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质灾害成因分析与(修改稿)

合集下载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植被、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关系分析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植被、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关系分析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植被、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关系分析摘要:本文根据大量实地调查资料,及室内资料的整理,对区内地质灾害的发生与水、植被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该区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起到防灾减灾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地质灾害水植被人类工程活动黄土丘陵沟壑区1.引言调查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部,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宏观地形破碎。

该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雨时间、空间分配不均,其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

区内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人口集中,工程活动强烈且植被稀少的中部及东部地带,西部地区植被茂密,人口稀少,地质灾害较少发育。

在地质灾害诸多形成条件中,地质环境条件变化缓慢,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则是最活跃的因素,二者的双重作用是诱发地质灾害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

2.水与地质灾害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种水作用都会引起地质灾害,而其中大气降水是地质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

2.1降水黄土由粉土、粉质粘土组成,透水性一般较差,降雨一般不容易渗入形成上层滞水或潜水,一次降雨所引起的潜水水位上升幅度不大,而且滞后现象明显。

所以,单纯就降雨而言,似乎一般不会触发滑坡、崩塌地质灾害。

但是,在黄土构造节理、卸荷与风化裂隙、落水洞、陷穴等发育部位,降雨可沿空隙下渗甚至灌入,在相对隔水部位形成上层滞水或饱水带,增大岩土体重力、甚至形成孔隙水压力,降低岩土体强度,从而触发黄土滑坡、崩塌的发生。

根据本次调查资料,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6~10月,与降雨量以及降雨特征关系密切。

区内近年发生滑坡和崩塌频次与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2.2地表水地表水与地质灾害关系密切,这里主要指河流与水库中的地表水。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秋季多暴雨和大雨且时间集中。

降雨在短时间内汇集,形成具有较强侵蚀能力的地表水流,塑造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也常引发地质灾害。

河流发育期不同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不尽相同。

黄土高原冲沟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冲沟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冲沟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针对地面上的冲沟,需要先将松土清除,随即用好土分层回填夯实即可,也可以在黄土高原的沟谷处修建挡土坝或者在陡坡地中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来治理冲沟。

通常黄土高原的冲沟多是由暴雨冲刷剥蚀坡面所形成的,冲沟形状宽窄不一,深度越深,对于地形和地貌以及土层的破坏力也就越强。

一、黄土高原冲沟治理1、治理方法(1)在黄土高原的沟谷处修建挡土坝;在陡坡地中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在缓坡地修建梯田耕作。

(2)针对地面上的冲沟,可首先清除松土,接着用好土分层回填夯(压)实,因为土质结构松散,承载力低,若用作地基,可采取加宽基础处理。

(3)针对边坡上的冲沟可用好土分层回填夯实,或者使用浆砌块石填砌至坡面一边,在坡顶作排水沟以及反水坡,阻止冲刷坡面,在下部设排水沟,防止冲蚀坡脚。

2、冲沟产生的原因(1)黄土高原冲沟多是由于暴雨冲刷剥蚀坡面所形成的,暴雨首先会在低凹处将坡面土粒带走,随即冲蚀成小穴,逐渐扩大成浅沟,当浅沟进一步被冲刷后,就成为冲沟。

(2)冲沟的形状宽窄不一,如果冲沟的沟槽较深,便会破坏地形、地貌以及土层。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大规模的开矿以及修路,从而破坏植被。

2、危害(1)水土流失严重会带走地表肥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且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易向黄河输送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

3、治理措施(1)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业、林业、牧业等各业的生产活动。

(2)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合理放牧。

(3)采取打坝淤地以及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可减少水土流失。

黄土沟壑区生态整治技术心得

黄土沟壑区生态整治技术心得

黄土沟壑区生态整治技术心得
晋陕甘黄土高塬沟壑区是我国川滇—黄土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业发源地之一,是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也是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土塬区的侵蚀沟发育具有强烈的加速作用。

当前,黄土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同程度的沟道侵蚀导致的沟头前进,沟底下切,沟壁崩塌、滑塌、泻溜,沟岸扩张,塬面逐步萎缩和破碎化。

以甘肃庆阳董志塬为例,分析了黄土塬水土流失现状,从董志塬区固沟保塬、黄土高原塬面保护、高塬沟壑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三个层面回顾了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工作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固沟保塬综合治理模式和措施配置,梳理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筑牢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推进晋陕甘黄土高塬沟壑区生态优先、高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高中地理课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

