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单一被试实验设计
心理学研究方法第四讲单被试实验设计
![心理学研究方法第四讲单被试实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77acea9c281e53a5802ffe5.png)
个案研究
定义
个案研究的优点
个案研究的缺点
单被试实验设计
单被试实验设计(single-case experimental designs)基本模式
பைடு நூலகம்
ABAB设计(the ABAB design)
ABACA设计
AB1AB2A设计
多基线设计(the multiple-baseline design)
第四讲 单被试实验设计
3
简介(3)
在这一讲我们将介绍另外一种方法,单被试实验设计 (single-case research designs),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强调单个被试或少数几个被试,有时又把它称为
“small n research”。单被试实验设计在19世纪科学心
理学诞生之际就受到许多著名心理学家的重视,如 1860年,Gustav Fechner在他的著名的著作
单被试实验设计的应用
单被试设计的优缺点
单被试设计与组设计的比较
组研究策略和个体研究策略
第四讲 单被试实验设计
1
简介(1)
如果有人问到Sigmund Freud和B. F. Skinner两人之间 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当然,我们会说Freud和Skinner 都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除此之外,我们又很 难在他们两人之间找到其他的共同之处。Freud建立了 精神分析理论,每当我们提到Freud的名字时,一般都 会想到“无意识动机”、“防御机制”等概念。 Skinner建立了行为的实验分析方法,与Skinner联系在 一起的概念一般为“行为主义”、“强化”和 “Walden Two”。Freud和Skinner在研究方面的共同点 则在于他们的方法学上的一致,即他们的研究都是建 立在对单个被试的研究基础之上的。
关于单被试设计优缺点的简述
![关于单被试设计优缺点的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e6e7d181bceb19e8b8f6ba3c.png)
关于单被试设计优缺点的简述1 单被试实验设计的概念单被试实验设计(Single-Participant Research Design)是以一个或几个被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被试在基线期与处理期的行为变化来分析、推断实验处理是否有效,是对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针对单个被试行为变化进行的实验研究。
有时这种方法也扩展为对少数几个被试的研究。
这种方法强调的是一个或少数几个被试,又称它为小样本实验设计或单刺激被试研究。
尽管,在现代的心理学实验研究中,人们更倾向于采用被试组实验设计,但这并不意味着单被试实验设计在心理科学研究中不重要。
事实上,单被试实验研究贯穿心理学历史的始终。
早在19世纪科学心理学诞生之际,单被试实验设计就受到许多著名心理学家的重视,并用它进行科学研究。
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费希纳就是使用单个被试来研究人类的感觉能力,创立了至今犹用来测量感觉阈限的心理物理学方法,并发现了至今仍受到重视的心理物理学原理。
艾宾浩斯受费希纳的启发,用他自己作为实验的被试,进行了有关记忆实验的研究,揭示了记忆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虽然使用单个人作为被试,但其实验研究成果却具有普遍性。
在他之后,许多研究者用不同数量的被试进行了类似的研究,都得到了与艾宾浩斯相类似的结果。
斯金纳等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行为的实验分析中也使用了单被试。
斯金纳是单被试实验研究方法的热心倡导者。
他使用单一被试进行研究,发展了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他用操作条件反射的研究结果证明,小样本研究优于大样本研究。
他声称,他宁可用1000小时研究一只动物,而不愿用1小时研究1000只动物。
他认为大样本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它需要将所有被试的数据加以平均,在大多数情况下,被试的行为存在个别差异,组平均数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数值,往往与大多数被试的行为表现不一致,从而掩盖了被试行为的个体差异。
不能代表组内任何一个个体的实际情况。
许多早期的心理学家都曾使用过这种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第八组 单一被试实验法
![第八组 单一被试实验法](https://img.taocdn.com/s3/m/75634269e009581b6bd9ebad.png)
单一被试实验设计的类型
1.撤销设计 撤消设计(withdrawal designs)是在
一个或多个研究阶段将实验处理撤消, 以证明实验处理对目标行为产生了影响。 它是一种证明处理有效的基本实验程序, 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如特殊教育中的 交往障碍、聋哑教育和视觉障碍等领 域。
单一被试实验设计的类型
(2)实验处理的撤消会引发伦理道德 上的问题,被试可能会因此受到消极的 影响。尤其是在对一些危险行为使用撤 消设计时,有效处理的撤消将受到高度 的质疑。
单一被试实验设计的类型
2.多重基线设计 多重基线设计(multiple baseline
designs)是在同一研究中A-B设计的重复。 在基础的多重基线设计中,研究者
复实验过程; 在系统重复中,研究者可以改变部分实
验变量,如被试、行为或情境,然后进 行重复实验。
实验效果被同一个或不同的研究者 重复得越多,外部效度就越好。
单一被试实验设计的类型
单一被试实验设计有多种类型,主 要包括: 撤销设计 多重基线设计 替处理设计 变更标准设计
它们都有着各自的优点与不足,许 多研究者提出了相应的适应性变化以弥 补每种类型的缺陷。
