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曲线与方程
§9.8 曲线与方程
方程的曲线 _______________.
主页
要点梳理
忆一忆知识要点
2.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1)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 y).
(3)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4)代换——依条件式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
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x, y的方程式,并化简.
(5)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
轨迹方程.
主页
要点梳理
忆一忆知识要点
3. 两曲线的交点
(1)由曲线方程的定义可知,两条曲线交点的 坐标应该是两个曲线方程的 _________ ,即两个 公共解 曲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实数解;反过来,方程 组有几组解,两条曲线就有几个交点;方程组 _______ 无 解 ,两条曲线就没有交点. 充 要 条件是它们的方 (2)两条曲线有交点的 _______ 程所组成的方程组有实数解.可见,求曲线的交点 问题,就是求由它们的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的实 数解问题.
即 ((x 即((- -x x,,- -4 4- -2 2y y)· )· x,,- -2) 2)= =0. 0. 12 1 2 所以曲线 所以曲线 C C 的方程为 的方程为 y y= =x x2- -2. 2. 4 4
主页
x
1 22 1 2 2 1 1 1 (2) 设 P ( x , y ) 为曲线 C : y = x - 2上一点. 上一点. (2) 设 P ((x , y ))为曲线 C : y = - 2 2 0 0 2x 0 0 0 0 (2) 设 P x , y 为曲线 C : y = x - 2 上一点. 0 0 4 (2)设 P (x0y , y0)为曲线 Cy : y= x2 - 2 上一点. (2)设 P(x C: = x4 - 上一点. 0, 0)为曲线 4 4 4 y 1 1 1 1 1 1 1 1x 因为 y y′′ ′1 =1x x,所以 ,所以 ll l 的斜率为 的斜率为 x00 . 因为 = .. 0 0 因为 y = x ,所以 的斜率为 x 2 2 因为 y ′ = x ,所以 l 的斜率为 x . 2 2 因为 y′= x,所以 l 的斜率为 x02 . 2 2 2 2 2 0 1 1 1 1 1 因此直线 ll l 的方程为 的方程为 y y- -y y00 =2 x00 (x x- -x x00 ), , 因此直线 = x (( )) 0 0 0 0 0 0 因此直线 的方程为 y - y = x x - x , 因此直线 l 的方程为 yy - y0= - x0), 因此直线 l 的方程为 y- x2 (x- x 0(x 0= 0), 2 2 02 2 2 2 O 2 即 x x - 2 y + 2 y - x = 0. 即 x x - 2 y + 2 y - x = 0. 2 0 0 0 2 x 0x-2y+2y 0- 0=0. 0 0 0 0 即 x - 2y2 + y00 - x =0. 即即 x0xx - 2 y+ y02 - x = 0. 0x 0 0 2 0 2 2 2 |2y y00 - x00 | |2 - || 2 1 22 1 0 0 2x 0 0 2 2 |2 y - x 1 |2 y - x | 1 |2 y - x | 0 0 1 2 所以 O 点到 l 的距离 d = . 又 y = x - 2 , 所以 O 点到 ll 的距离 d = . 又 y = - 2 , 0 0 0 0 2x 0 0 0 0 2 2 所以 O 点到 的距离 d = . 又 y = x - 2 , 2 0 0 4 所以 O 点到 l 的距离 d= 2 x .又 y0= x02 - 2, 4 所以 O 点到 l 的距离 d= .又 y0= x0 - , 2 x02 + 4 + 4 4 0 0 4 x + 4 4 x0 +4 x0+ 4 0 1 22 1 2 2 1 1 21x x +4 4 + 2 0 0 0 x + 4 0 4 4 2 x + 4 2 2 1 2 2 1 x02 + 4 0 4 2 1 4 4 x + 4 + 2 x + 4 + 2 1 2 0 2 1 0+4+ 0 x 2 所以 d d= = 22 = ≥2. 2. 所以 = ≥ 2 2 2 0 2 2 2 所以 d = = ≥ 2. x + 4 + x + 4 + 0 2 所以 d = = ≥ 2. x + 4 0 2 + 4 所以 d= 2 x = 2 ≥ 0 2x 2. 0 0 x + 4 x00 + 4 + 4 2 0 0 0 2 x + 4 x + 4 2 x + 4 0 x04 +4 0 x0+ 当x x00 =0 0 时取等号,所以 时取等号,所以 O O 点到 点到 ll l 距离的最小值为 距离的最小值为 2. 2. 当 = 0 0 当 x = 0 时取等号,所以 O 点到 距离的最小值为 2. x0 = 0 时取等号,所以 O 点到 l 距离的最小值为 当当 x0= 0 时取等号,所以 O 点到 l 距离的最小值为 2. 2.
高中数学考点-抛 物 线
9.8抛 物 线1.抛物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F ∉______)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点F 叫做抛物线的________,直线l 叫做抛物线的________.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标准 方程 y 2=2px (p >0)y 2=-2px (p >0)x 2=2py (p >0)x 2=-2py (p >0)图形性 质焦 点 ① ②⎝⎛⎭⎫-p2,0 ③ ④⎝⎛⎭⎫0,-p 2 准 线 ⑤x =-p2⑥ ⑦y =-p2⑧ 范 围 ⑨x ≥0, y ∈R⑩⑪⑫y ≤0, x ∈R对 称 轴 ⑬⑭y 轴顶 点 ⑮原点O (0,0)离 心 率 ⑯开 口⑰⑱向左⑲向上⑳自查自纠1.l 焦点 准线2.①⎝⎛⎭⎫p 2,0 ③⎝⎛⎭⎫0,p 2 ⑥x =p 2 ⑧y =p 2⑩x ≤0,y ∈R ○11y ≥0,x ∈R ○13x 轴 ○16e =1 ○17向右 ○20向下抛物线y =2x 2的焦点坐标是( )A.⎝⎛⎭⎫18,0B.⎝⎛⎭⎫12,0 C.⎝⎛⎭⎫0,18 D.⎝⎛⎭⎫0,12 解:由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x 2=12y ,可知p 2=18,所以焦点坐标是⎝⎛⎭⎫0,18.故选C. A (2,1)为抛物线x 2=2py (p >0)上一点,则A 到该抛物线的焦点F 的距离为( ) A.32 B.2+12 C .2 D.2+1解:把A (2,1)代入抛物线方程得2=2p ,得p =1,所以A 到焦点的距离为1+12=32,则|AF |=32,故选A.设抛物线y 2=8x 的准线与x 轴交于点Q ,若过点Q 的直线l 与抛物线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A.⎣⎡⎦⎤-12,12 B .[-2,2] C .[-1,1] D .[-4,4]解:由已知得Q (-2,0),由题意知直线l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 (x +2),代入抛物线方程,消去y 整理得k 2x 2+(4k 2-8)x +4k 2=0,由Δ=(4k 2-8)2-4k 2·4k 2=64(1-k 2)≥0,解得-1≤k ≤1.故选C. 已知直线l 过拋物线C 的焦点,且与C 的对称轴垂直,l 与C 交于A ,B 两点,且|AB |=12,P 为C 的准线上的一点,则△ABP 的面积为________.解:设抛物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p ,则由题意有2p =12,即p =6,则△ABP 的面积为12×12×6=36.故填36.(2016·浙江)若抛物线y 2=4x 上的点M 到焦点的距离为10,则M 到y 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 解:由题意可知焦点F 的坐标为(1,0),则准线方程为x =-1,设M (x M ,y M ),则x M +1=10,所以x M =9,即M 到y 轴的距离是9.故填9.类型一 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1)已知双曲线C 1:x 2a 2-y 2b 2=1(a >0,b >0)的离心率为2.若抛物线C 2:x 2=2py (p >0)的焦点到双曲线C 1的渐近线的距离为2,则抛物线C 2的方程为( ) A .x 2=833y B .x 2=1633yC .x 2=8yD .x 2=16y 解:因为x 2a 2-y 2b2=1的离心率为2,所以c a =2,即c 2a 2=a 2+b 2a 2=4,所以b 2a 2=3,ba= 3.x 2=2py (p >0)的焦点坐标为⎝⎛⎭⎫0,p 2,x 2a 2-y 2b 2=1的渐近线方程为y =±ba x ,即y =±3x .由题意得p 21+(3)2=2,所以p =8.故C 2的方程为x 2=16y .故选D.(2)已知椭圆x 24+y 23=1的右焦点F 为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点P 的坐标为(3,2).若点M 为该抛物线上的动点,则|MP |+|MF |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因为椭圆x 24+y 23=1的右焦点F 为(1,0),所以p2=1,解得p =2,所以抛物线y 2=4x 的准线方程为x =-1,如图所示,过M 作抛物线的准线l 的垂线MA ,垂足为A ,由抛物线的定义有|MA |=|MF |,所以|MP |+|MF |=|MP |+|MA |, 显然当P ,M ,A 三点共线时,|MP |+|MF |取得最小值.因为点P 的坐标为(3,2), 所以|MP |+|MF |的最小值为3-(-1)=4.故填4.【点拨】(1)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若开口未知,则要先判断开口,以便设方程;(2)求最值问题,则常借助抛物线定义及平面几何中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或两点直线段最短等性质.(1)设抛物线C :y 2=2px (p >0)的焦点为F ,点M 在C 上,|MF |=5.若以MF 为直径的圆过点(0,2),则C 的方程为( ) A .y 2=4x 或y 2=8x B .y 2=2x 或y 2=8x C .y 2=4x 或y 2=16xD .y 2=2x 或y 2=16x解:因为以MF 为直径的圆过点(0,2),所以点M 在第一象限.由|MF |=x M +p2=5得M ⎝⎛⎭⎫5-p 2,2p ⎝⎛⎭⎫5-p 2,从而以MF 为直径的圆的圆心N 的坐标为⎝⎛⎭⎫52,122p ⎝⎛⎭⎫5-p 2. 因为点N 的横坐标恰好等于圆的半径,所以圆与y 轴切于点(0,2),从而2=122p ⎝⎛⎭⎫5-p2,即p 2-10p +16=0,解得p =2或p =8, 所以抛物线方程为y 2=4x 或y 2=16x .故选C.(2)设P 是抛物线y 2=4x 上的一个动点,则点P 到点A (-1,1)的距离与点P 到直线x =-1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解:如图,易知抛物线的焦点为F (1,0),准线是x =-1,由抛物线的定义知:点P 到直线x =-1的距离等于点P 到F 的距离.于是,问题转化为在抛物线上求一点P ,使点P 到点A (-1,1)的距离与点P 到F (1,0)的距离之和最小, 显然,连接AF 与抛物线相交的点即为满足题意的点, 此时最小值为[1-(-1)]2+(0-1)2= 5.故填 5.类型二 抛物线焦点弦的性质如图,AB 为过抛物线y 2=2px (p >0)焦点F 的弦,点A ,B 在抛物线准线上的射影分别为A 1,B 1,且A (x 1,y 1),B (x 2,y 2).求证:(1)||AB =x 1+x 2+p ;(2)x 1x 2=p 24,y 1y 2=-p 2;(3)以AB 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的准线相切;(4)1||AF +1||BF =2p. 证明:(1)由抛物线的定义知||AB =||AF +||BF =||AA 1+||BB 1=x 1+x 2+p .(2)当直线AB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AB 的方程为x =p 2,x 1x 2=p 24,y 1y 2=-2px 1·2px 2=-p 2;当直线AB 的斜率存在时, 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 ⎝⎛⎭⎫x -p2, 联立抛物线方程,消x 得y 2-2pk y -p 2=0, 所以y 1y 2=-p 2,x 1x 2=y 212p ·y 222p=p 24.(3)设AB 的中点为M ,M 到准线的距离为d ,则d =||AA 1+||BB 12=||AF +||BF 2=||AB 2,所以以AB 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4)当直线AB 的斜率不存在时,1|AF |+1|BF |=1|AA 1|+1|BB 1|=1x 1+p 2+1x 2+p 2=1p +1p =2p;当直线AB 的斜率存在时,因为x 1+x 2=⎝⎛⎭⎫y 1k +p 2+⎝⎛⎭⎫y 2k +p 2=y 1+y 2k +p =2p k 2+p ,x 1x 2=p 24,所以1||AF +1||BF =1||AA 1+1||BB 1=1x 1+p 2+1x 2+p 2=x 1+x 2+p x 1x 2+p 2(x 1+x 2)+p 24=2pk 2+2p p 2+p 2k2=2p. 【点拨】本题小结了抛物线的焦点弦的有关性质,当抛物线的坐标方程形式发生变化时,性质(3)、(4)不变,性质(1)、(2)略有变化,如对于抛物线x 2=2py ,性质(1)应为|AB |=y 1+y 2+p ,性质(2)应为x 1x 2=-p 2,y 1y 2=p 24,其余情况可自行推导.已知过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斜率为22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x 1,y 1),B (x 2,y 2)(x 1<x 2)两点,且|AB |=9.(1)求该抛物线的方程;(2)O 为坐标原点,C 为抛物线上一点,若OC →=OA →+λOB →,求λ的值.解:(1)由题意得直线AB 的方程为y =22⎝⎛⎭⎫x -p2,与y 2=2px 联立,消去y 有4x 2-5px +p 2=0,所以x 1+x 2=5p4. 由抛物线定义得|AB |=x 1+x 2+p =5p4+p =9,所以p =4,从而该抛物线的方程为y 2=8x .(2)由(1)得4x 2-5px +p 2=0,即x 2-5x +4=0,则x 1=1,x 2=4,于是y 1=-22,y 2=42,从而A (1,-22),B (4,42).设C (x 3,y 3),则OC →=(x 3,y 3)=OA →+λOB →=(1,-22)+λ(4,42)=(4λ+1,42λ-22).又y 23=8x 3,所以[22(2λ-1)]2=8(4λ+1),整理得(2λ-1)2=4λ+1,解得λ=0或λ=2.1.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性质是解决有关抛物线问题的基础,应当熟练掌握.2.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常用方法是待定系数法或轨迹法.若抛物线的开口不确定,为避免多种情况分类求解的麻烦,可以设抛物线方程为y 2=mx 或x 2=ny (m ≠0,n ≠0).若m >0,开口向右;若m <0,开口向左.m 有两解时,则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有两个.对n >0与n <0,有类似的讨论.3.抛物线的离心率e =1,体现了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该点到准线的距离.因此,涉及抛物线的焦半径、焦点弦问题时,要看到焦点想准线(看到准线想焦点),优先考虑利用抛物线的定义,将其转化为点到准线的距离,这样往往可以使问题简单化.4.