高中地理课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

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
1
恢复生态环境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有助于保护植被和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2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加强轮作休耕制度,促进有机农林、梯田、沟壑治理等工程来减缓水土流失。
五、总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恢复生态、农业绿色发展和水土保持工程 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公众参与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的必要性。
高中地理课件黄土高原水 土流失原因及治理
PPT大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
一、引言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中国中部地区 地貌特征: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丘陵起伏,植被稀疏 土地利用:大部分为农业耕地,少有植被保护区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 不当土地利用
过度放牧和过度耕地破坏 了植被,暴露了黄土。
2 人类开垦和开发
大规模开发项目如采煤、 城市扩张等破坏了生态平 衡。
3 极端气候和地形条件
强降雨和地形起伏加剧了 雨水侵蚀,加速了土壤流 失。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
1 土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限制了农业生产和土地可持续利用。
2 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
植被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灾害和土地荒漠化。
3 水资源和经济发展
水土流失增加了黄河流域的洪水风险,威胁人们的生活和经济。

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修改稿)

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修改稿)

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的思路与对策庆阳市国土资源局李晓岩陈志奎张新民庆阳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内陆腹地、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北控河套、南屏关中”的重要枢纽,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塬面,整个塬面梁峁相依,塬塬相峙,冈峦起伏,沟壑交错,独具一格,被誉为“天下黄土第一原”。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致以5‰坡降向东南倾斜,也有“陇东盆地”之称。

总土地总面积271.17万公顷,人口264万人。

庆阳气候特点是夏长冬短、雨量较充沛,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8.2~10℃,最高气温38.4℃,最低-22.8℃,由北向南逐渐升高。

7~9月为雨季,雨量较丰富,且多以大雨、暴雨出现,多年平均降雨量407.3~623.5㎜。

一、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理特点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地理特点。

根据自然地质环境条件,结合地形地貌、行政区域特点,将庆阳地质环境分为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中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东部黄土低山丘陵区等三个区。

主要由塬地、丘陵山地、河流滩地和河谷组成。

黄土塬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3O% ,梁峁丘陵区约占7O%。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庆阳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受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气候、人类工程活动及地质灾害出现的频率,将地质灾害划分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较易发区(包括中度易发区、轻度易发区)、基本无地质灾害区3个区(详见下表)。

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黄土湿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地方病、水库淤积和水污染12种。

已查明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1107处,其中崩塌隐患点231处,占总数的90.25%;滑坡425处,占38.4%;泥石流271条,占24.5%;不稳定斜坡132处,占11.9%;地裂缝37处,占3.3%;地面塌陷9处,占0.81%。

且分布广、隐患多、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防范难度较大。

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研究

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研究

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研究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最大的黄土集中分布区,也是全球三大黄土区之一。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土高原地区普遍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和政府部门积极开展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研究,以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由于黄土地质特点,土壤易被水冲刷、风蚀,导致大量土壤流失。

水土流失不仅会造成土地的贫瘠化,还会引发洪涝灾害、水质污染等问题,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治理措施。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梯田建设。

梯田不仅能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还能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改善地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水土保持林、草坡等措施,通过植被的固土作用,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科研人员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研究。

例如,引入植物修复技术,通过选取适应黄土高原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修复受损区域的生态系统。

植物修复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还能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植被覆盖率,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也在推动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

例如,在黄土高原的一些县级行政区划中,政府通过出台环境保护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实施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问题,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然而,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治理工作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具有一定难度。

其次,水土流失的治理需要长期的持续性工作,需要政府、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此外,治理工作还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这对于一些贫困地区来说是一个挑战。

综上所述,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治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问题,恢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庆阳市固沟保塬一线的调查报告

庆阳市固沟保塬一线的调查报告

庆阳市固沟保塬一线的调查报告大树塬冯渠子沟位于环县罗山川乡,洪水导致沟头塌陷,蚕蚀坡面,威胁到5户农户安全。

八珠塬沟脑子沟位于环县八珠塬乡,沟头距农户15米,已严重危及5户农户安全。

口段晓霞庆阳市黄土塬面资源丰富,能源富集,但土壤贫瘠,干旱少雨,生态脆弱。

长期以来,因为土质疏松、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致使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水土流失把庆阳这片黄土大塬撕裂成深深的沟,破碎的塬。

当前,庆阳市面积在l万亩以上的塬有早胜塬、宫河塬、孟坝塬等37个,总面积9566.3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高达92l8.48平方公里,年输入黄河泥沙6599万吨。

在这片黄土大塬上,大量洪水和污水严重污染了水源,导致沟头前进、沟岸扩张,沟床下切、严重危及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生命和财产安全,严重制约着庆阳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拯救这片黄土大塬,保障群众的生产生活、生命和财产安全,庆阳市把固沟保塬作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编制了综合治理实施规划。

确定通过固沟保塬项目的实施,使塬水基本不下沟,沟道泥沙不出沟、沟头不前进、沟岸不扩张、塬面不缩小,达到“固沟保塬”的目的,在项目区实现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农村经济繁荣化、农民生活小康化的目标。