单一被试实验是指以一个或几个被试为 研究对象,通过对被试在基线期与处理 期的行为变化来分析、推断实验处理是 否有效。单一被试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 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面对小样本、 特殊群体时,其作用更是无法取代。
单一被试实验法的运用
大多数运用单一被试研究方法的是 特殊教育领域、医学临床治疗方面的研 究(如学业不良、注意缺陷多动症、口 咽腔共鸣障碍、嗓音障碍、听力障碍 等)。
同时对两个或更多的基线表现进行重复 的测量,在获得一个稳定的、可预测的 基线后实施干预(自变量),并记录这段 时间内所得的结果,以证明干预的效果。
自考本科《学前教育研究方法》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知识点总结梳理
![自考本科《学前教育研究方法》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知识点总结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5432773f102de2bd960588df.png)
自考本科《学前教育研究方法》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知识点总结梳理1.判断题1.1 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问题的社会目的与个人目的之间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其中个人目的是核心。
A正确B错误研究问题的社会目的与个人目的之间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其中社会目的是核心,个人目的为其提供动机。
1.2 描述性研究是对事物或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探讨,主要目的是确定事物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因果关系。
A正确B错误解释性研究是对事物或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探讨,主要目的是确定事物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因果关系,其主要方法是实验和测量。
1.3 专业成长研究是指研究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发现问题、选择研究问题,在现有清晰的看法或观念指导下研究,更易产生原创性研究成果。
A正确B错误业成长研究是为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的研究就是专业成长研究,这是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新取向。
1.4 对原始文献中的内容加以归类浓缩综合分析,附有综述撰写者的简介及评论,得到结论或作出该研究发展趋势的预测的文献综述属于文摘性文献综述。
A正确B错误对原始文献中的内容加以归类浓缩综合分析,附有综述撰写者的简介及评论,得到结论或作出该研究发展趋势的预测的文献综述属于分析性文献综述。
1.5 根据文献内容加工程度划分,专著属于二次文献。
A正确B错误一次文献(专著、论文、报告)1.6 按照学前教育的目的分类,“促进幼儿早期阅读研究”属于理论研究。
A正确B错误按照学前教育的目的分类,“促进幼儿早期阅读研究”属于应用研究1.7 依据研究有无控制性,可将方法分为经验法和实验法。
A正确B错误依据研究有无控制性,可将方法分为经验法和实验法。
1.8 按研究问题的探讨深度划分,可以将研究问题分为纵向研究问题、横向研究问题和自选研究问题。
A正确B错误按研究问题的来源划分,可以分为纵向研究问题、横向研究问题和自选研究问题。
1.9 为了考察智力成长的过程,美国从1921年开始对1528名超常儿童进行追踪研究,积累了这些被试从童年到老年智力发展的资料,这属于纵向研究。
第四章 单一被试研讲解
![第四章 单一被试研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96625a14a8956bec0975e3f7.png)
• 局限:容易因类化作用而无法验证变量之 间的因果关系。
• (3)跨情境多基线设计
• 在同一个实验对象、同一类行为的前提下, 针对不同实验情境实施实验处理的设计模 式。
• 在这种实验设计中,训练者可以选定一位 受训练者的某种特定行为,放在几种不同 的实验情境中逐一介入实验处理,以观察、 记录和测量某特定行为的改变情况。
第四章 单一被试研究方法
• 一、概念
• 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数量的研究对象, 进行连续性评量,以建构自变量与依变量 的因果关系,从而掌控被试行为的变化。
• 特点:
• 在方法上,强调以科学的方法,有效地控 制相关变量。
• 在对象上,少则一、二人,多则一、二十 位,着重个别行为的特质。
• 在功用上,特别适用于异质性高的团体, 能以行为变化或教学成效为研究目标。
• 然后,在相同实验情境下,按程序要求先 后介入实验处理条件,以便观察实验处理 条件对受训练者目标行为有何影响。
• 优点 • 比较适合用来研究学生的学业行为。 • 实验结果的推论比较可靠,可以对不同学
生进行横向比较。
• 缺点或限制
• 该设计实现必须选出若干受训练者,而这些对象应具有相 同的学习背景以及相同水平的目标行为,所以往往很难找 到。
• 优点: • 被试可多可少 • 掌握内在效度 • 具有高度弹性 • 适用异质团体
• 限制: • 重复评量 • 变项太多
二、实验阶段
• 基线期 • 处理期 • 追踪期
• 基线期
• 在行为处理策略正式展开之前,通过观察、 记录来收集受训练者的目标行为资料,将 收集到的数据用来评量受训练者的目标行 为表现情况的阶段,一般可持续一周左右, 多数是在2-5天之间。
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
![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9f0e39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6d.png)
实例一:心理学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研究不同颜色对人的情绪影响。
被试
选取50名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相似的参 与者。
实验设计
数据分析
