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赏析
明清小说之《聊斋志异·葛巾》内容解读与赏析
明清小说之《聊斋志异·葛巾》内容解读与赏析在争奇斗妍的《聊斋》百花园里,《葛巾》似一株光彩夺目的奇葩,以其独特的风韵吸引着读者。
鲁迅先生说得好:《聊斋志异》能够“使花妖鬼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
《葛巾》篇便是在奇特的幻想境界里,糅进了关于牡丹的历史典故和名花胜地的地理真实,将“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牡丹,变成了因是有情更动人的美女,脱尽了世俗富贵气,从而平添一段花一样美丽动人的新传奇,这便是《葛巾》篇所具有的独特风韵所在。
作品以洛阳常生的癖好牡丹开篇。
常生因“闻曹州牡丹甲齐、鲁,心向往之”。
但是,当他来到这名花胜地时,适逢早春二月天气,牡丹尚未开放。
于是,常生“惟徘徊园中,目注句萌,以望其拆。
作怀牡丹诗百绝”。
不久,花渐含苞,而常生身边的钱即将用尽,他只得将春衣都典当了,但仍流连忘返。
这里,足见常生“癖好牡丹”之甚。
花痴之中见情痴。
作品接着描写常生一日凌晨去花所,偶遇一位有老妪作伴的宛如天仙般的女郎,这便是篇中的女主人公葛巾。
于是,作品对常生细致入微的感情变化和复杂的心理过程展开了生动的描绘:初次遇见葛巾,“疑是贵家宅眷,亦遂遄返”。
再次遇见葛巾,“从容避去”,“微窥之”,“眩迷之中,忽转一想:此必仙人”。
“急反身而搜之”,因遭跟随姑娘的老妇的严厉斥责。
常生往回走时,已吓得几乎不能迈步,而后“偃卧空斋,自悔孟浪”。
及至第二天,“日已向辰,喜无问罪之师,心渐宁帖。
而回忆声容,转惧为想”,直到因相思而病,愿饮葛巾遣人送来的“鸩汤”,“仰药而死”。
在这里,作品着意刻划了常生遇见葛巾后,堕入情网的整个思想过程,描绘出了常生疑、迷、惧、喜、思等种种复杂情感的周折,将一个青年书生爱情萌动时的一副如痴如癫的憨相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再看葛巾是如何来爱常生的。
作品中描写的葛巾是一位既美丽又多情的牡丹花精。
她为常生的一片痴情所打动,也深深地爱上了常生。
但是,作品并没有让她直率地坦露自己的爱情,而是通过几番曲折,戏剧性地加以表现。
明清小说赏析探索中国古代小说的独特力
明清小说赏析探索中国古代小说的独特力量与文学魅力一、引言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学形式和纷繁复杂的故事情节。
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时期,诞生了众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凝聚了作者的智慧和才华,更展示了古代读者的审美追求。
本文将以明清小说为切入点,探索中国古代小说的独特力量与文学魅力。
二、明清小说的特点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时期,此时的小说形式更加成熟,文学表达更加精彩。
明清小说具有以下特点:1. 剧情曲折:明清小说以曲折复杂的情节为特点,丰富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让读者沉浸其中。
比如《红楼梦》中的情节错综复杂,人物关系错综有致,如同一幅错综复杂的画卷,让读者欲罢不能。
2. 人物丰满: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性格鲜明。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机智勇敢,天马行空,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角色。
而《水浒传》中的宋江则是一个胸怀天下、反抗封建社会的英雄形象,这些丰满的人物形象赋予了明清小说活力。
3. 描述细致:明清小说在描写细节上下了功夫,通过对细节的描述,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小说中的场景。
例如,《红楼梦》中对人物服饰、建筑环境等细节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那个年代的生活。
三、明清小说的独特力量明清小说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载体,具有独特的力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美学价值:明清小说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它不仅包含了优美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呈现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
通过作者的刻画和描绘,明清小说将生活与艺术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2. 情感张力:明清小说中的情感表达丰富多样,能够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无论是爱情的甜蜜与痛苦,还是友情的忠诚与背叛,明清小说都能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出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3. 思想启迪:明清小说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例如《红楼梦》中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以及《西游记》中对人性善恶的探讨。
这些思想启迪让读者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现实与人性的复杂,对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赏析
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赏析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学的四个代表性的文学类型。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的珠玉,形式简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元曲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形式,以戏曲为基础,平仄和音韵相结合,形式多样,故事生动,常见于舞台表演。
明清小说则继承了元曲的特点,但是更加注重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和情节的丰富性,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
下面进行具体的鉴赏。
唐诗宋词唐诗是唐代文化的杰出代表,其艺术水平和影响远远超过了其他时代的诗歌,代表了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之一。
唐诗的特点是“气韵生动”,意境深远,字字珠玑,独具匠心,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名篇,都是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
宋词则是中国文化中的另一极品。
