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状与趋势

合集下载

《我国两化融合现状与趋势》总结报告

《我国两化融合现状与趋势》总结报告

《我国两化融合现状与趋势》专题讲座总结报告一、两化融合的含义两化融合即工业化和信息化高层次的深度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两化融合是两个历史进程的融合发展,信息化不仅带动工业化,还要带动和促进一切与工业化相伴随的历史进程,使之融合发展。

十八大将此概括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在工业化发展历史进程中,不仅是生产力(技术、工具、设备、动力等等)的发展,还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观念、习惯、体制、机制等等)的发展。

推进企业两化融合,不仅是技术、设备等等的融合,而且是包括企业的愿景、目标、商业模式、管理体制、文化等等的融合。

简而言之,企业两化融合就是在信息化条件(环境)下,企业实现全面现代化的进程。

两化融化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形成有竞争力的研发和管理能力,从而为企业提供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而这是降价竞争或引进一项技术或新产品带来的短期优势所不能比的。

二、两化融合的发展发达国家两化融合发展历程的特点与我国有显著不同。

发达国家是渐进式发展,先工业化后信息化;先管理现代化后管理信息化;技术上逐步换代,先大型机,后小型机,再服务器-客户机,直至互联网、云计算。

而中国则是跳跃式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管理现代化与管理信息化同步展,技术上是快速换代,四世同堂。

《中国制造2025》是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印发的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文件,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目的是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工业由大变强、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行动纲要,两化融合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线,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

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该管理体系适用于所有企业,不分领域、不分行业、不分规模,是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企业全局;该管理体系的关注焦点是获取与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它能准确定位企业对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需求,进一步提出两化融合实施目标,有效规范和控制两化融合实施过程,并跟踪评估实施过程是否形成了预期的新型能力、以及新型能力是否符合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要求,最终帮助企业在其发展战略框架下实现两化融合的闭环控制和良性循环。

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

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

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从智能制造到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工业革命。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融合,正在为现代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变革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一、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融合的趋势工业化是一种可追溯至18世纪的生产力革命,推动了现代工业的繁荣和发展。

而信息化也同样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正在通过数字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手段,为工业带来新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

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融合的趋势下,我们正在迎来智能制造的时代。

智能制造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的制造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生产线将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自我调整和优化,从而实现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同时,智能制造还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产品选择。

二、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面对全球性的经济竞争、技术革命和市场变化,企业必须积极转型升级,才能在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而数字化转型恰恰是企业实现升级转型的必要途径。

数字化转型是指利用数字技术、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企业生产、管理和营销各方面的优化升级。

在数字化转型下,企业将建立一个全面的数字化平台,将各类数据进行汇聚和分析,帮助企业实现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的实时监测和调整。

同时,数字化转型还能有效提升企业的客户体验和服务水平,帮助企业在市场中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三、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实践案例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实践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

例如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不断深入,将自动化和数字化集成,建立了全面的数字化平台。

西门子通过开发物联网平台 Mindsphere,实现了对企业生产和服务过程的全面数据分析和优化。

另外,福特汽车也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开展领先的实践。

福特汽车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了产品的自动化设计、制造和预测性维护,在全球范围内掌握了行业领先的制造工艺和技术。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它们之间的相互促进、交织融合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首先,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将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水平。

工业化的发展让生产过程更加自动化,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信息化的发展则让生产流程更加智能化,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将加速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化生产的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其次,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将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传统的制造业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产品品质、功能和服务的需求,而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将催生新的制造业模式,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这将加速工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转型,提高整体经济竞争力。

最后,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将引领新的科技革命。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不仅推动了传统制造业的升级,也催生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如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等。

这些新产业的发展将推动信息技
术的深度应用,引领新的科技革命,从而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综上所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将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引领新的科技革命。

我们需要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 1 -。

如何推进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论述

如何推进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论述

如何推进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论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中国正面临着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任务,这不仅对于提升国家的经济竞争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层面论述如何推进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首先,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需要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

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投入。

政府还应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监管和指导,保证其符合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要求和标准。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与研发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科技创新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关键要素之一,只有不断提升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才能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

因此,中国需要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资金投入,鼓励他们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方面进行创新研究和实践。

同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供系统的培训和教育,以满足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发展需求。

