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就业工作的一点思考和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高校就业工作的一点思考和建议

摘要:分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就业工作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质量人才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前提,探讨了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好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全员就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几乎与经济同步快速发展。从1999年国家调整招生政策,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至2009年,我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总人数已超过28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5%到15%,美国用了30年,而我国仅用了10年。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已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在走向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增加,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可用人才。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严峻的就业形势,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相继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教育部等多部委也相继颁布配套文件30多个,因为就业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国计和民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工作重点,要求统一思想,在制定本地区、本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纲要中,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新的形势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对待,并积极探索就业工作新的模式。

1 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

1.1 毕业生数量庞大

2008年高校毕业生559万,09年高校毕业生611万,2010年,630万,毕业生总数逐年增加,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相比社会提供的岗位增长快得多;同时,往届毕业生和再就业群体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形成冲击。

1.2 学校教育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矛盾突出

结构性矛盾造成人才需求与人才浪费并存;岗位技能要求与学生拥有技能的矛盾突出,学校不能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生综合素质下降,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越来越缺乏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的精神了。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自身定位偏颇。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

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快速增加的确对就业造成了压力,但我们拂去客观表象,不可否认,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我国高等教育没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需求,大学生在学校接受的培养和教育不能跟上

日益进步的科学技术发展要求,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对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也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的要求了。所以,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入学率比发达国家平均值低42%,高等教育提供的人才支撑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我们却面临着,一方面,企业求贤若渴,可每每招不到满意的毕业生;而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却无业可就,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不稳定因素。

所以,大学生就业是高校的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大学生教育、培养和服务的全过程,需要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努力。只有把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放在首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2 提升培养质量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基本前提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正致力解决也必须解决的重之又重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教育质量与需求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急需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新的矛盾和问题也引起中央领导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从2007年1、2号文件的相继出台,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面对新问题和新的形势,高校的

人才培养工作如何在新的环境下不断地改变、创新,以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这是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3 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的必由之路

3.1 深化教育观念

谈及人才培养,往往关注最多的是课程的如何安排和分配,而忽略了大学的使命之一,是要培养青年一代的“精神成人”,是要把青年学子培养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公民,大学不同于其他经济组织,三大功能之的培养合格人才的育人功能必须放在重要地位。所以,大学的根本任务要为国家培养有实践创新能力、有高度责任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而且更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思想道德素质。所以,要教会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岗位。在新形势下,大学教育在这方面的命任重而道远。

3.2 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需求,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定位

中国的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统一要求,使不同院校、不同生源的学生,在按照相同的模式培养,其结果可想而知。所以,不同院校、不同生源结构的学校,要确立好自己的培养目标,而这

种目标,必须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必须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相统一,必须与毕业生的就业实际相符合。只有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和完善,才能为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培养过程的优化,为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等明确方向,奠定基础。

3.3 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更新、整合、优化和重组。更新教学内容,对课程内容删繁去旧,增加新的理论和高新技术。重组和整合相关课程,把原有的几门课程重新组合成一门新课,避免内容重复,减少课时压力,提升课程的层次和水平。对不同专业,形成系列化的有层次的课程体系,使四年不断线。

3.4 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改课题的研究成果要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积极探索互动式、开放式、案例式、现场教学等新的形式。考试方式要大胆改革,一切以有利于学生学到、掌握、学会应用知识为目标。

3.5 推进学习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能力是决定因素,面对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低、学习积极性差等现状,如何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要加大新生的专业教育,做好导学工作。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