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总部)天文学领域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天文专业培养方案(二)
天文专业培养方案(二)天文专业培养方案1. 介绍天文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天体及其运动、演化等问题,并探索宇宙的奥秘。
该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形成扎实的天文学基础、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学道德素养,为学生将来从事天文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2. 培养目标知识与能力•具备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现代天文观测技术及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具备独立进行天文学科研工作的能力;•具备撰写科学论文和进行相关学术交流的能力。
素质与能力•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科学道德素养;•具备终身学习和不断追求知识的意识。
3. 培养内容基础课程•天文学导论•天体物理学•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电磁学与光学•数学物理方法•计算机程序设计专业课程•恒星与星际物理•高能天体物理•天体观测与数据处理•宇宙学•天体化学与行星物理•天文光学与仪器•天文仪器与观测实习实践教学•天文观测实习•天文学科研课题实践•天文观测实习4. 培养模式学生在学习期间,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培养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知名天文机构的实习和合作项目,拓宽视野,提升专业素养。
5. 教学质量评估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课程考试、实践报告以及学术论文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每年进行教学质量评估,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
6. 职业发展天文学专业毕业生可以进入以下领域就业: - 天文科研机构 -大学和高中天文教学科研机构 - 航天航空领域 - 大型天文观测设施- 科普机构和天文馆7. 总结通过本方案的学习,学生将全面掌握天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现代天文观测技术,具备从事天文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所需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研究生招生工作流程图
2.提交表二、表三、表四(请签字后复印)各一式两份,无需装订,用曲别针分别夹好即可;
3.提交按要求装订好的博士学位论文五本(封皮颜色为红色);
4. 提交论文评阅书的电子版本;表二、表三、表四的电子版本和学位论文的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学位委员会对学位申请者初审。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申请博士学位流程图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资格:
1.课程学习:统考博士不低于 16 学分,硕博连读生不低于 46 学分;
2.必修环节: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术报告,总学分不少于 5 学分;
3.研究成果:申请天体物理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其学位论文应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在学期间至少要有二篇已发表或已被接收发表的本人为第一作者的SCI检索论文(有审稿制者)。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学位申请者终审。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终审通过后,研究生部进行毕业生就业派
台流动人员管理小组审查后,符合要求的可以答辩,不符合要求的待符
则由流动人员管理小组确定再增聘2位评阅人进行评阅。如累计有2位评阅专家持否定意见,本次答辩申请无效。
确定答辩时间,安排答辩事宜:(春季11月底前,夏季5月底前)
1. 聘请答辩秘书,预约答辩地点,打印统一格式的答辩通知到研究生部盖章后,在台公告栏发布;
2. 春季毕业申请学位者,须在 11 月底之前完成学位论文答辩; 夏季毕业申请学位者,须在 5 月底之前完成学位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前一周,须提交以下材料(请导师及相关人员签字):
(以下材料请单面打印,不要装订,用曲别针夹好即可)
1.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一份(表二);
光学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光学工程学科博士硕士培养方案(学科代码: 080300 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旳1.具有良好旳科研道德, 严谨、求实、创新、进取旳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旳能力;2.具有坚实、广阔旳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旳专门知识;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发明性旳成果。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光通信系统与网络技术2.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3.激光先进制造技..........4.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制备与集成技术5.太赫兹光电子..6.生物医学光子学7.微光机电技... 8.激光技术与器件9.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10.光电显示、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三、学习年限本学科博士生旳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硕士旳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规定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规定≥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硕士总学分规定≥53学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派光学工程(含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硕士课程设置备注:课程代码为×××.500~×××.799旳课程属于硕士生层次课程。
课程代码为×××.800~×××.999旳课程属于博士生层次课程。
六、本学科对博士硕士培养提出旳详细规定1.博士硕士旳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 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旳博士硕士指导小组, 负责博士硕士旳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旳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光学工程学科外旳硕士课程, 如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学)专业课程, 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与考试。
(2)所选旳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旳课程相似。
3.论文选题汇报, 通过开题得1学分。
选题汇报应包括旳内容为:(1)课题旳来源、意义;(2)课题旳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旳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4)理论与实践方面估计旳发明性成果;(5)预期成果;(6)重要参照文献。
光学工程博士生培养方案 (2).doc
物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702,授理学学位,080501,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2.系统掌握物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实验技能和研究方法,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熟悉本学科国际前沿研究课题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并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理论物理(070201)2.粒子物理与核物理(070202)3.原子分子物理(070203)4.等离子体物理(070204)5.凝聚态物理(070205)6.光学(070207)7.无线电物理(070208)8.精密测量物理(0702Z1)9.固体地球物理(0702Z2)10.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1)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注: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物理学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
