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辩证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辨证及防治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辨证及防治PPT课件

辨证-八纲辨证-内容
内容
将病人整体证候表现之总和概括出来。 从类别上分:阴证、阳证 从病位上分:表证、里证 从病性上分:寒证、热证 从邪正盛衰上分:虚证、实证 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八纲又是其它辨证的总纲。
辨证-八纲辨证-表里
一、表 里
表里是辨证部位、病情轻重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
(一)表证:病邪侵袭人体卫表、肌肤的证候。
老年大学系列讲座
辨证及防治原则
八纲辨证 辨证 脏腑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 预防 防治 治则
主 要 内 容
辨证-概念
证:
也称为“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因、病位、病性及正邪斗 争消长变化的病理概括。
辨证:
是医生根据“四诊”所获得的症状、体征等资料,运用辨证纲领,
去分析和寻找各个症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判断其疾病发生的原因、 病变部位及其病性变化,而明确其诊断。
心病辨证:
生理功能:脉、面、舌、喜、汗 心主神明 心主血脉
病理状态: 心脏:心悸、怔忡、胸闷、心痛 心神:失眠,多梦,健忘,心烦,神昏,神乱 血脉:脉结、代、促,或细等 舌:舌尖红、痛、疮
证候: 虚证:先天↓,思虑↑,久病→气血阴阳↓ 实证:痰、火、寒、气、瘀等
辨证-脏腑辨证-脏病辨证
辨证-八纲辨证-虚实
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表
症状 证
病 程
久病
体 质
虚弱
形态
精神萎靡、 身倦乏力、 气弱懒言 精神兴奋、 声高气粗
疼痛 二便
隐痛 喜按 疼痛 拒按 大便稀 溏、小 便清长
舌 脉象 象
舌淡 嫩少 苔 苔厚 腻 细弱
虚证 实证
新病
壮实
小便短 赤、大 便秘结
实而 有力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ppt课件

精选编辑ppt
6
六 性质 淫

病机及 临床表现 治病特 点

精选编辑ppt
7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 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医学是植 根于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数千 年的学术渊源,以其博大精深的医 学内容,完整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丰富的哲学内涵,显著的临床疗效, 向世人展示着其特殊的魅力,为中 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突出贡献。
精选编辑ppt
29
• 韩国设有2700所中医医院,还于1976 年培养出第一批中医博士。
• 自70年代以来,美国众多的医学家对中 医学的兴趣与日俱增。现在美国已有中 医,针灸学会等组织数十个,美国中医 学会还主办了《美洲中医医学杂志》, 《中国医学报导》。波士顿创办了美洲 中医学院,加利福尼亚州也建有数所中 医学校。
精选编辑ppt
45
中国古代哲学,带有明显的中 国传统文化特征,形成于秦汉 时期的中医学理论体系,自然 而然地受到当时哲学思想的深 刻影响,这也决定了中医学的 发展方向和历史嬗变的轨迹, 为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 自然观和方法论的基础。
精选编辑ppt
46
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 法中医学思想指导下,以精气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和气一元论为理论基 础,运用类比、演绎、外揣等具体 的思维方法,阐述关于生命、健康、 疾病等一系列医学问题,建立了中 医学理论框架,也促进了中医方法 学体系的建立
精选编辑ppt
30
▪ 德国对中医学理论的研究也很重视,成立了 国际中医学会,附设有中医门诊部,中药房, 并用德文出版《中医杂志》。
▪ 英国里明顿办有中医学院。
▪ 法国巴黎拉丁区也办有中医学院。
▪ 前苏联成立有全苏中国医学研究会。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2
针灸疗法
中医针灸疗法通过刺激身体的穴位来调节血流通,平衡人体的阴阳。3
推拿按摩
中医推拿按摩通过按摩人体的经络,以达到舒缓病症的效果。
中医药理学理论
中医药理学理论研究草药的性味归经,以及草药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药 效学等方面的作用。
中药的种类和性质
草药
草药是中药中最常见的种类, 具有不同的药性和功效。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本课件将全面介绍中医的基础理论,包括中医的病因病机、诊断学、治疗学、 药理学,以及各种种类和性质的中药,中医的针灸和推拿理论,养生保健和 预防疾病的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概述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理论和脏腑经络理论等。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
草药丸剂
草药丸剂是将草药研磨成粉末后 再制成丸剂,方便携带和使用。
贴剂
中药贴剂是将草药制成贴剂,贴 在患处来治疗病症。
中医针灸学理论
中医针灸学理论包括经络学说、穴位学说、针刺方法和调气法等,针灸疗法 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
中医推拿理论
中医推拿理论包括经络推拿、穴位推拿、手法和技巧等,推拿按摩可以改善人体的循环和调理生理功能。
中医养生保健理论
中医养生保健理论通过调理饮食、运动和作息等方面来保持身体的健康,延缓衰老。
中医预防疾病的理论
中医预防疾病的理论包括饮食调理、药膳疗法、锻炼养身等,帮助人们提高自身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植物类药物
植物类药物主要来自植物的 根、茎、叶、花等部分,具 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动物类药物
动物类药物包括珍珠、牛黄、 麝香等,具有特殊的药用效 果。
中药的配伍禁忌
中药的配伍禁忌是指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避免不适当的组合导致不良 反应。

