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证含金量各有不同 29省份居住证制度落地
居住证管理制度
居住证管理制度居住证是指在中国居住、工作或学习的非户籍人口持有的身份证明文件。
早在2013年,中国国务院就明确提出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并逐步扩大居住证的使用范围和保障力度。
居住证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于解决非户籍人口在城市中的居住、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居住证的定义和作用居住证是由市县公安机关发放给非户籍人口的身份证明文件,它证明了持证人在所在城市合法稳定居住的身份。
居住证作为一种重要的身份认证证件,是非户籍人口在享受城市公共服务、参与城市经济活动以及维护合法权益方面的基本保障。
二、居住证的申领条件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非户籍人口申领居住证需满足以下基本条件:1. 年满16周岁的非户籍人口;2. 持有有效身份证明文件;3. 在城市具有合法稳定住所。
三、居住证申领程序1. 提供基本材料:申请人需准备好个人身份证明、户口簿、租赁合同或房产证明等相关材料。
2. 到当地公安机关办理:申请人需要亲自到当地公安机关的居住证办理窗口进行现场申请。
3. 核实材料和信息:公安机关负责核实申请人的身份和住所情况,并进行资格审核。
4. 签发居住证:审核通过后,公安机关会签发居住证,并告知申请人相关信息和注意事项。
四、居住证的权益和保障持有居住证的非户籍人口享有以下权益和保障:1. 就业权益:居住证持有人可以在所居住城市合法就业,享受与户籍人口相同的就业权益。
2. 子女入学权益:居住证持有人的子女可以在所居住城市的公立学校就近入学,享受与户籍学生相同的教育待遇。
3. 社会保障权益:居住证持有人可以参加城市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
4. 便民服务权益:居住证持有人可以享受与户籍人口相同的公共事务便民服务,如居民医院就诊、租赁房屋等。
5. 法律保护权益: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城市享有与户籍人口相同的法律保护权益,受到法律的公平对待。
五、居住证管理的目标和意义居住证管理制度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非户籍人口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对非户籍人口的管理和保障,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居住证管理制度
居住证管理制度居住证是指由公安机关根据居住管理制度发放的一种身份证明,用于管理和监控城市居民的居住情况。
居住证管理制度旨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市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本文将就居住证管理制度的背景、目的和具体实施进行探讨。
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流动的增加,城市居民数量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城市的公共资源如住房、医疗、教育等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有效管理和合理分配这些资源,各地相继引入居住证管理制度。
此外,居住证管理还有助于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增强社会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程度。
二、目的居住证管理制度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完善居住管理体系:通过居住证制度,建立健全城市居民居住信息库,加强对居民居住状况的监控和统计,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数据。
2. 调整城市人口结构:通过控制居住证的发放,引导人口向经济、文化、科技发展需要、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集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3. 管理流动人口:居住证的发放和管理,有利于控制流动人口的数量和质量,遏制无序流动、过度集中和非法居住现象,提高城市社会管理能力。
4. 优化公共资源配置:通过居住证管理制度,可以更加科学地划定居住区域,保障城市居民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设施的使用效率。
三、具体实施居住证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居住证的申领:公民在选择城市居住地后,需要向当地公安机关申领居住证。
申领需提供申请人的身份证、户口簿、房屋租赁合同等相关材料,并按照规定缴纳一定的申领费用。
2. 居住证的管理:居住证持有人需定期更新信息,如有居住地变更或其他重要情况变更,需及时向公安机关进行申报。
公安机关负责对居住证的有效性进行审核核查,若存在违规行为则依法予以处罚。
3. 公共资源的分配:根据居住证的有效性和居住期限,公共资源的使用将有一定的限制和优先分配,确保居住证持有人享有合法的公共服务和权益。
4. 惩处违规行为:对于无证居住、虚假报户、涉黑涉恶等违规行为,公安机关将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居住证制度
居住证制度
居住证制度是指国家为解决大城市人口管理和社会秩序问题,建立的一种常住人口管
理制度。
居住证制度旨在规范城市常住人口的居住和流动,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
服务,确保城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根据居住证制度,城市居民需要在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申请办理居住证,并按照相关规
定进行登记、核验身份信息和提供相关材料。
居住证的核发主要是在城市住所的办理,核发对象主要是非户籍人口和来自农村的外来人口。
居住证制度对居住在城市的人口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方面,居住证制度提高了流动人
口的权益保障,使他们能够享受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另一方面,居住证
制度也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包括对人口流动的统计和监控,以及对非法居留和
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
然而,居住证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其中包括制度设计和操作的
复杂性、人口流动管理的巨大挑战、居住证办理和使用的便利性等方面的问题。
总体来说,居住证制度是建立在城市人口管理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上的一种制度安排,
通过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旨在实现城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目标。
全国建居住证制度 居住证积分落户有限制
全国建居住证制度居住证积分落户有限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通过《居住证暂行条例(草案)》,草案规定在全国建立居住证制度,还明确了居住证持有人通过积分等方式落户的通道。
