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教材分析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5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5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5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篇1在八一班上完《列夫托尔斯泰》这一课,我特别开心,也很有成就感。
这是开学以来,我感觉良好的一节课,也是一节让我笑起来的课,趁遗忘的救世主尚未降临,我需要把这节课的得失总结出来,给以后的教学一个借鉴。
一、老师备课《列》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教材上标注的泛读课,就是一个课时就可以讲完的课。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人物描写,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欲扬先抑的手法。
我把教学重点定为“欲扬先抑的手法。
”所以,这一节课,我要重点打破这种写作手法。
于是,我在教案上写下上课的思路:首先,讲解欲扬先抑的概念,并且结合学生学过的文章和生活举一些事例,让抽象的概念详细化,易于学生理解。
其次,走进文本。
学生先自主朗读课文1-5自然段,勾划出描写列夫托尔斯泰外貌的语句。
朗读完毕后分小组合作,总结概括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老师会在黑板上写出面部各器官的提示,学生合作寻找答案。
合作学习八分钟之后,学生自由发言。
最后,全班集体诵读教材6-8段,勾画出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的语句。
朗读完毕,同学们总结眼睛的特点。
再次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有了明晰的教学思路,我就知道自己在课堂上每一步的教学安排。
在教室门口候课的时候,我脑海中已经有了上课的大致模样,这种胸有成竹的感觉很好。
所以,我深深地认识到老师上课前一定要有了然于胸的教学思路,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有条不紊的,我们才是有底气的。
备课的时候要备教材,知道一节课的重难点,可以有的放矢。
不重要的段落甚至可以大胆舍弃,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重点突出。
还要备学生,知道学生的程度,根据学情设计问题,哪些问题可以自学解决,哪些需要合作,哪些群答,哪些要单独提问,这个都与学情有关。
最后就是在备课中要有明晰的教学思路,课堂上的大环节要设计好。
老师的重点应该放在备课上,我们要做很多工作,才能在课堂上看起来毫不费力。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8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列夫托尔斯泰》教案(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一、说教材《列夫托尔斯泰》是人民教育社的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
这个单元是人物传记单元,本文是其中篇目之一。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传记的特点,通过几篇传记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传记在选材、构思及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掌握阅读传记作品的方法,并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
本文是一篇评传,作者用“一工笔”和“漫画笔法”相结合,刻画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和内心世界,虽然文字平实,却很深刻。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传记文学的能力。
而《列夫托尔斯泰》是传记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的教学目标应该是: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理解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态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领会描写人物的基本要领,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无限崇敬之情。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是:理解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态度;领会描写人物的基本要领,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四、说教法与学法教法:1.诵读法;2.提问法;3.讨论法。
学法:1.勾画圈点法;2.讨论法;3.自主探究法。
五、说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观看《战争与和平》的电影片段,引出列夫托尔斯泰,进入本课的学习。
2、介绍作者及文体特点。
作为传记文学,本文具有真实性、概括性和文学性等特点。
作者用“一工笔”和“漫画笔法”相结合,刻画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和内心世界。
3、整体感知。
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并思考两个问题:(1)本文写了托尔斯泰哪些方面?(2)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态度如何?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4、深入研读。
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研读课文。
具体步骤如下:(1)让学生勾画圈点出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并体会这种描写的妙处。
《列夫托尔斯泰》初中语文教案(优秀9篇)
《列夫托尔斯泰》初中语文教案(优秀9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预设】第一课时一、导入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课文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伟大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浮雕《阶梯旁的圣母》、雕塑《大卫》、壁画《亚当与夏娃》等。
二、整体感知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2、读完全文后,你有什么疑问?3、精读文本:集体朗读第一部分(1~5):⑴ 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请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白话文⑴)子:写列夫·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
面部轮廓的总体特征: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
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泡沫──喻鬈发;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比较插图)⑴ 第2段的主要内容?托翁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色?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给人的印象: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⑴ 第3段重点写了什么?作者细致刻画乐面部特征,那么托翁美吗?面部特征──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⑴ 第4段突出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应急预案、心得体会、自我鉴定、自我介绍、读书笔记、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self introduction, reading not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_4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4.《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主备人:【课标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肖像描写的技巧2.了解托尔斯泰的伟大思想【重点难点】重点:品读文中重点语句,学习文章的夸张修辞手法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难点: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突破措施:默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读文章重点语句理解列夫•托尔斯泰深邃的人物性格和卓越的精神世界。