触目惊心的水土流失距离住宅小区不到l0米的地方就有深沟,因为沟头挺进,群众不得不搬离。

这是庆城县驿马镇北胡同村的真实写照。

庆城县驿马镇北胡同村韩子清老人指着住宅小区边上的深沟告诉记者,庄子这里一层、那里两层、三层全都塌下去了,能塌20—30米宽,深能下去l0米。

以前这里是驿马的马路,因为水土流失,这条街道已经不复存有,路也改道了。

在庆城县驿马镇这个呈“V”字形的北胡同沟,沟头已经深入到庆阳市驿马工业园区和镇政府腹地,20l3年8月一场暴雨,街道、村庄排出的雨水将沟道原修建的排水明渠冲坏,造成沟道塌方,形成宽l0.6m、长38.6m、深28.0m的大冲坑。

使驿马中学、医院等73个机关单位、805位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9.5亿元固定资产和l500亩耕地,2.2万居民的生活生产及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2021甘肃东部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有效措施范文2

2021甘肃东部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有效措施范文2

2021甘肃东部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有效措施范文 甘肃东部地区主要是指以六盘山为界的东部黄土高原地区,即陇东黄土高原。

主要包括平凉、庆阳地区,海拔1000m~1500m,以泾河水系为主干,黄土平均厚度达50m,最厚可达100m以上。

由于黄土质地疏松,经长期河流侵蚀、风力等作用,形成黄土塬、梁、峁、坪、川等地貌类型,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其中黄土塬面较大,著名的有董志塬、早胜塬、屯子塬等,塬面平坦,土壤肥沃;黄土塬也存在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指地表土壤及母质、岩石受到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力的作用,使之受到各种破坏和移动、堆积过程以及水本身的损失而形成的现象。

这是广义的水土流失。

狭义的水土流失是特指水力侵蚀现象。

据数据统计,由于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不科学的经济活动,该地区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一、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危害 1.水土流失的形成。

水土流失是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互相交织作用产生的。

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面坡度陡峭,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垂直节理发育,旱涝灾害频繁,高强度暴雨冲刷,地面没有林草等植被覆盖或植被覆盖率低。

2.水土流失造成的主要危害。

水土流失对当地和河流下游的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都造成极大的危害。

具体的危害有以下几点:(1)破坏地面完整,造成土地硬石化、沙化;(2)影响土壤水分的含量,导致旱涝、虫害灾害等发生,严重威胁受害区群众的生活;(3)表土流失严重,地力衰退,增肥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4)气候干旱、大面积的植被遭到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而不仅仅是水土流失;(5)严重影响农业生产,造成旱作亩产低而不稳;(6)由于地形复杂,一场暴雨,泥沙碎石时常淤积、淤塞水库和渠道,很多水利设施不能发挥正常效益,甚至闲弃或者报废;(7)水土流失过程中不同程度地破坏交通道路,为交通安全带来了新的问题;(8)影响群众生产集体的农业生产和经济收入。

【高中地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高中地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高中地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1黄土高原简介黄土高原就是世界最小的黄土沉积区。

坐落于黄河中游地区,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

包含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社会各界地区。

横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

主要特点:1.黄土高原河流众多,沟壑纵横,沟壑面积约占到总土地面积的50%。

2.黄土高原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的年变率大,年内分配不均。

3.黄土高原地下水非常匮乏,人类对环境的毁坏,激化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维护水源、保护环境已沦为社会发展的关键性课题。

4.黄土高原拥有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其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1)黄土的特性该地区浓厚的地表覆盖物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黄土分布区。

黄土以粉沙颗粒居多,土质结石,突遇水易瓦解,因此极容易受流水冲刷和运送,也难构成滑坡。

(2)降水降水偏少,季节分配失衡,在7、8、9三个月降水分散且多暴雨,适逢暴雨,泥沙俱下,水流变为滚滚泥流。

(3)地质地形(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基础前提条件)这里就是地震多发区之一,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地震,地震时黄土斜坡难失去平衡,产生糖肽,使地面更加碎裂,地形曲折显著,流水冲刷进一步激化。

(4)植被(表面看来是自然条件,实际上隐含着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植被存有堵泥蓄水促进作用,因此植被较好的地方不能发生轻微的水土流失。

2.人为原因:(1)毁林开荒关中地区大量移民。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森林、草原变成农田。

(2)过度樵采(3)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当土地表土流失,肥力耗尽之后,人们便弃荒,另觅他处,使得原有土地植被殆尽,无法恢复。

(4)砖厂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环境治理措施1.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3.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4.砖厂时必须存有计划的放置碎石,大力研发林权工作。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1、地形起伏大,多沟壑,坡度大,泥土易随雨水流失;2、黄土构造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缝,许多物质易溶于水;3、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对地面冲刷力强;4、植被被严重破坏,多数地区地表裸露。