有关直线与抛物线的弦长问题,要注意直线是否过抛物线的焦点,若过抛物线的焦点,可直接使用公式|AB |=x 1+x 2+p ,若不过焦点,则必须用一般弦长公式. 5.抛物线的几个常用结论(1)抛物线上的点P (x 0,y 0)与焦点F 之间的线段长度(一般叫做抛物线的焦半径)记作r =||PF .①y 2=2px (p >0),r =x 0+p2;②y 2=-2px (p >0),r =-x 0+p2;③x 2=2py (p >0),r =y 0+p2;④x 2=-2py (p >0),r =-y 0+p2.(2)若AB 为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弦,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弦中点M (x 0,y 0),||AB =l .则:①x 1x 2=p 24;②y 1y 2=-p 2;③弦长l =x 1+x 2+p ,因x 1+x 2≥2x 1x 2=p ,故当x 1=x 2时,l 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2p ,此时弦AB 垂直于x 轴,所以抛物线的焦点弦中通径最短(垂直于抛物线对称轴的焦点弦叫做抛物线的通径).1.(2016·河北唐山一模)已知抛物线的焦点F (a ,0)(a <0),则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 A .y 2=2ax B .y 2=4ax C .y 2=-2ax D .y 2=-4ax解:由题意可令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 2=-2px (p >0),由-p2=a 可知p =-2a ,则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 2=4ax .故选B.2.(2016·东北三省三校一联)点M (1,1)到抛物线y =ax 2准线的距离为2,则a 的值为( ) A.14 B .-112 C.14或-112 D .-14或112解:抛物线y =ax 2的准线方程为y =-14a ,依题意有⎪⎪⎪⎪1+14a =2,解得a =14或a =-112.故选C. 3.(2016·全国卷Ⅱ)设F 为抛物线C :y 2=4x 的焦点,曲线y =kx (k >0)与C 交于点P ,PF ⊥x 轴,则k =( )A.12 B .1 C.32D .2 解:因为y 2=4x ,所以F (1,0).又因为曲线y =kx (k >0)与C 交于点P ,PF ⊥x 轴,所以P (1,2).将点P (1,2)的坐标代入y =kx(k >0),得k =2.故选D.4.已知椭圆E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离心率为12,E 的右焦点与抛物线C :y 2=8x 的焦点重合,A ,B 是C 的准线与E 的两个交点,则|AB |=( )A .3B .6C .9D .12解:因为抛物线y 2=8x 的焦点为(2,0),所以椭圆中c =2,又c a =12,所以a =4,b 2=a 2-c 2=12,从而椭圆的方程为x 216+y 212=1.因为抛物线y 2=8x 的准线为x =-2,所以x A =x B =-2,将x A =-2代入椭圆方程可得|y A |=3,由图象的对称性可知|AB |=2|y A |=6.故选B.5.(2016·运城期末)已知抛物线x 2=ay 与直线y =2x -2相交于M ,N 两点,若MN 中点的横坐标为3,则此抛物线的方程为( )A .x 2=32y B .x 2=6yC .x 2=-3yD .x 2=3y 解:设M (x 1,y 1),N (x 2,y 2).由⎩⎪⎨⎪⎧x 2=ay ,y =2x -2消去y 得x 2-2ax +2a =0, 所以x 1+x 22=2a 2=3,即a =3,因此所求的抛物线的方程为x 2=3y .故选D.6.(2016·甘肃模拟)过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F 且倾斜角为120°的直线l 与抛物线在第一、四象限分别交于A ,B 两点,则|AF ||BF |的值等于( )A.13B.23C.34D.43解:记抛物线y 2=2px 的准线为l ′,如图,作AA 1⊥l ′,BB 1⊥l ′,AC ⊥BB 1,垂足分别是A 1,B 1,C.则有cos∠ABB 1=||BC ||AB =|BB 1|-|AA 1||AF |+|BF |=|BF |-|AF ||AF |+|BF |,即cos60°=|BF |-|AF ||AF |+|BF |=12,由此得||AF ||BF =13.故选A.7.如图是抛物线形拱桥,当水面在l 时,拱顶离水面2m ,水面宽4m ,当水下降1m 后,水面宽为________.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设拱桥抛物线的方程为x 2=-2py ,因为拱顶离水面2m ,水面宽4m ,所以22=-2p ·(-2),得p =1.所以抛物线方程为x 2=-2y ,水面下降1m ,则y =-3,代入抛物线方程,得x 2=-2×(-3),x =±6,这时水面宽为26m.故填26m.8.设F 为抛物线C :y 2=3x 的焦点,过F 且倾斜角为30°的直线交C 于A ,B 两点,则|AB |=________.解:焦点F 的坐标为⎝⎛⎭⎫34,0, 方法一:直线AB 的斜率为33, 所以直线AB 的方程为y =33⎝⎛⎭⎫x -34, 即y =33x -34,代入y 2=3x ,得13x 2-72x +316=0. 设A (x 1,y 1),B (x 2,y 2),则x 1+x 2=212,所以|AB |=x 1+x 2+p =212+32=12.方法二:由抛物线焦点弦的性质可得|AB |=2p sin 2θ=3sin 230°=12.故填12.9.已知抛物线C :y 2=2px (p >0)的焦点为F ,直线y =4与y 轴的交点为P ,与C 的交点为Q ,且|QF |=54|PQ |,求C 的方程.解:设Q (x 0,4),代入y 2=2px 得x 0=8p ,所以|PQ |=8p ,所以|QF |=x 0+p 2=8p +p2.又因为|QF |=54|PQ |,所以8p +p 2=54·8p ,解得p =2(舍去负值).所以C 的方程为y 2=4x .10.已知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为F ,A 是抛物线上横坐标为4,且位于x 轴上方的点,A 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等于5,过A 作AB 垂直于y 轴,垂足为B ,OB 的中点为M . (1)求抛物线的方程;(2)若过M 作MN ⊥F A ,垂足为N ,求点N 的坐标.解:(1)抛物线y 2=2px 的准线为x =-p 2,于是4+p2=5,所以p =2,所以抛物线方程为y 2=4x . (2)由(1)知点A 的坐标是(4,4), 由题意得B (0,4),M (0,2).又因为F (1,0),所以k F A =43.因为MN ⊥F A ,所以k MN =-34.所以F A 的方程为y =43(x -1),MN 的方程为y =-34x +2,联立⎩⎨⎧y =43(x -1),y =-34x +2,解方程组得x =85,y =45,所以点N 的坐标为⎝⎛⎭⎫85,45.11.已知抛物线y 2=2px (p >0),过点C (-2,0)的直线l 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坐标原点为O ,OA →·OB →=12. (1)求抛物线的方程;(2)当以AB 为直径的圆与y 轴相切时,求直线l 的方程.解:(1)设直线l :x =my -2,代入y 2=2px ,得y 2-2pmy +4p =0.(*)设A (x 1,y 1),B (x 2,y 2),则y 1+y 2=2pm ,y 1y 2=4p ,则x 1x 2=y 21y 224p 2=4.因为OA →·OB →=12,所以x 1x 2+y 1y 2=12,即4+4p =12, 所以p =2,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y 2=4x .(2)(*)化为y 2-4my +8=0,则y 1+y 2=4m ,y 1y 2=8.设AB 的中点为M (x M ,y M ),则|AB |=2x M =x 1+x 2=m (y 1+y 2)-4=4m 2-4,① 又|AB |=1+m 2|y 1-y 2|=(1+m 2)(16m 2-32),② 由①②得(1+m 2)(16m 2-32)=(4m 2-4)2, 解得m 2=3,m =± 3.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x +3y +2=0或x -3y +2=0.(2016·全国卷Ⅲ)已知抛物线C :y 2=2x 的焦点为F ,平行于x 轴的两条直线l 1,l 2分别交C 于A ,B 两点,交C 的准线于P ,Q 两点.(1)若F 在线段AB 上,R 是PQ 的中点,证明AR ∥FQ ;(2)若△PQF 的面积是△ABF 的面积的两倍,求AB 中点的轨迹方程.解:由题知F ⎝⎛⎭⎫12,0.设l 1:y =a ,l 2:y =b ,则ab ≠0,且A ⎝⎛⎭⎫a 22,a ,B ⎝⎛⎭⎫b 22,b ,P ⎝⎛⎭⎫-12,a ,Q ⎝⎛⎭⎫-12,b ,R ⎝⎛⎭⎫-12,a +b 2.记过A ,B 两点的直线为l ,则l 的方程为2x -(a +b )y +ab =0. (1)证明:由于F 在线段AB 上,故1+ab =0.记AR 的斜率为k 1,FQ 的斜率为k 2,则k 1=a -b 1+a 2=a -b a 2-ab =1a=-aba =-b =k 2.所以AR ∥FQ .(2)设l 与x 轴的交点为D (x 1,0),则S △ABF =12|b -a |·|FD |=12|b -a |⎪⎪⎪⎪x 1-12,S △PQF =|a -b |2. 由题设可得|b -a |⎪⎪⎪⎪x 1-12=|a -b |2,所以x 1=0(舍去)或x 1=1. 设满足条件的AB 的中点为E (x ,y ). 当AB 与x 轴不垂直时, 由k AB =k DE 可得2a +b =yx -1(x ≠1).而a +b 2=y ,所以y 2=x -1(x ≠1).当AB 与x 轴垂直时,E 与D 重合. 所以,所求轨迹方程为y 2=x -1.。
酶促反应动力学(有方程推导过程)
酶促反应动力学(kinetics of enzyme- catalyzed reactions)是研究酶促反应速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pH、温度、抑制剂和激活剂等。
01
酶促反应动力学
02
3.4 酶促反应动力学
酶浓度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和pH下,酶促反应在底物浓度大于100 Km时,速度与酶的浓度呈正比。 酶浓度对速度的影响机理:酶浓度增加,[ES]也增加,而V=k3[ES],故反应速度增加。
,所以
(2)
将(2)代入(1)得:
(3)
当[Et]=[ES]时,
(4)
所以
将(4)代入(3),则:
01
Vmax指该酶促反应的最大速度,[S]为底
02
物浓度,Km是米氏常数,V是在某一底物浓
03
度时相应的反应速度。从米氏方程可知:
04
当底物浓度很低时
05
<< Km,则 V≌Vmax[S]/Km ,反应速度
〔E〕〔S〕
〔ES〕
〔E〕〔I〕
〔EI〕
ki
解方程①②③得: 〔ES〕=
〔E〕t
(1 + )+1
Km
〔S〕
〔I〕
Ki
又因vi=k3〔ES〕,代入上式得: Vi=
(1 + )+〔S〕
Km
〔I〕
Ki
Vmax〔S〕
〔I〕
Ki
很多药物都是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例如磺胺药与对氨基苯甲酸具有类似的结构,而对氨基苯甲酸、二氢喋呤及谷氨酸是某些细菌合成二氢叶酸的原料,后者能转变为四氢叶酸,它是细菌合成核酸不可缺少的辅酶。由于磺胺药是二氢叶酸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进而减少细菌体内四氢叶酸的合成,使核酸合成障碍,导致细菌死亡。抗菌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TMP)能特异地抑制细菌的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故能增强磺胺药的作用。
张宇例题9.8柱壳法
张宇例题9.8柱壳法为了理解这种方法,考虑图1左边所示的区域,也就是,第一象限数轴和所示示曲线y=f(x)y=f(x)围成的区域。
如果这个区域绕xx 轴旋转,那么图中的垂直窄带生成一个圆盘,我们能够从x=0x=0到x=bx=b区间上积分这些圆盘的体积得到总体积。
当然,这是上篇文章中描述的圆盘法。
然而,如果区域绕yy轴旋转,就像图中间的那样,那么我们获得完全不同的物体,垂直窄带产生了很薄的圆柱壳。
这个壳可以看做一个罐头,只是其顶部和底部已被去掉,或者很薄的纸板。
其体积dVdV本质上是内圆柱表面积(2πxy)(2πxy)乘以厚度(dx)(dx),所以dV=2πxydx(1)(1)dV=2πxydx这个壳的半径xx从x=0x=0增长到x=bx=b,从图1可以看出,圆柱壳序列填充沿着轴向外充满了整个物体。
因此总体积就是dVdV 体积元的和-或积分V=∫dV=∫2πxydx=∫b02πxf(x)dx(2)(2)V=∫dV=∫2πxydx=∫0b2πxf(x)dx其中y=f(x)y=f(x),原则上,体积VV也可以用水平窄带得到的水平圆盘来计算;然而我们会发现这非常困难,因为给定的方程y=f(x)y=f(x)无法用yy来表示xx。
图1和其他积分的应用一样,等式(1)(2)将涉及到和极限的复杂过程变成简洁的表达式,为了清楚起见,我们忽略这个过程的细节。
还跟之前一样,我们建议大家不要死记公式(2)。
这个公式类似于对应的圆盘法公式,如果只是死记而不加思考的话,很容易将他们用混并打字自信。
更好地方式是画图,直接从图中可见的信息来构建(1),然后对形式(2)进行积分。
此外,这种方法更大的优势,我们不用依赖于任何特定的符号,可以很容易将基本思想应用到各种轴旋转得到的物体上。
例1:上篇文章中我们用圆盘法计算了球体的体积。
现在我们用圆柱壳法在此解决这问题(图2)。
图中所示壳的体积为dV=2πx(2y)dx=4πxa2−x2−−−−−−√dxdV=2πx(2y)dx=4πxa2−x2dx因此球体的体积是V=4π∫a0xa2−x2−−−−−−√dx=4π(−13)(a2−x2)3/2∣∣a0=−4π3(a2−x2)3/2∣∣a0=43πa3V=4π∫0axa2−x2dx=4π(−13)(a2−x2)3/2|0a=−4π3(a2−x2)3/2|0a=43πa3图2另外,我们考虑一个相关问题:如果一个直径为aa的垂直洞通过了球中,那么如何找到剩余的体积。
2013届高考北师大版数学总复习课件:9.8曲线与方程
B 两点,若|AB|= 4,这样的直线条数为( A. 1 C. 3 B. 2 D. 4
)
[答案] C
[解析] 若与双曲线右支交于两点 A, B,则 |AB|≥ 4(通径 ), 此时弦长为 4 的弦有一条; 若与左右两支各有一交点 A、 B,则|AB|≥ 2(实轴长), 此时弦长为 4 的弦有两条.∴共 3 条.
x2 2 5.设 P 为双曲线 - y = 1 上一动点,O 为坐标原点,M 为 4 线段 OP 的中点,则点 M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
[答案] x2-4y2=1
[解析] 设 M(x, y), P(x1, y1), 0+ x1 0+ y1 则 = x, = y,∴ x1= 2x, y1= 2y, 2 2 又 P(x1, y1)在双曲线上, 2x2 ∴ - (2y)2= 1,∴ x2- 4y2= 1. 4
5.求曲线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1)直接法 如果动点运动的条件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 系,这些条件简单明确,直接表述成含 x,y 的等式,就得到轨 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为直接法. (2)定义法 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 定义,则可用曲线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方法称为定义法. (3)代入法 又称相关点法,其特点是,动点 M(x,y)的坐标 取决于已知曲线 C 上的点(x′,y′)的坐标,可先用 x,y 来表示 x′,y′,再代入曲线 C 的方程,即得点 M 的轨迹方程.
A.长轴在 y 轴上的椭圆 B.长轴在 x 轴上的椭圆 C.实轴在 y 轴上的双曲线 D.实轴在 x 轴上的双曲线
[答案] C
y2 x2 [解析] 由已知条件,方程可化为 2 - = 1. k - 1 1+ k ∵ k>1,∴ k2- 1>0,1+ k>0. 则方程表示实轴在 y 轴上的双曲线.故选 C.
