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必须延伸到高中.
江苏20XX年起有望实现12年义务教育

江苏20XX年起有望实现12年义务教育“儿子的幼儿园是市级示范园,一个月保教费400多块,还要另交100块的伙食费,再加上春游费、体检费什么的,一年6000多块,真是负担重,真盼着他早点上小学!”沈女士说。
同样的烦恼不少高中生家长也有,高中生每学期要交500-850元的学费,还有书本费等各项费用,加起来一年也要几千元。
今年年初的江苏两会上,兴化市教育局局长邹祥龙等代表提出了“在江苏实施12年义务教育”的建议,引起了各界强烈反响。
而记者日前从江苏省人大获悉,《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修订)》已列入2009年立法计划的调研项目,最早在2010年,江苏的孩子就能享受到12年的义务教育。
[建议]义务教育延长至12年1986年4月,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法,适龄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9年义务教育,“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从此成为法定义务。
如今22年过去了,9年义务教育又面临着一次新的跨越。
早在20XX年,全国两会上就已经出现了“12年义务教育”的呼声,今年年初的江苏两会上,兴化市教育局局长邹祥龙等代表也提出了“在江苏实施12年义务教育”的建议。
邹祥龙昨天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正在实施由一个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的战略决策,江苏既是9年义务教育的强省,也是高等教育大省,而衔接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高中教育却没有得到强化,这就导致了高中教育阶段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
”首先就是经费问题,对于绝大部分县市来说,高中教师的工资并非由财政统一发放,高中教育的公用经费至今也没有具体标准,很多高中在创建过程中都背有高额债务,目前江苏省政府已经出台了化解义务教育学校和高校债务的相关政策,但对于高中的债务还没有说法。
“据我了解,浙江等省份已经率先提出12年义务教育目标,因此对江苏来说,现在也已经是时候跨越这一步了!”[悬念]“前3年”还是“后3年”对于邹祥龙等代表的建议,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给予了高度重视,记者从11月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获悉,有关部门对于该建议的立法程序工作已经启动,省人大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立法最大的难点并不是要不要把9年延长至12年,而是增加的这三年义务教育分配给高中还是幼儿园?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不管是往前延伸还是往后延伸,对教育的新一轮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高中纳入义务教育、中考不分流有多难