人为原因1、过度放牧和樵采等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采矿、建立过程中对植被破坏严重;2、人类活动破坏原来稳定的地形;3、采矿、建立中废渣弃土没有妥善处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1.农业措施:植树造林、种草〔保持水土,治本措施〕,将坡耕地改为程度梯田〔降低水流速度,促进黄土就地沉积,土壤肥力增加,可以种草种树保持水土〕,修建程度梯田〔保持水土〕。

2.水利工程等措施:修建水库〔调节、防洪、发电〕、打坝淤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把上泥沙淤积成“坝地”,土层深沉,土质良好,可用于种草种树,极少数用于种杂粮。

当地有谚语:宁种一亩沟,不种十亩坡。

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

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

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

3.生物技术措施: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角度进展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研究与生态环境改进。

4.小流域综合治理〔以上措施之综合,外加农业技术和生物技术。

农业技术:节水技术和进步单产量的技术。

重点在保持水土〕。

黄土高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加大“三北”防护林的建立,加大植被的覆盖面积和覆盖率,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压缩农业用地。

尤其对于这个土质比拟疏松的黄土高原来说,森林覆盖率一定要高于全国的平均程度22%,只有这样才能比拟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

黄河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1.土壤肥力降低、土地退化严重据水土保持部门观测,在黄土高原常年平均流失的16亿t泥沙中,含有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t[5],这就使黄土地消费才能大大降低,甚至失去消费才能,从而导致和加剧贫困;同时人口大幅增加,毁林开荒,进一步加剧了土地的退化。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1500字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区域,但在长期以来,这个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非常严重。

水土流失不仅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也给当地农田和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从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自然环境因素: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燥,降水不足,土地容易出现水分失衡的情况,加上地形起伏剧烈,易发生沟壑侵蚀,形成河道冲刷和坡面侵蚀等现象。

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度放牧、过度疏浚河道、过度开垦农田、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森林砍伐等人为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同时,大量的农药、化肥的使用也对土壤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3.土地荒漠化: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低,土地易受风蚀和水蚀,长时间的水土流失导致了土地的贫瘠和荒漠化,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为了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和湿地保护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加强水源涵养工作,保持水分平衡,减少土壤侵蚀。

2.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田的水土保持能力。

此外,加强农田的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田排水条件,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3.加强生态补偿政策:鼓励农民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提供经济补偿,使农民能够依靠合理的生态经济获得稳定的收入,进而减少对土地的过度开发。

4.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加大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科学研究力度,研发和推广适应当地环境特点的水土保持技术,提高治理水土流失的效果。

总之,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共同治理。

只有通过加强生态保护、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加强生态补偿政策以及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等措施的综合应用,才能有效地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新高考地理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和地表千沟万壑的成因

新高考地理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和地表千沟万壑的成因

考点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和地表千沟万壑的成因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黄土堆积。

黄土主要来源于风力携带北方泥沙沉积形成。

地表千沟万壑的成因——流水侵蚀。

黄土高原夏季暴雨集中,黄土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严重【拓展提升】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地区历史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问题突出,致使农业生产广种薄收、单产较低。

近50年来,我国对该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建淤地坝(图),即在沟道内筑坝、拦泥淤地,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但在不同阶段,黄土高原的治理模式和主要措施存在较大差异(表)。

表为不同时期黄土高原的治理模式及主要措施(2)比较建坝淤地和植树种草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差异。

(3)结合材料,总结我国在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

【答案】(1)缓解水土流失;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供应。

(2)建淤地坝:拦截沟谷泥沙,减少沟道侵蚀;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坡面侵蚀。

(3)以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等措施解决问题;治理措施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一定条件下适度减少人为干扰,充分发挥自然恢复的作用。

【分析】(1)黄土高原人地矛盾突出,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为治理水土流失,修建梯田,可以减缓坡度,减轻水土流失,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供应。

(2)淤地坝属于工程措施,其主要作用重在拦截沟道里面的泥沙;植树种草属于生物措施,其主要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降低坡面径流的流速,减少破面的侵蚀。

(3)由表格内容可知,黄土高原治理的目的是保护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一定条件下适度减少人为干扰,充分发挥自然恢复的作用;淤地坝、植树种草等措施体现的是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不同方面的治理措施,也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洛河地处黄河中游,流域内植被物种多样性丰富,但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1970年以来,黄土高原开展了大规模的梯田和淤地坝建设,1999年以来又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

黄土高原的成因及治理

黄土高原的成因及治理

四、黄土高原的地貌形态根据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点,黄土高原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①陇中高原,亦称陇西高原。