宋词的形式优美,语言简练,深情热烈,浓情绵绵,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宋词所描绘的意境和情感深邃动人,属于古代诗歌的优秀作品之一。
例如,“浪淘沙”、“满江红”、“离思五首”等名篇,都是中国文学的杰作。
元曲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形式,以戏曲为基础,平仄和音韵相结合,形式多样,故事生动,常见于舞台表演。
元曲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戏剧的性质,将艺术表现和瞬间效果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视听体验。
例如,《西厢记》、《汉宫秋》、《万张补》等名篇,都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杰作。
明清小说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代表作品。
它继承了元曲的特点,但是更加注重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和情节的丰富性,成为中国文学中的巅峰之作。
李可染的《金瓶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水浒传》等名著,都是中国文化的精华,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遗产。
总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将中华文化中深刻的思想和深邃的感情,艺术地转化为精美的语言和娴熟的艺术表达,成为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明清小说之《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内容解读与赏析
明清⼩说之《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内容解读与赏析对《罗刹海市》的理解,应当从“异史⽒⽈”⼊⼿。
那是作家对整个社会的概括,也是作家创作意图的表⽩。
“异史⽒⽈”指出,⼀、社会已经变得美丑颠倒,越是坏的越受欢迎,因⽽⼈⼈要装假⾯逢迎⼈,⼈情世态如同⿁蜮世界⼀样阴冷。
“花⾯逢迎,世情如⿁; 嗜痂之癖,举世⼀辙;⼩惭⼩好,⼤惭⼤好。
” ⼆、⼈决不可以⾃⼰堂堂正正的男⼦汉⾯⽬处世。
“若公然带须眉以游都市,其不骇⽽⾛者,盖⼏希矣。
”三、美好理想只能在幻想中存在。
“显荣富贵,当于蜃楼海市中求之⽿”。
《罗刹海市》完整地体现了《聊斋志异》在思想和艺术上的突出成就。
⾸先,作家以奇妙的想象对社会现实作了折光式的、⼊⾻三分的揭露。
⿊⽯为墙的罗刹国不过是现实社会颠倒的投影,在这个社会中,真正有才学的⼈必须由那些⽬不识⽂,⼼存鄙见者擢拔,品格⾼尚者永远要被蝇营狗苟者左右,美丑颠倒的异域就是“世情如⿁”的⾎腥现实!作家⼗分善于把深邃的哲理隐化在类似于恶作剧的描写中,罗刹国相国的⾯⽬,执戟郎家中的歌舞场⾯,都是以极度夸张的怪异⾯⽬出现。
“貌类夜叉,皆以⽩锦缠头,拖朱⾐及地,扮唱不知何词,腔拍恢诡。
”歌舞场⾯从唱腔、唱词到扮相,都丑恶之极,滑稽之⾄,作家却写得煞有介事。
对极为可笑的、极不合理的事物,采⽤平静的、冷静的、乃⾄冷峻的描写,所谓⽪⾥阳秋的描写。
这既是富于谐趣和幽默感的,⼜是思想深沉和透辟的表现。
其次,充溢着诗情画意的龙宫,是作家的浪漫情趣和理想主义的集中表现。
龙宫是凡俗中有志于“致君尧舜上”者的伊甸园。
蒲松龄终⽣不能从科举中得到展才良机,却始终怀抱“他⽇勋名上麟阁”的愿望。
康熙⼗七年他在《拟上征天下博学鸿词,亲考栋⽤,以备顾问,群⾂谢表》中,讴歌皇帝“盛世崇⽂”,“揆⽂奋武”,“礼⼠亲贤”,幻想⾃⼰可以被皇帝赏识:“幸得以⼗年枯枿,蒸⽽为芝”。
他实际的遭遇呢?却是拟表中那两句话:“⼈握灵蛇,或使泣卞和之⽟;⽂飞彩凤,⽆由弹贡禹之冠”。
中国经典古诗词赏析
中国经典古诗词赏析中国古代文学拥有丰富的诗词作品,这些经典之作成为了传世的艺术珍品。
本文将对中国经典古诗词进行赏析,探索其艺术之美和文化内涵。
一、唐代诗词赏析唐代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鼎盛时期,无数的经典诗人和他们的作品在这个时代诞生。
其中,杜甫的《望岳》是一首动人心弦的诗。
诗人以壮志豪情的笔墨描绘了自己意气风发的青春时光,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其中,使人产生一种豪放不羁的感觉。
二、宋代词赏析宋代,词的创作成为了文人雅士们风雅生活的一部分,也汇聚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李清照的《如梦令》是一首情感细腻的词。
词人运用了婉约细腻的词语,将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和遗憾表达得淋漓尽致。
整首词质朴而真挚,情感流露无遗,引人入胜。
这种清新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后来文人雅士们追求的典范。
三、元曲赏析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的戏曲作品在艺术形式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西华山》是元曲中的经典之作,它描绘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刻画,诗人将人与历史相结合,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性的悲欢离合。
四、宋词赏析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更加注重对情感的抒发和心境的描绘。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是一首寄托了思乡之情的词。
诗人通过描写元宵佳节的景色,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词把握节日氛围的表现手法独到,通过描绘细腻的景物和表达深情的词句,使读者不禁产生共鸣,勾起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五、明清小说赏析明清时期的小说作品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另一种风貌。
《红楼梦》是明清小说中的巅峰之作,这部长篇小说以细腻的笔墨描绘了一个富有情感和人性的世界。
小说中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有致。
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作者展现了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六、结语中国经典古诗词在艺术上具有独特魅力,它描绘了中国古代社会和人们的思想感情。
这些诗词作品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追求,对后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明清章回体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明清章回体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明清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是故事情节曲
