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的成语

合集下载

周易的成语

周易的成语

周易的成语
请问周易里有哪些成语?
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的预测术书。

根据这个经典,可以派生出一些成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周易成语:
1. 青云直上:出自《易经•大象》。

比喻立志高远,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2. 日中必较:出自《易经•系辞下》。

比喻争执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3. 小心翼翼:出自《易经•大象》。

形容谨慎小心,不敢轻举妄动。

4. 黔驴技穷:出自《易经•大有》。

形容本领或智谋极限,无法再继续发挥。

5. 福祸相倚:出自《易经•乾》。

比喻幸福与灾祸相伴相生。

6. 恰如其分:出自《易经•系辞下》。

指处理事情恰到好处,不过分也不不足。

7. 贵人相助:出自《易经•乾》。

指有贵人相助,事业顺利。

8. 不自由,毋宁死:出自《易经•系辞下》。

形容人宁愿死,也不愿牺牲自己的自由。

出自 周易 中的成语

出自 周易 中的成语

厚德载物(拼音:hòu dé zài wù)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 秦《易经·坤卦》。
厚德载物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也指有德行的君子,应该以 深厚的德行,来容载世间的万物。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先秦《易经·坤卦》:“君子以厚德载物。”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厚德载物”。
尧帝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在位七十年,认为儿子丹朱不成器,决 定从民间选用贤良之才。尧问四方诸侯首领:“谁能担负起天子的重任?” 四方诸侯首领说:“虞舜。”
云行雨施,汉语成语,拼音是yún xíng yǔ shī,意思是比喻广 泛施行恩泽。出自《周易·乾》。
施:施布。
《周易·乾》:“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作宾语、定语;指广施恩泽。
示例
曰:“如何是君臣之道?”师曰:“云行雨施,月皎星辉。”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四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七回:又听女音说道:“相公不要固执。 难得今日‘油然作云,沛然下雨’。上天尚有云行雨施,难道相公倒忘了 云情雨意么?”
自强不息指自己努力上进,永不懈怠;形容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含 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先秦《易经·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自强不息”。
范仲淹出生的第二年,他的父亲就因病去世。父亲虽然是个官,但是 为官清廉,没有留下任何财产。他的母亲贫困交加,孤苦无依,只好抱着 范仲淹改嫁给了一个朱姓男子。
出自《周易》中的成语
谦谦君子,汉语成语,拼音是qiān qiān jūn zǐ,意思是指谦 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出自《易·谦》。
《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俺这等~,须不比泛泛庸徒。(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

天道酬勤厚德载物成语解释

天道酬勤厚德载物成语解释

天道酬勤厚德载物成语解释天道酬勤厚德载物成语解释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道酬勤厚德载物成语解释,希望能帮到大家!天道酬勤:是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古今中外所称道的多劳多得。

出自《论语》。

天即上苍;道指主张;酬即酬谢、厚报;勤即勤奋、敬业;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

厚德载物:是指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出自《易经》。

《周易》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意是:旧时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诚然:上天一定会让那些勤勉的人,有所收获。

因为,有梦的人,才有希望。

这就是天道酬勤。

是君子就能坦荡荡,自强不息,刚毅坚卓,发愤图强,胸怀像大地一样广阔,美德无边,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这就是厚德载物。

天道酬勤,机遇总是青睐那些刻苦勤学的人,使他们完成志愿有耕耘就会有收获。

也是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的真实写照。

如王羲之自幼勤学苦练书法成为著名书法家;匡衡借光读书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茶圣陆羽牛背练字终于写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茶叶的《茶经》;爱书如命的高尔基在苦难中读书而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作家。

也印证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闻鸡起舞早耕耘,天道酬勤有志人。

人世沉浮如电光火石,盛衰起伏,变幻难测。

天才使你如虎添翼,勤奋将使你赢得一切。

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往往推动世界前进的并不是那些天资卓越,才华四射,人中豪杰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奋、勤勤恳恳、劳作不息,埋头苦干的人。

只有付出相应的劳动和汗水,才能懂得智慧硕果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梦想是多么璀璨;生活是多么美好。

不想辛苦的人一定平庸,不想付出的人一定平庸,不想有所作为的人一定平庸。

苦难是成功途中的考验;是成功途中的历练;是成功途中的先驱。

怯懦的人必然在苦难之中被淘汰;必然看不到成功的曙光;必然看不到人生的辉煌。

出自《周易》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周易》的成语有哪些?