高中纳入义务教育、中考不分流有多难作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综合)》2022年第03期如果把高中纳入义务教育,九年义务制教育就变成了十二年义务制教育。
延长义务教育年限,近年来不乏相关建议。
日前在一些地方两会上,比如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都提出了探索十二年义务制教育的想法。
高中纳入义务教育,高中学校的均衡发展问题摆上台前,进一步取消中考分流,让质量薄弱的中职学校的孩子上普高,就成为家长心底的呼声。
只不过,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面临的现实困难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免费在日前的地方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提出,把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比如浙江省人大代表、步阳集团董事长徐步云,向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浙江实行免费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建议”。
再如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大会上,来自教育界的省政协委员、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许旋,建议大面积增加高中学位,争取国家授权广东部分城市试点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当前,中国绝大多数地区执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少数省份或城市开始执行十二年义务制教育。
十二年义务制教育为什么不普遍?这要看义务教育如何理解。
“义务”这两个字,拆解开来看是普及、免费与强制、均衡。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教育部长陈宝生就曾表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时间还不长,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向上(学前)、向下(高中)延伸基础还不牢靠。
那么到什么阶段能够纳入义务教育?有一个前提条件,普及率(毛入学率)达到95%。
2019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9.5%。
根据最新的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1.2%,离普及目标越来越近。
再看免费。
我国其实已有多个省份实施免费高中教育,而且这些省份大多在中西部地区,如陕西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实施高中3年免费政策,内蒙古从2012年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政策。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试卷B卷含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试卷B卷含答案单选题(共200题)1、《墨与彩的韵味》一课中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要求是()。
A.强调突出趣味性与实践性,让学生在玩中学B.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方法C.能够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墨与彩的变化效果,尝试创作形象生动的花卉作品D.使学生感知一草一木都有情,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造力【答案】 C2、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写意花鸟创作》一课的课堂作业是()。
A.分组欣赏《芥子园画谱》B.参照笔墨用法尝试表现C.拷贝白描花鸟画作品D.独立撰写鉴赏心得体会【答案】 B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是()。
A.圣彼得大教堂B.巴黎圣母院C.米兰大教堂D.科隆大教堂【答案】 A4、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所采用的创作手法是()。
A.批判现实主义创作手法B.浪漫主义创作手法C.现实主义创作手法D.表现主义创作手法【答案】 A5、因使用油质颜料而得名,色彩丰富,能体现色调层次、光线、质感和空间感,能真实生动地描绘一切有形事物的是()。
A.中国画B.油画C.水彩画D.版画【答案】 B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元四家”的画家是()。
A.黄公望B.倪瓒C.吴镇D.王冕【答案】 D7、活动雕塑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创始人是()。
A.约瑟夫·帕克斯顿B.维克多·瓦萨雷丽C.史密森D.安德利亚【答案】 B8、《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讲到()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
A.绘画创作B.艺术分析C.实践创作D.审美判断【答案】 D9、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阶段是()。
A.新课、导入、作业B.设计、导入、运用C.备课、新课、练习D.设计、实施、评价【答案】 D10、下列选项中,对“美术课堂导人”理解恰当的是()。
A.应当尽量丰富多彩B.应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C.不宜使用非美术的方式D.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答案】 B11、下列关于眼用制剂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供滴入.冲洗.涂布B.可插入.注射或置于眼局部C.刺激性大D.起到清洁.保护和治疗作用E.眼用制剂系指直接用于眼部发挥治疗作用的无菌制剂【答案】 C12、义务教育阶段“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延伸到高中课程标准后变为“()”内容系列。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为十二年义务教育奠基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为十二年义务教育奠基高中阶段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它既是连接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中间环节,也是直接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阶段。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也急需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所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为各种需求的“汇集点”,也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选择。
同时,从基础教育的发展走向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也是未来我国实现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奠基工程。
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现实意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确定不同的战略重点。
现阶段,由于我国义务教育的延伸、国民教育体系的结构完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以及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企盼、渴求等因素,决定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现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我国义务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
根据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到2006年底,全国96%的县市区实现“两基”验收,“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8%,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27%,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
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孩子“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与此同时,“上好学”的问题也得到了重视和改善,近些年来不断强调的素质教育,不断增加的义务教育投入,不断推进的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改革,正在呈现出令人欣喜的丰硕成果,义务教育质量正在逐年稳步提高。
但教育事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义务教育在自身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必然有向前发展延伸的需求。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义务教育既不是政府希望的教育终点,也不是学生视野里的教育完结。
目前,全国有30%多的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就走向了社会,低学历、低技能致使他们就业困难,变为弱势群体,甚至可能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当前,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加快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各国义务教育年限改革的主要特征-学

各国义务教育年限改革的主要特征义务教育具体年限的确定,虽然受社会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世界各国在这问题上仍有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1、采取灵活的方式确定义务教育年限为了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实施,各国在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在实施义务教育初期都从实际出发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方式规定就学年限,最大限度地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加快实施义务教育的进程。
2、义务教育普及年限不断延长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各国普及义务教育,一般先从初等教育(小学阶段教育)开始,然后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向中等教育(初中阶段教育)延伸。
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为了提高人才素质,大多数国家义务教育的范围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一方面,儿童入学年龄有所提前,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系统内。
另一方面,离校年龄向后顺延,将高中阶段教育也规定为义务教育。
总之,发达国家大多普及了12年免费义务教育,并向15年免费义务教育迈进。
即使在不发达国家,12年制免费义务教育也正在成为共识,如古巴教育支出占GDP的6.3%,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然实行12年义务教育,学校不仅不收学杂费,还免费提供食宿和校服。
许多非洲穷国也照样实行12年免费义务教育。
3、年限的确定要符合本国国情不论是实施9年义务教育还是实施12年的义务教育,都要与本国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水平相适应。
不切合实际的盲目扩张义务教育年限不仅不能实现,反而还会出现义务教育年限“退回”现象。
德国、苏联、日本在普及义务教育过程中均出现过此类现象。
这一方面说明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艰巨性。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普及教育过程需要不断摸索符合自己国情的路子,要符合当时的经济实力,采取灵活多样的实施措施,才能成功地实现普及目标。
根据年龄计算义务教育的期限,即法律规定必须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龄上限和下限,凡在义务教育年龄范围内的儿童、青少年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一方面,是入学年龄,指必须入学的法定年龄。
另一方面,反映在离校年龄上,指学生依法可以脱离义务教育学校的法定年龄。
关于中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趋势

