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要求的几个指标
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及干预
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满足以下情况之一者,即可视为慢病高危人群:1、血压水平为130-139/85-89mmHg;2、现在吸烟者;3、空腹血糖水平为6.1-7.0mmol/L;(6.1≤FBG<7.0 mmol/L)4、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为5.2-6.2 mmol/L(5.2≤TC<6.2 mmol/L)5、中心肥胖者: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应采取哪些策略?进行重点三级预防:1、初级预防: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和合理膳食结构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鼓励公众多食蔬菜、水果、减少肉类、蛋类脂肪饮食的比例,不吸烟,不酗酒,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防止80%的冠心病和90%的乙型糖尿病的发生,可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
2、二级预防: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检,早期发现病人。
如在40岁以上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定期测量血压,检测血脂,询问心绞痛病史等。
3、三级预防:对慢性病人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同时给予心理和躯体的康复措施,减少并发症与致残,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如何识别慢性病高危人群随着社会发展,与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相关的慢病病(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癌症等)发病率快速上升。
不同的个体患常见慢性病的风险存在较大的差异。
那么如何识别慢性病高危人群呢?《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指出,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为具有下列特征之一者:1、血压水平收缩压在130-139 mmHg 之间,舒张压在85-89mmHg之间者;2、现在吸烟者;3、空腹血糖水平为6.1-7.0mmol/L之间者;4、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在5.2-6.2 mmol/L之间者;5、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以上的人群。
对照标准,如果您符合其中一条或者几条,那么您患慢性病的风险就很高,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发展成慢性病。
但是不要过于担心,只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及早加以控制,也是可以避免得慢性病的。
老年慢病管理指标
老年慢病管理指标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慢性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老年慢性病是指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较长,一般没有病因治疗的慢性疾病。
老年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中风、骨质疏松、老年性痴呆等。
老年慢性病管理的重点是预防与控制。
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指标来评价老年患者的疾病情况和管理效果。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常见的:1. 血压指标:高血压是老年人中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老年人的血压控制目标为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
通过监测血压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2. 血糖指标:糖尿病是老年人中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老年人的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3.9-7.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目标为<10.0mmol/L。
通过监测血糖指标,可以评价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3. 血脂指标:高血脂是老年人中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根据中国脂类代谢异常防治指南,老年人的血脂控制目标为总胆固醇<4.5mmol/L,甘油三酯<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
通过监测血脂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血脂代谢情况。
4. 心血管事件预防指标: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预防心血管事件是老年慢病管理的重要内容。
通过监测心电图、心脏彩超、脑血管超声等指标,可以评估老年人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5. 运动和饮食指标:老年患者的运动和饮食习惯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通过监测身体质量指数、运动情况、饮食结构等指标,可以评估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
6. 心理状态指标:老年慢病患者常常伴随有情绪障碍和精神问题,对心理状态的评估也是老年慢病管理的一部分。
通过心理问卷、心理评估等指标,可以评估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老年慢病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全面评估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目的。
太原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鉴定要求
空虚。 临床症状+肺功能+胸部影像学检查
肺功能指标:FEV1/FVC<70%或FEV1<80%
胸片表现:肺纹理增多、紊乱。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
(心脏彩超及心电图显示心房颤动或心力衰竭)
住院病历、B超 住院病历、影像片
住院病历
5040元/年 2040元/年 720元/年
甲状腺功能减退
血清TSH增高,FT4减低;或血清TSH正常,FT4减 低(垂体性甲减或下丘脑性甲减)
住院病历
720元/年
强直性脊柱炎
X线、CT检查报告双侧骶髂关节炎≥II级或单 侧骶髂关节炎≥III级
住院病历
1440元/年
类风湿关节炎
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诊断标 准;(手X光片改变)
7、凝血酶原活动度<61%;
8、胆碱脂酶<5400U/L;(必须符合以上第1-3 条,并具备4-8条中的任意一条)。
住院病历、影像片 住院病历
720元/年 3600元/年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慢性支气管炎 甲状腺功能亢进
1、一般无肝脾肿大;
