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地护理精神科急诊患者的暴力行为

合集下载

精神科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精神科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精神科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摘要】精神科暴力行为是指精神患者在症状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以攻击行为较突出,具有极强的爆发性和破坏性,会对攻击对象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防止暴力行为的发生,除了加强心理护理、基础护理,更重要的是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预防和制止暴力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精神科;暴力行为;防范;护理暴力行为是精神科最为常见的应急事件,具有极强的爆发性和破坏性,会对攻击对象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威胁生命。

据罗西(Rossi.1986)的研究报道,到急诊室求诊的精神障碍患者中60%的患者曾出现过暴力行为,而强制入院的患者中82%曾经有过暴力行为。

暴力行为对患者本身、他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后果。

因此,在平时工作中应采取恰当的护理,预防及终止暴力行为的发生。

现将我院男病区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72例精神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72例均为男性,年龄15~65岁,以16~45岁居多,占全组患者的70%。

其中精神分裂症36例,躁狂症18例,酒依赖8例,癫痫7例,癔症3例。

文化程度:本科以上9例,大专17例,中专15例,高中5例,初中10例,小学及以下16例。

2 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2.1 受幻视、幻听等感知觉异常的影响2.2 受妄想支配2.3 精神运动性兴奋2.4 抑郁症患者、强迫症患者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痛苦不堪2.5 患者合并人格障碍会突发冲动2.6 强制治疗、强制检查时2.7 医护人员言行举止不当,激惹患者2.8 药物不良反应3 暴力行为的先兆3.1 外表怪异的、像杀人犯似的、蓬乱或肮脏的外表,携带凶器或有可能作为凶器的东西。

3.2 动作和姿势3.2.1 踱步、不能安静、激越3.2.2 紧握双拳或咬紧牙关,呼吸增快、突然停止正在进行的动作3.2.3 难以控制的运动,敌意的面部表情伴以持久的盯视3.2.4 常常站起来,动作增多,或未经许可进入“禁止进入”的区域3.3 情感愤怒、易激惹、紧张、焦虑、忧伤不安3.4 言语提高嗓门或讲话含混不清、嘲讽、辱骂、诅咒或威胁性的言语内容3.5 周围人的反应恐惧、愤怒、焦虑、不安、回避4 暴力行为的防范4.1 环境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室内光线明亮,无多余的杂物,无噪声4.2 做好危险品管理做好分级护理,及时收取病室内的危险品,加强巡视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的动态表现。

精神科患者暴力行为预防及护理方法

精神科患者暴力行为预防及护理方法

精神科患者暴力行为预防及护理方法【摘要】目的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对患者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方法对精神科住院患者潜在的或已发生的暴力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最佳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结果实施安全措施以来,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大大的减少。

结论用心做好护理工作是预防住院精神科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的最好办法。

【关键词】精神科患者;暴力行为;预防及护理方法1 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1. 1 生物学因素1. 1. 1 性别和年龄年青男性和中年女性患者。

1. 1. 2 躯体疾病、颅脑损伤、内分泌代谢紊乱及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等。

1. 2 心理社会因素1. 2. 1 性格特征由于患者是集中治疗,彼此之间常因一些琐事导致对对方不满;躁狂症患者的过分挑剔等,从而发生口角、争吵、打斗等。

1. 2. 2 环境因素居住条件不好、拥挤、噪音、人际关系紧张,会增加心理压力,易产生烦躁、冲动行为。

1. 3 疾病因素受精神症状影响,如被害妄想、命令性幻听的支配,认为有人将会对自己造成威胁或伤害;或有人命令自己先发制人。

1. 4 患者家属因素对患者态度冷淡、漠不关心、不重视患者、不能满足其合理要求。

1. 5 护理人员因素对患者态度简单生硬、训斥、嘲讽、怠慢等造成患患者的反感,亦可诱发暴力行为。

2 暴力行为的临床表现2. 1 暴力行为发生前的表现激动、不满、表情愤怒,语速增快,无理要求增多,过分挑剔、抗议,过分关注别人的缺点和不足,或歪曲事实,活动增多、坐立不安等。