位于六盘山以西,是一个新生代的拗陷盆地,属盆地型高原,海拔1500~2000米。

地形破碎,多梁、峁、沟谷、垄板地形。

②陇东、陕北高原。

包括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渭河北山以北,长城以南的地区。

也是一个盆地型高原,海拔800~1200米。

经强烈侵蚀,除少数残留的黄土塬(董志塬、洛川塬)外,大部地区已成为破碎的梁峁丘陵。

其间只有少数基岩低山突起在高原之上,状似孤岛。

③山西高原。

包括五台山、恒山以南,伏牛山以北,太行山以西,吕梁山以东的地区。

它由一系列褶皱断块山与陷落盆地组成。

山地有吕梁、恒山、五台、中条及太行等山,盆地有大同、忻县、太原、临汾、运城等。

除河谷平原外,大部地区海拔在1000~1500米,石质山地构成高原的主体,黄土堆积仅限于盆地及山间谷地,分布范围约占全区面积的40%。

④渭河平原,亦称关中平原。

位于渭河北山与秦岭之间,西起宝鸡。

黄土高原地貌的组合形态丰富,变化万千,不仅有馒头状黄土峁绵延数百米的长梁,还有地平如镜的黄土塬面。

这些地貌组合在一起,勾勒出了沟壑纵横、丘陵起伏、无边无际的壮阔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一年中随着盛行风向的季节性变化,气候的季节变化也十分明显。

为黄土高原增加了时间变量,使黄土高原在不同的季节条件下,呈现出不同风格的景观特色。

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类型复杂多样,自东南向西北划分为落叶阔叶林带、森林草原、典型草原、风沙草原4个植被区。

而陕西黄土高原是黄土高原中植被盖度较高的地区。

特别是近年来的退耕还林,昔日光秃秃的黄土高坡如今已郁郁葱葱,给荒凉的黄土高原带来勃勃生机。

黄土高原地域辽阔,河流众多。

发源于黄土高原或流经黄土高原的较大的河流就有200多条。

陕西黄土高原的晋陕峡谷在素有“万里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的滋润下,增添了不少魅力。

这里座落着延安、榆林等著名的城市,文物遗址遗迹甚多,古迹荟萃,特别是革命圣地延安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黄土高塬沟壑区生态修复途径探讨

黄土高塬沟壑区生态修复途径探讨

期问坡面径 流具有较强的冲刷侵蚀力。
() 3 降雨 。对南小河 沟天然荒坡径 流场 2 的观测资料 9年
进行分析表明, 黄土高塬沟壑区产流 降雨年平均发 生 6— 7次 , 产流雨量 占汛期降雨量的 4 . % 一 4 1 ; 88 5 . % 侵蚀性 降雨 年平均 2~3次 , 雨 量 为 10 m 左 右 , 同 期 产 流 降 雨 量 的 降 0 m 占 3 .% 一 67 , 26 5 .% 也就是说 汛期 降雨 中, 近一半 的降雨要产 有 生径流 , 13—12的产流降雨引起土壤侵蚀 。 有 / /
切。③年 内分布集中。6— 9月产沙量 占全年产沙量 的 8% 以 0
上, 且往往由几场暴雨造成。
修复措施相配套 , 提高水 资源利用率 , 通过退耕还林还 草、 封沟 禁牧提高植被覆盖度 , 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 转 第 13页 ) 下 0
收 稿 日期 :0 8 90 2 0 —0- 9 基 金项 目 : 十 一 五”国 家科 技 支 撑 计 划 项 目( 06 AD 9 0 。 “ 20 B O B 9)
结果表 明混凝土碳化深度为 1 现分别对梁进行 以下 4种 0mm。
情况 的极限承载力计算 J① 完好状态 ; 仅受拉 区混凝 土碳 : ② 化 ; 仅受压 区混凝土碳化 ; 受拉 、 ③ ④ 受压区混凝土均碳化。
运用 A S S进行分析时 , NY 采用分离式有限元模 型 , 中混 其 凝土使用 S LD 5单 元 , O I6 钢筋使用 LN 8 I K 。分离式模 型是 利用 空间杆单元 LN 8 IK 建立钢筋模型 , 与混凝土单元共用节点 的有 限元模型 , 其优点是建模 比较 方便 , 以任意布置钢 筋并可 直 可 观地获得钢筋的内力 。笔者认 为混凝 土与钢筋之间连接 良好 , 在进行分析时混凝 土 的本 构关 系选 用线 弹性 , 筋选用 弹 塑 钢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及治理方法评估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及治理方法评估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及治理方法评估黄土高原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气候和土地条件而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并评估治理方法的有效性,对于保护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首先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然后评估当前的治理方法,并提出一些建议。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有两个主要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

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之一。

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降雨稀少且集中,造成了严重的雨水侵蚀。

此外,地形陡峭,水流速度快,使得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土地的构造也是另一个因素,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富含黏土和粉砂,易于发生侵蚀。

另一个主要成因是人为活动。

随着农业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砍伐树木、耕地开荒和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

这些活动导致了植被的破坏和土地的裸露,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非常关键。

目前的治理方法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工程和土地整治等。

植被恢复是一种常用的治理方法。

通过大规模的造林和草地建设,可以增加植被的覆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植被可以固定土壤,减缓水流速度,防止侵蚀的发生。