关于中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趋势摘要:当前,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更为密切;儿童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的年限不断延长;学制的弹性化、开放性特征日趋明显;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现代学制逐渐朝着终身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学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学制;一体化;终身化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及其规则系统。
它规定了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教育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就业方向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
它包括有关学校性质的制度、招生制度、学位认证制度、专业设置制度、就业制度、考核制度等。
学校教育制度是制度化程度最高的教育形式。
班级授课制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核心。
学校教育制度是伴随着学校产生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综合产物。
当今时代,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经历着持续而深刻的变革,教育领域亦是如此。
目前,学校教育正朝着现代化、国际化、开放性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当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必须顺应这一潮流,作出变化和调整,以适应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
一、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更为密切教育具有社会功能,服务社会是教育的重要职能。
教育通过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进而推动社会发展,这是教育作用于社会最基本的表征。
教育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与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密切相关。
在古代社会,由于剥削阶级垄断教育使得受教育只是少数人的专利,教育目的也主要局限在政治范畴,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相对较低,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并不紧密。
历史发展到近代社会,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空前加强。
机器大生产的普遍化,迫切需要相应的技术工人和熟练劳动者,这使得接受教育成为个体的必需,成为每一个人必须承担的义务,教育成为社会公共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在现代社会,“社会生产、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日益加强和加深,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要点”[1],教育与社会的关联更加紧密。
教育学[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教育学[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ae1f43c10661ed9ad51f3df.png)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教育制度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所以它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
(一)古代教育制度在原始氏族时代,社会还处于混沌未分化的状态,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还没有产生学校,因此,那时就不可能有学制。
在进入古代阶级社会之初,由于社会的分化,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出来,古代学校就应运而生了,后来还有了简单的学校系统,古代学制就这样产生了。
由于古代学制只有等级性和阶级性,没有生产性和科学性,这就决定了古代学制的不系统和不完善。
古代学制没有严格的程度划分,没有严格的教学年限的规定,学校类型很少,层次简单。
古代学制只有蒙学和大学,甚至连中学都没有。
(二)现代教育制度现代学校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的产物。
它是社会的进一步分化,是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二次分离的结果。
现代学校培养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类人才。
因此,现代学校不但有阶级性,而且还有生产性和科学性。
这就决定了现代学校教学内容上的科学性及其与生产劳动密切联系的性质,决定了学校规模上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决定了学校结构上的各种类型和层次的特点,从而决定了现代教育制度的系统和完善的性质。
(三)当代教育制度教育制度在当代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
它已由过去的现代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发展成为当代的以现代学校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为主体,包括幼儿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校外儿童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和成人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的一个庞大的体系。
它的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制度,这在发达国家体现得尤为明显。
我国的教育制度

