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说课稿说课材料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说课稿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说课稿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地球自转及其意义》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人教版)《地理》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第一框的课文,本节教材的内容有:地球自转和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很大的弹性。
我是这样来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第一:地球自转的周期、方向等知识看作学生已初步具备的知识,因为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了;第二:不要学生系统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只要了解“地理现象”;第三:不是要求学生被动的接受,而是要求学生能用事实说明。
2、编排意图和前后联系这节内容是继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之后编排的,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现在,对地球自转进行学习,为下一节学习地球公转打下了基础,也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了基础。
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课文分为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分别进述。
应该指出的是地球绕轴自转和绕日公转是不能分割的,分开来讲是为了教学上的方便。
本节内容较简单,为了使学生能获得感性知识,教材安排了演示地球自转的小实验和一段阅读材料“是地转还是天转?”引出了人类研究地球运动的历史,让学生理解了一个简单的现象是靠人类不断探索、研究得到的,使学生提高了对科学知识的重视性。
3、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
(2)理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能用地球仪科学地解释昼夜更替现象。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之能把教学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相联。
过程与方法: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稿4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中图版初中地理教材中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球形状、地球仪和地图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详细内容,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内在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模型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意义。
3.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模型,思考并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内在联系。
《地球的公转》 说课稿
《地球的公转》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公转》。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地球的公转》是初中地理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等自然现象具有关键作用。
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地球自转知识的延伸,又为后续学习气候、地理环境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主要包括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速度以及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初步建立起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提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对地球的运动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初中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对于地球公转这种较为复杂的空间运动现象,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直观的教具、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空间概念。
此外,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和速度。
(2)学生能够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等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公转的模拟演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2)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包括方向、周期、轨道和速度。
(2)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更替现象。
2、教学难点(1)理解地球公转轨道的特点和黄赤交角的形成。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转和公转》说课稿(⼈教版⾼⼀必修⼀)⼀、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这⾥的“地球运动”指的是地球运动是基本形式--⾃转和公转。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包括地球⾃转的地理意义及地球⾃转和公转共同作⽤下的地理意义,即昼夜更替、地⽅时、⽔平运动物体⽅向偏转、地球形状变化、正午太阳⾼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季节更替等⼏个基本⽅⾯。
◆“分析”体现了新课标对学⽣分析地理问题的能⼒要求,隐含识图、读图、⽤图和建⽴空间观念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要求。
⼆、教情学情分析(⼀)教材地位作⽤分析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
教材从本节开始将眼光由宇宙转移到地球,⾸先研究地球的运动。
学⽣掌握了地球的运动特点与意义,就能懂得⾝边很多地理现象产⽣的原因,并为理解⼤⽓运动,⽔循环等其他地理要素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把地球⾃转与公转放在⼀起,图⽂结合,概括性的介绍了两种运动的⽅向、周期、速度特点。
(⼆)学情分析◆学⽣对于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很多现象都⾮常熟悉。
◆学习了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基础知识后,学⽣已经有了⼀些零散的知识储备。
◆本节内容相对抽象、逻辑性强,且要求学⽣建⽴空间观念。
⽽学⽣已具备的逻辑推理能⼒、空间想象能⼒、思维迁移的⽔平有限。
三、学习⽬标确定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和学⽣情况,确⽴如下学习⽬标和重难点:▲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转、公转的⽅向、周期、轨道、速度等特点。
▲过程与⽅法:在绘图、说图活动中,发展⾃⾝读图、析图、图⽂转换以及⽤地理语⾔科学描述的能⼒;在观察、演⽰、操作活动中,培养观察和动⼿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借助⽣活案例,养成发现⽣活、学以致⽤的思维习惯以及合作探究、科学严谨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地球⾃转和公转的⽅向、周期、速度。
●教学难点:地球⾃转的⽅向、周期、速度,公转的速度。
四、教法学法选择根据⽬标要求,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选择如下教法学法:教学⽅法:驱动探究式教学法、互动⽣成式教学法教学⼿段:地球仪、三球仪演⽰、多媒体演⽰学习⽅法:⾃主学习法、图表学习法、直观体验学习、发现探究学习五、教学过程设计(⼀)设疑激趣,情境导⼊【导⼊】⽣活与地理:前不久,有⼀个天⽂奇观--“天狗⾷⽉”。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说课稿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主要讲述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材从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讲解,然后介绍了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等内容。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特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为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详细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的知识入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等基本知识,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产生的地理现象的联系和区别。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的运动特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球的运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地球自转:讲解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3.地球公转:讲解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4.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联系和区别。
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转》说课稿
