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古诗文阅读及评分规则解读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文言文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文言文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文言文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中的文言文试题一直是考生备考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通过对这一部分试题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并提高文言文的应试能力。

本文将针对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中的文言文试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备考策略,希望能够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试题分析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文言文试题共有两个部分,分别是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并按要求作文和阅读下面这篇诗歌,并按要求作文。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并按要求作文这部分题目是一篇阐述古代义理的文章,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想象古人对义理的科学解释。

文章主要讲述了古人对义理的认知,包括对义理的形成原因、对义理的信念和对义理的实践等方面,考生需要根据给出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发挥想象力,写出一篇文章。

这种类型的题目考察了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文言文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这部分题目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讲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诗歌描绘了自然景色和田园风光,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能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并能够进行自由发挥,写出一篇文章。

这种类型的题目考察了考生对古文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备考策略针对上述试题的特点,以下是几点备考策略供考生参考:1.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文言文的语言风格古朴,考生需要在备考过程中多读多练,提高自己的文言文语言运用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阅读材料,比如《史记》、《庄子》等,进行精读和翻译练习,提高自己对古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加强逻辑思维能力文言文比较注重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加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自己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可以通过多做一些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积累词汇和修辞手法文言文的词汇和修辞手法相对较为复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多积累一些古文词汇和修辞手法,并多做一些写作练习,提高自己对词汇和修辞手法的应用能力。

2019年全国一卷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

2019年全国一卷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

2019年全国一卷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下面是一篇文言文,共有四道题目,完成题目后可以得到19分。

XXX是洛阳人,年仅十八岁,因为能够诵读诗歌并且写作能力突出,声名在郡中传开。

XXX是河南的守护官,听闻了XXX的才华,就召见他并且宠爱他。

XXX被召入门下,受到了很高的待遇。

当时汉朝的皇帝XXX登基继位,听闻河南守XXX治理国家平稳,于是与XXX一起前往研究。

之后,XXX征召XXX为廷尉。

廷尉认为XXX虽然年纪尚轻,但是已经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后来,XXX皇帝任命XXX为博士。

当时XXX年纪最小,但是每次诏令下来时,他总是能够与老一辈的博士一起商议。

XXX认为汉朝已经安定,应该改正朔、改变服色、制定制度和官名、振兴礼乐。

他起草了相关的仪式和法规,崇尚黄色,采用五行之说,改变秦朝的法律。

XXX即位后,他采纳了XXX的建议,修改了律令,将列侯都归国。

绛、灌、东阳侯、XXX之等人都嫉妒XXX,短他是年轻人,想独揽大权,使各种事情混乱。

XXX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不再采纳XXX的建议,但还是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XXX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XXX。

为长沙XXX三年。

后岁余,XXX见。

XXX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XXX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XXX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XXX,自以为过之,今不及。

居顷之,拜XXX为XXX太傅。

”XXX,XXX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XXX。

XXX复封XXX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XXX,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XXX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XXX不听。

居数年,XXX骑,堕马而死,无后。

XXX自伤为XXX,哭泣岁余,亦死。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精确分析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精确分析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精确分析2019年的高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部分的真题给考生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本文将对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进行精确分析,以帮助考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部分内容。

一、真题解析以下是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解析:题目一:古人云:“读书如登山,过程痛苦而值得。

”凭你对《论语》的理解与感悟,谈谈你的触动、你的困惑以及你的思考。

(满分20分)这道题目要求考生结合自身对《论语》的理解与感悟,分享触动、困惑和思考。

在写作时,可以借用论语中的经典语句作为引用,并分别以触动、困惑和思考为线索进行分段论述。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深入的思考,使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可读性。

题目二:根据《荀子·劝学》和你对劝学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学习方法和体会。

(满分20分)这道题目要求考生结合《荀子·劝学》和个人对劝学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

在文章中,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相关段落,同时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感悟,具体描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通过案例和理论支持加以论证。

