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他人”与“榜样”和“偶像”的概念辨析
少年儿童心中的偶像与榜样
-4-
雷锋精神为什么经久不衰?
雷锋之所以在当代仍受少年儿童喜爱、敬佩,主要有以 下三方面原因:首先,雷锋身上助人为乐、敢当螺丝钉、刻 苦学习的精神是人类普遍认同和需要的真善美的品质,它不 会因时代变迁而被否定;其次,雷锋本身是个“小人物”, 具备亲和力。而且,雷锋精神是每个人都能学习和效仿的, 他给我们提供了作为普通人应有的基本生活准则与道德标准。 调查是在2011年5月进行的,并不受近期学习和纪念雷锋的相 关活动影响,这也进一步说明,雷锋的地位在青少年心中一 直比较高。
少年儿童心中的偶像与榜样
为 什 么 要 调 查 研 究 少 年儿 童 心 目 中 的 偶 像与榜样? 偶像与榜样的区别 当 前 我 国 少 年 儿 童 最 崇拜 哪 些 人 ?
-1-
为什么要调查研究少年儿童心目中的偶像 与榜样?
许多研究发现,偶像和榜样对于少 年儿童的成长必不可少。 了解少年儿童心目中偶像与榜样 的分布特点,对于认识当下少年儿童 的普遍心态与成长状况,分析解决少 年儿童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非常 大的意义。
-2-
偶像与榜样的区别
一般来说,偶像多是自主选择的结果,而榜样更多的是 由政府和学校树立的,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偶像更多地用 来满足情感需要,如娱乐需要等,而榜样更多地起激励作用。 当然,二者并不对立,可以相互转化和融合。 调查中发现,孩子对偶像和榜样的区分度并不明显。比如, 在孩子们最喜欢的偶像的调查结果中,周杰伦、张杰、杨幂、 许嵩等娱乐明星排名靠前;同样,在孩子们最认可的榜样的 调查中,他们依然靠前。
-5-
调查还显示,超半数学生不喜欢学校的榜样教育方式。 学校的榜样教育为什么不能赢得孩子喜爱? 调查发现,对于学校榜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受访 学生认为排名前五位的是“榜样被美化、夸大”(16.1%)、 “榜样教育千篇一律,没有个性”(14.1%)、“榜样的缺点被 隐藏,不可信”(13.3%)、“对榜样的宣传太死板”(13.3%)、 “榜样不是学生选出来的”(13%)。 榜崇拜哪些人?
偶像与榜样的力量主题班会
学习偶像与榜样的优秀品质
学习他们的勤奋努力
了解偶像和榜样在事业上所付出的努 力和汗水,学习他们持之以恒、不断 进取的精神。
学习他们的正直品质
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
了解偶像和榜样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 的创新思维和勇气,学习他们敢于突 破、追求卓越的精神。
了解偶像和榜样的为人处世之道,学 习他们正直、诚实、有担当的品质。
榜样的力量
01
榜样的定义
榜样通常是指那些具有良好品质、行为习惯和道德风范的人物,能够成
为人们学习和效仿的对象。
02
榜样的力量来源
榜样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他们的品德、行为和影响力,能够激发人们的敬
仰、学习和模仿,促使人们向他们看齐。
03
榜样对青少年的影响
榜样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是深远的。通过学习和效仿榜样,青少年可以养
科研成果:发现青蒿素,为抗击疟疾作出巨大贡献。
优秀榜样的案例分享
学术精神
坚持不懈、追求卓越,为科学事业奉 献一生。
社会影响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高中 国科学界的国际地位。
偶像与榜样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01
02
03
坚定理想信念
偶像和榜样都有自己的目 标和追求,我们应该学习 他们对于理想的执着和坚 定。
03 如何正确追星与 学习榜样
理性看待偶像与榜样
偶像与榜样并非完美无缺
认识到偶像和榜样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 应该盲目崇拜或过分追求完美。
保持独立思考
在追星和学习榜样的过程中,应保持独立思考,不盲目跟从,学会 筛选和辨别信息。
正确认识偶像与榜样的价值
认识到偶像和榜样的价值在于他们的优秀品质、人格魅力和正能量 ,而不仅仅是外表或名气。
重要他人研究述评
影 响下 , 生 的社 会 化 出现 不 同 的 路 径 和 结 果 。对 学
此, 学术 界进 行 了一 些研 究 , 得 了一 定 的成 果 。对 取 这 些研 究成果 的梳理 、 纳 与 总结 , 归 有利 于 进一 步深 化 此 问题 的研 究 , 今 后 的有 关 研 究 将 产 生 一 定 的 对 作用。
一
个 底 大顶 小 的金 字 塔 , 上 到下 依 次是 纯偶 像 、 从 偶
像 型榜样 、 榜样 型偶 像 和 纯榜 样 , 虽然 他 没 有 直接 提及 重要 他人 的 概 念 , 是 他 所 提 到 的 这 4个 概 念 但
都属 于 偶像 或 榜样 的范 畴 , 而且 从 实 际指 代 上来 讲 ,
2 .重 要他 人 的变化 。对 学生 重要 他人 的 变化 的
( 9 2 从人 的 全 面 发 展 的 角度 加 以 界定 , 要 他 人 19 ) 重 是指 对个 体 自我发展 ( 其是 儿 童 时期 ) 重要 影 响 尤 有 的人 和群 体 , 即对个 人 智 力 、 言及 思 维 方式 的发 展 语 和行 为 习惯 、 活 方 式 及 价 值 观 的形 成 有 重 要 影 响 生 的父母 、 师 、 崇拜 的人 物 及 同辈 群 体 等 。1( ’ 教 受 【 J 随着 学科 的发展 , 一 概 念逐 渐 引 入教 育 社会 学 中 。 这 吴康 宁认 为所 谓 “ 要 他人 是 指 对个 体 的社 会 化 过 重 程 具有 重要 影 响 的具 体 人 物 ” ] [ 。这 是 在米 德 的传统 上 , 重 要 他 人 作 为 一 个 泛 化 的概 念 所 进 行 将 的一般 意义 上 的界 定 , 代 表 着 我 国教 育 学 界 对 这 也
辩论青春偶像
各位评委,观众:大家好!对方辩友的陈诉使我们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人说:“我们是为了真理而战的。
”日本人说:“我们是把中国当成兄弟,带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去帮助中国发展的。
”这是真实的吗?卡耐基说:每一个人都为自己所做的事寻找一个正面的借口。
对方辩友以上所说的利是为了使青春偶像崇拜在其他人看来更有理由一些还是在青春偶像崇拜中突然感得到的呢?无论是XXX还是XX(利的例子)是否在自己一决定去成为青春偶像崇拜一员的时候就有,如果不是,那么我们如何界定那些利不是由个人感悟所得,青春偶像崇拜在其中充其量只扮演了导火索的角色。
因此,我方对于青春偶像崇拜中利的确定性与青春偶像崇拜在利中的重要性是存疑的。