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转》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地球的自转。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地球的自转”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的是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地球在静止状态下其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学习过渡到地球的动态学习,并为之后进一步学习地球公转运动打好基础,是学好地理的重要基础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重要一课。
二、说学情【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在前一节中刚刚学习了地球仪知识,在本节教学中充分利用地球仪,巩固所学地球仪的知识,同时也创造了让学生展示所学知识的一个好机会。
学生能够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
本节内容很多是学生日常能观察和体验到的自然现象,教师要在教学中将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内容不宜将其复杂化,不要将知识引导的太深,应回避一些难懂的概念,如黄赤交角等,能让学生初步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特点和产生现象的简单原因就可以。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得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等基本特征;能够通过地球仪演示得出昼夜交替、晨昏线、地方时等地理知识。
2.运用实验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自转,养成地理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3.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的公转运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重点】地球自转的地理特征。
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地球的运动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地球的运动》在地理学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汇点,也是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了解宇宙的基础。
本课主要围绕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展开,涉及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特点、产生的地理现象等方面。
(1)作用与地位地球的运动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对于揭示地球上的气候变化、昼夜更替、四季轮回等现象具有关键性作用。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建立起地球运动的基本观念,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奠定基础。
(2)主要内容本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速度等。
2. 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概念、轨道、周期、速度等。
3.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等。
4.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对人类生活、生产、气候等方面的影响。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能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地球运动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认识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特点。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地理意义。
2. 教学难点:(1)地球运动规律的理解与运用。
(2)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在教学《地球的运动》这一课时,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兴趣,同时凸显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差异。
1. 启发法:我将以问题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通过提问“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来引出地球自转的概念。
通过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进而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地球运动的规律。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说课稿说课材料
新课讲授:
1、用地球仪演示,讲解地球的自转轴、运动方向、角速度和线速 度,从而说明地球自转的规律 。
2、讲解地球的公转轨道、速度、方向和周期来说明地球公转的规律。
3、放映flash 动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并画图说明二分二至时地球 的位置、黄赤夹角的形成。
4、黄赤夹角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讲解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的规律。
五、板书设计
一、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 自转的周期、恒星日 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二、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方向 公转的周期、恒星年 公转的速度、近日点、远日点
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画图:黄赤夹角、太阳折射点的回归运动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地球的自转与公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各自的方向、速度、周期的规律和特点 。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夹角的形成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的规律。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 •能够画“黄赤夹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的示意图,并看图分析和解释
2、用flsah动画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直观地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 3、让每位学生绘制“黄赤夹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的示意图,并根据 图
来分析和解释。
4、讲述与课程有关的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5、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相互的讨论中得到启发, 学到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锻炼动手画图及其看图分析的能力。 •知晓如何区别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 。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热情,培养踏实严谨的求学态度。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说课课件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共27张PPT)
➢教学难点:
四季的形成原因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决方法:
实验解析以及微课视频动画展示地球公转产生的影响。 便于学生观察理解,突破难点。
实验原理和设计目的
➢实验原理:
三组实验层层深入,通过分析太阳直射点位置关系得出正午太 阳高度的变化以及四季的形成。
设计目的:
本节课内容难度较大,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文字性的结论,只 有通过设计相关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1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二)
地球的公转说课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法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实验原理及设计目的
情景导入 合作探究 小组分享 微课总结
说教材:
地球的公转是地球自转的延伸,也为以后深入学习 地球的运动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 内 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理论性较强,学生理 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设计采用创设情景照 片--学生实验探究--微课视频动画总结的教学模式。 用生活照片引发学生思考,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地理学的基 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体现
③、能运用图示正确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直射点位 置及全球昼长情况。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探索,以及反映地理生活现象的照片,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 志趣。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划分
解决方法:
采用三组实验层层深入分析四季的形成。正确引 导学生读图 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直射点位置,分 析距太阳直射点位置差异导致地球五带的形成。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总结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规律1: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 永远昼夜平分,昼与夜各为12小时。
规律2: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规律3: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增长
4、应用和强化阶段
(1)知识应用:根据昼夜长短规律及以往所学知识来判断下列图形分别属于二分二至日的哪一个节气?(让学生在打印资料上完成,然后在投影仪上分别展示学生的成果.