折多变,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在明清时期,这种小说流行于文人士子之间,其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小说家,如施耐庵、罗贯中等。
他们通过章回体
小说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在情感、性格、行为
上丰富多样,而且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本文将从情感、性格、行为三
个方面来分析明清章回体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首先,明清章回体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在情感方面非常丰富。
例如,在《水浒传》中,有梁山好汉宋江,他忠义于国家,热爱民众,仗剑杀猛虎
的情节充满了英雄气概。
与之相反,在《红楼梦》中,有贾宝玉,他是一
个敏感多情、善感忧郁的人物,对情感问题特别敏感,对花草鱼虫有着极
度的热爱。
这些人物形象通过对情感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他们
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感受到他们情感的魅力。
明清小说人物赏析
明清小说人物赏析之《三国演义》交通工程学院12高职班曹翎《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描写的是一千八百多年前诸侯割据群雄纷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从人物来讲有几百位之多。
全书人齐武备气势可谓大以,因此历史上有人评价这部小说是一部人才宝库,也有人评价这部书是一部活的兵书是一部军事大课堂,我认为这些评价都不为过。
三国既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在这短短几十年中,曾经有过多少英雄战死沙场,又有过多少人雄霸一方,比如草包:刘表、袁绍;可爱的奸雄:曹操;一代枭雄:刘备;一代奸雄:董卓;西凉人:马腾;小霸王:孙策……他们都有自己的领土,自己的事业,自己的文臣武将,为什么最终是司马家族一统九州,建立了晋朝,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和研究。
袁绍、刘表,虽然他们手下人才济济,但是他们却不懂得利用这些人才,导致没有把他的文臣武将的长处发挥出来,反而把短处尽情释放;袁绍官渡之战不听田丰的建议,不仅集结大军进攻官渡,而且把劝阻的人关押起来,剥夺他们的军权,而把军权交给只会溜虚拍马屁的郭图,结果致使全军覆没,领土沦陷,自己吐血而亡,然而死后儿子们不仅不团结,还勾心斗角,相互争权夺势,最终一手打下来的江山被曹操占领;再说刘表,其实刘表是太懦弱,就想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刘表只适合在治世,而不适合在乱世,三国就是一个乱世,所以他的结局就可想而知。
当时天下文人墨客,豪杰义士集结于荆州避难,而刘表居然一个也不用。
结果死后,儿子刘琮也不战而降,自己好不容易打下来的领土,就白白拱手相让给曹操,并且儿子、妻子都被毒死;董卓因为残暴而导致群起而攻之,结果自己也没好下场,被自己的义子万人敌吕布杀死;曹操则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如果曹操在治世就是能臣,在乱世就只好当奸雄了,其实曹操最初也想当能臣,但是报国无门,只好当奸雄了,虽然自己在世时能驾驭自己手下,却未能让儿孙守住江山,结果自己多年呕心沥血打下来的江山就落入司马家族手中;刘备在百姓眼里是仁义的化身,其实表面上是仁义之君,其实很会用计收买人心,真的很奸诈和狡猾,让人防不胜防,他不仅奸诈还十分狠心,把自己的义子刘封毫不留情的杀死,俗话说人无完人,一代枭雄刘备也有缺点,就是太感情用事,结果彝陵之战大败,自己的精兵强将大部分都搭了进去,自己也病逝于白帝城,一代枭雄的下场竟是这样,实在是可悲……关羽,河东解良人。
第七讲明清小说
3、艺术成就 朱元璋多次夸其是开国文臣第一人。对皇帝的忠心与他的理学 修养、文学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适合新王朝文治需要,成为 一代文章典范。 毛先舒“理虽大醇,而体稍失于平衍”(见《巽书·答文体 策》)指出宋濂文章的主要特点。 邵长蘅《青门麓稿》卷11《书宋学士集后》评论更为全面: “潜溪文有根柢,故能不规模《史》、《汉》、欧、曾,自成杼 轴。虽其牵率于应酬,病冗病俗,往往而有,要不失为大家。余 尝谓明代名能文章士虑数十家,文之工者不乏;正苦根柢浅薄, 求其贯穿四库之书而粹然一本于六经,不得不推潜溪。”
B、入明以后,有些诗展现出他对前途、理想的乐观情绪,如应诏 赴南京时《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有些揭露社会的黑暗,如《江 上见逃民家》写由于赋税沉重,农民被迫逃离耕地后的萧条景象; 有些讽刺明初宫闱生活的混乱,如《宫女图》;有些诗则展现他入 仕新朝的苦闷,以至心灵的幻灭,希望自己能够全身而退的愿望。 (3) 高启论诗: “诗之要,曰格、曰意、曰趣而已。格以辨其体,意以达其情,趣 以臻其妙也。体不辨则入于邪陋,而师古之意乖;情不达则堕于浮 虚,而感人之实浅;妙不臻则流于凡近,而超俗之风微。”
明初散文
(二)宋濂之文。 其前后期之文,有所谓“山林”“馆阁”之分,但他之承 元季儒者的道统和文统,则前后大体相同。其知心好友杨维桢 《宋学士文集》序云:“客有将子宋子《潜溪集》来者,曰: ‘某秩宋子三十年山林之文也,某秩宋子近著馆阁之文也。其 气貌声音随其显晦之地不同者,吾子当有以评之。’余家浙水 东,去宋子之居不百里远,知宋子之劬(qu)学,入青萝山中, 不下书屋者若干年,得郑氏所著书数万卷,书无不尽阅,阅无 不尽记,于是学成,著书凡若干万言。…昔之隐诸山林者,烨 乎其虎豹烟霞也;今之显诸馆阁者,灿乎其凤凰日星也。果有 隐显异地之殊哉!”
赏析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赏析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明清时期的小说中,女性形象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这些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中的女性在各个方面的生活和处境。
通过这些小说,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明清时期女性的角色和地位,以及她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首先,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往往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红楼梦》中,贾母、王熙凤、林黛玉等人物展现了不同的性格和命运。
贾母是一个聪明睿智的老太太,她在家族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和权力。
王熙凤则是一个机智聪明的女子,她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家族中崭露头角。
而林黛玉则是一个敏感、多愁善感的女子,她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