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
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1)课题的来源、意义;(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5)预期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
4.论文中期报告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天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天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背景和目标天文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前沿的科学,一直以来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培养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的天文学研究生是推动该领域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培养方案旨在提供系统的学科教育和科研训练,培养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招生条件1.具备天文学或相关学科的学士学位;2.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研究潜力;3.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
三、培养目标本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天文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天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力的高层次科研骨干和中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培养重点是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科研素养和科学伦理教育,以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
四、培养课程1.学术基础课程-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学-电磁学与光学-量子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天体观测与实验技术2.学术前沿课程-现代宇宙学-恒星与介质物理学-星系与宇宙结构形成-行星科学与行星际物理-天文计算与数值模拟3.学科交叉课程-计算机应用-数据处理与分析-天文化学五、研究训练1.科研训练-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科学研究-撰写科研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学习和运用科研方法和技巧2.实习训练-指导本科生天文实验和观测工作-参与实验室工作,熟悉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实习科研机构和天文观测中心六、学位论文1.论文选题-选择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方向-经过导师审核和答辩小组审稿确定2.论文撰写-深入研究论文选题,开展系统的实验或理论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按照学术规范和格式完成七、学术交流1.参与学术会议-提交学术论文并进行学术汇报-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和讨论学术课题2.学术访问-参观学习和交流国内外有关研究机构和大学-参与合作研究项目并进行学术合作八、评估与毕业要求1.研究生入学评估-通过入学考试和面试,选拔具有良好科研潜力的研究生2.学术评估-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和学术委员会评审-学位论文需达到一定水平,通过答辩和评审才能取得博士学位3.课程考核-每门课程设定阶段性考试和总结性考试-课程成绩达到合格要求才能获得学分4.毕业要求-完成培养计划的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和评审-修满所需学分,成绩合格以上是天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具体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天文学一级学科(0704)研究生培养方案
天文学一级学科(0704)研究生培养方案2006年5月修订一、培养目标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和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毕业后能够适应在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需要。
2.硕士研究生要求掌握天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观测事实,了解本专业某一前沿领域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或应用能力。
3.博士研究生要求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对研究领域的现状、发展前景和存在问题有比较清晰的了解,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三、学制硕士生学制为2.5年,博士生一般为3年,提前攻博生5年。
对部分研究生的弹性学制管理按照《南京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及其补充规定执行。
四、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A、B、C、D四类,其中A类课程为全校公共课,B、C和D类课程分别为一级学科课程、二级学科(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天文系研究生全部课程见下表。
五、培养方式1.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学位论文为辅。
(1)硕士研究生须修满32学分,非本学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为36学分数的课程。
(2)除A类课程外,须至少修读2-3门B类课程(包括“天文文献阅读”课程)。
(3)天文系“戴文赛奖学金”将主要用于奖励课程学习成绩优秀的研究生。
2.对博士生的培养以学位论文为主、课程学习为辅。
(1)博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须修读2-4门专业学位课程,其中导师讲授课程限1-2门。
(2)博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学科前沿课题或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
在入学1-1.5年内在全系范围内作开题报告,在正式答辩前3个月内举行预答辩。
(3)为鼓励研究生在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对博士研究生科研成果的考核试行采用加权论文数的标准(试行期间学校原有考核标准继续有效)。
具体办法是,考虑不同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和不同专业研究的特点,将天文学主要学术期刊(Nature、Science除外)分为三档,其中一档期刊包括ApJ, AJ, A&A, MNRAS, Solar Physics, PASP, PASJ, New Astronomy, ICARUS, Celest. Mech. Dyn. Astr., Earth, Moon & Planets等;二档期刊包括ApSS, Adv. Space Res., Science in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Chinese Physics Letters,ChJAA等;三档期刊包括天文学报、天文学进展、空间科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等。
天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天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天文学领域的高层次人才,要求掌握现代天体物理的理论和观测方法,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分支的国际研究前沿动态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具有较强的理论分析、观测数据分析、建立模型和科学计算技能。
