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教学文学鉴赏教育的认识和思考
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高中语文教学一向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但也常常存在各种困
惑和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思考的:
1. 课程内容的设计
高中语文教学的课程内容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学、写作技
巧等多个方面。
如何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
中华文化,明确语文学科的学科价值和社会作用,是一个需要认真思
考的问题。
2. 教学方法的选择
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
针对不同类型
的学生,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现在是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在教学中的
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何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具有吸引力和趣味
性的教学方式,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问题。
4. 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的问题。
很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依赖老师提供的所有教学材料。
如何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学习,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和独立的发现者,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积极探索世界,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
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
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在中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内容方面,文学教育应注重传统文学的传承,同时也要融入当代文学作品。
在教学方法方面,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评价方式应该全面客观,注重学生的文学品味和鉴赏能力。
当前文学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资源匮乏和教学方式单一。
为提高文学教育质量,应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拓展教学资源,使学生在文学教育中得到全面发展。
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学科中的地位不可替代,提升文学教育质量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中学语文学科,文学教育,重要性,影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现状,发展方向,地位,质量提高1. 引言1.1 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的重要性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文学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文学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各种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到文学作品带来的情感冲击,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美好的向往。
文学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加融入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和生活挑战。
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学科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1.2 文学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文学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通过文学教育,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这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共情和思考,提高情商和智商。
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的探讨
生物 , 甚至综合学科都有竞赛。 在一些学校 , 理 、 数、 化 等学科的竞赛搞得轰轰烈烈 ,唯有语文学科冷冷清 清。这样就容易给学生带来一种错觉 , 让学生从心底 认为, 相比其他学科 , 语文学科根本不重要 。其次 , 从
目前的课外辅导学习来看 , 高中生补 习英语 、 、 、 数 理
中 图分 类 号 : 6 33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4 6 9 (0 2 0 — 0 10 G 3. A 10 — 0 7 2 1 )9 0 3 — 2
作者 简介 : 何小娟 (9 2 )女 , 17 一 , 广东恩平 人 , 本科学历 , 中学 一级教师 , 现任教 于广东恩平 市第一 中 学 。研究方向 : 中语文教学与研究 。 高
何 小 娟
( 广东恩平市第一中学, 广东恩平 5 90 ) 2 40
摘 要: 高 中语 文教 学 中, 在 文学教育是重要 的组成部分之一 , 它能够提 高学生 自身的文化素养及综
合 能力。 但语 文学科本身不受重视 的现状及文化的 多元发展 , 目前高 中语 文教 学中的文学教 育现状 不容 使 乐观 。该文提 出转变观念 、 高能力、 提 正确引导的措施 , 以有力加 强高中语文教学 中的文学教育 。 关键词 : 中语 文教 学 高 意义 现状 文 学教育
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潜能的情境 , 让学生感觉到语文 强烈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三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感悟作品 , 让学生得 到心灵的启迪 。如《 项链》 一文 , 传统观念一般认为 主人公马蒂尔德是一个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 …… 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她 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
但 是 在语 文 教 师 的悉心 指 导之 下 , 当学 生通 读 全 文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本(二篇)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本回顾一学期的高一语文教学,我觉得有几点做法让我颇感欣慰。
1、从文史角度来进行语文教学,大胆创新。
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规定,新课程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索能力”。
依据这样的一条理念,我尽管是在复习课文,但我依然不忘融入语文的审美教育,无论是讲《论语》等古典文化,还是讲中外名著;无论是上作文课,还是在做语言文字的训练,我都会力求从语言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感受汉语的丰富性与生动性;运用的角度引导学生去领会语言的灵活性和多变性;从比较的角度引导学生去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我们在本学期开设的公开课《氓》,这是一篇诗经作品。
《诗经》的出现不仅是我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相当高的地位,尤其是《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
在篇目数量上,选入课文的《诗经》作品仅《氓》与《采薇》两篇。
