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稠油开发中的高温气体驱油技术应用之研究
高升油田过热蒸汽技术研究与应用

高升油田过热蒸汽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技术原理高升油田过热蒸汽技术是一种以蒸汽驱替法为基础的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新技术。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过热蒸汽的高温高压特性,将热能直接传递到油藏中,降低原油的粘度,提高地层压力,从而实现油藏的有效开采。
通过注入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可以使地层中的原油温度升高,从而使原油的粘度降低,减少油藏对流体的阻力,促进原油的流动。
通过蒸汽的注入,还可以增加地层压力,改善油藏的物理性质,提高采收率。
高升油田过热蒸汽技术在提高油田开采率和延长油田寿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进展近年来,高升油田过热蒸汽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技术改进、优化设计和实验验证等方面。
针对过热蒸汽的注入方式进行了研究。
传统的注入方法主要是通过水平井或斜井注入蒸汽,但是存在效果不佳、蒸汽损失大的问题。
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新的注入方式,比如垂直井注入、多级注入等,以提高注入蒸汽的效率和利用率。
针对蒸汽的性质进行了改进。
传统的过热蒸汽主要是以饱和水蒸汽为基础,但是由于工艺条件的限制,过热蒸汽的温度和压力都较低,不利于地层中原油的加热。
研究人员开始尝试采用新的蒸汽发生器或者添加助剂的方式,改善蒸汽的性质,提高蒸汽的热效应。
针对地层的特性进行了研究。
地层的性质、渗透率、油藏类型等都会对蒸汽的注入和效果产生影响,因此研究人员也着重于对地层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最佳的注入方案和参数。
通过以上的研究工作,高升油田过热蒸汽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难题,需要不断地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三、应用前景高升油田过热蒸汽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升油田过热蒸汽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相比传统的采油方法,高升油田过热蒸汽技术使用的是清洁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高升油田过热蒸汽技术在提高能源利用率和资源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超稠油高温降粘降阻技术及其应用

超稠油高温降粘降阻技术及其应用
超稠油是指粘度大于1000mPa·s的油,由于其粘度高、流动性差,开
采难度大,因此一直是油田开发的难点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
学家们研发出了超稠油高温降粘降阻技术,该技术已经在实际应用中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超稠油高温降粘技术
超稠油高温降粘技术是指通过加热超稠油,使其粘度降低,从而提高
其流动性。
具体来说,该技术通过加热超稠油,使其分子间距增大,
分子间作用力减小,从而使其粘度降低。
此外,加热还可以使油中的
杂质分解,减少油的粘度。
二、超稠油高温降阻技术
超稠油高温降阻技术是指通过加热超稠油,使其黏附在管壁上的分子
间距增大,从而减少黏附力,降低油在管道中的摩擦阻力。
具体来说,该技术通过加热超稠油,使其分子间距增大,从而减少油在管道中的
黏附力,降低油在管道中的摩擦阻力。
三、超稠油高温降粘降阻技术的应用
超稠油高温降粘降阻技术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该技术可以提高超稠油的开采效率,降低开采成本。
其次,该技术可
以减少管道中的摩擦阻力,提高输油效率。
最后,该技术可以减少油
田开采对环境的影响,提高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性。
总之,超稠油高温降粘降阻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可以有效地
解决超稠油开采难题,提高油田开采效率,降低开采成本,减少对环
境的影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超稠油注空气强化采油实验研究及现场应用——以曙光油田杜80块为例

针 对杜 8 兴 隆 台 油层 开发 量 辅助 蒸汽 吞 吐强化 采油 技术 ,
为该 区块 开发 寻 找技 术 支 撑 。注 空 气 采 油 技 术是
( )稠 油部 分裂解 生 成小分 子烃 类 , 均分 子 3 平
量 变小 , 导致 原 油 的蒸 汽 压 增 加 , 即增 加 了油 层 压
力 和能 量 。
通过 向油层 注入 大量 空气 和催 化 氧化剂 , 油层 温 在
( )稠 油 氧 化 为 极 性 的 含 氧 化 合 物 ( 醛 、 4 如
度条 件下 , 过低 温催 化 氧化反 应 , 通 消耗 掉氧 气 , 从
《 特种油气藏》 编委 , 现从 事油 田开发技术管理工作。
14 4
特 种 油 气 藏
第1 9卷
油 、 一起形 成表 面活性 剂 驱油 。 水
类 , 于 原油 中 , 溶 降低 原油 黏度 。
1 2 催化 氧化 剂筛选 实 验 .
( )低 温氧 化 反应 生 成 沥 青 质起 到 封 堵 调 剖 5 作用 。 ( )添加催 化 剂 的油 层在蒸 汽 吞吐条 件下 , 6 不 但 加快 了低温 氧 化 的速 度 , 高 了低 温氧 化 效 果 , 提 同时会使 部 分 原 油 发 生 裂 解 反 应 , 成 小 分 子 烃 生
平 均 吞 吐周 期 为 1 . 4 2周期 , 期递 减逐 渐加 大 , 周 生
剂( 空气 ) 用下 , 质 、 作 胶 沥青 质 中的芳 烃 稠 环被 氧
化 打 开 , 凝点 的石 蜡系 化合 物氧化 为极 性 的含氧 高
产 效果 越来 越 差 ; 地层 压 力 低 , ② 原始 地 层 压 力 为 88 a 目前 地 层 压 力 为 09 a 总 压 差 为 .OMP , . 2MP , 78 a③井 间注 汽 干扰 严 重 , 呈 逐 渐 加 剧 趋 .8MP ; 并 势 ; 套管 损坏 井多 , ④ 选层 注 汽受 限制 , 油层 套管 损 坏 导致 选 配注 、 剖 等工 艺 措 施 无 法 实 施 , 响 区 调 影
海上稠油油田热水化学驱油技术研究滕兆广