能在相关分支领域内独立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
学位获得者能在国内外一流大学或者科研机构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二、研究方向(1)活动星系核;(2)星系物理;(3)宇宙学;(4)相对论天体物理;(5)恒星与行星物理。
三、学制及学分1. 通过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或免试推荐等形式取得本学科研究生资格者,在本校获得硕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
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
2. 研究生若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取得博士生资格,获得博士学位一般总需56年(包括硕士阶段),最长在校学习年限不超过7年。
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于 45 学分(其中带★的课程不低于8学分)。
3. 对于已取得硕士学位,通过我校博士生入学考试者,获得博士学位一般需3-4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于 10 分(其中带★的课程不低于8学分)。
4.研究生在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期间,必须就学位论文题目与研究方案进行论证并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计2学分。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时间由导师根据工作进度情况确定,最迟应于答辩前一年完成。
学科点组织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听取研究生汇报,并对报告内容进行评议审查。
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3名副高以上职称人员组成(其中主席需为正高职称人员),博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5名副高以上职称人员组成(其中正高职称人员3人以上)。
5.其它要求按照研究生院规定执行。
四、科研能力与发表论文要求硕士研究生要求:1. 硕士研究生必须掌握一门外国语,应具备能查找和阅读外文相关资料的能力。
2. 攻读本学科硕士学位的研究生,除了取得必要的课程学分之外,需具备初步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关于国家天文台研究生招生简章的文章
关于国家天文台研究生招生简章的文章国家天文台研究生招生简章近日,国家天文台发布了研究生招生简章,引起了广大天文爱好者和科研人员的关注。
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的天文研究机构,国家天文台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培养优秀的天文科学人才,为我国的天文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根据招生简章的规定,国家天文台将面向全国范围内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报考者需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备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等基础知识。
同时,对于有相关科研经历或在相关领域有突出成果的申请者将给予优先考虑。
在培养方案上,国家天文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将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研工作,并参与各类观测任务和实验项目。
此外,学院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并提供各类奖励和资助机会。
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的天文研究机构,国家天文台拥有一流的研究设备和实验室。
学生将有机会接触到最先进的天文观测设备和数据处理技术,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此外,国家天文台还与国内外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和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并与国内外一流的科学家进行深入交流。
对于报考者来说,国家天文台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这里不仅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优秀的导师团队,还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这里,你将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天文科研成果,并为我国天文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对于我国天文事业来说,培养优秀人才是推动发展的关键。
国家天文台通过发布研究生招生简章,为广大天文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和追求科学梦想的舞台。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看到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天文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2018级-天文学-直博生-培养方案
2018级-天文学-直博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本学科博士点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天文系(2017年4月成立,前身为2012年成立的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中心),吸引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天文学家相继加盟。
本学科现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4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名、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专家2名、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
本学科目前拥有观测宇宙学、多波段观测、引力理论、星系形成等多个研究方向。
近五年来,天文学科承担的科研项目共计36项,项目连续增长,5年科研经费到账总金额达4460万元。
其中包括973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项、重点项目4项;其他省部级项目共计16项。
这些平台资源极大地推动了一流人才队伍建设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有效促进了天文系和天文学科建设,支持天文学科不断产生有国际影响的重要成果。
2013-2017年期间,天文学科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7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6篇。
在国际顶级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发表论文61篇。
二、培养目标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发展动态和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
具有很好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及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善于发现科技前沿的重要课题。
能开展具有较高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科研工作,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成果。
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同时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领导科研项目的能力以及善于与不同背景、不同知识面的人合作的能力。
三、学习年限直博生学习年限为5年。
四、课程学习要求总学分≥38,GPA课程学分≥19,GPA≥2.7,数学类课程学分≥3。
课程学习原则上要求在1年内完成。