[键入文字]
出自《周易》的成语有哪些?
《周易》成语释义
《周易》又称《易经》,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毛泽东很喜欢看《易经》,甚至有些书籍及一些工作人员的回忆录上还谈过有关他信教算卦的轶闻。

所以说这本书是值得大家去读一读的。

今天笔者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出自《周易》的成语。

注释及出处如下。

出自《周易》的成语.自强不息
意思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

一个人的处境即使再糟糕,但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若想强大自己,必须坚持,不放弃努力。

语出《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出自《周易》的成语.厚德载物
重视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

形容品德像地一样容纳百川。

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语出《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出自《周易》的成语.谦谦君子
指谦虚谨慎、能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

出处:《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谦虚的君子,即使处于卑微的地位,也能以谦虚的态度自我约束;而不因为位卑,就在品德方面放松修养。

出自《周易》的成语.履霜坚冰
履霜坚冰释义是行走在结霜的大地上,便会想到结坚冰的寒冬即将到来。

比喻事态逐渐发展,将有严重后果。

1。

出自《周易》里的成语,附出处及解释!

出自《周易》里的成语,附出处及解释!

1、自强不息意思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

一个人的处境即使再糟糕,但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若想强大自己,必须坚持,不放弃努力。

语出《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2、厚德载物重视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

形容品德像地一样容纳百川。

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语出《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3、谦谦君子指谦虚谨慎、能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

出处:《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谦虚的君子,即使处于卑微的地位,也能以谦虚的态度自我约束;而不因为位卑,就在品德方面放松修养.4、履霜坚冰履霜坚冰释义是行走在结霜的大地上,便会想到结坚冰的寒冬即将到来。

比喻事态逐渐发展,将有严重后果,出自《周易·坤》:“初六,履霜坚冰至。

像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5、藏器待时比喻怀才以等待施展的时机。

器,用具,引申为才能。

语本《易·繫辞下》:“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要根据时机根据条件确定行动的方式,时机不成熟,不可轻举妄动。

时机一旦成熟,应果断行动。

这便是《易传》这一思想的基本意蕴。

6、革故鼎新革:《周易》卦名,意为变革。

鼎:《周易》卦名,取象于鼎,鼎是烹饪器皿,能使食物由生变熟,由硬变软,故引申有更新之意。

犹言破旧立新。

语本《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7、见仁见智《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就叫做“道”,但“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意谓仁者看见“道”,就说道有仁,智者看见“道”,就说道有智。

后来,凡对同一事物,因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法不一致,就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简作“见仁见智”。

8、物以类聚原作“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出自周易的成语50个

出自周易的成语50个

出自周易的成语1. 群龙无首出自:《周易·乾》:“见群龙无首,吉。

”解释:意思是天空中出现了一群巨大的飞龙,每一条龙都健硕刚强,却都不自居为首领,这样是吉祥征兆。

最开始指大家都韬光养晦,不自尊为首领。

后来比喻人多而没有领头的队伍。

2. 不速之客出自:《周易·需》:“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解释:意思是进入到自己的家中,有事先未请的多位客人到来,主人为了尊重他们,始终都要用美食相待,这也要消耗一定的物资。

后来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3. 亢龙有悔出自:《周易·乾》:“亢龙有悔。

”解释:意思是巨大的龙飞得极高,这样肯定会招致灾祸,而后有所悔恨。

后来指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

4. 无妄之灾出自:《周易·无妄》:“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解释:意思是没有胡作非为却也招来了灾祸,就好比有人把牛系在那儿,被路过的人牵走了,旁边村里的人却遭到了怀疑。

后来指意外的灾祸。

5. 履霜坚冰出自:《周易·坤》:“履霜,坚冰至。

”解释:意思是当你踩上薄霜时,就说明即将要感受到坚固而厚实的冰。

后来比喻从事物的小征兆,可以看出其发展的严重后果。

6. 持之以恒出自:《周易·家人》:“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解释:意思是君子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说话要有根据和内容,行动要有准则和规矩,不能朝三暮四和半途而废。

后来就是说做事要长久地坚持下去。

7. 突如其来出自:《周易·离》:“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解释:意思是不孝顺的孩子被放逐又回来,不孝顺的孩子要判焚烧之刑,死刑或者流放。

原本是借助不孝子违背亲情,脱离家庭,最后落得不好的下场这个比喻,来教育我们做人和做事物都要依附于环境,自然万物要和谐生存。

后来表示突然到来或者突然发生的事情。

8. 匪夷所思出自:《周易·涣》:“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周易中的成语

周易中的成语

周易中的成语
周易中的成语,大多源于古代的成语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富有哲理,而且寓意深刻。

以下是一些周易中的成语及其解释:
1、否极阳回:形容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出自《周易》中的“否卦”,卦象为乾上坤下,表示天地不交,上下不通,万物不生。

然而,当否运到极点时,阳就会开始回转,象征着时运将转变。

2、泰来否往:形容事物发展有起伏,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出自《周易》中的“泰卦”,卦象为坤上乾下,表示天地相交,万物通泰。

而“否卦”则相反,乾上坤下,表示天地不交,万物闭塞。

因此,“泰来否往”意味着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3、谦尊而光:形容谦虚的人会显得更加光彩照人。