第三,加强产业协同与合作,构建全球价值链。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需要各个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构建全球化的产业价值链。

中国应鼓励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企业加强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同时,加大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的重组,提高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最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与可持续发展。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还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低碳的工业发展模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中国应当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加大对信息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增强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意识和认识。

综上所述,推进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和政策支持,企业加大投入和创新能力,产业加强合作与协同,以及社会各方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

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

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信息化的发展为工业化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推动了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而工业化则为信息化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促进了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在实现经济创新和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传统工业可以实现智能化、自动化、集约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提供了机会,推动了创新型产业和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使得经济结构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有助于提高经济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在能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还可以实现交通运输的智能化、无人化、安全高效运行,解决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等问题,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对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解决社会问题也有重要意义。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此外,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还可以推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提高社会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

为了推动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需要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平台。

同时,还需要提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此外,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享好处和经验,推动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

总之,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路径。

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既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各国实现经济创新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报告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报告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报告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已成为推动企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为深入了解某企业或行业的两化融合现状,特进行此次评估,并形成以下报告。

一、评估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生产方式和企业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

信息化不再仅仅是辅助工具,而是成为了驱动工业创新和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

因此,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程度进行准确评估,对于把握发展趋势、制定战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二、评估目的本次评估旨在全面、客观地了解被评估对象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推进两化融合提供决策依据和改进方向。

三、评估方法本次评估采用了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专家访谈以及数据分析等。

1、问卷调查:设计了涵盖信息化基础设施、业务流程信息化、信息化管理等多个方面的问卷,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广泛调查,以获取第一手数据。

2、实地考察:深入企业生产现场、研发部门、管理部门等,实地观察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实际效果。

3、专家访谈:邀请行业内资深专家,就两化融合的关键问题、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交流,获取专业意见和建议。

4、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各类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运用相关评估指标和模型,得出定量和定性的评估结果。

四、评估内容1、信息化基础设施网络覆盖与带宽:评估企业内部网络的覆盖范围、稳定性以及带宽是否满足业务需求。

服务器与存储设备:考察服务器的性能、存储容量以及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的有效性。

终端设备:了解员工使用的电脑、移动设备等终端的配置和更新情况。

2、业务流程信息化研发设计:评估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过程中采用的信息化工具和技术,如 CAD、CAM、PLM 等的应用程度。

生产制造:查看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设备、生产执行系统(MES)、质量管理系统(QMS)等的应用情况,以及是否实现了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和监控。

供应链管理:分析企业在采购、库存管理、物流配送等环节的信息化水平,如 ERP 系统、供应链协同平台等的应用效果。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力量。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可以带来许多好处。

首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制造业中,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同时,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传统工业化模式下,许多企业面临着资源和环境压力,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企业可以实现生产方式、产品结构和业务模式的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传统的制造业可以向智能制造业转型,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也有助于推动城市的智能化建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城市实现智能交通、智能能源、智慧环保等方面的建设。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现交通流量的优化调度,提高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通过智能能源系统,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应用,减少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通过智慧环保系统,可以实现对环境污染源的监测和治理,提高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还可以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资源的精细管理和高效利用。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等指标,实现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和节约。

同时,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

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

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近年来,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成为了全球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作为两个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产业,它们的结合不仅可以提高产业效率,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本篇文章将探讨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从它们的定义、特点、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定义新型工业化是指以先进制造技术、智能化制造为核心,以绿色、低碳、循环为特征,以推动工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的工业化模式。

信息化则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将信息与网络相融合,实现信息的高效传输和共享,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模式。

二、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特点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融合发展: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两个产业的相互融合可以实现产业的高效、清洁生产。

2. 创新驱动: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是推动创新、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的关键。

它们的发展需要不断推动技术和管理创新。

3. 绿色、低碳、循环: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需要避免资源和环境的浪费,以绿色、低碳和循环为特征,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精益生产: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可以实现产业的精益生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5. 多元化: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是多元化、复杂化的,需要多元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资源的支持。

三、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现状当前,全球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

以中国为例,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和互联网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市场之一。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制造业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加强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在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将得到快速促进和发展。

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将进入到更快速、更深入的阶段。

两化融合的现状、经验和趋势分析

两化融合的现状、经验和趋势分析

两化融合的现状、经验和趋势分析两化的融合就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这两化的融合是走有中国特色工业化的选择,是改变经济构造和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是促进工业化转变的举措。