二、书写格式为了使文章的排版整洁美观,可以参考以下格式:正文段落:每一段正文段落之间用空行隔开,段首不缩进,段尾需要标点。

引用段落:对于引用的古文或其他重要语句,可以单独成段,并在选引段前空一行。

标题:文章的标题可以使用较大号的字体,居中排版。

三、语句表达语句的表达要求流畅、通顺,在写作时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恰当的连接词:如因果关系可用“因此”、“所以”等;对比关系可用“然而”、“但是”等。

2. 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词汇:可以通过使用近义词或者变换表达方式来丰富语言表达。

3. 选择优秀的句式:可以使用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句式,如“有云”、“但使”等,增加文章的文言味道。

4. 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给文章增加色彩和文采。

总之,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精确分析需要考生们充分理解题目要求,并合理组织文章结构、优化语句表达。

2019高考语文评分细则

2019高考语文评分细则
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具体,文字不少)
表达上:结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一篇演讲稿,对象要清楚(本
校学生)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具有感染力(多种修辞的运用)

2、二等符合题意(49分上下)
内容上: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
以“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为核心,结合材料,对劳动的意义,劳动的错解及现象,能体现
语言动作,写概括词也行,写具体的的话也行。对比类,任何一方面都可以,只要有分析就
给分。
1、形象、肖像、外貌、神态(
1分)
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
/面貌黑瘦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子一般的老茧,

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
1分)或者是艰苦卓绝/艰苦奋斗/埋头苦
干/拼命硬干/不辞劳苦(1分)
(2)(5分)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连接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译出大意给3分;“数上疏”“稍”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采分点:数上疏、稍
数上疏:屡次上奏章、多次上奏章、屡次上书、多次上书
稍:逐渐、逐步、慢慢地、逐渐地、一步一步地
追加采分点:或、削
或:有的
削:削弱、削减、减少,减弱(降低,修改X)削减势力) (1分)
上丝绸之路在唐代已延伸至欧洲/海上丝绸之路起始时间为唐代(1分)
句子无明显题(1分)
2分)海
第22题评分细则:整体原则:题意切入,整体观照,亮点就高,缺点就低
1、一等完全符合题意(54分上下)
内容上:中兴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以“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为核心,结合材料,对劳动的意义,劳动的错解及现象有认识和
参考:

浅易文言,常规命题--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评析

浅易文言,常规命题--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评析

广东教育·高中2019年第7·8期语文揭秘试题选文呈放: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f 诸子诸百诸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诸诏诸令议下,f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f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诸礼诸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f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诸就诸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f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f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一、选文1.典范性2019年全国卷文言文选文都来自于《史记》中“列传”部分。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列传”是历代有影响的人物的传记。

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文言文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文言文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文言文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文言文作为高考语文考试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阅读能力,也考验学生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的文言文部分同样如此,以下将分析试题,并提出备考策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文言文考试。

一、试题分析2019年全国卷Ⅲ的文言文部分共有两篇文章,分别为《论语》中的《雍也》和《孟子》中的《尽心下义》。

两篇文章都是儒家经典的典范作品,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

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原文的理解能力和古代汉语的运用能力。

以《雍也》为例,试题内容主要包括对文章中名词的理解、对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的理解以及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名词的理解主要考查考生对古代用语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通过上下文推断名词的含义。

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则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对比、排比等。

对作者观点的理解要求考生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

而《尽心下义》则主要考查考生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文章中使用了不少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和短语,考生要通过上下文推断这些词语和短语的含义。

文章也涉及到了一些古代汉语的典型表达方式,如「执一而不和者,离于众矣」、「教之以义者,人也;说之以利者,机也」等,考生需能够理解这些表达方式,并能够正确运用到具体的题目中。

二、备考策略针对文言文部分的备考,考生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1. 多读经典文言文作品熟读经典文言文作品是提高文言文水平的基础。

考生可以多读《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作品,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用法和表达方式,加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

通过阅读,考生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古代汉语词汇量,增强对古代汉语的感觉。

2. 抓住重点内容3. 多做题目做题目是提高文言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考生可以通过做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来检验自己的文言文水平,并通过做题目来提高自己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

2019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山东卷〕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以下问题。

〔8 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 分〕【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 分〕【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赏析】《吴松道中》共有两首,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