我方的观点是:青春偶像崇拜弊大于利,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步入青春期后的青少年,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情感丰富,但由于青少年时期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在他们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容易产生心理失误,甚至心理滑坡。
青春偶像崇拜就是基于心理的不成熟,由此有三个特点:首先是理想化——把偶像及其特质想象得完美无瑕。
其次是浪漫化——对偶像产生浪漫的幻想和依恋,沉湎于对其偶像的种种情爱遐想之中。
再次是绝对化——对偶像投以绝对的信任,采取一种近似狂热追逐和迷恋。
二:还表现出三个行为特点:冲动性心理活动倾向、超现实的情感体验、过度的行为反应。
在偶像崇拜过程中,情感成分常常胜于理智成分,过于激动、兴奋和不由自主的情绪体验不足为怪,超越社会行为准则的行为反应也时常可见。
三:青春偶像是立足于大众传媒的,被大众传媒的操纵.大众传媒是商业机构,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为谋取利益.他们以青春偶像为工具,以各种手段榨取其粉丝的金钱。
往往一个偶像在被传媒力挺的时候可以达到很高的知名度,但是,一旦他失去了利用价值,传媒就会很干脆直接把他舍弃,而那些曾经崇拜过这些偶像的人,在某一天发现自己找不到自己的偶像了,回头看看,除了疯狂,他们究竟得到了什么?四:如我一开始所言,青春偶像崇拜的利是具有不确定性的且对于人的重要性是值得怀疑的。
“偶像—榜样”教育路径探析
聚焦/特别关注FOCUS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的异同偶像崇拜是一种多发于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心理现象,是个人对偶像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
榜样教育则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方式,青少年要以充满正能量的人为榜样,学习其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
对两者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偶像崇拜往往以“吸引”为特征,新媒体是偶像宣传的主要渠道,青少年偶像选择受网络和电视的影响最大,并以“消费型偶像”居多;榜样教育闪现“利他”光芒,主流媒体是榜样宣传的主要渠道,优秀品格是成为榜样的最重要因素,包括爱国、奉献、正义等。
从发生机制上看,偶像生成和宣传的各阶段环环相扣,多为迎合受众;榜样则主要通过组织推荐、官方评选产生,是为引导受众。
对偶像的宣传博人眼球,更具传播力和吸引力;而榜样宣传的方式一般是宣讲、展示,弘扬主旋律,更显严肃庄重。
对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的反思(一)偶像崇拜应当受到重视偶像崇拜从本质上讲是对完美自我的向往,青少年判断力不足,面对鱼龙混杂的偶像市场,有可能比较盲目。
但是,偶像崇拜过程中隐含着价值判断、理想信念、自我认同等,所以,将偶像崇拜纳入教育范畴,对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给予引导十分必要。
另外,由于偶像崇拜有娱乐性、超现实性和隐蔽性等特点,所以,学校在偶像崇拜上话语权缺失,教师和家长对偶像概念的理解过于窄化,对青少年的尊重和情感关怀不足。
综上所述,偶像崇拜应受到重视,亟待正确引导。
(二)榜样教育需要突破困境在文化多元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榜样教育正在受到冲击。
学生对榜样教育接受程度低,认为榜样远离自己的生活,人物形象过于完美,难以学习,宣传方式相对单一,缺乏吸引力。
榜样教育需要继承与创新,突出时代感。
(三)以“偶像——榜样”教育来突破两者间壁垒心理学家岳晓东提出了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六边形模型,他指出,偶像与榜样中间存在重叠,并非对立,由此提出了“偶像——榜样”教育理念。
“偶像——榜样”教育旨在坚持榜样内核,利用偶像优势,重塑新时代偶像和榜样教育内涵,把对偶像的选择从关注人物为核心转变为关注人物的特质为核心。
新时代大学生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比较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比较研究新时代大学生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比较研究引言:新时代大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日益普遍,而传统的榜样教育在此背景下显得逐渐被淡化。
本文将从两者的定义、特点、影响以及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揭示其区别与联系,为如何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参考。
一、偶像崇拜的定义与特点偶像崇拜是指个人或群体对于某个特定的人物产生极度崇拜、仰慕和追随的现象。
新时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的主要特征包括:偶像聚焦于明星、网络红人等具有相对公众形象的人物;追随者通常情感化程度高,将偶像视为精神寄托,认为其言行无可指责;追随者比较频繁地获取、分享偶像的信息,积极参与到相关活动中去。
二、榜样教育的定义与特点榜样教育,即以具有良好品德、行为的人物为榜样,引导他人积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传统的榜样教育的特征包括:榜样是一种德行上符合大众价值观的典型人物;通过证明其能力和品德,榜样为他人树立了积极的人生目标;通过学习和模仿榜样的优点,他人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三、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的区别(一)源头上的区别偶像崇拜多源于媒体、社交网络等传播渠道的广告宣传和炒作,具有明确的商业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营销行为的结果。
而榜样教育则源于社会的关注、认可,榜样的形成和传播较为自然和真实。
(二)认知形式上的区别偶像崇拜是一种片面形象化的崇拜,追随者面对的通常是偶像通过网络、媒体展示的一面,而对这个人物的整体性格和生活可能了解并不多。
榜样教育更侧重于传递榜样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使之成为学习对象和行为的参照。
(三)精神层面上的区别偶像崇拜在精神上给了追随者一种“喜爱并追随某种特定形象”的快感,主要满足个体的情感和欲望。