初中抛物线知识点
初中抛物线知识点抛物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曲线,它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物理学和工程学领域。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抛物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其基本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初中抛物线知识点。
一、抛物线的定义和基本形状抛物线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二次曲线,它是一种由平面上一个点P和一条直线L(称为抛物线的准线)所确定的点集。
具体来说,如果点P离开准线的距离与点P到准线所垂直的直线的长度成比例,那么P所在的点集就称为抛物线。
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抛物线的形状非常特殊,它是一个向上开口或向下开口的平面弧线。
抛物线具有以下两个基本性质:1. 抛物线是轴对称的,即它以准线为轴对称。
2. 抛物线是有界的,即它在竖直方向上始终有最高点,而在水平方向上则具有无限的延伸。
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对于任何一个抛物线,它都可以用一个标准方程来表示。
标准方程的形式如下:y = ax2 + bx + c其中,a、b、c分别是实数常数,x、y是抛物线上的未知点坐标。
利用这个标准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抛物线的各种关键参数,如顶点坐标、焦点坐标、准线方程等等。
下面我们来逐一介绍这些参数的计算方法。
三、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抛物线上的最高点被称为顶点,在计算抛物线的各种参数和完成题目时,顶点坐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要计算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我们可以首先将标准方程改写成顶点式:y = a(x - h)2 + k其中,(h,k)就是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为了求出这个顶点坐标,我们需要将标准方程改写成顶点式,但首先需要利用一些数学方法将标准方程进行配方。
这个过程并不困难,下面我们来直接给出结果:①当抛物线开口向上时,顶点坐标为(h,-k);②当抛物线开口向下时,顶点坐标为(h,k)。
例如,在下面这个图中,抛物线开口向上,它的标准方程为y = 2x2 - 4x + 1。
将这个方程改写成顶点式,可以得到:y = 2(x - 1)2 - 1所以,这个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1)。
第9章 系综理论
9.1
4、系综的分类
相空间 刘维定理
微正则系综:粒子数N 体积V 能量E都确定的系统, (1)微正则系综:粒子数N 、体积V 、能量E都确定的系统,孤立系统 正则系综: 粒子数N 体积V 温度T都确定的系统, (2)正则系综: 粒子数N、体积V、温度T都确定的系统,封闭系统 巨正则系综:化学势µ 体积V 温度T都确定的系统, (3)巨正则系综:化学势µ、体积V、温度T都确定的系统,开放系统 二、刘维定理 1、稳定系综 不显含时间t 则该系综称为稳定系综,此时: 若ρ不显含时间t,则该系综称为稳定系综,此时: )、稳定系综的<f>与时间无关 稳定系综的<f> (1)、稳定系综的<f>与时间无关 )、处于平衡态的系统所构成的系综称为稳定系综 处于平衡态的系统所构成的系综称为稳定系综。 (2)、处于平衡态的系统所构成的系综称为稳定系综。
( 5)
由于相空间中不存在“ 由于相空间中不存在“源”与“壑”,因而代表点的总数必须守 因此, 则有: 恒。因此,由(2)和(4)式,则有:
∂ → div ρ v dΓ = − ∫ ρdΓ ∫ ∂t Γ Γ
∂ρ → ∫ ∂t + div ρ v dΓ = 0 (6) Γ
包围这个体积的表面,体内代表点数目的增加率为: 包围这个体积的表面,体内代表点数目的增加率为:
→
∂ 3)
→
n
→ → 从表面的净流出为: 从表面的净流出为: ρ v⋅ ndσ ∫ σ
→
→
为表面元的速度矢量, v 为表面元的速度矢量, n 为 dσ 向外的法向单 位矢量。 位矢量。
高三数学一轮总结复习目录
高三数学一轮总结复习目录理科数学 -模拟试题分类目录1第一章会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 会合的观点与运算专题 1 会合的含义与表示、会合间的基本关系专题 2 会合的基本运算专题 3 与会合有关的新观点问题1.2 命题及其关系、充要条件专题 1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命题真假的判断专题 2 充足条件和必需条件专题 3 充足、必需条件的应用与研究(利用关系或条件求解参数范围问题)1.3 简单的逻辑联络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专题 1 含有简单逻辑联络词的命题的真假专题 2 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真假判断专题 3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认专题 4 利用逻辑联络词求参数范围第二章函数2.1 函数及其表示专题 1 函数的定义域专题 2 函数的值域专题 3 函数的分析式专题 4 分段函数2.2 函数的单一性与最值专题 1 确立函数的单一性(或单一区间)专题 2 函数的最值专题 3 单一性的应用2.3 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专题 1 奇偶性的判断专题 2 奇偶性的应用专题 3 周期性及其应用2.4 指数与指数函数专题 1 指数幂的运算专题 2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应用专题 3 指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2.5 对数与对数函数专题 1 对数的运算专题 2 对数函数的图象及应用专题 3 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2.6 幂函数与二次函数专题 1 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专题 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7 函数的图像专题 1 函数图象的辨别专题 2 函数图象的变换专题 3 函数图象的应用2.8 函数与方程专题 1 函数零点所在区间的判断专题 2 函数零点、方程根的个数专题 3 函数零点的综合应用2.9 函数的应用专题 1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模型专题 2 分段函数模型2专题 3 指数型、对数型函数模型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 导数的观点及运算专题 1 导数的观点与几何意义专题 2 导数的运算3.2 导数与函数的单一性、极值、最值专题 1 导数与函数的单一性专题 2 导数与函数的极值专题 3 导数与函数的最值3.3 导数的综合应用专题 1 利用导数解决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专题 2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零点或方程的根专题 3 利用导数解决不等式的有关问题3.4 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专题 1 定积分的计算专题 2 利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的面积专题 4 定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第四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4.1 三角函数的观点、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引诱公式专题 1 三角函数的观点专题 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专题 3 引诱公式4.2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专题 1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最值专题 2 三角函数的单一性专题 3 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和对称性4.3 函数 y = A sin(wx +j ) 的图像及应用专题 1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变换专题 2 函数 y=Asin( ωx+φ ) 图象及性质的应用4.4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与正切公式专题 1 非特别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专题 2 含条件的求值、求角问题专题 3 两角和与差公式的应用4.5 三角恒等变换专题 1 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专题 2 给角求值与给值求角专题 3 三角变换的综合问题4.6 解三角形专题 1 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专题 2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专题 3 丈量距离、高度及角度问题专题 4 与平面向量、不等式等综合的三角形问题第五章平面向量5.1 平面向量的观点及线性运算专题 1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几何意义专题 2 向量共线定理及应用专题 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5.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向量的坐标表示专题 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3专题 2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专题 3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5.3 平面向量的数目积专题 1 平面向量数目积的运算专题 2 平面向量数目积的性质专题 3 平面向量数目积的应用5.4 平面向量的应用专题 1 平面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专题 2 平面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专题 3 平面向量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专题 4 平面向量在分析几何中的应用第六章数列6.1 数列的观点与表示专题 1 数列的观点专题 2 数列的通项公式6.2 等差数列及其前 n 项和专题 1 等差数列的观点与运算专题 2 等差数列的性质专题 3 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与最值6.3 等比数列及其前 n 项和专题 1 等比数列的观点与运算专题 2 等比数列的性质专题 3 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6.4 数列乞降专题 1 分组乞降与并项乞降专题 2 错位相减乞降专题 3 裂项相消乞降6.5 数列的综合应用专题 1 数列与不等式相联合问题专题 2 数列与函数相联合问题专题 3 数列中的研究性问题第七章不等式推理与证明7.1 不等关系与一元二次不等式专题 1 不等式的性质及应用专题 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专题 3 一元二次不等式恒建立问题7.2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专题 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地区问题专题 2 与目标函数有关的最值问题专题 3 线性规划的实质应用7.3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专题 1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专题 2 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专题 3 基本不等式的实质应用7.4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专题 1 概括推理专题 2 类比推理专题 3 演绎推理7.5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专题 1 综合法4专题 2 剖析法专题 3 反证法7.6 数学概括法专题 1 用数学概括法证明等式专题 2 用数学概括法证明不等式专题 3 概括-猜想-证明第八章立体几何8.1 空间几何体的构造及其三视图和直观图专题 1 空间几何体的构造专题 2 三视图与直观图8.2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专题 1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专题 2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专题 3 组合体的“接”“切”综合问题8.3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地点关系专题 1 平面的基天性质及应用专题 2 空间两条直线的地点关系专题 3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8.4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断与性质专题 1 线面平行、面面平行基本问题专题 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与性质专题 3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断与性质8.5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断与性质专题 1 垂直关系的基本问题专题 2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断与性质专题 3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断与性质专题 4 空间中的距离问题专题 5 平行与垂直的综合问题(折叠、研究类)8.6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专题 1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专题 2 共线定理、共面定理的应用专题 3 空间向量的数目积及其应用8.7 空间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专题 1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垂直专题 2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研究性问题专题 3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第九章分析几何9.1 直线的倾斜角、斜率与直线的方程专题 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专题 2 直线的方程9.2 点与直线、两条直线的地点关系专题 1 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专题 2 直线的交点问题专题 3 距离公式专题 4 对称问题9.3 圆的方程专题 1 求圆的方程专题 2 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专题 3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59.4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地点关系专题 1 直线与圆的地点关系专题 2 圆与圆的地点关系专题 3 圆的切线与弦长问题专题 4 空间直角坐标系9.5 椭圆专题 1 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专题 2 椭圆的几何性质专题 3 直线与椭圆的地点关系9.6 双曲线专题 1 双曲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专题 2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9.7 抛物线专题 1 抛物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专题 2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专题 3 直线与抛物线的地点关系9.8 直线与圆锥曲线专题 1 轨迹与轨迹方程专题 2 圆锥曲线中的范围、最值问题专题 3 圆锥曲线中的定值、定点问题专题 4 圆锥曲线中的存在、研究性问题第十章统计与统计事例10.1 随机抽样专题 1 简单随机抽样专题 2 系统抽样专题 3 分层抽样10.2 用样本预计整体专题 1 频次散布直方图专题 2 茎叶图专题 3 样本的数字特点专题 4 用样本预计整体10.3 变量间的有关关系、统计事例专题 1 有关关系的判断专题 2 回归方程的求法及回归剖析专题 3 独立性查验第十一章计数原理1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专题 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专题 2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专题 3 两个计数原理的综合应用11.2 摆列与组合专题 1 摆列问题专题 2 组合问题专题 3 摆列、组合的综合应用11.3 二项式定理专题 1 通项及其应用专题 2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与各项系数和专题 3 二项式定理的应用第十二章概率与统计612.1 随机事件的概率专题 1 事件的关系专题 2 随机事件的频次与概率专题 3 互斥事件、对峙事件12.2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专题 1 古典概型的概率专题 2 古典概型与其余知识的交汇(平面向量、直线、圆、函数等)专题 3 几何概型在不一样测度中的概率专题 4 生活中的几何概型问题12.3 失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散布列专题 1 失散型随机变量的散布列的性质专题 2 求失散型随机变量的散布列专题 3 超几何散布12.4 失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专题 1 简单的均值、方差问题专题 2 失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专题 3 均值与方差在决议中的应用12.5 二项散布与正态散布专题 1 条件概率专题 2 互相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专题 3 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散布专题 4 正态散布下的概率第十三章算法初步、复数13.1 算法与程序框图专题 1 次序构造专题 2 条件构造专题 3 循环构造13.2 基本算法语句专题 1 输入、输出和赋值语句专题 2 条件语句专题 3 循环语句13.3 复数专题 1 复数的有关观点专题 2 复数的几何意义专题 3 复数的代数运算第十四章选修模块14.1 几何证明选讲专题 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率定理专题 2 相像三角形的判断与性质专题 3 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专题 4 圆周角、弦切角及圆的切线专题 5 圆内接四边形的判断及性质专题 6 圆的切线的性质与判断专题 7 与圆有关的比率线段14.2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专题 1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专题 2 直角坐标方程与极坐标方程的互化专题 3 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求解专题 4 曲线的参数方程的求解专题 5 参数方程与一般方程的互化7专题 6 极坐标方程与参数方程的应用14.3 不等式选讲专题 1 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专题 2 绝对值三角不等式的应用专题 3 含绝对值不等式的问题专题 4 不等式的证明8。
§9.8 曲线与方程