将参与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人,分别暴 露在不同颜色的环境中(红、绿、蓝、黄 、紫),记录他们的情绪变化。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 颜色对情绪的影响。
实例二:教育学实验设计
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的优缺点
01
3. 在某些情况下,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可以减少实验所需的时间和 资源。
02
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的缺点
03
1. 由于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因此可能需要大量的被试才能 获得显著的实验结果。
04
2.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被试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需 要更严格的匹配或随机化技术来平衡被试之间的差异。
03
2. 当实验者需要控制被试之间的交互作用时 。
04
3. 当实验者需要避免被试之间的交互作用对 实验结果的干扰时。
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的优缺点
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的优点
1. 由于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因此可以有效地控制被试之间的交 互作用,避免交互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 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可以比较不同实验处理的效果,提供较为准确的 比较结果。
研究结果更加可信。
优化资源分配
03
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提高研究效率,使研究
更加经济和高效。
实验设计的分类
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
指实验中只有一个自变量,每个被试只接受 一种自变量水平的实验设计。
多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
指实验中有多个自变量,每个被试接受所有 自变量水平的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第四讲真实验(一)单因素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第四讲真实验(一)单因素实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50bbff4240c844769eaee93.png)
• • •
方差齐性检验 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各组被试要同质 方法:比较变异最大的组与变异最小的组之间是否差异显著 差异显著,方差不齐,被试组分配不同质,不能用常规的方差分析
F(3,11)= 2.574,p > 0.05;分子和分母的自由度分别是k和n-1
组内平方和(误差平方和)的计算 • 完全随机实验设计中的误差变异即接受相同实验处理的被试 之间的变异之和,又称单元内误差 • 包含了被试个体差异、其它的无关变异和实验误差
总结(单因素被试间和被试内设计)
相同点 • 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个水平 • • • 不同点 被试间设计——自变量是被试间变量 被试内设计——自变量是被试内变量 变异分解不同
各有优缺点
单因素随机区组实验设计
• • • 适用情境: 研究中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2个或多个水平 研究中还有一个无关变量,也有两个或多个水平 自变量的水平和无关变量的水平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H0:aj = 0
例子
物体的清晰程度对儿童识别能力的影响 自变量:图形的清晰度,高、中、低三个水平 实验材料:100幅图形 36名被试,随机分配到三个处理水平,每个处理水平 12名被试 • 因变量:被试命名100幅图形的正确数 • • •
被试命名不同清晰度图形的正确数
平方和计算公式 • 总平方和 = 组间平方和 + 组内平方和
拉丁方设计的优缺点 • 可以分离出两个无关变量的影响,减小实验误差 • 通过对方格内单元误差与残差做F检验,可验证实验设 计的正确性 • 关于自变量与无关变量不存在交互作用的假设很多情 况下难以保证 • 要求每个无关变量的水平数与自变量的水平数相等
被试命名不同清晰度图形的正确数
• 计算表和各种基本量的计算
《实验心理学》部分术语解释
![《实验心理学》部分术语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27d151c52d380eb62946d20.png)
实验心理学部分术语1.ABAB设计(ABAB design)也称为轮回设计(reversal design),是一种单被试实验设计。
其实验程序包括四个阶段:基线测试、实验处理条件下测试、返回基线测试段、实验处理条件下的再测等阶段。
2.听觉掩蔽(Auditory masking)就是指由于某一声音刺激的存在而使另一声音刺激的强度阈限提高的现象,这是一种常见的听觉现象。
3.被试间实验设计(Between-subjects experimental design)也叫做独立测量设计(independent-measures design)、独立组设计(independent groups design)或组间设计(between-groups design),是将互相独立但又相等的被试组分派在不同实验处理下进行测量,然后对各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的一种实验设计。
4.天花板效应(Ceiling effect)分数聚集在测量量表的高分端,使分数提高的可能性很少甚至没有。
这是一种全距效应。
5.混淆变量(Confounding variable)混淆变量(confounding variable),是指那些不拟研究但却与自变量一起发生系统性改变的变量,它使得被试心理或行为变化的原因变得无法确定。