2. 2 发作期表现冲动、伤人、大喊大叫、谩骂等。

3 预防措施3. 1 改善服务态度患者入院后,护士应态度和蔼,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的安全感,消除患者的敌对情绪,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 2 加强责任心护士在岗时必须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对患者的病史,精神症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患者入院后要知道其姓名、诊断、治疗、用药情况、护理要点,要详细了解病情,掌握其既往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方式、使用何种工具。

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预见性护理

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预见性护理

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预见性护理摘要】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预见性护理。

方法: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进行分析总结,掌握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的发生原因,并采取及时的预见性护理措施。

结果:通过预见性的护理及防范措施,使精神分裂患者的暴力行为发生率降低,伤残率降低,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的安全保障。

结论:对于精神分裂患者暴力行为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加强精神分裂暴力事件的高发期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是预防暴力发生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暴力行为精神分裂预见性护理防范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9-0209-02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的暴力行为一般是指精神病患者对他人的身体直接伤害或破坏其他物体的不良性质的攻击行为[1]。

它不仅对患者的自身安全造成一定送我危害,而且对他人和环境带来无形中的危害。

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发生实施预见性和防范的护理措施是提高精神分裂症护理质量的关键措施。

因此,笔者在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统一整体的进行调查分析,对于近几年的住院患者做出总结相关的预见性护理措施。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调查对象:针对我科收治的住院精神分裂患者2595 例进行分析,其中发生暴力行为的患者有200 例,发生暴力事件共343 例次。

其中发生暴力行为的患者中男120例,女80例;疾病类型:心境障碍33例,精神分裂症107 例,癔病18 例,酒依赖戒酒22 例,精神发育迟滞5例,其他15例;总年龄分布在15~52 岁,平均年龄28.65±8.5岁。

病程在2个月至15 年,平均病程为5.12±5.93年。

1.2 方法及效果评估:根据此组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护理交班报告为研究主要题材,对所有的暴力攻击性的行为相关护理记录整体的分析回顾并实施调查。

2.结果2.1 暴力行为的发生率:针对我院收治住院2595例精神病患者,男1617 例,女978 例,发生暴力行为200例,占7.7%;共发生343 例次暴力攻击行为。

医院精神科患者暴力行为处置

医院精神科患者暴力行为处置

医院精神科患者暴力行为处置一、背景在医院精神科,患者因病情或情绪波动可能会表现出暴力行为。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如何正确处理患者的暴力行为至关重要,不仅关乎患者自身安全,也关乎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

二、暴力行为的原因患者在精神科疾病的影响下,可能出现暴力行为。

常见的原因包括:1.疾病恶化:某些精神疾病在病情恶化时会导致患者情绪失控,表现为暴力行为。

2.药物不良反应:部分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可能引起患者情绪波动或行为异常,促使患者产生暴力倾向。

3.环境因素:医院环境、患者心理状态和医疗干预等因素也都可能影响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

三、暴力行为的风险评估在处理患者暴力行为之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以了解患者的暴力倾向和可能的危险性。

常用的风险评估工具包括:• BVC(行为暴力评估量表)• HCR-20(历史、临床和风险管理-20)• PCL-R(对罪犯的量表修订版)四、暴力行为的预防为了预防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医务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接受程度。

2.规范医院管理制度,确保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管理有序、合理。

3.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康复辅导,帮助患者控制情绪、降低暴力倾向。

4.定期进行暴力行为的风险评估,及时调整医疗干预方案。

五、暴力行为的处置当患者出现暴力行为时,医务人员应采取以下处置方法:1.保障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将插管、药品和其他易受伤害的物品暂时移开,确保安全通道畅通。

2.保持冷静:医务人员在处理暴力行为时要保持冷静,不要与患者发生争吵或冲突。

3.沟通和协商:尽可能地通过沟通和协商的方式,让患者放下暴力行为。

4.应用约束:在必要时,可以采取约束措施,如使用安全带、束缚衣服等,确保患者和他人的安全。

5.立即报警:如果情况严重,医务人员应立即报警并请求增援,确保处理过程中有专业支援。

在处理患者暴力行为时,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流程,保障患者的人权和安全,同时保护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

预见性护理在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实践与研究 2 0 1 3年第 1 O卷第 7期( 上半月 版