我国的教育制度我国的教育制度始于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被视为国家发展的基础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国重视教育,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我国的教育制度主要由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五个层次构成。
幼儿教育是从出生到6岁的早期教育,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基本生活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的基础,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
高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延伸,提供高中学历教育和高中职业教育两种类型,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高等教育阶段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教育,是培养专业人才和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
终身教育则是指成年人和职业人员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过程,包括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和全民读书等。
在我国的教育制度中,义务教育是最重要的一环。
义务教育法规定了我国全体公民享有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强调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我国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内容,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我国还积极推进农村地区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为贫困学生提供资助政策和措施,提高他们接受教育的机会。
另外,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我国有众多世界一流的大学和高等学府,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
为了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如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师资队伍、改革招生录取制度等。
此外,我国还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外国学生来华留学,同时也鼓励我国学生到国外学习与交流,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
尽管我国教育制度在不断进步和完善,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其中,教育资源不均衡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较大。
此外,教育过于应试化、重视分数和竞争导向的现象也值得关注和反思。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育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重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当今中国应不应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当今中国应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谢谢主席,大家好。
1986年,《九年义务教育法》首次颁布实施,在2008年免除了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去年,全国初中毛入学率达104.1%,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基本普及。
现如今,从全国两会到国内各个阶层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呼声越来越高。
义务教育就是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所谓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即将中等教育,包括高中、中专、职高,三年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内,在当今中国逐步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制。
我国经济总量在2010年就超过了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并持续以7%以上的态势增长,当今中国早已具备了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能力,我们今天判断应不应该延长的标准就是,哪方从长远角度看能有利于我国社会的发展。
第一,延长义务教育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6%,大城市的学生读的是最好的高中,而偏远农村地区的孩子或因为凑不足学费,或因家长不重视,或因教育方式问题产生厌学厌师的心理,早早辍学打工,教育的不公平基本关上了他们未来无限可能的大门。
而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它的普及性,公益性,强制性能从观念上强化教育的重要性,改变某些落后地区读书无用的观点;加大国家对薄弱地区的教师培养,学校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强制保证每个学生的受教育权。
先保证城乡公平,再推进全国性的地区公平。
维护教育公平永远不会太早,当务之急不是我要上和你的一样优秀的高中,而是至少要给我一个读高中的机会。
第二,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要求义务教育年限必须延长。
1986年时的社会生产力与当今中国有天壤之别,现如今对劳动者的知识能力水平与素质的要求提高了何止一层,需求在提高,供给却跟不上。
辽宁大学研究表明:在制造业,在制造业,职工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年,劳动生产率就会上升17%。
切切实实能提高劳工素质。
我方承认不延长年限高中教育也在发展,也在培养人才。
但是我国教育投入呈哑铃形,两头大,中间小,对高等教育和中小学义务教育投入都比较有保障,但高中却主要靠收取学费和市县层面视财力给予一定拨款,有的财力紧张的地方甚至完全靠自筹。
义务教育与高中地理课程衔接

义务教育与高中地理课程衔接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的衔接问题一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地理学科尤为严重。
初中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薄弱,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与义务教育地理知识联系十分密切,且高中地理知识抽象,要求高,难度大,大部分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欠缺成了高中地理入门的最大障碍,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研究这两个学段地理知识的衔接问题,做好两个学段的教学衔接成为当务之急。
笔者通过对义务教育与高中(以下除特别说明外简称两个学段)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探讨和研读,谈谈自己对两个学段地理课程衔接问题的认识。
一、两个学段地理课程标准的衔接(一)两个学段地理课程标准相融合和衔接的内容。
1.课程理念的衔接(1)强调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从课程理念来看不管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中阶段,均强调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规定: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规定: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虽然高中地理课程没有直接说明学习有用的地理,但其提出“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的理念,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也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对终身发展和学习有益的地理知识。
(2)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变义务教育和高中两个学段都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2.课程目标的衔接从课程的目标要求来看,高中阶段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具体如下:(1)知识与技能两个学段均要求掌握地理基本知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当然义务教育要求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掌握地理原理,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2)过程与方法高中学段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要求:通过感知、积累形成概念;通过分析作出判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的设想。
高中义务教育

高中义务教育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完善,高中义务教育开始逐渐普及。
高中阶段是学生生命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不仅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更是入学考试的重要阶段。
而高中义务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本文将就高中义务教育的意义、实施情况、现状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中义务教育的意义高中义务教育是指国家对于所有学生均应接受9年义务教育的一项要求,将义务教育的时限从初中扩展到高中。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未来的发展方向、职业规划等决策将逐渐明确。
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性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阶段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发掘和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进入到专业化的课程和学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将逐渐明确。
高中阶段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兴趣班、社团组织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文艺比赛等活动,帮助学生探索并发掘自己的潜力。
二、高中义务教育的实施情况高中义务教育是国家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施。
目前,我国各地区高中义务教育的实施情况各有不同,但总的趋势是逐步提高高中教育的普及率。
首先,高中义务教育的实施形式各异。
有些地区开展公办高中义务教育,一般达到本地方义务教育阶段。
有些地区则开展民办高中义务教育,参与高中义务教育的学生可以享受免费教育或者减免学费的优惠政策。
其次,高中义务教育的实施进度也不同。
一些地区已经全面启动了高中义务教育,涉及到学生的课程设置、评价标准等各个方面,但也有一些地区在高中义务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困难和挑战。
最后,高中义务教育的实施结果也不同。
在实行高中义务教育的地区,学生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教育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而在一些没有实行高中义务教育的地区,则存在着高中教育水平低、资源匮乏等问题。
高中阶段能否纳入义务教育