专家认为,作为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将助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时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持证后落户按城市分四等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落实户籍制度改革,用法治方式完善居住证管理,保障持证人合法权益,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扩大内需。
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是户籍内含各种权利和福利制度的综合配套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只是“标”,而对其内含各种权利和福利制度的改革才是“本”。
李文海说,户籍制度改革必须标本兼治,其目标不是消除户籍制度,而是剥离户籍内含的各种权利和福利,取消城乡居民的身份差别,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实现公民身份和权利的平等。
从这点来看,居住证作为户籍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已经形成社会共识。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郭秀云表示,2014年在国家层面推出居住证制度,是户籍改革的重要步骤。
今后户口上附加的福利应该做减法,作为过渡性工具,以居住证为载体的福利应该做加法。
最终,整个公共服务和待遇应该以常住人口为标准。
居住证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申领的条件,二是申领后享受的权利。
去年底,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广泛征求了中央有关单位、省级地方政府及部分城市政府的意见,会同公安部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居住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明确列举了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享受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这些基本公共服务第一条就是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并且没有规定限制条件。
还规定了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可以享受的便利,包括机动车登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报名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等权利。
在备受关注的积分落户方面,此次《居住证暂行条例(草案)》得以明确,在此次的征求意见稿中,持证后落户仍有限制按城市大小分为四等,其中最严格的是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界定标准为,应当根据综合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具有稳定就业和稳定住所、参加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为主要指标,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合理设置积分分值。
居住证积分制度
居住证积分制度居住证积分制度1 什么人可以申领居住证?至少在该城市居住半年征求意见稿规定,居住证是持证人在居住地就业居住、作为常住人口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申请登记常住户口的证明。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居住证的功能定位、申领条件及范围。
规定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稳定就业、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的,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领居住证。
同时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落户条件等因素,确定居住证制度实施的区域范围并制定实施办法。
2 持证者可享受什么权利?接受义务教育甚至高考居住证持有人可在居住地享受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9项基本公共服务;居住证持有人还可在居住地享受办理出入境证件、机动车登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等6项便利。
此外,征求意见稿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使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就业扶持、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居民委员会选举、人民调解员选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的资格等权利,在居住地享受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办理婚姻登记等便利。
3 居住证持证者能否落户?特大城市拟设积分落户征求意见稿规定,居住证持有人符合居住证发放地人民政府规定的落户条件的,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居住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四种规模城市的落户条件,其中,对于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要求根据综合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具有稳定就业和稳定住所、参加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为主要指标,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合理设置积分分值;对于城区人口1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要求有稳定就业达到一定年限并有稳定住所,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达到一定年限(不得要求超过5年),其中,城区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可对稳定就业的范围、年限和稳定住所的范围、条件等作出规定,也可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积分落户制度。
解读居住证制度:居住证享同等权利
解读居住证制度:居住证享同等权利居住证是中国实行的一种户籍登记制度,旨在解决农村户籍人口到城市落户的问题,为这部分人口提供合法稳定的居住和就业环境,同时解决城市管理和服务的难题。
居住证的颁发标志着城市对农村人口开放了更多的机会和福利,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负担。
居住证的发放和管理都有一定的限制和标准,具体规定如下:首先,居住证的发放面向的是在城市居住满6个月以上且持有效居留证件,包括工作签证、学习签证、探亲、旅游签证等上述类别在内的外籍人士以及居住在城市的无户口人口。
在满足居住年限和证件要求的基础上,还需要满足一定的社会稳定性等条件,不得有不良记录和违法犯罪等行为。
其次,居住证也被划分为多种类型。
根据规定,居住证分为以下几种:就业居住证、学习居住证、探亲居住证、人才居住证、特殊人群居住证等。
这意味着不同的人群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申请不同类型的居住证,以便于享受相应权利和福利。