3 7・
预见性护理 在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疾 病患者 护 理 中 的应 用
周彩莲
摘 要
黄子娟
鲁荣莉 周 赘
目的 : 探讨 预见性护 理在有暴力行 为的男性精 神病患者护理 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 选取 2 0 1 2年 1 — 6月桂林市精神卫生 中心 3 病 区收
1 . 1 一般资料
行 为男性精神病患者 8 0 例, 年龄 2 1 — 4 6 岁, 平 均年 龄 ( 3 2± 5 . 6 ) 岁。精神分裂 症 5 1 例, 心境 障碍 l l 例, 酒精所致精 神障 碍 5例 , 精神发育 迟 滞 3例 , 精 神 活性 物质 所 致 精神 障 碍 4 例, 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 神病性 障碍 6例。所有诊 断均符 合 I C D一 1 0 诊断标 准。将 2 0 1 2年 1 — 3 月 未实施 预见性护 理的 有暴力行 为男性精神病 患者 加 例为对 照组 , 2 0 1 2年 4— 6 月 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有暴力 行为男 性精神 病患 者 4 0 例 为干预
1 . 2 方法
对照组 给予精神科 常规护 理 , 包 括了解病 史 , 遵
医嘱用药 , 四防护理 , 根据病 情给 予常规 健康指 导 , 直 至患者
出院 。干预组在对照组 的基 础上 实施预 见性护 理 , 主要是全
者 自己控制冲动, 处于冲动早期的患者受到安慰后 , 可能会离
开刺激环境增强对 自 我 的控制 。做到 自 我控制 的患者给予 口 头表扬和糖果 奖励 , 增加 战胜 疾病 的信心 。( 2 ) 合 理安排 娱 乐 活动 , 按每天活动计划按 9 : 0 0 做保健 操 , 9 : 3 0 唱歌 , 1 0 : 0 0 趣 味游戏等依次进行 , 并给予相应 的奖励 , 鼓励患者参加分散

精神科病人暴力行为发生时的护理干预

精神科病人暴力行为发生时的护理干预

精神科病人暴力行为发生时的护理干预暴力行为是精神科最为常见的急危事件[1],该行为是基于愤怒、敌意、憎恨或不满等情绪,对他人、自身和其他目标所采取的破坏性攻击行为,可造成严重伤害或危及生命。

若患者的行为正在对自己或他人构成威胁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采取一些身体上的限制性措施,避免发生伤害事件。

1 寻求帮助,有效控制局面当患者出现暴力行为如攻击他人、破坏物品、自伤等行为时,首先要呼叫其他工作人员集体行动,保持与患者安全距离约1m左右,呈45°角,切勿正面接触。

用简洁语言稳定患者的情绪,指定一位工作人员转移被攻击对象,疏散其他围观患者离开现场,避免不良情绪蔓延,尽快控制紊乱的局面。

2 果断迅速,巧夺危险物品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行为应给予理解,努力用真诚的语言安抚劝说患者放下危险物品,如果无效,可采取一组人员与患者对话转移注意力,另一组人员乘其不备快速控制患者夺下危险物品,行动果断,步调一致,配合默契。

3 實施保护性医疗措施将患者安置在隔离病房,避免一切激惹的因素,防止伤害自己和他人。

若隔离措施仍无法控制患者的行为,报告医生,尊医嘱给予保护性约束其身体以控制暴力行为的再发生。

患者被约束后护理人员至少每10-15min巡视察看患者一次,注意肢体血运情况,提供必要的护理,保证提供基本的生理需求,如喂饭、喂药、协助大小便、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防中暑等。

同时防止其他病友伤害患者或帮其解除约束后出现过激行为。

患者精神症状好转后应及时解除约束,做好安抚工作,消除其对立情绪。

4 情绪稳定剂的使用遵医嘱正确实施药物治疗,快速控制患者激惹的情绪,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做好护理记录。

5 心理护理对冲动后的患者要做好事后心理疏导,让患者讲述冲动原因和经过,以便进一步采取防范措施。

在患者安静解除隔离或约束时,要解释冲动的危害性,以及隔离或约束的必要性[2]。

参考文献[1] 李凌江,精神科护理学[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2.[2] 张跃兰,邢改书,李淑芬.精神科疾病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80.。