高中阶段能否纳入义务教育【摘要】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途径。
同时,义务年限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从我国的人才战略国情、国外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的经验以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来讲,高中教育应首先考虑纳入义务教育阶段。
本文从国家政策、经济条件以及国内成功案例三方面分析,将高中阶段纳入到义务教育是可行的。
【关键词】高中义务教育可行性政策经济我国现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是扫除文盲、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九年的义务教育制度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教育需求,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应提上日程。
义务教育制度是国家的基本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因此,要求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是,十二年义务教育到底应该延伸到学前阶段还是高中阶段呢?一、将高中阶段纳入义务教育原因分析将高中阶段还是将学前阶段纳入到义务教育阶段的争议不断。
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将高中阶段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实属明智之举。
原因有三:(1)普及高中教育是促使我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经之路。
“十二五”规划提出,我国将在未来五年内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所以现阶段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
相关研究表明:在制造业,职工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年,劳动生产率就会上升17%。
如果企业职工全部由初中以下学历的职工构成,改善为全部是高中学历,企业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24%。
[1] 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实行十二年制义务教育,提高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实现经济增长的有效方式。
(2)从国外普及义务阶段的成功经验来看,美国、德国和日本等26个国家已经实行了十二年义务教育,大多都是将高中阶段纳入到义务教育之中。
美国实行的义务教育,包括小学教育(幼稚园~6年级)、初中教育(7~8年级)和高中教育(9~12年级)三个阶段。
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

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2021年全国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不让一个学生因家贫而失学!那么问题来了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吗?它和义务教育有何区别呢?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不少人理解是否要将高中教育也纳入义务教育。
对此,教育部根底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解释道,我们国家的教育法明确规定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普及、均衡等属性。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xx年实现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不同区域、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突出。
所以在普及的根底上,国家在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目前任务依然艰巨。
他说,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我国应该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开展。
这次攻坚方案也是在强调义务教育优先开展的根底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没有提出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也没有提出高中教育。
”高中阶段大班额比例高、职业教育招生比例持续下降、学校运转困难等开展瓶颈如何突破,千校一面、同质化等弊端怎样解决?4月6日,记者采访了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
《攻坚方案》为加快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和开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书,提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破解体制障碍,构建长效机制,完善治理体系,必将加快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
“这个方案出台的首要意义,就在于从整体上更加重视高中阶段教育的战略定位。
高中阶段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地位独特,它是承上启下、进展分流的重要环节;高中阶段教育在人的开展中地位独特,它是学生从未成年走向成年、个性形成和自主开展的关键时期。
高中阶段教育也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期、个人终身开展的奠基期,《攻坚方案》是进一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根底工程。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分析。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国家“十三五”经济社会开展规划纲要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方案”列入教育现代化重大工程。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为主要目标,提出到2021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到达90%。
义务制教育高中教育

义务制教育高中教育义务制教育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国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包括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
而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义务教育的延伸是高中阶段的教育。
高中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国家未来发展人才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讨论义务制教育高中教育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首先,义务制教育高中教育对于学生成长和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在高中阶段,学生进一步深化知识的学习,开展专业领域的研究,为进入大学或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高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学术能力、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在高中教育中,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个人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义务制教育高中教育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高中教育培养的优秀人才是社会进步和创新的源泉。
他们在学习中获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直接应用于国家重要产业和科技领域,推动社会科技的升级和创新。
同时,高中教育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为国家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然而,义务制教育高中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教育质量不均衡的问题。
由于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不同,高中教育的师资、设施和教学资源存在差异,导致教育质量的不均衡。
一些发达地区的高中教育条件好,教学质量高,而一些边远地区或贫困地区的高中教育条件相对较差,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
其次是高中教育过度应试化的问题。
当前,高中教育普遍存在注重应试、考试为导向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生容易忽视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只追求应试成绩的好坏。
这样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容易造成学生的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缺乏创新能力和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首先,加强高中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高中教育的支持力度,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
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需审慎而为