榜样教育则以榜样的行为规范、思想观念影响他人,对个体的规范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的联系(一)价值观向度无论是偶像崇拜还是榜样教育,都是通过积极正向的行为和形象塑造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体的价值观。
偶像与人生榜样主题班会
青少年应理性看待偶像和人生 榜样,既不过度崇拜也不过度
贬低。
选择正面榜样
选择具有积极品质和正面行为 的偶像和人生榜样作为学习对 象。
自我提升
将偶像和人生榜样的优秀品质 和经验作为自我提升的动力, 而不是盲目追求表面的成功和 名利。
保持独立思考
在崇拜和学习偶像和人生榜样 的同时,保持独立思考能力, 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吸取失败案例中的教训
从失败的偶像和人生榜样中吸取教训,认识到错误的选择 、不负责任的行为和缺乏自律会导致人生的失败,从而警 示自己要引以为戒。
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面对偶像和人生榜样时,应保持批判性思维,不盲目崇 拜,而是理性分析他们的优点和缺点,从中获取对自己有 益的经验。
05 青少年如何以偶像和人生榜样 为榜样,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激励作用
偶像和人生榜样可以成为青少年 的精神支柱,激励他们追求更高
的目标,克服困难。
榜样作用
通过学习偶像和人生榜样的优秀品 质和成功经验,青少年可以塑造自 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自我认知
通过比较和思考自己与偶像和人生 榜样的差距,青少年可以更好地认 识自己,发掘自己的潜力和特长。
消极影响
01
02
03
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制定计划
为实现目标制定具体的计划,包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安 排。
坚持不懈
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和挑战,努力前行。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想象力。
将偶像和人生榜样的经验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制定计划
01
借鉴偶像和人生榜样的成功经验,制定自己的学习和人生计划
榜样与偶像班会教案的差异化教学模式探讨
榜样与偶像班会教案的差异化教学模式探讨教学班会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完成德育任务,而且有助于学生心灵成长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而在教学班会中,榜样和偶像成为影响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榜样与偶像在教学班会中的差异化教学模式,从中探讨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和偶像的重要作用。
一、榜样与偶像定义榜样是一种被视为良好模范的人,他们具有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杰出的能力以及崇高的品质。
他们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成功事迹,给其他人提供了一个好的学习参考。
而偶像则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概念,它指的是个人价值观和偏好的塑造。
二、教学班会中的榜样与偶像在教学班会中,榜样与偶像的作用是不可短除的,他们成为了学生认知形成和个性塑造中的重要人物。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们可以采用差异化教学模式,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更好地发挥榜样与偶像的作用。
1.榜样在教学班会中的作用榜样在教学班会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通过自己的行为,引领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避免了学生落入不良习惯和误区。
如在班会中,老师可以通过介绍优秀学生、员工等人物作为榜样,让学生学习他们的成功之路以及心态,增强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不足,提高其自我发展的意识。
2.偶像在教学班会中的作用偶像在教学班会中的作用,主要在于满足学生情感需求,建立心理安全感和认同感。
偶像是学生较为熟悉和喜爱的人物,他们的各类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潜在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在班会中,老师可以通过启迪学生对于偶像的思考讨论,包括让学生了解偶像的生产、经历、形象打造等方面,帮助他们懂得有正确的人生偶像,而不是盲目追求。
三、教学班会中榜样与偶像差异化教学模式的探讨在教学班会中,榜样与偶像具有不同的角色和作用,要想更好地发挥他们在班会中的作用,我们需要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模式。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在班会教学中,榜样与偶像的作用是需要结合具体的话题和内容来讲授的。
偶像与榜样主题班会
大贡献,成为永恒的偶像和榜样。
02
历史人物的特点
伟大的思想、卓越的成就、高尚的品质等。他们可能是政治家、科学家
、哲学家、文学家等,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03
学习方式
了解他们的生平和事迹,学习他们的思想和理念,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
05
成为别人的偶像与榜样
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不断学习,提升知识水平
02
偶像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名人、 艺术家、体育明星等公众人物, 也可以是虚构的角色,如电影、 电视剧、动漫中的角色。
榜样的定义
榜样是指值得学习和效仿的对象,通 常具有高尚的品质、卓越的能力或突 出的成就。
榜样可以是历史上的伟人、英雄、科 学家等,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优秀 人物,如道德模范、行业精英等。
偶像与榜样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偶像主要侧重于被崇拜和追捧,可能 不具备实际的榜样作用;而榜样则是 值得学习和效仿的对象,强调的是实 际的行为和品质。