天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天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0年6月修订一、学科介绍天文学是一门探索宇宙中天体起源和演化的学科,其研究包括太阳和太阳系内各种天体、恒星及其行星系统、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以及天文技术方法。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目前拥有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31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青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四青”二、培养目标以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体目标,具体包括:1、以投身天文研究和天文教育事业为己任,为中国科技发展而奋斗的专业人才。
2、通过系统的数学、物理和天文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3、通过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具备批评性的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准确和流畅的表达能力和严谨的科学论文撰写能力。
三、修业年限普通博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最长修业年限为八年;直博生基本修业年限为五年,最长修业年限为八年。
对部分研究生的弹性学制管理按照《南京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及其补充规定执行。
四、培养方式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博士生求知的指导者、学术的引路人和品德的垂范者。
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全面提升博士生综合素质。
具体包括:1、课程学习:博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须修读3门专业学位课程,其中导师讲授课程限1-2门。
硕博连读生、直博生需要修完硕士阶段、以及博士生阶段所规定的全部学分、课程要求(直博生政治公共课应参加学术学位硕士生政治课程及博士生政治课程学习,英语课可直接参加博士生英语课程学习)。
2、综合素质能力建设:(1)天空论坛报告:以课程形式开设,每学期1次。
博士生须至少修满3次(直博生4次),其中参加国家高水平公派出国项目者须至少修满2次。
(2)国际交流:每位研究生须至少有1次出国交流的经历(含参加国际会议、暑期学校、短期交流、长期公派出国等)。
(3)参与学院公共事务服务:每位研究生工作时间须满4小时/年(公派出国期间以及延期学年不做要求)。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截至2014年底,中国国学院国家天文台(总部)建有七个中国科学院院重点实验室,并与二十余所大学、 科研机构或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成立联合研究中心或实验室;在中国河北兴隆,密云等地建有观 测台站。中国科学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依托在国家天文台。
历史沿革
机构前身
合并发展
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开始于1998年。按照中国科学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建设国家知识创 新基地的部署,经天文学界的努力,天文基地被列入首批启动的知识创新基地之一。当时,中国天文学研究的布 局集中在院属五台三站一中心,其中的“五台”分别是:北京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 和陕西天文台;“三站”分别是:乌鲁木齐站、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和广州人造卫星观测站卫站;“一中心”是 南京天文仪器中心。
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总部)共有在职职工1268人(其中科技人员1203人、科技支撑人 员399人);建设有7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共有在学研究生495人(其中硕士生265人、博士生230人)、在 站博士后58人。 2019年5月1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利用嫦娥四号探测数据,证明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存在以橄榄石和低钙辉石为主的深部物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布了这一重大发 现。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科研部门
设施资源 合作交流
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总部)共有在职职工1268人,其中科技人员1203人、科技支撑人 员399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75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09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7 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数据均为2016年3月 该研究所官网显示信息 )、“西部之光”人才入选者9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
中科院硕博连读培养方案
中科院硕博连读培养方案
中科院是我国最高科学技术机构之一,其硕士博士连读培养方
案是非常重要的培养方案之一。
根据中科院的规定,硕博连读的培
养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前期教育阶段
硕博连读的学生应该在本科阶段选择与其未来研究领域相关的
专业,掌握扎实的数理化基础知识和科研技能。
同时,他们应该积
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增强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
2. 学科选定和选题阶段
硕博连读的学生应该在本硕期间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
他们应
该积极寻找科研导师,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范围,制定相应的研究
计划和设计方案。
3. 研究生培养阶段
硕博连读的学生应该遵循中科院规定,进行一定的研究生教育。
在此期间,学生应该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论文写作和科研实践。
此外,还应该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会议、学术交流与讲座等活动,增
强自己的学术素养和交流能力。
4. 博士学位授予阶段
硕博连读的学生在完成博士基本学术要求和论文答辩后,应该
通过学校学位办公室的审核和中科院学位委员会的审查,最终获得
博士学位。
硕博连读的培养方案,相对于单纯的硕士和博士培养,具有更加紧密的科研和学术联系,使得学生能够从更早的时间点开始研究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利用学校的科研资源和师资力量,加快研究进展和成果转化。
天文博士考核
天文博士考核天文博士考核是对天文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学术研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全面评估。
它旨在选拔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天文领军人才,为我国天文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天文博士考核分为两个阶段:学术评议和综合面试。
一、天文博士考核简介天文博士考核由我国天文学会组织实施,考核对象为全国天文专业博士研究生。
考核过程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初试主要测试考生的天文专业知识,复试包括学术评议和综合面试,重点评估考生的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潜力。
二、天文博士考核内容与标准1.初试:初试采用笔试形式,内容包括天文学基础理论、观测技术与方法、天文历史与现状等。
满分100分,达到60分以上者晋级复试。
2.复试:复试包括学术评议和综合面试。
学术评议主要评估考生的科研成果、研究潜力等,综合面试主要测试考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复试满分100分,其中学术评议占60%,综合面试占40%。
三、天文博士考核实践与应用天文博士考核选拔出的优秀博士研究生将获得国内外知名天文研究机构、观测站和实践基地的实习机会,以及赴海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学术交流的机会。
此外,优秀考生还将获得奖学金、科研项目资助等优惠政策。
四、如何准备天文博士考核1.掌握天文基础知识:初试对天文基础知识有较高要求,考生需认真复习教材、课程内容,强化基础知识。
2.提升科研能力:复试中的学术评议主要评估考生的科研能力,考生需关注当前天文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了解自己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进展。
3.提高综合素质:综合面试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考生需加强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4.模拟面试:参加模拟面试,熟悉面试流程,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
