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专题内环境与稳态2015-2018高考题及模拟题汇编(部分)
高中生物《内环境与稳态》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内环境与稳态》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通过汗和尿排泄废物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C.血液运输氧气和废物D.血浆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使呼吸加快2.血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A.血浆、体液、体液B.血浆、血浆和组织液、淋巴C.血浆、组织液、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3.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A.淋巴管内的液体 B.输尿管内的液体 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D.消化管内的液体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葡萄糖氧化分解B.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C.肝细胞合成载脂蛋白D.唾液溶菌酶分解口腔中细菌5.下列关于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液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液C.口腔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唾液和组织液D.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6.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人体内四种不同的体液。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只有在甲内可能发生蛋白质的合成B.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在乙和丙中C.乙到丁的过程受阻可引起组织水肿D.甲、丁可分别表示肌细胞的细胞内液、淋巴7.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淋巴和血液都属于内环境B.血浆蛋白、抗体、呼吸酶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D.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8.下列关于淋巴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B.淋巴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D.淋巴属于细胞外液9.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关于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具有在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功能B.血浆中的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调节渗透压、免疫等C.细胞内蛋白质的水解通常需要其他蛋白质的参与D.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10.下列关于人体内血脂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可以来自于小肠的乳糜微粒B.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偏高会导致高胆固醇血症C.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与葡萄糖可以相互转化D.脂高血糖素促进甘油三酯的分解二、综合题11.下图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人们把由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内环境和稳态综合简答题训练(整理含答案)

内环境和稳态综合训练1.糖尿病是一种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本身存在结构上的缺陷而引起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出现高血糖和糖尿。
(1)胰岛素的生理功能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其靶细胞是___________。
注射胰岛素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治疗所有糖尿病人的有效手段。
(2)进入组织细胞的葡萄糖,在___________彻底氧化分解后,其终产物中的气体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___________系统被排出体外。
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___________。
(3)若某人尿中有葡萄糖,此人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4)除胰岛素外,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激素)也参与血糖的调节,它与胰岛素的作用相互___________。
正常人可通过反馈调节维持血糖的稳定,反馈调节是指___________。
2.肾上腺素既是一种神经递质,又是一种激素。
回答下列问题:(1)肾上腺素是一种氨基酸衍生物,作为神经递质时,却通过突触小泡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其意义是______。
(2)当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多时,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心率加快等特征。
这表明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是______。
(3)神经递质和激素在参与调节时,表现的共同特点有______(答出2点即可)。
3.如图1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体液。
图2中⑤⑥表示结构,c〜f表示相应的物质,甲、乙表示相应器官;图3是一种血糖调控模式,已知I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
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若图1中②为肾脏细胞,则b处的尿素浓度_______a处,③④在成分上的主要差别是__________。
近三年高考真题专题汇编——内环境稳态

近三年高考真题专题汇编——内环境稳态1.(2015年新课标Ⅰ卷.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 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2.(2014新课标I卷.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3.(2015山东卷.4.)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A.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B.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C.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高的是4.(2016全国卷1)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 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5.(2016全国卷II)3.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是6.(2015海南卷. 单科.17.)关于动物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A.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B.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迅速而准确C.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D.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变化7.(2015年福建卷.2.)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
高考生物《内环境的稳态》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内环境的稳态》真题练习含答案1.下列病症或疾病与稳态失调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感冒发烧,食欲不振——体温过高,酶活性过高B.高原反应——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C.中暑——机体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导致水盐平衡失调D.尿毒症——尿素等代谢产物在体内积累答案:D解析:感冒发烧,食欲不振的原因是体温过高,消化酶活性降低,A错误;高原反应是机体缺氧所致,B错误;中暑主要是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从而使体温升高,C错误;尿毒症是肾脏发生病变,无法排出体内多余的尿素、水、无机盐等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D正确。
2.高等动物和人体的内环境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通过汗液和尿液排出代谢废物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C.通过血液运输CO2和代谢废物D.血液中CO2含量增加会使呼吸加快答案:B解析: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将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物及时排出体外,如通过汗液和尿液排出代谢废物,通过血液运输CO2和代谢废物等;血液中CO2含量增加会使呼吸加快,目的是排出血液中的CO2,以维持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食物残渣是经过消化没有被吸收的物质,其形成粪便后直接排出体外,该过程并没有发生在内环境,故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没有直接关系。
3.[2024·湖北卷]磷酸盐体系(HPO2-4/H2PO-4)和碳酸盐体系(HCO-3/H2CO3)是人体内两种重要的缓冲体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氧呼吸的终产物在机体内可转变为HCO-3B.细胞呼吸生成ATP的过程与磷酸盐体系有关C.缓冲体系的成分均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D.过度剧烈运动会引起乳酸中毒说明缓冲体系的调节能力有限答案:C解析:有氧呼吸终产物中的CO2可与H2O结合生成H2CO3,H2CO3在机体内可转变为H+和HCO-3,A正确;在细胞呼吸过程中,ADP可与Pi反应生成A TP,因此细胞呼吸生成ATP的过程与磷酸盐体系有关,B正确;离子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其进出细胞需要依靠转运蛋白的协助,C错误;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过度剧烈运动会引起乳酸中毒说明缓冲体系的调节能力有限,D正确。
2018年高考生物及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