海上稠油油田热水化学驱油技术研究滕兆广发布时间:2022-01-18T01:26:29.838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9期作者:滕兆广[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热水化学驱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并在海上稠油油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热水与化学药剂有机结合,可在吞吐热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基于渤海某油田实际地质油藏参数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市 300000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热水化学驱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并在海上稠油油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热水与化学药剂有机结合,可在吞吐热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基于渤海某油田实际地质油藏参数,将提高采收率值和经济指标作为目标函数,开展了驱油体系评价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优化设计影响热水化学驱增油效果的热水温度、药剂浓度、药剂用量等注入参数,并对比分析了多元热流体吞吐和热水化学驱两种热采技术的开发特征和效果。
本文首先分析了热力驱采油技术,其次探讨了热水化学驱油药剂室内评价实验,最后就采油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上稠油油田;热水化学驱;驱油技术引言近年来稠油化学冷采技术逐渐受到石油开采行业的关注,其中化学驱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和碱驱等,化学复合驱充分利用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和碱组成的二元或三元复合体系,发挥不同药剂的不同功能和药剂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同时扩大驱替液波及系数和提高驱油效率,进而提高采收率。
1热力驱采油技术热力驱采油技术的原理就是对原油的黏度通过能量实现有效的下降,保障原油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热力驱采油技术的热源方式不同大概可以分为注入热蒸汽法以及井下点燃油层的火烧油层法,目前热力驱采油技术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为注入热蒸汽法,该方法有着操作简单的优势。
2热水化学驱油药剂室内评价实验2.1化学剂筛选高轮次吞吐后汽窜通道的存在,将导致化学驱阶段形成高耗水条带,造成无效水循环,降低驱油效率;筛选具有高表观黏度的聚合物做为堵调剂,可以增加水相黏度,适度堵调汽窜通道,调整驱替剖面,扩大波及体积。
稠油蒸汽驱高温化学技术研究及应用

根 据 油 田现 场 油 藏 区块 参 数 及 对 单 管 物 理 模 型 参 数 的具 体 要 求 , 验 采 用 长 4 c 内径 25 e 的 实 0 m, . r 4a
2 实验 测 验 所 采 用 的设 备 是 单 管 物 理 模 型 实 验 装 置 , 置 由一套 自动 控 温烘 箱 、 装 实验 模 型本 体 、 汽 发 蒸 生器 、 速 供 液装 置 、 力 、 恒 压 温度 数据 自动 采集 处 理 记
蒸 汽驱 油助 剂 , 而 为现 场 提 供 可 靠 理 论 依 据 。据 室 内实验 表 明 , 驱 加 注 驱 油助 剂 实验 , 以 明 显提 高驱 油 效 率 、 低 残 余 油 饱 和 从 热 可 降
度 , 高采 油 速 度 。 提
主题 词 稠 油 开采 蒸 汽驱 化 学驱 驱 油 效率 阴 离子 表 面活性 剂 ( 区原 油) 九
23 实 验 方 法 -
231饱 和 油 方 法 . .
人 泵 、 动 计算 机数 据采 集 程序 、 下 秒表 计 时 , 模 启 按 在 型 出 口用 容器 收集 驱 出的油 和 水 ;
( )按 实 验要 求 ,以每 注 入 一 定 模 型 孔 体 倍 数 6 ( p 的 时 间为 间 隔 , 集 各 时 间 间隔 内 的油 和 水 , V ) 采 并 向所 采 集 油 、 样 的容 器 内加 入 定 量 煤 油破 乳 , 水 以准
维普资讯
新 疆 石 油 科 技
20 0 2年 第 2期 ( 1 第 2卷 )
・3 ・ 7
稠 油蒸汽驱 高温化 学技 术研究及 应 用
周 林① 梁 军 王 婷
新 疆 油 田公 司新 港石 油 开发 公 司 ,3 0 0 新 疆 克拉 玛 依 84 0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12-23T09:25:20.527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27期作者:翟星[导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
大港油田第二采油厂河北省黄骅市 061103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
近几年,基于能源紧缺和温室效应的背景,CO2驱油技术在稠油油藏开采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主要分析了CO2在稠油油藏驱油过程中的驱油机理,并概述了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现状,最后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能够进一步的推动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在我国的运用。
关键词:二氧化碳驱油稠油应用一引言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民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我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气驱采油技术工作效率较低,采出油量较低。
随着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稠油油藏的采油效率。
该技术目前在世界上的很多石油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指的是讲二氧化碳注入到油层中,利用二氧化碳高溶解性的特点,增加原油的体积降低原油的黏度和油水间的界面张力,从而达到提升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而且采用二氧化碳驱油技术还可以进一步的解决我国CO2的封存问题,从而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我国环境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 CO2驱油技术相关机理2.1驱油机理CO2驱油机理主要有两种驱动方式:二氧化碳非混相驱及二氧化碳混相驱,区别在于地层压力是否达到了最小混相压力。
最小混相压力(MMP)理论上的定义是指在油层温度下,所注入气体达到多级接触混相的最小限度压力。
在实验的方法上,Stalkup 定义是通过室内驱替实验,获得最终采收率曲线上的拐点所对应的压力就是最小混相压力;Enick 等人对最小混相压力的定义是当注入的7200(m3/m3)时,适当的增大压力使得采收率达到 80%时所对应的压力就是最小混相压力。
分析二氧化碳采油技术在超稠油热采上的应用

