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峡旅游业发展形势分析
山东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山东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山东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之一,这一地区以其丰富的资源、良好的交通条件和发展潜力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分析山东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山东黄河流域的经济现状。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粮食、棉花和油料生产基地之一。
同时,山东黄河流域也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和石油产区,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
这些资源的存在为该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在工业方面,山东黄河流域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这些行业涵盖了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电力等多个领域,为地区经济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提供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现代服务业也蓬勃发展,包括金融、物流、旅游等领域的拓展,为地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动力。
此外,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也是山东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黄河作为中国的第二大河流,为该地区的水运提供了便利。
此外,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与改善,进一步推动了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一系列的投资不仅提高了物流效率,也改善了区域对外交流的便利程度。
然而,山东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环境保护问题一直是该地区亟待解决的课题。
长期以来,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较大,空气质量和水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并可持续发展,政府需要加大力度推动环保工作,引入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改善环境质量。
其次,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仍然存在一些短板。
尽管山东黄河流域在农业资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
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要的。
针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山东黄河流域应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
这将为该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区域合作提供更好的条件。
此外,在工业领域,将促进创新和技术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科技和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是可行的战略。
黄河流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黄河流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一、问题描述黄河作为中国重要的母亲河之一,覆盖了广阔的流域区域,涉及多个省份和地区。
然而,在长期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黄河流域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问题。
1. 水资源短缺: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的降水稀少和水资源供给减少,使得黄河流域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特别是在干旱季节。
2. 水土流失严重:过度的农业生产活动和不合理的耕地利用方式导致了大量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现象。
这种情况对于保护环境、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3. 生态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和人口增长,在工业污染、城市化进程中,黄河上游山区消极植被覆盖度减少,开垦拓荒、木材采伐和畜禽养殖等人类活动加大;下游因大规模工程建设压缩湿地和水面,使片区生态环境手足相依的自然服务功能逐步丧失。
二、原因分析黄河流域发展问题的产生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1. 不合理的经济模式:过去长期以来,黄河流域过度追求经济增长,采用了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
这导致了资源消耗过大,环境破坏程度深重。
2. 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黄河流域跨越多个省份和地区,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机制。
各地在开发利用中往往是独立行动,缺乏协调和整体考虑。
3. 农业生产方式滞后:部分地区仍然采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土地利用效率低下,耕作技术陈旧。
这使得土壤质量下降、水资源浪费严重,加剧了水土流失问题。
4. 系统保护能力不足:当前在黄河流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上虽有一些成效但总体仍难以扭转颓势。
既没有有效阻止破坏行为,也未能恢复生态系统,缺乏持续性的保护措施。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黄河流域的发展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 更新经济模式:调整发展方式,推行绿色、可持续的经济模式。
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压力。
2. 建立统一规划与管理机制:在国家层面制定黄河流域统一的规划,并建立跨省市合作机制。
通过有效协调和整体考虑,实现黄河流域各地区间更加协调和有序的发展。
三峡库区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三峡库区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自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展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重大决策以来,三峡库区城乡面貌和居民生活水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012年,三峡库区地区生产总值4986亿元,人均29583元,扣除物价因素,分别比1992年增长了15.9倍和14.7倍。
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工作为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2008—2012年,为三峡库区引进资金总额1049亿元(其中:社会公益类项目资金23亿元,经济建设类项目资金1026亿元)。
库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百万移民已从搬迁安置转入安稳致富的新阶段。