五、天文博士考核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天文博士考核为优秀考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对个人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考核过程本身也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一次全面检验,有助于考生认识自身不足,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
光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光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博士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质量第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的要求为: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和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愿意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组织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4、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具体研究方向参见附表1。
三、学习年限1、脱产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
2、对提前达到培养目标和科研业绩优良的博士研究生,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批后报研究生院批准可申请提前答辩;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批后报研究生院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年)。
对于没有提出延期报告或延长期满仍未能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工作者,均按结业处理。
3、博士研究生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二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1、具体课程设置参见附表2。
2、完成课程学习后,获得总学分应不低于16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至少为12学分。
五、学位论文工作1、文献阅读: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献并写出总结报告,总结报告的具体形式由导师规定并在第一学年内完成。
2、选题和开题报告:为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文献阅读和学术调研,尽早确定论文选题范围,并在第三学期初举行开题报告会。
开题报告应包括研究题目、现状分析、研究内容和特色、研究方案、可行性分析、预期成果等项内容。
开题报告由本专业教授组成的专家小组审核,未通过者必须重新进行。
中科院硕博连读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15年硕博连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热爱科学,遵纪守法,为国家建设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保证本所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结合本所情况,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和社会发展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专业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身心健康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本所获培养授权的学科为一级学科:大气科学,包括下列专业和研究方向:(一) 气象学研究方向:大气环流的理论和数值模拟、数值天气预报、四维资料同化、地球流体力学、中小尺度动力学、自然控制论、大气中的非线性理论、全球变化、海气相互作用、大气-生物圈-陆地相互作用、气候动力学、气候数值及预测、极地与高原气象、减灾防灾等。
(二)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研究方向:大气辐射和传输、大气化学、大气环境与大气污染、大气边界层物理、中层大气物理学、云和降水物理学、大气探测学、人工影响天气、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地球系统科学、气候-生态相互作用、大气遥感、临近预报、气象-环境-健康、雷电物理学等。
(三) 地球流体力学研究方向:地球流体力学、非线性地球流体力学、计算地球流体力学。
三、学习年限(1)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习一般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8年。
(2)1-2年级为博士预备生,3-5年级为博士生。
四、硕博连读研究生的选拔硕博连读研究生的资格审查分为两阶段进行:博士预备生和博士生。
(1)正式录取的一年级硕士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2)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达到我所当年录取成绩的平均分数以上,或学校推荐免试生。
A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实施方案
A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实施方案
一、目标与任务
A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宗旨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
的应用型博士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和
社会机构等国家机构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落实这一目标和任务,A研究所的博士培养将以培养技术性和技能性
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健全思想、丰富经验、注重创新的科学研究能力为主
要内容,以理论学习为基础,发展技术实践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注重培
养研究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
1、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德智体素质的应用型博士研究生,并且他们能够够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等国家机构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充
分发挥作用。
2、培养方式
(1)学分制
A研究所采用学分制管理博士生培养,坚持结合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师生自觉遵守学分制管理规定,完成相应课程学习任务。
(2)导师制
A研究所非常重视导师制,要求学习生不仅要完成指定的课程,而且
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科研任务。
(3)课程构成
A研究所的博士生培养将以培养技术性和技能性高素质的人才为宗旨,健全思想、丰富经验、注重创新的科学研究能力为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总部)天文学领域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0年6月修订)
为了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及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台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博士生教育应以培养教学、科研方面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为主。
博士生不仅要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且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解决和探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
国家天文台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诚实守信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与工作作风。