最后,居住证将享受同行同权的待遇。
这是居住证制度的一大亮点。
持有居住证的人,将享受到与城市本地户籍居民相同的公共服务和福利。
例如医疗保险、就业培训、考试报名、公共交通、办理婚姻登记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均可享受,这大大提高了居住证持有者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居住证的实施,大大改善了城市管理和服务的状况。
通过居住证的管理,对于城市人口的控制和调配也变得更加精准和科学,这将使城市的管理与服务更加公平、公正和有效。
作为一项国家政策,居住证的推行旨在解决身份认证问题,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及对城市落户、流动人口进行管理。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和解决,例如居住证的发放量和管理,以及与其他系统的连接等,这些问题也会影响居住证制度的推行和效果。
总之,居住证的实施有利于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流动人口和城市居民提供便利和保障,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城镇化进程。
我们期待未来居住证制度能够更加完善和健全,为人口自由流动和城市发展提供更为良好的环境和服务。
我国居住证制度实施现状、评价及推广建议
我国居住证制度实施现状、评价及推广建议作者:王阳来源:《北方经济》2015年第07期居住证制度是一些城市创新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制度而实施的一项人口登记管理模式。
居住证制度最早出现在北京(1999年)、上海(2002年)、广东(2003年)等东部发达地区。
2010年《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进一步完善暂住人口登记制度,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也提出,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目前,居住证制度已经在上海、深圳、成都、广州、郑州、南宁、长沙、武汉等多座城市实施。
郑州市是建立居住证制度较早的城市之一。
该市居住证的前身是以管理暂住人口为目的的暂住证,2007年更名为居住证。
对郑州市居住证制度实施情况的考察,有助于更深入和清晰地把握制度实施以来的经验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面向全国推广建立居住证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一、郑州市居住证制度的建立背景及基本现状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基本上沿着两条主线展开:一是逐步减少与城镇户口关联的福利和权益,弱化城镇户口的资源分配功能;二是降低获得城镇户口的条件门槛,赋予农民变为市民的自由迁移的权利。
从全国总体情况看,第一条主线的改革取得一定进展,城镇非农户口与农业户口之间的权益差别正在缩小;但第二条主线的改革进展迟缓,大城市的落户门槛依然较高,迁移制度尚未松动。
与全国总体情况略有不同,郑州市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在稳步推进第一条主线改革的同时,第二条主线的改革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2001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的通知》(郑政〔2001〕13号)要求,取消进城控制指标和“农转非”计划指标,放宽亲属投靠的落户条件,并出台吸引人才、购房、投资、兴办实业等落户政策,同时户口审批权限下放到县(市)级公安机关。
居住证制度
居住证制度居住证是指由公安机关依法对居住在城市的人员进行登记、核发的证件。
居住证制度是我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居住证制度的实施,对于解决城市管理中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居住证制度有利于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打破了户籍制度对人员流动的限制,使流动人口在城市中融入并享受与常住人口同等的公共服务。
其次,居住证制度有助于提高城市治理水平,通过对流动人口的登记和管理,使城市管理部门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城市人口的结构和规模,从而更好地规划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
再次,居住证制度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可以在城市中自由就业、创业,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居住证制度的实施要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流动人口的基本权益,为其提供公平、平等的机会。
其次,要精确把握城市管理的核心任务,合理划定居住证的管理范围和内容,防止过度的限制和不必要的干预。
再次,要加强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协调合作,形成一体化的管理机制,提高对流动人口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最后,要加强居住证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流动人口对居住证制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为了进一步推动居住证制度的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完善制度法规,明确居住证的发放标准、程序和法律效力,提高其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部门对流动人口的登记和服务能力。
再次,要加大政府投入,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为流动人口提供良好的就业、教育、医疗等条件,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最后,要加强居住证的信息化管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管理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总之,居住证制度是我国城市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对于解决城市管理中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完善居住证制度,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才能推动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的创新和优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2019《居住证暂行条例》解读_规章制度_
2019《居住证暂行条例》解读居住证暂行条例明年施行可享多项公共服务近日,国务院总理签署第663号国务院令,公布《居住证暂行条例》,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持证人可享受多项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近日,国务院总理签署第663号国务院令,公布《居住证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条例》共23条,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为依据,以各地已出台的居住证制度为参考,注意与户口、身份证制度的比较,突出居住证的赋权功能,突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服务职能,在明确居住证的性质和申领条件的基础上,一方面确立了为居住证持有人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另一方面鼓励各地不断创造条件提供更好的服务。