预见性护理对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冲动行为的影响

预见性护理对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冲动行为的影响

预见性护理对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冲动行为的影响目的提高医护人员对精神病患者暴力冲动行为的护理水平,预防病患暴力冲动行为的产生。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7月~2014年11月收治的90例患者,将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45例)病例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45例)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实施护理,护理结束后把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对比。

结果实验组在暴力冲动次数、住院时间、出院精神状况上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优,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预见性护理对防止精神病患者出现暴力冲动行为起着积极作用,值得在精神病科的护理工作中应用推广。

标签:预见性护理;精神病;暴力冲动行为精神病患者因受特殊精神状况支配,并且较无自知能力,不愿配合治疗,所以在住院期间常发生暴力冲动行为。

精神病患者的暴力冲动行为在受患者本人心理因素影响的同时,也易于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主客观因素较为复杂。

有文献报道,到急诊室就诊的精神病患者中60%的患者曾经出现过暴力行为,给患者和被攻击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伤害[1]。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预见性护理和传统护理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经临床实践证明,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对预防精神病患者的暴力冲动行为具有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9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资料。

其中男42例,女48例;患者病程15d~6年,平均2.3年;年龄32~55岁,平均42岁;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者39例,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水平者41例。

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9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年龄、文化水平以及入院常规检查方面进行比较,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方法采用精神科传统护理方式对对照组实施护理,比如了解组内患者过往病史以及曾发生的暴力冲动行为情况,进行四防护理,遵循医嘱对患者定时定量用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实时给予常规医疗指导。

精神科患者暴力防范与沟通

精神科患者暴力防范与沟通

精神科患者暴力防范与沟通精神病人暴力防范的重要性精神病人,特别是重性精神病人由于受症状的支配,其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常处于幻觉、妄想之中,加之服用抗精神药物,有明显的药物副作用及镇静作用,导致某些行为不能自控,不计后果或因患者感觉迟钝,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

护理安全事件不仅给患者、家属造成痛苦还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次序和给工作人员的自信心带来危机。

护理安全是医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制约医院综合效益的效益的重要环节之一。

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于:1.安全管理可以消除各种隐患和风险,最大程度的预防和避免意外发生2.安全管理通过规范医疗行为,减少不安全行为因素,达到避免发生病人和医护人员受伤的事故,从而避免和减少病人.家属和医院的经济损失,避免医患纠纷发生。

3.安全管理通过对各种不安全状态的控制,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护理质量和品质。

4.安全管理通过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培训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具备意外事件的应急能力,降低意外事件的严重后果。

一、新入院患者最有可能出现暴力的包括:精神分裂症(有被害妄想、幻觉)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有意识障碍的患者(突然爆发)酒精依赖(醉酒状态)另外,有些患者被家属强迫住院,也极有可能出现暴力行为。

有可能出现暴力行为的表现:1、行为:急躁,坐立不安。

多见于被害妄想病人和强迫住院的患者;兴奋、躁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劝说不能听从。

多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行为茫无目的,怪异,劝说制止时有冲动行为。

多见于有意识障碍病人或酒精依赖(醉酒)患者。

精神病人暴力防范措施(新入院患者)2、语言:反复问“你们想干什么?”“为什么给我检查血压”等的患者,多见于被害妄想病人。

言语多为“我没病!我不住院!我要回家!”多见于强迫住院的患者。

“躁狂”患者多表现语速加快,对人热情,很难劝说。

而有意识障碍病人或酒精依赖(醉酒)患者,言语不多,有时凌乱。

浅谈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及预见性防范护理

浅谈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及预见性防范护理

浅谈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及预见性防范护理[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及预见性防范护理对策。

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预见性防范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期间暴力行为发生情况及采取护理干预后的攻击行为量表(NOSIE量表)评分。