分析二氧化碳采油技术在超稠油热采上的应用油田经过一段时间开采后将会进入开采后期,油田开采后期向油田中注水已经十分困难,在采出量不断变低的情况下,应当加强对二氧化碳吞吐采油技术的研究,从而使超稠油热采期间遇到的各项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促进我国石油行业的健康发展。
标签:二氧化碳;采油技术;超稠油热采;原油超稠油热采是一项难度较大的作业,在具体开采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当通过合理方式对二氧化碳采油技术进行应用,从而确保超稠油热采作业的顺利进行,为人们提供丰富能源。
1 二氧化碳吞吐机理(1)气体流动过程中具有酸化作用。
在进行二氧化碳注入时,溶解、携带大量的有機垢,最终将会进入到地层深入。
同时,混合物受酸化作用影响,会使无机垢堵塞情况被解除,进而达到消除近井地带污染现象,以及对油流通道进行疏通的效果[1]。
(2)在内部形成溶解气驱。
受原油中溶解情况影响,溶解气量随着开采的进行会不断增多,这也将会导致井筒附近和油藏内部压力变大。
在油井处于开井状态时,存在于油藏中的溶解气体将会发生膨胀,最终会脱离油井,此时,将会带动原油流入到井筒中,从而在油井内部形成溶解气驱,使单井产量可以得到提高。
溶解气驱的特点如下:开采初期,气油比逐渐上升;开采中期,气油比迅速上升,开采后期,气油比逐渐降低。
(3)适当降低原油粘度。
在原油处于饱和状态后,其粘度将会大幅度降低,这就使原油流动性能得到改善,在具体吞吐期间,如果可以降低原油粘度,对于原油的开采将会变得比较容易,这也就使单井产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2]。
(4)萃取。
吞吐浸泡过程中,在地层环境下,没有被地层溶解的气相密度较高,此时,可以完成对原油中轻质成分的气化或萃取。
2 合理应用表面活性剂在进行注汽作业前,可以一次性的将化学药剂都挤入到油层中,挤入的化学药剂的主要成分为复合型表面活性剂,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具有不错的抗盐、耐温、乳化等特点,在蒸汽作用下,通过以下机理是油井在开采过程中的吞吐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使油井开采周期可以得到延长。
稠油流变性能与驱油技术研究

稠油流变性能与驱油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人们对于开发和利用稠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然而,稠油的高粘度和复杂流变性质使其开采和输送困难重重。
因此,研究稠油流变性能并开发有效的驱油技术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一、稠油的流变性能研究:稠油的流变性能是指其在外力作用下流动和变形的特性。
稠油的流动特性受其粘度、温度和扩散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稠油的流变性能对于改善注采工艺、提高剩余油资源的回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1. 粘度测定与优化:稠油的粘度是衡量其流动性的重要参数。
通过粘度测定可以评估稠油的流动性能以及与温度、剪切速率等因素的关系。
另外,通过粘度的优化可以优化驱油工艺,提高采油效果。
因此,粘度测定与优化是稠油流变性能研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2. 流变参数的测定:稠油的流变参数包括屈服应力、流变图、流变指数等。
流变参数对于稠油的流动行为和变形特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测定稠油的流变参数,可以深入了解稠油的流变特性,并为稠油的驱油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3. 多尺度流变性能研究:稠油的流变性能受到多种尺度因素的影响,如微观分子结构、介观微观结构以及宏观流动行为等。
因此,研究稠油的多尺度流变性能对于深入理解稠油的流动行为和变形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多尺度流变性能的研究,可以为稠油的开采、输送和储存等提供更加精确的理论指导。
二、稠油驱油技术研究:稠油的高粘度和复杂流变性质使其在开采过程中存在困难,需要采用有效的驱油技术来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下面介绍一些目前常用的稠油驱油技术:1. 热采技术:热采技术是指通过加热稠油,降低其粘度,以提高采油效果的方法。
常见的热采技术包括蒸汽吞吐法、燃烧驱油法和电加热法等。
热采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可操作性强,对于粘度较高的稠油具有较好的驱油效果。
2. 溶剂驱油技术:溶剂驱油技术是在稠油中加入溶剂,改变其物理性质,以降低粘度从而提高采收率。
常用的溶剂包括轻质烃类和聚合物等。
探究超稠油井开采作业中的实际应用