这些女性形象展示了明清时期女性的不同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其次,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往往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金瓶梅》中,李瓶儿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女人,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功地掌握了家庭的经济命脉。
她的形象展示了明清时期女性的勇敢和智慧,以及她们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
同样,在《水浒传》中,晁盖的妻子李瓶儿也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女性,她在丈夫出征时,能够独立地管理家务和处理家庭事务。
这些女性形象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的一面。
然而,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限制和歧视。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妹妹们被要求按照传统的婚姻安排去嫁人,她们的人生轨迹受到了家族和社会的严格限制。
在《儿女英雄传》中,女主角乌草儿虽然勇敢坚强,但她的命运却受到了家族和社会的束缚,最终无法摆脱。
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揭示了明清时期女性在家族和社会压力下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追求和审美观念。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表妹林黛玉被描绘为一个美丽而多愁善感的女子,她的美貌和性格成为小说中的重要元素。
同样,在《金瓶梅》中,李瓶儿的美丽和妩媚形象也成为了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追求和对女性外貌的重视。
明清小说中的社会描写
明清小说中的社会描写
明清时期,小说作为文学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中的社会
描写也成为了小说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对明清小说的研究,我们
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描写城市生活
明清小说中经常描写城市的繁华景象。
城市里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和独特的城市建筑。
小说中描写的城市生
活丰富多彩,各行各业的人物也纷纷涌现。
这些描写反映了明清时
期城市发展的繁荣景象,同时也展示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
社会阶层与家庭生活
在明清小说中,社会阶层与家庭生活也成为了重要的描写内容。
小说中会描写官员、富商以及贫苦百姓等各阶层的人物,展示他们
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
同时,家庭生活也是明清小说中的常见主题。
小说中描绘了家庭之间的关系、家族的传承以及家庭内部的争
斗等情节,反映了当时社会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揭示社会问题
明清小说中还揭示了一些社会问题。
比如,对财富分配不均的
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贫富差距。
还有对官员贪污腐败的描写,揭示了社会的阴暗面。
这些描写有助于我们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的方
方面面,并思考当时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总之,明清小说中的社会描写以其生动的场景、丰富的人物及
深刻的内容吸引了众多读者。
通过研读这些小说,我们可以更好地
了解明清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能对历史进行深入
思考和探讨。
明清小说结课论文
明清小说名篇赏析结课论文——红楼梦的艺术技巧很高兴这个学期选上了吴光正老师的《明清小说名篇赏析》课,怀着对明清小说的向往我完成了这门课的学习,到了结课的时候,说对哪一篇小说印象最深,我想还是《红楼梦》吧。
研究《红楼梦》的人数以千计,我只不过是对其感兴趣的众多人中的一个。
说起我和《红楼梦》的相逢就不得不提到两个人,一个叫肖芳,一个叫刘心武。
前着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是她第一次用“元迎探惜”四个字将我引入了那个充满浪漫气息和文学魅力的世界,我也被曹雪芹深厚的文学功底折服,当然那时候只觉得曹雪芹很厉害,可以写出这么多的诗词,并没有感受到这部小说真正为世人惊叹的一面。
后面一个人应该很多人都知道,老师也在课堂上提过这个人,就是作家刘心武,同时也是一位红学家。
虽然老师上课时对他的评价不怎么高,但我对红楼梦的认识有很多都是受到他的影响。
上高中的时候喜欢听《百家讲坛》,不经意间听到了刘心武在讲《红楼梦》,觉得很有意思,他对《红楼梦》中判词以及人物的还原进行了分析,一下子就把我带入了《红楼梦》的世界,从那一刻我就深深地爱上了《红楼梦》,对这一部站在中国古代小说巅峰的名著产生了极大地兴趣,用我最喜欢的漫画《火影忍者》的话说,就是羁绊。
如今来看,对《红楼梦》又有别样的看法,因为老师在课上引导我们学会分析这部小说的写作手法,一草一木都不简单,人数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老师说这是一部书写青年男女感情的小说,与政治无关,这和我以往听到的观点大相径庭,我也不知道谁对谁错。
下面我结合相关书籍就《红楼梦》的艺术技巧简单的谈一下我的看法。
命名艺术就如初中语文老师讲的“元迎探惜”四春其实意味着整个故事应该是“原应叹息”的基调,曹雪芹在这部小说里大量运用的类似的技巧,这个不是文字游戏,这个是文人的游戏,是一种艺术技巧。
类似的命名艺术还有很多,我一一说来。
先就书名来说,原名《石头记》是自譬所记石头之事;《风月宝鉴》则戒妄动风月之情;《情僧录》指宝玉有情人做了和尚;《金玉缘》记金锁与宝玉相配的姻缘;《金陵十二钗》则明指书中十二女主角的故事。
遇白菜记赏析
遇白菜记赏析《遇白菜记》是中国古代小说家冯梦龙所撰写的一篇小说,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宝之一。
该小说以口语化的语言、夸张的情节和绝妙的形象描写,呈现出中国明清时期城市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冲突和人性欲望的复杂性。
小说以罗艺为主角,描述了他因为一场美食的争夺而进入了饮食界的故事。
罗艺是一个贫穷但心思细腻、口味独特的年轻人,他在家族的厨房里做事,因机缘巧合遇见白菜,二人结伴而行,共同经历了许多平凡而充实的日子,最终摸索出一条在食材组合上不断创新的美食之路。
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包括了主要的罗艺和白菜,同时还有许多次要角色的形象也十分鲜活。
其中,罗艺被塑造成一个平凡而充满理想的人,同时他对胃口和味觉的极佳判断力也成为了小说的重要元素。
而白菜则是他的异数朋友,它不仅是长有六只腿的虫子,还充满智慧,总是给罗艺出谋划策,成为了一位难得的知己。
小说还有许多其他精彩的角色,如城隍、快手李二等人,都很好地展现了明清时期城市社会的复杂性。
