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基础第1章地球运动第3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鲁教版

合集下载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四季的更替课件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四季的更替课件

[特别提醒] “昼夜等长”的两种情况 (1)“无论时间怎么变,地方不变”——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无论地方怎么变,时间不变”——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昼弧和夜弧的弧度代表昼夜长短( 如下图)。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欧美 春分至夏至 夏至至秋分 _秋__分___至__冬__至__ _冬___至__至__春__分__
我国 立春至立夏 _立__夏__至__立__秋___ 立秋至立冬 立冬至立春
物候 3、4、5 月 6、7、8 月 _9_、__1_0_、__1_1_月 __1_2_、__1_、__2_月
五带的南热、带北温带::有无阳阳光光直直射射,、全年极皆昼夏极夜 现象,季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 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
题,甲地地方时7:00日出,则17:00日落,昼长为10小时。
答案:3.D 4.B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5~7题。
5.图中a、b、c、d四地,位于北半球的是( )
A.a
B.b
C.c
D.d
6.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 )
A.a、c、b、d B.a、b、c、d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取决于昼弧和夜弧的长短 (1)昼弧和夜弧的界线:__晨__昏__线__。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1

1.3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5.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地示意图。

6.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教学重点】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教学设计】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1.地球的自转(提问)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提问)地轴的空间位置有何特点?——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提问)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提问)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少?——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这叫做1个恒星日。

即地球某一子午线连续两次通过某一恒星的时间间隔,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提问)1个恒星日是否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天?——不是,我们平时说的一天是24小时,被称为一个太阳日,它是一个昼夜更替的周期,而不是地球自转的周期。

第1章 第3节 第2课时 地球的运动

第1章 第3节 第2课时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地球的运动主要是自转 和公转运动的叠加运动。 地球是倾斜着身子绕日公转 的。 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平面。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一、黄赤交角
• 概念: • 大小: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 定的时间内可以看做是不变的。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 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
知 识 回 顾: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征 1.自转特征: 中心:假象的地轴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方向: 周期: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太阳日—24小时 速度: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全球各点15°h 线速度:赤道线速度最大,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2.公转特征: 中心: 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速度: 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 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
夏至 6月22日
(1月初)
近日点
远日点 (7月初) 秋分 9月23日
冬至 12月22日
23 ° 26 ´ N~23 ° 26 ´ S 太阳直射的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回归线 23°26´N称为_________________ 。
南回归线 23°26´S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66°34´N 23°26´N
23°26´S
太 阳 光
66°太阳直射赤道
66°34´N
23°26´N
23°26´S
太 阳 光
全球昼夜平分
66°34´S
冬至日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1 地球的运动之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1  地球的运动之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3课 地球的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教学目标 1、 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 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3、 通过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4、 分析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之间的关系。

重点:太阳运动的特点。

难点: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教学过程: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速度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 向 。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 星。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做作 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做作 方向旋转。

注意:经纬线形状、极点、赤道和旋转方向。

在右图方框内以南极为中心作图。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º)所需的时间。

为1 日,为 时 分 秒。

1太阳日为 小时。

恒星日:需要人为规定一个参照点——宇宙中的任一颗恒星都可以。

地球自转一周后,因公转离开原地,E1到E2是地球一天中公转的弧长,但是,此弧长与地球到恒星的距离之比几乎为零,地球公转已被忽略,故三颗恒星对地球而言实为一颗恒星。

E 1P 到E 2P 地球自转360º,时间为23时56分4秒。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即地球从E 1到E 2没有完成以太阳为参照物的周期运动,至E 3P 点才再次与太阳重合,就地球自转而言,旋转了360°59”,称一个太阳日周期为24小时。

太阳日是生活周期,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西 东 太阳例1、乘船从上海至旧金山,船上乘客观察的现象正确的是()A、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B、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大于24时C、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小于24时 D、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3、速度:线速度:单位时间走过的线长。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 km/h),向高纬,两极为。

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

旋转体速度快慢的计量值。

地球各地角速度,为°/小时,两极为。

例2.完成右表,填写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二、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1、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方向绕太阳运转。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一、课标解析认识地球运动的规律;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轴: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的,其北端始终指向附近。

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1恒星日:真正的周期,地球自转,用日:昼夜更替的周期,地球自转,用度:极点为,其他各处相同,线速度:自向减小(赤道处最大)。

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呈;从南极上空看呈。

周期:一个年,日时分秒。

形状:近似正圆的。

2.公转轨道:近日点:初。

远日点:初。

角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速度线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1.地球运动是与的叠加。