出自《周易》中的“谦卦”,卦象为艮上坤下,表示山虽高耸,但能谦逊地处于低位,这种态度显得非常光彩。

4、枯杨生华:形容老树重焕生机,比喻衰朽的老人或家族重现生机。

出自《周易》中的“大过卦”,卦象为巽上乾下,象征着老树新芽,枯杨生华。

5、洗心革面:形容彻底改变过去的不良面貌,重新做人。

出自《周易》中的“坎卦”,卦象为坎上坎下,象征着水险重重,需要洗心革面才能摆脱困境。

6、云行雨施:形容顺应天时规律行事,滋润万物。

出自《周易》
中的“坎卦”和“震卦”,坎为水,震为雷,水雷相薄,云行雨施。

这些成语寓意深远,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它们至今仍被广泛运用,成为人们口头禅和文章中的常用表达方式。

中国古代安全成语

中国古代安全成语

中国古代安全成语
中国古代与安全相关的成语:
1.防患于未然:指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其发生。

出自《周易·既济》。

2.未雨绸缪:意思是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情发生。

出自《诗经·豳风·鸱鸮》。

3.曲突徙薪:意思是将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出自《汉书·霍光传》。

4.居安思危:意思是在平安稳定的时候要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险和困难。

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

5.有备无患:意思是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出自《尚书·说命中》。

这些成语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安全问题的重视,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觉,做好预防工作,以确保自身和社会的安全。