2018年高考生物及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2018年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9 内环境与稳态1.(2018海南卷,9)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A.淋巴管内的液体 B.输尿管内的液体 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D.消化管内的液体【答案】A 【解析】输尿管内的液体、汗腺导管内的液体、消化管内的液体均属于外界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淋巴管内的液体属于内环境,A正确。
2.(2018江苏卷,9)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答案】B 3.(2018浙江卷,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答案】A 【解析】心肌细胞的有氧呼吸不断产生O2,使其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A错误;血管中的药物需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B正确;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由血浆进入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诱发人体组织水肿,C正确;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D正确。
4.(2018海南卷,11)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 B.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 C.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 D.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答案】B 【解析】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导致实验狗的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减少,B正确。
5.(2018浙江卷,16)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
(完整版)内环境及稳态习题及答案

内环境及稳态习题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雪天室外作业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不断上升,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会减少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调节血糖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C.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皆存在于内环境中,通过参与特异性免疫维持内环境稳态D.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成分的稳定和理化性质的恒定即稳态,其稳态维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生命活动会受到威胁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D.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4.下列能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是5.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
下列叙述有几项正确①淋巴细胞只存在于D中②葡糖糖分解只发生在C中③A的渗透压升高会导致组织水肿④胰岛素、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B中A.1项 B.2项 C.3项 D.4项6.下列成分不是人体细胞外液成分的有()①二氧化碳②胰液③乳酸④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⑤血红蛋白⑥唾液淀粉酶⑦淀粉⑧原尿⑨脱氧核糖核酸⑩皮脂A.②④⑥⑦⑧⑩ B.②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②⑤⑥⑧⑨⑩ D.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7.下图表示正常人肝组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为人体内的液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血糖含量下降时,葡萄糖的转移途径是:④→③→②B.①中含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血红蛋白C.反应“谷氨酸+丙酮酸→α—酮戊二酸+丙氨酸”可发生在④中D.抗体主要在①合成8.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增多B.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C.①中若无机盐浓度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将增多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9.下列各组物质可以肯定不是生物体的内环境成分的是()A.H+、乳酸、乳酸钠、Ca2+、碳酸氢钠B.解旋酶、呼吸氧化酶、酪氨酸酶、ATP合成酶C.CO2、K+、尿素、血浆蛋白、神经递质D.氨基酸、抗体、淋巴因子、肾上腺素10.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有几项()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⑤喝牛奶,进入胃中⑥口服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青霉素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3 B.4 C.5 D.61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其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恒定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稳态的形成有许多器官、系统参与D.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12.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高考生物 稳态与环境高考题分类汇编

稳态与环境高考题分类汇编高三生物备课组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015年新课标卷1]1. 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答案】A二、人和动物体的三大调节[2015年新课标卷2]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体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答案】D[2016年新课标卷1]4.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 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答案】B[2016年新课标卷2]3.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 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 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 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答案】B[2015年新课标卷2]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升高。
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分级调节,其中由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3)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还有(答出一点即可)。
(1)下丘脑(1分)垂体(1分)(2)细胞代谢(2分)发育和功能(2分)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1分)(3)高效(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015年新课标卷1]1.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 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
2016-2018年生物高考真题试题分类汇编:内环境与稳态(精编+解析版)