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暴力行为发生率为8.57%,对照组发生率为31.43%,观察组发生率更低,暴力行为以躁动咆哮、辱骂等为主,实施护理后观察组NOSI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预见性防范护理干预可有效阻止暴力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预见性防范护理;攻击性;防范对策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普遍伴随不同程度的思维、情感障碍,容易出现异常举止行为,在其发病期间具有一定的暴力倾向,不仅会对自己造成伤害,同时也对他人的生命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对有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保障患者和他人安全的重要举措,对于维护患者家庭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

我科拟探究预见性防范护理对策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中的干预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选取时间2018年6月-2019年6月,纳入标准:(1)符合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标准;(2)入院前存在暴力行为,包括冲动毁物、谩骂、人身攻击、自杀等;(3)患者家属完全了解此次研究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7-64岁,平均(38.94±10.61)岁,病程1-6年,平均(3.45±1.13)年,对照组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30-65岁,平均(37.22±9.74)岁,病程1-8年,平均(3.80±1.2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精神科暴力行为的防范和护理

精神科暴力行为的防范和护理

暴力【2 】行动的防备与护理精力科暴力行动是指患者在精力症状的影响下忽然产生的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冲动行动,以进击行动较凸起,具有极强的爆产生和损坏性,会对进击对象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危及性命.暴力行动是精力科最为常见的急危事宜,可能产生在患者家里.社区.病院等,会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伤害及轻微效果.是以,精力科护理保同须要对患者的暴力行动实时猜测,严加预防和实时处理.暴力行动产生的征兆评估1.行动:高兴冲动可能是暴力行动的前奏.一些早期的高兴行动包括踱步,不能默坐,握拳或用拳击物,下鄂或面部的肌肉重要等.2.情感:恼怒.敌意.平常焦炙.易激惹.平常欣快.冲动和心不在焉不稳固可能表示患者将掉去控制.3.说话:患者在消失暴力行动之前可能有一些说话的表达,包括对真实或想象的对象进行威逼,或提一些无理请求,措辞声音大并具有强制性等.4.意识损掉:思维凌乱.精力状况忽然转变.定向力缺少.记忆力伤害也提示暴力行动的可能产生.评估对象:预防:1.合理安置,情况安静.宽阔.通亮,避免不良刺激2.留意不雅察病情,控制患者暴力行动产生的征兆,如睡眠障碍及月经期均可所以暴力行动产生的预兆.实时发明与处理.3.削减诱因:立场和气,恰当知足患者的合理请求,供给治疗及护理前,充分地告诉患者,取得患者赞成,尊敬患者,不与其产生争执;避免患者参与一些竞争性的工娱活动,如下棋.打蓝球等.4.进步患者的自控才能:勉励患者以恰当方法表达和宣泄情感,如捶沙袋.枕头.棉被.撕纸.做活动等,无法自控时,乞助医护人同关心.同时,告诉患者暴力行动的效果,并设法进步患者的自负念,让患者信赖本身有控制行动的才能.5.控制精力症状:实时报告大夫,以便实时处理.实践证实,长期或短期的药物治疗可有用控制和削减患者的冲动行动的产生.6.留意沟通交换方法:看待否定有病.谢绝接收治疗的新入院患者,避免应用敕令性言语,切忌言语动作简略生硬.立场应和气.语气平和,从关怀.关爱.体谅的角度,逢迎患者的心理,让患者能回收信赖护士,避免暴力行动的产生.同时护理人员应当避免威逼性.重要性或忽然性的姿态,并调节身材地位,平视患者的眼睛,如许可使患者感到是平等的交换.7.增能人员的培训:进步工作技巧,实时干涉,避免遭遇进击,并恰当控制.是以,增强护士对暴力行动的评估才能,树立优越的护患关系才能.破坏性束缚等专科技巧的培训,很有必要.暴力行动产生时的处理:1.追求关心,立刻呼叫其他工作人员追求支援,保持与患者1m 阁下,并且医护人员站在有利于治疗护理地位,从背后或侧面阻拦患者的暴力行动, 不可迎面阻挡,以破坏患者和自身安全.用简略.清晰.直接的说话提示患者暴力行动的成果.2.巧夺安全物品:转移患者留意力,行动武断.步调一致.合营积极,不可硬夺.3.心理劝导:关怀4.恰当应用破坏性束缚:齐心合力。