探究超稠油井开采作业中的实际应用
超稠油是指由于油质的粘度较高,很难通过普通开采手段进行开采的一类油藏。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传统油田资源的逐渐耗竭,超稠油井开采技术逐渐成为了解决能源需求和缓解油品供应紧张情况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一些超稠油井开采作业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探究。
一、蒸汽吞吐法
蒸汽吞吐法是一种常见的超稠油井开采方式,通过注入高温高压的蒸汽来降低油藏中油质的粘度,使之能够流动起来。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油藏条件和开采效果的需要,可以采用不同的蒸汽吞吐方式,例如连续蒸汽吞吐、间断蒸汽吞吐等。
超稠油井的蒸汽吞吐作业中,需要考虑蒸汽的生成和输送、注入井筒的温度和压力控制、产油井的温度和压力监测等问题。
通过合理选择蒸汽吞吐参数和操作方法,可以实现超稠油井的高效开采。
二、溶剂吞吐法
溶剂吞吐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超稠油井开采方式,通过注入溶解能力较强的溶剂来降低油藏中油质的粘度,提高油的采收率。
常用的溶剂包括石油醚、石油苯等。
三、化学驱油技术
四、热采技术的辅助应用
由于超稠油油质较粘稠,开采过程中易发生堵塞和组分分层等问题,因此需要结合热采技术的辅助应用来解决。
可以通过注水来形成热构造,从而改善油水流动性;可以通过微生物改造来降低油质的粘度等。
超稠油井开采作业中的实际应用包括蒸汽吞吐法、溶剂吞吐法、化学驱油技术和热采技术的辅助应用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超稠油井的开采效果,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
二氧化碳采油技术在超稠油热采上的应用 工作总结

二氧化碳采油技术在超稠油热采上的应用工作总结针对油田开发后期,注水开发已经越来越困难,采出程度也越来越低的情况,研究应用二氧化碳三元复合吞吐采油技术,利用CO2吞吐技术与化学吞吐、化学解堵、气举助排相结合的复合性增产措施,解决了超稠油热采开发的问题。
该工艺技术有降粘,提高油层能量,增强原油流动性和调整油层纵向吸汽剖面,提高油层纵向动用程度的作用。
二氧化碳超稠油热采表面活性剂1 概述进入油田开发后期,注水开发已经越来越困难,采出程度也越来越低。
提高原油采收率成为油田主要的研究课题。
二氧化碳三元复合吞吐采油技术是针对超稠油热采开发的具体情况采取的一种单井增产措施。
该项技术是把CO2吞吐技术与化学吞吐、化学解堵、气举助排相结合的复合性增产措施。
在稠油热采前,先注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再注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焖井反应后注汽,其工艺技术有降粘、提高油层能量,增强原油流动性和调整油层纵向吸汽剖面,提高油层纵向动用程度的作用。
2 采油机理2.1 CO2采油机理研究2.1.1 CO2溶解气使原油体积膨胀大量室内实验表明,原油中充分溶解CO2后可使原油的体积膨胀10%-40%,注入CO2后原油的体积增加,其结果不仅增加了原油的内动能,而且也大大减少了原油流动过程中的毛管阻力和流动阻力,从而提高了原油的流动能力。
2.1.2 CO2溶解气降低了原油的粘度当原油中的CO2溶解气饱和后,能够大大降低原油的粘度。
在地层条件下,压力越高,CO2在原油中的溶解度也就越高,原油的粘度降低越显著。
2.1.3 CO2溶解气具有气驱及解堵能力油层中的CO2溶解气,在井下随着温度的升高部分游离汽化,以压能的形式储存部分能量。
当油层压力降低时,大量的CO2将从原油中游离,将原油驱入井筒,起到溶解气驱的作用,由于气体具有较高的运移速度,从而将油层堵塞物返吐出来。
用CO2溶解气驱可采出地下油量的18.6%,对油气采收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型高温化学驱油技术改善超稠油蒸汽吞吐开采效果

曙 一区超 稠油 井 经过 1 0多年 开发 , 大部 分蒸 汽
吞 吐井 开采 已进 入 中后 期 , 均 轮 次 在 1 平 O轮 以 上 ,
C 2 NH。 。和 。溶 液 中 的 聚 合 物 、 面 活 性 剂 、C 2 表 0 能 够形 成 大量 、 稳定 的泡 沫屏 障 , 地层 内形成贾 敏 在 效 应[ , 3 对地 层具 有一定 的暂 堵作 用 , ] 以这种 方式 形 成 的气 一液 泡 沫系统 对后续 注 入 的蒸 汽产 生 附加 压
油 高轮 井吞 吐 效果 提 供 新 的 技 术 途 径 , 稠 油 开 采 领 域 具 有 广 阔的 应 用 前 景 。 在
关键词 : 高温 化 学驱 油 荆 ; 面活 性 荆 ; 合物 ; 表 聚 超稠 油 ; 油 效 率 ; 汽吞 吐 驱 蒸
中 图分 类 号 : E 5 . 3 T 374 文献标识码 : A
暴 露 出来 油 层动用 不 均 , 地层 压力 下 降 、 地层 亏空 加
大、 地层存 水 增多 等矛 盾 , 而导致 超稠 油 高轮次 井 从
周期 产 量 、 油汽 比逐 轮下 降 , 蒸 汽吞 吐效果 逐轮 变 使
差 。针对 上 述影 响超 稠油 蒸汽 吞 吐开采 效果 变差 的 因素 , 近几 年研究 成 功 的三元 复合 吞 吐 、 汽吞 吐添 蒸
1 主 要 机 理
1 1 调 剖 作 用 .
2 现 场 试 验
2 1 试 验 井基 本情 况 . 现 场共 试 验 2口井 , 别 为杜 8 分 4—2 9—1 1井 1
和 杜 8 —5 4 3—6 9井 。
2 1 1 杜 8 - 2 - 1 1并 .. 4- 9 1
原有 自生气体 驱 油技 术 主要 由尿素 、 催化 剂 、 表 面活 性剂 等物 质 组 成 。增 压 助 排 效 果 明显 , 调 剖 但 作用较 差 , 为此 在原 有 技术 基础 上 , 增加 了聚合 物体
稠油油藏热水驱后高温co2泡沫驱物理实验研究

