg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 为m=0.5 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0=3 m/s 的初速度从左端沿木板上 表面冲上木板,带动木板向前滑动.已知滑块与木板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 数μ=0.1,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木板足够长.求:
【模型2】滑块A和木板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滑块质量为m,木板质量为 M,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开始两者 静止,外力F作用在滑块上,若F=kt,A、B将如何运动?
【模型3】滑块A和木板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滑块质量为m,木板质量为 M,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若A、B两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相对静止一起加速,某时刻撤去外力后,二者如何运动 ?
物理: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物理: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f186560bbb68a98271fefa79.png)
扩展问题2: 扩展问题 :如果坡长只有60m,下端 是水平雪面,滑雪者在水 平面上还能滑多远?
扩展问题3:如果下坡后立即滑上一个 30°的斜坡 。请问滑雪者 最高能上升多高?
ks5u精品课件
【牢记】:当三个力或三个力以上时优 牢记】 先考虑正交分解法,且优先 考虑沿运动方向和垂直于运 动方向分解。(别看先分了 再合,磨刀不误砍柴功)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4.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张成进 江苏徐州睢宁魏集中学
ks5u精品课件
学习目标 : 1、进一步学习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进一步学习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并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受 力分析。 力分析。 2、 2、能够从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 运动情况 3、能够从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 、 受力情况
ks5u精品课件
加速度a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变 速 直 线 运 动 公 式 v=v0+at, x=v0t+at2/2, v2-v02=2ax等)中,均 包含有一个共同的物理量——加速度a。 包含有一个共同的物理量 加速度 由物体的受力情况, 由物体的受力情况 ,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 以求出加速度, 以求出加速度,再由运动学公式便可确定物体 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反过来, 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反过来,由物体的运动 状态及其变化, 状态及其变化,利用运动学公式可以求出加速 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便可确定物体的受力情 况。 可见,无论是哪种情况, 可见,无论是哪种情况,加速度始终是联 系运动和力的桥梁。 系运动和力的桥梁。求加速度是解决有关运动 受力分析和 和力问题的基本思路,正确的受力分析 和力问题的基本思路,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 过程分析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过程分析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ks5u精品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F
f
N
V(正)
a
减速运动
V1=15m/s
V3=0
G S1=225m
G S2=125m
加速阶段:v0=0,vt=54km/h=15m/s,s1=225m
由运动学公式:
a1
v12 2s1
152 m/s2 2 225
0.5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f ma1 105 0.5N 5 104 N
【答案】20.8 N,沿斜面向下
【解析】如图4-6-3所示,建立坐标系,以v0方向为x轴的 正方向,并将重力进行分解。
图4-6-2
G1=Gsin30°G2=Gcos30°
在x方向上,F3为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在y方向上,
因为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变化,所以重力的一个分力G2
等于斜坡的支持力FN。
G2=FN
速直线运动。
将重力mg分解为垂直于山坡方向和沿山坡方向的分力,据牛顿第二定律
列方程:FN-mgcosθ=0
①
mgsinθ-F=ma
②
又因为F=μFN
③
由①②③可得:a=g(sinθ-μcosθ)
故x=1/2at2=1/2g(sinθ-μcosθ)t2=
1/2×1v0=×at(=11/20-×0.(014/×2-02.30)4××523
如图4-6-5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并排放置着A、
B两个物体,mA=5 kg,mB=3 kg,用F=16 N的 水平外力推动这两个物体,使它们共同做匀加
速直线运动,求A、B间弹力的大小。
【答案】6 N
图4-6-5
【例3】如图4-6-4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 分别为m、2m的A、B两个物体,A、B间 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现用水平拉力F 拉B,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拉力F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牛顿第二定律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vt v0 at
2、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
※ 解题思路:
受 力 情 况
受 力 分 析 , 画 受 力 图
处
理
受
力
图 F=ma ,
a
求
合
力
s
v0t
1 2
at 2
vt2 v02 2as
75 (10 0.5 4) 75N
例3:质量为100t的机车从停车场出发,经225m后, 速度达到54km/h,此时,司机关闭发动机,让机车 进站,机车又行驶125m才停止在站上。设运动阻力 不变,求机车关闭发动机前所受到的牵引力。
解:机车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N
a(正)
加速运动
(2)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的解题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
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②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 ④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由合力求出所需的力。
【例2】如图4-6-2所示,一位滑雪者如果以v0=20 m/s的初 速度沿直线冲上一倾角为30°的山坡,从冲坡开始计 时,至3.8 s末,雪橇速度变为零。 如果雪橇与人的质 量共为m=80 kg,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是多少?(取 g=10 m/s2)
加速度为____;B球加速度_____.