许朝军近日,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用教育巩固、保障中国脱贫成果的建议。
王学典建议,可以率先在原深度贫困地区逐步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实施高中阶段免费;为每一个新脱贫家庭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或高等职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教育巩固、保障中国脱贫成果的作用。
(3月4日中国新闻网)在王学典看来,由于高中阶段未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一些贫困家庭的学生由于无力承担教育经费支出而辍学。
因而,他建议,可以率先在原深度贫困地区开展将九年义务教育向高中阶段延伸的试点,给予更多贫困学子继续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确实是消除贫困代际传递并保障脱贫成效的关键依托,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进而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或许可以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高中教育,从而实现提升成长质量和成才几率的目的。
但是,从法律要求和社会发展实际看,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还需审慎而为。
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保障、适龄受教育对象必须接受且必须完成的教育,是法定的责任和义务。
义务教育是免费的、强制性的教育,除了不具备受教育条件的特殊群体外,其他适龄对象必须依法接受,监护人和社会必须依法予以保障。
目前,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巩固率和落实率也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就当前来看,将义务教育向高中阶段或者学前阶段延伸,并非切合实际的科学理性之为。
根据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制度设计,实行学前普惠普及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普及发展。
完成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可以通过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两种方式继续深造,部分中断学业的学生18周岁后可通过务工等方式进入社会。
如果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所有初中毕业生必须接受强制性的免费高中教育,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
对于贫困家庭而言,高中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大面积推行国家助学金制度,还有雨露计划、减免生活费学费等举措,贫困并不是阻碍其接受高中教育的壁垒。
另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逐年增加教育投入,如果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财政开支的压力不容忽视。
高中教育应该纳入义务教育

谢谢主席,大家好!2010年中国GDP已经超过日本位居第二,这表明中国经济呈现飞速发展的状态,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劳动者素质普遍低下,教育不公平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那高中教育应不应该纳入义务教育呢?今天很高兴能与对方辩友探讨这个辩题。
开宗明义:高中教育包括普高、职高等教育范畴,义务教育指国家依据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或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制教育制度,具有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的特点。
基于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我方坚定的认为高中教育应该纳入义务教育,理由如下:第一,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能够让更多的人接受高中教育,让许多不能学习或者不愿意学习的人学习到更深层次的知识,促进其全面发展。
当今中国的劳动者素质普遍低下,据相关研究表明:在制造业,职工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劳动生产率就会上升17%,企业职工全部改善为高中学历及其以上,企业劳动生产率会提高24%。
从根源提高了劳动者素质能够适应飞速发展的中国人才的需求,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能够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让中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
从而促进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发展,这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
第二,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义务教育具有公益性、统一性的特点,它能够免除学生的学杂费、提供学习的基础设备、课本等,让更多地区的孩子享受到高中教育,这有利于贫困学生读书,保障学生读书的权利。
此外,各个地区还会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对于学生个性化培养发挥重要作用。
当今中国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教育不公平的问题,9年义务教育并不能满足贫困学生的求知欲,他们有一颗爱学习的心却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学习,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使更多不能接触高中生活的学生接受高中教育,这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当今高中教育不应该被纳入义务教育