稠油油藏热水驱后高温co2泡沫驱物理实验研究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通过对稠油油藏热水驱后高温CO2泡沫驱的物理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技术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应用潜力。
特超稠油开发技术研究

特超稠油开发技术研究摘要:特超稠油有着极高的黏度,开发难度较大。
本文对目前国内外特超稠油的开采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对特超稠油的开采问题进行了简单讨论。
关键词:特超稠油开发特超稠油是有着巨大开采潜力的能源来源,对其进行开采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近些年来逐渐成为了石油工作者的研究重点。
特超稠油的主要特点是其中含有非常高的胶质沥青质,有着极高的黏度,开发的难度非常大。
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有:热力采油、出砂冷采、溶剂法、化学法、物理法和微生物法等[1]。
一、特超稠油开发技术现状1.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这种技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在加拿大、美国等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践,经济效益比较理想。
这种方法主要利用流体热对流和热传导相结合的方式,利用蒸汽作为加热介质,利用原油和冷凝水的重力作用进行开采。
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靠近油层底部钻一对水平井,另一种方式是在其正上方钻垂直井,在上面注入井注入蒸汽向上及侧面形成饱和蒸气室,蒸汽冷凝加热油层,加热后油黏度下降,重力作用下进入生产井。
2.出砂冷采技术这种技术同样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成熟。
出砂冷采技术的主要应用大量出砂形成蚯蚓洞网络、稳定泡沫油流机理、上覆地层压实驱动和远距离边底水作用。
目前这种技术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从摸索实验阶段逐渐转入到工业化的应用推广中,在加拿大等国家已经普遍应用,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出砂冷采技术的特点在于基础建设投资较少,见效快、产能高、风险小,国外矿场的生产经验证明,稠油携砂冷采日产量能够达到10-40t/d,单位原油冷采成本低于蒸汽吞吐等方式。
但是这种方法是一种利用天然能量的衰竭式开采,效率不高,并且相关的携砂冷采接替技术还不成熟,限制了这种方法的广泛推广应用。
3.水平井注气体溶剂萃取技术薄油层、粘土矿物容易发生变化的油层和底水油藏等方法利用注蒸汽方法的效果不理想,需要一些成本更低的方法进行开采。
高升油田过热蒸汽技术研究与应用

高升油田过热蒸汽技术研究与应用高升油田过热蒸汽技术是一种利用高温和高压蒸汽来提高油田油藏开发效果的技术。
它通过加热注入到油层中的蒸汽,使其达到破坏油层内部结构的温度,从而改变油层内部的物理、化学和流体性质,提高原油的渗透性和流动性,加快原油的开采速度。
高升油田过热蒸汽技术主要包括:注蒸汽增压驱油法、注蒸汽破碎驱油法、注蒸汽溶解驱油法等。
注蒸汽增压驱油法是将高温高压蒸汽注入到油层中,使蒸汽和油层内的原油混合,形成高温高压的介质,改变油层的温度和压力,增加油层内的压力差,促进原油的流动。
注蒸汽破碎驱油法是将高温高压的蒸汽注入到油层中,使蒸汽通过物理力学的作用破碎油层内的岩石和油泥,增加原油的渗透性。
注蒸汽溶解驱油法是将高温高压的蒸汽注入到油层中,使蒸汽与油层内的原油发生化学反应,使原油分子之间的结构发生变化,降低原油的粘度,提高原油的流动性。
1. 提高油田的开采率:过热蒸汽能够改变原油的渗透性和流动性,使得原本无法开采的油田也能够实现有效的开采,从而提高油田的开采率。
2. 减少开采成本:过热蒸汽技术可以减少人工成本,降低开采所需的能源消耗,从而降低开采成本。
3. 提高原油的品质:过热蒸汽能够使原油中的杂质和重质油被分解和溶解,提高原油的品质,增加其经济价值。
4. 环保节能:过热蒸汽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其能源消耗相对较低,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高升油田过热蒸汽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过热蒸汽的使用需要建立完善的蒸汽供应和输送系统,成本较高。
过热蒸汽的使用需要保证油田地下水的安全,避免地下水的污染。
过热蒸汽的使用也需要解决与环境的协调问题,如废水处理、废气处理等。
高升油田过热蒸汽技术是一种有效提高油田油藏开发效果的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完善该技术的工艺和设备,解决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进一步提高技术的效率和环保性,并推动其在油田开采中的广泛应用。
稠油蒸汽驱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