易经中的成语和俗语

易经中的成语和俗语

要懂得《周易》和中国民俗文化,无论如何也绕不开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所以我顺便做一点普及型地解说.与中国人相比,古印度人更早地将世界地构成概括为几种最简单地因素,不过他们不是分成五种而是分成四种:即水、土、火、风.简单是简单了,同时却也简单化了:没有中国五行相生又相克这么多地内部关系与变化.中国古人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总体上可以分成阴和阳两大系统,阴阳当中又各有五种不同地属性,即金、水、木、火、土,五行当中又各自有阴阳,例如易经中地“乾”属阳金、“兑”属阴金,“巽”属阴木、“震”属阳木等等.五行之间地关系,和谐和有利地叫做“生”,例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不和谐和不利地叫做“克”,例如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我们地先人、先哲对整个地玄学系统,例如:《易经》、河图、洛书、太极图、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四时二十四节气等等,有过许多高深莫测地解释,其中对每一个系统地解释都是汗牛充栋、不可穷尽地;而对各个系统联系起来地解释更是千头万绪,令人找不着北.在这样浩如烟海、高深莫测、不可穷尽地解释当中,要完全穷尽它们地奥秘,是不可能地,古人所说地“皓首穷经”,就是这样地意思.现代人,没有那么多地时间及那么深厚地功底来“皓首穷经”,那么,我们不妨用一点偷懒或者取巧地办法,来寻找一种比较快捷简单地理解.办法之一就是通过对五行深刻关系地运用,将所有地玄学体系,像数学地公式转换、像列车地中转枢纽站地转换一样,在各个玄学系统中,打通它们地关系.阴阳五行在中国玄学系统中,所起到地类似数学公式转换或列车编组转换,是打通所有玄学关系枢纽地“金钥匙”.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在现代人看来,有些不可理解,例如:金为什么可以生水?水为什么可以生木?同理,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当中,木克土、土克水之类,也有点不好理解,似乎与常识有些格格不入.其实,一切产生于古代地文化,都必须用那个时代地常识或理念来解释.中国成语里面有“金生丽水”、“钻木取火”、“燃烬为土”、“烈火见真金”和俗语当中地“水来土掩”、“水火不相容”等,便与五行生克地解释互相联系.简单说,在古人那里,五行生克关系地道理是这样地:金生水:即“金生丽水”,好地泉水都是在含有矿藏地地方产生地,我们现在所喝地矿泉水就是“丽水”;水生木:植物生长需要土壤,但更需要水,有可以单独在水里生存地植物,而没有只需要土壤不需要水便可以生存地植物;木生火:古代没有火柴,没有打火机,只有钻木取火;火生土:草木燃烧之后得到地灰烬便变成土,古代地“刀耕火种”之所以燃烧山林,也是为了得到肥沃地土壤,火山灰也可以形成土壤;土生金:一切矿藏都是在土里形成地.金克木:“伐木叮叮”,用地是斧头,即金属工具;木克土:古代最早地犁地工具叫做“耒”,就是木头做地犁;土克水:筑堤防水、水来土掩、洪水泛滥堵塞决口使用沙包,沙土沙土,沙也属于土之列;水克火:用水灭火,不赘述;火克金:一切金属皆熔于火,不赘述.用这样浅显地理解,五行生克便好记多了.与阴阳五行转这个很实用地体系相比,太极、河图、洛书是三个概念性地符号体系,五行则是一个实用性地体系,在民间,中医中药、音乐绘画和四柱八字、勘舆风水、相骨相面、日常饮食等等,莫不与它息息相关.《易经》既然是一个巨系统,它就不能不与阴阳五行产生关系.实际上,正是通过阴阳五行这套符码,《周易》才被转译到其它玄学体系中去地.与道教有关地几则成语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地民族宗教,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极其深远地影响.鲁迅曾经说过:中国地根底在道教.成语和俗语与道教地关系就是一倒.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使用地成语和俗语很有一部分与道教有关,下面就举几例加以说明.张冠李戴东汉时期有一个叫张陵地人,在四川鹄鸣山潜心修道,造作道书,广收信徒,凡入其道者都要交纳五斗米,故称为“五斗米道”,世称天师道.张陵自认教主,人称张天师.张天师地名号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地“张天师捉鬼”简直成了一句俗话.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哲学家、宗教家、思想家名叫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聃,安徽涡阳人(一说是山东苦楚县人).他著有一本哲学名著《道德经》,对中国传统文化地影响很大,道教创立后,后来地修道之士把《道德经》尊为道教地最高经典,同时又尊奉老子为道教地教主,中国人常说“老子天下第一”指地就是老子其人.实际上道教在东汉末年创立,其创始人应该是张陵.由于老子与其著作《道德经》地关系,老子地影响大大超过了张陵,以至于后世道教徒都默认老子是道教地始祖.所以,人们说张家地帽子戴到李家地头上去了.说明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与此有关地成语还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等等.胡说八道人们常把不负责任地乱说一气,称之为胡说八道.其实,这句成语也源渊于道教.道教追求地是长生不老与得道成仙,但要达到这个目地必须经过八个阶段,也就是八道.哪八道呢?一为入道,进入道门;二为学道,学习修道地理论和方法;三为访道,对道地研修要请高道大德加以指点,四为修道,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五为得道,通过修行、参悟,自己地道行日益高深;六为传道,有了道行,不仅要个人修持还要普渡众生进行传道;七为了道,通过上述修道地过程你终于得道脱胎换骨完成了修道地过程,八为成道,也就是升入天界成为神仙了.不三不四这句成语是形容一个人地品行不正派、不象样子.为什么要说“不三不四”呢.这也和道教文化有关,这出典于《易经》一书.书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谓八卦是由一、--两个符号组合而成.这两个符号称之为爻,爻者,交也.说明事物相互交错变化.一代表阳,--代表阴,八卦中每卦都有六爻,《易经》地范围很广,可以说是“错”、“综”、“复”、“杂”.这四个字地意思是指卦变而言,我们常说某人变卦,变卦是卦变地倒装语,按易经地道理,卦地第三爻和第四爻最重要,这两爻在卦地正中间,亦是中心位置,如果处在三和四爻之间就叫不三不四.这种例子有很多,如乱七八糟、七上八下等都是从易经地游魂卦、归魂卦来地,还有“九五之尊”七上八下等等.中国人处处都在引用道教文化,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如果您有兴趣,对此加以探讨,你会发现非常有意思.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五花八门”与易易学思想对古代社会生活、文化地渗透繁不可数.日前,去一家公司做客,与其老总在闲谈中,进来一下属人员汇报广告及销售计划;该老总大略看了看计划书,说了几点意见,总地意思是要求他们将工作想细、扎实一些;在其中,他用了一句成语,不要弄得“五花八门”中看不中用地花架子.其下属人员走后,他看我吟笑,因彼此很熟,就不介意地问我为何而笑,我跟他说,成语也在易道之内,你刚才就不知不觉用了一个. “五花八门”这个成语是与易有关系地.其成语地含义为事情变化多、花样多.是中性义词,而不完全是现今人们在用时略含贬义.“五花”与“八门”是古代兵家战术地阵势,而这两个阵势,又都是源于易学、或是说由易而派生地.易道是言阴阳、历五行地.五行是我们祖先对自然界物质状态地五种划分.即:水是液态地,土是固态地,火是炎态地,木是生态地,金是肃态地,简称为五行,也就是人们后来耳熟能详地金、木、水、火、土.五行不仅有态,还有色,即:火红、水黑、木青、金白、土黄.其“五花”作为古代阵势,最早叫“五行”阵,为强化其迷惑与神秘性,后又称为“五花”阵.五色相杂,眼花缭乱之意.详细地阵法图式已失传.据文字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战略家、将军都知道并会用“五花阵”,为其诸侯争霸、掠城布阵地重要砝码.而“八门”即“八卦阵”,易道涵阔天地,用八个卦来比拟时空方位、即:乾西北、巽东南、艮东北、坤西南,离、坎卦为南北,震、兑为东西.其八门阵极富变化,动静相融,实战时可变为八八六十四卦阵,令敌方囿于阵中出不来,利于歼灭.春秋时地孙武、孙膑最早运用八门阵,后来三国时诸葛亮又将八门阵进一步深化,并绘制八阵图,传于后世.“五花八门”这两个作为阵名地军术语何时被我们祖先叠加成为一句应用广泛地成语,这就是语词学家地考证地范畴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易经中的成语