精神科暴力冲突应急预案

精神科暴力冲突应急预案

为保障精神科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应对精神科暴力冲突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精神科病房内发生的各类暴力冲突事件。

二、组织架构1. 成立应急指挥部,由医院院长担任总指挥,主管副院长担任副总指挥,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成立应急小组,由精神科医护人员、安保人员、心理治疗师等组成,负责具体实施应急预案。

三、预警与预防1. 加强患者入院评估,重点关注有暴力倾向的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2. 定期开展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应对暴力冲突的能力。

3. 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消除潜在暴力因素。

4. 加强病房安全管理,确保患者活动区域安全。

四、应急响应1. 发现暴力冲突迹象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小组迅速到达现场,对暴力行为进行制止,保护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

3. 将患者带离暴力现场,隔离观察,防止暴力行为扩散。

4. 通知医生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

5. 保护现场,收集证据,为后续调查提供依据。

五、善后处理1. 对暴力冲突事件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原因,总结教训。

2. 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包括责任追究、培训改进等。

3.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紧张情绪。

4. 向医院领导及相关部门汇报事件处理情况。

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医院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3. 本预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具体措施如下:1. 当发现患者有暴力倾向时,立即报告护士长及主管医生,同时通知安保人员。

2. 将患者安置于监护室内,检查室内环境,清除危险物品,加强巡视,防止意外。

3. 详细交接班,密切注意患者心理变化,准确掌握心理状况。

4. 查找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尽量减少不良刺激对患者的影响。

5. 发现患者自伤、伤人、毁物等暴力行为时,应立即予以制止,制止时要注意避免激惹患者。

呼叫同事协助,将患者安置于监护室暂时隔离,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同时通知医生处理。

预见性护理在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在有暴力行为倾向男性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介入预见性护理的效果。

方法将具有暴力行为的64例男性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暴力事假发生率为12.50%,发生次数为5次,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46.88%、20次(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

结论对有暴力行为倾向男性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介入预见性护理能够预防和减少暴力行为事件,改善临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精神疾病;男性;暴力行为;预见性护理精神疾病是一种大脑神经功能失调所致疾病,患者常表现为情感、心理、认知以及行为活动异常。

精神疾病患者是发生暴力行为倾向的主要人群,以男性较为多见[1]。

我院对具有暴力行为倾向男性精神疾病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住院具有暴力行为倾向男性精神疾病患者64例,年龄20~48岁,平均(33.42±3.45)岁;原发病类型:25例精神分裂,12例情感障碍,1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6例精神发育迟滞,11例其他。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年龄、原发病类型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行精神科常规护理,即病史分析、用药护理、健康指导及基础护理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法如下。

1.2.1改善病房环境维持病区及病房内干净整洁、安静舒适、光线及通风条件良好,避免吵闹、拥挤等因素刺激患者,影响病情控制。

严格管理室内危险物品,例如剪刀、玻璃制品等,彻底清除病房可能作为保利攻击工具的物品。

确保病区门窗无毁损,并做好防护,确保患者的安全。

1.2.2 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充分评估可能诱发暴力行为的因素。

精神科暴力冲突应急预案

精神科暴力冲突应急预案

精神科暴力冲突应急预案1. 引言精神科暴力冲突是指在精神卫生机构中,患者或情绪激动的个体对医务人员、患者或其他工作人员进行肢体或言语上的攻击和暴力行为。

这种情况的发生严重威胁医疗机构的安全和治疗秩序。

为了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制定一个完善的精神科暴力冲突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2. 应急预案的目的精神科暴力冲突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在精神卫生机构中预防、应对和控制患者或情绪激动的个体的暴力行为,并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该预案旨在指导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正确、高效地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地减轻伤害和避免患者的不适。

3. 应急预案的执行步骤步骤一:危险评估在精神科暴力冲突发生时,首先需要进行危险评估。

医务人员应该迅速判断暴力行为的紧急程度和威胁程度。

评估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患者的行为举止是否有激烈情绪表达;•是否言语上或肢体上威胁他人;•患者是否有攻击性姿态;•患者是否有较强的攻击能力。

根据危险评估的结果,医务人员可以判断是否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以保护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