6.知会同意表(Consent form)是研究者提供的书面声明,上面包含所有知会同意的项目和被试签名行。
研究实施之前,要将知会同意表提供给可能被试,以便他们了解在决定是否愿意参加研究之前需要知道的全部信息。
7.控制组(Control group)在一项研究中不接受处理或只接受安慰剂处理的被试组。
8.抵消平衡(Counterbalancing)在被试内设计中,一种为了使顺序效应和与时间有关的影响降到最小而将被试分成若干小组以便各小组以不同的顺序接受一系列实验处理的实验程序,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在每一种可能的处理顺序上都有相等的被试按照各自顺序参加实验。
个案研究与单一被试实验研究的应用比较
![个案研究与单一被试实验研究的应用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885551d0bb4cf7ec4afed07e.png)
目 前, 教育学界尤其是特殊教育学界, 不再局限于 传统的教育心理实验和统计方法, 个案研究法和单一被
试实验研究法被研究者们广泛关注。原因有两点 , 一是
试者、 受试者内、 重复测量、 密 集式的 临床实验、 应用行为分 情况 较难推广到大众群体当 中去, 其结果的 科学性验证需要
析、 单一受试者、 时间系列、 单一制度、 异质的以及 N= 1 的研 不断 地进行相似的 个案研究, 但是也不能 建立理论。单 一被 究方法_ 4 I r ) ” 。 单一 一 被试实验研究的应用很早就在实验心理学 试实验研究的外在效度也存在局限性, 样本容量 、 实验背景、 界开始了。 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将 自己当作受试 实验主持者、 不同实验处理以及实验反作用都会使实验的可 者从事无意义音节的实验研究, 结果发现了人类记忆遗忘曲 推广性降低。此外 , 严格的实验控制也会导致外部可推广性 线。 在艾宾浩斯之前也有很多德斟实验心理学家采用这种方 不强 , 因此, 要采用重复的还原实验设计来验证实验处理的
(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4 3 0 0 7 9)
摘 要: 从概念、 特点、 过程、 研究 设计这四个方面比 较了个案 研究与单一 被试实 验研究, 得出以下结 论: ( 1 ) 个案 研究
与 单一被试实 验研究同时 具有单个案 研究的 优点和缺点, 同时 适用于样本量小和 样本异质性大 的研究; ( 2 ) 个案 研究倾向于
2 . 研究外在效度都不高, 推广性有限。个案研究和单一
《特殊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特殊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96d34fd71fe910ef12df880.png)
《特殊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及代码:特殊教育研究方法,12011112课程学分与学时:3分/ 48学时(课堂讲授40学时,实验实践 8学时)先修课程:特殊教育导论、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适用专业:特殊教育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一)课程性质《特殊教育研究方法》是一门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的课程,是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对于提高教育研究水平,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课程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角度出发,结合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规律,系统的讲授特殊教育研究的相关理论以及相关方法的操作。
(二)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学生教育科研的意识,做时代需要的教育科研型教师。
(三)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与环节,掌握适合特殊教育实际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
1.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如选题与论证、文献检索、研究设计等,以及进行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进行特殊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结题报告与论文的撰写;2.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特殊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实验研究、单一被试法、调查研究、个案研究、行动研究等等,并能够操作具体方法的运用。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理论讲授(40学时)第一章特殊教育研究概述(4学时)一、教育科学研究的涵义二、教育研究的分类三、特殊教育研究的基本特点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多样性、异质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与综合性研究测量工具的独特性研究伦理问题的突出性四、特殊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1.确定研究课题2.教育研究方案的设计3.资料的收集4.分析资料5.得出结论形成研究报告第二章研究的选题、开题、结题(2学时)一、选题的过程(一)选题1.课题的来源2.选题原则(二)确定研究内容与框架(三)课题论证二、开题报告的撰写1.课题的名称2.课题的目的和意义3.课题的基本目标、内容、预计难题4.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5.预计成果6.课题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7.课题实施的可行性分析8.