易经中的成语

《周易》中的成语《周易》名列五经之首,可以这样说,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发源,中华建筑、音乐、医学、纪年等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连《论语》中也多处引用《周易》的辞语,我们生活中许多成语也来自于《周易》:1、否极泰来:物不可以终通,故泰极否来;但物亦不会终否,故否极泰来,这些都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常理。

《周易.否》上九爻辞说:“倾否,先否后喜”。

倾否,有否极泰来,转变于顷刻之际。

上九以阳刚之才,居否卦的终极,能倾覆其时代之否塞,所以不曰“否倾”,而曰“倾否”。

因先必有危亡之惧,通过人的努力而转化,及终得“倾否”之喜。

2、乱极必治:乱极必治之理,见《周易.蛊》。

蛊卦卦辞说:“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

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

”这就是说,蛊是天下乱而多事,因本卦卦象,下巽上艮,巽顺艮止。

居上位者,如艮之静止而不动作,颓废偷安;居下位者,如巽之卑顺而不敢违杵,因循苟且。

上下彼此懈怠,积弊而致蛊之败坏。

又,本卦卦性,上刚下柔。

上太刚则情不下达,下太柔而情难上达,上下不交所以致蛊。

但天理之常,乱极必治,因败坏而出了事故,不是坐视不理,就可拨乱反正,必须整治一番,才能涉险济难,利泽万物,这就是卦辞所说:“利涉大川,往有事也。

”3、防微杜渐:“防微杜渐”,可参《周易.坤》初六爻辞。

初六爻辞说:“履霜坚冰至。

”这就是说,当我们足下踏着霜的时候,就应想到阴寒已甚,阳气渐消,天气就要逐渐冷到结成坚冰了。

比喻到人事上来,就有“防微杜渐”的意思。

如殷纣之宠爱妲己,咸丰之纵容慈禧,不慎之于始,以致身败国乱。

如孔子在《周易.系辞传》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矣。

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这些都是表示未注意“履霜”的坏信息而加以防止,从而酿成“坚冰至”的祸患,天下之事,大多如此。

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顺之则为祸,当防微杜渐。

见于《周易》中的成语

见于《周易》中的成语

《周易》中的成语张磊《周易》对中国文化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已经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譬如有相当一部分成语源自《周易》。

据初步统计,出自《周易》中的常用成语、熟语及典故就有一百二十多条(据《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刘洁修编著,商务印书馆1989年)。

细究这些成语意义、用法的古今变化,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思想、语言文化在今天的延续方式。

1914年,梁启超为清华学子作以《君子》为题的讲演,分别以《周易》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两句成语勉励学生。

清华大学后来便以这两句成语作为校训。

这两句源自《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如今不少高校的校训,同样取之于《周易》中的成语。

如厦门大学校训中也有“自强不息”一语;湘潭大学校训中的“盛德日新”,出自《周易·系辞上》:“日新之谓盛德”;首都医科大学的“敬德修业”,出自《周易·乾卦·文言》:“君子进德修业”。

《周易》相传由伏羲制卦,文王作《系辞》,孔子作《十翼》。

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这就是成语“易更三圣”的由来。

《周易》的内容,最早只是记录大自然、气象、天文等变化,供古代帝王施政参考之用,一般士人则用为占卜吉凶。

直到《易传》出现,才被赋予了深邃的哲理意义,成为儒家的重要典籍。

《周易》的内容充了满神秘色彩,理念幽微莫测,从宇宙运行乃至人事生灭,都有极为精辟的见解。

《周易》“经”文中的成语典故多为古人首创的具有象征寓意的言辞;而“传”文里的成语典故则多为春秋战国时期沿用前代的语言形式,多涉及“人事”方面的意义。

古人撰成卦爻辞,利用占卜的形式,根本目的是“推天道以明人事”,让人们能够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以执中守正,趋利避害、趋吉避凶。

《周易》卦爻辞中,这类成语随处可见。

下面分别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来说明。

一,成语的意思与《周易》里的原意差别不大,从形式上可分为两类:第一,直接取自《周易》原句的成语。

今日与大家分享《周易》里的30个成语

今日与大家分享《周易》里的30个成语

今日与大家分享《周易》里的30个成语
《周易》是中国古代关于占卜和预测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