2016-2018年生物高考真题试题分类汇编:内环境与稳态(精编+解析版)2016-2018年生物高考真题试题分类汇编:内环境与稳态1.问题: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正确答案:A。
淋巴管内的液体改写:哪个液体属于内环境?2.问题: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正确答案:B。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改写: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哪个叙述是正确的?3.问题: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正确答案:A。
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改写:哪个叙述关于人体内环境是错误的?4.问题: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正确答案:B。
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改写: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发生哪种现象?5.问题: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
一段时间后,观测到该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
由此推断,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的主要细胞是正确答案:B。
T淋巴细胞改写: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的主要细胞是哪个?6.问题: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
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
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正确答案:C。
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改写: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哪个解释是合理的?7.问题: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正确答案:B。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改写:哪个叙述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是正确的?解析见下:1.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属于内环境,输尿管内的液体、汗腺导管内的液体、消化管内的液体属于外界环境。
因此,选项A正确。
2.本题没有问题,答案为B。
3.心肌细胞的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浓度高于内环境是错误的;血管中的药物需要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是正确的;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诱发人体组织水肿是正确的;内环境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是正确的。
(完整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典型试题.docx

英才国际学校高二生物必修三NO:4使用时间:编制:杨昆审核:学科组长: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典型试题一、选择题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A .组织液B.血液C.细胞内液 D .细胞外液2.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A .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 D .消化液3.对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内环境指的是体液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 D .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4.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正常人血浆的PH 稳定在 7.35- 7. 45 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 3-、 HPO 42-等离子有关D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O C 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5.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6.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7.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 C 液减少B. 2 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C.人发生过敏反应, 1 结构的通透性会升高D . A 液中的 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 3 层膜结构8.人体内水和无机盐主要来自食物和饮料,水和无机盐的排出主要是通过肾脏,其次是皮肤。
此外,两种物质代谢还具有的是A.无机盐还来自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水还通过肠及随粪便而排出班级:姓名:小组:组内编号:教师评价:_______B.水还来自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水还通过肺及随粪便而排出C.水还来自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无机盐还通过肺及随粪便而排出D.无机盐还来自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无机盐还通过肺及随粪便而排出9.人体组织液中的O2要进人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分子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A. 1B. 2C. 3 D . 610.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组织中的()A .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 .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11.某大学的新生在军训长途行军时,好多同学脚底部都打了泡,泡破后,流出的淡黄色液体来源于A .血浆B.组织液C.淋巴 D .细胞外液12.右图是人体某种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 、B、C、D 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②可以进人A, C, DB. 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C.图中 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13.人体的内环境是一个液体环境,但不包括下列哪种液体A .细胞液B.血浆C.组织液 D .淋巴14.毛细血管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 .①④B.②③C.②④ D .①③15.在正常情况下,从毛细血管滤出的液体a,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液体 b 和进入毛细淋巴管的液体 c 之间的关系是A .a=b B. a=b+c C. a=c D .a>b+c16.小肠壁的肌细胞,从下列哪种液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A .血浆B.组织液C.淋巴 D .小肠腔17.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A .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B.牛奶喝进胃中C.注射胰岛素 D .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18.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神经系统④泌尿系统⑤循环系统⑥运动系统⑦生殖系统⑧内分泌系统A .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②④⑤ D .③⑥⑦⑧19.对直接参与第8 题中物质交换的各系统起调控作用的是A .①⑥B.②⑦C.③⑧ D .④⑥20.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英才国际学校高二生物必修三NO:4使用时间:编制:杨昆审核:学科组长:A .O 2、 CO 2、血红蛋白、 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 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 . Na +、 HPO 42-、葡萄糖、氨基酸21.血液,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示意图如右图,指出图中哪个箭头表示是错误的A .①中性白细胞B.②组织液C.③水 D .④红细胞22.人体血液中的 O 2若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有机物,这些氧分子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的膜A . 1 层B. 3 层C. 4 层 D . 6 层2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可与NaHCO 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 2CO 3C.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 2排出班级:姓名:小组:组内编号:教师评价:_______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30.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之外,其余的都是肾脏的功能?A 、把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B、维持水平衡C、维持无机盐平衡 D 、维持蛋白质平衡31.一金鱼缸中有正常生长的金鱼藻小鱼,现将金鱼缸密闭,通入适量的18O2,—段时间后在小鱼体内存在放射性18O 的部位有①肺②血浆③组织细胞基质④组织蛋白⑤脂肪组织A .①B.①②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⑤32.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2018高考生物及模拟考试题分类汇编_内环境和稳态