上述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主要有:一是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就业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和办理出入境证件、机动车登记等便利;二是通过梯度赋权机制要求各地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扩大向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和便利的范围、提高服务标准,并定期向社会公布;三是明确持证人申请登记居住地常住户口的衔接通道及各类城市确定落户条件的标准。
《条例》的公布施行,必将对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常住人口全覆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挥重要作用。
细数居住证的含金量随着《居住证暂行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我国将彻底告别“暂住证”时代。
居住证制度关乎亿万流动人口的切身利益,让我们看一看,这次国家层面出台的规定,赋予了居住证多少“含金量”?1·门槛有多高?居住证含金量高不高,还得先看难不难办。
《居住证暂行条例》这样规定:“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的,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领居住证。
”总的来看,目前已经实施居住证制度的城市,对居住证申领设置的“门槛”总体来看要求也大都不是很高。
河南实施居住证制度好处
河南实施居住证制度好处河南省实施居住证制度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居住证制度可以使居住在河南省的外来人口享受与户籍人口相等的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的权益,使得他们能够融入当地社会,享受公共服务,提高生活质量。
1.教育方面:居住证制度能够让外来人口的孩子能够顺利就近入学,享受与当地户籍学生相同的教育资源,从而提高他们的受教育机会。
2.医疗方面:居住证制度可以让外来人口在医疗方面享受与当地户籍人口相同的待遇,能够就近就医,免去因为医疗服务不平等而导致的不便与不公。
3.就业方面:居住证制度可以将外来人口纳入正常的就业竞争机制中,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使他们能够有更好的就业环境和发展空间。
4.住房方面:居住证制度可以使外来人口在住房方面享受与当地户籍人口相同的待遇,使他们能够在河南省有稳定的居住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居住证制度可以促进城市人口的合理流动,优化人口结构,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
1.人口结构调整:居住证制度可以促使外来人口向经济发达、劳动力需求较大的城市转移,降低农村人口的比例,有助于实现人口结构优化。
2.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外来人口能够获得较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提高其素质和能力,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外来人口通过居住证制度的管理,能够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也能够更好地参与城市管治,促进城市的环境整治和改善,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三、加强社会管理和安全维护居住证制度可以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和管控,提高社会治安水平,确保社会稳定和安全。
1.安全防控:居住证制度可以加强对外来人口的身份认证,确保他们的身份真实可靠,减少安全隐患和社会治安风险。
2.社会秩序维护:居住证制度的实施可以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监督和管理,建立起健全的社会管理体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3.便于警务工作:居住证制度的实施可以提供更准确和及时的人口信息,为公安机关的警务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便利,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河南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解读
河南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解读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居住证暂行条例》,推进城镇根本公共效劳和便利常住人口全覆盖,维护全省在城镇居住生活的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让广阔流动人口既进得了城又回得了乡,促进河南新型城镇化的安康开展,近日,省政府出台了《河南省居住证实施方法》,全面实施居住证。
以下是搜罗的河南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河南是流动人口大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开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全省流动人口总量持续增长,目前省内登记的流动人口数量已到达520万人,为全省经济社会开展做出了重大奉献。
但这部分人群在享受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卫生计生、技能培训等根本公共效劳方面存在待遇不均等、保障不到位等问题,xx 年11月26日,国务院公布《居住证暂行条例》,自今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
该条例公布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谢伏瞻、省长陈润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许甘露等领导相继作出批示,要求全力推动居住证制度建立,切实保障全省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按照《居住证暂行条例》精神,省公安厅与有关部门密切沟通,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积极研究政策,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在借鉴外省的根底上,起草了《河南省居住证实施方法》,经屡次修改完善,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后实施。
居住证是持证人在居住地居住、作为常住人口享受根本公共效劳和便利、申请登记常住户口的证明。
国务院《居住证暂行条例》从流动人口享受居住地根本公共效劳和便利出发,明确规定了居住证持有人享受六项根本公共效劳和七项便利,六项根本公共效劳分别是:教育、就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法律效劳、国家和我省规定的其他根本公共效劳;七项便利分别是: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出入境证件、换领和补领居民身份证、机动车登记、申领驾驶证、报名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申请职业资格、办理生育效劳。
