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城市滨水区发展趋势分析
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研究现状分析
![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研究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b5e78771fe910ef12df8e6.png)
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研究现状分析第 272 位阅读者 (更新于: 2005-04-08 09:00:19 )王萌摘要:介绍了城市滨水区概念和城市滨水区设计开发的分类,并对当今国外城市滨水区发展和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国外滨水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教训。
根据我国滨水区城市设计研究的现状,提出了滨水区城市设计的对策,总结了我国滨水区城市设计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城市设计,规划中图分类号:TU984.18文献标识码:A引言孔子口“智者乐水”(《论语》),老子也有“上善若水”的论述(《老子》)水,是大自然中最活泼的因素,在人类生活中,水是必不可缺的"自古以来,很多城市都建在水边。
沿着河边!河的三角洲!两条或多条河流的交汇处!以及在湖滨或海滨,这些城市的商业贸易也依水而繁荣,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保护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下,城市滨水区独特地位正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把滨水区规划设计作为专门的课题进行研究和讨论的会议论文和实际项目越来越多,但仍不能同高速发展的滨水区建设热潮相比,如何将现有的研究成果与我国的建设实际相结合进行研究,是人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1 城市滨水区概念界定1.1 城市滨水区定义滨水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
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
城市滨水区笼统说就是指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地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要素,相互辉映,成为一体,成为独特的城市建设用地,另一种滨水区概念主要是指心理学概念上的滨水,而并非一定是物质上的滨水。
城市滨水区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按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体系来理解,城市滨水区的规划设计属于城市设计的研究范畴。
实际项目中一般都是根据具体开发项目的范围确定滨水区的概念。
1.2 城市滨水区建设类型城市滨水区建设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开发(development)保护(conservation)和再开发(redevelopment)三种类型。
浅谈城市滨水景观发展趋势及其建设要点
![浅谈城市滨水景观发展趋势及其建设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02a192428ea81c759f578a5.png)
浅谈城市滨水景观发展趋势及其建设要点浅谈城市滨水景观发展趋势及其建设要点摘要: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滨水景观设计是改善城市生态体系、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滨水景观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既融合了现代景观的设计要素,又要体现当地的风土人情,因此倍受人们关注。
关键词:滨水景观;设计;原则;生态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滨水景观可以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提升城市形象,促进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滨水景观发展方向1、注重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现代化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不能离开当地原有文化与当地人文历史沉淀。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该在充分尊重城市历史的传统文化特点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理念。
将当地富有特色的民俗风貌以及特殊文化氛围,加以提炼,使其精髓能够在新的景观设计中得到反映和体现;同时需要结合现代化城市设计的思路,形成能够适应城市未来发展的远景规划。
2、向生态化的方向发展水体护岸从水泥向自然化护岸转变,生态护岸尊重水岸的自然形态,采用自然材料.河道的形态和断面设计尽量向自然化靠拢,将自然河道形态的特点通过设计手段加以精炼,并引入河道横截面设计中。
根据地形特点设计河道线形,利用多变的河流断面,最大程度地模拟生态河道.水体更新的生态化处理,设计时尽量保留城市水体、湿地,设计后与建筑环境有机结合.3、向特色化的方向发展景观功能分区是将各功能部分的特性和其他部分的关系进行深入、细致、合理、有效的分析,最终决定各自的位置、大致范围和相互关系。
许多滨水区景观在一种盲目的环境改造和片面的景观视觉效果下设计修建,忽略了周边环境和使用对象,使得整个滨河景观出现景点与景点脱节、不与人的行为活动严格一致等问题,致使整个功能分区不能相互协调,造成滨水区景观不合理。
滨水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滨水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1637e0d0029bd64793e2c65.png)
第八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考虑生态 修复的滨 水景观第八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考虑生态 修复的滨 水景观
第八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2)国内城市滨水区发展研究现状及水平 我国在滨水空间的建设和水岸开发相对于西方国家起步比较晚,目前我国在建 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等单体领域对滨水区域研究的较多,而在滨水区整体 系统开发方面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上还有些不够。
第八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生态化设计效果图
第八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生态化设计效果图
第八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4)人性化趋势。 以往在进行滨水景观 设计时都是考虑了它 的景观效果,而没有 考虑到人对滨水景观 的心理需求,以后滨 水景观会慢慢的向人 性化趋势发展,这是 社会和人性发展的需 要。