2018年高考生物及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内环境与稳态2018年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9 内环境与稳态1.(2018海南卷,9)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A.淋巴管内的液体B.输尿管内的液体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D.消化管内的液体【答案】A【解析】输尿管内的液体、汗腺导管内的液体、消化管内的液体均属于外界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淋巴管内的液体属于内环境,A正确。
2.(2018江苏卷,9)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答案】B3.(2018浙江卷,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答案】A【解析】心肌细胞的有氧呼吸不断产生o2,使其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A错误;血管中的药物需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B正确;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由血浆进入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诱发人体组织水肿,c正确;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D正确。
4.(2018海南卷,11)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B.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c.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D.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答案】B【解析】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导致实验狗的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减少,B正确。
5.(2018浙江卷,16)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
内环境与稳态试卷

内环境与稳态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 氧气。
B. 尿素。
C. 纤维蛋白原。
D. 血红蛋白。
2.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 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 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3. 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A. 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
B. 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C. 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
D. 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4. 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 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 - 7.45之间。
D.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5.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 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 渗透压下降。
C. 细胞代谢紊乱。
D. 糖尿病。
6.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 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体液的1/3。
D. 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7. 下列关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 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
B. 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 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 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转化。
8. 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
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A. 组织细胞。
B.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C. 各级动脉和静脉。
D. 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
9.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 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₂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完整版)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练习题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2。
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A.① B.② C.③ D.④3.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4.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
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
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6.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8.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9.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10.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
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11.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1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淋巴D、内环境13.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A.泌尿系统 B.泌尿、消化系统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 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14.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15.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A.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 B.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D.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16.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
26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018年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含解析