分析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状况,结合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经历,对于两化的融合发展进行盼望,有利于每一个部门都推进两化融合,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一、两化融合的发展现状1.1国外的发展现状从古至今,信息技术在逐步的进步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

很多的国家都已经制定了信息化策划。

例如法国的信息策划、德国的信息策划等。

由于信息化的实施信息技术在各个部门都在广泛的应用,对于这些国家的工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在技术的融合方面,计算机的辅佐技术,计算机的辅佐工程,计算机的辅佐工艺,计算机的集中制造体系,数控技术,现场总结技术,敏捷制造技术等等的技术已经应用的非常的成熟。

并且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让设计和生产过程的自动技术,数字技术,智能化,可视化。

(2)在商品融合的方面,许多的商品里面都有技术的含量。

例如,在航天的飞行器,汽车,船里面都有电子的仪器;在雪柜,洗衣服的机器,电视等家电产品中,很多的都是使用了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了从传统的家电到智能家电的转化;普通的机床通过增加数控系统,就成为了数控机床,价值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

(3)在业务融合的方面,单位里面的规划,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的管理,商业智能,产品数据的管理,财务管理的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管理软件在工业企业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很大的提高了管理的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4)在产业繁衍的方面,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促进了发达的ICT产业,推动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1.2国内的现状共产党,国家对于两化的融合都做出了很多的策划,各个级别的工业和信息化主管的部门都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当前已经有了初步的效果。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在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促进工业的转型升级上的作用已经逐渐的展现出来了。

国内外两化融合的现状、经验与趋势

国内外两化融合的现状、经验与趋势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是走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自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两化融合以来,已有近4年的时间。

分析两化融合发展现状,总结两化融合实践经验,对两化融合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有利于各级两化融合主管部门加快推进两化融合,促进当地区域经济发展。

1、两化融合的发展现状1.1国外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信息化战略计划,如法国的信息社会行动计划、德国的21世纪信息社会计划等。

随着这些计划的实施,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各个工业门类中去,对这些国家的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技术融合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数控技术、现场总线技术、敏捷制造技术等技术已经成熟,并在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使设计与生产过程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

在产品融合方面,越来越多的工业产品都含有电子信息技术成分。

例如,在航天器(如卫星、宇宙飞船、火箭)、飞机、汽车、船舶中,都装备了电子仪器仪表;在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等家电产品中,许多都采用了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了从传统家电到智能家电的转变;普通机床通过增加数控系统,就成为了数控机床,价值得到很大的提升。

在业务融合方面,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 )、供应链管理(SCM )、商业智能(BI)、产品数据管理(PDM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 )、资产管理系统(EAM )、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管理软件在工业企业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减低了管理成本。

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

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

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不仅可以加速工业化进程,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财富。

现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将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新型工业化的概念及发展趋势新型工业化是指基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能源等手段,重构工业生产模式,推进智能制造,实现工业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一种先进工业形态。

新型工业化以智能化为核心,具有高度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人机协同特征,实现了从“粗放型”向“智能型”的转变。

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生产管理和维护,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可视化、智能化和远程化;二是网络化布局,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跨地域、跨域的资源共享和合作,构建协同的供应链和价值链;三是智能化升级,通过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技术手段,实现生产过程的自主决策、自我维护和优化调整。

二、信息化的概念及发展趋势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递、存储和应用的活动,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普及化。

信息化的发展,既是信息技术创新的推动,也是人类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信息化已经深刻影响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数据化,信息技术进一步深化对数据的采集、分析、应用和保护,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增值;二是数字化,数字技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数字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三是智能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变革,实现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的发展。

三、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是两种先进工业形态的有机结合,可以释放出巨大的协同效应。

它可以加强数字经济、实现智能制造、构建智慧城市,为推动经济增长、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重要贡献。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近些年,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成为了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地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相结合,从而推动产业创新和提高效率。

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

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定义信息化,顾名思义,是指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无论是IT行业、电子商务、金融、医疗、教育还是其他领域,都已经离不开信息化。

而工业化则是将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转为机械生产方式,通过大规模生产达到效率提高、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目的。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在很多领域已经存在着融合的趋势。