第八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总结近30年来国外滨水地区的发展难历程和他们项目开发的特点,可以总结 其发展脉络,即最开始是注重空间尺度及小品的塑造;后期开始注重空间的美感; 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滨水景观的设计开始更注重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而到 了今天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滨水景观设计考虑的也更加全面,在进行设计时会 更多的考虑提高环境绿化量,增强环境的生态化与生态修复等。尤其是西方国家 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河流恢复行动,对于我国滨水区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 意义。
第八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设计兼具防洪 与休闲功能
第八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设计兼具防洪 与休闲功能
第八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3)水体更新的生态化处理。植物与水体共同保护处理是设计的关键,以后的 发展趋势将会是我们在设计时尽量保留城市水体、湿地,根据植物对水体适应的习 性来选择不同水深的植物,不但形成了很好得景观效果,而且具有不可估量的生态 价值,现在已经有设计师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已经开始实施。
国内外滨水区开发浅谈
![国内外滨水区开发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62b5f10bb9f3f90f77c61b96.png)
4.3开发模式研究1)国外滨水开发模式西方国家的滨水地区开发更多的属于城市更新中的“复兴”行动,是针对水运、工业等传统产业的衰退造成的滨水地区衰落现象,利用其良好的区位重新改造成旅游、休闲、文化、居住、景观等高品位的综合功能区,并以此带动旧城经济的复苏。
商业推动型——美国的巴尔的摩内港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Baltimore. Maryland)从一座原本了无生趣的城市,通过改造城区的港湾,成功创造出该市特有的功能性,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港湾城市。
持续吸引着居民和游客的到来。
巴尔的摩内港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案例是——开发商将一个关闭失修的电厂进行综合开发应用,使其成为一个具有极强娱乐和个性的商业地产经典项目。
旅游推动型——美国圣安东尼奥河畔圣安东尼奥的河畔步行街建于20世纪30年代,政府为了拉动城市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将原来貌不惊人的一条小河改造成了国际著名旅游热点。
圣安东尼奥拥有大量西班牙人留下的历史建筑,步行街串连着石砌住宅,河岸不满了餐厅、旅馆、咖啡馆以及剧院、博物馆等建筑。
在设计布局上,充分利用了地形高差,将步行街布置在河谷,是十分成功的城市设计作品。
历史资源带动型——纽约南街巷滨水区域对于工业革命之后或更早期保存下来的老建筑,灯塔、桥梁、码头、船坞进行精心的保护和修缮。
或进行桥如其分的适应性再利用;对当地原有的传统观习俗、节日庆典、生活习惯,特色商店和餐厅等的开发予以鼓励与支持;对有特色的滨水街区的结构与形态进行谨慎的分析与研究并予以保留,这是滨水历史街区保护的重点所在。
综合利用型——加拿大格兰威尔岛格兰威尔岛与温哥华仅有一水之隔,利用周边便利的交通条件,从区域统筹发展的角度出发,将格兰威尔岛与周边的社区发展相联系,建设成为拥有多种功能的城市公园。
工业、商业、居住等城市功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国内滨水开发模式我国现阶段很多滨水开发改造行为时处于城市形象改善、景观整治或是行政区划调整方面的考虑,滨水产业对城市仍具重要作用。
探究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与趋势
![探究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与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d8c66f0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e.png)
探究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与趋势摘要: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人们不仅可以利用水资源来进行生产生活,还可以利用水资源来建设城市滨水空间,以此来提高城市生活水平。
近年来,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问题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但是,我国在滨水空间建设的经验还较少,还有诸多需要完善的部分。
因此本文研究了城市滨水空间景区的现状,重点阐述了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的趋势,主要包括提高空间层次感、构建亲水空间等等。
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提高滨水空间景观规划的水平,进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现状与趋势引言:依山傍水一词,体现出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傍水而居是长久以来的习惯。
一个城市发展最早的区域就是邻水区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越来越重视滨水区的规划以及改造,构建滨水空间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还可以提升城市的幸福感,最终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现状(一)滨水区的生态失去平衡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推动了工业的进步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时,由于工业污水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城市的河道、湖泊等受到了污染。
出现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甚至出现水质发黑发臭,水生动植物灭绝的现象,针对此种情况,城市居民只能望而却步。
提高滨水区的水质,平衡滨水空间的生态才是规划开发滨水空间景观的基础,否则将难以开展规划工作。
此外,人类的过度砍伐,利用海洋和湖泊来进行造田活动都对水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了生态的多样性,引发了水灾以及干旱问题。
比如,长江的水灾以及黄河断流现象就是最为明显的体现。
为了开展防洪工作,人类需要在滨水区建立堤坝,既增加了工程建设的投入,又增加了市民接近滨水景观的难度,进而降低了滨水空间景观的质量[1]。
(二)滨水空间景观的开发管理不到位滨水权的归属问题十分复杂,会涉及到国土、园林等部门,我国部分地区缺少统一的具有执行力的机构对其进行管理,导致滨水景观的建设出现一系列问题。
浅谈城市滨水景观发展趋势及成功案例分析比较
![浅谈城市滨水景观发展趋势及成功案例分析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67dc0e2efad6195f312ba658.png)
浅谈城市滨水景观发展趋势及成功案例分析比较【摘要】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中,河流成为了重要的资源和环境的载体。
河流关系到城市生存,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走向的重要因素。
现今,滨水区的建设着重考虑的是经济层面和城市发展问题。