小说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其想象力。
冯梦龙能够将人物形象一一品位,同时将荤素材料穿插组合出千变万化的美食,以及描述出名不虚传的“马蹄糕”。
他从不同角度描写出美食的特色,让读者对美食的感觉更加真实,同时也深化了小说的情节张力。
在小说中,他还使用了一些夸张手法来加强情节,比如全城为了替换马蹄糕而挤爆城门的场景等。
《遇白菜记》在描写城市生活的同时,也表达着冯梦龙对社会现实的总结和观察。
小说中,城市生活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在社会不同阶层之间不断地发生,甚至于在食物的争夺上也会引起无谓的恶斗。
小说还对当时的官场腐败、民间骗术及其他一些社会负面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总而言之,《遇白菜记》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小说,它不但读来益智并富有趣味性,细节也表现出了作者的深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
它不仅记录了明清时期的城市生活,更深刻地探讨了中国文化中餐饮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其鲜明独特的个性,带给人们无穷的思考。
明清小说之《聊斋志异·侠女》内容解读与赏析
明清小说之《聊斋志异·侠女》内容解读与赏析《侠女》是《聊斋志异》中一篇流溢着奇光异彩的小说。
全篇没有头尾完整、交待详备的故事情节,而是着力于人物的一二奇行异事,写得虚虚实实、闪闪烁烁。
小说写家境贫困,以书画为生计赡养老母的顾生,与其母常周济不知从何而来、对门而居的老妪少女,甚至老妪病逝后代为安葬。
女则知恩图报,为其生子,但又不肯嫁与顾生。
其女行踪诡异,剑术超群,曾以匕首掷杀纠缠顾生并侵犯自己的白狐娈童,最后提仇人头来与顾告别,自言是司马官之女,为报籍家之仇,隐姓埋名三年之久。
小说极写此女的特立独行、卓尔不群。
在那个封建礼教禁锢森严的社会,一个年轻女子,不怕抛头露面,不避男女之嫌,而又冷若冰霜;受顾家母子周济,不拒亦不谢,然又入顾家代母操作,为顾母洗创敷药,俨然如妇。
尤其是她为报顾生养母送终之德,怜顾贫不能成婚,为之生子的异行,乃是离经叛道的异端之尤,济贫助人的侠义之极。
篇名题为“侠女”,作品突出侠女的侠义之行,充分表现出作者反叛封建礼教的勇气和尊崇女性的民主意识。
这篇小说从思想到艺术明显地受到司马迁史传文学的影响。
《史记·游侠列传》写朱家“振人不瞻,先从贫贱始。
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
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
”写郭解“急人之难,免雠于更。
“振人之命,不矜其功。
”对游侠的“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阸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 的高尚品格给予热烈赞扬。
《刺客列传》则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聂政、荆轲等五名刺客勇敢抗暴、视死如归的英雄行为,热情歌颂他们自我牺牲,以报知己者的侠义精神。
作者于篇末赞道:“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侠女》写侠女为报顾生孝养其母,以身相报,为其延一线之续,以成彼之孝的侠行,又写其以一孤弱女子,独力抗暴报仇的异行,明显可以见出是兼采游侠之同情贫苦百姓,“专趋人之急”,“已诺必诚,不爱其躯”与刺客的勇敢抗暴和自我牺牲、以报知己的侠义精神。
明清小说之《聊斋志异·聂小倩》内容解读与赏析
明清小说之《聊斋志异·聂小倩》内容解读与赏析《聂小倩》这篇小说的篇幅是短小的,人物也不多,贯穿情节发展始末的似乎也只有两个人:聂小倩和宁生。
但作品却把阳刚之壮美与阴柔之优美的不同审美境界,把恐怖与安宁、粗犷与细腻等多样的心理情感体验,把现实世界之平实、幻想世界之奇特等种种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两条相互交替,有时也是相互缠结的情节线索。
第一条线索,是燕侠士与妖怪的生死较量,这里作者虽然着墨不多,甚至在与妖怪的两次较量时,燕侠士也没有直接上场,只是让他的剑、他的革囊一展神威,但我们从作者对夜晚妖怪来临时寥寥数笔的描写中,如“目光睒闪”,如“电目血吞”,感到了肌肤战栗、心寒阵阵。
而头次较量,神剑从革囊中自动飞出,“欻然一射,即遽敛入,宛如电灭。
” 后一次,革囊“忽格然一响,大可合篑,恍惚有鬼物,突出半身,揪夜叉入,声遂寂然,囊亦顿索如故。
”确实也能体会到这种较量的惊心动魄,并为这种雷厉风行、胜负立判的格斗而目瞪口呆。
喜欢看武打的读者,也许会认为作者对这种神奇较量的过程描写显得过于疏略与简陋,殊不知,这样的迅捷,恰是神奇较量的最高境界。
如果燕侠士与妖怪的较量,如新派武侠小说所描写的两位武林高手,打斗时一招一式细细道来,彼此接了百来回招尚未见分晓,纵然让我们眼花缭乱,有目不暇接之感,那么让神奇者如燕侠士来看,只是形同儿戏罢了。
第二条线索,是聂小倩与宁生的缠绵的感情纠葛,这是作者所着力要加以表现的,所以人物形象也刻画得特别鲜明饱满。
聂小倩初次上场,虽然是作为害人的面目而出现,所谓以色惑人,“摄血以供妖饮”,但她并非害人精。
首先,她是受妖怪之逼迫,不得已而为之;其次,她赖以迷人的,或色,或金:“二者,凡以投时好耳。
”是就人自身的弱点而下手,所以人之被害,虽不能说是咎由自取,死有余辜,却也并非无可指瑕。
这样,读者对她的态度,不是憎恨、厌恶,更多的则是同情。
再说宁生,他“性慷爽,廉隅自重”。
明清小说赏析
明清小说赏析简介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小说作品。
这些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情节吸引了大量读者,并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对明清时期的小说作品进行赏析,以展示其独特之处和艺术价值。
1. 《红楼梦》《红楼梦》是明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品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角色的爱情纠葛为线索,通过对社会风貌、家族命运的描绘,展现出人性的善恶和社会的虚伪。
《红楼梦》不仅在情节上扣人心弦,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经典。
2. 《水浒传》《水浒传》是元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部英雄小说,也被称为“宋江传”。
作品以宋江等108位好汉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对叛逆、义气、江湖等题材的深入探讨,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黑暗面和原始状态。
《水浒传》的故事情节曲折紧凑,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堪称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3. 《西游记》《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神魔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
作品以孙悟空、猪八戒等主要角色的取经之旅为主线,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讽刺和对人性的独特思考。