81稠油蒸汽驱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杨纪超 辽河油田分公司【摘 要】稠油油藏实施蒸汽吞吐开发末期,受采出程度高、地层压力低等因素影响,地层中无充足能量驱替井间剩余油,难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本文以G油藏为例,针对其蒸汽吞吐末期产量递减快问题,开展了蒸汽驱先导试验,对试验中存在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开发技术对策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现场实践,取得较好效果,日产油量大幅度上升,为下步蒸汽驱规模实施奠定基础。
【关键词】蒸汽驱;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概况G油藏为中厚互层状纯油藏,含油面积2.45Km 2,地质储量1826.5×104t,标定采收率35.2%,平均孔隙度22.5%,平均渗透率430mD,呈现高孔高渗特征,纵向上发育30-30套小层,平均单层厚度3.2米,平面上发育稳定,连通性好。
油藏2004年投入开发,以150米井距规划部署蒸汽吞吐直井网,先后经历上产、稳产、递减三个阶段,蒸汽吞吐开发末期共有油井550口,开井450口,日产液2905.6吨,日产油542吨,平均单井日产油1.2吨,综合含水81.3%,年产油14.5×104t,采油速度0.8%,地质储量采程度28.5%。
整体来看,蒸汽吞吐开发末期,G油藏处于低产油量中高含水阶段,剩余可采储量122.4万吨,开发潜力较大。
二、蒸汽驱先导试验存在问题G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末期,相比原始状况,地层压力、含油饱度、地层温度均发生变化,如表1所示,表明油藏各小层间连通性较好,经多年开发后,重新建立压力场、含油饱和度场及温度场,为转入蒸汽驱开发奠定了基础。
表1 蒸汽吞吐末期相关参数对比表分类地层压力系数含油饱和度%温度℃近井地带连通井间近井地带连通井间近井地带连通井间原始 1.0~1.0765~7065~70目前0.3~0.40.5~0.60.35~0.380.45~0.5580~9070~75自2015年以来,先后转入蒸汽驱8个井组,初期见到效果,平均单井日产油量由蒸汽吞吐末期1.2吨上升至2.1吨,但也面临着热连通慢、平面上受效不均、纵向上储量动用状况差等问题,亟需解决。
探究超稠油井开采作业中的实际应用

探究超稠油井开采作业中的实际应用超稠油是指黏度较高的油藏,其黏度通常在1000毫帕·秒以上。
由于超稠油的特性,其开采作业相对较为复杂,需要采用特殊的工艺和技术手段。
本文将从超稠油井开采的实际应用出发,探究超稠油井开采作业中的工艺流程、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效果,以期为相关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一、超稠油井开采作业的工艺流程超稠油井开采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井下注汽、地面蒸汽驱动、油井加热、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溶剂、CO2驱替等多种技术手段。
在实际应用中,具体的工艺流程往往会根据油藏地质特征、油井条件以及投资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
1. 井下注汽井下注汽是一种常用的超稠油开采技术,通过向油藏注入高温高压的油田天然气或外部供气,在油藏中形成气体驱动力,从而将油藏中的油提高到井口。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注汽压力、温度、频率、注气量等因素,以实现最佳的开采效果。
2. 地面蒸汽驱动地面蒸汽驱动是指通过在地面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将蒸汽输送到井下油藏中,使得超稠油在高温的作用下降低黏度,从而实现开采。
地面蒸汽驱动技术在超稠油开采作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对于低渗透油藏具有独特优势。
3. 油井加热油井加热是指通过在井下进行加热工艺,使得超稠油的黏度得到降低,从而便于提高到井口。
油井加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电加热、火热法、注汽加热等,具体选择取决于油藏特性、地质条件以及技术成熟度等因素。
4. 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溶剂在超稠油开采中,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溶剂等化学剂是常用的增稠降黏技术手段。
通过向油藏中注入适量的化学剂,可以改变超稠油的物理性质,使得开采更为便利。
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剂的选择及使用需要谨慎,以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5. CO2驱替CO2驱替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超稠油开采方式,通过向油藏注入二氧化碳,利用CO2的溶解度和可膨胀性,改变油藏中油的流动性质,从而实现开采。
CO2驱替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超稠油的采收率,还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地下储存,具有很高的环保和经济效益。
高温气体驱油剂在超稠油中的应用

高温气体驱油剂在超稠油中的应用顾凡【摘要】高温气体驱油剂是由尿素、催化剂、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等物质复配而成,该技术主要是利用注入到地层内的化学驱油体系,在地层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的CO2气体、及其反应生成物、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达到提高蒸汽波及体积和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提高油井产量.【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2页(P146-147)【关键词】高温气体驱油剂;表面活性剂;聚合物;调剖;驱油效率【作者】顾凡【作者单位】中油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5曙一区超稠油井经过十多年开发,大部分蒸汽吞吐井开采已进入中后期,平均轮次在10轮以上,暴露出来油层动用不均,地层压力下降、地层亏空加大、地层存水增多等矛盾,从而导致超稠油高轮次井周期产量、油汽比逐轮下降,使蒸汽吞吐效果逐轮变差。
针对上述影响超稠油蒸汽吞吐开采效果变差的因素,近几年成功研究的三元复合吞吐技术、蒸汽吞吐添加剂等技术,利用气体增压、助排、降粘、调剖等综合作用对改善高轮井的吞吐效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措施在油井连续实施3-4轮以后增产效果重新下降,为了进一步提高超稠油高轮井蒸汽吞吐效果,有必要对这类利用气体增压、化学助排辅助蒸汽吞吐的增产技术进行进一步完善。
为此研制开发了高温气体驱油剂技术来解决稠油吞吐中、后期开采效果变差这一难题。
高温气体驱油剂是由尿素、催化剂、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等物质复配而成。
利用催化剂增加CO2气体溶解度,加入聚合物既起到稳定泡沫体系又增加调剖功能。
它的增产机理是依靠释放出CO2气体能够提高地层压力,补充地层能量。
溶液中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CO2能够形成大量、稳定的泡沫,在地层内形成贾敏效应,对地层具有一定的暂堵作用。
高温气体驱油剂生成的CO2与表面活性剂形成很好的驱油体系。
通过大量模拟试验得知:CO2-碱-表面活性剂体系对超稠油的驱油率达到10%以上。
稠油井过热蒸汽高温驱油地面模拟实验