主要以实现城市塑造城市形象、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的。
从文化、空间、生态和载体是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四要素出发。
【关键字】滨水景观;景观节点;地域文化;景观长廊1 城市滨河景观发展趋势21世纪前的滨水区开发侧重于滨水环境和景观形象的建设,通过改善滨水区整体的环境、交通等,从而推进城市产业及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为居民提供营造一个良好的娱乐、休闲空间。
现今,滨水区的建设着重考虑的是经济层面和城市发展问题。
主要以实现城市塑造城市形象、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的。
具体从文化、空间、生态和载体是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四要素出发,并从历史文脉、自然梯度开发、生态系统以及水上旅游开发的体系对其进行阐述。
1.1 保持河流生态的完整性河流在大自然中流淌,陡峭的河岸与平缓的河岸交替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
水中鱼儿清晰可见,树木草丛的倒影掩映与水中。
但随着城市发展的推进,现在这种美景正在逐步消失,所以,保护自然状态的河流迫在眉睫。
如今河流治理中,多采用更换河流护岸的形式和材料,来减少河流水流的下渗,这样切断了与自然环境联系的人工河道,势必会给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群造成破坏。
因此,现在河道治理越来越趋向“多自然型”的河道改造。
例如,不将城市割裂,保持其原生态完整性,保留河流中接近自然状态的部分,进而营造出自然河流形态。
同时,保留河道原有风貌,,以生物固坡代替工程固坡。
一条自然的河流,必然有凹岸、凸岸,有深潭、浅滩和沙洲。
这样的河流优势有:为多种生物创造适宜生态环境,给多样性景观打下基础;减低河流流速,蓄洪函水,消弱洪水来时的破坏力;展示自然之美,为人类提供亲近自然的诗意美感。
1.2 历史文化背景引入滨河景观凡是国际上著名的城市,总有一条著名的河流与之相伴。
中外城市滨水区开发比较研究
![中外城市滨水区开发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a183b00de80d4d8d15a4f4f.png)
2意外的收获。
随着市民休闲时间的普遍增加,著名的贝西公园和雪铁龙公园等大型公共设施都是沿河而建。
再次,强调休闲、发展旅游。
水上巴士已成为塞纳河吸引游客的一个亮点,参与性和休闲型的各种活动使旅游多样化。
塞纳河水上旅游年接待旅客达500万人次,约占巴黎接待旅客总量的11%。
(二)伦敦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发源于英格兰西南部格洛斯特郡的科沃尔德山,18世纪以前,泰晤士河风景如画、水产丰富。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19世纪,泰晤士河因工业的急剧发展和人口大幅度增加而受到严重污染,第一次水质恶化发生于19世纪初,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业发展、人口膨胀、生活废弃物污染河水,恶劣条件使鱼虾基本绝迹,水生物所剩无几。
1878年“爱丽丝”号客轮在泰晤士河沉没,640名落水乘客因污水中毒死亡。
泰晤士河的第二次水质恶化发生在1900年至1950年间,主要原因是由于污水处理厂排放大量污水、雨水增加污染负荷、电厂废水热污染。
在市民的强烈要求下,英国政府耗资几十亿美元,历经150年的不懈治理,第一次从1850~1949年,主要是建设城市污水排放系统和河坝筑堤;第二次从1950年至现在,主要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
污染被清理后,河流很快恢复了它的天然状态。
1983年8月31日,伦敦垂钓者拉塞尔·多伊格在河中钓到一条鲑鱼,获得泰晤士河水务局一支银杯和一张190英磅支票的奖励,绝迹150年的鲑鱼又重返泰晤士河家园。
在进行污水治理的同时,伦敦市政府也积极考虑泰晤士河的转型,在原来单纯的水利、交通运输功能的基础上,更考虑了城市形象改善、自然生态保护、特别是旅游娱乐等综合功能的开发和利用。
在整理的过程中,保护原有历史建筑,充分挖掘其文化底蕴,如今的泰晤士河周边的著名建筑有,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伦敦塔、大英博物馆、格林威治,以及风格各异的大桥和气势宏伟的大本钟议会大厦等。
此外,举办剑桥牛津划艇比赛,泰晤士河节,文化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多元文化融合,参与性强、狂欢气氛浓,真正成为市民的休闲娱乐场所。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发展趋势研究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发展趋势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55b9bca770bf78a652954b4.png)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发展趋势研究作者:齐若名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09期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景观设计中最为特殊的、繁琐的以及动感的形成要素的总和,它几乎包含了所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能涉及到的规划范畴。
从各个国家、各个城市来看,滨水区景观的规划和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可以是丰富多彩的。
例如,美国威斯康星州格林贝的“城市甲板”是一个新的将城市中心的河岸与基础设施连接起来的纽带。
在它的设计中,包括了各种品种的树木,使其将河水与陆地的及陆地上的景观建筑相互连接着;另外,还设有休息长凳、休闲躺椅和日光浴平台等景观设施以便于为人们提供歇息的场所;比较独特的地方是还设有一个滨河走廊可以给人们提供休闲散步的空间。
该项目的规划落实的过程中,包含有陆地的主要部分以及一个跨河结构。
它在2009/2010年向公众开放,并成为一个新的市民活动中心,这里经常举行美食和艺术活动、表演和展览以及设有新餐馆、儿童博物馆、生活和工作空间。
在之后的规划设计中,将河流与陆地全部以栈道和桥梁的形式设立起了连接。
两个新的位于水上空间的结构可以作为非正式的带有浮动舞台的河流露天剧场和休闲海滩。
此外,一系列线性的浮动码头可以让临时的娱乐船只进入市区,并在城市边缘形成一个浮动的小路。
通过新增的功能,在水和城市之间建立了起伏的、多样化的连接,并通过其表面的灵活性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和举行更多的活动。
在我国,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的设计是由一个垃圾堆砌和废水排放通道重新规划而来的,它的设计说明了一个已经被人所遗忘的景观环境是可以被改造利用并容纳到生态系统之中的,从而成为了人们身边的生活景观,除此之外还能为周边的居民提供多功能的服务,其中包括预防和解决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为住区居民提供自然的、多样的生活空间,将人行道与自行车道设计成相融合的一个状态,为了便于人们上班与休闲之用,同时以创造精神和美学价值来刺激城市发展。
如今滨水区域的功能以将原来单一的滨水区港口码头、货物商品的中转站集散地,简单的工业区逐渐向旅游娱乐、商务办公、运动健身、生活住居、公共文化活动等多元化方向转型,这种转变使滨水景观设计的对象和内容变得更为丰富,也有效地增加了滨水区域的综合实力。
城市滨水区案例分析
![城市滨水区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60f04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cb.png)
城市滨水区案例分析城市滨水区是指河流、湖泊或海洋与城市之间的交接区域。