2024版年度中医基础理论之八纲辨证ppt课件

2024版年度中医基础理论之八纲辨证ppt课件

辨证施治 君臣佐使
个体化治疗 注意药物副作用
根据八纲辨证结果,针对不同证 候选择合适的药物。
考虑患者体质、年龄、性别等因 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024/2/2
20
常用方剂选用依据和技巧
01
02
经典方剂
选用历代医家验证有 效的经典方剂,如四 物汤、六味地黄丸等。
现代研究成果
参考现代药理学、临 床研究成果,选用具 有明确疗效的现代方 剂。
注意阴阳失调
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需结合阴阳辨 证进行分析。
分析病因
寒邪致病多表现为寒证,热邪致病多 表现为热证。
2024/2/2
14
04
常见病症八纲辨证分析
Chapter
2024/2/2
15
感冒病症八纲辨证分析
风寒感冒
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 稀白痰等症状,舌苔薄白,脉浮
五行在八纲中应用
根据五行养生法,可以调和阴阳平衡。木与酸味、绿色、春季、东方等相应,火与 苦味、红色、夏季、南方等相应,土与甘味、黄色、长夏、中央等相应,金与辛味、 白色、秋季、西方等相应,水与咸味、黑色、冬季、北方等相应。
9
案例分析:阴阳五行指导八纲辨证
案例一
患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根据八纲辨证,可判断为里证、寒证、虚证。 结合阴阳五行理论,可进一步分析为阳虚阴盛,治疗应以温阳散寒为主。
01 02 03 04
2024/2/2
案例二
慢性胃炎治疗案例,探讨脾胃虚 寒、胃热阴虚等证候的用药策略。
案例四
糖尿病治疗案例,讨论气阴两虚、 阴阳两虚等证候的降糖药物配伍。
22
06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病变,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大致相
同的“中气下陷”的病理机制,表现为大致相
同的证候,故皆可用补益中气的方法来治疗。
完整版ppt课件
57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内容
(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包括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及中医学思
维方法的特点。
(二)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 包括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学说等四
完整版ppt课件
19
张从正(字子
和,号戴人),倡 “邪非人身所有,邪 去则正安”,善用汗、 吐、下三法攻邪治病 —攻邪派(攻下派)
完整版ppt课件
张子和 20
李东垣
李杲(字明之,
号东垣老人)倡“内 伤脾胃,百病由生”, 治疗以调理脾胃为主 ——补土派(脾胃学 派)
完整版ppt课件
21
朱震亨(字彦修, 后人尊为朱丹溪), 倡“阳常有余,阴常 不足”。善用滋阴降 火治疗杂病—滋阴派
完整版ppt课件
39
对于某一脏腑的疾病,不是仅调治本脏 腑,而注重协调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和 全身气血。
例:
心气不足,血行无力,既可补益心气, 也当补益肺气以助心行血。
胆气郁滞,胆汁排泄不畅,可疏肝理气。
结论:中医治病把局部与整体相结合, 治疗注意调整机体,从本论治。
完整版ppt课件
40
2、人与外环境的统一性
完整版ppt课件
11
景东
《伤寒杂病论》
)汉 张
·
创立辨证论治医疗体
机 (
系,奠定临床医学的基础。