§9.8曲线与方程1.曲线与方程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关系:(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________________.(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______________.那么这个方程叫做____________,这条曲线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1)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2)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3)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4)代换——依条件式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x,y的方程式,并化简.(5)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3.两曲线的交点(1)由曲线方程的定义可知,两条曲线交点的坐标应该是两个曲线方程的__________,即两个曲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实数解;反过来,方程组有几组解,两条曲线就有几个交点,方程组________,两条曲线就没有交点.(2)两条曲线有交点的________条件是它们的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有实数解.可见,求曲线的交点问题,就是求由它们的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的实数解问题.[难点正本疑点清源]1.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1)直接法:直接利用条件建立x,y之间的关系F(x,y)=0;(2)待定系数法:已知所求曲线的类型,求曲线方程——先根据条件设出所求曲线的方程,再由条件确定其待定系数;(3)定义法:先根据条件得出动点的轨迹是某种已知曲线,再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4)代入转移法:动点P(x,y)依赖于另一动点Q(x0,y0)的变化而变化,并且Q(x0,y0)又在某已知曲线上,则可先用x,y的代数式表示x0,y0,再将x0,y0代入已知曲线得要求的轨迹方程;(5)参数法:当动点P(x,y)坐标之间的关系不易直接找到,也没有相关动点可用时,可考虑将x,y均用一中间变量(参数)表示,得参数方程,再消去参数得普通方程.2.曲线与曲线方程、轨迹与轨迹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寻求轨迹或轨迹方程时应注意轨迹上特殊点对轨迹的“完备性与纯粹性”的影响.1.与两条坐标轴的距离的积是常数k (k >0)的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 2.直角坐标平面xOy 中,若定点A (1,2)与动点P (x ,y )满足OP →·OA →=4,则点P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3.已知点A (-2,0)、B (3,0),动点P (x ,y )满足P A →·PB →=x 2-6,则点P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4.已知两定点A (-2,0)、B (1,0),如果动点P 满足|P A |=2|PB |,则点P 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为________.5.方程(2x +3y -1)(x -3-1)=0表示的曲线是( )A .两条直线B .两条射线C .两条线段D .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题型一 直接法求轨迹方程例1 已知M (4,0),N (1,0),若动点P 满足MN →·MP →=6|NP →|. (1)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2)设Q 是曲线C 上任意一点,求Q 到直线l :x +2y -12=0的距离的最小值. 探究提高 (1)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的步骤:建系,设标,列方程化简.其关键是根据条件列出方程来.(2)求轨迹方程时,最后要注意它的完备性与纯粹性,多余的点要去掉,遗漏的点要补上.(2011·课标全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 (0,-1),B 点在直线y =-3上,M 点满足MB →∥OA →,MA →·AB →=MB →·BA →,M 点的轨迹为曲线C . (1)求C 的方程;(2)P 为C 上的动点,l 为C 在P 点处的切线,求O 点到l 距离的最小值. 题型二 相关点法(坐标转移法)求轨迹方程例2 已知△ABC ,A (-2,0),B (0,-2),第三个顶点C 在曲线y =3x 2-1上移动,求△ABC 的重心的轨迹方程.探究提高 在上述问题中,动点C (主动点)在已知曲线上运动,动点G (被动点)依赖点C 的运动而运动,这种求轨迹问题所应用的方法称为“相关点法”. 其基本步骤为:(1)设点:设被动点坐标为(x ,y ),主动点坐标为(x 1,y 1);(2)求关系式:求出两个动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式⎩⎪⎨⎪⎧x 1=f (x ,y ),y 1=g (x ,y );(3)代换:将上述关系式代入已知曲线方程,便可得到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已知长为1+2的线段AB 的两个端点A 、B 分别在x 轴、y 轴上滑动,P是AB 上一点,且AP →=22PB →,求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题型三 定义法求轨迹方程例3 已知两个定圆O 1和O 2,它们的半径分别是1和2,且|O 1O 2|=4.动圆M 与圆O 1内切,又与圆O 2外切,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何种曲线.探究提高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时,应尽量地利用几何条件探求轨迹的曲线类型,从而再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轨迹的方程,这样可以减少运算量,提高解题速度与质量.如图,点A 为圆形纸片内不同于圆心C 的定点,动点M 在圆周上,将纸片折起,使点M 与点A 重合,设折痕m 交线段CM 于点N .现 将圆形纸片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圆C :(x+1)2+y2=4a2 (a>1),A(1,0),记点N 的轨迹为曲线E . (1)证明曲线E 是椭圆,并写出当a=2时该椭圆的标准方程;(2)设直线l 过点C 和椭圆E 的上顶点B ,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点Q ,若椭圆E 的离心率e ∈ ,求点Q 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23.参数法求轨迹方程试题:(14分)已知抛物线y 2=4px (p >0),O 为顶点,A 、B 为抛物线上的两动点,且满足OA ⊥OB ,如果OM ⊥AB 于M 点,求点M 的轨迹方程.审题视角 (1)点M 的运动是由A 点的运动引起的,而A 的变动又和OA 的斜率有关.(2)若OA 的斜率确定,A 的坐标确定,M 的坐标也确定,所以可选OA 的斜率为参数. 规范解答解 设点M 的坐标为(x ,y),直线OA 的方程为y=kx , [1分] 显然k ≠0,则直线OB 的方程为y =-1kx . [2分]由⎩⎪⎨⎪⎧y =kx ,y 2=4px , 解得A 点的坐标为⎝⎛⎭⎫4p k 2,4p k ,类似地可得B 点的坐标为(4pk 2,-4pk ), [6分]从而知当k ≠±1时,k AB =4p ⎝⎛⎭⎫1k +k 4p ⎝⎛⎭⎫1k 2-k 2=11k -k.故得直线AB 的方程为y +4pk =11k-k (x -4pk 2),即⎝⎛⎭⎫1k -k y +4p =x , ① [9分]直线OM 的方程为y =-⎝⎛⎭⎫1k -k x . ② [10分] 可知M 点的坐标同时满足①②, 由①及②消去k 得4px =x 2+y 2, 即(x -2p )2+y 2=4p 2 (x ≠0),[12分]当k =±1时,容易验证M 点的坐标仍适合上述方程.故点M 的轨迹方程为(x -2p )2+y 2=4p 2(x ≠0),它表示以点(2p,0)为圆心,以2p 为半径的圆.[14分]批阅笔记 (1)本题通过引入参数、用参数法求解较为简捷.但很多考生找不到破解问题的切入口,无从入手.(2)个别考生由于参数选取不恰当,造成计算繁杂冗长,难以求出最终结论.(3)应用参数法求轨迹方程时,首先要选择恰当的参数,参数必须能刻画动点的运动变化,而且与动点坐标有直接的内在联系.如果需要,还应顾及消去参数的方便,选定参数之后,即可当作已知数,运用轨迹条件,求出动点的坐标,即得轨迹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即得轨迹的普通方程.方法与技巧 求轨迹的方法: (1)直接法如果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本身就是一些几何量(如距离与角)的等量关系,或这些几何条件简单明了且易于表达,我们只需把这种关系转化为x 、y 的等式就得到曲线的轨迹方程. (2)定义法其动点的轨迹符合某一基本轨迹(如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定义,则可根据定义采用设方程,求方程系数得到动点的轨迹方程.在判断轨迹符合哪一个基本轨迹时,常常用几何性质列出动点满足的距离关系后,可判断轨迹是否满足圆锥曲线的定义.定义法与其它求轨迹方程的思维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此方法通过曲线定义直接判断出所求曲线轨迹类型,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轨迹方程. (3)相关点法当所求动点M 是随着另一动点P (称之为相关点)而运动.如果相关点P 所满足某一曲线方程,这时我们可以用动点坐标表示相关点坐标,再把相关点代入曲线方程,就把相关点所满足的方程转化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或坐标转移法. 失误与防范1.求曲线方程时有已知曲线类型与未知曲线类型,一般当已知曲线类型时一般用待定系数法求方程;当未知曲线类型时常用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求曲线方程. 2.求出方程后,一定要分析轨迹与方程是否具备纯粹性和完备性.§9.8 曲线与方程(时间:60分钟)A 组 专项基础训练题组 一、选择题1.f (x 0,y 0)=0是点P (x 0,y 0)在曲线f (x ,y )=0上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ABC 的顶点A (-5,0),B (5,0),△ABC 的内切圆圆心在直线x =3上,则顶点C 的轨迹方程是 ( )A.x 29-y 216=1B.x 216-y 29=1C.x 29-y 216=1 (x >3)D.x 216-y 29=1 (x >4) 3.动点P 为椭圆x 2a 2+y2b 2=1 (a >b >0)上异于椭圆顶点(±a,0)的一点,F 1、F 2为椭圆的两个焦点,动圆C 与线段F 1P 、F 1F 2的延长线及线段PF 2相切,则圆心C 的轨迹为( ) A .椭圆B .双曲线C .抛物线D .直线 4.有一动圆P 恒过定点F (a,0) (a >0)且与y 轴相交于点A 、B ,若△ABP 为正三角形,则点P 的轨迹为( )A .椭圆B .双曲线C .抛物线D .圆二、填空题5.过点P (1,1)且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l 1与l 2分别与x 、y 轴交于A 、B 两点,则AB 中点M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6.点P 到点(1,1)和到直线x +2y =3的距离相等,则点P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 7.已知M (-2,0),N (2,0),则以MN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P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8.有一种大型商品,A 、B 两地都有出售,且价格相同,某地居民从两地之一购得商品后,回运的费用是:每单位距离A 地的运费是B 地运费的3倍,已知A 、B 两地间的距离为10千米,顾客选A 或选B 购买这件商品的标准是:包括运费和价格的总费用较低,求A 、B 两地的售货区域的分界线的曲线形状,并指出曲线上、曲线内、曲线外的居民应如何选择购货地点. B 组 专项能力提升题组 一、选择题1.已知点M (-3,0),N (3,0),B (1,0),动圆C 与直线MN 切于点B ,过M 、N 与圆C 相切的两直线相交于点P ,则P 点的轨迹方程为( )A .x 2-y 28=1 (x >1)B .x 2-y28=1 (x <-1)C .x 2+y 28=1 (x >0) D .x 2-y 210=1 (x >1)2.(2010·重庆)到两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过其中一条直线且平行于另一条直线的平面内的轨迹是( )A .直线B .椭圆C .抛物线D .双曲线 3.点P 是以F 1、F 2为焦点的椭圆上一点,过焦点作∠F 1PF 2外角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M ,则点M 的轨迹是( )A .圆B .椭圆C .双曲线D .抛物线二、填空题4.已知⊙O 的方程是x 2+y 2-2=0,⊙O ′的方程是 x 2+y 2-8x +10=0,若由动点P 向⊙O 和⊙O ′所引的切线长相等,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 —A1B 1C 1D 1的棱长为1,点M 在AB 上,且AM =13AB ,点P 在平面ABCD上,且动点P 到直线A 1D 1的距离的平方与P 到点 M 的距离的平方差为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Ay 中,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6. P 是椭圆x 2a 2+y 2b2=1上的任意一点,F 1、F 2是它的两个焦点,O 为坐标原点,OQ →=PF 1→+PF 2→,则动点Q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7.已知定点F (0,1)和直线l 1:y =-1,过定点F 与直线l 1相切的动圆的圆心为点C . (1)求动点C 的轨迹方程;(2)过点F 的直线l 2交轨迹于两点P 、Q ,交直线l 1于点R ,求RP →·RQ →的最小值. 8.(2011·陕西)如图,设P 是圆x 2+y 2=25上的动点,点D 是P 在x 轴上的投影,M 为PD 上一点,且|MD |=45|PD |.(1)当P 在圆上运动时,求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2)求过点(3,0)且斜率为45的直线被C 所截线段的长度.答案要点梳理1.(1)这个方程的解 (2)曲线上的点 曲线的方程 方程的曲线 3.(1)公共解 无解 (2)充要 基础自测1.xy =±k 2.x +2y -4=0 3.y 2=x 4.4π 5.D 题型分类·深度剖析例1 解 (1)设动点P (x ,y ), 则MP →=(x -4,y ),MN →=(-3,0),PN →=(1-x ,-y ),由已知得-3(x -4)=6(1-x )2+(-y )2,化简得3x 2+4y 2=12,即x 24+y 23=1.∴点P 的轨迹方程是椭圆C :x 24+y 23=1.(2)由几何性质意义知,椭圆C 与平行于l 的切线l ′的距离等于Q 与l 的距离的最小值.设l ′:x +2y +D =0.将其代入椭圆方程消去x ,化简得:16y 2+12Dy +3(D 2-4)=0. ∴Δ=144D 2-192(D 2-4)=0⇒D =±4,l ′和l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12±4|5.∴点Q 与l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855.变式训练1 解 (1)设M (x ,y ),由已知得B (x ,-3).又A (0,-1), 所以MA →=(-x ,-1-y ),MB →=(0,-3-y ),AB →=(x ,-2). 再由题意可知(MA →+MB →)·AB →=0,即(-x ,-4-2y )·(x ,-2)=0.所以曲线C 的方程为y =14x 2-2.(2)设P (x 0,y 0)为曲线C :y =14x 2-2上一点.因为y ′=12x ,所以l 的斜率为12x 0.因此直线l 的方程为y -y 0=12x 0(x -x 0),即x 0x -2y +2y 0-x 20=0.所以O 点到l 的距离d =|2y 0-x 20|x 20+4.又y 0=14x 20-2,所以d =12x 20+4x 20+4=12⎝ ⎛⎭⎪⎫x 20+4+4x 20+4≥2. 当x 0=0时取等号,所以O 点到l 距离的最小值为2.例2 解 设△ABC 的重心G 的坐标为(x ,y ),顶点C 的坐标为(x 1,y 1),∴y 1=3x 21-1.①由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x =x 1-23,y =y 1-23,∴⎩⎪⎨⎪⎧x 1=3x +2,y 1=3y +2. 代入①中,并整理,得y =9x 2+12x +3. ∴△ABC 的重心的轨迹方程为 y =9x 2+12x +3.变式训练2 解 设A (x 0,0),B (0,y 0), P (x ,y ),AP →=22PB →, 又AP →=(x -x 0,y ),PB →=(-x ,y 0-y ),所以x -x 0=-22x ,y =22(y 0-y ),得x 0=⎝⎛⎭⎫1+22x ,y 0=(1+2)y .因为|AB |=1+2,即x 20+y 20=(1+2)2,所以⎣⎡⎦⎤⎝⎛⎭⎫1+22x 2+[(1+2)y ]2=(1+2)2,化简得x 22+y 2=1.∴点P 的轨迹方程为x22+y 2=1.例3 解 如图所示,以O1O2的中点O 为原点, O1O2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由|O1O2|=4,得O1(-2,0)、O2(2,0).设动圆M 的 半径为r ,则由动圆M 与圆O1内切,有|MO1|=r-1; 由动圆M 与圆O2外切,有|MO2|=r+2.∴|MO2|-|MO1|=3.∴点M 的轨迹是以O1、O2为焦点,实轴长为3的双曲线的左支.∴a =32,c =2,∴b 2=c 2-a 2=74.∴点M 的轨迹方程为4x 29-4y 27=1 (x ≤-32).变式训练3 (1)证明 依题意,直线m 为线段 AM 的垂直平分线,∴|NA|=|NM|. ∴|NC|+|NA| =|NC|+|NM|=|CM|=2a>2,∴N 的轨迹是以C 、A 为焦点,长轴长为2a ,焦距为2的椭圆. 当a=2时,长轴长为2a=4,焦距为2c=2, ∴b2=a2-c2=3.∴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4+y 23=1.(2)解 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a 2+y 2b2=1 (a >b >0).由(1)知:a 2-b 2=1.又C (-1,0),B (0,b ),∴直线l 的方程为x -1+yb=1.即bx -y +b =0.设Q (x ,y ),因为点Q 与点A (1,0)关于直线l 对称,∴⎩⎨⎧yx -1·b =-1,b ·x +12-y2+b =0.消去x 得y =4bb 2+1.∵离心率e ∈⎣⎡⎦⎤12,32,∴14≤e 2≤34,即14≤1a 2≤34.∴43≤a 2≤4. ∴43≤b 2+1≤4,即33≤b ≤3, ∵y =4b b 2+1=4b +1b≤2,当且仅当b =1时取等号.又当b =3时,y =3;当b =33时,y =3,∴3≤y ≤2.∴点Q 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是[3,2]. 课时规范训练 A 组1.C 2.C 3.D 4.B 5.x +y -1=0 6.2x -y -1=0 7.x 2+y 2=4 (x ≠±2) 8.解 如图所示,以AB 所确定的直线为 x 轴,AB 中点O 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 (-5,0),B (5,0).设某地P 的坐标为(x ,y ),且P 地居民选择A 地购 买商品便宜,并设A 地的运费为3a 元/千米, B 地的运费为a 元/千米. ∴价格+x A 地运费≤价格+x B 地运费, 即3a (x +5)2+y 2≤a (x -5)2+y 2. ∵a >0,∴3(x +5)2+y 2≤(x -5)2+y 2.两边平方,得9(x +5)2+9y 2≤(x -5)2+y 2,即⎝⎛⎭⎫x +2542+y 2≤⎝⎛⎭⎫1542. ∴以点C ⎝⎛⎭⎫-254,0为圆心,154为半径的圆是这两地购货的分界线;圆C 内居民从A地购货便宜;圆C 外的居民从B 地购货便宜;圆C 上的居民从A 、B 两地购货的总费用相等,可随意从A 、B 两地之一购货. B 组1.A 2.D 3.A 4.x =32 5.y 2=23x -19 6.x 24a 2+y 24b 2=1. 7.解 (1)由题设知点C 到点F 的距离等于它到l 1的距离,∴点C 的轨迹是以F 为焦点,l 1为准线的抛物线,∴动点C 的轨迹方程为x 2=4y . (2)由题意知,直线l 2的方程可设为y =kx +1 (k ≠0),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消去y , 得x 2-4kx -4=0. 设P (x 1,y 1),Q (x 2,y 2), 则x 1+x 2=4k ,x 1x 2=-4. 又易得点R 的坐标为⎝⎛⎭⎫-2k ,-1, ∴RP →·RQ →=⎝⎛⎭⎫x 1+2k ,y 1+1·⎝⎛⎭⎫x 2+2k ,y 2+1 =⎝⎛⎭⎫x 1+2k ⎝⎛⎭⎫x 2+2k +(kx 1+2)(kx 2+2) =(1+k 2)x 1x 2+⎝⎛⎭⎫2k +2k (x 1+x 2)+4k2+4=-4(1+k 2)+4k ⎝⎛⎭⎫2k +2k +4k 2+4 =4⎝⎛⎭⎫k 2+1k 2+8. ∵k 2+1k 2≥2,当且仅当k 2=1时取等号,∴RP →·RQ →≥4×2+8=16,即RP →·RQ →的最小值为16.8.解 (1)设M 的坐标为(x ,y ),P 的坐标为(x P ,y P ),由已知得⎩⎪⎨⎪⎧x P =x ,y P =54y , ∵P 在圆上,∴x 2+(54y )2=25,即轨迹C 的方程为x 225+y 216=1.(2)过点(3,0)且斜率为45的直线方程为y =45(x -3), 设直线与C 的交点为A (x 1,y 1),B (x 2,y 2),将直线方程y =45(x -3)代入C 的方程,得x 225+(x -3)225=1,即x 2-3x -8=0. ∴x 1=3-412,x 2=3+412.∴线段AB 的长度为 |AB |=(x 1-x 2)2+(y 1-y 2)2 =(1+k 2)(x 1-x 2)2=4125×41=415。