它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具有独特的环境和资源条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和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滨水区的规划和建设。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城市滨水区的案例,探讨其发展模式和问题,以期为其他城市滨水区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第一个案例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滨水区。
阿姆斯特丹是一个位于荷兰北部的滨水城市,其部分地区位于依,包括市中心和海湾。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阿姆斯特丹的滨水区经历了一场彻底的转变。
过去,这些滨水区主要用作港口和工业区,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业的衰退,这些区域逐渐变得废弃,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阿姆斯特丹开始进行滨水区的规划和建设,并引入了许多创新的理念和设计方案。
阿姆斯特丹滨水区的发展模式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注重保护环境和增强社会功能。
在规划上,阿姆斯特丹将滨水区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公园和文化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在建设上,阿姆斯特丹注重保护环境和水资源,在建筑设计上采用了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阿姆斯特丹还注重文化和历史的保护,在滨水区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以增强城市的独特魅力。
然而,阿姆斯特丹滨水区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开发滨水区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对城市的财政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滨水区的发展会带来人口流动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这可能导致原居民的离开和社会冲突。
同时,滨水区的开发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如洪水和海平面上升等,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个案例是美国芝加哥的滨水区。
芝加哥位于五大湖附近,拥有丰富的滨水资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芝加哥通过滨水区的规划和开发,有效地利用了这些资源,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改善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芝加哥滨水区的发展模式是多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的。
城市滨水空间研究现状及趋势
![城市滨水空间研究现状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b9b3d6127284b73f24250cb.png)
城市滨水空间研究现状及趋势作者:董琦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年第06期摘要:以水而居的习惯,可以追溯到人类自建立村落开始。
进入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大多和经济规模、产业发展有巨大的关系。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滨水空间的开发与重建再一次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
规划设计一个能够给市民带来优雅休闲的公共空间,一个能够调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的城市滨水空间,成为了人们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
通过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可以归纳总结出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动态及趋势,为滨水公园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城市中的滨水空间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引领经济发展、丰富了市民休闲娱乐活动的及提升城市形象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趋势城市的淡水空间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逐渐起到了引领经济发展、丰富市民休闲娱乐及提升城市形象的作用,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共同关注。
一、国内外相关理论发展动态(一)国内相关理论的研究在城市淡水空间研究和相关著作方面:朱钧珍在《在园林水景设计的传承理念》中提到,在园林中创作灵感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来自大自然的,二是来自人们的习俗、审美与生活需要,三是来自对国外园林案例的参考与借鉴,四是来自中国传统。
金经元在《奥姆斯特德和波士顿公园系统》中,介绍了奥姆斯特德以及他的波士顿公园系统,表达了对大师将作品视为“提高和鼓舞他人精神,而不是彰显设计师个性”的深刻赞同。
城市规划并不是一个终极目标,而是一个发展过程。
在对公园的规划中,我们要时刻关注人民的利益和生活,而不是建设所谓的“新风貌”“追洋风”,只有满足他人心理和生理需求,归于自然的设计,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的延续性。
王向荣在《生态主义思想对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的影响与趋势探讨》中说,人们对城市快速扩张、环境日益恶化的忧虑,促使生态学和生态主义思想成为热点,同时也成为园林建设的重点。
在城市滨水空间研究相关学术论文方面:2010年章益飞在其硕士论文中,从理论研究入手,在微观、中观以及宏观三个方面分析浙江省龙泉市龙泉溪的现状和特点,结合城市规划和城市概况规划设计这个实例,形成了一个整体性强、操作性强的方法体系。
城市滨水空间研究现状及趋势
![城市滨水空间研究现状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aa276cc0360cba1aa811da6e.png)
林 建 设 的重 点 。
个 大型 的滨 水公 园的改造 可 以成 为一个城 市空气 净化 的催
在城市 滨水空 间研究 相关学术 论文 方面 :2o10年章益 化 剂 、经济 发展 的发动机 ,因此 该设计成 为 了实 现环境 正
飞 在其硕 士论文 中 ,从 理论研 究入手 ,在微 观 、中观以及 义 的里 程 碑 。
用 ,近年来 引起 了国内外研究者 的共 同关注 。
公 园 ,这是 美 国第一 个主要 的城市公 园。它将河流 作为 主
国 内外相关理论发展动态
线 ,串起 了整个公 园系统 。 1988年 ,霍 伊尔等 编著 的 《滨 水 区更 新 》 ,首次 提 出对 全 球 滨水 空 间在 开 发现 象 的分
风 貌 ” “追 洋 风 ” , 只 有 满 足 他 人 心 理 和 生 理 需 求 , 归 人们 的欢迎 是毋庸 置疑 的。1997年 ,哈格 里夫斯 联合事 务