资料准备、预算及其他三、结题报告的撰写第三章教育研究的设计(2学时)一、教育研究设计概述二、教育研究方案的设计(一)确定研究课题(二)选择研究对象(三)分析研究变量(四)形成研究计划第四章文献研究法(4学时)一、文献法的基本概述1.文献2.进行文献研究的意义3.文献法的特点二、文献的分类三、教育文献的分布四、查阅文献资料1.查阅文献资料的环节2.文献的加工整理3.资料和文献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五章教育调查法—问卷调查(4学时)一、问卷调查1.什么是问卷调查2.问卷调查的特点3.问卷调查的流程二、问卷的编制1.问卷的结构2.问卷的种类3.问题的类型4.题目的格式5.问卷的编制技术三、问卷编制流程四、问题编写的方法与技巧五、问卷的发放第六章教育调查法—访谈调查(4学时)一、访谈法的概念二、访谈法的类型三、访谈法的优缺点四、访谈程序1.制定访谈计划2.试谈及访谈内容的修改3.正式访谈4.整理和分析访谈结果,撰写调查报告五、访谈技巧第七章观察法的运用(4学时)一、观察法概述1.定义2.观察法的特点3.观察法的优点与局限二、观察的类型三、观察研究的方法1.描述性观察法2.取样观察法3.评价观察法四、观察法的基本程序第八章实验研究法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6学时)第一节实验研究概述一、实验研究的含义1.实验研究的特征2.实验研究的局限二、实验研究中的变量三、实验研究的类型四、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第二节单组与双组实验设计一、单组实验设计(一)单组后测实验设计(二)双组实验设计1.双组前后测实验设计2.双组延时实验设计三、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四、单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五、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六、两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七、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第九章单一被试实验法(6学时)一、单一被试实验法的概述1.单一被试实验的界定2.单一被试实验的组成要素3.单一被试实验的数据收集二、单一被试实验设计类型(一)单基线实验设计(二)多基线实验设计1.跨情境多基线实验设计2.跨行为多基线实验设计3.跨被试多基线实验设计第十章个案研究(2学时)一、个案研究的概述1.个案研究的起源2.个案研究的含义3.个案研究的特点4.个案研究的优缺点5.个案研究法研究基本原则二、个案研究的程序第十一章行动研究概述(2学时)一、行动研究概述1.行动研究的概念2.特点3.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4.行动研究与传统研究范式的区别5.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二、行动研究的过程“问题”、“计划”、“行动”、“反思”(二)实验实训项目(共8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实训项目)项目一文献综述的撰写(2学时)[实验类型]:演示性[开设类别]:必修[实训目的]:1.掌握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的方法;2.掌握论文撰写的结构[实训教学内容及学习要求]1.选定进行文献综述的主题;2.就选定主题查阅文献资料,并进行、总结、归纳;3.撰写文献综述论文。
第三章 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研究设计
![第三章 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研究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26338d16f1aff00bed51e7e.png)
4. 不稳定数据的处理
通常,在一段持续时间内,行为水平保持相当一致,这意味着一系列
观测显示出其前后一致的行为模式(即行为上的一致性水平或一致性
趋势)。然而,当数据不稳定时,我们就必须使用一些技巧来揭示其 中的行为模式:(1)要耐心地等待;(2)求两个或更多个观察的平
均数;(3)在不一致的行为中寻找模式。
X:16 5 -2 30 13 15 15 12 10 15 10 20 20 5 20 20 15 5 25 14 Y:15 -5 5 5 0 10 5 10 5 15 15 5 10 15 5 5 14 10 10 -5 15 5 10 15 5 15 5 5 20
15
第二步:计算样本X和样本Y的数据合并后数据的中位数m: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合并样本的数据: 合并样本的数据:-5 -5 -2 0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10 10 10 10 10 10 10 11 12 13 14 14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6 20 20 20 20 20 25 30 合并样本的中位数是10.5。
列基线观察称为一个基线单元(baseline phase);施加处理过程中
所作的观察叫做处理观察(treatment observation),一系列的处理 观察称为一个处理单元(treatment phase)。一般,使用字母A代表
基线单元,字母B代表处理单元。前图13-1所示的研究设计可描述为AB
设计,即包括一个基线单元A和一个处理单元B的设计。
3.水平、趋势和稳定性
水平稳定:指一系列观测得到的大致相同的数值。 趋势稳定:指不同观测之间的差异在同一方向上持续一致,数值上大 致相同。趋势表现为一系列数据点聚集在斜线周围。 稳定性:指一系列观察呈现出持续一致的水平或趋势的程度。数据变 化稳定,变异较小。变异要相对较小,行为模式要相对清楚、明确。
自考心理学 心理实验设计名词解释
![自考心理学 心理实验设计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ef8350dbb68a98271fefa09.png)
心理实验设计名词解释1、科学——通常我们把科学界定为一种以有系统的实证性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有组织的知识。
科学是解决“是什么(what)”,“怎么样(how)”以及“为什么(why)”的过程。