诗人写这两首诗,原本无一定题旨,他在吴淞道上一路行来,身与境遇,便随兴而发,随感而咏,或写景或怀古,富有当时当地色彩。

遣词用语,不事雕饰,浅近自然,与诗人随意挥洒的诗情相合。

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

这一首写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

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

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

天刚破晓,船又启航。

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之古诗歌阅读试题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之古诗歌阅读试题解析

[15]据题精答——简答题目 ①词句入手,检索形象,加工为意象,归结感情; ②要点无一词遗漏,回答无一句废话,晓畅合理。
文字 入手
简答题目回答流程 形象·意象 检索·加工
感情 领悟
15.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 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参考答案] 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这副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 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 有什么作用?(6分)
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 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 从容之致。
[例三·2019年全国课标三卷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 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 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 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 惠,受恩必报。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 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 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 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 者的主观感受
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 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①《酬乐天扬州酬初乐逢天席扬上州见初赠逢》席对上仗见工赠稳,用典精当, 语言雅丽平巴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②这几句诗怀则旧采空用吟了闻民笛歌赋俚,曲到的乡表翻现似手烂法柯描人写。田野风光 和劳动场景沉,舟语侧言畔通千俗帆浅过显,,病清树新前流头畅万。木春。

2019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之文言文阅读试题解析

2019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之文言文阅读试题解析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译文]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够诵读 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于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 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手下任职,非常器重他。 汉孝文帝刚即位,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 第一,以前和李斯同乡,又曾经向李斯学习,就征召他 担任廷尉。廷尉就提到贾谊年轻有才,精通诸子百家的 学问。汉文帝就征召他,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 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皇帝下令让博士们 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但贾
[译文]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够诵读诗 书,会写文章而闻名于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 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手下任职,非常器重他。
[11]据题精答——文化常识 ①检索文化积淀,结合文本解读; ②检索选项关键,一处鲜明误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
谊却能一一应对,人人都觉得他说出了自己的意思。博 士们从此就认为自己比不上他。汉文帝很高兴,对他破 格提拔,他一年之内就升到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汉朝兴起直到汉文帝,已有二十多年, 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 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各种仪法,崇 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 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 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 这都是贾谊的主张。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
[例一·2019年全国课标一卷·二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 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 ,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4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4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2.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向1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近三年来,新课标全国卷的文言文阅读的阅读材料都是选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类文本,比如2016年选用了《宋史·曾公亮传》《明史·陈登云传》《明史·傅珪传》,2017年选用了《宋书·谢弘微传》《后汉书·赵憙传》《宋史·许将传》,2018年选用了《晋书·鲁芝传》《后汉书·王涣列传》《宋史·范纯礼传》等。

这部分阅读题具体的特点有:(1)选文特点。

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字数一般在650字左右,所选文本故事内容相对集中,语言朴实,多是比较浅显易懂的文言文。

预计2019年高考仍然会从“二十四史”中选用文言文阅读材料。

(2)人物特点。

人物多为忠直、爱民的官吏,骁勇善战、战功卓著的名将能士。

比如2016年高考选用的人物中,曾公亮通晓典章制度,为民兴利除弊,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等;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等;傅珪参与编纂文献。

劝谏讲究策略,为官清正廉洁等。

来护儿在瀛州刺史任上推行善政,深得百姓爱戴,且重视许诺,廉于财利,不修治产业,行军用兵,也颇有谋略,善于安抚士兵,赏罚处置严明。

2017年高考选用的人物中,谢弘微谨严端方,遵守礼制,友爱孝悌,恭敬谨慎;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忠于朝廷,忠于职守;许将善于治军,对契丹的蓄意挑衅,予以坚决的反击,且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

古诗背诵比赛评分规则知识讲解

古诗背诵比赛评分规则知识讲解

古诗背诵比赛评分规

古诗词背诵比赛评分规则
一、规则:
每个学生由评委老师进行编号,按顺序进行比赛。

主持人宣布选手出场后,选手应立即上场,超过三分钟者视为弃权。

每位选手背诵时间为5分钟,其中必须包括两首律诗和一首词。

每位选手的得分在下一位选手比赛结束后公布。

二、评分标准:
不限总分,每首七言律诗10分,五言律诗8分,七言绝句5分,五言绝句4分,视词的长短给分,每句计1分。

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扣分:
一、内容
1、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倒字,字音准确,用普通话背诵,每错一处扣1分。