《西游记》不仅在情节创作上独树一帜,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想象力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4. 《金瓶梅》《金瓶梅》是明代作家兰陵笑笑生创作的一部耽美小说,也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描写庶民生活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以西门庆、潘金莲等主要角色的情欲故事为主线,通过对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揭示,展现了庶民生活的复杂和残酷。
《金瓶梅》的文字生动活泼,情节曲折离奇,被视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总结明清时期的小说作品以其丰富多样的题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小说通过对人性、社会和历史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同时,这些作品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研究这些小说,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的多样性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中国文学常识明清小说知识普及PPT
清代小说语言风格
清代小说是文言和白话小说艺术表现手法的交融,也是清代小说对中国小说发展史作出的新贡献。
文言和白话小说艺术表现手法的交 融,也是清代小说对中国小说发展 史作出的新贡献。有的文言小说, 例如《聊斋志异》等,在语文上接 受了"三言二拍"等作品以及语录体 文字的影响,
人物的对话则有时尽量向着明白如话的方向 努力,截然不同于作者叙述语言的风格。有 的白话小说,如《红楼梦》、《儒林外史》 等,吸取了历代文言小说的长处,用简洁的 字面表达了多层次的复杂的内涵;
明清小说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 以创造性的阐说。
史传色彩--世俗文学的历史依傍
中国的史官文化异常发达,源出于“纪实”的传 统小说,与史官文化有着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 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传的烙印,史 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
英雄传奇小说
它也是在宋元讲史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它与历史 演义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 它不拘泥于一朝一代的历 史事件的演变,而是以描 写理想化的传奇式的英雄 人物为主,虚构的成分较 多。
神魔小说
这类小说受到宗教不同程 度的影响,内容涉及鬼神 魔怪,充满奇异的幻想。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神 魔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
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金瓶梅》
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 笑笑生。
•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 • 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
人世间的百态明清小说赏析
人世间的百态明清小说赏析人世间的百态是明清小说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明清小说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人世间繁复复杂的人情世故和生活百态。
本文将从情感、社会、宗教等方面对明清小说中的人世百态进行赏析。
一、情感之百态明清小说在情感描写上展现了丰富的百态。
作为小说的中心,人物的情感经历成为了读者津津乐道的故事。
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其复杂的情感世界令人动容。
在他与黛玉、晴雯等人之间,形成了一段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
贾宝玉对黛玉既有深厚的爱慕之情,又有着强烈的亲情之情。
而他对晴雯则是一种怜惜与同情之情。
这些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人世间的复杂与纷繁。
同时,《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也是情感的百态代表。
他对师父唐僧的忠诚、对师弟妖僧沙僧的友情、对自己身世的追忆等,展现了一个猴子的丰富情感。
孙悟空身上的情感驱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也令读者对他的情感经历产生共鸣。
二、社会之百态明清小说中对社会的描写丰富多样,展现了社会的百态。
《红楼梦》中的荣府可以说是社会百态的一个缩影。
在贾府中,贾母和贾宝玉代表了封建社会世袭家族的权威与精神追求,而宝玉的表亲薛家则代表了新兴商业势力的崛起。
同时,贾府中的凤姐、贾琏等人又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
除了《红楼梦》,《水浒传》也是一部展示社会百态的作品。
作为官府的反叛英雄,宋江与好汉们通过梁山泊的聚集,组成一个以义薄云天的世界。
他们中有割须弃袍的正直之士,也有出尔反尔的阴险小人。
这些不同的人物性格和行为方式,展示了封建社会的复杂性和社会百态的多样性。
三、宗教之百态明清小说对宗教的描写也展示了不同的百态。
《西游记》中的佛教可谓是宗教百态的代表。
取西天取经的旅程是一次信仰的追求,表现了人对于宗教信仰的执着和追求。
唐僧作为佛教的代表,正直善良,但也有着妄念和贪欲。
而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则代表了佛教中修行的不同层次和各自的修行之路。
这些宗教意象贯穿整个故事,展示了宗教对于人性、社会和世界观的影响。
古今列女传演义介绍赏析
古今列女传演义介绍赏析古今列女传演义清古吴三多斋刊本《古今列女传演义》扉页书影清古吴三多斋刊本《古今列女传演义》正文书影清代白话短篇历史传记小说集。
一名《列女演义》。
六卷一百十则。
题“东海犹龙子演义,西湖须眉客评阅”。
犹龙为冯梦龙之字,或谓乃清初人编纂,托之梦龙。
成书于清康熙年间。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古吴三多斋刊本,藏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
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古吴三多斋刊本。
卷一母仪传大舜后妃唐尧在位,四处访求贤人,以传皇位。
后得历山农夫舜,颇有圣德,便将二女娥皇、女英嫁与他。
夫妻情投意合,十分相得。
舜之弟象看在眼里,心生妒忌,与父母商量要谋害舜。
一日召唤舜饮酒,以便将舜灌醉后下手。
娥皇、女英有药一丸,使舜含在口中,饮千杯不醉,父母以为奇,使之还。