于 自然 的设 计 ,才具有 强大 的生命力 和发展 的延续性 。王 所受 非 营利 性环境 正义组 织 的委 托 ,分 析了对猎 人岬船 厂
河 旁边 。在外 国 ,无论 是古埃及 还是 古 巴比伦 的建立 ,都
学术 论文在 城市公 园规划 相关理论 的研究 方面 :2010 离 不开 尼罗河 和幼发拉 底河 的滋润 。可 以说 ,一个城 市可
宏 观三个 方面分 析浙 江省龙泉 市龙泉 溪的现 状和特点 ,结 合 城 市 规 划 和 城 市 概 况 规 划 设 计 这 个 实 例 ,形 成 了一 个 整
二 城 市滨水 空间研 究现状及趋势
体 性强 、操作性 强 的方 法体 系。2009年 ,郭 磊在硕 士毕业
(一 )城 市 滨 水 空 间 的历 史 演 进
国外城市滨水区业态布局的经验及借鉴意义
![国外城市滨水区业态布局的经验及借鉴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1e843354b35eefdc8d3334f.png)
国外城市滨水区业态布局的经验及借鉴意义国外很多城市滨水区(主要集中在废弃的港区)的开发大多是基于以下的背景:港口对城市重要性下降,滨水地带由于港口外迁而废弃。
由于传统产业衰退,这些城市滨水区出现“逆工业化”进程,再开发的主要意图就是将原来的港区开发改造为多功能的综合区,以顺应城市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满足城市居民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
“兴旺—衰弱—复兴”的整个过程,使城市滨水区在城市中所承担的角色不断地发生变化。
了解国际上对城市滨水区在这个过程中对业态布局的认识和发展的过程,学习和借鉴他们在城市滨水区业态布局方面的实际经验和理念,对于我们探讨分析我国现阶段城市滨水区的业态布局意义重大。
1 国外城市滨水区的开发过程中对业态的布局考虑及其经验1.1 案例借鉴1.1.1 巴尔的摩内港巴尔的摩内港通常被认为是滨水区复兴中最早、也是最优秀的例证之一,它是以前的码头,经过改造,成为观光、娱乐和购物区,成为滨水区复兴的典范。
巴尔的摩内港紧邻城市核心查尔士中心,在60 年代初主要为仓库所占据,并于70 年代后逐渐被弃置。
随着巴尔的摩城市中心更新的展开,内港毗邻市中心地段依托良好的滨水区位,建设了凯悦、查尔士中心南楼、联邦大厦、内港中心、地铁站以及十余幢办公楼;原加登船坞改造的奥丽公园设计了内港海上入口和环港滨水大道,联系序列公共空间直至对岸体育中心,形成毗邻市中心的富有生气的滨水公共活动中心空间。
最终这里建成了一个拥有40 万平方米的零售店、公寓和旅馆、科学博物馆及水族馆的综合游憩商业区。
其中,零售业多位于近水处,同时混建大量的游憩与文化设施,港口广场汇集了食品店、专卖店、画廊和咖啡店,充满活力。
水滨还修建了风景优美的步行道和宽阔的广场,南边是住宅区,北边可见市中心区的天际线,西边则是会议中心和一些新的高层公寓与旅馆。
1.1.2 加拿大维多利亚内港维多利亚内港的再开发以旅游—游憩活动和零售活动为导向,经过25年的再开发,维多利亚的内港在功能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城市滨水区的现状及未来趋势探析
![城市滨水区的现状及未来趋势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26157b8a4afe04a1b071dec5.png)
城市滨水区的现状及未来趋势探析摘要:如何因地制宜和更好利用当地特色、体现以人为本原则、研究探索开放型城市公共活动广场对景观设计上的实际需求等是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
贵阳市依山傍水,打造一个可供城市居民更加舒适的进行户外活动的城市滨水广场,不仅可以提升市容市貌,改善市民生活环境质量,更能提供人们对现代景观的观赏需求及亲水体验,建设成区域特征和景观结合的城市展示门户。
引言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们物质生活质量变的越来越好,城市化进程快速而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与此同时,贵阳市也迎来了大发展时期,随之而来的就是高楼林立,广厦万间,社会发展带来了推动社会进步等诸多好处之余也带来了城市居住密度变大、商业气息浓郁、生活空间压抑等问题,这种感觉,会使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心理上感到压抑和紧迫,贵阳市商业社会的发展迅速,导致人们生活及工作压力变大,这种社会环境带来的负面问题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在此背景下,一个户外开放型城市公共活动广场的存在尤为必要。
本文中,对滨水广场的景观设计中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且将其应用到毕业设计作品中去。
在贵阳市甲秀广场的改造设计中,需要考虑周围环境及人群使用需求,在景观上人性化体验、观赏美感和文化性合理结合更是重中之重;在周边极度商业化的环境中,对滨水广场所在地水源用一些生态性处理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水上的体验也可以引起游客的兴趣,合理的利用植物、路面铺装材料、颜色和景观设施元素等景观要素来增加视觉感受,更可以展现一定的景观丰富性。
进行这些设计十分有必要,设计好贵阳市城市滨水广场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城市的内涵与形象,也可以反映城市的凝聚力,对外界更会形成一定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正文一.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现状及未来趋势探析(一)现状分析1、国外滨水景观设计现状:由于国外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比较早,社会水平较高,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水平也比我国重视的要早很多,由于工业化带来的城市种种环境问题,国外许多发达国家早就开始了对环境治理的重视,相对来说,国外发达国家的滨水景观设计以及生态修复性思考比国内要成熟很多,许多废弃工厂厂区或是河流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得到了很好的整治,多被建设成公众的休闲娱乐场所,对生态上进行适度的可适应性开发,增加滨水空间与自然的共性等,所以,国外发达国家的滨水景观设计较为成熟。
国内外城市滨水区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外城市滨水区发展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cf15d25022aaea998f0f88.png)
港城发展
国内外城市滨水区发展趋势分析
□ 张锋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居民基本的活动空间, 是体现城市 形象的重要节点, 是城市空间结构的组织轴和城市的绿化 生态轴, 也是吸引外来游客开展观光活动的理想场所。因 此, 城市滨水区往往具有城市的“门户”和“窗口”作用。
一、国外城市滨水区的发展转型
纵观国外城市发展历史, 滨水地区的开发和功能演 变经历了三个时期。
20 世纪 90 年代末以来, 我国城市兴起了滨水区再 开发的热潮。这股热潮 , 既有滨海、滨江的港口城市, 也 有属于季节性河流的内陆城市; 既有处于江南水乡的城 市, 也有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北方城市; 既有历来就以水 景著称的城市, 也有从未以水闻名的城市; 既有千万人 口的国际化大都市, 也有数万人口的县级小城镇。众多 城市的滨水区再开发, 都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经验。
南京外滩以城墙为背景的外规划建设83公里江岸线包括以高档社区和生态景观为主体的滨江示范带以餐饮娱乐设施为主体的滨江休闲带以中档居住区为主体的滨江生活带以仓储运输设施为主体的滨江物流带以幕府山为主体的滨江风光带以及沿江生态景观路形成融山水城林为一体的脉络完整的明城墙风光带
PO R T E C O NOMY