因此,大力推广植被恢复计划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有效手段。

水土保持工程也是治理手段之一。

例如,修建沟渠和石堰可以减少水流速度,降低侵蚀的风险。

修建梯田和梁场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持能力,防止土壤的流失。

此外,建设水库和水土流失监测站也能够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控。

土地整治是另一种重要的治理方法。

通过合理的耕地整治和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减少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此外,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水肥一体化等先进农业种植技术,也能够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轻对土壤的污染和侵蚀。

然而,当前的治理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大规模的植被恢复计划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资金,且效果并不总是显著。

其次,水土保持工程虽然可以减少侵蚀的发生,但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与危害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与危害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与危害黄土高原位于东经100°24′~114°,北纬34°~40°20′之间,在全国地貌格局中属于第二阶梯。

自北而南跨我国温带和暖温带,从东南向西北包括半湿润地带、半干旱地带、和干旱地带。

其范围东界为太行山西侧,西界为乌鞘岭、日月山、拉脊山一线,南界为秦岭—熊耳山、嵩山北麓一线,北界为长城。

地跨青、甘、宁、蒙、陕、晋、豫七省(区)。

总面积为64万km2。

(图1)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

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但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本身固有的自然环境脆弱,加上长期以来土地利用很不合理,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1.1自然因素1.1.1 黄土高原的土质疏松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地表组成物质为黄土,深厚的黄土土层与其明显的垂直节理性,遇水易崩解,抗冲、抗蚀性能很弱,沟道崩塌、滑塌、泻溜等混合侵蚀异常活跃。

大面积严重的水土流失与黄土的深厚松软直接有关。

黄土从南到北颗粒逐渐变粗,粘结度逐渐减弱,土壤侵蚀模数也相应由南向北逐渐加大。

[3]1.1.2 黄土高原的地形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疏松多孔,富含碳酸钙质。

受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地表剥蚀切割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气候干旱,降水虽然少,但降水集中,而且多为暴雨,使得黄土高原发育成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的景观。

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

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所以极易形成大规模的水土流失现象。

1.1.3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因素黄土高原地区具有降水集中、强度大、暴雨多的特点。

黄土高原年降水量一般在400~600mm,但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9月,约占全年雨量的60%~75%。

据测定,每次暴雨所产生的侵蚀量一般在750t/km2,可占全年侵蚀量的40%,甚至高达90%。

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修改稿)

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修改稿)

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的思路与对策庆阳市国土资源局李晓岩陈志奎X新民庆阳位于XX省东部,地处内陆腹地、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北控河套、南屏关中〞的重要枢纽,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塬面,整个塬面梁峁相依,塬塬相峙,冈峦起伏,沟壑交织,独具一格,被誉为“天下黄土第一原〞。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致以5‰坡降向东南倾斜,也有“陇东盆地〞之称。

总土地总面积271.17万公顷,人口264万人。

庆阳气候特点是夏长冬短、雨量较充分,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8.2~10℃,最高气温38.4℃,最低-22.8℃,由北向南逐渐升高。

7~9月为雨季,雨量较丰富,且多以大雨、暴雨出现,多年平均降雨量407.3~623.5㎜。

一、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理特点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地理特点。

根据自然地质环境条件,结合地形地貌、行政区域特点,将庆阳地质环境分为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中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东部黄土低山丘陵区等三个区。

主要由塬地、丘陵山地、河流滩地和河谷组成。

黄土塬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3O%,梁峁丘陵区约占7O%。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庆阳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受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气候、人类工程活动及地质灾害出现的频率,将地质灾害划分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较易发区〔包括中度易发区、轻度易发区〕、根本无地质灾害区3个区〔详见下表〕。

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黄土湿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地方病、水库淤积和水污染12种。

已查明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1107处,其中崩塌隐患点231处,占总数的90.25%;滑坡425处,占38.4%;泥石流271条,占24.5%;不稳定斜坡132处,占11.9%;地裂缝37处,占3.3%;地面塌陷9处,占0.81%。