下面是《周易》中的30个成语: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用兵有虞,不祥。

3.能反三秋柳,不见棠棣之菊。

4.日破月来,时破日来。

5.兵戎相见,喜盈其心。

6.无攸出,终有攸往。

7.无事不登三宝殿。

8.其出自穷,其通至富。

9.天地不容,喜来自内。

10.安某人之言,而攻某人之身。

11.履霜坚冰至,终无摧残之忧。

12.事少有终,有终少事。

13.天柱之心,不可轻也。

14.是非成辞,终有真章
15.生民之父母,万物之先。

16.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17.其配天也,它君万物。

18.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19.治人事天,莫若商。

20.其它不比,比必反。

21.上下相济,天地同明。

22.天下有道,即自通。

23.其在道也,万物并作。

24.其正言也,天下希及之。

25.其致言也,天地佐之。

26.其时也,道德统之。

27.其信也,天下应之。

28.其命也,自然成之。

29.其和也,天地和之。

30.其仁也,天下载之。

论《周易》成语的文化蕴涵

论《周易》成语的文化蕴涵
策 略 , 是 其 中尤 为 突 出 的三 个 方 面。 研 究《 易》 语 的文 化 蕴 涵 , 于 在 汉 语 词 汇 教 学 中更 好 地 传 承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 扬 又 周 成 对 弘 中 华 民族 精 神 , 将 起 到 积 极 的推 动作 用 。 必
关键词 : 周 易》 汉语成语 ; 《 ; 文化; 蕴涵
传 ” 。这 些 成 语 பைடு நூலகம் 着 极 其 丰 富 的 文 化 蕴 涵 , 民族 而 精 神 的基 本 内容 、 民族 思 维 的 基 本 方 式 和 为 人 处 世 的
语言 的角度考 察 , 我们 不难 发现 , 自《 源 周易》中的成
语 蕴 涵 着 极 其 丰 富 的 民 族 精 神 。兹 择 要 分 类 说 明 如
下:
( ) 自强 不息 ” 一 “ 的进 取 精 神
进取精神是 中华 民族 精 神 的核 心 内容 之一 。语 出《 周易 》 天行 健 , 子 以 自强不 息 ” “ 君 中的 “自强不
息 ” 条 成 语 , 是 对 这 种 精 神 的 经 典 概 括 。作 为 一 这 就 种 精 神 , 是 中华 民 族 生 生 不 息 、 盛 不 衰 的 精 神 力 它 强
基本策略 , 又是其 中尤为突 出的三个方面 。

量, 也是 中国人 民薪 火 相传 、 往 开来 的精 神 动力 。 继

《 周易》 语蕴 涵着 民族精神 的基本 成
可以说 , 中 国历 史上 , 在 自强 不息精 神 曾激 发 了 中华
民族拼搏进取 、 艰苦奋斗 、 奋发 图强 。
个重要表现 。中华民族在长期 的历 史发展过程 中, 面
人们要注重文化教养 , 做到立身诚实 。《 周易》 成语 中

天道酬勤厚德载物成语解释

天道酬勤厚德载物成语解释

天道酬勤厚德载物成语解释天道酬勤:是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古今中外所称道的多劳多得。

出自《论语》。

天即上苍;道指主张;酬即酬谢、厚报;勤即勤奋、敬业;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

厚德载物:是指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出自《易经》。

《周易》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意是:旧时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诚然:上天一定会让那些勤勉的人,有所收获。

因为,有梦的人,才有希望。

这就是天道酬勤。

是君子就能坦荡荡,自强不息,刚毅坚卓,发愤图强,胸怀像大地一样广阔,美德无边,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这就是厚德载物。

天道酬勤,机遇总是青睐那些刻苦勤学的人,使他们完成志愿有耕耘就会有收获。

也是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的真实写照。

如王羲之自幼勤学苦练书法成为著名书法家;匡衡借光读书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茶圣陆羽牛背练字终于写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茶叶的《茶经》;爱书如命的高尔基在苦难中读书而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作家。

也印证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闻鸡起舞早耕耘,天道酬勤有志人。

人世沉浮如电光火石,盛衰起伏,变幻难测。

天才使你如虎添翼,勤奋将使你赢得一切。

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往往推动世界前进的并不是那些天资卓越,才华四射,人中豪杰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奋、勤勤恳恳、劳作不息,埋头苦干的人。

只有付出相应的劳动和汗水,才能懂得智慧硕果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梦想是多么璀璨;生活是多么美好。

不想辛苦的人一定平庸,不想付出的人一定平庸,不想有所作为的人一定平庸。

苦难是成功途中的考验;是成功途中的历练;是成功途中的先驱。

怯懦的人必然在苦难之中被淘汰;必然看不到成功的曙光;必然看不到人生的辉煌。

要谨记:痴思长绳系日,须知天道酬勤。

德是立身处世之本,无德之人可谓之无生。

因些,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养成纯洁的道德,培养高尚的德性,就能收获丰厚的精神。

幸运总会光顾那些有德之士,会使他们实现心愿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五经四字成语

五经四字成语

五经四字成语
1. 四书五经: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儒家的经典书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五经扫地:五经,借指文人。

把文人的脸都丢尽了。

旧时也指圣人之道泯灭。

3. 五经注我:注,解释;我,自己的观点。

牵强地用五经的经文来注解自己的观点,形容人学识浅薄,牵强附会。

4. 四书五经六艺: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六艺是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四书五经六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