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两篇的诗歌,从思想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对《诗经》有一个比较全面、清晰的认识,对《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源头也有一个线索性的认识,达到“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弘扬祖国优秀文化,提高自学鉴赏《诗经》能力的目的。
为此,我教学《诗经》两首总的教学目标是:以《氓》和《采薇》为教材例子来解读《诗经》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及其巨大的影响,让学生对《诗经》的认识不是仅停留在局部篇章上,而是有整体的感知,为他们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在“三维目标”的制定上,我是这样设定的——在“知识与能力”目标方面,我将结合中国文学史讲授《诗经》的产生、内容、艺术手法等知识,努力提高自学《诗经》其他篇章的能力。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立足于《氓》与《采薇》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立足于品味具体的诗句,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人物形象与人物情感,并结合文学史作适当大拓展,达到“点、面”认识的目的。
浅析阅读鉴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
识, 就会有质 的飞跃 。因此 , 中老 师要 多用 心 , 完 高 通过 善教学方法提 高学生 的阅读鉴赏 能力 。因此 , 阅读鉴 赏 就是高 中语 文教学 的灵 魂 , 缺少 了阅读鉴赏 , 中语文 高 教学便成 了教 条式 的背 诵 。如果 高中语文教学 离开 了 阅读鉴赏 , 就像没有灵魂 的躯壳 , 没有生机 与活力 。 二、 阅读鉴 赏在高 中语文教学 中的引导作 用
培养学生树立正 确的价值 观 、 人生观 , 也不能提 升他们
的审美 能力 。 高中生 的 口才如一 朵鲜花 ,它扎根 的沃土 是通过
要 想具备 出众 的 口才 ,首 先必须要有 较强 的阅读鉴赏 能力 。鉴赏是指 阅读者通 过阅读作 品满足 审美 需求从
而达到心理快感 的精神 活动 。鉴赏是 阅读者 积极 主动 的一次精神创造 活动 , 自我的情感 , 作 品的理 解通 把 对
3 7-3 9.
远, 需要从小将基础打牢 才行 。 3 . 能力的提高必须经过多练 习。 年级学生虽 计算 二 处 于好玩 阶段 , 但必须保 证基本 的练 习量 , 达到锻 炼 的 效果 。 4 于学 习方面 , . 对 需要学生 、 家长 、 学校三方 面共 同 努力 。虽然一直在强调家校互动 , 实行起 来效果并不 但 好, 同时值 得我们注 意的是学生 的能力是 多方 面的 , 切 不可 以偏 概全 ,也不 能因为学生 成绩不好 就放弃对 其 的管理与 教导 。二年级 的学生 尚小 ,许多 地方都还不
涌 、 口成章 。因此 阅读鉴赏在语 文教学 中的重要地位 出 是坚不 可摧 的 , 主要体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阅读鉴 赏在 高中语文教 学 中的灵魂地位 阅读 是人类获 取知识 的重要途径 ,对 提高高 中生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通用15篇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通用15篇高三语文教学反思1高三的语文在文科班里的地位是极为尴尬的。
文科班的学生基本将学习的精力放在英语和数学,接着便是综合科目,语文在夹缝中挣扎。
在与学生的私下交流中,语文在他们看来除了将背诵之外,其它的如名著等内容太多,理解太难,读跟不读语文成绩没有多大的影响。
这些思想的产生跟学生学习的方法没掌握好,复习不到位,不愿动脑思考,不想动手做题,又容易灰心丧气等因素相关。
而最为首要的原因则是语文不受学生的重视。
针对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工作的要求,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语文学习意识,加强学好语文的信心。
学生中普通存在着这样一个观念,语文学习往往事倍功半,投入的时间未必与最后的产出成正比,这个学科自然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
于是,我在很多的时间里都是在做端正语文学习观的`工作,让他们适当重视语文学习,合理保证语文学习时间。
练习也好,作业也好,我都以检查批改为主,而我的检查重在学生的解题思路,看他改了多少,改正确了多少。
尤其是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的练习,基本做到全批全改,其它部分内容也会抽查一部分典型生来改,以了解全部学情。
而综合卷,特别是学校要求的几次语文考试,则做到流水改卷,力求公正客观。
遗憾的是,课后辅导答疑,但问者寥寥。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学生成绩马上一跃千里是不大可能的。
有部分学生的确很认真地学习,但成效不大,因此,我私下里与他们进行交流,找出学习中较为缺失的环节,对其进行方法指导,并鼓励他们要做好长久的知识积累工作,语文成绩的提高效果是很明显的。
二、专项复习,注重体系,灵活变通。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主要是进行专项训练。
语言表达作为基础为首要复习方块,在复习完后,还要进行不间断的训练。
复习文言文,将120个文言实词和15个文言虚词的用法与意义归纳总结,再和学生一起整理,对他们进行巩固加强。
对诗歌鉴赏,我们分三步进行复习:(1)进行题型示例,精选出诗、词、曲鉴赏题作为例子,让学生对这类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消除其神秘感。
精选高中语文教学反思5篇
精选高中语文教学反思5篇1.精选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篇一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教学亦然。
一味的教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不得其解。
因此,要使教学相长,反思必不可少。
本学期我主要担任了高二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首一学期来的工作,引发了不少的思绪。
一、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如何提高语文能力美国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加德纳,把人的智能分成八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而语言技能(语文应用能力)位于首位,由此可见在教育家的眼里,学生的语言智能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然而,长期以来学校教学中形成的一个怪圈,就是学校的师生天天用,天天练语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学科却是语文,没有多少学生敢说自己语文学得好,没有多少语文教师敢说自己的语文教得多好。
究其原因在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一个基础的问题,一个长期积累语言材料的问题。
一个人语言贫乏,必然带来思维的贫乏;而思维的贫乏必然影响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我所带的两个班(073班和075班)中,学生语言材料贫乏表现得十分突出,特别是理科班073班。
课堂上比较活跃,课后却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学习其他科目,因而语文知识积累不够,语文能力也不高,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成为学生在学习上的难题。
二、教师在教学上的`困难——如何有效地加强积累不论是思维还是语言,都要靠积累才能丰富;语言能力是由无数点点滴滴细小琐碎的知识汇聚而成。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聚沙成塔” 的过程。
因而如何有效地加强积累是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问题。
这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对此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认为不就是背背名句名篇,积累字词嘛,有什么难的。
其实,我这里所说的积累并不是死记硬背一些名句和词语,真正的语文积累,内容更为丰富,不仅有词语和古诗文名句,还应有学生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感兴趣的内容在记忆里“自由出入”时,才能活学活用;只有做到活学活用,才能为阅读、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高中语文_鉴赏诗歌感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古诗歌教学是高三教学的重点之一,但是现实问题是下得功夫不少,收效甚微,在考试的时候学生依然失分很多,现在的局面是老师辛辛苦苦讲,学生马马虎虎听,到考试还是不会。