目前,三峡库区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一是随着三峡后续工作开展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政策的实施,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三峡库区的支持力度,为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二是全国已进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关键时期,承接产业转移、培育特色产业,为库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三是全国人力资源供需的变化,为库区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深化与发达地区的劳务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同时,三峡库区发展也面临着挑战。
一是自然生态环境现状与国家对三峡库区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还有差距,库区人多地少、环境承载压力大的基础性矛盾没有改变;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贫困面广、城乡居民收入低、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公共服务能力低的现状亟待改善。
库区的稳定和发展,既需要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身努力和艰苦奋斗,也需要国家部委及有关地方、单位的继续支持和帮助,要继续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思路,做好对口支援合作工作。
2023年水上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潜力巨大
2022年水上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潜力巨大纵观国内外城市进展,滨水区经受了“生态破坏-环境改造-滨水游憩-水上旅游”逐步提升的历程。
随着经济社会进展,人们休闲时间增多,滨河空间的旅游开发快速扩大。
并且由于河流水运地位的下降,其生产功能或运输功能渐渐被游憩功能取代,滨河区的码头、船坞、仓库、工厂等传统生产性设施渐渐被商贸、游憩空间所置换。
更多详情,下面是我整理的2022年水上旅游行业进展趋势分析。
2022年水上旅游行业进展趋势分析:与此同时,人们的旅游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渴望加入到旅游活动中,体会融入的乐趣,消失了不再拘泥于单一观光的体验旅游。
在这种状况下,水上旅游应运而生。
水上旅游是以独具特色的水系资源为依托,结合水文化、水景观、当地历史风貌、文化沿革以及经济的综合进展水平,以水系为纽带,为满意人们休闲、游憩和旅游而开展的水上观光、水上度假、水文化体验、历史文化体验、水上活动参加、水上探险等活动的一种体验旅游方式。
目前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大都市开头了城市水域的游憩建设和水上旅游开发,依托水域旅游来呈现城市风貌,如巴黎的塞纳河、伦敦的泰晤士河等。
水上旅游项目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不仅是整个城市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也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水上旅游时跨经济部门、跨产业、跨区域的综合性产业,具有船岸互动、消费链长、特色项目附加值高等特点。
在我国陆地资源日渐稀缺的状况下,水系资源的开发将成为旅游开发的突出亮点,水上旅游将成为我国最具潜力的新兴行业。
近年来,我国城市河流水上旅游开发方兴未艾,大量跨河或滨河城市正在规划或已经开发水上旅游,如桂林两江四湖建设,上海黄浦江、苏州河旅游开发,南京长江旅游,武汉沿江游,水道沿线省市的水上旅游等。
2、行业规模(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水上工程行业属于建筑业的下属子行业,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22-2022年中国建筑(6.71,-0.120,-1.76%)市场深度调查及前景猜测报告》中显示,2022年,建筑业主动适应经济进展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乐观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整体进展稳中有进,进展质量不断提升。
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三峡库区位于中国重庆市,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构筑物三峡大坝的所在地。
库区水域面积广阔,地理环境优越,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生态,成为了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开始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特色产业发展的进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主要问题1.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三峡库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水域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资源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而环境保护又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难以取得平衡。
2.产业结构单一三峡库区的传统产业主要以农业和渔业为主,其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传统农渔业虽然是三峡库区的特色产业,但其发展受到了时间约束,产业结构单一使得库区特色产业发展缺乏多样性和活力,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3.科技创新不足在特色产业生态发展的进程中,科技创新的不足也是制约因素之一。
科技创新水平的不够使得三峡库区的特色产业发展缺乏竞争力,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4.市场需求不足三峡库区位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市场需求相对薄弱。
库区特色产业的产品销售受到限制,导致产销不畅,影响了产业的持续发展。
5.基础设施滞后三峡库区的基础设施滞后,如农村道路、交通、水电等,使得特色产业的生产条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影响了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对策1.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在特色产业生态发展过程中,要加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资源开发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合理的开发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2.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三峡库区需要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发展现代化农业和渔业,同时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库区特色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新形势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内外环境分析
新形势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内外环境分析河南省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摇篮”。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河南省正逐渐成为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然而,由于新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内外环境的影响,河南省的旅游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内部环境分析1.人口结构调整河南省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
这意味着一方面旅游需求呈现出向休闲、养生等高品质旅游的转变,另一方面也需要提供适合老年人旅游需求的设施和服务。
2.旅游业发展不平衡河南省旅游资源分布不均,以郑州、洛阳等城市为核心的黄河文化旅游区发展较为成熟,而其他地区如南阳、平顶山等旅游资源开发不足。