例如,在工业生产方面,传统的生产车间已经逐渐被数字化和智能化取代。

工厂内部运用数字控制、自动化生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和生产流程的信息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

在服务行业方面,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此外,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也出现了在物联网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物联网产业目前已经正在快速发展中。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使得信息和技术与传统工业有机地结合,同时其准确定位、信息共享和数据连通机制,也使传统制造业实现从“生产型”到“服务型”转型,使原本落后、低效的生产和销售方式变得更为高效、智能、高附加值。

三、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影响和挑战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可以带来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方面,它推动了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为企业和个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

同时,也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优质的服务。

另一方面,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挑战。

例如,传统制造业对新技术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企业进行技术培训和更新设施,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

而且,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中,涉及到一些问题,例如个人信息的安全性,数据隐私等需要妥善解决。

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年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年月年月工信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年)》,提出要“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区域试点。

鼓励各地开展省级试点示范,配合开展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测度。

支持行业协会和地方继续开展企业两化深度融合水平测度、企业对标和示范推广工作,引导企业参与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和普及推广。

培育第三方服务机构,提高两化融合服务支撑能力。

”年月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苗圩部长提出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提升信息产业支撑能力。

两化融合着力点在于营造良好环境,确立标准标杆,汇聚政策资源,激发企业行业的内在动力。

”两化融合区域发展水平评估是推进两化融合的有力抓手,也是各地摸清两化融合现状、发现问题、把握发展趋势和规律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引导、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年,在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指导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连续两年开展了全国两化融合区域发展水平评估。

评估工作得到了各地的肯定和支持,部分省市还借鉴评估指标体系和工作方法,对本省地市级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开展评估。

年,在前两年评估的基础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开展了第三次两化融合区域发展水平评估。

为确保评估的连贯性和可比性,本次评估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与年基本保持一致,指标体系包括基础环境、工业应用、应用效益三类共项指标,其中项指标数据来自公开统计数据,项指标数据来自抽样调查,企业数据采集量由首次评估的多家扩大到本次的多家。

最后,基于数据校对和指数计算,编写完成《年度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目录一、综合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基础环境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城(省)域网出口带宽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固定宽带普及率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固定宽带端口平均速率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移动电话普及率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互联网普及率错误!未指定书签。

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工业互联网技术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它以互联网为基础,将实体经济与数字化世界相融合,为企业的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环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增值服务。

本文将从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两方面探讨工业互联网技术。

一、发展现状1.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资源环境约束的压力增大,传统工业产业不得不寻求新的转型升级之路。

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和风险,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技术基础不断完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工业互联网技术的落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可以通过数据采集、存储、分析等手段,将传感器、设备、生产线等实体物体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智能化决策。

3.国内外政策支持:工业互联网技术被认为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划,加大对工业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力度。

例如,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美国智能制造等都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未来趋势1.智能制造成为核心: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通过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全面智能化的设备、工艺和管理手段,企业可以实现生产线的柔性化和个性化,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2.跨界融合加速进行:工业互联网技术在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的同时,也推动了产业之间的融合。

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金融、物流等行业之间的合作愈发紧密,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正在形成。

例如,共享制造、定制化生产、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探索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3.安全和隐私保护需要加强:随着工业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涌现出了许多安全和隐私问题。

如何保障工业互联网系统的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技术手段和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发展现状

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发展现状

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
进步。

目前,中国正处于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发展阶段。

在工业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

汽车、手机、电视、计算机等领域的制造业已经十分成熟并且覆盖范围广泛。

同时,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上,中国也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其实力。

例如,
中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旨在促进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并提升创新能力以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

另外,中国的信息化发展同样取得飞速发展。

区块链、人工智能、物
联网等诸多前沿科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中国也成为了全球最
大的互联网用户国家,移动支付等数字化支付方式也得到广泛普及。

同时,互联网企业也在全球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实力。

对于未来发展,中国已经开始加强工业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

例如,
利用人工智能推动制造领域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加强;又如在数字化工业方面的发展也成为了重点发展方向。

总的来说,中国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发展取得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

未来,这些领域将会进一步强化融合发展,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更大
的动力。

同时,将继续探寻创新发展的新途径,在为国家的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刘绍武来源:《科技资讯》 2014年第15期刘绍武(浙江省电子信息产品检验所浙江杭州 310007)摘要:本文阐述了两化融合的相关知识和两化融合的现状,并提出了两化融合发展的几个方向。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c)-0246-01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我国政府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又作出了“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的重大决策。