所以这时候更应该认真的研究学情。
通过调查我认为目前学生存在着以下问题:1、但很多学生古诗词积累甚少,且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古诗词鉴赏并未入门。
甚至有的同学失去了信心,认为再学也不可能学会了,还不如把时间用在别的方面,学习时间跟不上,任务也很难完成。
2、学生知识积累不够,对作者不了解,做不到知人论世。
3、忽视了题目、注释、写作背景等显性信息,一味地读诗句。
4、学生抓不住文中出现的关键词,尤其是表现感情的词语,对这样的词语不敏感。
5、对于表现感情的手法不能熟练掌握,尤其是手法中蕴含的感情不能准确分析。
6、思维方式太狭窄。
在古诗词的形象世界里,语言环境不等同于一般作品“上下文”的简单链条式结构,而是一个由形象体系互相渗透着情感的立体式多维空间存在。
学生不能从多角度、多方向伸展思维触角。
7、情感分析题答案组织不条理,要点不全面。
诗歌的情感分析又是每首诗歌必考内容,所以需重点突破这一方面内容。
效果分析:一、析教学目标:一开始我设计了两个目标,一是理解诗歌的感情,二是掌握表达感情的技巧。
后来总感觉和我的初衷有违和感,所以最后就设计了一个直白的目标,这节课解决的这个问题就是目标,那就是如何让感情分析题的答案更完善,不过现在再来看可能有些单薄了。
二、析教学过程1、本节课由高考考点及历年阅卷情况导入新课,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堂思路清晰,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理论联系实际,针对高考题型“情感分析题”进行重点突破。
本节课不以单纯教授课本内容为主,而是着眼高考,寻求突破,以达到培养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2、教学环节上,由于将小组讨论放在了课前完成,可能课堂上感觉没那么热闹,气氛稍差一些。
3、课堂容量有点大,既想把每个方面都分析透,还要兼顾学生的消化掌握及当堂训练,课堂的时间驾驭有些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也有不到位的地方。
2023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5篇)
2023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5篇)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本次中考命题采用新课标标准卷模式,考查了学生的科技文、古诗文、文学类文本的阅读鉴赏能力及语言积累运用能力,知识覆盖面宽,题型较为多样灵活,重视综合能力的考查,但对高一学生来说,难易也较适中,阅读文本较平易,问题较易操作。
经分析试卷,发现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1.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尤其是成语和病句的辨析能力较弱。
今后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平时多在这方面积累,平时做作业时要重视思考辨析,积累辨析经验,功到自然成。
2.文言虚词用法辨析能力不强。
究其原因,在于缺乏面对难度较大问题的勇气,平时不求甚解,一知半解,考试时更是自信不足,草率应付,难以得分。
3.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十分严重。
因为平时接触这种文本太少,阅读经验不足,感悟能力较低,对命题类型了解不够,审题粗疏,答题术语意识欠缺,语言表达不够规范,多凭借感觉解题,得分没把握。
4.语言运用题型中的连贯题好仿写题分值大,易失分,好多学生心态浮躁,缺乏反复推敲的习惯和耐心,对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缺乏深刻的认识,观察例句粗心,只看大概,对“仿点”观察不周,写出的句子不符合题干要求。
一部分学生写出的句子格式正确,但缺乏格调,或者句子表达的情境相差甚远,答案不够完美,得分不完整。
5.作文堪称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本次考试作文命题材料对立意提示明显,立论切入角度较多,审题不准的问题相对较少。
试卷上反映出的普遍问题主要有:命题缺乏鲜活性和艺术性,也不能反映习作的中心观点;议论文事实论据不足,论据缺乏典型性,论证方法单调;对论据缺乏准确的分析,论点与论据间的统帅关系阐释不到位;语言表达技巧意识不强,句式单一,缺乏变化,修辞手法使用少,语言表达缺乏张力;彰显思路的意识较弱,行文随意性强,不能使用设置分论点、铺垫、照应等方式强化习作结构的技巧性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的发挥个体自主创新的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意义及价值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意义及价值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是以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基础,加以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全面提升文化素养。
另外,文学教育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中深层次的精髓,并大力弘扬世界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加强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升。
本文仅就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意义及价值做以浅要分析。
关键词:中学语文;文学教育;意义;价值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78-011.探究文学作品的精髓,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世界文化的漫长发展历程中,世界各国都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其不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促进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的基础。
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文学教育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扎实的文笔表达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情感世界。
毛泽东主席曾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由此可见,优秀文化作品的意义绝不仅是表现在文化理论方面,对于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文学教育的角度而言,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智力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深层次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和标准也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不但要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而且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逐步形成有利于长期发展的素养。
学生若想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精髓,必须经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和启发,进而才能是学生在文学作品的历史与文化氛围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将其与自己的生活、学习相联系。
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是建立于文学作品精髓的基础上,是学生精神层面感悟和理解能力的进步与发展。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8篇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8篇篇1一、教学背景高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的重任。