联系
班会目的
通过深入探讨偶像与榜样的定义、区 别和联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和人生观,寻找值得学习的榜样, 激发自我成长的动力。
在某些情况下,偶像和榜样可能重叠 ,一些同时具备才能和品质的公众人 物既可以是偶像也可以是榜样。
02
偶像与榜样的作用
偶像的作用
01
02
03
激励个人成长
偶像的存在可以激发个人 的积极性和动力,促使人 们为了追求与偶像同样的 成就而努力。
塑造理想自我
通过崇拜偶像,人们可以 设定自己的理想形象,并 朝着这个目标不断进步。
提供娱乐与放松
偶像的娱乐作品可以带给 人们快乐和放松,有助于 缓解压力,增强心理健康 。
榜样与偶像.
偶像:以经济利益和市场利益为出发点。 榜样:有很大的教育性,能激励一个人不
断的努力、进取。 偶像:有很大的娱乐性,刺激就好,能搞 笑就行,在偶像面前,会感到自己的渺小 和自卑。
让我们来看看一些疯狂追星的事例
1.有一个孙燕姿歌迷,因为 思慕偶像成狂,居然按照偶像 的五官做了整容手术,前后判 若两人,俨然一个小燕姿。
2.一名“超级女歌迷”迷恋黎 明,后被发现在寓所留下遗书 吞服大量安眠药自杀身亡,死 时手中仍握有黎明主演的电影 的影带。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追星?
1.不盲目追星。你所崇拜的应该是真正值得你 崇拜的,该 不是徒有其表,更应该能震撼你的心灵。2.不 疯狂追星。不要滥花时间和钱在追星上。因 为,星的光环不应该罩在你的身上,追 星也没有什么可夸耀的,更不应该成了你生活 的全部。3.摒弃狭隘心态。同学们所崇拜的 偶像有同有异,不能因为偶像的不同,就对 别的同学持排斥甚至敌对的态度。4.善于从 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 总之,不要在追星中失去你自己,因为你最 终只能成为你自己。
班会结束 谢谢!
榜样与偶像
我们心中的榜样是什么样的?
榜样的作用
能学习的榜样,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个个争先 恐后、干劲十足 。
谈谈哪些人能够成 为我们的榜样?
他们是我们的偶像还是榜样?
榜样与偶像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榜样:以人的教育和终身发展为出发点;
偶像与榜样课件
政治偶像
总结词
政治偶像是指在政治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领袖人物。
详细描述
政治偶像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领导才能引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他们通过制定政策、推动改革等方式展现出对 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力和解决能力,成为人们追求社会公正和进步的代表。
优秀榜样的引领作用
榜样的影响力
优秀榜样通常具有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成就和良好的行为 习惯,能够激发人们的敬仰之情,引导他们向榜样看齐。
榜样的示范作用
优秀榜样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经验,为追随者提供了可 借鉴的范例,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榜样的传承和发展
优秀榜样不仅在当代具有影响力,还能够传承和发展自己 的思想和理念,激励后人继续努力,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做出贡献。
谢谢
THANKS
总结词:偶像与榜样对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他们 可以培养人才、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 力。
05 如何正确看待偶像与榜样
CHAPTER
理性看待,避免盲目崇拜
偶像与榜样是个人成长过程中 的重要角色,但应理性看待, 避免盲目崇拜。
了解偶像或榜样的背景和成就, 分析其优秀品质和成功经验, 从中汲取有益的启示。
发挥偶像与榜样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影响
正确认识偶像或榜样的缺点和不足, 避免盲目追随或模仿其不良行为。
在崇拜偶像或榜样的同时,注重自我 成长和发展,发挥个人潜能和创造力。
警惕偶像或榜样的负面影响,如拜金 主义、虚荣心等,保持自我判断和清 醒意识。
06 案例分析
重要他人的概念
重要他人的概念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的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C. WrightMills)在米德(GH.Mead的自我发展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心灵、自我与社会》中,米德提出,人类群体的他人可以通过语言、态度、姿态等引起个体自身发生反应,并影响个体采取他人的态度亦或是扮演他人的角色,同时,个体的行为和反应也同样对他人产生影响。
朱海英在《儿童自我概念与重要他人评价的相关研究》中提出:重要他人是在实际生活中,对个体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个人发展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交往中的其他人,而这些他人对个体的发展不一定具有同等的影响力。
呀七祥渊提出,重要他人是指在个体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我国学者顾明远等人认为,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自我发展(尤其是儿童时期)有重要影响的人和群体,即对个人智力、语言及思维方式的发展和行为习惯、活方式及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父母、教师、受崇拜的人物及同辈群体等。
吴康宁认为,“重要他人”指的是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对于重要他人的分类,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
唐彬在《重要他人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研究》中将“重要他人”和“榜样”与“偶像”的概念相区别开来。
他认为,“重要他人”是获得主体认同的他人;“偶像”是既被主体认同,又受到极度尊敬、崇拜、欣赏、喜爱的形象化的象征性“人格符号”;“榜样”可能是外界树立的但并非都能获得主体认同的人。
因此,在他的研究中,对于“重要他人”的界定主要是互动性重要他人,即父亲、母亲、老师、同学、朋友对学生个体的影响。