2、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百分数<0.01; 血小板﹤30×109/L;
时4或5有一项免疫学异常。]
住院病历
2160元/年
备注:1. 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且连续两年缴费的参保居民. 2. 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6个月以上的住院病历 3. 应包括 所有的阳性指标检查
住院病历
2040元/年
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
SLE诊断标准:
1、狼疮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慢性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2)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二、服务内容(一)筛查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
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二)随访评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
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1)对血压控制满意(收缩压<140且舒张压<90mmHg)、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慢性病健康评估报告
慢性病健康评估报告
慢性病健康评估报告是一种量化评估患者患病风险和健康状况的方式。
通过搜集个人的生活方式、病史、家族病史、身体指标、生物化学指标等数据,计算出患者患病风险和身体状况得分,并制作出相应的报告,以供医生和患者参考。
慢性病健康评估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生活方式评估:评估个人的饮食、运动、吸烟和饮酒等生活方式是否健康。
2. 病史和家族病史评估:评估个人的慢性病发病史和家族中是否有慢性病的病史。
3. 身体指标评估: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心率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4. 生物化学指标评估:包括血糖、胆固醇、尿酸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生物化学状况。
5. 疾病风险评估:通过综合生活方式、病史和生物化学指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评估患者患病的风险。
慢性病健康评估报告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患病风
险,制定更科学、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糖尿病申请慢病的标准
糖尿病申请慢病的标准
糖尿病申请慢病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符合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除外继发糖尿病,有明确的二级及以上医院的门诊或住院诊断记录。
2. 糖尿病只将Ⅰ型、Ⅱ型纳入慢性病,其它类型不纳入慢性病。
3. 有明确的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L(200mg/d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L(126mg/dl)或OGTT实验中,2hPG水平≥/L (200mg/dl)。
携带以下病历材料到参保地医保中心办理:
1. 经住院治疗申报,需提供住院病历首页、入院记录及出院记录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化验报告单的有效复印件。
2. 经门诊治疗申报,需提供病史半年以上的因糖尿病就诊的门诊病历原件及复印件(就医记录不少于3次,每次间隔时间不少于1个月)、3次空腹血糖和1次糖化血红蛋白化验报告单。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为准。
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评估标准(全)
第八部份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一、考核评估标准二、指标的解析与评估操作指标1:落实高血压、糖尿病及其高危人群筛查措施1、指标的解析:(1)此项指标目的是明确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应有职责,并要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落实慢性病的筛查、发现、登记、报告、转诊、随访管理等工作,发现和筛查是慢性病防治服务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要手段。
通过落实门诊首诊测血压、血糖等措施,可以发现隐匿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尽早进行随访管理。
(2)在慢性病防治的指标中,主要设定了两方面的指标:一是发现和筛查;二是建立专案和随访管理,两者均分别设定了50分,表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社区健康服务防治中的重要工作环节。
2、指标的要求:(1)建立首诊测血压、血糖制度,并落实;(2)20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比例在90%以上;(3)4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糖比例在30%以上。
3、推荐做法:(1)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首先必须建立并落实慢性病的筛查制度,如建立20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制度和4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糖制度,对就诊患者询问是否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及时发现服务对象中的慢性病患者和慢性病高危人群。
对血压、血糖结果异常的患者,登记并建议患者及时确诊。
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包括血压正常高值、IGT和IFG),登记基本信息并建立专案,根据患者的需求尽早开始随访管理工作。
(2)建立“慢性病防治全员责任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包括公共卫生医生、全科医生、妇幼保健医生等)应掌握慢性病筛查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在日常服务中进行落实,而不是将慢性病筛查独立于“看病”之外,并设有一名全科医师作为慢性病工作的日常检查督导。
(3)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中建立切实可行的落实慢性筛查的保障措施,如将落实筛查措施纳入定期考核的内容、与绩效工资挂钩、建立医院-社区双向转诊制度等,而不是流于形式及应付检查。
(4)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医生在日常服务中对首诊患者或居民进行血压、血糖检测,并询问慢性病相关患病情况;对于45岁以上的服务对象要求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糖,对于拒绝测血糖的患者,应在SAOP(SOAP?)记录中注明原因,已经在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检查过的数据可以录入,而不需要重复检查。
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关于重症疾病和慢性疾病认定指标重症慢性疾病有哪些