且分布广、隐患多、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防范难度较大。

甘肃庆阳地区黄土滑坡时空特征统计分析

甘肃庆阳地区黄土滑坡时空特征统计分析

甘肃庆阳地区黄土滑坡时空特征统计分析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loesslandslide of Qingyang Prefecture in Gansu provinceZHANG Bin-wei1,2,3 LIU Wan-feng1,3 YANG Xiao 4 WANG Yue4(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Longdong University, Qing yang, Gansu 745000,China)(2.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3.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loess engineering properties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for universities in Gansu, Qingyang 745000,China)(4. Bureau of housing and urban rural development,Huanxian County ,Qingyang 745700,China)【摘要】根据庆阳地区黄土滑坡频发的现状,通过现场走访和相关资料统计分析,针对庆阳地区“七县一区”行政区划,建立了相应的时空分布曲线和统计特征图,分析了庆阳地区黄土滑坡分布的特征和规律,为庆阳地区黄土滑坡防治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所得的结论对于政府规划和国土资源部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黄土;黄土滑坡;时空特征分析;黄土滑坡防治【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oess landslide prone in Qingyang region,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urve and the statistical feature map for“Seven counties and one district”in Qingyang region was est ablished by field visits and related data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 of loess landslide distribution in Qingyang area are analyzed. The conclusion not only provides the correspond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prevention of loess landslides in Qingyang area, but also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government planning and land resources department.【Key words】loess; loess landslide; spatio-temporal pattern; prevention of loess landslide1 引言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因其发生频繁,分布广泛,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居除地震以外的其他地质灾害之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的思路与对策庆阳市国土资源局李晓岩陈志奎张新民庆阳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内陆腹地、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北控河套、南屏关中”的重要枢纽,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塬面,整个塬面梁峁相依,塬塬相峙,冈峦起伏,沟壑交错,独具一格,被誉为“天下黄土第一原”。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致以5‰坡降向东南倾斜,也有“陇东盆地”之称。

总土地总面积271.17万公顷,人口264万人。

庆阳气候特点是夏长冬短、雨量较充沛,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8.2~10℃,最高气温38.4℃,最低-22.8℃,由北向南逐渐升高。

7~9月为雨季,雨量较丰富,且多以大雨、暴雨出现,多年平均降雨量407.3~623.5㎜。

一、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理特点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地理特点。

根据自然地质环境条件,结合地形地貌、行政区域特点,将庆阳地质环境分为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中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东部黄土低山丘陵区等三个区。

主要由塬地、丘陵山地、河流滩地和河谷组成。

黄土塬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3O% ,梁峁丘陵区约占7O%。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庆阳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受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气候、人类工程活动及地质灾害出现的频率,将地质灾害划分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较易发区(包括中度易发区、轻度易发区)、基本无地质灾害区3个区(详见下表)。

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黄土湿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地方病、水库淤积和水污染12种。

已查明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1107处,其中崩塌隐患点231处,占总数的90.25%;滑坡425处,占38.4%;泥石流271条,占24.5%;不稳定斜坡132处,占11.9%;地裂缝37处,占3.3%;地面塌陷9处,占0.81%。

且分布广、隐患多、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防范难度较大。

特别是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地震、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地质灾害多发频发时有发生,给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制约了庆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滑坡、崩塌。

在七县一区均有分布,且发生频率高,直接危害较严重。

从地域分布上看,多数崩塌、滑坡发生在坡度大于45°~60°,沟谷呈V字型,坡脚多无原生土体支撑的基底平缓的塬、梁、峁的边坡、黄土塬侧沟头、河谷阶地斜坡地带,相对切割坡高在100米以上,在其前沿均能见到地下水溢出成泉。

从地质结构上看,由马兰黄土(Q3)或上部为马兰黄土(Q3)下部为离石黄土(Q2)组成。

老滑坡体一般由人类工程活动出引发局部位移或整体复活,先期后缘出现拉张裂缝,逐步发育侧向裂缝,并不断扩大延伸,而后坡体出现变形。

从空间组合上看,以分水岭为界,按小流域有规律的分布,滑动方向平行分水岭。

一般东西延伸的沟谷,阳坡(南坡)崩塌、滑坡多于背阴坡(北坡),而南北方向分布的沟谷,西坡崩塌、滑坡多于东坡。

据调查,79%的黄土崩塌、滑坡分布于河谷的南坡和西坡。

区域分布的基本规律是:北部滑坡、崩塌的密度大于南部,西部多于东部。

其中环县、华池、庆城、镇原、宁县的滑坡次数较多。

2、泥石流。

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表受地质、雨水、河流侵蚀切割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一般沟谷内平时无水,在暴雨和强降雨期间,坡面径流和塬面径流迅速汇集在沟道中,冲蚀坡面堆积物、矿区堆积弃渣、尾矿、修路弃土堆积物及部分黄土崩塌、滑坡土体堆积物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

泥石流灾害致灾最为严重的为镇原县城区、环县城区、华池县城区,宁县新区及一些村镇也有泥石流地质灾害。

3、地面塌陷。

多为采空区地面塌陷。

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面塌陷主要集中在华池县、庆城县、镇原县、西峰油田矿区及白垩系罗汉洞组石英砂集中开采区的巴家咀、段家山、马头坡和蒲河沿岸。

如1995年7月华池县怀安乡元东油田(101区),因石油超强开采,造成矿区地面严重下陷,面积达1㎞2,最深处10多米;巴家咀、段家山、马头坡砂矿区地面塌陷也有10多处。

随着石油、煤炭、砂石的开采强度加大,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地面变形、塌陷灾害将呈发展趋势。

而由地面塌陷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地下水位下降等恶化的生态环境将给庆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带来严重障碍。