因此,需要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实现旅游业的均衡发展。
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河南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如交通、酒店、景区设施等存在短板。
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交通便捷性和酒店服务水平,改善景区设施,提升游客体验和满意度。
二、外部环境分析1.经济发展带动旅游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旅游需求也在增加。
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中等收入群体的壮大,他们对旅游的消费能力明显增强,为河南省旅游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2.政策支持促进旅游业发展河南省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旅游业扶持政策,包括降低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推行旅游节假日长假制度、加强旅游监管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3.旅游市场竞争加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河南省面临着来自其他地方的旅游竞争压力。
其他省市通过推出各种旅游项目和优惠政策,吸引游客前往,挑战了河南省的旅游市场地位。
因此,河南省需要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河南省旅游业发展既面临着内部环境的调整和改善,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竞争。
通过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市场营销等综合手段,可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旅游发展需求,实现河南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大别山区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分析(1)
大别山区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分析大别山是中国地理上的一片山地,其覆盖了安徽、湖北、江西、河南四个省份。
大别山地区地势复杂,交通不便,生活水平低下。
但是,这里却拥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一、大别山旅游发展现状大别山地区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森林资源、瀑布、溪流、湖泊等自然风光,以及历史文化遗产、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
这里有长江三峡旅游线路,九大风景旅游区,以及众多民俗风情旅游区。
该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十分具有吸引力。
但是,由于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旅游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二、大别山旅游发展问题首先,交通不便是制约大别山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整个区域缺少高速道路、快速铁路和机场等交通设施,旅游线路的开发和游客的出行受到很大的限制。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大别山地区的酒店、饭店、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相对匮乏,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也十分缺乏。
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游客的满意度,限制大别山旅游业的发展。
再次,营销手段滞后也是制约大别山旅游发展的问题之一。
大别山地区的旅游产品质量在整个国内范围内仍旧不够有竞争力,因此需要更灵活的营销手段来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
三、对大别山旅游发展的对策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推荐以下对策:第一,加强优质旅游线路的建设,优化旅游线路。
旅游线路的建设和优化不仅有助于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也能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
第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大别山地区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酒店饭店、公共厕所、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等建设。
第三,加强营销手段,提高旅游产品的品质,完成目标市场分析,在社交媒体、在线旅游平台上推广大别山地区旅游产品,提高旅游的知名度与竞争力。
四、结论大别山地区作为一个满是机遇,具有独特的文化风景和发展前景的地区,它需要进一步加强开发和利用它的旅游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升旅游服务和旅游质量,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并且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峡问题
有一种论点说:在对三峡工程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时,中国科学院指出:工程最具破坏的方面是大规模的移民和大片土地被淹没。
移民安置向来是中国修建大坝过程中较为头痛的问题,特别是三门峡、新安江和丹江口水库,每次移民的人数都超过30万。
然而,三峡工程造成的移民规模之大是史无前例的。
大坝工程将淹没19个县的部分地区,其中包括有着1000多年历史文化的涪陵和万县的部分地区以及重庆的部分地区。
移民人口总数超过100万并可能将近190万。
在这次移民的人口中,城镇居民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致使三峡工程的移民工作比以往的难度更大,费用更高。
又因缺少合适的地点安顿如此多的移民人口,移民工作变得更加艰难。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适宜的土地已被开垦和占用,大部分的人口将会被安置到近年来人口业已过剩的水库上游贫瘠的高地上。
安置100多万人的生产生活,无疑是等于重建一个社会,必将打乱原有的经济结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会在相当长的时期造成生产力水平下降,致使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再者,由于历史和交通的原因,境内工业集中布局于长江沿岸的城市和集镇。
所以三峡工程淹没的工厂多,损失也大。
虽然受淹厂可重新搬迁新建,但是因停产必将打乱相互协作配套的原有系统,对经济发展会造成较大的损失,最重要的是长江沿岸的千年古镇人文遗失,那些古调古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赖以发展的土壤,到他乡人生地不熟悉,尤其是那些方言和地方戏曲无法再发展传承.另外对农业,前面所提到的14000h平方米肥沃农田将会没入水底,土地资源严重丧失。
正如这个庞大的工程在规划时所预料的,它将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长江的鱼类资源丰富且易受破坏。
由于河流的动态,河水的温度和化学组成的变化,以及符合这些鱼类生活特性的自然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的改变,都有可能对鱼的种类、数量产生影响,某些鱼种有可能因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数目骤减。
特别是工程将会严重影响到生活在长江中游的鱼类,而这一水域恰恰是中国特有的千种珍稀鱼类的主要栖息地,其中仅仅只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中华鲟和白鳍豚更令人关注。
黄河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黄河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黄河的现状作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
然而,近年来,黄河在面临许多严峻挑战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存在的问题。