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一(X)班和高二(X)班的语文教学工作,面对的是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学生们。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本学期,我们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了必修课程《红楼梦》、《鲁迅杂文选读》以及《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的学习。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体验。
同时,我们还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们关注社会热点,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还运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写作、演讲等多种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成果与反思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学生们在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在期末考试中,学生们的语文成绩也有所提高。
然而,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在作业批改和辅导中,有时缺乏耐心和细心,导致学生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五、改进措施与建议针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首先,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其次,我将更加耐心和细心地对待学生的作业和问题,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和困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最后,我还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总结与展望总的来说,本学期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高中语文老师个人教学反思总结(3篇)
高中语文老师个人教学反思总结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的使命。
我作为一名语文学科教育工作者,深知身上所担负的重任,因而在实际工作中,用心更新教育理念。
改革教育方法,不断地进行探讨、研究、实践、反思。
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实践和反思。
一、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就是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
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
这样。
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能够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用心性和创造性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
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好处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用心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具体问题,我并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提示他们回去以后查找相关的资料,这样,学生透过提出疑问、自行释疑,既深入理解了课文,又丰富了课外知识。
由此,我就启发学生:文选资料固然重要,但也有其局限性,需要超多的课外阅读来充实、完善,健全中学语文知识结构是课内课外等综合因素建构而成的。
三、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
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就应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
学新课文时,我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再让他们透过分组讨论,进行评价,看哪一组同学表演得最为恰切,最贴合文章要表现的思想。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优秀范文20篇)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优秀范文20篇)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中的语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给予更多的思考。
拟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而,我们所要追寻的应当是也只能是在保证学生对语文有足够重视,并有必须语文基础与写作基础的前提下,怎样有的放矢地传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大有卑益的教学资料和写作训练方法。
以此为基点,高中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在教师、教材和学生这最基本的教学三环节中进行认真检验的基础上,确定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不一样的教学原则,从而有力地促进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
我认为,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旧的观念,无法摆脱旧的思想、习惯势力、旧的传统的影响,注重45分钟课堂知识的讲授传播,而忽视对学生本事的培养、智力的开发。
语文科的本质属性,就是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而语文课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读写、听、说、修辞、逻辑等等,每节课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授,仅有集中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贴合学生的学习本事,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实效。
从初中进入高中的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的现象,由于初三的中考使许多初中语文教学在应试的束缚中,热衷于很多的词、句、篇的所谓“基本知识训练”,迫使学生陷入漫无边际的题海中,仅囿于语文课本中应试知识的重复演练,死记硬背,看似“双基”知识训练,而实际效果却降低了学生的语本事。
造成有的学生语法混乱,表达不清,错字、别字成堆,标点符号乱用等,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句子成分都不清楚,这样,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就有明显影响。
新编的高中语文教材,就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本事,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构成健全人格。
刍议高中语文教学的反思及策略
刍议高中语文教学的反思及策略【摘要】现今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和教学方法的僵化等。
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探讨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策略。
这包括加强师资培训和教师队伍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强调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是必要的。
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强师资培训和教师队伍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策略、现状、重要性、问题、培养、素养、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师资培训、教师队伍建设、重申、关键、提升、质量1. 引言1.1 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可以说是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注重考试分数而忽视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倾向。