请根据昼夜长短的规律及以往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图形分别属于二分二至日的哪一个节气?
( ) ( )
( ) ( )
五、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就以上目标与教学理念,我将这节课的教学分为如下几步。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
演示自转、公转影片和动画,复习地球公转轨道、方向、周期、速度等知识
2、通过合作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太阳公转所产生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难点: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应用到生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四、教学方法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施教之初,在于得法。所以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由于本节难点多,而且较为抽象,所以我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教案
宁远二中 蒋军艳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设计的这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下面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地球的自转》 说课稿
《地球的自转》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自转》。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地球的自转》是初中地理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的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昼夜交替、时差等现象具有关键作用,也为后续学习地球的公转以及气候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地球自转的定义和方向,通过示意图和文字描述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概念。
接着阐述了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地方时差异。
教材还安排了一些活动和思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来深入理解地球自转的特点和影响。
二、说学情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初中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空间思维能力,但对于抽象的地球运动概念理解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通过直观的方式获取知识,并且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异现象,并能解释其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自转的模拟实验和示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运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异现象。
2、教学难点(1)地方时的计算。
(2)从不同角度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对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地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稿
地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稿地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重要概念,揭示了地球的旋转和绕太阳的轨道运动。
本文将从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自转和公转的定义自转指的是地球绕着自身的轴线旋转的运动,每次自转一周被定义为一日,也就是24小时。
地球的自转速度大约是每小时1670千米左右,自转轴线是地球北极和南极的连线。
公转则是指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的过程。
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一年,约为365.25天。
公转轨道呈椭圆形,离太阳最近的点称为近日点,距离最远的点称为远日点。
二、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因素1. 自转的倾角地球自转的轴线与地球公转的轨道面之间有一个倾角,目前约为23.5度。
这个倾角导致了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变化,以及白昼和黑夜的交替。
当北半球冬至时,南半球正值夏至,产生了季节的差异。
2. 公转的椭圆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呈现出一个椭圆形,这导致了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在不同时间段内有所变化。
当地球接近远日点时,离太阳最远,而距离近日点时则距离最近。
这种距离的变化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季节有着一定的影响。
三、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 季节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了地球上季节的变化。
由于自转轴倾斜的存在,不同季节地球各个地区受到的阳光照射角度不同,从而产生了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
这种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
2. 日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段内能够获得不同的日照时间和光照强度。
这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活动规律,也影响了人们的日常作息和活动规律。
3. 气候变化地球公转的椭圆轨道以及自转轴的倾角变化,进一步导致了气候的变化。
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受到的太阳辐射量和纬度的影响差异很大,进而引发了地球上的气候多样性,如热带雨林、温带季风和寒温带气候等。
4. 海洋环流和风力系统地球自转和公转也对海洋环流和风力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地球运动说课稿
地球运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运动。
- 理解地球自转引起的日地现象。
- 能够辨认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深化学生对地球运动的认识。
- 采用问答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增强对地球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运动。
2. 理解地球自转引起的日地现象。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地球与太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并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2. 概念解释(10分钟)- 通过示意图和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观察与实验(15分钟)- 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观察不同时间地球上太阳的位置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调整红外线灯的位置和角度,观察地球受光照变化引起的季节变化。
4.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 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并进行交流讨论。
5. 深化理解(15分钟)- 回顾讨论结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6. 拓展延伸(15分钟)- 教师展示地球公转的模型,带领学生了解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和时间。
- 学生自行完成绘制地球公转轨道的作业,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7. 总结与展望(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说课稿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说课稿一、说教材《地球的运动》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教材的内容有: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五带的划分。
本节课是该节内容的第一课时。
这节内容是继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之后编排的,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并且小学自然课中也学过了“太阳高度”、“昼夜和四季的成因”等知识。
现在,对地球运动进行学习,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了基础。
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课文分为地球自转和公转,应该指出的是地球绕轴自转和绕日公转是不能分割的,分开来讲是为了教学上的方便。
二、说学情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3.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复述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实验演示、观察思考、总结归纳等探究过程中,逐步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2.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五、说教学方法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这节课采用演示观察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稿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稿2013.9主要内容一、说教材二、说教学方法及手段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一、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第一节,也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为下面的内容——了解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A.认知目标①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②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恒星日、太阳日的区别,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B.能力目标①实践能力: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