1. 水资源紧缺: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黄河流域水资源逐渐减少。
干旱天气不断增加导致水流量减少,使得下游农田灌溉困难,并影响农业生产。
2. 污染严重:黄河流经众多工业城市和农业区,废水和污染物排放对黄河造成了巨大压力。
特别是工业废水排放严重超标,对水质造成了严峻威胁。
3. 生态环境恶化:过度开发和过度使用黄河资源导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水源地退化、湿地消失以及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给当地居民和野生动植物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二、存在的问题1. 缺乏流域综合治理机制:黄河流域涉及多个省份和地区,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各地政府之间协调合作不足,导致流域内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工作存在冲突。
2. 技术手段滞后:虽然一些治理工程已经进行,但仍存在技术手段滞后的问题。
现有水处理和排污设施需要改进和更新,以更好地应对水资源减少和污染问题。
3. 缺乏环保意识:由于环境保护意识不足,一些企业和居民对环境污染问题没有足够重视。
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加强教育宣传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对策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节水宣传教育力度,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在农业、工业和市政领域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建立相应法规来限制非法开采和浪费行为。
2. 加强污染治理:督促企业依法排放废水,并提升工业废水处理设施。
同时,加大投入力度,引入先进的治污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加强监管力度,严惩违法行为。
3. 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建立黄河流域综合治理机制,促进各相关省份和地区之间的协作。
制定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方案,实施跨界水资源调配与保护。
4.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湿地、退耕还林还草,加大对水源涵养地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
同时,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与科学研究,推动自然生态恢复。
黄河水利发展现状与发展价值
黄河水利发展现状与发展价值随着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黄河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使用,让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获得了较大的支撑,但是黄河水利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发展时期,对黄河水利建设上的相关倾向点也是不同的,此时应根据国家的宏观经济以及黄河水利政策上的相关规定来规划黄河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体系。
水是生命之源,黄河水利建设对人们的未来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当前我国非常重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促进国家基础设施的完善,让国家的发展更具动力。
另一方面是为了对农业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服务,让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便利。
新建黄河水利设施是当前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黄河水利设施的完善也是有效防止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财产产生安全威胁。
一我国黄河水利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1缺少对黄河水利行业的重视与维护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黄河水利工程是最重要的施工项目,但是,我国对于农业生产中的黄河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很多人对农业生产中的黄河水利工程项目的重要性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这也导致了我国的农业发展受到了限制。
在当前的黄河水利经济管理大环境下,更多的黄河水利企业对经济效益非常的重视,对于一些能够服务于社会的,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的黄河水利工程建设认识度不足,这些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也非常少。
另外,在对黄河水利工程进行管理时,经常会出现多个部门的职责交叉和责任模糊的情况出现,黄河水利工程的建设从投资到施工,再到竣工结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的管理部门也非常多,一旦工程中出现了责任事故,互相推诿也是常态,这也大大降低了黄河水利工程经济管理中各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1.2水资源市场构建不完善黄河水利工程不仅具有资源性和基础性的特征,还具有经营性和公益性的特征,对于我国的黄河水利工程而言,很多的黄河水利经济管理人员只认识到了黄河水利工程的其他特性,而忽略了经济效益,对于黄河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的重视程度也只局限于对工程的建设、资金的投入,对黄河水利工程产生的经济效益存在一定的认识不足,甚至是忽略了经济效益的产出。
中国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中国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中国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中国改善水电供应、减少洪水灾害、提升长江航运能力的重要项目。
该项目建设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将对中国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首先,三峡水利工程为中国的水电发电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根据统计数据,三峡电站的年发电容量超过1.1万亿千瓦时,占中国全国发电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这使得中国的电力供应更加稳定,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充足的电力支持。
此外,长江三峡电站的建设也推动了中国的水电电力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其次,三峡水利工程对于改善长江的航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程建设之前,长江上游的水深较浅,河道狭窄,不利于大型货船的通行。
而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提高长江的航运能力,使得大型货船能够顺利通过,从而提高物流效率,促进地区和国家贸易的发展。
这对于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使得长江沿线城市和地区能够更好地利用水上运输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竞争力。
此外,三峡水利工程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风险。
在三峡工程的调节下,洪峰流量得到有效控制,大幅降低了沿江地区的洪水灾害的发生频率和损失。
这为沿江地区的农田灌溉、城市建设以及居民生活提供了更为安全和可靠的保障,有助于提高长江流域的防灾减灾能力。
然而,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由于三峡电站的蓄水,造成了上游的大片农田向下游迁移,影响了农业产量。