但是,笔者认为,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大众传媒在个体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明显的作用,其传播的广泛性、内容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促使传播媒介(如书刊、影视作品、娱乐新闻等等)中包含的大量信息对人们的行为、价值观等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生命中的重要他人_对韩国电影_记忆中的风琴_的一种教育学解读
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摘要] “重要他人”是教育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该理论对韩国电影《记忆中的风琴》进行解读,可以发现该影片准确地描绘了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这与每个人的回忆密切相关,使得该影片具有非凡的魅力。
[关键词]《记忆中的风琴》 重要他人韩国电影《记忆中的风琴》于1998年上映,主演是全度妍、李秉宪和李美妍。
这是一部温馨的影片,看着这部影片容易让我们记起自己的童年,记起一个时代。
对于这部影片,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有人可能首先会着眼于影片的情节,冠之于“师生恋”、“三角恋”等评论。
但由于笔者的专业原因,觉得从教育社会学中所讲的“重要他人”理论来解读这部影片,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一“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是教育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Mills,C.W.)在米德(Mead,G.H.)的自我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明确提出的一个概念。
所谓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1]在我国教育类的权威工具书《教育大辞典》对重要他人作了如下解释: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是对个体的自我发展(尤其是在儿童时期)有重要影响的人或群体,即对个人的智力、语言及思维方式的发展和对个人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父母、教师、受崇拜的人物及同辈团体等。
[2]我们每个人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受到身边各种人的影响,也就是在这种综合的影响下,人们不断形成个性、习惯以及价值观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重要他人,我们把它与个体社会化的另一影响因素——“概括化他人”(generalized others)相比较。
重要他人侧重的是对个体有重要影响的、客观存在的、具体的人。
这里的“他人”是实实在在的人。
而概括化他人是社会成员尤其是儿童所处社区或社会集团的行为标准和价值的总和。
其中的“他人”并非指特定的个人或一群人,而是指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
“重要他人”与“榜样”和“偶像”的概念辨析
“重要他人”与“榜样”和“偶像”的概念辨析“重要他人”概念的界定(一)概念界定不清,研究的角度不够鲜明。
对于重要他人的概念界定还没有完全取得基本的一致,虽然目前基本上是从个体社会化的角度来加以界定界定,但究竟是对个体社会化的某一方面还是某些方面产生影响,这种重要他人究竟是群体还是个体还没有完全明晰,尤其是在实践角度上遭遇到与榜样和偶像错综复杂的关系,导致研究的角度不够鲜明,“重要他人”这一研究的视角不够突出。
进一步的研究要区分相关概念,明确研究的角度。
对于学生重要他人的进一步有关研究需要明确界定这一概念,需要进行与榜样和偶像的相互区分,虽然它们在实际指涉上有着部分的重合,但它们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有着相互之间的区别,应该对之进行区分,并在区分的基础上重新界定“重要他人”这一概念,以便于以后的研究能够集中与深入。
“重要他人”最先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Mills,C.W.)提出的一个概念。
他是在乔治·米德(Mead.G.H.)有关自我发展的理论上提出的。
随着学科的发展,逐渐引入到教育社会学中。
吴康宁认为所谓“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这是在米德的传统上,从将重要他人作为一个泛化的概念所进行的一般意义上的界定,也代表着我国教育学界对这一概念界定的基本趋向。
顾明远(1992)则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加以界定,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自我发展(尤其是儿童时期)有重要影响的人和群体,即对个人智力、语言及思维方式的发展和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父母、教师、受崇拜的人物及同辈群体等。
具体到学生社会化的某些方面,也有不同的界定,作为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他人,是对学生社会化主要方面的一点或某几点产生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陈群,2002)。
对重要他人分类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把重要他人分为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吴康宁,1998),这也是教育学、教育社会学中传统的分类。
榜样与偶像的区别
心理学认为,偶像崇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
它通过人们对崇拜人物的夸大了的社会认知而产生光环效应,将其言行举止加以神圣化并神秘化。
心理学还认为,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时期的过渡性需求,其核心问题是心理认同和情感依附问题:即在个人在其认知、情感和个性发展上欣赏、接受另个人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及外表形象等,并加以崇拜和模仿。
○5○6由此,偶像崇拜具有自发性、情感性和认同性等特点。
榜样学习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教育手段。