在此根底上,为提升河南居住证的“含金量”,我省又增加两项便利,分别是享受上级政府规定的不受户籍限制的跨区域补贴政策和60岁以上居住证持有人享受乘坐,使享受的便利到达九项。
居住证制度将在今年全面落实
居住证制度将在今年全面落实2019年5月31日,国务院公布《关于修改《出境入境管理法》的决定》,正式将居民身份证制度与居住证制度融合,进一步推进居住证制度的全面落实。
居住证制度的全面落实,对于推进全民居民身份证和政务服务“一卡通”,实现社会管理和服务智能化,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居住证制度?居住证是中国特有的身份证明材料,由公安部门根据出入境管理法制定而得来。
居住证不仅可以代替暂住证,还可以代替户口簿,证明居民在当地合法居留的身份。
居住证分为单项居住证和全家居住证两种,目前落实较为广泛的是单项居住证。
全国居住证制度的试点工作已经开始实施多年,不少城市和地区的市民都可以通过有关部门提供的服务,申领、换领和办理居住证业务。
由于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居住证制度和制度执行方式,因此在全国范围内,目前居住证制度的落实程度并不是很统一。
意义重大的居住证制度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的全面落实,对于推进全民居民身份证和政务服务“一卡通”,实现社会管理和服务智能化,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流动人口合法就业和生活我国人口流动性较大,不少人从出生地到工作地,或是由于各种原因需要到其他城市居住,然而由于户口迁移、长期居住、租房、住宿酒店等因素影响,他们却不能享受当地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福利,居住证制度的全面落实,意味着流动人口可以合法享受当地的福利待遇,减少不合法居住和非法就业的现象,促进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的融合。
促进信息化服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大城市政务服务逐渐实现智能化和信息化,通过居住证与身份证的融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务服务“一卡通”,可以更好地满足市民需求,更方便地提供各种政务服务。
完善城市全国人口普查过程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掌握城市市民和流动人口的人口流动状况,包括人口分布、职业结构、平均收入、社会保障参保、教育参与、各种社会服务的需求等信息,对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决策都能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户籍改革“居住证”和“积分落户制度”
户籍改革“居住证”和“户籍改革制度”据官方数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份出台了户籍改革制度,有的省份建立了居住证制度,有的则建立了积分落户制度,虽然制度出台了不少,但是人们心里的疑虑却没有减少?户籍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城镇户口、农村户口看上去只差了两个字,但是里面却暗藏玄机,两者在福利待遇上却是相差甚远。
以前想把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可谓是难上加难,不管你是否有资格或者有关系,都是一个很难办的事情;而现在却又倒过来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轻而易举,转回来则是不可能的了。
今年两会上提出了取消居住证收费和户口迁移。
居住证属于信息采集,本身是应该收费的,居住证免费则是鼓励大家申请居住证,便于外地务工人员的本地化,享受同城待遇。
以前财政转移按照户籍人口支付,现在则是按照常驻人口进行转移支付,从而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务。
目前,全国已有部分城市放开了户口迁移,有效的解决了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春运返乡难等。
中国现在还有 2.65亿农民工,大量的异地务工不仅造成了本地劳动力不足,也出现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社会现象。
放开户口迁移政策,既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的户口问题,还可以促进新型城镇化,同时还能解决医疗、教育等问题。
居住证的全面实施,首先有助于从制度和政策上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人员和资源的流动,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其次有利于促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使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能够在城镇落户,解决在就业、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多方面福利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消城乡身份差别,做到人员和资源的高度流通,共同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而“积分落户制度”则主要是在一些大城市提出的。
积分落户制度指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核准分值达到一定值后即可申请落户,有利于增强农民工的归属感。
2011年6月20日,政协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届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问题的建议》,提出了积分落户制。
居住证制度介绍
居住证制度介绍居住证制度介绍居住证制度作为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容之一,已在一些城市实行。
下面由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居住证制度介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2010年5月27日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
实施地点:目前实行居住证制度的城市有珠海、广州、东莞、佛山、大连、太原、深圳、嘉兴、慈溪、长春,上海。
居住证制度背景从1984年开始实施的暂住证时代,那是取消户籍制度之后人人自由迁徙的时代。
在中华大地自由迁徙,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也是很多城市和地区在小心翼翼探索、一步一步靠近的过程。
在深圳之前,上海、成都、昆明、沈阳早已经进行了“居住证制度”的尝试。
该意见在“推进城乡改革”部分提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将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
进一步完善暂住人口登记制度,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
户籍制度改革的上述措施,将由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