热学 (7 第九章 相变)
四、气液两相图
汽化曲线, 是液态和气态的分界线
饱和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 沸点与外界压强的关系
汽化曲线终点就是临界点K 汽化曲线始点O是三相点
§9.3 克拉珀龙方程
一、方程的推导
两相平衡时的温度T和压强p有函数关系,相平衡曲线
气液二相图 汽化曲线
固液二相图 熔化曲线
Q1 ml
A m(2 1) p
在凹(凸)液面情况下,分 子由气相进入液相的概率比 平页面情况的概率大(小)
3、过饱和蒸气、凝结核、云室
若没有足够的凝结核,或凝结核过小,即使蒸气压强超过 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液滴仍不能形成并长大,因而出现 过饱和现象,这样的蒸气称为过饱和蒸气压,或过冷蒸气。
4、云及人工降雨
暖云:大小水滴共存 冷云:由冰晶组成 混合云:由冰晶和水滴组成
pk
Vmk
Tk
pk
a
V2 2 mk
Vmk
b
R Tk
a 27b2
a
2 9b2
3b
b
R
8a 27bR
对比物态方程
3
2
3
1
8
对应态定理: 一切物质在相同的对比压强和对比温度下, 就有相
同的对比体积了.
8a Tk 27bR Vmk 3b
a pk 27b2
临界比容:液态的最大比容 临界压强:液态的最大饱和蒸汽压 临界温度:等温压缩使气体液化的最高温度
pk, k Tk之间的关系
临界系数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 实验名称: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二、实验目的:1、 了解水泵的结构;2、 熟悉离心泵的机械结构和操作方法;3、 测定离心泵在一定转速下的流量和压头、功率及总效率的关系,并绘制泵的特性曲线。
三、实验原理: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指在一定转速下,流量和压头、流量和轴功率、流量和总效率之间的变化关系,由于流体在泵内运动的复杂性,泵的特性曲线只能用实验的方法来测定。
泵的性能和管路的布局无关,前者在一定转速下是固定的,后者总是安装在一定的管路上工作,泵所提供的压头和流量必须和管路所需的压头和流量一致,为此目的,人们是用管路的特性去选择适用的泵。
管路特性曲线和泵特性曲线的交点叫工作点,现测定离心泵性能是用改变管路特性曲线(即改变工作点)的方法而获得。
改变管路特性曲线最简单的手段是调节管路上的流量控制阀,流量改变,管路特性曲线即变,用改变泵特性曲线的办法(改变泵转速或把叶轮削小可实现)去改变工作点,在理论上是讲得通,但生产实际不能使用(为什么?)。
1、流量V 的测定本实验室甲乙二套泵的流量用孔板流量计测定,第三四套用文氏流量计测定,五、六套用涡轮流量计测定,由流量计的压差计读数去查流量曲线或公式计算即得流量V[m 3/h]。
2、泵压头(扬程)H 的测定以离心泵吸入口中心线水平为基准面。
并顺着流向,以泵吸入管安装真空表处管截面为1截面,以泵压出管安装压力表处管截面为2截面,在两截面之间列柏努利方程并整理得:ζρh gu u g p p Z Z H +-+-+-=2)(21221212 (1) 令:h 0=(Z 2—Z 1)——两测压截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约0.1[m]p 1——1截面处的真空度[MPa] p 2——2截面处的表压强[MPa]ρ——水的密度,以1000[kg/m 3]计算 g=9.8[N/kg]——重力加速度 3、轴功率N e 的测定轴功率为水泵运转时泵所耗功率,测电机功率,再乘上电机效率和传动效率而得:][KW N N e 传电电ηη= (2) 式中:电N ——输入给电动机的功率[kw],用功率表测定电η——电机效率,可查电机手册,现使用以下近似值:2.8kw 以上电动机: 电η=0.9 2.0kw 以下电动机: 电η=0.75传η——传动效率,本机用联轴节,其值:传η=0.984、水泵总效率η的计算: %1001023600⨯⨯⋅⋅=eN V H ρη (3)式中:102——[KW]和[smkg ⋅]的换算因数;其余符号同上 四、实验设备流程图:AB1、水箱2、底阀3、离心泵4、联轴接5、电动机6、调节阀7、真空表8、压力表9、功率表 10、流量计 11、灌水阀图2-2-3-2 离心泵实验装置图泵的实验装置如图2-2-3-2所示,离心泵3为单吸悬臂式水泵,型号为121BA ,泵轴和电机5的轴由联轴节4相连。
9.8曲线与方程
1.曲线与方程的定义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如下的对应关系: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2.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知识拓展】1.“曲线C是方程f(x,y)=0的曲线”是“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曲线的交点与方程组的关系:(1)两条曲线交点的坐标是两个曲线方程的公共解,即两个曲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实数解;(2)方程组有几组解,两条曲线就有几个交点;方程组无解,两条曲线就没有交点.【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f (x 0,y 0)=0是点P (x 0,y 0)在曲线f (x ,y )=0上的充要条件.( √ ) (2)方程x 2+xy =x 的曲线是一个点和一条直线.( × )(3)到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是x 2=y 2.( × ) (4)方程y =x 与x =y 2表示同一曲线.( × ) (5)y =kx 与x =1ky 表示同一直线.( × )1.(教材改编)已知点F (14,0),直线l :x =-14,点B 是l 上的动点,若过点B 垂直于y 轴的直线与线段BF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M ,则点M 的轨迹是( ) A .双曲线 B .椭圆 C .圆 D .抛物线答案 D解析 由已知|MF |=|MB |,根据抛物线的定义知, 点M 的轨迹是以点F 为焦点,直线l 为准线的抛物线.2.(2017·广州调研)方程(2x +3y -1)(x -3-1)=0表示的曲线是( ) A .两条直线 B .两条射线C .两条线段D .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 答案 D解析 原方程可化为⎩⎪⎨⎪⎧2x +3y -1=0,x -3≥0或x -3-1=0,即2x +3y -1=0(x ≥3)或x =4,故原方程表示的曲线是一条射线和一条直线.3.(2016·南昌模拟)已知A (-2,0),B (1,0)两点,动点P 不在x 轴上,且满足∠APO =∠BPO ,其中O 为原点,则P 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x +2)2+y 2=4(y ≠0) B .(x +1)2+y 2=1(y ≠0) C .(x -2)2+y 2=4(y ≠0) D .(x -1)2+y 2=1(y ≠0)答案 C解析 由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得|P A |=2|PB |, 设P (x ,y ),则(x +2)2+y 2=2(x -1)2+y 2,整理得(x -2)2+y 2=4(y ≠0),故选C.4.过椭圆x 2a 2+y 2b 2=1(a >b >0)上任意一点M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N ,则线段MN 中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x 2a 2+4y 2b2=1解析 设MN 的中点为P (x ,y ), 则点M (x,2y )在椭圆上,∴x 2a 2+(2y )2b 2=1,即x 2a 2+4y 2b2=1(a >b >0). 5.(2016·唐山模拟)设集合A ={(x ,y )|(x -3)2+(y -4)2=45},B ={(x ,y )|(x -3)2+(y -4)2=165},C ={(x ,y )|2|x -3|+|y -4|=λ}.若(A ∪B )∩C ≠∅,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255,4]解析 由题意可知,集合A 表示圆(x -3)2+(y -4)2=45上的点的集合,集合B 表示圆(x -3)2+(y -4)2=165上的点的集合,集合C 表示曲线2|x -3|+|y -4|=λ上的点的集合,这三个集合所表示的曲线的中心都在(3,4)处,集合A 、B 表示圆,集合C 则表示菱形,可以将圆与菱形的中心同时平移至原点,如图所示,可求得λ的取值范围是[255,4].题型一 定义法求轨迹方程例1 如图,动圆C 1:x 2+y 2=t 2,1<t <3,与椭圆C 2:x 29+y 2=1相交于A ,B ,C ,D 四点.点A 1,A 2分别为C 2的左,右顶点.求直线AA 1与直线A 2B 交点M 的轨迹方程.解 由椭圆C 2:x 29+y 2=1,知A 1(-3,0),A 2(3,0).设点A 的坐标为(x 0,y 0);由曲线的对称性, 得B (x 0,-y 0), 设点M 的坐标为(x ,y ),直线AA 1的方程为y =y 0x 0+3(x +3).①直线A 2B 的方程为y =-y 0x 0-3(x -3).②由①②得y 2=-y 20x 20-9(x 2-9).③又点A (x 0,y 0)在椭圆C 2上,故y 20=1-x 209.④将④代入③得x 29-y 2=1(x <-3,y <0).因此点M 的轨迹方程为x 29-y 2=1(x <-3,y <0).思维升华 应用定义法求曲线方程的关键在于由已知条件推出关于动点的等量关系式,由等量关系结合曲线定义判断是何种曲线,再设出标准方程,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已知两个定圆O 1和O 2,它们的半径分别是1和2,且|O 1O 2|=4.动圆M 与圆O 1内切,又与圆O 2外切,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何种曲线. 解 如图所示,以O 1O 2的中点O 为原点,O 1O 2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由|O 1O 2|=4,得O 1(-2,0),O 2(2,0).设动圆M 的半径为r ,则由动圆M 与圆O 1内切,有|MO 1|=r -1;由动圆M 与圆O 2外切,有|MO 2|=r +2. ∴|MO 2|-|MO 1|=3<4=|O 1O 2|.∴点M 的轨迹是以O 1、O 2为焦点,实轴长为3的双曲线的左支.∴a =32,c =2,∴b 2=c 2-a 2=74.∴点M 的轨迹方程为4x 29-4y 27=1 (x ≤-32).题型二 直接法求轨迹方程例2 (2016·广州模拟)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一个焦点为(5,0),离心率为53.(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若动点P (x 0,y 0)为椭圆C 外一点,且点P 到椭圆C 的两条切线相互垂直,求点P 的轨迹方程.解 (1)依题意得,c =5,e =c a =53,因此a =3,b 2=a 2-c 2=4, 故椭圆C 的标准方程是x 29+y 24=1.(2)若两切线的斜率均存在,设过点P (x 0,y 0)的切线方程是y =k (x -x 0)+y 0,则由⎩⎪⎨⎪⎧y =k (x -x 0)+y 0,x 29+y 24=1,得x 29+[k (x -x 0)+y 0]24=1, 即(9k 2+4)x 2+18k (y 0-kx 0)x +9[(y 0-kx 0)2-4]=0,Δ=[18k (y 0-kx 0)]2-36(9k 2+4)[(y 0-kx 0)2-4]=0,整理得(x 20-9)k 2-2x 0y 0k +y 20-4=0.又所引的两条切线相互垂直, 设两切线的斜率分别为k 1,k 2, 于是有k 1k 2=-1,即y 20-4x 20-9=-1,即x 20+y 20=13(x 0≠±3). 若两切线中有一条斜率不存在,则易得⎩⎪⎨⎪⎧ x 0=3,y 0=2或⎩⎪⎨⎪⎧ x 0=-3,y 0=2或⎩⎪⎨⎪⎧ x 0=3,y 0=-2或⎩⎪⎨⎪⎧x 0=-3,y 0=-2,经检验知均满足x 20+y 20=13.因此,动点P (x 0,y 0)的轨迹方程是x 2+y 2=13.思维升华 直接法求曲线方程时最关键的就是把几何条件或等量关系翻译为代数方程,要注意翻译的等价性.通常将步骤简记为建系设点、列式、代换、化简、证明这五个步骤,但最后的证明可以省略,如果给出了直角坐标系则可省去建系这一步,求出曲线的方程后还需注意检验方程的纯粹性和完备性.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a ,b )为动点,F 1,F 2分别为椭圆x 2a 2+y 2b2=1(a >b >0)的左,右焦点.已知△F 1PF 2为等腰三角形. (1)求椭圆的离心率e ;(2)设直线PF 2与椭圆相交于A ,B 两点,M 是直线PF 2上的点,满足AM →·BM →=-2,求点M 的轨迹方程.解 (1)设F 1(-c,0),F 2(c,0)(c >0). 由题意,可得|PF 2|=|F 1F 2|,即(a -c )2+b 2=2c ,整理得2⎝⎛⎭⎫c a 2+c a -1=0, 得c a =-1(舍去)或c a =12.所以e =12. (2)由(1)知a =2c ,b =3c ,可得椭圆方程为3x 2+4y 2=12c 2,直线PF 2的方程为y =3(x -c ).A ,B 两点的坐标满足方程组⎩⎪⎨⎪⎧3x 2+4y 2=12c 2,y =3(x -c ).消去y 并整理,得5x 2-8cx =0. 解得x 1=0,x 2=85c ,得方程组的解⎩⎪⎨⎪⎧x 1=0,y 1=-3c ,⎩⎨⎧x 2=85c ,y 2=335c .不妨设A ⎝⎛⎭⎫85c ,335c ,B (0,-3c ).设点M 的坐标为(x ,y ),则AM →=⎝⎛⎭⎫x -85c ,y -335c ,BM →=(x ,y +3c ).由y =3(x -c ),得c =x -33y . 于是AM →=⎝⎛⎭⎫8315y -35x ,85y -335x ,BM →=(x ,3x ),由AM →·BM →=-2, 即⎝⎛⎭⎫8315y -35x ·x +⎝⎛⎭⎫85y -335x ·3x =-2. 化简得18x 2-163xy -15=0. 将y =18x 2-15163x 代入c =x -33y ,得c =10x 2+516x >0.所以x >0.因此,点M 的轨迹方程是18x 2-163xy -15=0(x >0). 题型三 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例3 (2016·大连模拟)如图所示,抛物线C 1:x 2=4y ,C 2:x 2=-2py (p >0).点M (x 0,y 0)在抛物线C 2上,过M 作C 1的切线,切点为A ,B (M 为原点O 时,A ,B 重合于O ).当x 0=1-2时,切线MA 的斜率为-12.(1)求p 的值;(2)当M 在C 2上运动时,求线段AB 中点N 的轨迹方程(A ,B 重合于O 时,中点为O ). 解 (1)因为抛物线C 1:x 2=4y 上任意一点(x ,y )的切线斜率为y ′=x2,且切线MA 的斜率为-12,所以点A 的坐标为(-1,14),故切线MA 的方程为y =-12(x +1)+14.因为点M (1-2,y 0)在切线MA 及抛物线C 2上, 所以y 0=-12×(2-2)+14=-3-224,①y 0=-(1-2)22p =-3-222p .②由①②得p =2.(2)设N (x ,y ),A (x 1,x 214),B (x 2,x 224),x 1≠x 2.由N 为线段AB 的中点,知 x =x 1+x 22,③y =x 21+x 228.④所以切线MA ,MB 的方程分别为 y =x 12(x -x 1)+x 214,⑤y =x 22(x -x 2)+x 224.⑥由⑤⑥得MA ,MB 的交点M (x 0,y 0)的坐标为 x 0=x 1+x 22,y 0=x 1x 24.因为点M (x 0,y 0)在C 2上,即x 20=-4y 0,所以x 1x 2=-x 21+x 226.⑦由③④⑦得x 2=43y ,x ≠0.当x 1=x 2时,A ,B 重合于原点O , AB 的中点N 为点O ,坐标满足x 2=43y .因此AB 的中点N 的轨迹方程是x 2=43y .思维升华 “相关点法”的基本步骤(1)设点:设被动点坐标为(x ,y ),主动点坐标为(x 1,y 1);(2)求关系式:求出两个动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式⎩⎪⎨⎪⎧x 1=f (x ,y ),y 1=g (x ,y );(3)代换:将上述关系式代入已知曲线方程,便可得到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设直线x -y =4a 与抛物线y 2=4ax 交于两点A ,B (a 为定值),C 为抛物线上任意一点,求△ABC 的重心的轨迹方程. 解 设△ABC 的重心为G (x ,y ),点C 的坐标为(x 0,y 0),A (x 1,y 1),B (x 2,y 2).由方程组⎩⎪⎨⎪⎧x -y =4a ,y 2=4ax ,消去y 并整理得 x 2-12ax +16a 2=0.∴x 1+x 2=12a ,y 1+y 2=(x 1-4a )+(x 2-4a )=(x 1+x 2)-8a =4a . ∵G (x ,y )为△ABC 的重心, ∴⎩⎪⎨⎪⎧x =x 0+x 1+x 23=x 0+12a 3,y =y 0+y 1+y 23=y 0+4a 3,∴⎩⎪⎨⎪⎧x 0=3x -12a ,y 0=3y -4a .又点C (x 0,y 0)在抛物线上,∴将点C 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方程得 (3y -4a )2=4a (3x -12a ), 即(y -4a 3)2=4a3(x -4a ).又点C 与A ,B 不重合,∴x 0≠(6±25)a , ∴△ABC 的重心的轨迹方程为 (y -4a 3)2=4a 3(x -4a )(x ≠(6±253)a ).22.分类讨论思想在曲线方程中的应用典例 (12分)已知抛物线y 2=2px 经过点M (2,-22),椭圆x 2a 2+y 2b2=1的右焦点恰为抛物线的焦点,且椭圆的离心率为12.(1)求抛物线与椭圆的方程;(2)若P 为椭圆上一个动点,Q 为过点P 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上的一点,|OP ||OQ |=λ(λ≠0),试求Q 的轨迹.思想方法指导 (1)由含参数的方程讨论曲线类型时,关键是确定分类标准,一般情况下,根据x 2,y 2的系数与0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进行分类讨论. (2)等价变换是解题的关键:即必须分三种情况讨论轨迹方程. (3)区分求轨迹方程与求轨迹问题.规范解答解 (1)因为抛物线y 2=2px 经过点M (2,-22), 所以(-22)2=4p ,解得p =2. 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y 2=4x ,其焦点为F (1,0),即椭圆的右焦点为F (1,0),得c =1. 又椭圆的离心率为12,所以a =2,可得b 2=4-1=3,故椭圆的方程为 x 24+y 23=1. [3分](2)设Q (x ,y ),其中x ∈[-2,2], 设P (x ,y 0),因为P 为椭圆上一点,所以x 24+y 23=1,解得y 20=3-34x 2. 由|OP ||OQ |=λ可得|OP |2|OQ |2=λ2, 故x 2+3-34x 2x 2+y2=λ2,得(λ2-14)x 2+λ2y 2=3,x ∈[-2,2].[6分]当λ2=14,即λ=12时,得y 2=12,点Q 的轨迹方程为y =±23,x ∈[-2,2], 此轨迹是两条平行于x 轴的线段;[8分] 当λ2<14,即0<λ<12时,得到x 23λ2-14+y 23λ2=1,此轨迹表示实轴在y 轴上的双曲线满足x ∈[-2,2]的部分;[10分]当λ2>14,即λ>12时,得到x 23λ2-14+y 23λ2=1.此轨迹表示长轴在x 轴上的椭圆满足x ∈[-2,2]的部分.[12分]1.(2017·宜春质检)设定点M 1(0,-3),M 2(0,3),动点P 满足条件|PM 1|+|PM 2|=a +9a (其中a是正常数),则点P 的轨迹是( ) A .椭圆 B .线段 C .椭圆或线段 D .不存在答案 C解析 ∵a 是正常数,∴a +9a≥29=6.当|PM 1|+|PM 2|=6时,点P 的轨迹是线段M 1M 2; 当a +9a >6时,点P 的轨迹是椭圆,故选C.2.若曲线C 上存在点M ,使M 到平面内两点A (-5,0),B (5,0)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8,则称曲线C 为“好曲线”.