2、作者朝代没有背诵或背错的,扣2分。

3、只能背出整首诗的一半的,该首诗给1|4的分数。

二、流利
1、由专门计时人员计时,停顿超过15秒视本首诗背诵结束,选手继续背诵下一首。

2、口齿清晰,流利顺畅。

3、断词断句准确,不得重复,每出现一次错误扣1分。

三、节奏感情
背的有节奏感,感情充沛,如有不当之处,可酌情扣分。

四、仪态大方
要求选手自然大方,如有不当之处,可酌情扣分。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占了大部分。

以下是对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分析。

选择题分析:
选择题主要涉及诗歌阅读、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手法、修辞方法、修辞用法、
写作技巧、阅读理解等方面。

1. 诗歌阅读题:选取宋代陆游的《秋夕》一诗,通过理解诗意、韵律和意象等方面来分析文学特点和主题,考察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古代文学题:选择了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一诗,考察考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3. 现代文学题:选取了茅盾的小说《子夜》中的一段话,考察考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修辞手法题:选取了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词,考察考生对修辞手法的分辨和理解能力。

5. 修辞方法题:选取了当代作家韩寒的一段文字,通过理解和把握韩寒的修辞方法
来解读文章的意思。

6. 修辞用法题:选取了明代戚继光的《关山月》一词,考察考生对修辞用法的辨析和理解能力。

7. 写作技巧题:选取了现代作家钱钟书的一段文字,通过理解钱钟书的写作技巧来
分析文学作品的意义。

8. 阅读理解题:选取了古代文学《木兰辞》一篇,通过理解文本中的意思、寓意和情感来分析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主题。

通过对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该试题内容涵盖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性、写作技巧、鉴赏能力等多个方面,考察了考生的文学欣赏和理解能力,对考生综
合能力的要求较高。

试题设计也较为贴近生活,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二、古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4.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向1 综合鉴赏诗歌内容继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后,古代诗歌阅读部分在题型方面也作出了较大的调整,尤其是客观题经历了一变再变。

2017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部分的题型由之前的两个主观题形式变成一个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和一个主观题。

其中多项选择题各选项的设置侧重于从综合鉴赏的角度设题,既考查考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也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情感态度、锤炼字句等的鉴别和赏析能力。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未作调整,但是高考真题在题型上作了很大的创新,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的三套试题在古代诗歌阅读部分都将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改成了单项选择题,赋分由之前的5分变成了3分,试题的难度也降低了,而考查的角度没有什么变化,依然考查考生的综合鉴赏能力。

预计2019年高考依然会延续这种新形式。

至于主观简答题,由主要考查手法、情感等大多有序可循、有套路可讲的题目,转变为更加注重考查对内容及思想情感的鉴赏评价能力。

预计2019年依然会延续这种出题模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B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考查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和故意拔高等,错误选项一般都较明显。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文言文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文言文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文言文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一、试题分析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文言文试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于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试题设计了多种形式的题型,如填空、阅读理解、作文等,整体难度适中。

第一部分是文言文阅读,主要考察考生对于文言文阅读及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

题材涵盖了《尚书》、《诗经》等古代文献,内容深奥,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其中包括填空题和阅读理解题,考生需要在阅读文言文的基础上,理解古代文献的内涵,准确把握题意,填写正确答案。

第二部分是文言文应用,主要考察考生对于文言文的运用能力。

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文言文材料,进行文章写作。

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写作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文言风格、古代词汇进行表达和叙述。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文言文试题整体难度适中,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注重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同时也需要在平时多进行练习,积累古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二、备考策略1. 多读古代文献,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考生可以通过阅读《尚书》、《诗经》等古代文献,加深对古代文言的理解和掌握。

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对生词和句式进行笔记和总结,以便在以后的复习中进行查漏补缺。

2. 多做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练习。

可以通过做历年高考文言文试题、模拟题等来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文言文水平,同时也可以加强对于文言文的了解和熟悉。