后世尊张仲景为“医圣”,
其书尊为“方书之祖”。
分为: 《伤寒论》
《金匱要略

完整版ppt课件

中医辩证学学习资料演示课件.ppt

中医辩证学学习资料演示课件.ppt
精选课件

体表 六腑 经络 三阳经 皮肤

脏腑 五脏 脏腑 三阴经 筋骨
精选课件
【临床表现】

病位 皮毛、肌腠、经络

脏腑、骨髓
精选课件
一、表证
定义——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 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 的证候。
精选课件
一、表证
病因——感受六淫之邪,即风邪、寒邪、暑 邪、湿邪、燥邪、火热之邪等。
【概 念】 燥邪伤表证多见于外界气候干 燥,燥邪外袭,侵犯肺卫所表现的全身干 燥的证候。
【病 因】 秋令干燥或居北方干旱少雨之 处。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皮肤、口、鼻、咽 干燥。
精选课件
(五)燥邪伤表证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口唇、鼻窍、咽喉 干燥失润,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舌 苔干燥,口渴欲饮。或见干咳少痰,痰粘 难咯,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脉象浮等。
精选课件
【证候分析】
“燥胜则干。” 燥邪为病,最易耗损津液,故其主要病理 表现为皮肤、官窍干燥的特征。 且燥从上受,最易伤肺,临床常兼见肺系 念】 热邪犯表证又称表热证,是指 风热病邪侵袭卫表的证候。
【病 因】 外感温热之邪或其它邪气郁而 化热。
【辨证要点】 发热较重恶寒轻,咽喉痒痛, 舌边尖红,脉浮数。
具体表现出若干固定的症状和相应的证候。 疾病一般包括致病因素、病理性质、临床 症状和体征、演变规律及预后等。
精选课件
第一章 八纲辨证
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八纲辨证
阴 阳——归纳疾病类别 表 里——辨别疾病部位的深 浅 寒 热——疾病性质 虚 实——邪正斗争的盛衰
精选课件
第一节 表里辨证
精选课件

2024版年度《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2024版年度《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注意事项
环境要安静,避免外界干扰;医生态 度要和蔼,注意保护病人隐私;手法 要轻柔、准确,避免过度用力或时间 过长;要结合望闻问诊,全面分析判 断。
2024/2/2
27
06
防治原则与策略
2024/2/2
28
预防为主,未病先防思想贯彻
强调养生保健
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调节 情志等方式,提高人体正气,预
望色
观察病人面部颜色与光泽,以及皮肤、 黏膜、舌苔、排泄物等颜色,以了解 脏腑气血盛衰和病邪性质。
2024/2/2
望形态
观察病人形体强弱、胖瘦及活动姿态 等,以诊察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 盛衰。
注意事项
要在自然光线下进行,避免有色光源 干扰;要全面观察,不可片面;注意 病人情绪变化对望诊的影响。
24
综合化
中医正在与西医相互融合,形成 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为
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7
02
阴阳五行理论
2024/2/2
8
阴阳概念及其关系
阴阳定义
阴指事物的阴暗、寒冷、 静止、内敛等属性;阳指 事物的明亮、温暖、活动、 外放等属性。
2024/2/2
阴阳关系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相互转化,是事物发展变 化的根本动力。
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是事物正常发展 变化的基础,阴阳失调则 会导致事物出现异常变化。
9
五行概念及其生克关系
五行定义
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或 能量状态,代表事物的不同属性和相 互关系。
五行相乘相侮
五行之间相乘指一行对另一行的过度 克制,相侮指一行对另一行的反向克 制。
五行生克关系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水克火、火克金。