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关于重症疾病和慢性疾病认定指标重症慢性疾病有哪些一、恶性肿瘤(二)参考指标:相应的临床表现、病理学或影像学提示恶性肿瘤、放化疗依据等。
(三)认定指标:病理学报告提示恶性肿瘤;未能进行病理学检查的以临床诊断为认定依据。
二、慢性白血病(二)参考指标:1.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脸色苍白,虚弱、无力、发热、多汗等。
晚期有贫血症状、出血及感染,伴有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胸骨压痛等。
2.辅助检查:骨髓细胞学、骨髓流式细胞学、染色体、基因及免疫学检查符合慢性白血病改变。
(三)认定指标:临床表现结合骨髓检查诊断成立即纳入重症疾病管理。
三、红斑狼疮(二)参考指标:1.临床表现:面部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多浆膜腔积液关节炎,肾炎等。
2.辅助检查:(1)自身抗体:抗核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阳性,或抗双链DNA阳性。
(2)血沉加快,男〉15mm/小时,女〉20mm/小时。
(3)补体:C3、C4降低。
(4)肾活检提示狼疮肾炎。
(5)血常规;WBC<4.0某109/L、血小板异常。
(6)小便常规异常。
(三)认定指标:临床诊断成立即纳入重症疾病管理。
四、器官移植术后抗排斥治疗(二)参考指标:病史、影像学等检查提示已行肾移。
(三)认定指标:肾移植术后诊断成立即纳入重症疾病管理。
五、血友病(二)参考指标:1.临床表现:自幼发病。
有轻微损伤或手术后长时间出血的倾向,常表现为软组织或深部肌肉内血肿,负重关节如膝、踝关节反复出血,重者呕血、咯血、颅内出血、血肿压迫周围血管及体征等。
2.辅助检查:(1)血象:一般无贫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
(2)出凝血检查:出血时间正常;凝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能被正常新鲜血浆或硫酸钡吸附血浆纠正者为血友病甲;能被正常血清纠正,但不被硫酸钡吸附血浆纠正者为血友病乙。
(3)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因子VIII、I某、某I促凝活性测定明显减少。
慢性病考核指标
慢性病患者随访培训资料慢性病患者随访慢性病考核指标一、居民健康档案:1、规范化电子建档率=本考核年度末居民的规范化电子建档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
要求≥99% 。
2、健康档案合格率=填写合格、核对真实的档案份数/ 抽查健康档案总份数×100% )要求≥99%二、老年人管理1、老年居民健康管理率=接受健康管理的65岁及以上居民数/年内辖区户籍人数9%)。
在电脑中统计体检人数。
要求≥90%2、健康体检表完整率=完整、真实的体检表数/抽查体检表。
要求≥99%抽查已管理的10份健康体检表,查看资料的完整性,体检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三、高血压管理1、高血压筛查人数≥2000人/万居民·年,抽查门诊登记本100人次算筛查登记率,乘门诊量。
再推算筛查率。
2、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 年内随访或体检最多高血压人数/年内辖区内高血压患病总人数×100%)要求≥50%辖区内高血压患病总人数推算:成年常住人口数(常住人口×70%)×患病率15.52%3、规范管理率=规范管理人数/ 管理人数(4次随访及体检中最小数/随访及体检中最大数×100%)要求≥70%4、血压控制率=抽查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人数/抽查人数×100% 。
要求≥50%四、糖尿病管理1、健康管理率= 年内随访或体检最多糖尿病人数/年内辖区内糖尿病患病总人数×100% 要求≥50%2、规范管理率=规范管理人数/ 管理人数(4次随访及体检中最小数/随访及体检中最大数×100% )要求≥70%3、血糖控制率=抽查最近一次随访血糖达标人数/抽查人数×100% 要求≥50%辖区内糖尿病患病总人数推算:成年常住人口数(常住人口×70%)×患病率4.02%。
五、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1、管理率=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辖区内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当地患病率1%)×100%,要求≥50%15岁及以上人口=户籍人口×75%2、规范管理率=每年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管理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100%)要求≥70%。
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指标临床意义说明
23
载脂蛋白B(Apo-B)
ApoB也由肝脏合成,是低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LDL-C)的主要结构蛋 白,约占LDL-C总蛋白含量的97% ,ApoB的测定可直接反映LDL-C 的水平
24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1、是心血管疾病最强的危险指标,可预测将 来心肌梗塞及中风的危险性 。 2、可用于诊断疾病和监测感染 。 3、可用于风湿病的监测和协助诊断: 早期 检查滑膜炎、快速明确一个合理的抗炎治 疗(类固醇或非类固醇)和确立最小的有 效用药剂量、帮助鉴别诊断关节痛、肌痛 和不典型背痛。 4、用于帮助诊断胃肠道症状:区别激惹性肠 道综合征和器质性疾病、帮助区分溃疡性 25 肠炎和局限性回肠炎(克罗恩病)。
17
甘油三酯(TG)
↑:(1) 遗传性高甘油三酯血血症。 (2) 继发性疾病常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 能减退、肾病综合症、妊娠等。 (3) TG>5mmol/l易发生急性胰腺炎 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肥胖与 高脂血症常有家庭性集聚现象。单纯的高TG血症 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只有伴以高tc、高 ldl-c、低hdl-c时才有病理意义 。 ↓:甲亢,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肝功能严重低下, 极易引发脂肪肝等症。
升高:与糖尿病性肾病、高血压性 肾损伤、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 的早期敏感指标。
10
尿素氮/肌酐比值
↑:肾灌注减少(失水,低血容量性休 克,充血性心衰等),尿路阻塞性 病变,高蛋白餐,分解代谢亢进状 态,肾小球病变,应用糖皮质类固 醇激素等。 ↓:急性肾小管坏死
11
糖尿病相关检查
• 糖耐量实验(OGTT)——确诊糖 尿病金标准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3个月 血糖平均值 • 胰岛素+C-肽——评价胰腺分泌功 能
慢性病防治效果评估
慢性病防治效果评估慢性病是指发生时间长、发展缓慢、持续时间较久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同时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压力。
因此,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慢性病防治效果的评估方法和重要性。
一、慢性病防治效果评估方法1. 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病率、分布、传播以及影响因素的科学。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可以监测慢性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 监测指标评估:设置与慢性病相关的监测指标,如血压、血糖、血脂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可以评估慢性病的防治效果。