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训练的方式达成学习目标。
【课时安排】1课时【突破措施】【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阅读《名人传·列夫托尔斯泰传》【教材分析】我今天所讲授的课文是《列夫·托尔斯泰》,这一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体裁是回忆录和传记,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列夫·托尔斯泰》是用文字给人物画的肖像画。
作者运用极其巧妙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运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把人们带进无穷的想象空间,似乎在精雕细刻一座永恒的雕塑,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讲解本课,应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精神品质的基础上,学习肖像描写的方法、欲扬先抑的写法,并注意在写作时运用。
【学情分析】虽然已是初二,但学生在圈点勾画、朗读、理解等各方面的学习能力还不强,对文章的体会和感悟还不够深刻,因此学生要很好地理解人物,还需要老师多加引导。
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多下工夫,同时让学生合作、探究、交流,让他们在朗读中理解人物的肖像描写,理解欲扬先抑的写法,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在辩论中提高认识,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9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9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
作者运用极其巧妙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把人们带进无穷的想象空间,似乎在精雕细刻一座永恒的雕塑,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体裁是回忆录和传记,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的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结合单元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我确立一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作者,明背景,扫清字词障碍。
2.赏句子,品语言,了解人物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1.懂手法,明主旨,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学技巧,会合作,体会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对人物外貌细腻而夸张的刻画所运用的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们的`知识面比较窄,对托尔斯泰的了解可以说是空白,所以课前应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托尔斯泰的材料,增加对这位大文豪的认识。
三、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根据本课学习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结合我校十二五市级科研课题“课堂师生互动有效策略研究”之“情感互动”和“认知互动”的有效策略,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有效提问”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
课堂环节采用我校的“六环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的课堂环节如下:1.学生借助学习用具设计自学笔记。
(学生课前完成)1)知作者明背景扫障碍2)赏句子品语言悟情感3)解文题明主旨懂结构2.教师导入并出示自学提纲。
(3分钟)【创设情境】3.教师分配各组学习任务。
(2分钟)【以学定教】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
(14分钟)【质疑探究】5.学生汇报展示。
列夫托尔斯泰教材分析完整版
列夫托尔斯泰教材分析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列夫·托尔斯泰》教材分析《列夫·托尔斯泰》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本单元选编的五篇课文,体裁有回忆录和传记,这五篇课文均是大家、名家之作。
它们或是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
目的是让学生感悟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的人间的关爱与温情,让学生们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
《列夫·托尔斯泰》本文是奥地利着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茨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为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描画的一幅“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了他眼睛的无比精美。
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如果进一步探究,可以认为,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
本文的重点是落在写他的眼睛上,通过写眼睛来写他的敏察、深刻,写他作为伟大作家的杰出才能,写他是时代的透视镜和多棱镜。
这就是欲扬先抑写法的应用。
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
运笔在方寸之间,却洋洋洒洒,数千百言。
在不算短小的篇幅里,作者又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大肆铺排,有时,某一局部,数十句、数百言精雕细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
之所以能尺水兴波,主要得益于比喻、夸张的妙用。
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夸张更是突显了托尔斯泰的形貌特征。
因此,本文的比喻和夸张把人们带进无穷的想象空间,让人们尽情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义。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5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教学课时:二课时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
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
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
”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
2.放映幻灯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正音、巩固,重点词语列举如下:(1)给加线字注音胡髭长髯鬈发禁锢颔首低眉锃亮广袤无垠(2)解释下列词语器宇禁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轩昂颔首低眉诚惶诚恐广袤无垠三、整体感知生自行朗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之后互相交流。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篇目详解与教学思路分享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篇目详解与教学思路分享:欢迎来到今天的教学分享会。
本次分享的主题为《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篇目详解与教学思路分享。
在本次分享中,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篇目分析、教学核心、教学思路以及案例分享等方面,深入探讨《列夫·托尔斯泰》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一、篇目分析《列夫·托尔斯泰》是一篇以介绍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为主要内容的略史类文章,它的篇目架构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一、标题:列夫·托尔斯泰文章的标题直截了当,简明扼要,表明篇目内容是以列夫·托尔斯泰为主要介绍对象。