以下曲线不是“好曲线”的是( ) A .x +y =5 B .x 2+y 2=9 C.x 225+y 29=1 D .x 2=16y 答案 B解析 ∵M 到平面内两点A (-5,0),B (5,0)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8,∴M 的轨迹是以A (-5,0),B (5,0)为焦点的双曲线,方程为x 216-y 29=1.A 项,直线x +y =5过点(5,0),故直线与M 的轨迹有交点,满足题意;B 项,x 2+y 2=9的圆心为(0,0),半径为3,与M 的轨迹没有交点,不满足题意;C 项,x 225+y 29=1的右顶点为(5,0),故椭圆x 225+y 29=1与M 的轨迹有交点,满足题意;D 项,方程代入x 216-y 29=1,可得y -y 29=1,即y 2-9y +9=0,∴Δ>0,满足题意.3.(2016·银川模拟)已知点P 是直线2x -y +3=0上的一个动点,定点M (-1,2),Q 是线段PM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PM |=|MQ |,则Q 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2x +y +1=0 B .2x -y -5=0 C .2x -y -1=0 D .2x -y +5=0答案 D解析 由题意知,M 为PQ 中点, 设Q (x ,y ),则P 为(-2-x,4-y ), 代入2x -y +3=0,得2x -y +5=0.4.(2016·太原模拟)已知圆锥曲线mx 2+4y 2=4m 的离心率e 为方程2x 2-5x +2=0的根,则满足条件的圆锥曲线的个数为( ) A .4 B .3 C .2 D .1 答案 B解析 ∵e 是方程2x 2-5x +2=0的根, ∴e =2或e =12.mx 2+4y 2=4m 可化为x 24+y 2m=1,当它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时,有4-m 2=12,∴m =3; 当它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时,有m -4m=12,∴m =163; 当它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时, 可化为x 24-y 2-m=1,有4-m2=2,∴m =-12. ∴满足条件的圆锥曲线有3个.5.已知点A (1,0),直线l :y =2x -4,点R 是直线l 上的一点,若RA →=AP →,则点P 的轨迹方程为( )A .y =-2xB .y =2xC .y =2x -8D .y =2x +4答案 B解析 设P (x ,y ),R (x 1,y 1),由RA →=AP →知,点A 是线段RP 的中点,∴⎩⎪⎨⎪⎧x +x 12=1,y +y 12=0,即⎩⎪⎨⎪⎧x 1=2-x ,y 1=-y . ∵点R (x 1,y 1)在直线y =2x -4上,∴y 1=2x 1-4,∴-y =2(2-x )-4,即y =2x .6.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A (3,1),B (-1,3),若点C 满足OC →=λ1OA →+λ2OB →(O 为原点),其中λ1,λ2∈R ,且λ1+λ2=1,则点C 的轨迹是( ) A .直线 B .椭圆 C .圆 D .双曲线 答案 A解析 设C (x ,y ),则OC →=(x ,y ),OA →=(3,1),OB →=(-1,3),∵OC →=λ1OA →+λ2OB →,∴⎩⎪⎨⎪⎧x =3λ1-λ2,y =λ1+3λ2,又λ1+λ2=1,∴x +2y -5=0,表示一条直线.7.曲线C 是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1,0)和F 2(1,0)的距离的积等于常数a 2(a >1)的点的轨迹.给出下列三个结论: ①曲线C 过坐标原点; ②曲线C 关于坐标原点对称;③若点P 在曲线C 上,则△F 1PF 2的面积不大于12a 2.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 ②③解析 因为原点O 到两个定点F 1(-1,0),F 2(1,0)的距离的积是1,且a >1,所以曲线C 不过原点,即①错误;因为F 1(-1,0),F 2(1,0)关于原点对称,所以|PF 1||PF 2|=a 2对应的轨迹关于原点对称,即②正确;因为S △F 1PF 2=12|PF 1|·|PF 2|sin ∠F 1PF 2≤12|PF 1||PF 2|=12a 2,即△F 1PF 2的面积不大于12a 2,所以③正确.8.(2017·西安月考)已知△ABC 的顶点A ,B 坐标分别为(-4,0),(4,0),C 为动点,且满足sin B +sin A =54sin C ,则C 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 x 225+y 29=1(x ≠±5)解析 由sin B +sin A =54sin C 可知b +a =54c =10,则|AC |+|BC |=10>8=|AB |,∴满足椭圆定义. 令椭圆方程为x 2a ′2+y 2b ′2=1,则a ′=5,c ′=4,b ′=3,则轨迹方程为 x 225+y 29=1(x ≠±5). 9.如图,P 是椭圆x 2a 2+y 2b 2=1上的任意一点,F 1,F 2是它的两个焦点,O 为坐标原点,且OQ →=PF 1→+PF 2→,则动点Q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答案x 24a 2+y24b2=1 解析 由于OQ →=PF 1→+PF 2→, 又PF 1→+PF 2→=PM →=2PO →=-2OP →, 设Q (x ,y ),则OP →=-12OQ →=(-x 2,-y 2),即P 点坐标为(-x 2,-y2),又P 在椭圆上,则有(-x 2)2a 2+(-y2)2b 2=1,即x 24a 2+y 24b2=1.10.已知圆的方程为x 2+y 2=4,若抛物线过点A (-1,0),B (1,0)且以圆的切线为准线,则抛物线焦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 x 24+y 23=1(y ≠0)解析 设抛物线的焦点为F ,过A ,B ,O 作准线的垂线AA 1,BB 1,OO 1, 则|AA 1|+|BB 1|=2|OO 1|=4,由抛物线定义得|AA 1|+|BB 1|=|F A |+|FB |,∴|F A |+|FB |=4>2=|AB |,故F 点的轨迹是以A ,B 为焦点, 长轴长为4的椭圆(去掉长轴两端点).11.已知实数m >1,定点A (-m,0),B (m,0),S 为一动点,点S 与A ,B 两点连线斜率之积为-1m 2. (1)求动点S 的轨迹C 的方程,并指出它是哪一种曲线;(2)若m =2,问t 取何值时,直线l :2x -y +t =0(t >0)与曲线C 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解 (1)设S (x ,y ),则k SA =y -0x +m ,k SB =y -0x -m . 由题意,得y 2x 2-m 2=-1m 2,即x 2m2+y 2=1(x ≠±m ). ∵m >1,∴轨迹C 是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除去x 轴上的两顶点),其中长轴长为2m ,短轴长为2.(2)m =2,则曲线C 的方程为x 22+y 2=1(x ≠±2).由⎩⎪⎨⎪⎧2x -y +t =0,x 22+y 2=1,消去y ,得9x 2+8tx +2t 2-2=0. 令Δ=64t 2-36×2(t 2-1)=0,得t =±3. ∵t >0,∴t =3.此时直线l 与曲线C 有且只有一个交点.12.已知椭圆E :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22,过左焦点且倾斜角为45°的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弦长为423.(1)求椭圆E 的方程;(2)若动直线l 与椭圆E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过点M (1,0)作l 的垂线,垂足为Q ,求点Q 的轨迹方程.解 (1)因为椭圆E 的离心率为22, 所以a 2-b 2a =22. 解得a 2=2b 2,故椭圆E 的方程可设为 x 22b 2+y 2b 2=1, 则椭圆E 的左焦点坐标为(-b,0),过左焦点且倾斜角为45°的直线方程为l ′:y =x +b . 设直线l ′与椭圆E 的交点为A ,B ,由⎩⎪⎨⎪⎧x 22b 2+y 2b 2=1,y =x +b消去y ,得3x 2+4bx =0,解得x 1=0,x 2=-4b 3.因为|AB |=1+12|x 1-x 2|=42b 3=423, 解得b =1.故椭圆E 的方程为x 22+y 2=1.(2)①当切线l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时,设l 的方程为y =kx +m ,联立直线l 和椭圆E 的方程,得⎩⎪⎨⎪⎧y =kx +m ,x 22+y 2=1,消去y 并整理,得(2k 2+1)x 2+4kmx +2m 2-2=0.因为直线l 和椭圆E 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所以Δ=16k 2m 2-4(2k 2+1)(2m 2-2)=0. 化简并整理,得m 2=2k 2+1. 因为直线MQ 与l 垂直,所以直线MQ 的方程为y =-1k(x -1).联立方程组⎩⎪⎨⎪⎧y =-1k (x -1),y =kx +m ,解得⎩⎪⎨⎪⎧x =1-km 1+k 2,y =k +m 1+k2,所以x 2+y 2=(1-km )2+(k +m )2(1+k 2)2=k 2m 2+k 2+m 2+1(1+k 2)2=(k 2+1)(m 2+1)(1+k 2)2=m 2+11+k 2, 把m 2=2k 2+1代入上式得x 2+y 2=2.(*) ②当切线l 的斜率为0时,此时Q (1,1)或Q (1,-1),符合(*)式.③当切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此时Q (2,0)或Q (-2,0)符合(*)式. 综上所述,点Q 的轨迹方程为x 2+y 2=2.*13.(2016·河北衡水中学三调)如图,已知圆E :(x +3)2+y 2=16,点F (3,0),P 是圆E 上任意一点,线段PF 的垂直平分线和半径PE 相交于点Q.(1)求动点Q 的轨迹Γ的方程;(2)设直线l 与(1)中轨迹Γ相交于A ,B 两点,直线OA ,l ,OB 的斜率分别为k 1,k ,k 2(其中k >0),△OAB 的面积为S ,以OA ,OB 为直径的圆的面积分别为S 1,S 2,若k 1,k ,k 2恰好构成等比数列,求S 1+S 2S 的取值范围.解 (1)连接QF ,根据题意,|QP |=|QF |,则|QE |+|QF |=|QE |+|QP | =4>|EF |=23,故动点Q 的轨迹Γ是以E ,F 为焦点, 长轴长为4的椭圆.设其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可知a =2,c =a 2-b 2=3,则b =1,∴点Q 的轨迹Γ的方程为x 24+y 2=1.(2)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m , A (x 1,y 1),B (x 2,y 2).联立方程⎩⎪⎨⎪⎧y =kx +m ,x 2+4y 2=4,整理得,(1+4k 2)x 2+8kmx +4m 2-4=0, Δ=16(1+4k 2-m 2)>0,x 1+x 2=-8km1+4k 2,x 1x 2=4(m 2-1)1+4k 2.∵k 1,k ,k 2构成等比数列,∴k 2=k 1k 2=(kx 1+m )(kx 2+m )x 1x 2,整理得km (x 1+x 2)+m 2=0, ∴-8k 2m 21+4k 2+m 2=0,解得k 2=14.∵k >0,∴k =12.此时Δ=16(2-m 2)>0, 解得m ∈(-2,2).又由A ,O ,B 三点不共线得m ≠0, 从而m ∈(-2,0)∪(0,2). 故S =12|AB |d =121+k 2|x 1-x 2|·|m |1+k2=12(x 1+x 2)2-4x 1x 2·|m | =2-m 2|m |.又x 214+y 21=x 224+y 22=1, 则S 1+S 2=π4(x 21+y 21+x 22+y 22)=π4(34x 21+34x 22+2) =3π16[(x 1+x 2)2-2x 1x 2]+π2=5π4为定值. ∴S 1+S 2S =5π4×1(2-m 2)m2≥5π4, 当且仅当m =±1时等号成立. 综上,S 1+S 2S ∈[5π4,+∞).。
2021版北师大版数学(文)大一轮复习文档:第九章 平面解析几何 9.8 课时3 Word版含答案
课时3 定点、定值、探究性问题题型一 定点问题例1 已知椭圆x 2a 2+y2b 2=1(a >0,b >0)过点(0,1),其长轴、焦距和短轴的长的平方依次成等差数列.直线l 与x轴正半轴和y 轴分别交于Q 、P ,与椭圆分别交于点M 、N ,各点均不重合且满足PM →=λ1MQ →,PN →=λ2NQ →.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若λ1+λ2=-3,试证明:直线l 过定点并求此定点.解 (1)设椭圆的焦距为2c ,由题意知b =1,且(2a )2+(2b )2=2(2c )2,又a 2=b 2+c 2,所以a 2=3.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x 23+y 2=1.(2)由题意设P (0,m ),Q (x 0,0),M (x 1,y 1), N (x 2,y 2),设l 方程为x =t (y -m ),由PM →=λ1MQ →知(x 1,y 1-m )=λ1(x 0-x 1,-y 1), ∴y 1-m =-y 1λ1,由题意y 1≠0,∴λ1=my 1-1.同理由PN →=λ2NQ →知λ2=m y 2-1.∵λ1+λ2=-3,∴y 1y 2+m (y 1+y 2)=0,①联立⎩⎪⎨⎪⎧x 2+3y 2=3,x =t (y -m )得(t 2+3)y 2-2mt 2y +t 2m 2-3=0,∴由题意知Δ=4m 2t 4-4(t 2+3)(t 2m 2-3)>0,② 且有y 1+y 2=2mt 2t 2+3,y 1y 2=t 2m 2-3t 2+3,③③代入①得t 2m 2-3+2m 2t 2=0, ∴(mt )2=1,由题意mt <0,∴mt =-1,满足②,得l 方程为x =ty +1,过定点(1,0),即Q 为定点.思维升华 圆锥曲线中定点问题的两种解法(1)引进参数法:引进动点的坐标或动线中系数为参数表示变化量,再争辩变化的量与参数何时没有关系,找到定点.(2)特殊到一般法:依据动点或动线的特殊状况探究出定点,再证明该定点与变量无关.(2021·四川)如图,椭圆E :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是22,过点P (0,1)的动直线l 与椭圆相交于A ,B 两点,当直线l 平行于x 轴时,直线l 被椭圆E 截得的线段长为2 2. (1)求椭圆E 的方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是否存在与点P 不同的定点Q ,使得|QA ||QB |=|P A ||PB |恒成立?若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由已知,点(2,1)在椭圆E 上,因此⎩⎪⎨⎪⎧2a 2+1b 2=1,a 2-b 2=c 2,c a =22,解得a =2,b =2,所以椭圆E 的方程为x 24+y 22=1.(2)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时,设直线l 与椭圆相交于C 、D 两点, 假如存在定点Q 满足条件,则有|QC ||QD |=|PC ||PD |=1,即|QC |=|QD |,所以Q 点在y 轴上,可设Q 点的坐标为(0,y 0).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设直线l 与椭圆相交于M ,N 两点,则M ,N 的坐标分别为(0,2),(0,-2),由|QM ||QN |=|PM ||PN |,有|y 0-2||y 0+2|=2-12+1,解得y 0=1或y 0=2, 所以,若存在不同于点P 的定点Q 满足条件, 则Q 点坐标只可能为(0,2),下面证明:对任意直线l ,均有|QA ||QB |=|P A ||PB |,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由上可知,结论成立,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1,A 、B 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联立⎩⎪⎨⎪⎧x 24+y 22=1,y =kx +1,得(2k 2+1)x 2+4kx -2=0,其判别式Δ=(4k )2+8(2k 2+1)>0,所以x 1+x 2=-4k2k 2+1,x 1x 2=-22k 2+1,因此1x 1+1x 2=x 1+x 2x 1x 2=2k ,易知,点B 关于y 轴对称的点B ′的坐标为(-x 2,y 2), 又k QA =y 1-2x 1=kx 1-1x 1=k -1x 1,k QB ′=y 2-2-x 2=kx 2-1-x 2=-k +1x 2=k -1x 1,所以k QA =k QB ′,即Q ,A ,B ′三点共线, 所以|QA ||QB |=|QA ||QB ′|=|x 1||x 2|=|P A ||PB |,故存在与P 不同的定点Q (0,2),使得|QA ||QB |=|P A ||PB |恒成立.题型二 定值问题例2 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 (a >b >0)的离心率是12,其左,右顶点分别为A 1,A 2,B 为短轴的一个端点,△A 1BA 2的面积为2 3. (1)求椭圆C 的方程;(2)直线l :x =22与x 轴交于D ,P 是椭圆C 上异于A 1,A 2的动点,直线A 1P ,A 2P 分别交直线l 于E ,F 两点,求证:|DE |·|DF |为定值.(1)解 由已知,可得⎩⎪⎨⎪⎧e =c a =12,ab =23,a 2=b 2+c 2,解得a =2,b = 3.故所求椭圆的方程为x 24+y 23=1.(2)证明 由题意可得A 1(-2,0),A 2(2,0). 设P (x 0,y 0),由题意可得-2<x 0<2,∴直线A 1P 的方程为y =y 0x 0+2(x +2),令x =22得y =(22+2)y 0x 0+2,即|DE |=⎪⎪⎪⎪⎪⎪(22+2)y 0x 0+2,同理,直线A 2P的方程为y =y 0x 0-2(x -2),令x =22,得y =(22-2)y 0x 0-2,即|DF |=⎪⎪⎪⎪⎪⎪(22-2)y 0x 0-2,所以|DE |·|DF |=⎪⎪⎪⎪⎪⎪(22+2)y 0x 0+2×⎪⎪⎪⎪⎪⎪(22-2)y 0x 0-2=4y 20|x 20-4|=4y 204-x 20, 将y 20=3(4-x 20)4代入上式,得|DE |·|DF |=3, 故|DE |·|DF |为定值3.思维升华 圆锥曲线中的定值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求代数式为定值.依题意设条件,得出与代数式参数有关的等式,代入代数式、化简即可得出定值;(2)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定值.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出距离的解析式,再利用题设条件化简、变形求得; (3)求某线段长度为定值.利用长度公式求得解析式,再依据条件对解析式进行化简、变形即可求得.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F (12,0),直线l :x =-12,点P 在直线l 上移动,R 是线段PF 与y 轴的交点,RQ ⊥FP ,PQ ⊥l .(1)求动点Q 的轨迹C 的方程;(2)设圆M 过A (1,0),且圆心M 在曲线C 上,TS 是圆M 在y 轴上截得的弦,当M 运动时,弦长|TS |是否为定值?请说明理由.解 (1)依题意知,点R 是线段FP 的中点,且RQ ⊥FP , ∴RQ 是线段FP 的垂直平分线.∵点Q 在线段FP 的垂直平分线上,∴|PQ |=|QF |, 又|PQ |是点Q 到直线l 的距离,故动点Q 的轨迹是以F 为焦点,l 为准线的抛物线,其方程为y 2=2x (x >0). (2)弦长|TS |为定值.理由如下:取曲线C 上点M (x 0,y 0),M 到y 轴的距离为d =|x 0|=x 0,圆的半径r =|MA |=(x 0-1)2+y 20,则|TS |=2r 2-d 2=2y 20-2x 0+1,由于点M 在曲线C 上,所以x 0=y 202,所以|TS |=2y 20-y 20+1=2,是定值.题型三 探究性问题例3 (2021·湖北)一种画椭圆的工具如图1所示.O 是滑槽AB 的中点,短杆ON 可绕O 转动,长杆MN 通过N 处的铰链与ON 连接,MN 上的栓子D 可沿滑槽AB 滑动,且DN =ON =1,MN =3.当栓子D 在滑槽AB 内作往复运动时,带动N 绕O 转动,M 处的笔尖画出的椭圆记为C .以O 为原点,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2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1) 求椭圆C 的方程;(2) 设动直线l 与两定直线l 1:x -2y =0和l 2:x +2y =0分别交于P ,Q 两点.若直线l 总与椭圆C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摸索究:△OPQ 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该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 (1)由于|OM |≤|MN |+|NO |=3+1=4,当M ,N 在x 轴上时,等号成立; 同理|OM |≥|MN |-|NO |=3-1=2,当D ,O 重合,即MN ⊥x 轴时,等号成立. 所以椭圆C 的中心为原点O ,长半轴长为4,短半轴长为2,其方程为x 216+y 24=1.(2)①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l 为x =4或x =-4,都有S △OPQ =12×4×4=8.②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y =kx +m ⎝⎛⎭⎫k ≠±12,由⎩⎪⎨⎪⎧y =kx +m ,x 2+4y 2=16,消去y ,可得(1+4k 2)x 2+8kmx +4m 2-16=0.