2.具有天文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先进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方法及手段, 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具有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和从事创新科研工作的能力。
3.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
国家天文台博士研究生培养专业分为天体物理专业和天文技术与方法专业,天体物理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宇宙大尺度结构、星系形成和演化、天体高能和激发过程、恒星形成和演化、太阳磁场活动和日地空间环境、天文地球动力学、太阳系天体和人造天体动力学等,天文技术与方法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天文数据处理、图像处理、卫星导航、射电天文方法、空间天文观测手段和空间探测、天文新技术和新方法等。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国家天文台博士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全脱产的学习方式,分公开招考和
硕博连读两种类型。
博士研究生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结合科研工作进行课程学习和观测实践,包括跨学科的课程学习,重点是培养博士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或导师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指导博士生的科研工作,关心研究生政治思想品德,并在严谨治学、科研道德和团结协作等方面对研究生严格要求,配合、协助研究生部做好研究生的各项管理工作。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研究背景、创新性的选题等。
导师应根据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结合其本人的特点和科研论文工作的需要,指导博士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和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依据,也是对博士研究生毕业及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
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年制和学分制,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一般为3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6年。
硕博连读研究生基本学制一般为5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8年。
四、课程体系和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原则:结合博士生的研究领域和所需知识结构,以及提高创新能力的需要,课程体系包括学位必修课、专业课两种。
学分要求:
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前,总学分不少于21学分,课程学分不少于16学分,其中学位课4学分,专业课12学分(每门4分),必修环节5学分。
硕博连读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总学分不少于51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25学分,专业课21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
属 性 课程名称 学分
学位必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2 修课 博士学位英语 2
太阳向量磁场和磁活动 3 专
太阳物理学 3 业 宇宙学 3
引力波天文学 3 星系和恒星演化
3 射电天文学
3 脉冲星天文学
3 计算机应用数学
3 天文图像数据处理
3 实测天体物理学
3 计算天体物理
3 航天动力学引论
3 天体测量
3 卫星通信
3 星系动力学
3 星系天文学
3 比较行星学
3 天体化学
3 天体生物学
3 分子天文学
3 星际介质
3 活动星系核
3 红外天文学
3 数据挖掘技术
3 分布式数据库理论与技术
3 粒子天体物理学
3 天文信号探测技术
3
课 高能天体物理
3 开题报告
1 中期报告
2 必修 环节
学术交流 2
五、必修环节及要求 天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与学术
交流,必修环节的总学分数不少于五学分。
1.开题报告(1学分)
博士研究生必须在入学后三个月内进行调研、查阅中外文献,了解本学科或本研究方向国内外研究进展,确定研究内容,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包括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论文工作时间安排等。
除保密论文外,开题报告应公开进行。
开题报告具体时间由各学科片根据台研究生部要求自行确定,评委由正高级专家组成,且外单位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一。
2.中期考核(2学分)
研究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后,于每年末进行中期考核,主要对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和精力投入等进行全面考查。
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考核不通过者须在半年内重新考核一次,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者,按照《中国科学院学术管理规定》进行退学处理。
除保密论文外,中期考核应公开进行。
进展报告的具体时间由各学科片根据台研究生部要求自行确定,评委由正高级专家组成,且外单位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一。
3.学术交流与社会实践(2学分)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台里与课题组的学术讨论会和国内外的各类学术活动,参加全台性学术活动每年不得少于十次,做学术报告每年不得少于两次。
研究生在完成科研课题的过程中,还须完成一定工作量的助研工作,或参加台内外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并记录备案。
六、硕转博考核
硕转博考核由台研究生部统一组织,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四个学期进行。
考核分专业,由活跃在本学科前沿领域的院士或专家任考核组长,考核组由9位本专业领域正高级专家组成。
考核方式为PPT报告10分钟,回答提问10分钟,考核内容为硕士期间的学习工作情况,转博后的题目、研究方向、工作计划等。
通过考核者转为博士研究生培养,未通过者继续按硕士研究生培养 。
七、学位论文与科研成果要求
科研和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
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研究背景。
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天体物理研究、应用天文研究、天文数据处理、天文仪器设计与改造等。
论文应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具有创新性、传承性。
论文工作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得造假,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
博士学位论文应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是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撰写应符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论文撰写要求》。
学生论文答辩的必要条件及程序按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总部关于研究生申请学位及学籍管理的规定》执行。
研究生答辩前应完成的学术研究成果具体要求如下:
申请博士论文答辩者,应掌握天文学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具有独立从事探索性基础研究的能力。
申请天体物理专业答辩的博士研究生,其学位论文应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在学期间发表(含已接受)两篇第一作者的SCI文章(有审稿制者)。
申请天文技术与方法专业答辩的博士研究生,其学位论文应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在学期间发表(含已接受)两篇第一作者的国内外核心刊物文章(其中至少有一篇为有审稿制者的SCI或EI文章);或者发表(含已接受)一篇第一作者的SCI或EI文章(有审稿制者),并有天文技术学科领域受理发明专利一项。
八、附则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经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总部学位委员会通过,自2010年9月起执行。
二O一O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