稠油井过热蒸汽高温驱油地面模拟实验朱平;宋秉忠;赵冬辉;王军华【摘要】利用某油田LZ27井区L32421井Ⅲ6原油,岩心为该井285.5~288.8 m井段的岩心,进行温度为60、160、260℃的水驱及260℃的蒸汽驱和320℃的过热蒸汽驱(过热度为60℃)实验。
实验表明:相同温度下,蒸汽驱的驱油效率明显高于同温度的热水驱;由于蒸汽汽的蒸馏作用强,过热蒸汽驱驱油效率好于蒸汽驱。
注入PV数小于0.5时,随注入体积增加,驱油效率增大,残余油饱和度降低幅度较大;当注入PV数大于1.0时,两者变化较小,所以注入流体应控制在1.0 PV以内。
【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2页(P39-40)【关键词】稠油井;岩心;过热蒸汽;模拟实验;驱油效率;残余油饱和度【作者】朱平;宋秉忠;赵冬辉;王军华【作者单位】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南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河南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正文语种】中文在稠油蒸汽驱室内实验研究方面,辽河油田研究院采用的蒸汽温度在260~280℃之间。
在现场应用过程中,蒸汽进入井底时一般都是热水—湿蒸汽状态,热效应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过热蒸汽驱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可模拟采用更高的蒸汽温度(370℃)进行热水驱、蒸汽驱和过热蒸汽驱的实验。
近年某油田开展了稠油井过热蒸汽高温驱油地面模拟实验的研究工作。
实验设备由蒸汽发生器、高精度计量泵、压力传感器、气动阀、回压控制阀及温度控制检测系统等组成。
蒸汽发生器的研发是关键的环节之一。
由于该套装置设计驱替温度为370℃,为国内首创,目前大部分生产厂家均没有设计、生产该规格蒸汽发生器。
该油田在CRZF—02型蒸汽发生器的基础上研发的装置其应用温度高达320~370℃,可满足实验中的高温高压要求。
温度控制检测系统是全套装置的重点部分之一,该系统的测试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及实验数据精度。
稠油注空气开发技术的基础研究与应用