父母复与象设计,使舜上廪屋,然后去梯纵火,舜自然不能逃生。
二女取一大笠,戴舜头上,廪下火发,使舜怀抱斗笠,以笠为翅,踊身下跳,落地毫无损伤。
几番不死,舜父瞽叟大怒,要舜援绳下井淘浚,然后去绳,使舜死于井下。
二女取一柄短锤并数十枚长钉与舜。
舜下落井底,象收了绳,以为此番必死。
舜取出钉锤,下钉一个立脚,上钉一个攀手,一步步爬了上来,二女接着,舜反而召象来饮酒。
象归报父母,以为舜有神功,不再谋害。
尧将帝位禅让于舜,舜帝立娥皇为后、女英为妃,凡有所行,皆谋于二女。
后舜巡方,死于苍梧,二妃痛哭,亦死于江湖之间,号为湘君。
弃母姜嫄尧时邰侯有女名姜嫄,一日从母出游于野外,见石上有个大人脚印,姜嫄便踏在脚印上嬉戏。
归家腹中有孕。
及期生下一子,以为不祥,遂弃之隘巷,欲使牛羊践踏而死,不料牛羊皆远避而行。
姜嫄复将儿置于郊外林中,欲使之露身而死,不料有伐木者,用茅草铺其身上下。
姜嫄再置之于冰上,欲使之冻死,不料一群野鸟用翅暖其身。
姜嫄心惊,以为是神种,收回抚养,取名为弃。
姜嫄知道国家大事在于农业的种植和收获,便悉心教弃种植五谷和桑麻。
弃也异常聪明,受母之教,遂精于农业。
《灌园叟晚逢仙女》阅读理解
《灌园叟晚逢仙女》阅读赏析《灌园叟晚逢仙女》是明清小说的代表作品,主要讲述的是养花老人秋先和恶霸张委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善与恶的斗争。
小说通过瑰奇的幻想与逼真的人情世态描写的交织,表达了对人世间善与美的热情歌颂,对恶与丑的无情鞭挞,同时寄寓了作者扬善抑恶的美好理想。
首先,小说的主题是善与恶的斗争。
这一主题贯穿于整部小说中,主要通过养花老人秋先和恶霸张委之间的矛盾冲突来展现。
秋先是一个善良、勤劳、爱花如命的老人,他通过辛勤的劳动和精湛的技艺,把花园打理得井井有条,鲜花盛开。
然而,恶霸张委却想霸占秋先的花园,为了达到目的,他不择手段地陷害、欺压秋先。
在这场斗争中,善与恶的对比鲜明,秋先的善良、勤劳、坚韧不拔与张委的邪恶、残忍、贪婪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其次,小说的艺术手法也值得一提。
作者通过瑰奇的幻想与逼真的人情世态描写的交织,将现实与超现实、人与神、人与自然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同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秋先的善良、勤劳、爱花如命,张委的邪恶、残忍、贪婪等性格特点都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此外,小说中的情节安排紧凑,起伏跌宕,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张力。
最后,小说的思想意义深刻。
它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善与恶,还表达了对善良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同时,小说中也表现了对强暴邪恶势力强烈的憎恨和无情的鞭挞,体现了作者扬善抑恶的美好理想。
这种思想意义的深刻性使得《灌园叟晚逢仙女》不仅仅是一部娱乐性的小说,更是一部具有人文关怀的作品。
综上所述,《灌园叟晚逢仙女》是一部思想深刻、艺术手法高超的小说。
它通过善与恶的斗争、瑰奇的幻想与逼真的人情世态描写的交织等手法,表达了对人世间善与美的热情歌颂和对恶与丑的无情鞭挞。
同时,它也寄托了作者扬善抑恶的美好理想,使得整部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经典小说鉴赏》期末阅读报告品《聊斋志异》姓名:xx指导教师:xx学号:xxxxxx学院:动力学院专业班级:能动x班2016年5月品《聊斋志异》【摘要】《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称《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1】蒲松龄以出色简练的文笔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构造了蜿蜒曲折的故事情节,可以称得上是清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全书主要分为五个比较大的主题思想:自由爱情、腐败的科举制度、腐败的政治、贪官土豪的暴行、人民高尚的道德情操等。
通过对自由爱情、高尚道德情操的歌颂,以及对腐败科举制度和政治、暴行的讽刺与批判,反映了广阔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作者鲜明的态度。
【关键字】聊斋志异蒲松龄讽刺歌颂正文本文将通过对《聊斋志异》中的其中一部分小说进行分析,来展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以及我的一些个人见解。
《香玉》主要讲诉了一个书生的爱情故事。
住在太清宫附近读书的书生黄生爱上了一个白牡丹花妖香玉并与之成婚。
某一天香玉的本体白牡丹被人偷掘,香玉去世。
黄生悲痛欲绝,在凭吊时又遇到山茶花(耐冬树)所化的红衣女子绛雪(香玉的好姐妹),绛雪被黄生的深情感动,因此经常陪伴在黄生身边代香玉照顾黄生。
后来,花神被黄生打动,便使香玉复生,黄生与香玉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原文中首先开场以“牡丹高丈馀,花时璀璨似锦。
胶州黄生,舍读其中。
一日,自窗中见女郎,素衣掩映花间”等句子描述香玉的美丽,为黄生爱上香玉埋下伏笔。
之后香玉与黄生两情相悦,相亲相爱。
按照原文中的描述,我们可以从“后生妻卒,生遂入山不归”中可以看出黄生应该原本是有妻子的,但是黄生却又与香玉相爱。
按照我们现代人的伦理道德观念,这是不合理的,但是这却恰恰体现了蒲松龄先生的文笔之神妙。
黄生并不爱他的妻子,尽管文中没有明说,但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妻子是按照当时封建礼教的传统,由父母而决定的婚姻。
而黄生与香玉却是自由恋爱,这在封建社会中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从旧婚姻与新婚姻的对比中,我们可以非常直观的感受到蒲松龄先生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表达了对自由恋爱的向往之情。
这是我认为的全文的第一个亮点。
第二个便是小说中的第二女主角绛雪,在香玉逝去之后,同样是爱上了黄生,但和香玉与黄生的爱却不同。
绛雪对黄生的爱是一种更加洒脱的爱,这种爱至情至性,却又不对黄生产生爱的困惑,爱的影响,不受世俗的羁绊。
当香玉回归之后,一句“日日代人作妇,今幸退而为友”,将自己从黄生的情人变成了黄生的朋友。
这种洒脱的爱,简直世间罕至,即使是现在的人们,能够做到“爱,就是要放手”的人又有多少呢?而在古代,一个女人如果和一个男人发生了关系,那是必须要嫁给那个男人的。
这些伦理道德在小说中没有丝毫的体现,也可以说是被小说所抨击。
这两个亮点,是我认为最能体现蒲松龄想要表达的自由爱情的精华所在。
《叶生》主要讲诉了一个文章词赋绝佳的书生始终不能考中秀才的故事。
河南淮阳一个姓叶的书生,有着首屈一指的文章词赋,但每次应试却都名落孙山。
之后遇到一个新知县丁公很欣赏他,帮助他继续研读诗书,却依旧落榜。
叶生十分沮丧,生了大病,最终病死。
但他的魂魄却随着丁公一起离去,帮助丁公的儿子功成名就。
直到返回家中叶生才发现自己已经死了,最后他的灵魂也散去了。
从文章的一开始“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
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困于名场”便可以看出蒲松龄先生想要表达的一种胸怀大志却无法实现的郁闷情感,我认为这和蒲松龄先生的现实际遇是息息相关的。