3. 多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提高文言文应用能力。

在备考期间,考生可以通过写作练习来提高文言文表达的能力,可以根据老师指定的题目或自拟题目进行文言文写作。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所用词汇的选择和运用,尽量贴近古代文风。

4. 积累古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考生在备考中,需要注重积累古代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

可以通过背诵和理解古代诗词、辞赋等经典文献来积累词汇和句式,灵活运用于阅读和写作中。

5. 注重平时学习和课下练习。

备考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考生在平时学习和课下练习中加强文言文的学习和练习,善用课外时间进行针对文言文的综合训练。

2019年全国3卷语文文言文

2019年全国3卷语文文言文

2019年全国乙卷(全国卷II)语文考试文言文阅读题是《送孟浩然之广陵》,文言文阅读题选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现存的文学风格,是上古时期至清朝中期(公元1911年左右)的文学体裁,其文字使用古代的汉字和古代的文学风格,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主要体裁之一,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言文阅读能力是考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察点。

在《送孟浩然之广陵》文言文阅读题中,考生需要通过阅读古代文言文文章,理解文中的含义,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掌握古代汉语的语法和词汇,从而进行深入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

在阅读中,考生需要注意文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主题,理解作者通过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文学分析和评论。

在阅读文章时,考生需注意以下几点:1. 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古代文言文的语法和用词,把握文章的语境和含义。

2. 理解古代文言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3. 对文章进行深入的阅读理解,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风格,进行文学鉴赏和评论。

4. 在阅读中,考生要多做阅读理解的练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解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考生可以通过多读经典古代文言文作品,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考生还可以通过参加语文培训班和模拟考试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解题技巧。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还可以通过参加模拟考试,多做阅读理解的练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解题技巧。

在考试中,考生需保持良好的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做到深入理解文章,准确把握文章的含义,正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圆满完成语文考试。

文言文阅读能力是考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察点。

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考生可以有效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做到深入理解文章,准确把握文章的含义,正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达到应试要求。

希望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能够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做到科学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试题阅卷细则及评分标准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试题阅卷细则及评分标准