当今高中教育不应该被纳入义务教育(一辩第一次)谢谢主席,大家好.今天我方观点是当今高中教育不应该被纳入义务教育.首先,我方同样支持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只是就当今中国的现状来看,时机并未成熟,所以我方认为当今高中教育不应该纳入义务教育,接下来我方将从三方面进行论证.第一,教育经费总量投入不够.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在已经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国家中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2009年,德国在科研与教育领域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9.4%,美国占9%,世界平均水平在7%以上.反观中国,2012年中国的义务教育的投入是697.2亿,占GDP的4%。
从93年提出这个4%的目标到12年实现我们整整花了20年。
所以时机还未达到.今天我们希望将九年义务教育这张饼做大成十二年义务教育,教育经费正如原料面粉,当今这种情况下面粉未能增加,如要扩大成十二年义务教育,我们只能通过使义务教育这张饼变薄才能做到,那么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导致教学质量降低,得不偿失.第二,资源分配不平均今天中西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也相差胜远,中国中西部仍有8%的地区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而且这部分地区又是非常困难的地区。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农村各中小学办公费用紧张,学校无法为学生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开展各种新颖的教学活动。
在今天这种教育资源还未达到平均分配的现状下,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只会加剧这种分配不均的情况.所以我方认为当今时机未成熟,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解决目前的问题,为未来的十二年义务教育扫清障碍.第三,资源配置不合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快速高增长,GDP增长67倍,文教,科学,卫生,社会保障支出只增长36倍,而政府行政管理费却大幅增长76倍. 。
2007年我国教育支出为7065亿元,占当年GDP的2.86%,仍然没有达到4%的目标。
这么多钱用在农村多少?占GDP的比重距离世界平均水平差多少?为什么财政收入连年大规模超增长,涉及民生方面的支出在GDP中的比重却最小?在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前我们如果不去解决这些问题,只会让情况越变越糟,所以当今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合理地配置资源.最后再次重申一下,我方身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热切地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看到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实行,看到国人热切地追求知识,只是,当今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理性的思考利弊,解决现有问题,为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实行扫清障碍.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当今高中教育不应该被纳入义务教育.。
当今中国应该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

当今中国应该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应该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这样有利于教育公平,有利于民族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在今年8月公布,但“九年义务教育是否改12年”仍是未知数。
伴随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实现,关于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话题开始在社会各方的关注下迅速升温。
虽然民间呼声日隆,近年来的全国和地方“两会”上也一再有代表和委员就此提出建议和提案,但却一直议而未决,搁置至今。
义务教育是指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强调普及性、强制性、公共性,它的实施和发展是人口素质提高的必然途径,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程度的最基本标志之一。
1986年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明确作出了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规定,而在20多年后的今天,这样的义务教育水平和年限很明显已经不能满足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长远来看,适当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不仅是经济由“汗水经济”向“智力经济”转型的现实要求,也是一个国家社会各阶层能够实现充分流动、推进社会公平的最合理途径。
从当下的现实而言,我们也需要通过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延缓农村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从而缓解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恶化的就业形势。
需要看到的是,与民间强烈的呼吁相对,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主张在当前也受到不少人的激烈反对。
反对的理由一是目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还未得到完全的普及和巩固,而且在国家财政经费紧缺的情况下,我们不应当盲目与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攀比,搞义务教育的“大跃进”。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我们当前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不仅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也低于我们自己设定的预期目标。
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的公平是我们必须补上的民生欠账,但这并不意味着,义务教育的改革就只能停留在查漏补缺而止步不前,不向更高的目标进发,不去回应社会发展带来的现实需求,无视基础教育年限延长的世界性趋势。
义务教育 高中教育 职业教育

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三个重要阶段。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介绍这三个教育阶段的特点和重要性。
一、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基础教育阶段,通常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
义务教育的目标是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而全面的教育机会,使其获得基本的知识和能力。
义务教育的实施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义务教育的特点是普及性和基础性。
普及性体现在义务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和少年,无论贫富、城乡都应享受到同等的教育机会。
基础性则体现在义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如语言、数学、科学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义务教育的实施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普及基础教育,可以提高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源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义务教育也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和管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二、高中教育高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是培养高中学生继续深造的阶段。
高中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深化学科知识和加强综合素质培养,为学生的升学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高中教育的特点是选择性和专业性。
选择性体现在高中教育的学科设置相对复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的学科进行深入学习。
专业性则体现在高中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高中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高中教育,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科知识水平,为大学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同时,高中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支持。
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培养技术人才和职业人才的教育阶段。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实用性和就业导向。
实用性体现在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胜任具体的职业工作。
教育学辨析题总结