许多学校和教师往往过分注重应试技巧和题海战术,而忽视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语文能力存在严重欠缺和失衡的问题。
现有的高中语文教学往往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和个性化,过分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材,缺乏足够的创新和变革。
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下降,学习动力不足,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高中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着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完善和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一些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教学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挑战。
如何解决这些现存问题,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教育界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1.2 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它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审美能力和文学情操。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语文教学更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获取、评价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渗透美育教育。
一、引导学生感受美丽。
教材文本是作者情感表达的载体,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对文本的理解。
一方面,教师激发学生对文本外在美和内涵美的感知,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教材的自主学习,在心理上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审美对象中体现出的音语言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等审美体验。
1.感受语言美。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通过细致品味文章美的语言,来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获得美的享受。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贮满诗意。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要求读出课文的韵味和情调。
文中大多运用比喻、通感,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荷塘月色的美景,大量叠词的使用,使得文章音韵和谐。
细细品味这精美的诗一般的语言,会使学生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
语言的中介使读者能从中感觉出景物所寄寓的至情至深的意境,激起了活跃的想象,从中获得美的熏陶。
2.感受情感美。
一篇好的文章,无处不是作者美的情感的流露,无处不闪烁着作者情感的火花。
在整个中国古代散文史上,抒情散文的创作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时,要深入体会作者美的情感,引导学生与古人进行灵魂交流,充分挖掘诗文中美的情感因素,来陶冶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比如李密为了报答祖母刘的扶养之恩,冒着被杀的危险,多次拒绝晋武帝的任命,迟迟不去上任,写下《陈情表》这篇奏章,正因为文中流露出强烈的天伦之情,把晋武帝也深深感动了,终于可以让祖母得以颐养天年。
在教学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时,我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师生共同探讨内容来体味情感等方式进行教学,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们都深入感受到了李密的孝道,受到了一场深刻的情感审美教育,增强了孝情,懂得了感恩。
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能力的思考
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能力的思考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高中语文教学也迈入了新的发展征程。
高中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
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是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重要目的。
诗歌教学对陶冶、锻炼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涵养有重要作用。
但是当前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加强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得得到重视,借助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帮助学生攻克诗歌学习的难题,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效率,本篇文章主要分析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能力[1]。
标签: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能力;思考引言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诗歌教学是最重要的内容,诗歌是我国整个中国文学史中最重要的部分。
开展诗歌教学,对学生感性思维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实际上,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所以,如何有效的提升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已经成为当前高中阶段语文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只有加强探索,才能让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才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
1、高中生诗歌鉴赏能力培养现状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也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加强对学生感性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发展,但是当前,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并不乐观,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1.1缺乏对诗歌学习的兴趣目前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过程中,多数的学生对诗歌的学习都缺乏兴趣和主动性。
再加上教师自身对诗歌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和落后,也难以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影响。
1.2应试教育弊端得不到解决如今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分数往往受到比较高的重视,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总结(3篇)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总结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