之后,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政策性文件,进一步提出了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发展要求。

在资源和能源匮乏,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国经济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业化正面临着高新技术产业少、科技价值增值链低等一系列问题。

而且如今的科学技术水平与日俱增,处于兴盛顶端的新技术正推动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未来站稳脚跟并处于领先地位,就必须响应发展需求,融入信息技术的推广语与应用。

将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在一起,从而不断提升工业企业的竞争力。

1 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信息化与工业化是相互融合、互相促进的关系。

从发展历史方面看,工业化是信息化的源泉,信息化是工业化的派生物。

也就是说工业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产生了信息化,可以说没有工业化也就没有信息化,而没有信息化,工业化也得不到快速的推进。

但是,要注意到,信息化绝对不是工业化的附属品,当工作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信息化,与此同时,信息化也在推动者工业化不断前进,提高工业化水平的重要作用。

从作用形式上来说,工业化是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发展和延伸。

中国工业化进程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工业化进程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不足
部分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仍依赖进口,自 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产业结构不合理
部分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发展不 足。

国际化程度不够
中国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待提高, 国际化程度仍需加强。
03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及重点
加快传统产业升级
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高产品质量和 生产效率。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界限逐渐模糊,制造业服 务化成为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重要手 段。
中国工业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角色
世界制造业大国地位稳固
01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制造业大国之一,特别是在
汽车、电子、钢铁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02 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新技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
未来,智能制造将呈现以下趋势:一 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度融合 ;二是柔性化、个性化、定制化生产 模式普及;三是绿色化、低碳化、可 持续发展成为重要方向。
推动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的策略建议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鼓 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 投入,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展望未来,坚定信心,持续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
01
把握全球科技革命和 产业变革机遇
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国际科 技合作,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体系中 的地位和作用。
02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 兴产业,推动形成以创新为主导的产 业体系。
03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工业发展与 环境保护相协调,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随着信息社会和智能制造的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已经成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只有深度融合才能为企业带来更高效、更智能的生产方式和更优质的产品。

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工业化是指以机器和技术为基础的大规模生产方式,而信息化则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生产和管理方式。

两者的融合不仅涉及到生产与管理的方式,也涉及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数字化是指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自动化是通过各种设备和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而智能化则是通过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智能控制和管理。

二、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意义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数字化。

通过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手段,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和管理,检测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生产中的问题并提高生产过程的透明度。

而通过智能化的手段,可以实现生产设备的自我调节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实践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一些企业在实践中已经实现了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例如,工业机器人可以自主完成生产过程中的绝大部分操作,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

物联网技术可以对设备进行监控和控制,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排除,提高生产稳定性和效率。

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未来未来,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将更加深入和广泛,以数字化生产、智能制造和智能工厂为目标,实现产品与服务的高效、精准和定制化。

同时,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科技的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将进一步升级,迎来更广阔的前景和机遇。

五、结论综上,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是当前发展的趋势,深度融合可以为企业带来更高效、更智能的生产方式和更优质的产品。

只有不断地创新和应用新技术,才能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状与趋势
(1)发展现状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信息化战略计划,如法国的信息社会行动计划、德国的21 世纪信息社会计划等。

随着这些计划的实施,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各个工业门类中去,对这些国家的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技术融合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数控技术、现场总线技术、敏捷制造技术等技术已经成熟,并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使设计、生产过程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

在产品融合方面,越来越多的工业产品都含有电子信息技术成分。

例如,在航天器(如卫星、宇宙飞船、火箭)、飞机、汽车、船舶中,都装备了电子仪器仪表;在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等家电产品中,许多都采用了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了从传统家电到智能家电的转变;普通机床通过增加数控系统,就成为了数控机床,价值得到很大的提升。

在业务融合方面,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产品数据管理(PD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资产管理系统(EAM)、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管理软件在工业企业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减低了管理成本。

在产业衍生方面,发达国家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催生出发达的ICT 产业,促进了与两化融合有关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如咨询业、会展业。

(2)发展趋势
在技术融合方面,信息技术在工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将不断增强。

工业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正在加速朝着以计算机控制为主,以定制化、智能化、柔性化和集成化为特征的自动化生产方向发展。

