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教学文学鉴赏教育的认识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高中语文教学文学鉴赏教育的认识和思考[摘要]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自身的特性,淡化功利性,弘扬人文精神。要充分重视文学教育,通过文学鉴赏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学鉴赏;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经指出:“文学教育的目的在于给予人以心灵的慰藉,拓展人的精神空间。”语文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为目的,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偏离了文学和美育教育的价值取向,迷失在功利性当中,导致文学鉴赏和审美教育缺席。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而这三种能力必须通过文学鉴赏活动进行。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文学鉴赏教育被放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文学鉴赏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够充分,文学鉴赏活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使得新课改思想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
一、对过去文学教育的反思
语文教学应该淡化功利性,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素养。语文是交际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过去语文教学的弊端在于迷失了教学目标,过分强调工具性,注重实际运用,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很不重视,结果学生的鉴赏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也没有提高。近年来,语文教学虽然在不断进行改革,但由于高考试题对文学鉴赏没有有效的考查手段,语文教学中的文学鉴赏成了可有可无的活动。写作教学则只注重一般性质的作文训练,很少指导学生尝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写作。以上原因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爱好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学生不爱学语文,不爱写作文,却偏偏喜欢在课外阅读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写自己喜欢的文章更是富有奇思妙想。文学鉴赏活动本是最能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人文素养的一项最有意义的活动,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却过于注重实际,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把文学鉴赏放到了次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的这种文学情趣却不能因势利导,予以积极地调动。
二、对文学鉴赏意义的认识
文学作品本身就是语言运用的范例。从工具的角度讲,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文学鉴赏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鉴赏活动,既培养了阅读鉴赏能力,在潜移默化之中也获得了语言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对文学鉴赏教育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立人”。巴金认为:“文学的目的就是使人变得更加美好,文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唤起人们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想象力,一种浪漫主义精神,给人以精神的底子。”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但每个人还必须有一个精神的世界,想象的世界,这个想象世界很大程度上是由
文学作品构建起来的。从学生个人发展的意义上讲,阅读文学作品可以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使学生懂得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从而明确人生发展的方向,学会做人,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充实。
文学鉴赏活动是一个揣摩语言的过程,一个审美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需要创造型的人才。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自然科学的创造,个人的生活品味的提高,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三个方面的能力都必须通过文学鉴赏活动来实现。所以文学鉴赏活动是语文教育必须要有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培养创新人才,既可以从自然科学学科去培养,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通过文学鉴赏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思维,让学生异想天开。语文课程也能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应该做的贡献。
三、文学鉴赏教育的实施
新课程标准对学习鉴赏文学作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具体来说,就是要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怎样组织文学鉴赏活动呢?新课程标准里有八个字:“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为我们进行文学鉴赏活动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阅读,去感受,获得自己的阅读初感。其次要让学生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去做解析,从形象、主旨、技巧、语言这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学会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通过语言文字去联想,产生想象,进行再创造,去丰富这个形象。再次,教师应该提倡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多元的个性化的解读,最后形成学生自己的独立判断。
教师在阅读鉴赏活动中要达到一个目的,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提高学生理解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的能力,逐渐产生了对于美的浓厚兴趣,希望从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去发现美,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这种阅读的兴趣和爱好,教给他们必要的审美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探究激情,使学生产生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兴趣,并始终保持一份好奇心。要养成探究的习惯,敢于质疑,敢于求新。要从无疑中生疑,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看出问题。要学会探究的方法,广泛阅读,搜集资料,整理信息,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分析问题,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在探究的过程当中慢慢形成探究能力。要重视合作探究,既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又要学会尊重他人,善于汲取别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