二、导入部分:托尔斯泰是谁?导入部分旨在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对不了解托尔斯泰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背景介绍。
三、主体部分:名言、事迹和评价本篇主要介绍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事迹和评价等内容,通过这些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托尔斯泰这位杰出的文学家。
四、结尾部分:谈谈托尔斯泰对我的启示结尾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对托尔斯泰的感性理解和深入思考。
本部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和读书感悟,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阅读动力。
二、教学核心通过以上篇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本篇文章旨在通过介绍托尔斯泰的名言、事迹和评价等内容,让学生对托尔斯泰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增长智慧。
因此,我们的教学核心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托尔斯泰的名言和思想精髓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等。
这些言和思想精髓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和人生的价值,增长知识和智慧。
二、托斯泰的经历和生平如托尔斯泰发表的《战争和和平》等。
了解一位文学大师的经历和生平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声望和文学素养。
三、引导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让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并发掘和发现自己的潜力所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的能力。
三、教学思路针对以上教学核心的任务和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教学策略:一、采用一系列文学材料和活动如朗读托尔斯泰的名言、戏剧表演、文学作品精读等活动,亲身参与托尔斯泰的创作世界,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深度。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列夫·托尔斯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列夫·托尔斯泰》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通过写人记事来反映社会生活,展现人生百态。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
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这篇课文在人物描写方面独具特色,作者通过大量的比喻和夸张,不仅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深入地刻画了他的眼睛,展现了他灵魂的深邃和伟大。
学习这篇课文,对于学生提升描写人物的能力,理解托尔斯泰的精神品质,以及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托尔斯泰这样的文学巨匠及其作品,可能了解相对较少。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文中大量的修辞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感到一定的困难。
然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对于新鲜事物和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只要引导得当,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学习中来。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学习文中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外貌描写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体会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语句,体会其作用。
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描写人物。
初中语文_4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4.《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主备人:【课标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肖像描写的技巧2.了解托尔斯泰的伟大思想【重点难点】重点:品读文中重点语句,学习文章的夸张修辞手法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难点: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突破措施:默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读文章重点语句理解列夫•托尔斯泰深邃的人物性格和卓越的精神世界。
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训练的方式达成学习目标。
【课时安排】1课时【突破措施】【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阅读《名人传·列夫托尔斯泰传》【教材分析】我今天所讲授的课文是《列夫·托尔斯泰》,这一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体裁是回忆录和传记,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列夫·托尔斯泰》是用文字给人物画的肖像画。
作者运用极其巧妙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运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把人们带进无穷的想象空间,似乎在精雕细刻一座永恒的雕塑,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讲解本课,应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精神品质的基础上,学习肖像描写的方法、欲扬先抑的写法,并注意在写作时运用。
【学情分析】虽然已是初二,但学生在圈点勾画、朗读、理解等各方面的学习能力还不强,对文章的体会和感悟还不够深刻,因此学生要很好地理解人物,还需要老师多加引导。
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多下工夫,同时让学生合作、探究、交流,让他们在朗读中理解人物的肖像描写,理解欲扬先抑的写法,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在辩论中提高认识,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一、课题《列夫·托尔斯泰》八年级语文上册。
二、教材分析(一)总体内容本篇课文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对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展开的传记描写,作者依托大量的篇幅对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相特征进行了刻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其平庸、甚至粗鄙丑陋的外貌。
在此基础上,作者笔锋一转,又对列夫·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描写。
因此全文在结构上可以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1-5段,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第二部分为6-9段,主要描写列夫·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并逐步揭示出列夫·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二)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是奥地利的知名作家,擅长小说、人物传记、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同时还翻译了许多优秀作品。
《月光小巷》、《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及《看不见的珍藏》等都是其代表作品。
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都是茨威格作品的突出特征,他喜欢借助戏剧性的情节来实现对人和事的烘托。
三、学情分析1.本文选自茨威格的传记作品《三作家》,是一种传记体裁。