13、(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评分细则
(2) ◎赋词 ①数上疏(1分):重点是看“数”(屡次、多次、数次),译成 “常常、经常”不对。“上疏”(上奏),不翻译不算错;译成 “上书、上表”也对,其他译法如“上谏”“上章”“向上陈述” 不对。 ②稍(1分):“稍”应译为“逐渐、渐渐、慢慢地”译成“稍 微”“稍加”“稍3稍”“略微”都不对。 ◎译出大意给3分: 可翻重 译点成关“注有“的”或“”4有“些非””,“其(他削意)思之如”“三或个者词”。表“选或择”关为系代不词对,。应 “非”应翻译成“不(符)合”,译成“不是”也算对。 “削之” 的“之”翻译成“诸侯的封地”或“诸侯的势力”,译成“诸侯” 不对,不翻译算错。从上下文来看,第一个“之”不翻译也不影响 句子通顺的,不算错。“连”可以不译,但应译成“连接”“接
9、《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 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备考启示
①学会分析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提示了的答题的角 度。 ②要有时代意识。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挖掘它的时代 意义,对现实的影响。
3
4
13、(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
潍坊一模考试题翻译句子况且人不能早一点在被法律制裁之前就自杀因此渐渐地衰败到了挨打受刑的时候才想到伸张士大夫的名节这种愿望和现实不是相距太远了吗
深入此山中,识得真面目
——阅读卷归来话备考
6月12日上午9点左右 入座
下发高考试题、试题答案、评分细则等。
一、动员大会
杜山 泽大 逊文
学 院 院 长
1.高考是我国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 。
备考启示
1.学习复习课文,扎实记忆重要实词虚词。 2.培养精读文言文,利用语境解决疑难的能力。 3.阅读一定数量的文言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译出“非……所有”句式得1分。
考生例句:
[例1]:张茂先爽快的样子失去了,老人才拿出酒果饷
出来,很少有人这样。(0分)
[例2]:张茂先爽快的样子失去,老人才拿出酒果食用,这 不是清洁的人才拥有的。(1分)
[例3]:张茂先首先见书开心的迷失自己,老人于是拿出酒
果来吃,鲜美的非人世所能吃到的。(1分)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2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答案】 21. 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
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 融。
第19题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 人世所有。(3分)
【答案】 :张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 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 拥有的。 三个得分点:
1.“爽然自失”译出“茫然”、“失落”等类似意 思,得1分;
2.“饷之”译出“给他吃”、“款待他”等类似意 思, 得1分;
(七处必断四处可断可不断)
评分标准:
断对两处(或三处)给1分,断 对四处(或五处)给2分,断对六处 以上给3分;在得分的基础上,断错 一处不扣分,断错两处(或三处)扣 1分,断错四处(或五处)扣2分, 断错六处以上扣3分,可断可不断处 ,均不计分。
考生例句
[例10]: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 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 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 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0分) (对3错4)
B.(这样)才知道我的见识少,(好像)只能活一 夏的蝉一样不知道春天和秋天。
C.才知道我见识狭隘,像拿春秋之事问蝉一样。 (4分)
翻译题复习思考
1.扎实翻译要点,平常强调落实赋分点。 2.多练习难直译的,句意抽象的句子。
语境意识 事理逻辑
第20题 断句题
20.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 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 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 抱石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 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 异此
[例6]:才知道我小的时候,春秋才问蛄蟪
(0分)
[例7]:才知道我的见识少,春秋问蛄蟪。 ……春天和秋天的到来还需问蛄蟪。 ……就像春秋对于蛄蟪一样。 (1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8]:才知道我的见识很少,就像拿春秋询问蛄蟪。
这才知道我的见识太小,正如同拿春秋之事来询 问蛄蟪。 (2分)
考生例句:
[例9]:A.才明白自己见识短浅,好似不知春秋的夏蝉。
高考语文卷“古诗文”阅卷分析
三、古诗文阅读
包括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传统文化经典 阅读和古诗文默写四个方面,10个小题,共37 分,分值与去年相同。
其中主观题28分,全省的平均得分为14.85 分,难度系数为近0.53。
文言文翻译和文段断句共10分,全省平均得 分为5.02分,难度值0.50;古诗鉴赏和传统经 典文化阅读共12分,平均分为5.39分,难度值 0.45分;默写题共6分,平均得分为4.44,难度 值0.74。
2. 较多考生认为,在不甚理解的情况下, 宁可多断,强行断句,侥幸能断准确多些, 反而导致扣分更大,得分更低。实际上, 少断又有把握的断句比胡乱多断得分要高。
诗歌赏析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答案调整:
【答案】进言者这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 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 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 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八处必断,两处可断可不断)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 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 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评分细则
1.答出“对仗”、“对偶”手法,给1分; 2.答出“拟人”手法或有分析的,给1分; 3.答出“借景抒情”或有对借景抒情作具体分析,
(含点出残破之景,亡国之痛等),给1分。
考生例句
[例14] :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了破败的寝园,残破的 石马。废弃的宫殿等一片破败萧条的景象,表达出诗 人对失去东都的痛惜与悲伤之情。(1分)
考生例句:
[例4]:张茂先感到神清气爽顾自失神,老人于是拿出美酒 鲜果给他吃,新鲜干净不是人世所有的。(2分)
[例5]:张茂先清楚地发现了自己的过失,老人于是拿出酒 和果实来招待他,鲜美光洁不是人世间所能拥有的。 (3分)
(2) 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4分)
【答案】 :(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 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转换。
共四个得分点: 1.“见小”翻译出“见识浅陋、浅薄”等类似意思,得1
分; 2.“蛄蟪”,即蟪蛄,译出“蝉”“知了”,得1分; 3.“春秋问蛄蟪”,如果翻译成“向蛄蟪(蝉)问春秋”
或“用/以/拿春秋问蛄蟪(蝉)”类似句法,仅得1分; 4.如果能翻译出“蝉不知道春秋/四季的转换”这层意思的,
可得2分。
考生例句:
[例13]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 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 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 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3分)(对7处)
断句小得
1.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 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 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的动词或宾语等断句。
[例11]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 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 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 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1分)(对6错4)
考生例句
[例12]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 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 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 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2分)(对6错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