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
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1、漠视语文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
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
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
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
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9篇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9篇第1篇示例:高中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语文老师,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阅读能力。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类文本,在阅读中体验到情感和思想的碰撞,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他们对文学、历史、人生等方面的探索欲望。
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思维表达的有效方式。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写作意识和写作能力。
我们还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思考问题,表达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高中语文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是一门传统文化课程,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更是学习历史、文化和思想。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引导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高中语文教学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语文教学应该是全面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创新能力等。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帮助学生建立综合性的学科认知,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文章结束】第2篇示例:高中语文教学一直是我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多年来,我积累了许多心得体会。
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动机、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一、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础,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设置适合学生的具体任务,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现在的高中学生把大部分精力投放在数理化的科目上,很少有学生愿意在阅读上花费精力和通过阅读来有效发挥自身的文学潜力。
其实,我们学生必须注重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具备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素养。
为适应这一时代需要,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了解并梳理常见的知识要点,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的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同时还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鉴赏一定的文章。
一、立足课本,以本为纲,强化学生的知识之本当下必修课本中的很多文章都是经典的优美散文,所以阅读教学文本是学生培养情操的首要基础平台,课本是凭借“文选型”的阅读教材进行的,大多是现成文章,新知识不是直线排列而是螺旋递升的。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七八个生字以及几个新词和句式,完全可以凭借语境和工具书来自学掌握。
对于课文的思想内容,学生也可以借助自身的社会阅历与生活体验来感受。
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先养成浅向思维方式,在教师带领下先由教师根据教材结构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根据教学目标,将教材划分为一个个发现过程,引导学生培养成去主动探索并发现结论的精神。
二、多接触中国古代名著和经典图书,以期增强民族历史的底蕴感和自身的文化气质古今名著、图书典籍,高品位的报纸杂志读得很少,长期缺乏文化的给养直接造成了个体的内蕴不足。
个人的文化底蕴是提高民族魂的关键,而读书是增加文化底蕴的最有效途径。
如果就学生目前的角色而言,读这些书籍,多多益善,最基础的作用就是可以提高他们自身的写作能力。
名著中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对景物、事物的生动描写,以及作家们驾驭文字的本领,对每一个读者来说,都是一笔无比宝贵、可多次享用的财富。
中学生接触文学的时间太短,仅凭十几年的人生阅历,想要有高超的写作水平其难度可想而知。
而阅读名著则是中学生获取写作技巧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方式。
如果现实的分析其作用,那应是对学生的社会意义而言,名著中的很多片段都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反映多元化社会的。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作者:张彬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年第03期【摘要】本文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增强思想教育的渗透强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思想等四个方面,对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效果;思考语文表达能力已成为谋职的先决条件。
而目前,大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令人堪忧,因此,在大学开设“大学语文”课的呼声越来越高。
造成大学生语文水平每况愈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将责任推给中小学语文老师是很不公平的。
下面,本文就如何改进中学语文教学谈及一些看法。
一、强化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集体教研教师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应悟有己见,教有己识。
这需要教师全方位锻造自我。
教师素质提高的关键在于不断学习、求新,使自身的个性特长得以发挥,适当的压力可以化作改进提高的动力,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教学创造力,使教师扎实做好教研工作,形成团队合力。
1.加强有意识的自我阅读,不断学习求新读书学习是语文老师自我提升的最有效手段。
新课程的选修模块与选修教材涉及相关文学、文化、社会生活等众多领域,几乎与语文构成联系的领域都有涵盖。
只懂得语文教材,甚至只精通选修教材对新课程语文教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教师需要开阔阅读视野、学习领域。
相关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选修教材领域、相关史哲学科内容,甚至理科科技类等著作,都应当有所涉猎。
2.扎实推进实践教研,营造研究氛围教学研究应以实践研究为主,从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加以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做到“有效教研,促进教学”。
采取集体教研与个人教研相结合的方式,既利用集体智慧,又发挥个人特长。