按照社会学习理论,榜样学习可以帮助人们通过模仿获得适当的行为模式和社会技巧。
榜样学习的基础是模仿和社会学习,其中替代学习能使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是否得到鼓励或惩罚而调节自我的行为。
榜样教育在内地的德育中一向占有重要地位,它强调榜样应具有强烈而又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榜样范例是道育信息的承载体。
在榜样的感召力影响下,人们可以自觉地产生“比、学、赶、帮、超”等行为。
○7由此,榜样教育具有指导性、示范性和激励性等特点。
长期以来,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之间一直存在着某种对立:学生崇拜的偶像势必会冲击榜样教育的推广;学校树立或推广的榜样未必为学生真心接受。
由此,便出现了下面的榜样教育困局:(一)学生自己选择的偶像与学校推广的榜样绝少重叠,甚至互相排斥;(二)学生的偶像崇拜成为教育的“三不管地带”(社会不管、学校不管、家长不管),任凭学生随意选择;(三)一方面学生不断更换自己崇拜的偶像,不在乎教育榜样的存在;另一方面学校又忙于加强榜样教育的力度,希望榜样驱走偶像。
为了突破这一困局,也为了正确面对青少年偶像崇拜这一现实,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偶像-榜样教育:它力图化偶像为榜样,协调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的矛盾冲突,调动学生参与榜样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开拓榜样教育的新方向、新资源与新模式。
下面详加叙述。
2.榜样与偶像的概念区别2.1. 偶像与榜样的区别欲论清偶像-榜样教育,首先要搞清楚偶像与榜样的概念差异。
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异同分析
《青年研究》 1999年第7期 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异同分析岳晓东内容提要:本文提出青少年偶像崇拜和榜样学习之间存在着理想化与现实化、浪漫化与理性化、绝对化与相对化的六边形差异,并设计问卷验证。
826名香港和南京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完成了此问卷。
调查结果验证了这个六边形模型。
本文还提出,偶像崇拜和榜样学习的核心在于社会学习和依恋,它又分为以人物为核心和以特质为核心的社会学习和依恋。
一、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主要理论和研究心理学认为,偶像崇拜是个人对其喜好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
Freud(1925)认为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性发展的标准方向,因为青少年增强的欲望行动不能只指向父母及同辈人,也需指向象偶像这类较远的人。
Fromm(1967)认为偶像崇拜是一种对幻想中杰出人物的依恋,这种幻想常被过分的强化或理想化了。
Erikson(1968)将偶像崇拜理解为个体将儿童时期对父母的养育式依恋转移到青少年时期对异性的浪漫式依恋的一种表现。
就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变化而言,偶像崇拜可以是青少年自我确认的重要手段。
青少年需要从对不同杰出人物的认同和依恋中肯定自我的价值(Blos,1967;Josselson,1991)。
青少年从自我迷茫和自我确认的拖延状态中走出来,时常需要经历一些冒险,也不接受任何说教和过早的自我确认(Marcia,1980)。
在这当中,对一些成年或同龄的偶像认同可使青少年寻求更高的价值并为进入成年角色做好准备(Erikson,1964,1968)。
在美国,Emanuel(1990)的调查表明,影星占据了美国年轻人偶像崇拜的主导位置。
还有许多青年人把摇滚歌星视作自己的“绝对英雄”。
Adams-Price Greene(1990)要求60个5年级、8年级和11年级的学生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名人以及他们想与这些名人建立什么关系。
他们从中鉴别了两种偶像依恋的类型:浪漫式依恋(romantic attachment,希望成为该名人的恋人)和认同式依恋(identificatory attachment,希望成为该名人那样的人物)。
榜样与偶像
榜样与偶像引言榜样和偶像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常听到的词语。
在我们的生命中,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榜样或者偶像来引领我们的成长,帮助我们不断前进和突破自己。
在这个主题班会课中,我们将探讨榜样与偶像的本质和区别,以及如何从身边的优秀人物中汲取力量和启示。
什么是榜样?榜样,是指在某个领域或者某个方面表现极其出色,备受赞誉和尊敬的人,他们的行为和精神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学习的样本和标准。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榜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榜样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要从优秀的人身上寻找他们的优秀行为和精神,向他们学习,了解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方式。
第二,榜样可以激发我们的内在动力。
在看到优秀的人所创造的辉煌成就和所做的伟大事迹时,我们会感到激励,同时也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因此会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什么是偶像?偶像,是指在我们心中拥有特殊地位、备受追捧和瞩目的人物。
与榜样不同的是,偶像通常是我们非常喜欢或者崇拜的明星或者艺人等,他们或许不一定在某个领域有着出色的成就和贡献,但却在娱乐和娱乐产业中拥有广泛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偶像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从偶像中汲取力量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保持平衡和清醒。
首先,我们要了解偶像的本质,了解他们的优点和缺点,避免盲目崇拜和迷恋,走向偏执和虚荣。
其次,我们需要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梦想和人生目标,才能通过学习偶像,更好地实现自我突破和成长。