其次,水位的变动也改变了长江河道的生态环境,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这使得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在工程建设中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综上所述,中国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在改善水电供应、增强航运能力、减少洪水灾害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对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探究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优化产业结构
鼓励发展新兴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比重,推动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绿色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行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发 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三峡。
培育新增长点
支持创新创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 新增长点,推动三峡库区经济转型升级。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创新能力
对三峡库区经济发 展的探究
2023-11-10
目录
• 三峡库区概述 • 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潜力 • 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前景展望
01
三峡库区概述
三峡库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三峡库区位于中国中西部结合处,长江上游,包括重庆市和湖北省境内的部分 区域。
自然环境
三峡库区地势复杂,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但 也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
三峡库区的历史背景和建设历程
历史背景
三峡工程是中国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旨在解决长江流域的水患问题,同时发展 水电产业。
建设历程
三峡工程历经多年规划和建设,最终在2003年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形成了三峡 库区。
农业现代化发展
三峡库区将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 加农民收入。同时,库区还将发展特色农业,推广农产品 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工业转型升级
三峡库区将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 业转型。同时,库区还将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 料等,提高库区经济的竞争力。
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
三峡库区的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 主,但轻工业的发展速度也在逐
渐提高。
长江三峡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峡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能源和交通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长江三峡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但在这里,长达数百年的洪水泛滥困扰着当地居民的生活,限制了地区的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规划三峡水库工程,此举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得当地水电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
三峡水库拦蓄的水量比洪峰流量大数倍,可实现年发电量800亿元左右,相当于把一座超过100个利物浦港口的大型电站置于长江靠近海岸的地方。
三峡工程的建设,成为我国能源之一的基石,市场对于三峡水电的需求也是不断增长的。
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于当地的交通运输水平带来了重大提升。
随着三峡船闸的启用,可以使我国贯穿南北的内河航运体系更加完善。
水运运输不但省时、节能,而且可减轻公路、铁路货物运输,对于交通资源的整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通过船闸的通行,三峡地区的交通运输和物流成本也得到了明显降低,同时能够带动当地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当地相关行业也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峡工程的建设不但对于当地的水电资源、交通运输水平带来了提升,同时也改变了当地区域的发展格局。
三峡地区原本的经济以旅游业和渔业为主,但是三峡地区的洪水常年泛滥,令当地经济步履维艰。
三峡工程的建设带来了当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并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和项目涌入。
当地经济不再只有局限于少量人口从事的旅游和渔业,而且逐渐发展成为了面向大众的现代产业,这样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繁荣得到了显着的改善。
但是,三峡工程的建设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三峡工程的建设相较于其他工程来说,具有一定的环境风险,人工环境如人畜失踪、降水量不断下降,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引起重视。
这种影响也从另一侧面提示我们要更加注重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降低环境风险,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黄河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黄河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活动的增加,黄河现在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黄河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黄河现状及存在问题1. 水量减少: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黄河水量逐渐减少。
这导致了流域内农业用水不足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2. 沉积物淤积:由于雨水冲刷山脉并带走大量泥土进入到黄河中,在其下游地区形成了大面积淤积物。
这不仅导致水流速度减缓,还造成灾害性洪水风险增加。
3. 污染问题:工业污染和农药使用等原因导致了黄河水质恶化,给周边居民健康带来威胁。
二、对策1. 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1)开展河道清淤工作:加大力度清理黄河中的淤积物,保持水流畅通,减少洪水风险。
(2)增设水利枢纽和堤防:在重要区段上建设更多的水利枢纽和堤防,有效控制洪峰流量,并确保下游地区安全。
(3)开展植树造林工程:通过植树造林来固土保护山体,减少沉积物入黄河。
同时可增加湿地面积以促进生态平衡。
2. 加强治理与管理:(1)推进跨行政区域合作:黄河涉及多个省份和自治区,在治理方面需要加强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建立并完善黄河流域联防联控机制,形成整体统筹的管理模式。
(2)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对于违法排污企业实施严厉惩罚,并加大环境监测力度。
监管部门应定期检查企业污染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违规行为。
3. 优化农田用水管理:(1)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设备,减少农业用水浪费,提高利用效率。
(2)制定合理的农田排水制度: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农田排水系统,保证土地湿度适宜,并防止过量排放造成黄河水资源浪费。