中医基础理论-辩证 PPT

中医基础理论-辩证 PPT

2、亡阳证 特点:阳气欲脱
病因病机:阳气衰微迅速亡失
主证:大汗淋漓,汗凉清稀, 呼吸气微,肌肤凉,手足冷, 精神萎顿,口淡不渴,面色灰 白,舌淡苔白润,脉微欲绝
注意
1、亡阴亡阳是 危重证候,除 原发病证加重 之外,均有不 同程度的汗出。
2、亡阴亡阳可 以相继出现。
五、 八纲 辨证 相互 关系
5、寒热真假——疾病的危重阶段出现一 些假象。
6、虚实夹杂——同一患者同时存在正虚 邪实的病变。
7、虚实转化
8、虚实真假 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
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
9、八纲的交错关系
表里 寒热 寒热 表里 虚实 表里
虚实
虚实
寒热
阴阳:表、实、热——阳 里、虚、寒——阴
病因病机:①外邪侵入正气未 伤;②内脏功能失调,代谢障 碍病理产物。
主证:体形壮实,精神亢奋, 声高息粗,腹痛拒按,大便秘 结或下痢热重,小便短赤,舌 苔厚腻,脉实有力
虚证与实证的鉴别
病程
形态
疼痛 二便 舌象 脉象
虚证
多见 久病
表现为不足: 精神萎靡、身 倦乏力、气弱 懒言、消瘦。
隐隐 便溏、 舌淡 痛喜 尿清 嫩
按长
细弱
实证 多见 表现为有余亢 剧痛 便秘、 苔厚 实而
新病 盛、兴奋顽躁、
尿短 腻 有力
形体壮实、声

高气粗。
四、 阴阳
阴阳—辨别疾病类别的纲领
阴阳是辨证的总纲,既概括整 个病情,又可分析一个证候, 并且可以概括其他六纲。
辨别阴证阳证的关键在于辨别 寒热。
寒热定阴阳 寒—阴 热—阳
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寒热 渴否 面 四 小便 大便 舌象 色肢

中医基础理论(全套课件)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全套课件)  ppt课件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医学理论体 系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其理论体系 的确立:
《内经》 ①理论框架的建立 《难经》 《伤寒杂病论》
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
素问——九卷——81篇






162篇
灵枢——九卷——81篇
系统的阐述了人体生理解剖、病因病理,以及 对疾
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养生等问题。书中许多内容的
1、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
进入春秋战国,中国社会急剧变革,政治、经 济、 文化都有显著发展,“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学术思想 空 前活跃,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学术流派相继诞生,在这种 大趋势下,古代医学家也加速了对人体自身奥秘及人与 自然关系的探讨,他们在医学实践与解剖学成就的基础 上,以古代哲学的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作为思维方法 ,创立了藏象、经络、精气血津液神等学说,并在探讨 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创立了六淫致病学说,以阐释人 体生理和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逐步建构了统
(2)药物学的起源:原始人在采集植物果实、枝叶、
根茎作食物的过程中由于误食,发现某 些植物
具有有益、有害、或能消除某些症状的 作用,
这就
进而有意识地加以利用某些植物来治病,
是最早的药物学起源,也是中药以植物 药为主
的原因。同时发明了酒及汤液,而且在 医疗实
(3)针灸术的起源:原始人靠磨制石器作生产工具,
医药知识的大量积累,客观上需要整理、总结, 使 之系统化、理论化,加之社会的发展为此提供了有利的
3、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
直接观察法——解剖 整体观察法——“有诸内,比形诸外” 古人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逐渐认识到每一 类疾 病发作时,总有大致相同的一组症状同时出现,而这 一组症状与人体外表的一定部位和器官相联系,又与 人体内脏的一定生理功能破坏有关。在治疗时,又观 察到某类药物或某组穴位对某一组症状有较特异的疗 效,逐渐摸索出其规律所在,经过反复实践,便得出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一、引言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具有数千年的历史。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防治原则等方面。