从身边的人物中寻找榜样榜样和偶像并不是仅仅出现在娱乐圈或者名人堂上的人物,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优秀的人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首先,我们可以从家人和亲友身上寻找榜样。
他们或许没有出彩的成绩和华丽的经历,但他们的坚韧、善良和助人为乐等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追求。
其次,我们可以从老师和领导身上寻找榜样。
他们在某个领域或者某个方面有着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拥有着高尚的品德和人格。
最后,我们可以从社会模范人物和公益事业志愿者身上寻找榜样。
职业生涯中,你必须认识到的三种人
第一,偶像或榜样第二,导师第三,伙伴或对手第一,偶像或榜样很多人或许不以为然——偶像?我只崇拜我自己,并且认为一切塑造偶像的活动都是愚昧时代的遗物,别在死水中再兴风作浪了,别把搅屎棍再伸向那些陈腐不堪的话题!那么就让我们回到愚昧时代,人类的童年。
牙牙学语的孩子是通过模仿大人的方式学会了一切,或多或少,我们都曾经有过自己愚昧的心理,那就是偶像崇拜。
我们可能崇拜的是自己的同学、父母、师长、邻居,我们也可能崇拜的是一个名人甚至某些虚构的人物。
我们最初确立自我的方式不过是向不同的偶像或榜样学习,到后来我们就成了各个不同的人。
在职业探索的过程中,偶像同样不可或缺,偶像正如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为我们指明了最初的方向,带给我们模糊的希望和神往。
有多少孩子因为崇拜马拉多纳,开始踢球,走上职业球员的道路,另一些人则为迈克尔·乔丹所折服,走上篮球场;一些人因为牛顿、爱因斯坦的小故事而笨拙地对科学痴迷,这些家伙整天问为什么,对物体世界的运行好奇不已;听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读莎士比亚、歌德、托尔斯泰、博尔赫斯……直到听说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杰克·韦尔奇……一个摇假如你不知道自己是谁,读一点伟大人物的传记吧,看看你想要成为谁,在那个蒙昧的时代,你或许不够蒙昧痴迷,现在是时候补上这一课。
偶像或榜样有两个好处,一种是为你提供方向上的指引,另一种是为你提供精神力量。
我在高中的时候,读了一年理科——因为“聪明的学生都去读理科,只有脑子笨的人才去死记硬背”。
高三的时候,我喜欢的是文学,无意中读到了一段罗曼·罗兰小传,原来这家伙在中学时也弃理从文,他带给我转科的直接动力,这一转变,对我之后的近十年生涯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大学时,我有过许多次愚蠢的投稿经历,以致于自信跌到谷底。
一辈子就这么点爱好,却不是这块材料,想想人生可悲至此,干脆学人家跳楼吧!后来读到马克·吐温、巴尔扎克、J.D.塞林格等人的“从业经历”,你不得不承认,他们都比我苦多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他人”与“榜样”和“偶像”的概念辨析
“重要他人”概念的界定
(一)概念界定不清,研究的角度不够鲜明。
对于重要他人的概念界定还没有完全取得基本的一致,虽然目前基本上是从个体社会化的角度来加以界定界定,但究竟是对个体社会化的某一方面还是某些方面产生影响,这种重要他人究竟是群体还是个体还没有完全明晰,尤其是在实践角度上遭遇到与榜样和偶像错综复杂的关系,导致研究的角度不够鲜明,“重要他人”这一研究的视角不够突出。
进一步的研究要区分相关概念,明确研究的角度。
对于学生重要他人的进一步有关研究需要明确界定这一概念,需要进行与榜样和偶像的相互区分,虽然它们在实际指涉上有着部分的重合,但它们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有着相互之间的区别,应该对之进行区分,并在区分的基础上重新界定“重要他人”这一概念,以便于以后的研究能够集中与深入。
“重要他人”最先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Mills,C.W.)提出的一个概念。
他是在乔治·米德(Mead.G.H.)有关自我发展的理论上提出的。
随着学科的发展,逐渐引入到教育社会学中。
吴康宁认为所谓“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这是在米德的传统上,从将重要他人作为一个泛化的概念所进行的一般意义上的界定,也代表着我国教育学界对这一概念界定的基本趋向。
顾明远(1992)则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加以界定,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自我发展(尤其是儿童时期)有重要影响的人和群体,即对个人智力、语言及思维方式的发展和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父母、教师、受崇拜的人物及同辈群体等。
具体到学生社会化的某些方面,也有不同的界定,作为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他人,是对学生社会化主要方面的一点或某几点产生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陈群,2002)。
对重要他人分类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把重要他人分为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吴康宁,1998),这也是教育学、教育社会学中传统的分类。
还有一种认为重要他人包括偶像和榜样,如何小忠(2007)认为偶像和榜样都属于重要他人,称两者都是影响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倾向的重要他人。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学系的岳晓东(1999)提出一般人的偶像榜样结构,它颇似一个底大顶小的金字塔,从上到下依次是纯偶像、偶像型榜样、榜样型偶像和纯榜样,虽然他没有直接提及重要他人的概念,但是他所提到的这四个概念都属于偶像或榜样的范畴,而且从实质意义上来讲,偶像型榜样和榜样型偶像是两个分别与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相对的概念。
由此看来,榜样和偶像是体现重要他人的核心概念。
2.1.1 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最先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Mills,C.W.)提出的一个概念。
他是在乔治·米德(Mead.G.H.)有关自我发展的理论上提出的。
米德在《心灵·自我与社会》中提出“泛化他人”的概念提出的,用来阐述“自我”的形成。
在米德看来“泛化他人”可以被看作角色扮演过程的普遍化,它指任何一个人,也就是所有的他人,因此,这种“泛化他人”也叫“组织化的他人”,它体现的是群体的态度,“于是我们得到一个‘他人’,他是参与同一过程的那些人的态度的组织”。