4. 加强公众意识:(1)加大环境教育宣传力度:通过组织宣讲、展览等形式向社会大众普及黄河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环保知识。
(2)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居民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减少对黄河流域环境的负面影响。
长江三峡旅游发展规划
长江三峡旅游发展规划长江三峡旅游发展规划序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浩荡长江在古改变历史,在今也将创造中国旅游史上的奇迹。
摘要长江三峡是世界上著名大峡谷之一,是中国最长的河流,目前世界水流量最大的河流,世界第三长河流。
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在国际旅游市场上也颇具竞争力。
三峡旅游区跨越重庆和湖北两省市,辐射湖南、贵州和四川等的部分地区,是我国最典型的跨省域旅游区。
经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三峡旅游已经形成独特、鲜明和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品牌形象随着三峡工程建设的推进和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三峡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但是,三峡库区形成后,传统的三峡沿江串珠式往复旅游模式,将随着库区景观、城镇、交通、产业格局的变化和国际、国内旅游消费内涵与方式的变化而发生重大调整。
三峡旅游区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格局、旅游形象与营销、旅游区域分工与协作、旅游投资与产业发展等,均迫切需要进行相应的整合与调整。
三峡风景简介三峡旅游区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它西起奉节的白帝城,东到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长江三峡,各具特色,各显奇妙:瞿塘峡雄,巫峡秀,西陵险,共同构成了一幅壮观瑰丽的画卷,可谓是集游览观光、科考怀古、艺术鉴赏、文化研究、民俗采风、建筑考察等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从旅游角度出发,三峡风景名胜区不仅仅局限于这一范围,而是包括三大部分,一部分是从四川省忠县到奉节,这是三峡的前奏;一部分是从奉节到湖北宜昌,这是三峡的主体;而三峡的深处,包括大宁河小三峡、香溪昭君故里和屈原故里则是景区向纵深发展的延伸部分。
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以雄、奇、险、秀、幽着称于世,是长江旅游线上最奇秀、最集中的山水画廊。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西起重庆奉节县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南津关.长江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风景旅游大峡谷——长江三峡风景区。
万州三峡库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万州三峡库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万州三峡库区位于中国重庆市万州区,是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三峡大坝的所在地。
自三峡大坝建成以来,万州三峡库区得益于丰富的水资源,逐渐形成了以水利发电为主的综合发展模式。
本文将从现状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来分析万州三峡库区的发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万州三峡库区的现状。
自三峡大坝建成后,这里的水力发电产量大大增加,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水电发电基地之一。
另外,三峡库区还具备良好的航运条件,自然条件优越,这为当地的航运和渔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由于库区地势平坦,土地利用率相对较高,农业也是当地的主要产业之一,以水稻和油菜为主的农产品种植盛产。
万州三峡库区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如旅游、物流等产业。
然而,万州三峡库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三峡大坝的落成,库区的水位不断上升,导致原本的居民和农田被淹没,这对当地居民和农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三峡大坝的建设也导致了库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质污染、破坏生物多样性等。
这些问题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解决和改善。
从未来趋势来看,万州三峡库区将继续以水利发电为主导产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水电发电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库区也将加大环保力度,保护水源地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将成为重要任务。
此外,库区的旅游业有巨大潜力,三峡大坝的建设以及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因此,未来库区还将加大旅游业的发展力度,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未来,万州三峡库区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库区的交通网络仍然相对不够完善,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交通状况。
另外,库区需要注重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此外,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确保库区的发展惠及全体居民。
总之,万州三峡库区目前依靠水利发电为主导产业,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在未来,库区将继续加大水利发电的开发,同时注重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库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长江三峡沿线旅游船经营状况分析和发展建议
长江三峡沿线旅游船经营状况分析和发展建议长江三峡沿线旅游船经营状况分析和发展建议10月22日至11月3日,中国旅游车船协会在副秘书长李凤琴的带领下,一行三人就长江三峡沿线旅游船经营状况,在湖北、重庆两地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对长江三峡沿线旅游船的经营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报告如下:一、长江旅游船经营现状1、经营规模目前,长江上投入营运的旅游用船共有近60艘,总资产近30亿元人民币,全年可提供40-50万个客位。
其中,经交通部审核批准的涉外旅游船43艘,参加星级评定的24艘。
另外,以接待国内游客为主的客轮兼游轮约有50余艘,载客总量约为涉外旅游船的三倍。
长江三峡沿线共有近30家游船企业,规模最大的是长江轮船海外旅游总公司,拥有14条豪华旅游船;其次是重庆长江轮船维多利亚管理公司(8艘)和利辉国际轮船有限公司(3艘),三家合计约占长江豪华旅游船总量的60%;其他多是单船公司。
这些游船企业分别隶属于交通、旅游、铁路、银行、林业、邮电等系统;游船大多是湖北、重庆、上海、江苏等地船厂制造的国产船,只有利辉“仙”字号系列等(德国汉堡船厂)是进口船。
在有记载的49艘国产船中,建造于80年代的有11艘;90年代建造的有38艘。
企业性质有国有、中外合资、股份制及民营企业等,经营方式主要有三种,即自主经营、托管经营和租赁经营。
大多数游船企业受投资造船巨额贷款的财务压力,处于亏损状态,少数企业步入了经营创利的轨道。
上述数字表明长江涉外旅游船硬件设施良好,远未达到交通部门规定的内河船舶30年的使用期限,不存在船舶报废与更新问题,客运能力基本能够满足今后若干年长江三峡旅游的客运市场。
2、发展过程长江游船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发展的,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是长江旅游船的快速成长期,1997年达到顶峰,也是游船公司经营状况最好的鼎盛时期。
1998年至1999年是长江游船经营的低谷时期,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长江特大洪水、“告别三峡游”误导的影响,外宾客源骤减,游船企业惨淡经营,上演了一出游船竞相杀价、大有鱼死网破的惨烈悲剧。