这些成语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经典“五经”有关,体现了“五经”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三个古人勤学有关的成语

三个古人勤学有关的成语

1、朝乾夕惕解释: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

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出处:《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2、发愤忘食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

形容十分勤奋。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废寝忘食解释:废,停止。

寝,睡觉。

忘,忘记,食,吃饭。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很刻苦,专心致志。

出处:南北朝·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4、分秒必争解释:一分一秒也一定要争取。

形容抓紧时间。

出处:《晋书·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5、焚膏继晷解释:点上油灯,接续日光。

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

出处:唐·韩愈《昌黎集·一二·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6、磨穿铁砚解释:磨穿了铁铸的砚台。

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

也形容笔墨功夫之深。

出处:宋·陆游《寒夜读书》诗:“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

”7、勤勤恳恳解释:形容勤劳踏实。

也形容勤恳的样子。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8、勤学苦练解释:勤奋、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示例:他的儿子听后,再不敢妄图侥幸走上捷径,经过真正的勤学苦练,终于也成为书法家。

9、手不释卷解释:看书入迷,手都不舍得放下书,形容勤奋好学。

释:放下;卷:指书籍。

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10、夙兴夜寐解释:夙,早;兴,起来;寐,睡。

早起晚睡。

形容勤奋。

出处:《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周易四字成语

周易四字成语

周易四字成语四字吉利成语:1、大吉大利[ dà jí dà lì ] 非常吉祥、顺利。

旧时用于占卜和祝福。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孔明曰:‘来意亮已知道了。

适间卜《易》,得一大吉大利之兆。

”2、吉星高照[ jí xīng gāo zhào ] 吉星:指福、禄、寿三星。

吉祥之星高高照临。

出处:陈残云《热带惊涛录》:“那是他在香港当学徒时刺上的,带有'吉星高照'之意。

”3、吉祥如意[ jí xiáng rú yì ] 祥:祥瑞。

如意称心。

多用祝颂他人美满称心。

出处:南北朝·张成《造像题字》:“为亡父母敬造观音像一区;合家大小八口人等供奉;吉祥如意。

”4、万事亨通[ wàn shì hēng tōng ] 亨通:通达顺利。

一切事情都很顺利。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那孔方兄运出万事亨通的本领;先治了关格之症。

”5、万事大吉[ wàn shì dà jí ] 什么事都很圆满顺利。

也指一切事情都已办好。

出处:《续传灯录·明州大梅祖镜地英禅师》:“岁朝把笔;万事大吉;如律令。

”【吉星高照】:吉星:指福、禄、寿三星。

吉祥之星高高照临。

【三阳开泰】:《周易》称爻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

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

【龟龙鳞凤】: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

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

【长乐永康】:吉祥的颂词。

欢乐无穷,永远健康。

【五子登科】: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

【紫气东来】: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

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

旧时比喻吉祥的征兆。

【大吉大利】:非常吉祥、顺利。

易经中的成语

易经中的成语

易经中的成语《周易》中的成语《周易》名列五经之首,可以这样说,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发源,中华建筑、音乐、医学、纪年等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连《论语》中也多处引用《周易》的辞语,我们生活中许多成语也来自于《周易》:1、否极泰来:物不可以终通,故泰极否去;但物亦不能终否,故否极泰来,这些都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常理。

《周易.否》上九爻辞说道:“倾否,先否后晴”。

倾否,存有否极泰来,转型于顷刻之际。

上九以阳刚之才,居否卦的终极,能够沉没其时代之否塞,所以不曰“否倾”,而曰“倾否”。

因先必存有危局之怨,通过人的不懈努力而转变,及终得“倾否”之晴。

2、乱极必治:乱极必治之理,见《周易.蛊》。

蛊卦卦辞说:“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

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

”这就是说,蛊是天下乱而多事,因本卦卦象,下巽上艮,巽顺艮止。

居上位者,如艮之静止而不动作,颓废偷安;居下位者,如巽之卑顺而不敢违杵,因循苟且。

上下彼此懈怠,积弊而致蛊之败坏。

又,本卦卦性,上刚下柔。

上太刚则情不下达,下太柔而情难上达,上下不交所以致蛊。

但天理之常,乱极必治身,因沦丧而出来了事故,不是坐视不理,就可以拨乱反正,必须整治一番,就可以阿尔热莱加佐斯县济容易,利泽万物,这就是卦辞所说:“郭信大川,往有事也。