本课件旨在介绍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帮助学习者系统地掌握中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阴阳五行1.阴阳阴阳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指的是事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特点。

在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阴阳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2.五行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之间具有相生、相克、相侮、相乘等关系。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等方面。

三、脏腑经络1.脏腑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脏腑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共同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

2.经络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

经络分为经脉和络脉,具有运行气血、调节阴阳、传导感应、抵御病邪等作用。

四、病因病机1.病因病因是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

内因主要包括情志、饮食、劳逸等;外因主要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疫病等。

2.病机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病机主要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常等。

五、诊法辨证1.诊法诊法是中医学诊断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四诊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共同为辨证提供依据。

2.辨证辨证是中医学根据四诊所得的资料,分析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

辨证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关键环节。

六、防治原则1.预防预防是中医学的重要理念,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强调调养身体、增强正气、避免病邪;既病防变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传变。

2.治疗治疗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治则和治法。

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

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并贯穿于预防与康复等医疗保健实践的过程。

中医学在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过程中,既强调辨证论治,又讲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一、症、证、病的基本概念(一)症的基本概念症,即症状和体征,是机体发病而表现出来的异常表现,包括患者所诉的异常感觉与医生所诊查的各种体征。

如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烦躁易怒、舌苔、脉象等,都属症的概念。

症是判断疾病、辨识证的主要依据,但其表现的是疾病的表面现象甚至假象,所以未必能完全反映疾病和证的本质。

同一个症状,可由不同的致病因素引起,其病机不尽相同,也可见于不同的疾病和证中。

孤立的症状或体征不能反映疾病或证的本质,因而不能作为治疗的依据。

(二)证的基本概念证,是对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病机本质的概括。

如脾胃虚弱证,病位在脾胃,病性为虚。

证是病机的概括,病机是证的内在本质,证所反映的是疾病的本质。

证候,即证的外候,是指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本质有机联系的反应状态,表现为临床可被观察到的症状等,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如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倦怠乏力,面黄,舌淡红苔白,脉沉缓,属于脾胃虚弱证的证候表现。

证具有个体差异性、时相性、空间性和动态性特征。

其一,证的个体差异性。

由于人的体质差异,故感受同一病邪,可能表现为不同的证。

即便同一病证,由于个体反应性差异,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其二,证的时相性。

同一疾病,由于所处于阶段不同,临床表现各异,因而证也不同,如积聚,在初期、中期和晚期的不同阶段,证会发生变化。

其三,证的空间性。

如感冒,与不同地域的气候有关,形成风寒感冒证、风热感冒证、暑湿感冒证等。

其四,证的动态性。

由于疾病受内外环境多种因素影响,可不断发生变化,故证在疾病过程中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因此,在临床辨证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证的个体差异性、时相性、空间性和动态性特征,才能进行正确判断。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ppt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ppt