黄河文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黄河文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黄河流域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文明,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从黄河文化的现状出发,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黄河文化的现状。
黄河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独特的地域特色,这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黄河流域是中原文明的发祥地,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壶口瀑布、河南庙会等。
黄河文化以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精神吸引了许多游客和研究者的关注。
然而,黄河文化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黄河流域地处中国的内陆地带,交通不便。
这一点对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其次,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也对黄河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古建筑、传统手艺和民俗活动逐渐消失,文化多元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黄河文化发展的积极势头。
随着人们对文化自身价值的认识加深,黄河文化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应的,政府和文化机构加大了对黄河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此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也为黄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黄河文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城市化的进程,黄河流域地区的交流和互联互通将得到进一步加强,这将有利于黄河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其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发展,黄河文化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更加广泛地传播和展示。
通过网络和移动应用,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了解黄河文化,增加其影响力和知名度。
另外,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需求的增加,黄河文化也将更多地融入当代社会。
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和手工艺制作等传统文化元素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同时,与当代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产业的结合也是黄河文化发展的趋势之一。
例如,黄河文化可以与当代舞台艺术、音乐、影视制作等进行深度融合,创造出更具时代气息和市场竞争力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三峡旅游业发展形势分析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朝阳产业,一业兴,百业旺。
2014年,国务院、甘肃省委省政府、临夏州委州政府分别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
永靖县作为“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其黄河三峡旅游区已成为甘肃省十大王牌景点之一。
今年1月召开的中共永靖县第十四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明确提出了“旅游领先”的工作理念,要把黄河三峡旅游业作为推动发展的区域首位产业,“全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黄河三峡旅游经济升级版”。
在此时机之下,分析和探讨黄河三峡旅游业发展形势,找寻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和路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河三峡旅游业发展现状201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产业,以打造兰州都市圈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为目标,充分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突出的区位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特色旅游品牌宣传、不断规范旅游市场管理、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黄河三峡的知名度大幅提高。
目前,全县已开发旅游景点30多处,旅游公司4家,旅游船舶公司6家,旅游船舶200多艘,旅游饭店60余家(星级饭店2家),旅行社2家,农家乐210家(星级农家乐22家),旅游从业人员达1.5万人,日可接待游客3万人次。
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从2010年的108.8万人次和3.86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64.45万人次和11.47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5%,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拉动了全县社会经济发展。
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一、旅游规划编制初步完成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根据黄河三峡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我县编制完成了《甘肃临夏黄河三峡大旅游区总体规划》、《抱龙山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吧咪山景区修建性规划》,正在编制《黄河三峡大景区修建性详规》和《太极岛枣园新村改造提升规划》,规划对每个景点精心设计,做到“点、线、面相衔接,景、林、路相配套,游、购、娱一体化”,旅游发展指导进一步强化。
二、景区基础建设初见成效积极开展旅游项目建设,先后实施了甘肃永靖黄河水电博览园暨刘家峡大坝码头旅游基础设施、太极湖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吧咪山景区旅游基础设施、炳灵石林开发、恐龙博物馆、向阳码头至万佛谷旅游公路、炳灵寺申遗修缮等一批旅游建设项目。
积极招商引资,实施了太阳岛欢乐城、抱龙山综合开发、黄河明珠大酒店、令牌国际大酒店、帝豪酒店、福门开元酒店等一批旅游招商引资项目,改建了电力、煜峰、尚阁、倾城假日等10多家宾馆。
积极建好城市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县城刘家峡完善城市内外路网,先后实施了川北上线路拓宽改造、城区过街天桥、金河湾黄河大桥、县城中环路、滨河南路、县城至三塬二级公路等十大城市道路骨干工程;建成了川南商贸一条街、时代国际商贸中心、康盛惠民医院,古城新区学校、医院、商业步行街、文体中心等工程,以及如意、生态、水景三大公园,使古城新区与太极岛景区有机融合。
三、黄河三峡景区知名度不断扩大近年来,县上按照“政府主导、活动支撑、媒体塑造”的宣传促销思路,全力宣传黄河三峡旅游形象,有效扩大了黄河三峡知名度。
主要做法包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12次在兰州、西宁、银川、西安召开了旅游宣传推介会,并邀请国内多次家旅行社老总到黄河三峡实地考察旅游资源。
参加省上旅游整合宣传活动,在央视朝闻天下、甘肃电视台播放黄河三峡风光片,在《甘肃日报》、《兰州晨报》、《东方之旅》等报刊上制作黄河三峡旅游宣传专版,在《读者》、中国旅游报、西部风情、自驾游等杂志上集中介绍黄河三峡旅游产品。
依托网络平台开通了黄河三峡旅游网和新华社刘家峡旅游网。
协助中央电视台《日出东方》、《江山多娇》、《远方的家》、内蒙电视台《小吃搜天下》、省旅游局甘肃旅游形象宣传片、泰国安美德集团“大篷车”、丝绸之路申遗等7个摄制组完成了在我县的拍摄工作。