带动整个城市进入工业化时代。在北美, 城市几乎都位于 航道上, 如美国的纽约、波士顿、巴尔的摩以及加拿大的 蒙特利尔等城市。同时, 工业污水、废气和垃圾的排放也 使滨水地区出现严重的污染。无论是在阿姆斯特丹, 还是 在伦敦、纽约、新加坡, 都曾经历过这样的阶段。
3.后工业化时代— — —滨水区以游憩和景观为首要功能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随着世界性的产业结构调整, 发达国家城市滨水地区经历了一场逆工业化过程, 其工 业、交通设施和港埠呈现一种加速从中心城市地段迁走 的趋势。这种现象包含着工业企业从城市迁移到郊区, 或 者迁移到发展中国家, 如从日本迁移到中国和东南亚, 从 北美迁移到墨西哥。港口也因轮船吨位的提高和集装箱 运输的发展而逐渐由原来的城市传统的中心地域迁徙他 处。此外, 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和劳动方式的改变, 许多 人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 对生态环境、旅游休闲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于是, 北美最早对城市滨水区进行改造, 并取 得成功, 例如, 巴尔的摩内港、旧金山吉拉德里广场、温哥 华格兰维勒岛。此后, 这种滨水地区再生现象已经非常普 遍, 1965 年以来美国和加拿大就有几千个城市滨水开发 案例。根据“滨水复兴研究中心”的资料, 1993 年日本就 有 63 个见诸文字的城市滨水开发实例。如今, 在发达国 家“, 水”的首要功能是游憩和景观功能。随着“以人为本” 的价值回归, 滨水地区已成为环境优美的城市公共活动 核心区域。
浅谈城市滨水区规划更新
![浅谈城市滨水区规划更新](https://img.taocdn.com/s3/m/59a6a94f312b3169a451a484.png)
浅谈城市滨水区规划更新摘要: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功能、城市形态和性质不断发生着演化,作为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滨水区也日益成为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热点之一。
同时,城市作为人类社会及其聚集的载体,以其独特的城市景观和文化魅力越来越多的吸引着旅游者的到来,由此,旅游开始了“城市化”。
本文主要探讨了城市滨水区的功能演变,城市规划更新与开发策略和城市滨水区开发的游憩化趋势。
关键词:滨水区;城市规划更新;策略;功能一、城市滨水区的功能演变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域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
根据毗邻水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滨海、滨江、滨湖三种。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城市滨水区所承载的功能也有所变化,在城市竞争中所占据的位置也存在着差异。
1、工业化时代之前。
这一时期主要指18世纪中后期以前。
在这个历史时期,经济的发展以资源利用为主,城市的经济力基本上是从对物质资源的经营控制中获得,拥有良港的城市在对外贸易和长距离的贸易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ll世纪~l4世纪的西欧工商业城市广泛兴起的其中—个重要标志就是滨水区的加速发展,而港口则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地位的重要砝码。
当然最初的这些滨水区规模相对较小,往往也呈现出一种自发的良性发展状态,并且形成了港口与城市生活混合的空间形态,同时又担负着贸易枢纽、军事要塞和一定的公共空间功能。
2、工业化时代。
由于蒸汽机的普遍使用,工业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出现了大量工厂。
这些工厂大多选择临水地带修建,不仅方便了工业用水和排污,还为原料和产品运输提供了便捷的交通环境。
滨水区作为交通空间和产业空间功能的提升又加速了专业化港口区的发展。
港口已不再是对货物进行简单地储存、加工或贸易的地区,而是实现快速集散的中转地。
这样一来,对工业资本的需求也使得滨水区生活居住功能受到排斥,城市在工业化时代发生了结构的变化,城市中出现了新的等级性和要素,如区域基础设施、公园系统等,这时的城市开发活动逐渐偏离滨水区。
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及开发探析——以加拿大多伦多城市滨水区为例
![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及开发探析——以加拿大多伦多城市滨水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cc609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f.png)
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及开发探析——以加拿大多伦多城市滨水区为例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及开发探析——以加拿大多伦多城市滨水区为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滨水区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和开发的热点之一。
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与水之间的过渡区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环境意义。
如何科学地规划设计和开发城市滨水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以加拿大多伦多城市滨水区为例,探析城市滨水区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启示。
多伦多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滨水城市。
多伦多市位于安大略湖北岸,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多年来,多伦多通过规划设计和开发滨水区,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多伦多注重保护和修复滨水生态系统。
多伦多市政府积极推行湖滨区域保护计划,通过湿地保护、水质改善等措施,保护滨水区的生态环境。
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滨水生态系统,多伦多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工作,包括河道改造、湖滨植被恢复等措施。
这些措施不仅保护了滨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也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品质。
其次,多伦多充分利用滨水区资源,进行经济开发。
多伦多通过滨水区开发,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多伦多滨水区不仅建设了众多的商业、办公和居住项目,还打造了许多文化、艺术和娱乐设施,如滨水剧院、滨水音乐会等。
这些项目不仅提升了滨水区的价值,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娱乐和文化活动的机会。
同时,多伦多创新滨水区规划和设计理念。
多伦多多次举办国际滨水区规划设计竞赛,并借鉴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和理念。
在滨水区的规划和设计中,多伦多注重保持滨水区的自然特色和历史文化,强调景观塑造和人文引领。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多伦多创造了许多具有地标意义的滨水区项目,如以多伦多城市标志性建筑“CN塔”为背景的多伦多滨湖公园等。