在产品融合方面,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将成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将越来越高。

在业务融合方面,企业管理信息化将从信息系统相互独立向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方向发展,信息化将向上下游延伸,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

在产业衍生方面,ICT 产业以及与两化融合有
关的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将越来越高,将继续涌现一批新兴产业;IT 厂商将从过去销售IT 产品向提供服务方向发展,软件即服务等理念将越来越深入人心。

国内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状与趋势
(1)发展现状
·制造业信息化迅速发展
目前,中国在CAD、CIMS、数控机床以及工业控制等关键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国产制造业信息化软件市场初具规模,对重大工程和行业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很多大型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具备相当基础。

ERP、CRM、SCM、PDM 等应用系统已经建立起来。

·信息化成为资源、能源供给体系的重要支撑
石油石化工业的信息技术应用起步较早,信息化整体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三大石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思路逐步清晰,统筹规划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原则。

例如,中石油提出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中石化提出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中海油提出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分步实施、逐步替代”。

应用层次日渐清晰,已经形成包括生产操作控制层、生产执行层、经营管理层和企业管理层的完整信息系统应用体系。

·信息化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为中国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

例如,在炼铁、炼钢、轧钢等工艺中,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精确化生产作业,减少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在建材生产设备上安装变频装置,可以有效节煤、节电、节水,减少污染物排放。

在火力发电厂,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燃料掺烧比例、煤种、灰份等进行优化配置,可以使煤炭燃烧最充分。

山东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钢综合耗水由21 立方米/吨下降到目前的5 立方米/吨,钢综合能耗由1200 千克标准煤/吨下降到700 千克标准煤/吨。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不锈钢分公司采用能源管理系统之后,高炉煤气放散率由最初的30%下降到10%以内。

目前,宝钢分公司高炉煤气放散率控制在2%以内。

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通过应用艾斯苯HYSYS 动态模拟系统,重点对芳烃分馏、岐化单元进行了优化,结果每年节约燃料油几千吨。

2007 年,山水集团在大型风机上全部安装高压变频装置,年节电量达8000 万度,减少循环冷却水用量300 万吨。

如今,山水集团通过信息技术改造,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排放量分别比2004 年减少37%、32%和34%。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所需的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中国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多数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末端,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率都还比较低,产品附加值也很低。

中国近半数发明专利申请来自国外,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移动通讯、无线电传输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由于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中国不少行业存在技术空心化的危险。

中国信息化带动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的研发缺乏群体性突破。

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综合创新的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

中国工业生产所需的大量技术装备,特别是高端产品主要依赖于进口,中国技术的对外依存度超过50%。

中国装备制造业虽然规模较大,但真正体现行业竞争力的高精尖加工工艺和重大技术装备仍然比较薄弱。

市场急需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技术装备和产品严重短缺,一些国民经济和高技术产业领域所需的重要装备依赖进口。

中国的高端医疗设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光纤制造设备,基本从国外进口;石化装备的80%,轿车制造装备、数控机床、先进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70%依赖进口。

中国每年8 万多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有70%是用于购置设备,而其中又有60%依赖于进口。

(2) 发展趋势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首先出现在IT 密集度比较高的工业门类,因为这些工业门类对信息化的依赖性较强。

随着工业领域对信息技术的价值认识越来越深刻,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范围将扩大到IT 密集度比较低的工业门类。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将进一步深化。

随着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明确,要求越来越高,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深入。

以前,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主要体现在ERP、CRM、SCM 等管理软件在工业企业的应用。

今后,信息技术将着重与生产工具或工业装备融合,实现管控一体化,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企业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的主体地位将逐步确立。

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初期,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有限,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动力不足,两化融合还要依靠政府部门来推进。

政府部门通过开展试点示范工程,提供资金支持、提供优惠政策等手段来促进辖区内工业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随着企业信息化市场越来越规范、成熟,信息化给工业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企业内在信息化动力机制建立,成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主体,表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逐渐步入正轨。

·建设公共平台将成为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手段。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并不是企业个体的事情,而是整个工业企业的事情。

因此,工业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存在一些共性的东西。

这些共性东西需要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或第三方公司去提供。

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基地或园区,将成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手段。

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初期,公共平台建设可以由政府主导。

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机制的成熟,公共平台建设要以市场为主导。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