在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到知识面相对较窄的现状,对列夫·托尔斯泰的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课前需要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从而更好的体悟这位俄国作家的人格魅力。
2.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应当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列夫·托尔斯泰的高尚品格,进而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茨威格,把握写作背景,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主人公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人生追求以及精神境界。
3.了解课文的整体内容,把握展现列夫·托尔斯泰精神世界的具体文字内容。
4.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与达成的艺术效果。
(二)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感知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入木三分的刻画,体会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深深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列夫托尔斯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列夫托尔斯泰》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记忆”,所选课文都是回忆性的作品,通过回忆往事,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为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所写的传记节选,通过对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精神世界。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传记文学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掌握阅读传记文学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对托尔斯泰外貌和精神世界的分析,感受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魅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和精神世界。
(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和精神世界。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感受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魅力。
五、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初中语文_《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⑵收集整理托尔斯泰和茨威格的资料。
2、能力目标:⑴揣摩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⑵通过阅读把握课文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3、德育目标: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诵读,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材料,深透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1、诵读法:文中茨威格以他高超的语言功力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精神世界,形象鲜明,蕴涵深刻。
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悉心揣摩作品的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
2、联想法:课文用文字描绘托尔斯泰肖像画,尺水兴波,纵横捭阖,主要得益于大量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
这给读者创设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意。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诵读,整体感知托尔斯泰的外貌。
品评语句,深透理解课文的描述方法和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投影显示托尔斯泰画像)同学们,似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资料助读(投影)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文学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自幼徜徉沉浸在音乐、诗歌、戏剧的艺术之宫里,1901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期间出版了第一奉诗集《银弦集》。
此后,新作迭出,文学成了他毕生追求的事业。
小说剧、诗歌、传记、散文特写,各种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
他的主要成就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创作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夫托尔斯泰教材分析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如课本、讲义等。
小编收集了列夫托尔斯泰教材分析,欢迎阅读。
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全文在结构上由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第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1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文章没有背景的渲染,像是素描直接进入肖像描画,这一句勾画了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突出了他的总体特征──多毛,浓密的胡须。
下文就这两个特征展开描述: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脸膛;眉毛宽约一指,朝上倒竖;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分别描述之后,又用一句作结:“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总结之后再一次突现特点:托尔斯泰的大胡子“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
这一段抓住托尔斯泰面部多毛、须发浓密的特征反复描写,但不给人以嗦重复之感,反而一下子就让读者对托翁的面部特征产生深刻的不同寻常的印象。
这就是作者用浓墨重彩的描绘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而浓墨重彩的描绘,又来自于夸张和比喻手法的大肆铺排:脸庞多毛,用“植被多于空地”喻之;黝黑脸膛“皱似树皮”;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灰白的鬈发,像堆在额头上的泡沫;须发覆盖,像热带森林般茂密;大胡子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
这些句子中不仅有比喻,而且比喻中有夸张,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第2段,主要描写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结构。
作者先用“人们无不试图用自己的想像去除盖着面孔的头发,修剪疯长的胡须,并且凭借托尔斯泰年轻时刮去胡须的肖像作为参照,希望用魔法变出一张光洁的脸”荡开一笔,仿佛要撩起托翁的胡须让读者进一步逼视他的面部“造型”。
这一段作者同前一段一样,仍是用了大量的比喻来刻画托翁的面部特征:整个面部,就像出自农村木匠之手的粗制滥造的小屋;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就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等等。
总之,托翁的面部“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第3段,进一步刻画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重点描写其面容表情。
作者写道:“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阴影,滞留着愚钝压抑。
”“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
”“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
”作者抓住托翁的面部特征,细致刻画,毫无避讳,展示出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第4段,写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