当叶生久考不中之时,他遇到了一个知己,新的县令丁公,丁公十分欣赏叶生的才华,这和蒲松龄与毕际有之间十分的相似。
可以说全文的前半部分能够完全表达蒲松龄在当时最真实的情景,而当叶生死去之后的故事,就是蒲松龄先生自己的完全创作了,也可以说是其精髓所在。
“逾数日,门者忽通叶生至”,叶生原本的重病在几天之后突然好了,并来到叶公府上准备和叶公一起离去。
读到这里,应该所有读者都会产生疑惑,这正为了后文道出叶生已经变成鬼魂的事实埋下了伏笔,可以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一个人死后原本应该魂魄散去,回归尘土,或者说应该是进入阴间转世。
但叶生竟然能够让魂魄留存于世间,按照古代的观点,这是十分困难的。
从侧面也能体现出叶生心中的不平与郁闷达到了何种程度,竟然能使魂魄留于世间完成未完成的遗愿。
在小说的最后,情节达到最高潮,由叶生的妻子道出了叶生实际上已经去世多年,无论是他与叶公同归故里,还是辅导丁公的儿子考中进士,还有自己高中举人,这些都是他的灵魂所为而已。
叶生所做的这一切都只不过是因为自己有生之年的不甘心和想回报知己的热切。
一切真相大白之时,所有的功成名就都恍若南柯一梦。
叶生没有了精神支柱,顿时倒地而魂散。
【2】蒲松龄通过对叶生魂魄生动细致的描写,将其一生所期望的理想在其魂魄身上实现,却又道出一切皆是虚妄的真相。
真切的表达了他对科举制度的嘲讽,倾诉了其郁结一生的满腹愁情。
《促织》主要讲诉了一个平民被强行要求寻找蟋蟀进献皇室的故事。
华阴县有个叫成名的读书人,被要求担任里正的差事(抓蟋蟀),但他又不愿意勒索百姓,却又没有抵偿的钱,想要寻死。
之后幸运的通过巫婆发现了一只俊美健壮的蟋蟀,却被自己的儿子不小心弄死。
他的儿子差点也死了,在万念俱灰的时候又发现一只小个子像蝼蛄的蟋蟀,这只蟋蟀打败了所有的其他蟋蟀,甚至能够斗过公鸡,进献给皇帝后皇帝十分喜欢。
最后成名等人(包括县官巡抚)受到封赏,成名过上了富人的生活,他的儿子也恢复了。
文中的成名是个为人拘谨,不善说话的老实人,他的形象代表着广大的平民阶层。
由于当时皇室爱好蟋蟀赌博,要求全国各地进献蟋蟀,而成名就成为了这个事情的牺牲者。
整个小说故事跌宕起伏,由于找不到蟋蟀又没钱,成名遭到毒打“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这是成名第一次绝望。
通过对毒打情节栩栩如生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害。
之后他得到了驼背巫婆赠与他的一幅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跃舞”。
通过这幅画的场景,他找到了一只强大的蟋蟀,原本以为故事得到了完美的结局,却又不小心被儿子将蟋蟀弄死。
之后儿子掉进井里,只剩下一丝气息,这时是成名第二次绝望。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蒲松龄对两次悲痛欲绝的绝望场景的描写,将人民被压迫的情景描绘的淋漓尽致。
转折从这里开始,成名突然发现了一只“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的蟋蟀。
这只蟋蟀虽小,却越战越勇,甚至连公鸡都能斗得过,最终使得成名从此变得大富大贵,儿子也顺利康复。
其儿子康复后的一席话“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也是全文最神奇的所在,原来那只蟋蟀居然是成名的儿子所化,这也暗中解释了为何会又突然出现了一只蟋蟀在当时成名的家中。
整观全文,以促织觅而得、得而失,失而复得对应成名一家由悲到喜、由喜到悲、悲极复喜【3】,整个过程波澜起伏,蜿蜒曲折,悲悲喜喜,使得读者能够深深的感受到这故事的曲折,引人入胜。
蒲松龄通过对人物惟妙惟肖的描写,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皇帝的荒淫无道,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寄托了对受尽迫害的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而小说的最后写道“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即成名一家最后荣华富贵了,看似感觉对小说整体效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并不能够突出小说想要表达的抨击之感;实则暗暗表达了作者希望善有善报的感情,将作者内心深处的想法表现的恰到好处,这与整个小说的主旨并不冲突,甚至更能体现一个普通人所应该具有的情感。
《宦娘》主要讲诉一个女鬼宦娘成人之美促成温如春与良工美好姻缘的故事。
温如春酷爱弹琴,一次外出时遇到一位琴技高深的道士指导他,使他成为了身怀绝技的高手。
之后温如春返乡,路遇暴雨,躲避暴雨时遇到一个美丽的姑娘宦娘心生爱意却被她的家人拒绝。
后来温如春娶了葛公之女良工之后才知道一直是宦娘在帮他,他才能娶到良工,温如春对宦娘十分感激。
小说以《宦娘》为题,但全文描写宦娘的部分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少的可怜,只有开头的一两句以及结尾的一两句,但宦娘却是实实在在的主角。
这种写法,极大的体现了蒲松龄大师级的文笔。
开头的一句“俄一女郎出,年十七八,貌类神仙”描绘出了宦娘的美若天仙,她的美丽吸引了温如春,而温如春的琴艺也吸引了宦娘。
本来这是一桩美满的姻缘,却因为宦娘是鬼,人鬼殊途,不能结合。
之后,温如春又喜欢上了部郎葛公的女儿良工,却因为家境破败而被拒绝。
温如春突然发现自己房间的琴会自己发出声响,四处寻找却又没有发现人的踪迹,他发现好像是有个人在学习弹琴,便每日教其弹奏,这其实就是宦娘爱慕琴艺,想要学习。
而宦娘为了报答温如春的授琴之恩,暗中帮助温如春最终与良工喜结连理。
在全文的末尾才道出整个事情的真相,一句“惠顾时,得聆雅奏,倾心向往;又恨以异物不能奉裳衣,阴为君胹合佳偶,以报眷顾之情”给人一种豁然开朗而又感触颇深之感。
正如前面所说,全文很少提及宦娘,但宦娘可以说是全文的线索,因为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几乎都与宦娘有关,这种侧面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的体现了宦娘那种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爱,那种无私奉献,成人之美的伟大的品德,这正是蒲松龄想要颂扬的,这种描写,可以说是整个小说最大的亮点,也是将其称之为佳作的重要原因。
结语本篇报告通过四篇选自《聊斋志异》的小说,分别展现了蒲松龄对自由爱情的赞美、对腐败科举制度的嘲讽、对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批判以及对人民美好品德的赞美,较为全面的表达了《聊斋志异》中大部分小说想要表达的主要情感。
蒲松龄先生利用其传奇的笔法,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情节离奇曲折富于变化,无论是写作手法还是思想感情都绝不输于当代所为人熟知的四大名著。
参考文献[1]wan_gjie.《聊斋志异》[J/OL].360百科.2015-09-10./doc/4974273-5197002.html[2]宋华伟.《聊斋志异》中《叶生》评析[J/OL].豆丁网.2013-09-06./p-697678236.html[3]c7y1h9.《促织》[J/OL].百度文库.2010-12-28./link?url=9jDMoF9v3METHc_x5Ozh4wPuV2in2i7K6MLq PDMUzV1hqmulB9w3vYUtJ7RpISJXFvuPJqmCEMnJOiu1jpBAkdSnmgF58XYdgbh9foLgIui (404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