户籍改革在近年中央经济体制改革文件中均被提到,2009年只作出了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的原则要求,2008年则只提到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民在城市落户,2007年提出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2007年到2009年,户籍制度改革牵头单位均为公安部。
据重庆媒体报道,全国人大代表韩德云在今年全国人代会上,针对已经实行居住证制度的十个城市政策不统一的问题,提出一旦居住证制度形成各地“自行其事”格局,将会影响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
他并建议,国务院应尽快主导全国统一居住证门槛,为全面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铺路。
居住证制度作用居住证制度仍然只是过渡阶段的权宜之举,因为它所标志的,仍然是城市户籍人口以及外来上海市居住证人口这两大“阵营”,解决外来人口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彻底的户籍制度改革。
在一个充分流动的市场中,不同地区的要素报酬应该逐步趋向均衡。
居住证制度
居住证制度居住证制度(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又称户籍制度,是指一种由政府机构对人口登记并管理的制度。
居住证制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功能,被视为实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大陆的居住证制度。
居住证制度在中国大陆自1994年开始推行,旨在规范和管理内地非户籍人口的迁移和居住。
根据中国大陆的《居住证管理暂行办法》,居住证是城乡居民身份的证明,是居住人口在当地生活、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凭证。
居住证制度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和作用:1. 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居住证制度使得农民工在非户籍城市获得了合法的居住地位,能够享受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权益,提高了其在城市中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
2. 控制大城市人口数量:在中国大陆,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居住证制度可以限制外来人口的流入,避免过度的人口集中,减轻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负担。
3.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居住证制度可以使得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就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流动和就业。
4. 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精细化程度:居住证制度可以使政府更准确地掌握居住人口的信息和变动,有利于制定和实施更精确的社会管理政策,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居住证制度在推行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居住证制度的实施导致了一定的人口流动,可能引发城市社会秩序和公共资源分配的问题。
另一方面,居住证制度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无户籍居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仍面临较大的限制,导致其权益受到一定程度的侵害。
为了进一步完善居住证制度,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方面,政府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数据共享和核验能力,加强对居住人口流动的监测和管理,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另一方面,政府还加大了对居住证持有者的公共服务保障力度,促进了居住证与户籍之间的平等待遇。
中国明确全面建立居住证制度 积分落户通道打开
中国明确全面建立居住证制度积分落户通道打开
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在居住地申领居住证。
符合条件的居住证持有人,可以在居住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意见》还规定,要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证照办理服务等权利。
2014 年12 月国务院法制办下发《居住证管理办法》。
意见稿明确了居住证的申领条件,要求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居住半年以上,必须符合有稳定就业、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才可以申领居住证。
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享受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下列基本公共服务: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平等享有劳动就业权利,基本公共就业服务,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积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和奖励优待,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务等。
针对公众关心的积分落户,意见稿规定了4 种规模城市的落户条件,像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城区人口500 万以上的特大城市,要在积分制下进行居住证的落户。
2015 年2 月公安部透露,《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改革方案已由中央审议通过,根据该方案,取消暂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
至此,暂住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大势。
投资热点排行榜。
居住证制度全覆盖将于年内实现
居住证制度全覆盖将于年内实现
佚名
【期刊名称】《江淮》
【年(卷),期】2017(0)9
【摘要】记者从公安部获悉,今年年内实现居住证制度全覆盖。
目前,29个省区市已出台居住证制度实施办法,全国共发放居住证4357万张,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基本建立。
【总页数】1页(P8-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6
【相关文献】
1.居住证制度年内将实现全覆盖 [J], ;
2.居住证制度全覆盖将于年内实现 [J],
3.居住证制度全覆盖将于年内实现 [J], ;
4.居住证制度全覆盖将于年内实现 [J],
5.居住证制度年内全覆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户籍改革方案建立居住证制度成标配
中国户籍改革方案:建立居住证制度成标配2016年中国户籍改革方案:建立居住证制度成标配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正在不断推进。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份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方案。