然而,多伦多的滨水区规划和开发也面临挑战和问题。
首先,多伦多滨水区的人口密度较大,土地资源相对有限,需要合理平衡经济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国内外滨水旅游发展现状探析_0
![国内外滨水旅游发展现状探析_0](https://img.taocdn.com/s3/m/223760ee76a20029bd642df7.png)
---------------------------------------------------------------最新资料推荐------------------------------------------------------ 国内外滨水旅游发展现状探析城市滨水区即指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
它既是陆地的边缘,又是水体的边缘,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近的城市陆地空间,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的开敞空间。
其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 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诱致距离为 1~2km。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自然要素最为密集、自然过程最为丰富的地域。
它不仅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了高质量的开放空间,而且也为鱼类、鸟类、昆虫、小型动物以及各种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迁徙廊道,是城市中可以自我保养和更新的天然花园。
同时城市滨水区又是一个城市发育最早的地方,保留了丰富的城市历史文化痕迹,常常成为游憩者和当地居民喜好的休闲地域。
因此对城市滨水旅游的研究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城市滨水区的再开发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首先在北美发起,7080 年代迅速向世界各地城市流行,90 年代里则已几乎遍布全球。
美国巴尔的摩内港(Inner Harbour)常常被作为滨水区复兴中最早、也是最优秀的例证之一。
6070 年代,北美一些重要城市的城市滨水开发盛行起来,如波1 / 8士顿、圣路易斯、多伦多等。
70 年代,北美城市滨水区的复兴即已取得成果。
欧洲城市滨水区的再开发则是到 80 年代才成为引人关注的现象,最著名的有伦敦的 dockland、利物浦的码头区、马塞的维约港等。
此外,澳大利亚、南非、东亚都不乏令人瞩目的滨水区再开发的实例。
具统计,1965 年以来各种水体类型的城市滨水再开发,仅在美国和加拿大就有几千个案例。
国内外港区滨水空间经验总结
![国内外港区滨水空间经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ee2a7f4a45177232e60a262.png)
城市概况
巴塞罗那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东北面,直面地中海,面积 101.9 平方公里,人口约 160 万, 是加泰罗尼亚自治区首府,区议会、行政机构、高等法院等均设立于此。该城历史悠久,东西文明荟萃。因其众 多的历史建筑和文化景点,巴塞罗那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也因拥有世界巨匠高迪及其美轮美奂的设计作 品,以及在足球运动中举世闻名的巴塞罗那和西班牙人俱乐部,巴塞罗那具备艺术时尚和运动之城的活力形象。
编号 1 2 3
4
5 6
名称 科学中心 世界贸易中心
简介 科技类展览展示,并有趣味性的互动项目,包括 IMAX 电影 世界最高的正五角形建筑(123 米高,30 层),楼顶有 360 度观光层,可以环视整个城市
会展中心 市中心的会议中心和展示中心
湾港市场 国家水族馆
包 含 购 物、 娱 乐、 酒 店 等 功 能, 近 乎 一 个 大 型 Shopping Mall 水族馆特色包括海豚表演、屋顶的热带雨林、和中央光 芒水池
区位图
帆船中心 运动俱乐部与游泳池 海滨公园与黄金海岸沙滩 旧港改造区 Port Vell 奥林匹克公园 邮轮码头区 集装箱码头区 油气码头区 物流产业区
机场
滨海高尔夫
游艇港湾与餐饮美食坊 星级酒店和海滨公寓 餐馆和酒吧 火车东站与地铁站 医院 浪漫沙滩 社会住宅 档案馆 IMAX 影院 水族馆 综合购物中心 游客码头 星级酒店与滨海 SPA 船坞 世贸中心 邮轮码头 奥林匹克公园 航道与防波堤 货运铁路 散货码头 集装箱码头
内港海洋中心 船只的主要停泊地,欣赏港湾美景去处
7 海洋生物技术中心 海洋生物科技成果转化研究中心
8
游客中心 为游客提供全面的旅游咨询,包括衣、食、住、行、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的滨水景观本身就是城市的标志和旅游形象, 因而 城市滨水区的景观在国外城市滨水区开发中备受重视。 如旧金山的渔人码头一带, 就是步行绿带、商业广场、节 日广场等公共空间。
大量案例说明, 滨水区的开发体现了人们对亲近水 的一种共同要求。
三、国内城市滨水区的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历程, 几乎与发达国家相 同。从洋务运动开始, 工业化从城市滨水区开始, 工厂和 工业都主要集中在城市滨水区。新中国成立以来, 无论 是计划经济时期, 还是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时代, 城 市滨水区都是工业集聚区。
强调滨水空间环境的整体性。 这些特点, 实际上反映了工业化新阶段城市功能转
型 、能 级 提 升 的 要 求 , 体 现 了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中 人 们 对 生 态 环 境 、亲 水 空 间 的 要 求 。
四、城市滨水区开发的一般机制
建立一套灵活的开发运行机制是保证城市滨水区 开发顺利实施的保证。
纵观国外城市发展历史, 滨水地区的开发和功能演 变经历了三个时期。
1.前 工 业 化 时 代— — — 滨 水 区 以 自 然 发 展 为 特 征 前 工 业 化 时 代 ,“ 水 ” 最 基 本 的 功 能 是 灌 溉 功 能 、生 活 供 水 与 排 水 功 能 、便 利 舟 楫 往 来 功 能 。因 此 ,“ 水 ”是 大 部 分 城 市 选 址 的 首 要 因 素 。世 界 上 许 多 早 期 的 城 市 都 地 处大江大河或海陆交汇之处, 成为前工业化时代人口集 聚和商品交易的中心, 并在国内长距离贸易和对外贸易 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11~14 世纪的西欧工商 业城市广泛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滨水区的发展, 全 欧洲性的国际集市与港口就在这一时期形成。当然, 这 些滨水区最初往往呈现一种自发的发展态势, 形成港口 与城市生活混合的空间形态, 同时也作为贸易枢纽、军 事要塞发挥作用, 兼具港口功能和公共空间功能。 2.工业化时代— ——滨水区以工厂、码头和仓库为地标 工业革命后“, 水”的首要功能是交通运输功能、工业 供水和排水功能。因此, 滨水区首先是作为产业空间存 在, 工业区向滨水区聚集, 确立了产业资本对滨水空间的 控制, 生活功能受到排斥。为适应工业大规模的发展, 港 口 不 再 是 对 货 物 进 行 简 单 地 储 存 、加 工 或 者 贸 易 的 地 区 , 而是实现货物快速集散的中转地。专业化港口区加速发 展, 迅速发展起来的内河运输和铁路运输也都服务于主 要大城市的港口区。因此, 在工业化时代, 滨水区成为城 市的生产和交通核心, 大量的资本要素集聚在滨水地带,
最复杂的 五功能区逐一点亮、七大景区各有主题、五个层次强调灵感, 四大特色穿越时空、十八处灯光十八景、春夏秋冬二十四景, 外滩 合力构成成都的繁华外滩。
吉林 最有北方特色 即吉林松江中路, 十里长堤的松花江畔美景连绵, 并向江心延伸 16 米, 是北国江城 一条最美的旅游景观路, 是 吉 林 市 标 外滩 的外滩 志性的第一景观。站在江堤上, 既可以领略到吉林“外滩”的风貌, 又可以观赏雾凇全景, 有“东北小外滩”之称。