步骤二:紧急处置当暴力行为的威胁程度较高时,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紧急处置。

主要的处置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制止患者的暴力行为,阻止其继续攻击和伤害他人;•如果可能,将患者隔离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中,确保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尽量安抚其情绪;•寻求其他合适的医务人员或安全人员的协助。

步骤三:紧急报告在紧急处置后,医务人员应立即向上级报告此事。

相关的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暴力行为的情况和威胁程度;•所采取的紧急处置措施;•目前的状况和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处理。

步骤四:记录和跟进为了后续调查和分析,医务人员应及时记录事件的详细信息,并进行后续跟进。

记录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员;•患者的个人信息和行为表现;•采取的紧急处置措施及效果;•后续的医疗和安全措施。

预见性护理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为防范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为防范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为防范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为防范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4年7月之间收治的322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干预措施;选择2014年8月-2015年7月之间收治的341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全面分析患者病情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表现实施护理干预。

对两组患者的暴力行为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对比。

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暴力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同样显著(P<0.05)。

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为防范中具有一定的效果,同时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重性精神疾病;暴力行为防范;应用效果精神疾病患者的思维与心理活动均出现较大的异常,其自控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在特定环境或精神因素的影响下经常发生毁物、伤人以及自伤等暴力行为,是精神科是常见的临床症状。

暴力行为不但影响到周围其他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对患者本身的健康也构成一定的威胁【1】。

为了对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为进行防范,我院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提前观察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行为倾向、了解潜在的暴力行为特征,从而实施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措施,保护患者和他人的生命健康。

本文就预见性护理的方法和结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4年7月之间收治的322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干预措施,其中有男性患者174例、女性患者148例;年龄最大的为55岁、最小的为21岁,平均为(36.3±7.2)岁;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188例、分裂样精神病患者104例、其他类型30例。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7月之间收治的341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其中有男性患者189例、女性患者152例;年龄最大的为57岁、最小的为23岁,平均为(37.8±7.9)岁;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191例、分裂样精神病患者112例、其他类型38例。

精神疾病患者暴力冲动行为的预见性护理效果

精神疾病患者暴力冲动行为的预见性护理效果

精神疾病患者暴力冲动行为的预见性护理效果孙桂荷;孙亚娜;忻丽云【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降低精神疾病患者发生暴力冲动行为的效果。

方法对曾经发生过暴力冲动行为的回顾性研究患者(回顾组)进行原因分析,根据原因制定相应的预见性护理措施,运用到评估预测性患者(评估组),观察预见性护理措施的效果。

结果精神疾病患者发生暴力冲动行为与其精神症状、拒绝入院及治疗、护患关系有关,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降低了暴力冲动行为的发生,评估组与回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能降低精神疾病患者暴力冲动行为的发生。

【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4页(P325-328)【关键词】精神病;暴力;冲动行为;护理【作者】孙桂荷;孙亚娜;忻丽云【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沙岭子医院精神科,河北宣化 075131;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技系,河北沧州 053000;河北省张家口市沙岭子医院精神科,河北宣化 0751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精神疾病患者经常出现打人、毁物、自伤等暴力冲动行为,对自身、他人和环境造成不可预见的破坏。

所以,探讨导致精神病患者暴力冲动行为产生的各种因素,针对不同原因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减轻或消除暴力冲动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是精神科护理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2月—2010年12月张家口市沙岭子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66例为回顾性研究组(回顾组),男性48例,女性18例,年龄20~66岁,平均(42.03±12.04)岁。

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45例,躁狂症15例,癫痫性精神障碍3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3例。

2011年4月—2013年12月患者69例为评估预测性组(评估组),男性50例,女性19例,年龄20~68岁,平均(40.46±13.43)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见性地护理精神科急诊患者的暴力行为
发表时间:2018-09-19T14:48:30.500Z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作者:马福梅
[导读] 结论:通过对精神科急诊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其暴力行为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建议采纳。

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在精神科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6年4月-2018年6月本院精神科接诊的急诊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36)。