由于直线l 总与椭圆C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所以Δ=64k 2m 2-4(1+4k 2)(4m 2-16)=0, 即m 2=16k 2+4.①又由⎩⎪⎨⎪⎧y =kx +m ,x -2y =0,可得P ⎝ ⎛⎭⎪⎫2m 1-2k ,m 1-2k ;同理可得Q ⎝ ⎛⎭⎪⎫-2m 1+2k ,m 1+2k .由原点O 到直线PQ 的距离为d =|m |1+k 2和|PQ |=1+k 2|x P -x Q |,可得S △OPQ =12|PQ |·d =12|m ||x P -x Q |=12·|m |·⎪⎪⎪⎪⎪⎪2m 1-2k +2m 1+2k =⎪⎪⎪⎪⎪⎪2m 21-4k 2.② 将①代入②得,S △OPQ =⎪⎪⎪⎪⎪⎪2m 21-4k 2=8|4k 2+1||4k 2-1|. 当k 2>14时,S △OPQ =8⎝ ⎛⎭⎪⎫4k 2+14k 2-1=8⎝ ⎛⎭⎪⎫1+24k 2-1>8;当0≤k 2<14时,S △OPQ =8⎝ ⎛⎭⎪⎫4k 2+11-4k 2=8⎝ ⎛⎭⎪⎫-1+21-4k 2. 因0≤k 2<14,则0<1-4k 2≤1,21-4k 2≥2,所以S △OPQ =8⎝ ⎛⎭⎪⎫-1+21-4k 2≥8, 当且仅当k =0时取等号.所以当k =0时,S △OPQ 的最小值为8.综合①②可知,当直线l 与椭圆C 在四个顶点处相切时,△OPQ 的面积取得最小值8. 思维升华 解决探究性问题的留意事项探究性问题,先假设存在,推证满足条件的结论,若结论正确则存在,若结论不正确则不存在. (1)当条件和结论不唯一时要分类争辩;(2)当给出结论而要推导出存在的条件时,先假设成立,再推出条件;(3)当条件和结论都不知,按常规方法解题很难时,要开放思维,实行另外合适的方法.已知椭圆E :x 2a 2+y 2b 2=1(a >b >0)以抛物线y 2=8x 的焦点为顶点,且离心率为12.(1)求椭圆E 的方程;(2)若直线l :y =kx +m 与椭圆E 相交于A ,B 两点,与直线x =-4相交于Q 点,P 是椭圆E 上一点且满足OP→=OA →+OB →(其中O 为坐标原点),试问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T ,使得OP →·TQ →为定值?若存在,求出点T 的坐标及OP →·TQ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抛物线y 2=8x 的焦点为椭圆E 的顶点,即a =2.又c a =12,故c =1,b = 3.∴椭圆E 的方程为x 24+y 23=1.(2)设A (x 1,y 1),B (x 2,y 2),∵OP →=OA →+OB →,∴P (x 1+x 2,y 1+y 2),联立⎩⎪⎨⎪⎧y =kx +m ,3x 2+4y 2=12,得(4k 2+3)x 2+8kmx +4m 2-12=0.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 1+x 2=-8km 4k 2+3,y 1+y 2=k (x 1+x 2)+2m =6m 4k 2+3.将P ⎝ ⎛⎭⎪⎫-8km 4k 2+3,6m 4k 2+3代入椭圆E 的方程,得64k 2m 24(4k 2+3)2+36m 23(4k 2+3)2=1,整理,得4m 2=4k 2+3. 设T (t,0),Q (-4,m -4k ),∴TQ →=(-4-t ,m -4k ),OP →=⎝ ⎛⎭⎪⎫-8km 4k 2+3,6m 4k 2+3.即OP →·TQ →=32km +8kmt 4k 2+3+6m (m -4k )4k 2+3=6m 2+8km +8kmt4k 2+3.∵4k 2+3=4m 2,∴OP →·TQ →=6m 2+8km +8kmt 4m 2=32+2k (1+t )m.要使OP →·TQ →为定值,只需⎣⎢⎡⎦⎥⎤2k (1+t )m 2=4k 2(1+t )2m 2=(4m 2-3)(1+t )2m 2为定值,则1+t =0,∴t =-1, ∴在x 轴上存在一点T (-1,0),使得OP →·TQ →为定值32.19.设而不求,整体代换典例 (12分)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 1、F 2,离心率为32,过F 1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被椭圆C 截得的线段长为1. (1)求椭圆C 的方程;(2)点P 是椭圆C 上除长轴端点外的任一点,连接PF 1,PF 2,设∠F 1PF 2的角平分线PM 交C 的长轴于点M (m,0),求m 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过点P 作斜率为k 的直线l ,使得l 与椭圆C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设直线PF 1、PF 2的斜率分别为k 1、k 2,若k 2≠0,证明1kk 1+1kk 2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思维点拨 第(3)问,可设P 点坐标为(x 0,y 0),写出直线l 的方程;联立方程组消去y 得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Δ=0;变为1k ⎝⎛⎭⎫1k 1+1k 2,把k 与1k 1+1k 2均用x 0,y 0表示后可消去. 规范解答 解 (1)由于c 2=a 2-b 2,将x =-c 代入椭圆方程x 2a 2+y 2b 2=1,得y =±b 2a .由题意知2b 2a=1,即a =2b 2.又e =c a =32,所以a =2,b =1.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x 24+y 2=1.[3分](2)设P (x 0,y 0) (y 0≠0),又F 1(-3,0),F 2(3,0), 所以直线PF 1,PF 2的方程分别为 lPF 1:y 0x -(x 0+3)y +3y 0=0, lPF 2:y 0x -(x 0-3)y -3y 0=0. 由题意知|my 0+3y 0|y 20+(x 0+3)2=|my 0-3y 0|y 20+(x 0-3)2.由于点P 在椭圆上,所以x 204+y 20=1.[6分] 所以|m +3|⎝⎛⎭⎫32x 0+22=|m -3|⎝⎛⎭⎫32x 0-22.由于-3<m <3,-2<x 0<2, 可得m +332x 0+2=3-m 2-32x 0,所以m =34x 0.因此-32<m <32.[8分](3)设P (x 0,y 0) (y 0≠0),则直线l 的方程为y -y 0=k (x -x 0). 联立得⎩⎪⎨⎪⎧x 22+y 2=1,y -y 0=k (x -x 0).整理得(1+4k 2)x 2+8(ky 0-k 2x 0)x +4(y 20-2kx 0y 0+k 2x 20-1)=0.[9分] 由题意Δ=0,即(4-x 20)k 2+2x 0y 0k +1-y 20=0. 又x 24+y 20=1, 所以16y 20k 2+8x 0y 0k +x 20=0,故k =-x 04y 0. 由(2)知1k 1+1k 2=x 0+3y 0+x 0-3y 0=2x 0y 0,所以1kk 1+1kk 2=1k ⎝⎛⎭⎫1k 1+1k 2=⎝⎛⎭⎫-4y 0x 0·2x 0y 0=-8,因此1kk 1+1kk 2为定值,这个定值为-8.[12分]温馨提示 对题目涉及的变量奇妙地引进参数(如设动点坐标、动直线方程等),利用题目的条件和圆锥曲线方程组成二元二次方程组,再化为一元二次方程,从而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整体代换,达到“设而不求,削减计算”的效果,直接得定值.[方法与技巧]1.求定值问题常见的方法有两种(1)从特殊入手,求出定值,再证明这个值与变量无关.(2)直接推理、计算,并在计算推理的过程中消去变量,从而得到定值. 2.定点的探究与证明问题(1)探究直线过定点时,可设出直线方程为y =kx +b ,然后利用条件建立b 、k 等量关系进行消元,借助于直线系的思想找出定点.(2)从特殊状况入手,先探求定点,再证明与变量无关. [失误与防范]1.在解决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时,要特殊留意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的特殊状况. 2.中点弦问题,可以利用“点差法”,但不要遗忘验证Δ>0或说明中点在曲线内部. 3.解打算值、定点问题,不要遗忘特值法.(时间:70分钟)1.(2021·四川)如图,椭圆E :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是22,点P (0,1)在短轴CD 上,且PC →·PD →=-1.(1)求椭圆E 的方程;(2)设O 为坐标原点,过点P 的动直线与椭圆交于A ,B 两点.是否存在常数λ,使得OA →·OB →+λP A →·PB →为定值?若存在,求λ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由已知,点C ,D 的坐标分别为(0,-b ),(0,b ), 又点P 的坐标为(0,1), 且PC →·PD →=-1, 于是⎩⎪⎨⎪⎧1-b 2=-1,c a =22,a 2-b 2=c 2,解得a =2,b =2,所以椭圆E 的方程为x 24+y 22=1.(2)当直线AB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x +1,A ,B 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 联立⎩⎪⎨⎪⎧x 24+y 22=1,y =kx +1,得(2k 2+1)x 2+4kx -2=0,其判别式Δ=(4k )2+8(2k 2+1)>0, 所以x 1+x 2=-4k 2k 2+1,x 1x 2=-22k 2+1,从而,OA →·OB →+λP A →·PB →=x 1x 2+y 1y 2+λ[x 1x 2+(y 1-1)(y 2-1)]=(1+λ)(1+k 2)x 1x 2+k (x 1+x 2)+1 =(-2λ-4)k 2+(-2λ-1)2k 2+1=-λ-12k 2+1-λ-2.所以当λ=1时,-λ-12k 2+1-λ-2=-3,此时OA →·OB →+λP A →·PB →=-3为定值.当直线AB 斜率不存在时,直线AB 即为直线CD , 此时,OA →·OB →+λP A →·PB →=OC →·OD →+PC →·PD →=-2-1=-3.故存在常数λ=1,使得OA →·OB →+λP A →·PB →为定值-3.2.已知椭圆C :x 2a 2+y 2b2=1 (a >b >0)的两焦点在x 轴上,且两焦点与短轴的一个顶点的连线构成斜边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1)求椭圆的方程;(2)过点S ⎝⎛⎭⎫0,-13的动直线l 交椭圆C 于A ,B 两点,试问:在坐标平面上是否存在一个定点Q ,使得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恒过点Q ?若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椭圆两焦点与短轴的一个端点的连线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b =c .又斜边长为2,即2c =2,故c =b =1,a =2,椭圆方程为x 22+y 2=1.(2)当l 与x 轴平行时,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 2+⎝⎛⎭⎫y +132=169; 当l 与y 轴平行时,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 2+y 2=1. 由⎩⎪⎨⎪⎧ x 2+⎝⎛⎭⎫y +132=169,x 2+y 2=1,得⎩⎪⎨⎪⎧x =0,y =1,故若存在定点Q ,则Q 的坐标只可能为Q (0,1). 下面证明Q (0,1)为所求:若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上述已经证明. 若直线l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 :y =kx -13,A (x 1,y 1),B (x 2,y 2),由⎩⎪⎨⎪⎧y =kx -13,x 2+2y 2-2=0,得(9+18k 2)x 2-12kx -16=0, Δ=144k 2+64(9+18k 2)>0, x 1+x 2=12k18k 2+9,x 1x 2=-1618k 2+9,QA →=(x 1,y 1-1),QB →=(x 2,y 2-1), QA →·QB →=x 1x 2+(y 1-1)(y 2-1) =(1+k 2)x 1x 2-4k 3(x 1+x 2)+169=(1+k 2)·-169+18k 2-4k 3·12k 9+18k 2+169=0,∴QA →⊥QB →,即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恒过点Q (0,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离心率为22的椭圆C :x 2a 2+y 2b 2=1 (a >b >0)的左顶点为A ,过原点O 的直线(与坐标轴不重合)与椭圆C 交于P ,Q 两点,直线P A ,QA 分别与y 轴交于M ,N 两点.若直线PQ 的斜率为22时,PQ =2 3.(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试问以MN 为直径的圆是否经过定点(与直线PQ 的斜率无关)?请证明你的结论. 解 (1)设P ⎝⎛⎭⎫x 0,22x 0. 由于直线PQ 的斜率为22时,PQ =23, 所以x 20+⎝⎛⎭⎫22x 02=3,所以x 20=2. 所以2a 2+1b 2=1.由于e =ca=a 2-b 2a =22,所以a 2=4,b 2=2. 所以椭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24+y 22=1.(2)设P (x ,y ),Q (-x ,-y ),又A (-2,0),则k AP ·k AQ =y x +2·y x -2=2⎝⎛⎭⎫1-x24x 2-4=-12.设直线AP 的斜率为k ,则直线AQ 的斜率为-12k ,则直线AP 的方程为y =k (x +2). 令x =0,得y =2k ,所以M (0,2k ). 同理N ⎝⎛⎭⎫0,-1k . 则以MN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 2+(y -2k )⎝⎛⎭⎫y +1k =0,即x 2+y 2+⎝⎛⎭⎫1k -2k y -2=0.令y =0,解得x =±2,所以以MN 为直径的圆过定点(±2,0). 4.已知直线l :y =x +6,圆O :x 2+y 2=5,椭圆E :y 2a 2+x 2b 2=1(a >b >0)的离心率e =33,直线l 被圆O 截得的弦长与椭圆的短轴长相等. (1)求椭圆E 的方程;(2)过圆O 上任意一点P 作椭圆E 的两条切线,若切线都存在斜率,求证两切线斜率之积为定值. (1)解 设椭圆半焦距为c , 圆心O 到l 的距离d =61+1=3,则l 被圆O 截得的弦长为22,所以b = 2. 由题意得⎩⎪⎨⎪⎧c a =33,a 2=b 2+c 2,又b =2,∴a 2=3,b 2=2. ∴椭圆E 的方程为y 23+x 22=1.(2)证明 设点P (x 0,y 0),过点P 的椭圆E 的切线l 0的方程为y -y 0=k (x -x 0)整理得y =kx +y 0-kx 0, 联立直线l 0与椭圆E 的方程⎩⎪⎨⎪⎧y =kx +y 0-kx 0,y 23+x 22=1, 消去y ,得2[kx +(y 0-kx 0)]2+3x 2-6=0,整理得(3+2k 2)x 2+4k (y 0-kx 0)x +2(kx 0-y 0)2-6=0, ∵l 0与椭圆E 相切,∴Δ=[4k (y 0-kx 0)]2-4(3+2k 2)[2(kx 0-y 0)2-6]=0,整理得(2-x 20)k 2+2x 0y 0k -(y 20-3)=0,设满足题意的椭圆E 的两条切线的斜率分别为k 1,k 2, 则k 1k 2=-y 20-32-x 20. ∵点P 在圆O 上,∴x 20+y 20=5,∴k 1k 2=-5-x 20-32-x 20=-1.∴两条切线斜率之积为常数-1.5.(2022·福建)已知曲线Γ上的点到点F (0,1)的距离比它到直线y =-3的距离小2. (1)求曲线Γ的方程;(2)曲线Γ在点P 处的切线l 与x 轴交于点A ,直线y =3分别与直线l 及y 轴交于点M ,N .以MN 为直径作圆C ,过点A 作圆C 的切线,切点为B .摸索究:当点P 在曲线Γ上运动(点P 与原点不重合)时,线段AB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证明你的结论.解 方法一 (1)设S (x ,y )为曲线Γ上任意一点,依题意,点S 到F (0,1)的距离与它到直线y =-1的距离相等,所以曲线Γ是以点F (0,1)为焦点、直线y =-1为准线的抛物线,所以曲线Γ的方程为x 2=4y .(2)当点P 在曲线Γ上运动时,线段AB 的长度不变.证明如下: 由(1)知抛物线Γ的方程为y =14x 2,设P (x 0,y 0)(x 0≠0),则y 0=14x 20,由y ′=12x ,得切线l 的斜率 k =y ′|x =x 0=12x 0,所以切线l 的方程为y -y 0=12x 0(x -x 0),即y =12x 0x -14x 20.由⎩⎪⎨⎪⎧ y =12x 0x -14x 20,y =0得A (12x 0,0).由⎩⎪⎨⎪⎧y =12x 0x -14x 20,y =3 得M (12x 0+6x 0,3).又N (0,3),所以圆心C (14x 0+3x 0,3),半径r =12|MN |=|14x 0+3x 0|,|AB |=|AC |2-r 2=[12x 0-(14x 0+3x 0)]2+32-(14x 0+3x 0)2= 6. 所以点P 在曲线Γ上运动时,线段AB 的长度不变. 方法二 (1)设S (x ,y )为曲线Γ上任意一点, 则|y -(-3)|-(x -0)2+(y -1)2=2,依题意,点S (x ,y )只能在直线y =-3的上方, 所以y >-3, 所以(x -0)2+(y -1)2=y +1,化简,得曲线Γ的方程为x 2=4y . (2)同方法一.。
常微分方程教材
第九章 微分方程一、教学目标与根本要求(1) 了解微分方程与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的概念。
(2) 掌握变量可别离的方程和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会解齐次方程。
(3) 会用降阶法解以下方程:),(),,(),()(y y f y y x f y x f y n '='''=''=。
(4) 理解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以与解的结构定理。
(5) 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并会解某些高于二阶的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6) 会求自由项多项式、指数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以与它们的和与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特解和通解。
(7) 会用微分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本章教学容的重点和难点1、理解和熟悉微分方程的一些根本概念;2、掌握一阶和高阶微分方程的各种初等积分法;3、熟悉线性方程的根底理论,掌握常系数二阶线性齐次与非齐次方程的解法;4、会列微分方程与其始值问题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本章教学容的深化和拓宽:1、别离变量法的理论根据;2、常用的变量代换;3、怎样列微分方程解应用题;4、黎卡提方程;5、全微分方程的推广;6、二阶齐次方程;7、高阶微分方程的补充;8、求线性齐次方程的另一个线性无关的解;9、求线性非齐次方程的一个特解;10、常数变易法。
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解以下方程〔第1-6题〕1、2)0(,)1(==+'+y x y y x2、()[]f dx x f e e x f xx x ,)(02⎰+=可微 3、21222sin 22sin 1X e y x y y x ++='•+ 4、0)3(24=+-xydx dy x y5、21)0(,1)0(,022-='=='+''y y y x y 6、2y y y x y '-'+'=7、可微函数)(x f 满足⎰-=+x x f f x f x x f dx x f 12)()1(,1)()()(和求; 8、)(,,1)(21)(10x f f x f da ax f 求可微+=⎰; 9、求与曲线族C y x =+2232相交成 45角的曲线; 10、一容器的容积为100L ,盛满盐水,含10kg 的盐,现以每分钟3L 的速度向容器注入淡水冲淡盐水,又以同样的速度将盐水抽入原先盛满淡水的同样大小的另一容器,多余的水便沉着器流出,问经过多少时间,两容器的含盐量相等?§9.1微分方程的根本概念一、容要点:先从实例引入建立几个微分方程的模型,引入微分方程的一系列概念;常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的阶数、解、通解、全部解、特解、积分曲线族的定义;二、教学要求和注意点了解微分方程与微分方程的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以与积分曲线说明1:一个微分方程加上初始条件和初值问题的解是对某实际问题两种等价的描述形式。
2.1.曲线的参数方程PPT课件
6
一、方程组有3个变量,其中的x,y表示点的 坐标,变量t叫做参变量,而且x,y分别是t的 函数。
二、由物理知识可知,物体的位置由时间t唯 一决定,从数学角度看,这就是点M的坐标 x,y由t唯一确定,这样当t在允许值范围内连 续变化时,x,y的值也随之连续地变化,于是 就可以连续地描绘出点的轨迹。
这就是圆心在原点O,
o
M0 x
半径为r的圆的参数方程。
其中参数t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质点作匀速圆周运动的 2时 021 刻)
16
考 虑 到 = t , 也 可 以 取 为 参 数 ,
y
于 是 有{xy rrcso ins(为 参 数 )
M(x,y)
这也是圆心在原点O,
r
半径为r的圆的参数方程
o
其 中 参 数 的 几 何 意 义 是 :
(1)普通方程化为参数方程需要引入参数
如:①直线L 的普通方程是2x-y+2=0,可以化为参
数方程
x
y
t, 2t
(t为参数)
2.