“重要他人”在教育社会学中多有论述,吴康宁认为所谓“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这是在米德的传统上,从将重要他人作为一个泛化的概念所进行的一般意义上的界定,也代表着教育学界对这一概念界定的基本趋向。
顾明远则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加以界定,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自我发展(尤其是儿童时期)有重要影响的人和群体,即对个人智力、语言及思维方式的发展和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父母、教师、受崇拜的人物及同辈群体等。
除了从有关概念的渊源上来界定外,对重要他人界定还有另外一种观点,即主客观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对个体日常的生活观察和主观的评价来加以确定。
主要的依据是与个人发展的密切程度同时又得到个体的主动确认,这种确定方式会随着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而使确认的具体对象有所不同,但一般研究者认为:父亲、母亲、老师、同伴等是学生的重要他人。
按照这种方法,在探讨学生的重要他人时,陈群认为“作为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他人,是对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主要方面的某一点或某几点产生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笔者基本上赞同后一种观点。
重要他人是指与个体的成长有密切的联系,对个体社会化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有重大影响的得到主体确认的具体的人。
它的内涵包括:
1.重要他人与个体的成长有密切的联系。
这种重要他人应该出现在个体的生活世界里,而且与他们发生实质性的联系,存在某种形式的互动交往,而且以密切的双向交往为主。
根据这一特征,重要他人主要
存在初级群体当中。
2.对个体社会化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有重大影响。
社会化的内容不是单一的,而是是多种多样的,重要他人之所以是重要的,就在与他们在个体社会化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于他们的交往中,个体获得了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他们的态度,他们的价值观,甚至是他们的人格。
3.得到主体确认,获得主体的认同。
重要他人作为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源,只限于最终获得主体认同者,在这一点上,他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4.重要他人是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
这种重要他人是具体的人,活生生的人,是能够引起主体的想象的,有具体可感形象的人,而不同与“参照群体”,但是在这种具体的重要他人人身上有“群体”的特色,正是因为有群体的特色,才能够把这种重要他人进行分类。
比如说当这种重要他人具体到某一歌星,某一影星,某一体育明星时,在他们的身上就具有“明星”这一群体的特色。
准确地认识“重要他人”这一概念,有必要和“榜样”与“偶像”的概念相区别。
一方面它们是不同的概念,不能相互取代。
另一方面,它们之间有着实质性的交叉重叠。
“榜样”一词的意义和“模范”、“先进”类似,有“楷模”、“典型”的意思,指的是作为值得进行模仿和学习的先进的事例或典型,即好人好事,但一般是指人。
彭怀祖、姜朝晖则认为是:“榜样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经组织认定,公众舆论认可和公共传媒广泛传播,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意愿,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值得公众效仿和学习的先进典型。
榜样的特征体现了人格品质的先进性;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和广泛传播的权威性。
”可见,榜样自然具有了教育的意义。
“榜样”所具有的特征是:主流文化倡导性;时代性;形象完美性;影响上单向度的积极性;精神的感召性等等。
“重要他人”与“榜样”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获得主体的认同,“重要他人”最终获得主体的认同,而外界树立的“榜样”并非是都能够获得主体的认同。
“偶像”是指“被个体或群体所认同,并受到极度的尊敬、钦佩或者极度的欣赏、喜爱和向往的形象化的象征性人格符号。
”偶像具有以下基本的特征:形象的完美性;理想性;交流的单向性;大众性;象征性等等。
“重要他人”与“偶像”的重要区别在于:“重要他人”对与主体来说是一个具体的可感的形象,而不是像“偶像”那样仅仅作为抽象的符号化的象征物。
从长期观察的角度上来讲,“重要他人”与“榜样”和“偶像”在实际指向上有着部分的重叠。
比如说:通常的情况下,“父亲”被看做是个体的重要他人,而且是互动性的重要他人,但也可以说“父亲”是他学习的“榜样”,甚至可以说“父亲”是他的“偶像”,其它如“母亲”、“同伴”、“老师”也是这样。
这种情况在社会中有认同的“市场”,是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需要。
并且,如果把“重要他人”分成“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那么,榜样与互动性重要人的重合度要比偶像与互动性重要他人的重合度高,而偶像与偶像性重要他人的重合度要比榜样与偶像性重要他人的重合度高。
它们之间的重叠关系可以用图2-1来表示。
因此,对他们的严格区分对于此研究是不利的。
具体的偶像与榜样往往被看做是重要他人当中的两类特殊的人物,他们的存在对大学生的社会化或说成长的影响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当前对于学生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的众多研究,就多是从榜样教育和偶像崇拜的角度上讲,而它们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属于对学生重要他人的研究。
迄今关于学生个体社会化主要因素的诸多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对学生的重要他人的研究。
图2-1:“重要他人”与“榜样”和“偶像”的重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