2、定量研究——是指,主要搜集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或信息,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结论的研究过程。
定量的意思就是说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
3、定性研究——主要指非实验性的,通常采用自然情境中的资料,而且一般不用数量形式表达的研究。
定性研究更强调意义、经验(通常是口头描述)、描述等。
4、基础研究——是指以揭示规律,探明或建立理论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
5、应用研究——是指以解决实际的科学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
6、实验法——实验方法可以“产生”新的现象,这些现象是在自然状态下观察不到的。
实验方法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
7、非实验法——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受到许多限制,使实验无法进行,于是只得求助于非实验的研究方法。
非实验法一般包括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个案法等等。
8、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录音、录像等设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被试的行为、语言、表情、动作等进行观察和描述,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9、调查法——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10、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交谈,来搜集研究对象某些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11、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或单一组织进行的深入描述和分析。
12、对定量和定性研究的不同观点——(1)纯定量研究观点。
(2)质量资料可以量化。
(3)可以从质量资料中扩展定量研究的成果。
(4)定性和定量研究——不同的马走不同的路。
(5)纯定性研究观点。
1、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资料。
2、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做出反应。
个案研究与单一被试实验研究的应用比较
![个案研究与单一被试实验研究的应用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536df42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c.png)
收稿日期:2014-09-17作者简介:柯(1988-),女,湖北红安人,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特殊儿童心理;雷江华(1975-),男,湖北鄂州人,湖北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
个案研究与单一被试实验研究的应用比较摘要:从概念、特点、过程、研究设计这四个方面比较了个案研究与单一被试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个案研究与单一被试实验研究同时具有单个案研究的优点和缺点,同时适用于样本量小和样本异质性大的研究;(2)个案研究倾向于质的研究,而单一被试实验研究倾向于量的研究;(3)个案研究在科学性和规范性方面不如单一被试实验研究;(4)单一被试实验研究在中国(除台湾外)的应用非常少,理论相对研究不足。
关键词:个案研究;单一被试实验研究;比较中图分类号:G76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5)01-0119-05(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柯雷江华目前,教育学界尤其是特殊教育学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育心理实验和统计方法,个案研究法和单一被试实验研究法被研究者们广泛关注。
原因有两点,一是传统的研究方法都要求对大样本容量进行统计分析,但是对于样本量较少的研究对象,例如自闭症或智力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很难找到大样本量,难以满足其容量要求,无法进行控制组和对照组的实验情境设置。
另外,传统的大样本研究要求研究对象要有同质性,但对于特殊教育对象而言,样本之间往往有较大差异,例如自闭症儿童之间的行为问题有很大的差异,无法抽取同质性高的样本。
在此局限性之下,我们可以采用个案研究或单一被试实验研究来弥补不足。
本文比较了两种研究方法各个方面的区别和联系。
一、概念比较个案可以是一个儿童、一间儿童教室,或是一个事件,一次发生(happening)……它是许多个中间的一个……个案是一个“有界限的系统”(bounded system)[1]。
实验设计-单因素实验心理学
![实验设计-单因素实验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0b8043a5b307e87100f69687.png)
精选2021版课件
28
(五)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
指抵消实验过程中无关变量的一种设计 前面讲到,有些无关变量在某些实验情
况下既不能被消除,又不能保持恒定。
例如,单组实验往往由于前一处理影响后一 处理的效果,产生顺序误差。为了抵消顺序 误差,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ABBA的排列顺 序来安排实验顺序
精选2021版课件
4
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Ⅰ
被试内设计 被试间设计 混合设计
精选2021版课件
5
一、被试内设计
也叫单组实验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情 况的处理。