②在普通方程xy=1中,令x = tan,可以化为参数方程
x tan ,
y
cot .
(为参数)
2021
27
(2)参数方程通过代入消元或加减消元消去参数化为
普通方程
投放点
提示: 即求飞行员在离救援点的水平距离 多远时,开始投放物资?
? 救援点
1、参数方程的概念:
如图,一架救援飞机在离灾区地面500m高处以100m/s 的速度作水平直线飞行. 为使投放救援物资准确落于灾 区指定的地面(不记空气阻力),飞行员应如何确定投放 时机呢? 设飞机在点A将物资投出机舱,
如:①参数方程
偏微分方程差分方法
第9章 偏微分方程的差分方法含有偏导数的微分方程称为偏微分方程。
由于变量的增多和区域的复杂性,求偏微分方程的精确解一般是不可能的,经常采用数值方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偏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种类较多,最常用的方法是差分方法。
差分方法具有格式简单,程序易于实现,计算量小等优点,特别适合于规则区域上偏微分方程的近似求解。
本章将以一些典型的偏微分方程为例,介绍差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实现方法。
9.1椭圆型方程边值问题的差分方法9.1.1 差分方程的建立最典型的椭圆型方程是Poisson (泊松)方程G y x y x f yux u u ∈=∂∂+∂∂-≡∆-),(),,()(2222 (9.1)G 是x ,y 平面上的有界区域,其边界Γ为分段光滑的闭曲线。
当f (x ,y )≡0时,方程(9.1)称为Laplace(拉普拉斯)方程。
椭圆型方程的定解条件主要有如下三种边界条件第一边值条件 ),(y x u α=Γ (9.2) 第二边值条件),(y x nuβ=∂∂Γ (9.3) 第三边值条件 ),()(y x ku nuγ=+∂∂Γ (9.4) 这里,n 表示Γ上单位外法向,α(x,y ),β(x,y ),γ(x,y )和k (x,y )都是已知的函数,k (x,y )≥0。
满足方程(9.1)和上述三种边值条件之一的光滑函数u (x ,y )称为椭圆型方程边值问题的解。
用差分方法求解偏微分方程,就是要求出精确解u (x ,y )在区域G 的一些离散节点(x i ,y i )上的近似值u i ,j ≈(x i ,y i )。
差分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对求解区域G 做网格剖分,将偏微分方程在网格节点上离散化,导出精确解在网格节点上近似值所满足的差分方程,最终通过求解差分方程,通常为一个线性方程组,得到精确解在离散节点上的近似值。
设G ={0<x <a , 0<y <b }为矩形区域,在x ,y 平面上用两组平行直线x =ih 1, i =0,1,…,N 1, h 1=a /N 1 y =jh 2, j =0,1,…,N 2, h 2=b /N 2将G 剖分为网格区域,见图9-1。
实验9.8用双光栅测量微弱振动
实验9.8 用双光栅测量微弱振动1842年多普勒(Doppler )提出,当波源和观察者彼此接近时,接收到的频率变高;而当波源和观察者彼此相离开时,接收到的频率变低。
这种现象在电磁波和机械播种都存在。
即当波源和观察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所接收到的频率不等于波源振动频率,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而当光源与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感受到的光波频率不等于光源频率,这就是光学的多普勒效应或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
该效应已经在科学技术以及医学的许多领域得到应用。
本实验用激光多普勒效应测量微弱振动,是一种精密的光电系统,它使用了多种光电转换和处理技术,是以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实验。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一种利用光的多普勒频移形成光拍的原理,精确测量微弱振动位移的方法;2. 作出外力驱动音叉时的谐振曲线。
二、实验仪器 双光栅微弱振动测量仪,双踪示波器三、实验原理 1.位相光栅的多普勒频移 所谓的位相材料是指那些只有空间位相结构,而透明度一样的透明材料,如生物切片、油膜、热塑以及声光偏转池等,他们只改变入射光的相位,而不影响其振幅。
位相光栅就是用这样的材料制作的光栅。
当激光平面波垂直入射到位相光栅时,由于位相光栅上不同的光密和光疏媒质部分对光波的位相延迟作用,使入射的平面波在出射时变成折曲波阵面,如图1所示,由于衍射干涉作用,在远场我们可以用大家熟知的光栅方程来表示:λθn d =sin(1) 式中d 为光栅常数,θ为衍射角,λ为光波波长。
然而,如果由于光栅在y 方向以速度v 移动,则出射波阵面也以速度v 在y 方向移动。
从而在不同时刻,对应于同一级的衍射光线,它的波阵面上的点,在y 方向上也有一个vt 的位移量,如图2所示。
图1这个位移量对应于光波位相的变化量为)(t ∆Φθλπλπsin 22)(vt s t =∆∙=∆Φ(2)(1)带入(2)tn t dvn dn vtt d ωπλλπ===∆Φ22)((3)式中dv d πω2= 把光波写成如下形式:()[]()[]t n i t t i E E d ωωω+=∆Φ+=000exp )(exp(4)显然可见,移动的位相光栅的n 级衍射光波,相对于静止的位相光栅有一个大小:d a n ωωω+=0(5)的多普勒频率,如图3所示。
偏微分方程差分方法
第9章 偏微分方程的差分方法含有偏导数的微分方程称为偏微分方程。
由于变量的增多和区域的复杂性,求偏微分方程的精确解一般是不可能的,经常采用数值方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偏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种类较多,最常用的方法是差分方法。
差分方法具有格式简单,程序易于实现,计算量小等优点,特别适合于规则区域上偏微分方程的近似求解。
本章将以一些典型的偏微分方程为例,介绍差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实现方法。
9.1椭圆型方程边值问题的差分方法9.1.1 差分方程的建立最典型的椭圆型方程是Poisson (泊松)方程G y x y x f yux u u ∈=∂∂+∂∂-≡∆-),(),,()(2222 (9.1)G 是x ,y 平面上的有界区域,其边界Γ为分段光滑的闭曲线。
当f (x ,y )≡0时,方程(9.1)称为Laplace(拉普拉斯)方程。
椭圆型方程的定解条件主要有如下三种边界条件第一边值条件 ),(y x u α=Γ (9.2) 第二边值条件),(y x nuβ=∂∂Γ (9.3) 第三边值条件 ),()(y x ku nuγ=+∂∂Γ (9.4) 这里,n 表示Γ上单位外法向,α(x,y ),β(x,y ),γ(x,y )和k (x,y )都是已知的函数,k (x,y )≥0。
满足方程(9.1)和上述三种边值条件之一的光滑函数u (x ,y )称为椭圆型方程边值问题的解。
用差分方法求解偏微分方程,就是要求出精确解u (x ,y )在区域G 的一些离散节点(x i ,y i )上的近似值u i ,j ≈(x i ,y i )。
差分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对求解区域G 做网格剖分,将偏微分方程在网格节点上离散化,导出精确解在网格节点上近似值所满足的差分方程,最终通过求解差分方程,通常为一个线性方程组,得到精确解在离散节点上的近似值。
设G ={0<x <a , 0<y <b }为矩形区域,在x ,y 平面上用两组平行直线x =ih 1, i =0,1,…,N 1, h 1=a /N 1 y =jh 2, j =0,1,…,N 2, h 2=b /N 2将G 剖分为网格区域,见图9-1。
坦克学大作业一动力因数曲线的绘制——毛明哲
坦克动力性计算一、 初始数据设定1、 动力装置功率损失风扇损失功率最大功率点 Ps=116kW 空气滤清器功率损失取2% 排气装置取2%2、 传动啮合一共啮合5次圆柱齿轮每次啮合效率为97%传动装置的效率ch η597%85.9%=二、 绘制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外特性曲线绘制程序及绘图结果如下 n=[1000:200:2200]; n=[n,2300];Pr=[474,589,697,792,867,918,935,935];Tr=[4531,4690,4754,4725,4601,4384,4059,3882]; plot(n,Pr,'g',n,Tr,'b');title('发动机外特性曲线') legend('功率','扭矩');xlabel('转速n r/min'),ylabel('功率/kW 扭矩/Nm');三、 动力特性曲线的绘制1、 不同转速下各挡理论车速计算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20024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发动机外特性曲线转速n r/min功率/k W 扭矩/N m由0.377e z n v r i=r 0.318z m=表三-12、计算动力因数程序n=[1000:200:2200];n=[n,2300]; %转速% Pr=[474,589,697,792,867,918,935,935]; %功率%Tr=[4531,4690,4754,4725,4601,4384,4059,3882]; %转矩%i=[26.9,13.9,9.9,7.1,5.1,3.7]; %各挡总传动比(已计算出总的)% for d=1:6 %各挡位循环%for j=1:8 %一共8个转速点% v(j)=0.377*n(j)*0.318/i(d); %计算各转速点下对应车速%nxd(j)=0.95-0.0017*v(j); %行动装置效率%ps(j)=(116+0.04*935)*(n(j)/2300)^3;%不同转速下动力装置功率损失% nf(j)=(Pr(j)-ps(j))/Pr(j); %动力装置效率%nzong(j)=nxd(j)*nf(j)*0.97^5;%总效率(传动部分为5次啮合)% Fk(j)=0.5*2.79*2.19*v(j)^2/21.15;%空气阻力%Fj(j)=Tr(j)*i(d)*nzong(j)/0.318;%不同转速下计算牵引力% D(j)=(Fj(j)-Fk(j))/(50*10^3*9.8);%动力因数求解%endplot(v,D); hold on; end;三、1/a-v 曲线绘制n=[1000:200:2200];n=[n,2300]; %转速% Pr=[474,589,697,792,867,918,935,935]; %功率% Tr=[4531,4690,4754,4725,4601,4384,4059,3882]; %转矩%i=[26.9,13.9,9.9,7.1,5.1,3.7]; %各挡总传动比(已计算出总的)% for d=1:6 %各挡位循环%for j=1:8 %一共8个转速点% v(j)=0.377*n(j)*0.318/i(d); %计算各转速点下对应车速%nxd(j)=0.95-0.0017*v(j); %行动装置效率%01020304050607080速度v/(km/h)动力因数D动力因数曲线0510152025123456速度/(km/h)1/a1/a-v 曲线ps(j)=(116+0.04*935)*(n(j)/2300)^3;%不同转速下动力装置功率损失% nf(j)=(Pr(j)-ps(j))/Pr(j); %动力装置效率%nzong(j)=nxd(j)*nf(j)*0.97^5;%总效率(传动部分为5次啮合)% Fk(j)=0.5*2.79*2.19*v(j)^2/21.15;%空气阻力阻力系数0.5D C =% Fj(j)=Tr(j)*i(d)*nzong(j)/0.318;%不同转速下计算牵引力% D(j)=(Fj(j)-Fk(j))/(50*10^3*9.8);%动力因数求解% a(j)=B(d)/(9.8*(D(j)-0.03));v1(j)=v(j)/3.6; endplot(v1,a); hold on; end;与三-2中程序相比更改的部分已用下划线标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曲线与方程
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f (x 0,y 0)=0是点P (x 0,y 0)在曲线f (x ,y )=0上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方程(x -y )2+(xy -1)2=0的曲线是( )
A .一条直线和一条双曲线
B .两条双曲线
C .两个点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3.如图所示,一圆形纸片的圆心为O ,F 是圆内一定点,M 是圆周上一
动点,把纸片折叠使M 与F 重合,然后抹平纸片,折痕为CD ,设
CD 与OM 交于点P ,则点P 的轨迹是( )
A .椭圆
B .双曲线
C .抛物线
D .圆
4.有一动圆P 恒过定点F (a,0)(a >0)且与y 轴相交于点A 、B ,若△ABP 为正三角形,则点
P 的轨迹为( )
A .直线
B .圆
C .椭圆
D .双曲线
5.到两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过其中一条直线且平行于另一条直线的平
面内的轨迹是( )
A .直线
B .椭圆
C .抛物线
D .双曲线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6.过点P (1,1)且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l 1与l 2分别与x 、y 轴交于A 、B 两点,则AB 中点M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
7.点P 到点(1,1)和到直线x +2y =3的距离相等,则点P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
8.P 是椭圆b y a x 2222 =1上任意一点,F F 2
1,是它的两个焦点,O 为坐标原点,OQ →=PF 1→+PF 2→,则动点Q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
9.已知两条直线l 1:2x -3y +2=0和l 2:3x -2y +3=0,有一动圆(圆心和半径都动)与l 1、
l 2都相交,且l 1、l 2被圆截得的弦长分别是定值26和24,则圆心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41分)
10.(13分)设圆C :(x -1)2+y 2=1,过原点O 作圆的任意弦,求所作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11.(14分)已知圆C 1:(x +3)2+y 2=1和圆C 2:(x -3)2+y 2=9,动圆M 同时与圆C 1及圆
C 2相外切.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
12.(14分)已知定点F (0,1)和直线l 1:y =-1,过定点F 与直线l 1相切的动圆的圆心为点
C .
(1)求动点C 的轨迹方程;
(2)过点F 的直线l 2交轨迹于两点P ,Q,交直线l 1于点R ,求RP →·RQ →的最小值.
答案
1.C 2. C 3. A 4. D 5. D 6. x +y -1=0 7. 2x -y -1=0 8. x 24a 2+y 2
4b 2=1 9. (x +1)2-y 2=65
10. 解 如图所示,设OQ 为过O 的一条弦,P (x ,y )为其中点,则CP ⊥OQ .
方法一 直接法.
设OC 的中点为M ⎝⎛⎭⎫12,0,
则|MP |=12|OC |=12
, 得方程⎝⎛⎭⎫x -122+y 2=14
, 其中0<x ≤1.
方法二 定义法.
∵∠OPC =90°,∴动点P 在以M ⎝⎛⎭⎫12,0为圆心,OC 为直径的圆上.
用圆的方程得解:⎝⎛⎭⎫x -122+y 2=14
(0<x ≤1). 方法三 代入法.
设弦与圆C 的另一交点为Q (x 1,y 1),
则⎩⎨⎧ x =x 12,
y =y 12⇒⎩⎪⎨⎪⎧
x 1=2x ,y 1=2y . 又∵(x 1-1)2+y 21=1, ∴(2x -1)2+(2y )2=1 (0<x ≤1).
11. 解 设动圆半径为R ,则⎩⎪⎨⎪⎧
|MC 1|=R +1|MC 2|=R +3, ∴|MC 2|-|MC 1|=2<6.
∴动点M 的轨迹是以(-3,0),(3,0)为焦点,实轴长为2的双曲线的左支,由a =1, c =3,得b 2=c 2-a 2=8,
∴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为:x 2
-y 28=1 (x <0).
12. 解 (1)由题设知点C 到点F 的距离等于它到l 1的距离,
∴点C 的轨迹是以F 为焦点,l 1为准线的抛物线,
∴动点C 的轨迹方程为x 2=4y .
(2)由题意知,直线l 2的方程可设为y =kx +1 (k ≠0),
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消去y ,得x 2-4kx -4=0.
设P (x 1,y 1),Q (x 2,y 2),则x 1+x 2=4k ,x 1x 2=-4.
又易得点R 的坐标为⎝⎛⎭
⎫-2k ,-1, RP →·RQ →=⎝⎛⎭⎫x 1+2k ,y 1+1·⎝⎛⎭
⎫x 2+2k ,y 2+1 =⎝⎛⎭⎫x 1+2k ⎝⎛⎭
⎫x 2+2k +(kx 1+2)(kx 2+2) =(1+k 2)x 1x 2+⎝⎛⎭⎫2k +2k (x 1+x 2)+4k 2+4 =-4(1+k 2)+4k ⎝⎛⎭⎫2k +2k +4k 2+4 =4⎝
⎛⎭⎫k 2+1k 2+8. ∵k 2+1k 2≥2,当且仅当k 2=1时取等号, RP →·RQ →≥4×2+8=16,即RP →·RQ →的最小值为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