首先,开展组内常规教研课活动,在每个学段、每个学年组,开展集体教研课活动,由设计、讲课、说课、评课、教学反思等五个环节组成,从年级组选择内容,在教研组内研讨,最后教师撰写教研文章,组长进行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高中语文教学文学鉴赏教育的认识和思考[摘要]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自身的特性,淡化功利性,弘扬人文精神。
要充分重视文学教育,通过文学鉴赏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学鉴赏;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经指出:“文学教育的目的在于给予人以心灵的慰藉,拓展人的精神空间。
”语文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为目的,大力弘扬人文精神。
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偏离了文学和美育教育的价值取向,迷失在功利性当中,导致文学鉴赏和审美教育缺席。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而这三种能力必须通过文学鉴赏活动进行。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文学鉴赏教育被放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文学鉴赏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够充分,文学鉴赏活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使得新课改思想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
一、对过去文学教育的反思
语文教学应该淡化功利性,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素养。
语文是交际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
过去语文教学的弊端在于迷失了教学目标,过分强调工具性,注重实际运用,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很不重视,结果学生的鉴赏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也没有提高。
近年来,语文教学虽然在不断进行改革,但由于高考试题对文学鉴赏没有有效的考查手段,语文教学中的文学鉴赏成了可有可无的活动。
写作教学则只注重一般性质的作文训练,很少指导学生尝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写作。
以上原因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爱好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学生不爱学语文,不爱写作文,却偏偏喜欢在课外阅读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写自己喜欢的文章更是富有奇思妙想。
文学鉴赏活动本是最能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人文素养的一项最有意义的活动,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却过于注重实际,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把文学鉴赏放到了次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的这种文学情趣却不能因势利导,予以积极地调动。
二、对文学鉴赏意义的认识
文学作品本身就是语言运用的范例。
从工具的角度讲,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而文学鉴赏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
学生通过阅读鉴赏活动,既培养了阅读鉴赏能力,在潜移默化之中也获得了语言能力。
所以语文教学对文学鉴赏教育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立人”。
巴金认为:“文学的目的就是使人变得更加美好,文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唤起人们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想象力,一种浪漫主义精神,给人以精神的底子。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但每个人还必须有一个精神的世界,想象的世界,这个想象世界很大程度上是由
文学作品构建起来的。
从学生个人发展的意义上讲,阅读文学作品可以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使学生懂得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从而明确人生发展的方向,学会做人,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充实。
文学鉴赏活动是一个揣摩语言的过程,一个审美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需要创造型的人才。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自然科学的创造,个人的生活品味的提高,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这三个方面的能力都必须通过文学鉴赏活动来实现。
所以文学鉴赏活动是语文教育必须要有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培养创新人才,既可以从自然科学学科去培养,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通过文学鉴赏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思维,让学生异想天开。
语文课程也能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应该做的贡献。
三、文学鉴赏教育的实施
新课程标准对学习鉴赏文学作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具体来说,就是要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怎样组织文学鉴赏活动呢?新课程标准里有八个字:“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为我们进行文学鉴赏活动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阅读,去感受,获得自己的阅读初感。
其次要让学生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去做解析,从形象、主旨、技巧、语言这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学会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通过语言文字去联想,产生想象,进行再创造,去丰富这个形象。
再次,教师应该提倡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多元的个性化的解读,最后形成学生自己的独立判断。
教师在阅读鉴赏活动中要达到一个目的,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提高学生理解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
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的能力,逐渐产生了对于美的浓厚兴趣,希望从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去发现美,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这种阅读的兴趣和爱好,教给他们必要的审美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探究激情,使学生产生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兴趣,并始终保持一份好奇心。
要养成探究的习惯,敢于质疑,敢于求新。
要从无疑中生疑,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看出问题。
要学会探究的方法,广泛阅读,搜集资料,整理信息,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分析问题,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在探究的过程当中慢慢形成探究能力。
要重视合作探究,既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又要学会尊重他人,善于汲取别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