基本原理:每个被试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然 后比较系统被试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变化。
在实验研究中,如果实验者主要想研究每一个 被试对实验处理所引起的行为上的变化,可考 虑采用被试内设计。
试验设计
心理学教研室 雷玉菊
精选2021版课件
1
实验设计的概念
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 计划。它主要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 验程序的计划。它的目的在于找出实验 条件和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 的结论,来检验解决问题的假设。
精选2021版课件
2
实验设计的内容
①刺激变量(或刺激变项)的确定及其呈现的方式; ②反应变量(或反应变项)的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③对一切有关变量(或变项)的控制措施; ④确定被试总体及被试样本人数和选择被试的方法; ⑤拟定主试在实验开始前对被试者要说的指示语; ⑥规定实验次数; ⑦安排实验程序; ⑧规定使用仪器的型号; ⑨规定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优点:除具有前后设计的优点,还具有
降低由于一次观测而得到被试不正常行为的几率 提供测量过程中的信息,获得发展趋势
单一被试实验法在特殊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单一被试实验法在特殊教育研究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5905c1052d380eb62946df9.png)
单一被试实验法在特殊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杜晓新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200062)摘要 本文对单一被试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即单一被试的实验设计类型与相应的统计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单一被试实验法在特殊教育研究中的意义、实验的外部效度与实施原则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 单一被试实验设计、单基线设计、多重基线设计Application of Single Subject R esearchin Special EducationDu Xiaoxin(Dept.of S pecial Education,EC NU,Shanghai,200062)Abstract The author has introduced briefly the primary contents of the single subject research in special education,including the styles of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the methods of relevant statistics,an2 alyzing and discussing the significance,experimental external validity and the executive principals of the single subject research design in the special education research.K ey w ords S ingle subject research design Design of single baseline Design of multiplicity baseline 80年代与90年代,美国学者J.W.T awney,D.L.G ast与Curtis H.K rishelf先后出版了《单一被试研究法》与《单一被试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两部专著,并由台湾学者译成中文,《单一被试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一书曾作为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的博士生课程的教材。
第四章单一被试研
![第四章单一被试研](https://img.taocdn.com/s3/m/e238542a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2.png)
• 具体步骤:
①在开始实验处理之前,训练者选择同一个受 训练者表现出来得几种不同行为作为行为 目标。
②在相同得实验情境下,依照多重基线设计得 程序要求,先后介入实验处理条件,以便观 察处理条件对目标行为就是否发生影响。
• 目标行为得选择注意问题: • 功能独立 • 形态类似 • 情境相同
• 优点? • 局限?
• (1)跨被试多基线设计 • (2)跨行为多基线设计 • (3)跨情境多基线设计
• (1)跨被试多基线设计
• 在具有相同得行为、相同得实验条件得前 提下,针对不同得受训练者实施行为处理得 设计模式。
• 具体步骤:
• 在开始实验处理之前,训练者必须设法选出 具有相同背景而又有相同目标行为得几位 受训练者或实验对象。
• 优点: • 被试可多可少 • 掌握内在效度 • 具有高度弹性 • 适用异质团体
• 限制: • 重复评量 • 变项太多
二、实验阶段
• 基线期 • 处理期 • 追踪期
• 基线期
• 在行为处理策略正式展开之前,通过观察、 记录来收集受训练者得目标行为资料,将收 集到得数据用来评量受训练者得目标行为 表现情况得阶段,一般可持续一周左右,多 数就是在2-5天之间。
• 如何选择多基线设计?
• 在具体选择三种不同类型时,可以参考:
• 凡就是几位个案同时存在同一类目标行为,且可用在相同 得实验情境中同时进行处理得,则应选用跨被试多基线设 计。
• 凡就是同一位个案同时存在着几种在功能上不同得目标行 为,可以在相同得情境中同时进行处理得,则可以选用跨行 为多基线设计。
• 在正式介入处理策略之前,须将整个处理阶段分割 成若干个小阶段,并事先为每个小阶段制订好行为 处理得要求标准(即小阶段得终点目标),进而采取 逐步实现小阶段终点目标得方式实施一系列得行 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