同时,还可以比较不同地区或不同阶段的监测数据,掌握慢性病的变化趋势和防治效果的差异。
3. 医疗服务评估:医疗服务的质量对于慢性病的防治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评估医疗服务的覆盖率、及时性和准确性等指标,来评估医疗机构的慢性病防治效果。
同时,还可以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
4. 制度建设评估:慢性病防治的有效性离不开完善的制度建设。
评估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政策制定、法律法规、管理规范等方面。
通过评估制度的健全程度和执行情况,可以为慢性病防治提供保障和指导。
二、慢性病防治效果评估的重要性1. 指导政策制定:慢性病防治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
通过评估慢性病防治效果,可以了解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他们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治策略。
2.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慢性病防治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评估慢性病防治效果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目前的投入是否足够,从而进行适当的资源优化配置,提高防治效果。
3.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通过评估医疗服务的质量,可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实际评价,找出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4. 激发社会参与积极性:评估慢性病防治效果的过程中,可以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慢病绩效考核方案
慢病绩效考核方案以慢病绩效考核方案为标题,本文将介绍慢病绩效考核的背景、目的、考核指标和实施方法,以及考核结果的运用和改进。
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的发病率和负担不断上升,给医疗卫生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提高慢病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慢病绩效考核方案应运而生。
二、目的慢病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量化评估医疗机构或医生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工作表现,促进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质量的提升,同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考核指标慢病绩效考核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慢性病患者的管理率:即医疗机构或医生对患者的管理情况,包括患者的档案建立、随访频率和质量等。
2.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指标控制率:即医疗机构或医生对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控制情况。
3.慢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控制情况:即医疗机构或医生对患者的医疗费用的控制情况,包括合理用药、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等。
4.慢性病患者的满意度:即患者对医疗机构或医生提供的服务的满意程度。
四、实施方法慢病绩效考核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数据收集:医疗机构或医生需要收集慢性病患者的相关数据,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检查结果等。
2.数据分析:医疗机构或医生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各项指标的得分。
3.评估结果反馈:医疗机构或医生需要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包括医务人员和患者。
4.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医疗机构或医生需要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慢性病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五、考核结果的运用和改进慢病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用于医疗机构或医生的评优评先、薪酬调整、聘用和晋升等方面。
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医疗机构或医生可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六、改进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慢病绩效考核的效果,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改进措施:1.合理设置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应该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能够真实反映医务人员在慢性病管理方面的工作表现。
《特殊慢性病评审标准》
特殊慢性病的评审标准一、心肌病(一)肥厚性心肌病1、呼吸困难,胸痛和晕厥。
2、阵发性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3、心电图有左心室肥大表现。
4、超声心动图有非对称性心室间隔肥厚,左心室顺应性降低致舒张功能障碍,有动力性梗阻征。
注:同时具备以上4条则符合条件。
(二)扩张性心肌病1、伴有心力衰竭病状和体征,心脏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心室颤动等心律失常。
2、心电图QRS波均呈低电压,非特异性复极异常和室内传导阻滞。
3、X线检查显示心脏增大,心胸比>50%。
4、超声心电图检查显示左室扩张、室壁变薄和心脏弥漫性波动减弱。
5、必须排除其他特异性(继发性)心肌病和地方性心肌病。
注:同时具备以上4条则符合条件。
二、糖尿病1、合并四肢动脉病变。
超声多普勒或动脉造影示动脉狭窄程度502、%或局部足、趾坏疽(干性、湿性、溃疡)、截趾、截肢。
3、合并肾病IV期以上(含IV期),血肌肝≥177umoI/L或2.0mg/dI,或伴有尿蛋白定性阳性(两次以上超过300mg/L或0.5g/24小时)、高血压、浮肿、低蛋白血症、贫血、管型尿等。
4、合并视网膜病变III期(含III期)以上糖尿病眼底表现。
(注:具备1、2、3任一项均符合条件。
)三、高血压1、血压水平(病历记载),非药物状态下,当日至少2次以上测定所得平均值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100mmHg.2、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等客观检查有左室肥厚扩大。
3、靶器管损害:包括脑中风、血管性痴呆、一过性缺血发作、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
注:具备1加2或加3任何两项均符全条件。
四、肝硬化肝功能异常且对于各种原因引起肝脏肿大经腹部B超、腹腔镜或肝活组织检查其中之一确诊者则符合条件。
五、冠心病(有心肌梗塞病史或合并心功能不全III级以上)1、心脏扩大(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心脏扩大,对有高血压、心绞痛病史者变重点考虑),心脏超声提示心室扩大。
慢性病质量控制要点