长沙 承载梦想的 通过面向全世界广泛征 集 规 划 方 案 , 将 湘 江 两 岸 原 来 较 为 零 散 的 自 然 、人 文 、城 市 景 观 , 整 合 、建 设 成 湘 江 滨 水 区 , 打 造
外滩
外滩 “一洲两岸”的城市美景, 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商务、居住于一体的黄金区域。
成都 外滩
PO R T E C O NOMY
港城发展
国内外城市滨水区发展趋势分析
□ 张锋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居民基本的活动空间, 是体现城市 形象的重要节点, 是城市空间结构的组织轴和城市的绿化 生态轴, 也是吸引外来游客开展观光活动的理想场所。因 此, 城市滨水区往往具有城市的“门户”和“窗口”作用。
一、国外城市滨水区的发展转型
2.修缮历史建筑, 保护传统文化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人们开始以文化旅游为导向, 重新审视历史建筑和景观保护改造。例如, 悉尼邻近港 湾的岩石区, 不仅很好地保护了历史遗存, 而且还以其 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物质景观有效地促进了城市 旅 游 业 的 发 展 。而 伦 敦 则 将 泰 晤 士 河 畔 一 处 正 对 着 圣 保 罗大教堂轴线的热电厂改造成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 在当今滨水区开发中, 水族馆等娱乐和科普设施日 益增多, 波士顿和巴尔的摩开了这方面的先河, 而蒙特 利 尔 滨 水 区 则 将 世 界 博 览 会 留 下 的 法 国 馆 、魁 北 克 馆 改 造成赌场, 将美国馆改造成为水生态馆。 3.优化交通组织, 实行人车分流 尽量减少穿越滨水区的主要交通干道对滨水区的 影响, 通常的做法是将其地下化和高架处理。同时, 创造 一种宜人的幽雅的滨河步行系统正成为一种时尚和共 识。只有吸引更多的步行人流, 沿街的商店和广场才能 增加人气, 起到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例如, 奥斯陆滨水 区把繁忙的交通干道用隧道方式穿越用地, 目前上海外 滩交通改造也是采用地下分流的方式。 4.重组用地功能, 开拓公共空间 在滨水区开发中, 对用地功能进行重组, 注入一系列 新功能, 包括公园、步行道、餐馆、娱乐场, 以及混合功能空 间和居住空间。在巴黎, 塞纳河的滨河位置曾经被工业、交 通所充斥, 而现在的西段已经建成雪铁龙公园, 东段则将 原先的铁路站场用于国家图书馆建设。纽约甘特里广场州 立公园, 19 世纪 50 年代曾经是居住区, 后来围绕轮渡码 头和火车站发展商业, 1950 年以后逐步改造为公园。 5.精心设计滨水景观, 构建城市亲水区 城市滨水区临水傍城, 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滨水区 多数是展现当地特色建筑文化和城市景观的窗口, 许多
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 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城市 改造逐步兴起, 中心城区的滨水地带进入一个以更新再 开发为主的阶段。但是, 许多地区采取“大拆大建”、全部 推倒重来的方式, 滨水区的老问题没有解决, 又出现了新 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用地功能混杂。由于规划滞后, 各地块独立开发, 缺乏有机联系, 新建项目与老旧企业混 杂并存, 工厂、码头、商务办公和住宅混杂布置, 公共活动 空间不足, 高楼大厦造成视线不通畅、空间轮廓线平淡, 抢景败景现象严重。二是特色文化的失落。滨水区往往是 城市发展的源头, 是城市发展和特色形成的基础, 也是城 市文化得以融合和沉淀的主要场所。然而, 由于众多文化 场景的逐渐败落, 甚至遭受破坏而不复存在, 人们已很难 再追寻到历史文化的踪迹。三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水质因 长期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理而受到严重破坏, 石块和混凝 土固化的立式驳岸, 使陆地植被和水生生物失去了生存 的环境基础, 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20 世纪 90 年代末以来, 我国城市兴起了滨水区再 开发的热潮。这股热潮 , 既有滨海、滨江的港口城市, 也 有属于季节性河流的内陆城市; 既有处于江南水乡的城 市, 也有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北方城市; 既有历来就以水 景著称的城市, 也有从未以水闻名的城市; 既有千万人 口的国际化大都市, 也有数万人口的县级小城镇。众多 城市的滨水区再开发, 都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经验。
当前, 国内滨水区再开发比较成功的城市, 都具有 以下特点: ①突出滨水区在城市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② 注重亲水空间的创造, 重建市民与水体的联系; ③重视 滨水空间的可达性; ④保护与再开发滨水历史地段; ⑤
48
港口经济 2008.8
PO R T E C O NOMY
港城发展
城市 特征
表 1 国内典型的“外滩”开发一览表
带动整个城市进入工业化时代。在北美, 城市几乎都位于 航道上, 如美国的纽约、波士顿、巴尔的摩以及加拿大的 蒙特利尔等城市。同时, 工业污水、废气和垃圾的排放也 使滨水地区出现严重的污染。无论是在阿姆斯特丹, 还是 在伦敦、纽约、新加坡, 都曾经历过这样的阶段。
3.后工业化时代— — —滨水区以游憩和景观为首要功能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随着世界性的产业结构调整, 发达国家城市滨水地区经历了一场逆工业化过程, 其工 业、交通设施和港埠呈现一种加速从中心城市地段迁走 的趋势。这种现象包含着工业企业从城市迁移到郊区, 或 者迁移到发展中国家, 如从日本迁移到中国和东南亚, 从 北美迁移到墨西哥。港口也因轮船吨位的提高和集装箱 运输的发展而逐渐由原来的城市传统的中心地域迁徙他 处。此外, 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和劳动方式的改变, 许多 人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 对生态环境、旅游休闲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于是, 北美最早对城市滨水区进行改造, 并取 得成功, 例如, 巴尔的摩内港、旧金山吉拉德里广场、温哥 华格兰维勒岛。此后, 这种滨水地区再生现象已经非常普 遍, 1965 年以来美国和加拿大就有几千个城市滨水开发 案例。根据“滨水复兴研究中心”的资料, 1993 年日本就 有 63 个见诸文字的城市滨水开发实例。如今, 在发达国 家“, 水”的首要功能是游憩和景观功能。随着“以人为本” 的价值回归, 滨水地区已成为环境优美的城市公共活动 核心区域。
二、发达国家建设城市滨水区的经验启示
纵观发达国家, 后工业化时代城市滨水区成功开发 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恢复生态环境, 保持可持续发展 要想使滨水区开发成功, 治理水体、改善水质、美化
47
港口经济 2008.8
港城发展
PO R T E C O NOMY
环 境 是 基 本 的 保 证 。首 先 是 选 择 合 适 的 植 物 种 类 改 造 介 质, 恢复退化的陆生生态系统, 尽可能保持生物和生态 多样性, 形成滨水绿色植被景观; 综合设计生态驳岸, 充 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 增 强水体的自净作用, 同时具有一定抗洪强度。建立、完善 城市污水和废水处理系统, 对水体清污治理, 利用引水 冲污、疏汲底泥、充氧曝气等综合性治理措施, 恢复退化 的水生生态系统。滨水区生态环境的整治, 促进了新的 滨水区开发投资。例如, 在伯明翰, 直到中心运河疏浚洁 污之时才有人去投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