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 争鸣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知道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能够区分各家的主张;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及各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通过比较各家各派主张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发展的重要贡献;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观看孔子教授学生的动画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让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多元的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对后世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代哲人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难点: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关于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一方面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另一方面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些先秦诸子散文的相关内容。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仍旧是感到比较生疏的。因此,在讲授时要顾及到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情况,用相对比较通俗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另外,由于本节课的时代离学生比较远;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让学生深入其中来感受先代哲人的智慧成了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此外,由于高一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并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也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教学过程: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引导学生阅读导言,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

1、政治上: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诸侯争霸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

3、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一批士人冲破礼教束缚,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

二、百家争鸣的表现:

(一)儒家

1、孟子:【让学生来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

(1)地位: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2)思想:

①仁政学说(政治思想的核心)

A、内容:要求统治者以仁爱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页 1 第

B、发展: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

C、实现途径: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重民。土地、人民和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

▲如何评价孟子的“民本”思想?【先由学生思考回答,后引导学生分两个方面分析】

孟子的民本思想,对中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对封建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封建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②性善说(道德思想,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主张人性本善说,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人的品质不是外加的,是与生俱来的。

③义利观(道德思想):

A、内容:倡导“养浩然之气”;他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要求人们应具有“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B、影响:“重义轻利”思想,对中华民族道德观念的形成和精神文明有着巨大的影响。

(3)地位及影响

①孟子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他们的仁政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②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孟子被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2、荀子(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位重要代表)

(1)思想主张

①哲学思想(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有其运行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使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由此可以看出荀子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这是他思想的最精华的部分。)

▲在荀子之前,人们习惯于将天神化,为什么荀子能够正确认识自然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背景?)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科技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提高.

②道德思想——“性恶论”:

人性生来就是恶的,顺从人的本性就会引发争夺和暴乱,所以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③政治思想——“礼法并施”:

A、内容:认为治国应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B、来源:继承儒家思想,吸收法家思想

【阅读延伸】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思想特点及影响

A、荀子思想取诸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但基本上继承儒家思想,同时吸收法家的思想。

B、在很长时间里,荀子学说不为正统的儒家所重视,被视为儒家的异端,但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墨子与墨家

1、墨子的地位: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时期鲁国人)

2、思想主张

(1)“兼爱”(哲学的中心概念)

▲墨子把“兼爱”也称为“仁”,但与儒家的“仁”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