稠油注空气开发技术的基础研究与应用摘要:稠油黏度高,在地层原始温度下难以流动,开采难度显著高于常规原油,同时,我国稠油老区的蒸汽吞吐和蒸汽驱等常规热力开采项目已经进入开采后期,地下剩余油仍在60%左右,在国内原油产量2亿t的能源安全红线下,转换稠油开发方式迫在眉睫,因此,注空气采油技术逐渐受到重视,通过注入空气,在地层内部激发稠油的氧化放热,通过“原位自生热”来加热和改质实现降黏,并在多种机理联合作用下驱替到生产井中。
关键词:稠油;注空气开发技术;应用前言空气注入油藏后会与原油发生复杂的氧化放热反应,其反应机理和热效应随着温度发生变化。
在油藏注空气开发过程中,不同的开发方式对应着不同的反应温度范围,开发机理受该温度区间内的原油氧化机理控制。
为了研究注空气全温度域原油氧化反应特征,中国石油加强顶层设计,组织了中低温氧化反应和高温氧化反应两个研究项目开展攻关。
1注空气开发技术优势1.1空气资源丰富、注气成本低国内能够用于提高采收率的天然气、CO2地下资源有限,且受气藏和油藏相对位置的影响,难以远距离大规模工业化推广,工业回收CO2存在一些技术与经济问题,N2成本较高。
而空气资源丰富,可就地取材,不需要拉运或管输成本,不受地域、空间和气候限制,组分稳定。
对沙漠、戈壁等水资源极度匮乏地区的油藏与水敏性较强的储层,空气是最受关注的气体驱油介质。
吨油所需购置成本空气为零,减氧空气为200~600元,CO2、天然气、N2吨油购置成本分别大于1200元、4000元、2000元,可见相对于其他气体驱油介质,空气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
1.2空气是一种高效、适应性广的驱油介质目前,国内新增探明储量主要来自低渗透、特低渗透储层和致密油储层,注水开发存在注不进、采不出等突出问题,这类储量将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增储上产的主要资源。
纳米尺度的气体分子更容易注入储层补充能量完成驱油过程。
与水相比,气体具有更大的可压缩性,降压膨胀可获得更大的弹性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稠油开发中的高温气体驱油技术应用之研究
高温气体驱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超稠油开采,本文分析探讨该技术应用机理和改善途径,促进高温气体驱油技术在稠油开采领域的发展应用。
标签:超稠油;高温气体;驱油技术
全球稠油资源储量巨大,地质储量高于常规油气储量总和。
近年来,随着国际常规油气供应紧张,以及稠油开采技术的进步,为稠油开采发展带来机遇,使得稠油具有和处于取代常规原油能源的战略高度。
高温气体驱油技术原理:将化学驱油体系注入地下储油地层,在地层的地质条件下,产生CO2气体、附带生成物和活性剂的化学效应,从而提高蒸汽能量和膨胀体积,进而达到驱替稠油的作用。
1 高温气体驱油机理
1.1 气体的调剖功用
高温气体驱油剂主要由硝石、尿素、活性剂及聚合物构成。
在操作实施过程中,向地层连续注入高温气体驱油剂溶液,该溶液流动渗入渗透层,最先进入渗透较快的高渗透层,溶液在地层的热能和活性剂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气体,即CO2和NH3。
形成的大量气体泡米将高渗透层严实封堵,引导气液泡沫向渗透较慢的中低渗透层渗透,起到调剖功能。
1.2 高温气体驱油过程
高温气体驱油剂溶液产生的CO2气体,一部分在地热和活性剂作用下形成地层泡沫屏障,其余的CO2气体则溶解到稠油中,体积变化,驱动稠油移动。
CO2在特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能以任意比例与原油融合,从而降低稠油粘度,提高稠油运动系数。
形成的气液混相带推动原油前进,提高驱替效率。
另外,生成的CO2和NH3与表面活性剂形成的驱油体系,能够有效降低油岩界面的张力,良好的从地层剥离油膜,提高驱油效果。
1.3 气体溶解驱油作用
CO2气体溶解到稠油中,稠油体积膨胀,迫使原油移动被驱替,稠油中的孔隙为原油流动提供了有利条件;稠油地层中死角处不可流动的稠油随着溶解CO2,其体积也随着膨胀,驱替挤出缝隙孔腔,提高稠油采收效果;溶解气体后的稠油体积膨胀,也将孔道中的水分挤出,形成排水过程,发生油水相渗透率转换,形成任何相饱和度状态下,对稠油驱替流动都有利的环境。
CO2在油和水中的溶解,降低了油水向界面张力,油水相渗透率发生有利变化,油的相对渗透率高于水的相对渗透率,使环境有利于对稠油的渗透驱替采收。
2 室内试验研究及其性能评价
2.1 驱油剂性能测评试验
超稠油具有粘度高、密度高的双高特性,注入的蒸汽温度高达350℃,即使进入油层后,温度仍然在300℃左右。
这就要求对驱油发泡药剂的耐温性能要进行测验。
试验将高温气体驱油剂与其他集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进行试验对比。
温度条件为低温25℃和高温300℃,在这两种温度下测定驱油剂的发泡量和表面张力。
通过试验测定,各药剂各有所长,但考虑耐温性和发泡量综合能力,高温气体驱油剂更适合超稠油开采的特殊地质条件。
2.2 降低稠油粘度试验
仍然将高温气体驱油剂与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对比试验,在300℃温度下,测定这些药剂的水溶液在不同溶解比例(0.1%-1.0%)时的降粘率。
通过试验对比,高温气体驱油剂具有更强的降粘作用,这与其自身特性相关:其一,药剂本身属于高分子活性剂,降粘作用本身就比较好;其二,药剂化学作用产生的CO2和NH3气体溶解到稠油中,是大幅降低稠油粘度的根本。
2.3 驱油效果试验
制作模拟油层结构,按照行业标准和相关数据,将油砂制作成高、中、低3种渗透率的油岩结构,抽空油砂内部水分,建立水饱和度。
模拟不同药剂+水蒸汽的驱油效果,每种药剂吞吐驱油两轮,测定三种渗透率的油砂采出程度。
通过试验对比,水蒸汽+高温气体驱油剂对三种渗透率的油岩结构的原油采出程度最高,表明高温气体驱油剂对稠油地层的驱油采收效果更好。
2.4 其他协作物质的选择
驱油体系发挥作用需要催化剂、聚合物基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
大量实验和筛选,尿素是CO2气体的最佳生成剂,那么催化剂的选择就成为关键,通过测定,硝石是最高效的催化剂;对于聚合物的篩选,要求是增粘作用较强,能耐高温,对比晒烟筛选,羟乙基纤维素是最优的泡沫稳定剂;表面活性剂要求具有较低的界面张力、发泡效果好、良好的降粘作用,并且要与催化剂、聚合物等能够很好的配合,发挥更强的驱油功能,实验评定,综合考虑各项指标,以NS-30+AOS的效用最好。
由此,确定高温驱油剂的组合为尿素+硝石+聚合物+NS-30+AOS。
综上,通过实验室试验测定以及后期现场实践操作,都表面高温气体驱油技术对超稠油开采发挥很好的作用。
体系在地层中产生的CO2气体与活性剂及聚合物共同形成稳定的泡沫阻隔,借助贾敏效应,注汽到稠油地层中,水蒸汽帮助泡米体系的稳定形成和建立,提高注汽压力,同时该体系引导蒸汽进入渗透困难的地层,有效调剖驱替稠油。
另外,该技术对油液没有污染。
3 结语
高温气体驱油技术的研发推广,对超稠油生产,以及老井残余稠油开发具有重大意义,提高采收率和产量。
超稠油开采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仍然要继续进行新技术的优化升级,使高温气体驱油技术在超稠油开采领域获得更大的发展和实践空间。
参考文献:
[1]顾凡.高温气体驱油剂在超稠油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5,41(10):146-147.
[2]李东.塔河缝洞型超稠油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