例2.如图所示,求剪断AB绳瞬间 小球的加速度。
FK
O θ AB
G
重庆市璧山中学 高中物理组 陈井平
例4.如图所示,一竖直弹簧下端固定于 水平地面,小球从弹簧的正上方自由下落到 弹簧上端,直至小球下降到最低点A的过程中 ,试分析小球的F合和a、v如何发生变化。
②弹簧(或橡皮绳):此种物体的特点是形变量大,形
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 以看成是不变的。
说明: 细绳弹力可以发生突变而弹簧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瞬
时
例1.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A、B
加 两球用细线悬挂于天花板上且静止不
速 动。两球间是一个轻质弹簧,如果突
度 然剪断悬线,则在剪断悬线瞬间A球
G
由牛顿第二定律:F=ma
a F合 2.2 m/s2 1.1m/s2 m2
由运动学公式:
4s末的速度 vt v0 at 0 1.1 4 4.4m / s
4s内的位移
s
v0t
1 2
at 2
1 2
1.1 42
8.8m
例2: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75kg,以V0=2m/s的初 速度沿山坡匀加速地滑下,山坡的倾角θ=300,在 t=5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s=60m,求滑雪人受到的 阻力(包括滑动摩擦力和空气阻力,g=10m/s2)。
【例1】一个滑雪人从静止开始沿山坡滑下,山坡的倾角θ=30°,滑雪板 与雪地的动摩擦因数是0.04,求5 s内滑下来的路程和5 s末的速度大小。
(取g=10 m/s2)
【答案】58 m 23.3 m/s
【解析】以滑雪人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4-6-1所示。
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为:垂直于山坡方向处于平衡,沿山坡方向做匀加
的最大值为( C )
A.μmg B.2μmg C.3μmg D.4μmg
图4-6-4
【解析】当A、B之间恰好不发生相对 滑动时力F最大,此时,对于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μmg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A=μmg/m=μg 对于AB整体,加速度a=aA=μg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3ma=3μmg
【评析】整体法和隔离法是高中物理常用的方法,特别是 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时,往往用到此法,但并不 是任何两个物体都可以看作整体,只有两物体加速度相同 时才可看作整体法。
(4)瞬时加速度问题 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该时刻
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 速度。此类问题应注意两种基本模型的建立。
①刚性绳(或接触面):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
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弹力立即改变或消失,不 需要形变恢复时间,一般题目中所给的细线、轻杆和接触面 在不加特殊说明时,均可按此模型处理。
答案 2 s
解析 人在水平面上滑行时,水平方向只受到地面的摩 擦力作用.设在水平面上人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由 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 设人到达C处的速度为v,则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 人在斜面上下滑的过程:v2=2aL 人在水平面上滑行时:0-v2=2a′x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x=12.8 m 答案 12.8 m
(1)人从斜坡顶端A滑至底端C所用的时间; (2)人在离C点多远处停下?
图4
解析 人在斜坡上下滑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设人沿斜坡下滑的加速度为a,沿斜坡方向,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θ-Ff=ma Ff=μFN 垂直于斜坡方向有FN-mgcos θ=0
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得 L=21at2
联立以上各式得a=gsin θ-μgcos θ=4 m/s2 t=2 s
【答案】4.83s
学点2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 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确定物体所受的力。
(1)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的基本思路
运动学公式
受力情况
运动情况
加速度a
运动情况
说明:求解动力学的两类问题,其中,受力分析是基础,牛顿 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是工具,加速度是桥梁。
思考与讨论:学过本节知识后,你能否解释在“探究加速度与 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需要重物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M吗?
需要。在重物的下落过程中,重物和小车是一连接体,二者具
有相同的加速度a,
a=mg/(M+m)
①
对小车而言,其拉力
F=Ma=Mmg/(M+m)=mg/(1+m/M)
②
由②知,只有当
例4: 如图4所示,ACD是一滑雪场示意图,其中AC是长L =8 m、倾角θ=37°的斜坡,CD段是与斜坡平滑连接的水 平面.人从A点由静止下滑,经过C点时速度大小不变,又在 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人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均为μ=0.25,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sin 37°=0.6, cos 37°=0.8,求:
沿x方向可建立方程
-F3-G1=ma
①
图4-6-3
=-40又所其又所0 因N以中因以+为aF“为4=32a=G-(0=0-.1(-8”=v281mN0-号)v=g/003s2表)i./0n×8t.示38m10N加0°/s×,2速≈1方-度52②.向2N方6-沿8向m0斜/×与s2面。(x-轴5向.2正下6)方。N向相反。【运问键做速评动题是好度析情。理受a这况对清力】一确于基分这桥定这本析是梁受一的,典。力类解把型情问题握地况题思好根的关路加据,
瞬(1)F合先不变,然后减小,最后反向增大。 时(2)a先不变,然后减小,最后反向增大。
性(3)v先匀加,然后加得越来越慢,
和 矢
最后减速得越来越快直至为零。 FK
有弹力,但合
量
力方向不变
性
案 例
V=V最大
FK=G, 合力反向
分
析G
最低点
瞬时性 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重庆市璧山中学 高中物理组 陈井平
m/M 0,即m<<M时,才有F=mg,
所以需要重物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变式训练:质量m=1.5 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在水
平恒力F作用下,从水平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运
动一段距离撤去该力,物块继续滑行t=2.0 s后停在B点, 已知A、B两点间的距离s=5.0 m,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 摩擦因数μ=0.20,求恒力F的大小。(取g=10 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