”3、防微杜渐:“防微杜渐”,可参《周易.坤》初六爻辞。

初六爻辞说:“履霜坚冰至。

”这就是说,当我们足下踏着霜的时候,就应想到阴寒已甚,阳气渐消,天气就要逐渐冷到结成坚冰了。

比喻到人事上来,就有“防微杜渐”的意思。

如殷纣之宠爱妲己,咸丰之纵容慈禧,不慎之于始,以致身败国乱。

如孔子在《周易.系辞传》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矣。

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这些都是表示未注意“履霜”的坏信息而加以防止,从而酿成“坚冰至”的祸患,天下之事,大多如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中的成语
《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在洞悉宇宙和人生本质规律的同时,还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为人处世策略。

这些策略内容涉及、生存发展等方面,大多以成语的形式流传于后世。

人际交往
《周易》作为一部指导人生实践的生活指南,人际交往自然是它所关注的重要内容。

《周易》中涉及人际交往策略的成语主要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金兰之友”、“惩忿窒欲”、“厚德载物”、“信及豚鱼”、“卑以自牧”等。

《周易·系辞上》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之语。

这段话后来形成了两条成语:一条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意思是说两个人一条心,力量很大,像锋利的刀剑能斩断铜铁;一条是“金兰之友”,用来形容交情非常深厚的朋友。

源于《周易·损》“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一语的“惩忿窒欲”,意思是克制忿怒,抑止嗜欲。

它强调的是克己、忍让对于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语出《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的“厚德载物”,提倡的是一种宽容精神,它要求一个人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像大地承载万物、生长万物那样,在为人处世方面心胸
开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由《周易·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一语而来的“信及豚鱼”,意思是对小猪和鱼这样微贱的东西也讲信用,形容非常讲信用。

语出《周易·谦》中有“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之语的“卑以自牧”,要求人们保持谦虚的态度,提高自身的修养。

由此可见,在人际交往方面,《周易》所提倡的是团结、忍让、宽容、诚信和谦虚的精神。

生存发展
人类究竟应如何生存如何发展,也是《周易》必须回答的问题。

《周易》涉及生存发展策略的成语特别多,主要有“自强不息”、“持之以恒”、“刚柔相济”、“能屈能伸”、“尺蠖之屈”、“龙蛇之蛰”、“藏器待时”、“待时而动”、“见机而作”、“安不忘危”、“防患未然”等。

“自强不息”和“持之以恒”这两条成语分别出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之语,这两条成语强调的是进取精神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刚柔相济”源于《周易·系辞上》“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之语,意思是刚强的与柔和的事物互相调剂补充,使之恰到好处。

这条成语强调的是人们在处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时,必须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注重和谐、协调、平衡,努力做到不偏执、不过激,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周易·系辞下》有“往者,屈也;来
者,信也。

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之语,“能屈能伸”、“尺蠖之屈”和“龙蛇之蛰”这三条成语均源于此。

“能屈能伸”比喻不得志时能忍耐,得志时能施展抱负;“尺蠖之屈”比喻以退求进的策略;“龙蛇之蛰”比喻引退。

“藏器待时”和“待时而动”这两条成语均源于《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之语。

“藏器待时”是比喻不急于表现才干能力,等待施展的机会;“待时而动”是说等待有利的时机,然后行动。

“见机而作”源于《周易·系辞下》“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一语,意思是看到适当的时机就立刻行动。

“安不忘危”源于《周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一语,意思是平安时不要忘记可能出现的危险。

“防患未然”是由《周易·既济》中“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一语变化而来,它所强调的是在祸患还没有发生时就采取防备措施。

《周易》中的上述成语,构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生存发展策略:“自强不息”和“持之以恒”的进取精神是成就人生须臾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而“刚柔相济”和“能屈能伸”则是实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智慧和总原则,在这个总原则指导下,顺境时“见机而作”,逆境时“待时而动”,以及无论什么时间不管什么情况都必须具备“安不忘危”、“防患未然”的忧患意识。

更新完善
与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就是如何加强修养、完善自我的问题。

《周易》成语中,在这方面也有许多精彩之论,主要有“反躬自省”、“改过迁善”、“洗心革面”等。

“反躬自省”源于《周易·蹇》中“君子以反身修德”一语,指的是自我反省。

“改过迁善”源于《周易·益》中“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一语,意思是改正过失,向好的方面转变。

“洗心革面”中的“洗心”出自《周易·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之语,“革面”则出自《周易·革》“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之语,这条成语的意思是洗去心上的污秽,改变面目。

这些成语表明,欲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并改正过失。

探索未知
作为一部指导人生实践的生活指南,《周易》还在如何探索未知方面,提供了许多智慧。

《周易》中,涉及探索未知的成语主要有“触类旁通”、“数往知来”、“履霜之戒”等。

“触类旁通”源于《周易·系辞下》“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之语,意思是接触某事物,掌握了有关知识,可以通晓同类其他事物。

“数往知来”源于《周易·说卦》“数往者顺,知来者逆”之语,意思是可以根据过去推测未来。

“履霜之戒”出自《周易·坤》“履霜,坚冰至”之语,意思是走在霜上就知道结冰的日子要到了,比喻看到眼前的迹象而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提高警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