编辑出版了《永靖画册》、《黄河三峡旅游指南》、《黄河三峡旅游招商引资指南》、黄河三峡风光片、黄河三峡宣传海报等宣传资料。
成功承办了中华龙舟大赛·甘肃永靖站龙舟大赛和黄河三峡超级六项户外山地挑战赛,并举办了七届黄河三峡草莓采摘节,四届休闲垂钓比赛,八届吧咪山登山节和三届游泳比赛。
四、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必要举措。
永靖县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和行政执法局,与县旅游局“一套人马,三块牌子”,统一管理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旅游资源、环境卫生、项目建设、旅游车船、宾馆饭店、农家乐及一切旅游经营行为。
旅游综合执法队,有效解决了旅游执法中多头执法,相互推诿,对旅游市场管不住、管不好的问题。
在“统一管理、统一排班、统一价格、统一售票、分类调度”的“四统一分”管理基础上,采取了海事、旅游齐抓共管新机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服务标准,做到了管理有章可循,服务有标准可依。
与此同时,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得以完善,旅游服务人员得到系统培训。
存在的问题客观来讲,近年来黄河三峡旅游业的发展势头是良好的,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
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总体中的贡献率还不够高,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联带动作用还不明显,而且,黄河三峡景区的美誉度和吸引力还有待提高,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方面:一、旅游方式单一化,旅游资源开发严重滞后。
景区开发层次低,多数景区景点处于传统的自然发展状态,服务项目通常是以一般性观光为主,活动内容单调,缺乏可让旅客直接参与的娱乐性、体验性、演艺性旅游项目,直接导致景点吸引力弱,旅客不愿长时间停留。
从旅游消费方式来看,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特色旅游较少。
旅游产品大都是初级开发状态,观光产品目前还处于待开发水平。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设施的发展跟不上旅游消费者扩大的步伐。
景区道路、电讯、供水等通畅度不高,旅游厕所、标识标牌、垃圾桶等数量严重不足,水上加油设施缺乏,船舶加油安全隐患大;配套功能不完善,旅游购物、餐饮、住宿、娱乐等配套项目缺乏。
三、体制机制严重不畅。
黄河三峡景区各景点管理部门分属文物部门、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水电厂、旅游公司、林业部门、县政府、集团公司、地产公司、省属单位、旅游公司、个体经营户管理开发,旅游景点管理部门多,资源整合难度大,旅游开发形不成合力;旅游市场管理没有形成长效的联动机制,部门协调难度大;景区没有实行通票制,旅行社利润薄,组团旅游的积极性不高;旅游船舶公司多,管理不规范,水上旅游客运秩序混乱;景区管理和经营没有分离,缺乏投资实体,没有做到投资渠道以市场为主,经营主体以企业为主。
土地、税费、融资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不够有力,含金量不高,吸引力不大,难以吸引大企业进驻,项目支撑明显不足。
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不够。
文化、林业、文物、农牧、交通、水利、建设等相关部门与旅游发展的产业融合还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基本上依然是各自为政,产业融合工作只停留在部门协调层面,旅游部门作为弱势部门,在很多方面难以协调,旅游与相关部门还没有做到资源融合、项目融合、资金融合、产品融合,没有形成部门支持旅游发展的合力。
五、不恰当的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这方面的例子以沿黄快速通道的建设对黄河湿地的影响为最。
对商业利益的过多追求也使得景区出现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倾向,影响和冲淡了黄河三峡景区的山水田园特质。
六、省、县两级对旅游景区的双重管理,阻碍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的产业化进程。
长期以来,受政策影响,作为黄河三峡重点景区的炳灵寺与炳灵石林景区没有形成合力开发,而是互相抵触和消解。
当前应采取的措施甘肃省在《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把黄河三峡景区列为全省20个大景区之一,并作为先期重点打造的8个景区之一,州委、州政府提出,到2017年要把黄河三峡创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这是宏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也是黄河三峡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
在此大背景下,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黄河三峡旅游经济升级版,还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积极的产业政策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首要条件事实证明,一个地方一个产业的发展快慢,与本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力度的大小紧密相关,只有县委、县政府将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今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政一把手牵头抓总、统筹推进的作用,并把旅游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才能有利于多级联动,形成强大合力,才能彻底解决制约旅游业发展的诸多问题。
在当前形势下,政府包办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的局面已经打破,大部分景点的经营权可以进入市场转让和拍卖,景点经营市场化和企业化,投资渠道也更多地来自民间和企业。
我县应及早制定适应市场规则的产业发展政策,目前应主要制定企业经营规范、吸引投资、旅游纠纷、旅游资源及其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行政规章和实施办法,引导旅游业健康地发展。
在投资方面应制定优惠政策,如达到一定规模投资的旅游企业,应实行若干年减免企业所得税;要设立旅游发展基金,鼓励金融机构支持旅游开发,允许以旅游景区特许权、营运权抵押担保。
优先合理安排旅游产业用地。
鼓励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
另外,国家即将出台支持甘肃临夏等三个自治州建设全面小康试验区的扶持政策,县委县政府应积极争取中央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的扶持,优先考虑旅游业发展。
二、理顺管理机制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统一景区管理,是解决景区管理体制严重不畅问题的合理办法。
组建一个黄河三峡大景区管理委员会,统筹黄河三峡景区内的各类资源整合利用和开发建设,组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旅游投资开发公司,实行“景区管委会+旅游投资公司”管理模式,是当前我县旅游业发展形势的必然选择。
实行这个模式的管理,可以做到几个统一:统一管理门票收入,按一定比例由主管单位分成,集中用于景区景点开发,形成优势带动、滚动发展的良好效应;统一旅行团队优惠政策,提高旅行社组团旅游的积极性;统一旅游船舶管理和服务标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三、进一步完善旅游规划体系是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的指针与底线有了已经编制完成黄河三峡旅游总体规划,还需编制完成黄河三峡景点开发建设详细规划、太极岛湿地公园规划、枣园新村农家乐提升改造规划,做好旅游规划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树立统筹兼顾意识,做到协调发展,保证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前瞻性和操作性。
四、树立大景区大三峡意识,是黄河三峡旅游走向长远的需要长期以来,黄河三峡旅游以打响地方旅游品牌为目标,缺乏大景区大三峡意识,致使眼光局限在永靖一隅,迟缓了旅游业发展的速度,也对景区长远发展造成了限制。
借助省州区域旅游一体化战略以及大景区建设工程实施的契机,是时候把黄河三峡旅游融入州际、省际旅游圈,才能适应周边旅游业大形势的发展变化,实现与周边也同步发展,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