辨析题1、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错误,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由此可知,教育史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2、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活动的都是教育。
错误。
并不是能够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3、义务教育普遍向高等教育延伸。
错误。
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
4、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错误,负强化是加强某种适当行为,惩罚是制止某种不当行为,这是两者主要区别。
惟考虑到惩罚的目的时,奖励的目的只有积极性的一面,而惩罚的目的除了制止某种不当行为的消极目的之外,另外带有使受惩罚者知错能改的积极目的。
在教育上使用惩罚时,只有在积极的目的下,使之符合负强化的原理,惩罚才会产生教育价值。
5、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正确,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再生产的重要内容与主要手段,教育史科学知识和技能再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劳6、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教的方法。
错误,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工作方式,因此,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7、只要有教育,就有教育学。
错误,先有教育后有教育学。
教育学是人类社会和实践活动发展到一起历史阶级的产物,在原始社会,只有教育活动,而没有教育学这门科学。
8、论语是世界上最早专门用于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错误,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著作。
9、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错误,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多开展课外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动力的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再生产,教育促进现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必须延伸到高中
义务教育是否要延长至12年,已是一个被讨论的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广泛征集意见中,媒体透露纲要将于今年8月公布,但义务教育年限是否延长仍是未知数。
这个未知数,应该成为已知数,就是尽快将9年制义务教育扩展为12年义务教育。
好处当然很多,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啊,推进教育公平啊,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啊等等,罗列不尽。
可行吗?要说不可行,会有很多理由,师资啊,教育资源啊,最不能不说的大概是经费。
没有钱,办不了教育。
为什么没有钱呢,投入不够。
投入不够,是发展水平不足以使投入大体上够,还是发展水平够了投入比例不够?一步步问,事情会明确一点。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云说,现在的目标是国家投入的教育经费要不少于GDP的4%.4%,竟然还在争取,优先发展教育、尊师重教多少年了啊。
一份数据说,2005年我国的公共教育投入占GDP的2.8%,排在世界各国的末尾,比乌干达还低。
而在行政开支方面,以2006年为例,中国政府的预算内行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18.73%,远远高于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数据在上,投入的问题,是不可能解决,还是未能认真解决,不论。
现在,全国还有27个县仍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
对这27个县来说,九年义务教育是大问题。
对全国来说,不足以影响整体上尽早向12年义务教育的目标走。
从实际情况看,广州、南京乃至陕西榆林府谷县,都已实施12年免费教育。
12年义务教育的现实难度又到底有多大呢?
延长义务教育的提案方向有两个,一是向上普及高中教育,另一个则是往下,多增加一年学前教育,或者包括3年幼儿园教育。
看起来,都是从降低家庭的教育负担着眼。
这样的着眼点,向上还是向下延长,还真难以取舍,说不定投入账一算,就向学前的方向去了。
我想,义务教育的延长,是必须的,而且是必须向上的,延伸到高中教育。
这至少与公民所要承担的义务相称。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服兵役。
《兵役法》并未规定服兵役的学历,但是目前招收招募兵员,已经普遍采取必须有高中以上学历的资格认证。
义务教育是公民养成教育。
一个公民接受了国家提供的义务教育,就应该认为国家承认他具备履行公民义务的条件。
实行9年义务教育,表明国家认为经过9年教育,他
就可以承担公民义务,包括去服兵役了。
一边实行9年义务教育,一边要公民必须具备高中学历以上才能服兵役,这就是说公民必须为他具备履行兵役义务的资格而付费。
世界上没有这样的道理,公民为国家服役,还必须自己掏钱去接受教育才能拥有这个资格。
如果服役的前提是高中毕业以上,那么国家就应当实行贯通到高中的义务教育。
国家认为一个公民只有这样的学历才能被认可为有能力承担基本义务,国家就有责任把所有公民都培养到这个合用的水平。
国家要求公民尽义务,而不为公民尽其义务而提供必备条件,是解释不通的。
我认为,义务教育必须延长,并且必须是向上延长,道理已经很充分,实现的条件也并非不可达到。
无论从公民福利,还是从国家对公民为国尽义务的资格认可(这寓含着国家对典型公民的一种定义),这样做都无可避让。
(作者系杂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