②读图分析能力: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能用相关的图准确解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C.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宇宙的一切物质都处在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A.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B.恒星日、太阳日C.黄赤交角的形成。
D.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所以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由于本节重点、难点多,而且较为抽象,所以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和地球仪演示相结合进行教学。
1.通过教具(地球仪)和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根据课文来分析、归纳,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
2.借助多媒体动画,结合课本插图来解释说明太阳日。
3.借助多媒体动画,来解释说明黄赤交角。
4.运用多媒体动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目的:使用多媒体动画、视频文件,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
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强烈的求知欲,为攻破难点打下基础。
三、说学法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地球的公转》 说课稿
《地球的公转》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公转》。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地球的公转》是初中地理中的重要内容,它在整个地理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对地球的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
而地球的公转这一知识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还为后续学习气候、季节变化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本节课通过文字描述、示意图以及活动探究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内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学习地球的自转时,学生已经对地球的运动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地球公转这种较为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还将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轨道形状。
(2)学生能够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地理现象。
(3)学生能够运用地球公转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1课时地球是怎样自转的)说课稿高二地理同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1.师生互动:在课堂提问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反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地球自转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具备的前置知识有:地球的基本概念、经纬度的划分等。然而,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包括:对地球自转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与地球公转混淆;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影响理解不透;缺乏将地球自转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5.激励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课堂参与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地球自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地球仪等工具进行地理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球自转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地球自转的原理和地理现象。
小学地理教案:《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小学地理教案:《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每天都要面对的一种现象就是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变化。
这种现象与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密切相关。
那么,什么是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呢?它们又是如何影响地球的白天和黑夜交替的呢?本教案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绕自己的轴线完成一次自转需要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这个运动导致了地球的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当地球的一侧面对太阳时,这一侧就是白天;而当地球的另一侧背离太阳时,这一侧就是黑夜。
地球的自转还给我们带来了日出和日落的景象。
当地球自转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时,我们能够看到太阳的出现,这被称为日出;而当地球自转使太阳从地平线下降时,我们能够看到太阳逐渐消失,这被称为日落。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5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
地球的公转轨道为椭圆形,而不是圆形。
这种椭圆形轨道导致了地球到太阳距离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在不同季节的太阳直射点位置上有所变化。
当地球靠近太阳时,太阳直射点会向北移动,这时是北半球的夏季;而当地球远离太阳时,太阳直射点会向南移动,这时是北半球的冬季。
而南半球的情况则恰恰相反。
这种季节变化是由于地球的公转轨道导致的,而且是与地球自转相结合产生的。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导致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以及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通过理解这些现象,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三、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对人类的影响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对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地球的自转决定了我们所经历的白天和黑夜。
白天的阳光可以为我们提供照明和热量,让我们进行各种活动,而黑夜则为我们提供了休息和睡眠的时间。
这种交替的节律使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并规划自己的生活。
其次,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讲授:
1、用地球仪演示,讲解地球的自转轴、运动方向、角速度和线速 度,从而说明地球自转的规律 。
2、讲解地球的公转轨道、速度、方向和周期来说明地球公转的规律。
3、放映flash 动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并画图说明二分二至时地球 的位置、黄赤夹角的形成。
4、黄赤夹角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讲解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的规律。
五、板书设计
一、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 自转的周期、恒星日 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二、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方向 公转的周期、恒星年 公转的速度、近日点、远日点
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画图:黄赤夹角、太阳折射点的回归运动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地球的Fra bibliotek转与公转》说课稿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各自的方向、速度、周期的规律和特点 。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夹角的形成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的规律。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 •能够画“黄赤夹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的示意图,并看图分析和解释
三、学法
初步接触关于宇宙方面立体而抽象的知识,学生应该结合 书本内容,学会画图分析和解释地球运动的宏观规律;抓重点 学习;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勤于思考。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先总结前一节的知识,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再说: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我们能够感受到昼夜在交替,季节在变换, 这是为什么呢?
讨论后给出结论——这是因为地球在不停的运动。从而引入地球的自转 和公转。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锻炼动手画图及其看图分析的能力。 •知晓如何区别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 。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热情,培养踏实严谨的求学态度。
教学内容
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各自的方向、速度、周期的规律
难点:黄赤夹角的形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的规律
二、教学方法
1、用地球仪来演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做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 看,地球做顺时针方向旋转”。
2、用flsah动画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直观地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 3、让每位学生绘制“黄赤夹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的示意图,并根据 图
来分析和解释。
4、讲述与课程有关的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5、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相互的讨论中得到启发, 学到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