慢性病质量控制要点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发展缓慢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由于慢性病的特点,对于其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慢性病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慢性病的定义、质量控制的目标、控制措施、监测指标等。
一、慢性病的定义慢性病是指病程超过3个月或者反复发作的疾病,通常无法完全治愈,但可以通过控制病情和减轻症状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质量控制的目标慢性病质量控制的目标是提供全面、连续、协调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有效的治疗和管理,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减少并发症和住院率:通过规范的治疗和管理,降低慢性病的并发症风险,减少住院率。
3.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的技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4. 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管理,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三、质量控制的措施为了实现慢性病的质量控制目标,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规范的诊疗指南:制定慢性病的诊疗指南,明确慢性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管理方法,为医务人员提供规范的操作指南。
2.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慢性病的认识和管理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3. 强化患者教育:通过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慢性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和管理。
4. 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的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患者信息的共享和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5. 加强团队协作:建立多学科的慢性病管理团队,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协作,提高患者的综合管理水平。
四、监测指标为了评估慢性病质量控制的效果,需要监测以下指标:1. 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通过问卷调查或面谈等方式,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身体功能、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等方面。
2. 并发症发生率:监测慢性病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心脑血管事件、肾功能损害等。
慢性病质量控制要点
慢性病质量控制要点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发展缓慢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由于慢性病的长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的复杂性,质量控制对于慢性病的管理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慢性病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慢性病质量控制的背景和意义慢性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健康负担和经济压力。
因此,加强慢性病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1.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4000万人死于慢性病。
2. 意义:慢性病质量控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降低社会经济负担。
同时,通过质量控制可以促进慢性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慢性病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慢性病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都对于慢性病的管理和治疗至关重要。
1. 慢性病的诊断和筛查慢性病的早期诊断和筛查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慢性病筛查和诊断流程,包括相关检查项目、诊断标准和诊断依据等。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筛查方案,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慢性病的患者。
2. 慢性病的治疗和管理慢性病的治疗和管理是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
医疗机构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同时,还需要建立慢性病的管理机制,包括定期随访、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等,以便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3. 慢性病的并发症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并发症是对患者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的因素。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慢性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包括定期体检、相关检查和干预措施等。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并发症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4. 慢性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慢性病质量控制需要不断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医疗机构应积极参与相关研究项目,推动慢性病领域的科学发展。
类风湿慢性病申报标准
类风湿慢性病申报标准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有全身表现。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印发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指南的通知》,对于类风湿慢性病的申报标准有着明确的规定。
首先,患者需满足病程要求。
根据规定,类风湿慢性病的病程应持续6周以上。
在这段时间内,患者需要出现关节炎症的持续性表现,包括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晨僵等症状。
同时,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关节炎,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其次,患者需要满足关节受累的数量要求。