4、黄土湿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

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还有少量的黄土湿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都与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有一定关系。

特别是连续降水、暴雨、大暴雨时,都可能造成黄土湿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等灾害发生。

黄土湿陷在全市均有分布,以自重湿陷性黄土为主,遇雨水侵湿,就会发生地基下沉、坍塌、变形;地裂缝主要分布在西峰区、宁县、镇原县、庆城县、正宁县、环县六县区,大多数分布在农村耕地中,很少引起人们关注。

裂缝方向主要有NW和SE走向,也有部分SN走向的,区域分布杂乱;不稳定斜坡主要是由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

二、诱发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一)特殊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是诱发地质灾害的内因。

地形地貌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先决条件。

庆阳地处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升高,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山多川少,形成了残塬、梁峁、沟坡、沟谷、河川的地貌格局。

特别是马兰黄土、离石黄土厚度较大,其特殊的地层岩性、基岩中泥岩、砂岩与黄土接触面具有倾斜剥蚀和粘性较大古土壤层,而第四纪黄土节理和裂隙发育比较广泛,有利于降水下渗,使黄土遇水易湿陷,下部基岩相对于第四纪黄土结构稳定,力学性质好,易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

同时,由于地壳的震荡性上升和地震活动,使黄土地形遭受侵蚀和自然受风化,促进了切割,加大了边坡天然坡度,容易失稳,形成大量易于被水流侵蚀冲刷的疏松土石堆积物,因而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多发区。

(二)气象水文条件是诱发地质灾害的外因。

庆阳属大陆性气候区,北部为温带干旱区,南部属温带半湿润区,年均降雨量在407.3~623.5㎜。

7、8、9三个月的降雨量占全年平均降雨量的55%~60%左右,而且多以大雨、暴雨、强对流降水形式出现,这些特点不但降低了降水利用率,而且长时间高强度降雨,使地下水位上升,侵润黄土,降低了土层的力学性质,残塬、梁峁、沟坡地带土体重力增加,容易诱发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和水土流失。

(三)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有一外在因素。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城市化建设、铁路、高速公路建设,石油、煤炭资源开发和国家级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塬面取土、河道取石,陡坡谷底采砂、部分县城新区开发、移山填沟、土地复垦整理等人类工程活动中,忽视了水土保持,破坏了自然岩体结构,每遇高强度的降雨,加速了土壤侵蚀,从而使土地资源、水资源、植被资源、大气环境、水环境等生态环境承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为灾害再现留下了地质隐患,易形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

三、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质灾害防治的思路与对策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质灾害防治要按轻、重、缓、急,分期分批治理的原则,综合治理。

对重点防治区、易发区,进行近期治理;对次重点防治区、较易发区,作为中期治理;对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基本无地质灾害区,作为远期治理。

(一)加强政府职能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

地质灾害防治属于政府职能,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一项实实在在、积德行善的好事情,也是一项功在当地,利在千秋的大事。

因此,在地质灾害防治上,要把“以人为本”和“坚守生命最高准则”的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各个环节,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根本出发点,把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治理体系、防治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核心,把提高全社会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作为建设的重点。

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的要求,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市、县、乡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主要领导及主管部门负责人综合考核评价、任职等谈话的重要内容。

要健全地质灾害防治责任机制和分级负责制度,把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到具体负责人。

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全面履行监督责任,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规范地质灾害防治行为,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法规机制。

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制定防灾目标、防灾规划和防灾措施,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管理制度。

同时,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执法监察力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把好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关,严防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

强化石油、煤炭、沙石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开展地质灾害易发区生态环境监测评估。

市县及有关部门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小城镇规划、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石油、煤炭、砂石等资源开发矿区规划时,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和《甘肃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加强对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合理确定项目选址、布局,避开危险区域,保护建设项目的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

(三)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国家、集体、个人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的投入机制。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市、县、乡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逐步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共同参与协调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机制。

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要坚持“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对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明确防治责任单位,落实防治治理责任主体。

(四)科学规划,加大重要地质灾害危险区域治理。

一是把西峰城区、环县、华池县、庆城县、镇原县、宁县、合水县县城和学校、医院、人口密集的小城镇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进行近期治理。

防治措施以工程治理或搬迁治理、监测预警、避让及地质环境保护为主;二是把长庆桥国家级工业园区、宁正矿区、沙井子矿区、甜水堡矿区作为次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区,作为地质灾害中期治理。

以工程治理与生物治理相结合为主。

如砌石护坡、种草植树等,避让及地质环境保护;三是把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水土保持、山洪灾害防治、中小河流域治理及灾害易发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等作为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作为远期治理,主要以生物治理为主,工程治理为辅,如种草植树、挡墙措施。

四是要加大对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

对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的治理,要组织国土资源、发展改革、财政、环保、水务、林业等相关部门,进行统一规划,分阶段,分批次,综合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