作者从各个方面多种角度写托尔斯泰相貌的普通平常。
从穿戴方面看,“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戴这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什么不合适。
”从职业方面看,既可能在台上主持大臣会议,也可能同一帮酒徒鬼混;既可能是面包商,也可能是大主教。
事实上,托尔斯泰在真实的生活中与普通人也没有区别,作者进一步写道:做学生的时候,属于同龄人的混合体;当军官的时候,与他的战友没有什么两样;在乡间生活,也雷同于乡绅角色;坐在马车上,谁是马车夫,会叫人猜错;与农民交谈,就俨然是位农民。
作者从多种角度展示托尔斯泰普通的一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罗斯普通大众,“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详见参考资料)。
第5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作者生动描述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见的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时作者通过拜见情景的描写,又一次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的方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这一段同时又是过渡段,自然过渡到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上来。
第二部分(第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这一段作者又一次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写出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一块玻璃。
”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而充分表达出来。
“心情的变化引起了眼神的变化。
”“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灿然笑意。
”在这一段里,作者不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有时比喻中有夸张,而且连续运用两组排比句式描写托尔斯泰的“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愤怒使之冷峻,不悦使之结冰,友善使之和缓,激情使之炽烈如火。
”“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
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
最后引用高尔基的话作结,干脆有力,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
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
“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
……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至此,我们对托尔斯泰粗鄙的外貌才豁然释怀,原来是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这便是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作者进而写道:“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这里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连最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一段都是通过写眼睛来写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他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
身后编成的全集多达90卷。
在这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有三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也是他实践“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标志。
当我们阅读了他的有关作品,我们也就理解了课文作者为什么会对托尔斯泰的眼睛作出如此的评价。
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19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托尔斯泰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
70年代末,俄国社会的阶级斗争日趋剧烈。
1861年改革以后的农民,本来就遭到了一连串的掠夺,濒于破产,现在又遇上了连年歉收,成千上万地死于饥馑和瘟疫。
灾祸迫使农民不得不奋起抗争,再一次形成革命形势,引起了托尔斯泰的关注。
于是他加紧社会活动,遍访教堂、修道院,和主教、神甫谈话;出席法庭陪审;参观监狱和新兵收容所;调查贫民区等等。
这一切加深了他对专制制度和剥削阶级罪恶的认识,促进他的世界观剧变,并给予他的创作以深刻的影响。
他曾在《忏悔录》里自述道:“1881年这个时期,对我来说,乃是从内心上改变我的整个人生观的一段最为紧张炽热的时期”,“我弃绝了那个阶级的生活”。
他在《忏悔录》(1879~1880)《我的信仰是什么?》(1882~1884)《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1886)等论文中都阐明了自己的转变以及转变后的观点。
列宁指出这个转变的特点:“就出身和所受的教育来说,托尔斯泰是属于俄国上层地主贵族的,但是他抛弃了这个阶层的一切传统观点,转到宗法制农民的观点上来了。
”列宁又说,托尔斯泰转变后的观点存在着显著的矛盾,一方面对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虚伪、资本主义的剥削、政府机关的暴虐和官办教会的伪善都进行揭露和抨击,另一方面又宣扬“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不以暴力抗恶”、基督教的宽恕和博爱等一套托尔斯泰主义的说教。
这些矛盾正反映了俄国宗法制农民的反抗情绪和软弱性。
因此,可以说:“作为一个发明救世新术的先知,托尔斯泰是可笑的作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托尔斯泰是伟大的。
托尔斯泰富于独创性,因为他的全部观点,总的说来,恰恰表现了我国革命是农民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从这个角度来看,托尔斯泰观点中的矛盾,的确是一面反映农民在俄国革命中的历史活动所处的各种矛盾状况的镜子。
”(列宁:《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列宁选集》第2卷,第369页)托尔斯泰到晚年一直致力于“平民化”:持斋吃素,从事体力劳动,耕地,挑水浇菜,制鞋;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因而和他的夫人意见冲突,家庭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后来他终于秘密离家出走,途中感冒,于1910年11月20日(俄历11月7日)病逝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
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
坟上没有竖立墓碑和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这是“世间最美丽的坟墓”。
1.如何理解“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
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这段话的含义?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对富裕而有教养的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
然而,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
关于晚年的托尔斯泰肖像,他的同时代作家列·尼·安德烈耶夫《逝世前的半年》一文有过描述,兹录如下:他的脸上,没有他所有作品里,肖像、照片上流露出来的那种令人生畏的表情,没有因五官线条分明而使人感到的那种生硬的感觉,没有像块块垒起的花岗岩似的那种刚强然而呆板的神情,没有一生中使所有的人都服从于他的那种无限的威势,这些特征都没有了。
而这些特征过去是有过的,而且曾经一度正是托尔斯泰的基本特征,但是随着岁月的消逝和他本人的努力,却消失了。
他以接近数学般的正确性在走完生命的历程时,性格变得非常柔和,感情变得十分纯洁,剩下像孩子一般的善良。
这种柔和的性格是不同寻常的,不仅可望,而且“可即”。
他那似乎并非由物质构成的,富有光华的白发是柔和的,老人的嗓子是柔和的,笑容和目光是柔和的。
他走起路来,步子也是那么的柔和,简直听不到脚步声,他上身穿的那一件法兰绒短衫的料子也显得特别柔和,他的帽子也使人感到是柔和的……我发现许多原来在他的肖像和照片上没有发现的东西,使我特别感到惊叹的是他那很美的额头:他的额头在灯光之下显得像塑像一般的线条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