综合各地方案来看,建立居住证制度成为各地“标配”,部分城市降低了落户门槛,特大城市则普遍提出“建立积分落户制度”。
下面和你也同样在关心这个改革方案,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了解吧。
24省份出台户改方案9月21日,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国务院的意见出台以后,现在全国已经有24个省区市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意见。
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已经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的地区包括新疆、黑龙江、河南、河北、四川、山东、安徽、贵州、山西、陕西、江西、湖南、吉林、江苏、福建、广西、青海、甘肃、广东、重庆、云南、辽宁、湖北、内蒙古等。
观察各地的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多数地区以2020年为时间表,明确提出了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的具体目标。
以新近出台方案的几个省份为例,广东提出“到2020年努力实现1300万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广东城镇落户”;湖北提出“努力实现500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内蒙古则提出“到2020年努力实现400万左右农牧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
此外,少数省份还提出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目标。
其中,重庆提出“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河北提出“到2020年,全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青海提出“到2020年,全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江苏则提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到5个百分点”。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能体现真实的城镇化水平。
”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远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这种“半城镇化”的现象下,多数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无法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平等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因此,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证含金量各有不同 29省份居住证制度落地
昨日,公安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要求做好户籍制度改革基础
工作,抓紧实施居住证制度。
下面和一起看看都有哪些地方的居住证制度落地吧。
记者梳理发现,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推行一年多以来,截至目前,除西藏和宁夏之外,其余29省份均已出台居住证制度落地的相关方案。
不过各地居住证的申办门槛和可享受
权益各有不同,例如多地对居住证的申领和积分落户指标等做出了详细设定,而对居住证
提供的公共服务范围和所需条件则各有不同规定。
在学期一开始,离别愁绪就笼罩了我们;在我们还来不及伤感时,就要开始忙于论题
大纲,材料册,开题报告;收集论文资料;选出参考文献......
29省份居住证制度落地
记住,促膝长谈是种手段,而不是真的让你什么都说。
偶尔的交心,说些无关紧要的
私己话,能让老板觉着你贴心。
而事实上,从没一个上司会对你真的交心。
切忌一热泪盈眶,就把心窝子都交出去。
被出卖的,永远是交心的那个。
2020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同年7月3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全文对外发布,
其中要求各地“抓紧出台本地区具体可操作的户籍制度改革措施”。
近一多年多来,各地
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筹考虑,因地制宜,积极制定修订具体实施办法。
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中,至少已有浙江、海南、新疆、黑龙江、河南、河北、四川、山东、安徽、贵州、山西、陕西、江西、湖南、吉林、江苏、福建、广西、青海、甘肃、广东、重庆、云南、辽宁、湖北、内蒙古等26个省市区出台省级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各地方
案中,建立居住证制度成为“标配”。
2020年8月,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管理办法》,总积分标准分值120分,相对于之前的试行办法,部分指标有所调整。
2020年12月10日,《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开始向社会征集意见。
持有北京市居住证,年龄不超过45周岁,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至少7年,符合本市计划生育政策,无违法犯罪记录人员可申请积
分落户。
天津市近日对居住证积分指标体系进行了微调,《天津市居住证管理办法》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至此,上述29省份均已出台居住证制度落地方案。
初级资格: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个人理财、风险管理、公司信贷及个人贷款、银行
管理(可任意选考)。
中级资格: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个人理财(暂定,具体考试科目官
方暂未公布)。
此外,宁夏第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0年将全面落实户籍改革政策和居住证制度,而西藏也早从2020年12月起就正式试行居住证制度。
落户门槛各有不同
按照国务院2020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要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在“地方版”户籍制度改革意见中,几乎所有地区都明确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各地提出的积分落户指标体系基本由基础指标、加分指标、减分指标和一票否决指标组成。
积分制度以具有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为主要指标。
具体到各地,居住证的申办门槛各有不同。
There are a variety of options for rainy and sunny days respectively. For rainy days, people can engage in indoor activities. They can choose to stay in café to have small talks with their bosom friends while having the coffee and the cakes. For sunny days, they can do outdoor activities such as going for a picnic or playing football.