3 中医药物学
了解中医药物学的基本概念和中药制剂的种类及其药物学特点。
中医食疗学
食疗原理
探讨中医食疗学的基本理论和 中医食疗的配方制作技巧。
营养价值
了解中医食疗的营养价值以及 它们对人体健康的益处。
中草药疗法
介绍中医中草药疗法的基本原 理以及一些常用的中草药。
中医养生保健
1
养生方法
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常用的
气功练习
2
养生方法。
深入了解中医气功练习的原理和一些常
见的气功练习。
3
中医文化
探索中医文化的特点和对人类医学发展 的影响。
总结与展望
总结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的核心要点并展望中医传统医学的未来发展。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ppt
了解中医基础理论并了解其重要性是了解中医传统医学的关键。本课件将介 绍中医基础理论的历史渊源和概述。
中医诊断学
1
诊断原则与方法
深入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的诊断方法。
2
证候分类
介绍中医证候学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证候分类。
3
病因病机分类
了解病因病机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病因分类。
脏腑学说
五脏六腑的功能特点
探索中医五脏六腑的功能特点, 深入了解脏腑学说的基本概念。
经络系统
介绍中医经络系统的基本原理以 及其在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性。
针灸学
了解中医针灸学的基本原理和常 用的针灸手法。
中医治疗学
1 治疗原则
深入了解中医治疗学的基本 原则和推拿按摩学的基本 技能和应用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证候。是疾病处于某一 阶段的病因、病位、病变性质 以及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各面 的病理概括。
症——症状,疾病在某一个阶 段中反映的个别、表面、外在 的现象。
2/9/2021
中医基础理论辩证
3
三、 辨证 方法
八纲辨证—各种辨证的总纲
脏腑辨证—各种辨证的基础,用 于内科病
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的补充
2/9/2021
中医基础理论辩证
14
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寒热 渴否 面 四 小便 大便 舌象 色肢
寒 恶寒 口淡不 苍 不 清长 溏稀 舌淡
证 畏寒 渴或喜 白 温
苔白
热饮

热 发热 口渴喜 红 灼 短赤 秘结 舌红
证 喜凉 冷饮 赤 热
苔黄

脉象 脉迟
脉数
三、 虚实
虚实——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 虚实的概念——邪气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
机能活动 正气:机体抗病能力 对环境的适应力
自身修复力 邪气——破坏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疾病发生的
各种因素。
2/9/2021
中医基础理论辩证
16
1、虚证 特点:为机体正气不足的表现
病因病机:①先天禀赋不足; ②后天失养。
主证:由于有气、血、阴、阳 不足之别,现分述如下表。
2/9/2021
能失调; ②表不解 内传入里
③外邪直 中
脏腑证候为 主,不恶寒, 苔不薄,脉 不浮
二、 寒热
寒热——辨别疾病性质的 两个纲领,阴阳盛衰的具 体表现(阳盛则热,阴盛 则寒)。
2/9/2021
中医基础理论辩证
12
1、寒证 特点:机能活动衰减的证候
病因病机:
①感受寒邪;②久病伤阳; ③素体阳虚阴盛。
昨晚外出受凉,今晨觉恶寒,微发 热,头痛,咳嗽,气喘,痰稀白,无汗。
诊得: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分析:
病因病机——寒邪外侵(着凉) 病位——表(肺,皮毛) 性质——寒证 邪正斗争情况——病初起,邪盛正气 未伤
诊断:风寒束肺证
2/9/2021
中医基础理论辩证
2
二、 辨 证 过 程
辨——辨认,辨别。
阴虚证 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手足心热、小便 机体阴液亏损所致 短黄、舌红少苔、口干少苔、脉细数
阳虚证
形寒肢冷、面色
机体阳气不足
口淡不渴、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
脉弱
2、实证
特点:为邪气过盛反映的症 候——邪正斗争激烈阶段
病因病机:①外邪侵入正气未 伤;②内脏功能失调,代谢障 碍病理产物。
主证:体形壮实,精神亢奋, 声高息粗,腹痛拒按,大便秘 结或下痢热重,小便短赤,舌 苔厚腻,脉实有力
2/9/2021
中医基础理论辩证
19
虚证与实证的鉴别
病程
形态
疼痛 二便 舌象 脉象
虚证
多见 久病
表现为不足: 精神萎靡、身 倦乏力、气弱 懒言、消瘦。
隐隐 便溏、 舌淡 痛喜 尿清 嫩
按长
细弱
实证 多见 表现为有余亢 剧痛 便秘、 苔厚 实而
病因病机:邪气不盛,不能直 入于里,正气不足,不能拒邪 于外
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 苦咽干脉弦
2/9/2021
中医基础理论辩证
10
表证与里证的鉴别
病因 起病 病程 病位 病情 证候特点
表 外感六 急 短 浅 轻 淫邪气
发热、恶寒、 苔薄、脉浮
里 ①脏腑功 缓 长 深 重
中医基础理论辩证
6
一、 表里 辨证
表里——辨别 病变部位、病 情轻重、病势 趋向的纲领。
一、 表里
1、表证—外感病初起阶段 特点: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 病因病机:外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
主证:恶寒(恶风)发热,舌苔薄, 脉浮
兼证:鼻塞、头痛、咳嗽、身疼项 强、咽喉肿痛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苔薄、脉浮
新病 盛、兴奋顽躁、
尿短 腻 有力
形体壮实、声