根据标准,类风湿慢性病的申报需要有多个关节受累。
通常情况下,至少需要有3个以上的关节受累,且需要通过X 线、B超等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认。
另外,患者还需要满足实验室检查的要求。
类风湿因子(RF)和抗循环肽蛋白(CCP)抗体是类风湿慢性病的重要标志物,患者需要通过血清学检查,确保这两项指标的阳性率。
除此之外,患者还需要满足全身表现的要求。
类风湿慢性病常伴有全身症状,如疲乏、食欲不振、发热、体重下降等。
这些全身表现也是申报标准的重要依据之一。
最后,关于治疗反应的要求。
在接受标准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应有所缓解或稳定。
治疗反应的好坏也是评估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总的来说,类风湿慢性病的申报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估体系,需要从病程、关节受累、实验室检查、全身表现以及治疗反应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只有满足了所有的标准要求,患者才能被确诊为类风湿慢性病,从而获得相应的治疗和管理。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更多的患者了解类风湿慢性病的申报标准,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病质量控制要点
慢性病质量控制要点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进展缓慢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由于其长期的发展和治疗过程,对于慢性病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慢性病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慢性病的定义、质量控制的目标、控制要点以及评估指标等。
一、慢性病的定义慢性病是指病程长、进展缓慢的疾病,通常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且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慢性病包括但不限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二、质量控制的目标慢性病质量控制的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同时,质量控制还包括减少患者的病痛感受,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医疗资源的浪费。
三、质量控制的要点1. 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慢性病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饮食、运动、药物使用、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指导。
2. 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计划等。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活习惯进行调整和优化。
3. 患者管理:建立患者管理体系,包括患者的随访、复诊和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通过定期的随访和复诊,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干预。
4. 多学科合作:慢性病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内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康复科等。
各学科之间应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5. 药物管理:合理使用药物,包括药物的选择、剂量的调整和用药方案的优化。
同时,对患者进行药物的监测和不良反应的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
6. 并发症预防:慢性病常常伴随着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脑血管事件、糖尿病并发症等。
质量控制要重点预防和控制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包括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手术治疗等手段。
四、评估指标1. 血压控制率: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是衡量质量控制效果的重要指标。
mhd指标
MHD指标指的是慢病健康管理率指标,它是衡量医疗机构对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标准之一。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计算医疗机构中,接受健康管理的慢性病患者数量与实际就诊的慢性病患者数量之比来得出。
具体来说,MHD的计算公式为:慢病健康管理率=接受健康管理的慢性病患者数量÷实际就诊的慢性病患者数量×100%。
其中,接受健康管理的慢性病患者数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医疗机构按照相关规定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人数。
实际就诊的慢性病患者数量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医疗机构就诊的慢性病患者总人数。
MHD指标的主要意义在于衡量医疗机构对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该指标越高,说明医疗机构对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越到位,患者的健康状况也相对较好。
因此,医疗机构需要重视并提高MHD指标,以更好地满足慢性病患者的健康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病管理要求的几个指标
1、高血压发现率≧10%
2、高血压管理率≧30%
3、高血压规范管理率≧80%
4、常住人群血压知晓率≧70%
5、高血压药物治疗率≧50%
6、血压控制率≧50%
7、糖尿病发现率≧2%
8、糖尿病管理率≧40%
9、糖尿病规范管理率≧80%
10、常住人群血糖知晓率≧60%
11、糖尿病药物治疗率≧70%
12、血糖控制率≧60%
13、高危人群管理以村为单位不少于50人。
对象为:血压舒张压80-89mmHg/收缩压120-139mmHg,有一个或以上危险因素,且不是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值在6.1-7.0mmol/L,有一个或以上危险因素。
干预率要求达到60%以上,且不是糖尿病患者。
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的标准为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建档、定期随访(随访方式不限,频率参照分级管理要求)和档案填写规范(如实记录随访信息,必填项目完整且无逻辑错误)、每年进行一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评估和分类干预。
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的标准为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建档、定期随访(随访方式不限,频率每年至少4次)和档案填写规范(如实记录随访信息,必填项目完整且无逻辑错误),每年进行一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评估和分类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