对于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落户条件,国版意见对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分别为不得超过3年和5年,但在地方版意见中,不少城市的方案降低了落户门槛,落户条件更为宽松。
如一些西部省份对落户大中城市并没有提出参加社会保险的具体时间限制,而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对应的标准也仅为一年。
但城区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及超大城市,在积分落户政策普遍出台的背景下,落户依旧严格。
以北京为例,加减分项之外,连缴社保7年、持居住证、不超45岁、符合计划生育、无犯罪记录这5条并列为落户北京的基本门槛,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卢彦在两会政务咨询会上就曾坦言,北京市提出的居住证政策一定是全国最严格居住证积分落户制度。
此次调整政策取向明确,以注重资质转变为对注重工程项目本身的监管,资质在市场中作用减小。
尤其是“动态资质核查”的全面实行,证书需求由原来的事前需求企业资质转成事中事后,并通过横向互联、纵向互通的“四库一平台”查询核实,证书直接和所有项目挂钩,没有证、不够证的建筑公司将接不到项目,或者无法通过“动态资质核查”,真正落实“五方主体终身责任制”。
2 注册会计师证报名条件:具有专业以上学历,或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考试时间:2020年为10月17—18日推荐理由:注会被认为是财会领域第一黄金职业,目前我国注会缺口仍然很大。
权利“清单”含金量各异
公安部相关负责人去年表示,居住证制度是一个过渡性的制度安排,就是为了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解决那些已经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实际
困难。
各地出台的居住证制度也普遍规定,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劳动
就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证照办理服务
等权利。
对于留学生来说,专业的选择关系着将来的就业。
因此,留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要根
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就业市场的走向,选择有发展潜力的专业。
美国大学申请的时候对英语有不同的要求,但一般申请本科时都要求有托福成绩80
分或100分。
但有一些大学可以给一些没有托福成绩的学生提供双录取的课程,即提供语
言和专业课的双录取。
申读研究生不仅要求托福80分以上(一些热门专业可能要求托福85或100分以上),可能还需要提供其他相关英语成绩,如理工科、文科及数学专业要求GRE 成绩,商科专业要求GMAT成绩,牙科专业要求DAT成绩,医科专业要求MCAT成绩,法律
专业要求LSAT成绩等。
但也有些美国大学对于申请研究生课程的学生不要求GRE或GMAT
成绩。
但具体来看,各地居住证所附加的权利“清单”含金量各异,所能带来权益享受也不
尽相同。
例如在居住证提供的公共服务范围和所需条件上,大多数省份并未明确具体年限。
对于民众核心关注的随迁子女参加中高考、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等更为核心的权利,各地
方案普遍定调为“逐步享有、稳步推进”,且需与居住年限、社保年限等条件挂钩。
广西、四川、山西、辽宁、江西、江苏、吉林、湖南、贵州等地均有如下规定:结合随迁子女在
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居住证持有人可逐步享有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的资格。
新疆具体提出“随行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满四年以上、父母参加社会保险满三年为基
本条件,逐步享有随行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的资格”。
从居住证的功能来看,“一卡通”渐成主流。
1月14日,浙江省《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在杭、甬、温三大城市建立积分落户制,取消农业户口与
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把计划生育等政策与户口登记脱钩。
今后,浙江全省实施集多功能
于一身的“一卡通”式居住证,浙籍学生就读省内高校,毕业后可按规定直接迁往就业地
或实际居住地。
甘肃省户籍制度改革建议中也提出,居住证或实行全省“一证通”,让生
活在同一城市的居民平等享受社会保险、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