1。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热点题型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及各组成的关系例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答案】D【提分秘籍】内环境组成的几组易混概念(1)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2)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3)细胞内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一切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胞内酶(如呼吸氧化酶)等,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上述关系可表示为:【举一反三】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B.体液③中蛋白质含量最高,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答案】C热点题型二外界环境、内环境及细胞内液的关系例2、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
下面各项中,可能引起此人组织水肿的是( )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良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D【提分秘籍】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循环系统的运输→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才能进入细胞.(2)空气中的O2要经过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运输→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才能进入细胞,CO2的排出途径正好相反.(3)代谢废物要经过内环境及循环系统的运输,到达肾脏、皮肤等器官以尿液或汗液的形式排出。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5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试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15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考点考向1 内环境的组成与理化性质内环境的组成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本专题重视基础知识与知识应用的考查,涉及的重要内容有内环境成分、组成、理化性质、作用,以及稳态及调节的途径、机制和意义等。
试题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形式,考查内容单独成题,多与其他平衡调节如水盐平衡调节、体温调节等一起组题进行综合考查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梳理教材,在此基础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构建模型,理解内环境三种成分之间的联系、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特点、组织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等;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知识进行分析、推断,理解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加强知识的系统性和应用性内环境的成分与理化性质2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稳态人体血浆pH稳态的维持【真题探秘】基础篇考点1 内环境的组成与理化性质【基础集训】1.(2019某某某某、某某、宿迁三市一模,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血浆蛋白C.正常人的血浆pH接近中性,与它含有HC O3-、N O3-等离子有关D.神经递质、消化酶、水分、血红蛋白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答案 A2.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答案 C考点2 内环境的稳态【基础集训】1.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状态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答案 D2.下列不属于人体实现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 )A.NaHCO3与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反应B.抗体与流感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C.血浆中K+被大量吸收进入红细胞D.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答案 D综合篇提升“模型法”分析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转化【综合集训】1.(2019某某某某二中月考,30)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9 内环境与稳态1.(2018海南卷,9)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A.淋巴管内的液体B.输尿管内的液体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D.消化管内的液体2.(2018海南卷,11)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B.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C.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D.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3.(2018浙江卷,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心肌细胞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4.(2017江苏卷,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5.(2017天津卷)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如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选项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推论A.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非特异性免疫B.改变T细胞数目影响特异性免疫C.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细胞免疫D.导致抗体水平升高影响体液免疫A.A B.B C.C D.D6.(2017全国Ⅲ理综,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7.(2016海南卷)下列有关胰液素和胰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进促胰液素的产生B.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C.促胰液素可经血液到胰腺D.盐酸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包含体液调节8.(2016海南卷,19)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9.(2016上海卷)某种致病性极强的细菌外毒素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组成,其中β亚单位无毒性,但能促进α亚单位进入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因此,研制疫苗时应选择该细菌的()①外毒素②减毒外毒素③外毒素α亚单位④外毒素β亚单位A.①或②B.①或③C.②或④D.③或④10.(2016江苏卷,15)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11.(2016北京卷)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
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12.(2016江苏卷,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13.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14.(2018苏州二模)研究发现,胰腺导管癌组织中微血管数量极少,但这些微血管的内皮细胞背面突起形成微绒毛,大大提高了微血管的糖运输能力。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微血管内皮细胞背面的突起大大增加了物质交换的效率B.该种癌组织中的微血管极少,说明该种癌细胞对营养的需求较正常细胞低C.该种癌患者的血糖平衡浓度仍然可以维持在0.8~1.2g/L范围内D.通过靶向药物抑制或破坏这些微血管,可能成为治疗胰腺导管癌的途径15.(2018四川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B.内环境中含有胰高血糖素、尿素和乙酰胆碱等物质C.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维持相对稳定时内环境就实现稳态D.神经细胞膜内外的Na+、K+分布不均匀是兴奋传导的基础16.(2018重庆模拟)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
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D.曲线EF段,T细胞浓度上升是因为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快速分裂的结果17.(2016浙江卷,4)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18.近日,我国科学家利用Hoxb5诱导因子在体内重编程将B淋巴细胞直接转化为有生理功能的T淋巴祖细胞。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正常人体中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来源相同,发育场所不同B.“体内重编程”并没有改变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而是基因表达水平不同C.“有生理功能的T淋巴祖细胞”能直接抗肿瘤,属于细胞免疫D.该技术为恢复艾滋病患者被病毒瓦解的免疫力提供了新的方法思路【参考答案与解析】1.【A】输尿管、汗腺导管、消化管内的液体都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A正确。
2.【B】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结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B正确。
3.【A】心肌细胞的有氧呼吸不断产生O2,使其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内环境,A错误;血管中的药物需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B正确;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由血浆进入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诱发人体组织水肿,C正确;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D正确。
4.【B】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因此血糖浓度会升高,B正确;寒冷环境下外界温度与体温相差较大,其散热量多于炎热环境,C错误;只有肾小管和集合管上有抗利尿激素的受体,因此只有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D错误。
5.【C】B淋巴细胞是体液免疫的主要免疫细胞,C错误。
6.【C】由于血浆的无机盐浓度是0.9%,所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大小基本不变,但正常情况下,水盐代谢要平衡,进多少出多少,所以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7.【D】盐酸刺激小肠粘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胰液素由小肠粘膜产生后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这过程中包含体液调节,D错误。
8.【A】血浆渗透压形成与血浆中的无机盐和蛋白质等有关,故与Na+和Cl﹣均有关,A错误;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K+外流有关,B正确;由于动作电位的产生与Na+内流有关,故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C正确;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不消耗ATP,故属于被动运输,D正确。
9.【C】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的抗原性,人体注射疫苗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减毒外毒素的致病性已明显降低,外毒素β亚单位无毒性,不会对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所以研制疫苗时可选用,②④正确。
10.【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共同调节血糖平衡,A错误;胰腺既有外分泌部又有内分泌部,其中的外分泌部分泌水解蛋白质、脂肪和淀粉、核酸等的酶原颗粒,该分泌要通过导管;而内分泌分泌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则无需导管,B错误;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C正确;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必须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胰岛素受体正常,不是患者的自身抗原,D错误。
11.【B】运动员大量出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导致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B错误。
12.【D】HIV感染人群中多种免疫细胞损伤,导致免疫力下降,即对H1N1流感的抵抗力下降,所以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A正确;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而HIV具有高度变异性,导致抗体和记忆细胞不能识别HIV,从而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B正确;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有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C正确;HIV感染初期,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大量抗体,可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错误。
13.【D】解: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时,无需水浴加热直接观察,A错误;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B错误;链球菌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错误;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正确。
14.【B】解:A、已知题干中这些微血管的内皮细胞背面突起形成微绒毛,大大提高了微血管的糖运输能力,因此微血管内皮细胞背面的突起大大增加了物质交换的效率,A正确;胰腺导管癌组织细胞的特点能无限增殖,新陈代谢较正常细胞旺盛,说明该种癌细胞对营养的需求较正常细胞高,B错误;这种癌患者的血糖浓度是正常的,仍可以保持在0.8~1.2g/L范围内,C正确;靶向药物针对这种癌细胞起作用,所以可能成为治疗胰腺导管癌的途径,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