高气粗。
四、 阴阳
阴阳—辨别疾病类别的纲领
阴阳是辨证的总纲,既概括整 个病情,又可分析一个证候, 并且可以概括其他六纲。
辨别阴证阳证的关键在于辨别 寒热。
寒热定阴阳 寒—阴 热—阳
2/9/2021
中医基础理论辩证
21
主证:恶寒或畏寒喜暖,肢冷 倦卧,面色 白,口淡不渴, 小便清长,大便溏泄,舌淡苔 白而润滑,脉迟或紧
2/9/2021
中医基础理论辩证
13
2、热证
特点:机体机能活动亢进的证候
病因病机:①感受热邪;②素体 阳盛阴虚;③七情过激;④饮食 劳倦;⑤房事不节。
主证:恶热喜凉,渴喜冷饮,面 红目赤,烦躁不宁,小便短赤, 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中医基础理论辩证
17
虚证类型表
类型
主证
病因病机
血虚证
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 血液不足、不能濡养脏腑 心悸失眠、手足麻木、妇女月经量少衍期 经脉组织器官。 或闭经、舌质淡、脉细无力。
气虚证 面白无华、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乏 全身或某一脏腑机能减退 力、自汗、动则诸证加剧,舌淡脉虚弱。 而致。



八纲归纳为阴证、
阳证、表证、里证、
寒证、热证、虚证、
实证八类基本证候
群。
中医基础理论辩证
5
八纲辨证是概括其他辨证的纲 领,它是根据病人的整体证候 表现之总和概括出来的规律。
疾病的临床表现虽然错综复杂, 但基本上可以用八纲来加以归 纳,找出疾病的关键,掌握要 领, 从而确立治疗的依据。
2/9/2021
2/9/2021
中医基础理论辩证
8
2、里证—病在脏腑、气血、骨髓 特点:病位深,病势重,病程长
病因病机:
①表不解内传入里;②外邪直中 以脏腑证候为主
2/9/2021
中医基础理论辩证
9
3、半表半里证
特点:病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 而在半表半里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外感病的辨证
六经辨证
病因病机辨证——针对病因病机 辨证
2/9/2021
中医基础理论辩证
4
第 一 节
八 纲 辨 证
2/9/2021
八纲——阴阳、表 里、寒热、虚实
八纲辨证——根据 四诊所收集的资料



经过分析综合,把
疾病表现的类别、 实
八纲

部位、性质、邪正 盛衰情况,用阴阳、 表里、寒热、虚实
一、 概 念
2/9/2021
辨证是中医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 法。
一般辨证过程:
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根 据四诊收集的资料(病因、症状、 体征)
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进行综合
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位、 性质、邪正盛衰情况及其内在联 系和各病变间的关系
作出诊断
中医基础理论辩证
1
举例1: 李XX 男 24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