实验组实行预见性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

分析两组暴力行为的发生情况,并对各组的护理满意度作出比较。

结果:实验组的暴力行为发生率为13.89%,比对照组的33.33%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22%,比对照组的80.56%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通过对精神科急诊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其暴力行为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建议采纳。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精神科;急诊患者;暴力行为
对于精神科患者来说,其发生暴力行为的概率非常高,而暴力行为的发生除了会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之外,还会对他人造成严重的伤害[1]。

为此,临床有必要根据精神科患者暴力行为的特点,积极采取一种可行性较高的手段来对其进行干预,以尽可能的减少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风险。

此研究,笔者将着重分析预见性护理在精神科急诊患者暴力行为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4月-2018年6月本院精神科接诊的急诊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将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6例。

实验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为21-67岁,平均(45.21±3.78)岁。

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为20-67岁,平均(45.92±4.01)岁。

患者经临床检查确诊符合《中国精神障碍与诊断标准(第3版)》[2]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有完整的病历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比两组的年龄和性别构成比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都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加用预见性护理方案,详细如下:
(1)主动和患者沟通,合理采取交流方式,和患者建立和谐、友好的相处模式。

充分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于一级和重点患者监测表中进行准确的记录。

向患者提供单人病房,确保病房干净、整洁且舒适,按时对患者进行安全检查,增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以及责任感,确保患者生命健康。

(2)保持病区环境的清洁,通风良好,光照适宜,避免吵闹以及拥挤等,以免刺激到患者,从而对患者病情的恢复造成了不利影响。

加强对危险物品进行管理的力度,确保病房以及病区中无玻璃制品以及剪刀等危险物品,避免这些物品成为患者暴力攻击的工具。

确保病区中的门窗完整,加强防护力度。

(3)对于幻觉妄想比较丰富的病例,严禁接触病理体检;对于躁狂状态病例,严禁参加竞争性活动。

若患者存在操纵行为,护士要尽量保持端正态度。

针对活动比较多亦或者是有怀疑行为的病例,要避免与其发生争执,且不要关注其过分活动亦或者是怀疑的现象。

针对存在暴利倾向的病例,要选择一种最适的接触方法,利用非语言以及语言的方式对其进行护理指导。

(4)对患者进行安全管理、用药、生活、饮食以及心理等方面的护理,确保患者的正常生理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此外,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辅导工作,鼓励患者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比如:做健身操等,以帮助其改善心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促进病情恢复。

1.3 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中发生暴力行为的患者例数,利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和比较满意3个等级。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t用于检验计量资料,即(),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即[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暴力行为发生率分析
实验组中有5例发生暴力行为,占总比例的13.89%;对照组中有12例发生暴力行为,占总比例的33.33%。

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实验组的暴力行为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X2=5.7829,P<0.05)。

2.2 护理满意度分析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22%,比对照组的80.56%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

如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分析表 [n,(%)]
3 讨论
精神科疾病患者比较容易发生暴力行为,从而对其自身以及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

为此,临床有必要积极采取一种具有较高针对性的措施来对精神科急诊患者进行干预,以有效减少其暴力行为的发生风险。

预见性护理属于是一种比较新兴的护理方法,能够在不良事件发生之前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从而达到避免不良事件发生亦或者是严重化的目的[3]。

研究表明,精神科急诊患者发生
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有无显著刺激、环境因素和语言刺激等[4]。

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其在发生暴力行为之前都有一定的先兆,而对于这类患者来说,通过严密监测其神态可以发现。

故,临床在对精神科急诊患者进行治疗时,除了要予以其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之外,还应对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及时的纠正,并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力度,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以尽可能的减少其发生暴力行为的风险,确保患者及他人生命健康。

此研究中,实验组的暴力行为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

提示应用预见性护理方案有助于降低精神科急诊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风险。

总之,于精神科急诊患者中积极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案,可显著降低其暴力行为的发生几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彩莲,黄子娟,鲁荣莉等.预见性护理在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7):37-38.
[2]荣敏,李冬杰,张可等.预见性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防范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3):206-207.
[3]张宇平.浅谈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预见性护理[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2):141,152.
[4]李婕.预见性护理对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5,(14):76-77.
[5]马丽娜.预见性护理在有暴力行为的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16,(31):119.
[6]冯亚敏,吴晓晴.浅谈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预见性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4):8619-86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