2.黄赤交角:指平面与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3.影响:使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运动,并使地面获得太阳的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三、典题解析1.在下图中表示太阳日的是()A.a B.b C.a+b D.a-b解析:时间与我们生活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的,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每一天长短的确立的理解程度。

就能力考核来说,则也可以说是看看考生对从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的强弱。

题目中隐含着的一个知识点是: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公转的方向是一致的。

即,从空中看地球,如果其公转方向是逆时针的(如该图所示),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也一定是逆时针。

有了这个基础常识,读图即可以明白,太阳日比恒星日长。

答案:C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角∠α、∠β的度数是,从其大小及其所对应的弧长分析出地球自转速度的特点是。

(2)图中C点的经度是,如果E点是10点钟,则C点的时刻是点钟。

(3)由C向A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发生向(东、南、西、北)偏移的现象,由C向D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发生向(东、南、西、北)偏移的现象。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涉及到经度的概念、地球自转速度、时间计算和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等知识点。

首先根据经度的概念得出∠α、∠β的度数是45°。

高中地理 必修 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高中地理   必修 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学习目标:1.利用地球仪演示和多媒体动画,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特征。

2.通过地球仪演示和讲解,并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从而加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现象和读图分析,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从而学会运用相关图表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黄赤交角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前边两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这节课我们将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板书)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呢?学生回答:自转和公转运动。

我们先一起回顾地球的自传运动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

(板书)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地球的自转(板书)由初中所学的知识我们了解到,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自转轴就是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图3以太阳作参照。

在图2中可看出,地球在E2处时,P点还未两次对着太阳,即以太阳作参照时,地球自转还不到一周360°。

【演示动画】:地球继续自转(即P点继续绕圆运动),但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到E3处时,动画暂停,P点两次对着太阳。

【提问】从E1到E3,相对太阳来说,地球是否自转了一周,自转角度是多少?学生回答:自转了一周多。

点击鼠标显示连线和“太阳日”。

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注:“三点共线”是指地面上某点位于地心与太阳的连线上)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

从E1到E3的时间间隔称一个太阳日,长24小时,其自转的角度是360°59′。

完成表格内容,总结比较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差异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自转与公转的特点》

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自转与公转的特点》

太阳入射光线与地平面的夹 角,称为太阳高度角。当太 阳高度角为90度,为太阳直 射。
A
B
(1)下图表示地球公转轨道和太阳的位置。2009年10 月4日是浙江海宁观赏钱塘潮的最佳时期。在力上画出 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用圆圈表示地球,同 时画出地轴)。(10分)
自转与公转有何关系
1447千米/小时
150
1670千米/小时 150
600 300 00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三)地球的自转速度
角速度:相同。均为15°/小时(除南北极 点外) 线速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赤道最大, 两极最小为0,南北纬60°约为赤道的一半。
地表线速度大小(海拔为0) V=1670·cosφ千米/小时(Φ表示当地地理纬度)
每天提前:24时- 23时56分4秒=3分56秒;
一周后共提前:3分56秒×7天=27分32秒。
思考: 某中学的一个天文小组观测天狼星,在 2007年7月3日晚上9点,通过天文望远镜的镜筒 恰好看见了天狼星。请问,明天晚上再次在天 文望远镜镜筒看到天狼星的时间是几点钟? 一周后,再次在天文望远镜镜筒内看到天狼 星的时间是几点?
据图1.18和阅读课本P15内容自主完成以下表格
概念 轨道 方向 周期
角速度 速度 线速度
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
概念 轨道
方向 周期
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自西向东
365日6时9分10秒(1恒星年)
速度
角速度 平均约1°/天(近日点最快 远日点最慢)
(2)若此角度变小,则地球上太阳直 射的范围及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将 如何变化?
(2)太阳直射范围增大(此角度变小, 黄赤交角变大,回归线在北半球向北推, 在南半球向南推)。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夏 季北移,冬季南移移动范围增大。

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五课时)导学案

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五课时)导学案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五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预习案】【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纲要求】能进行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计算,掌握四季的划分并理解其含义。

【学习目标叙写】1、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及空间变化。

2、理解这些地理意义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的结果。

3、明确四季和五带的形成、划分、分布。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5分钟:自主预习,认真阅读课本21-24页内容(包括“活动”和“阅读”)。

20分钟:再次阅读课本,完成预习案内容,教师指导。

10分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预习案内容,主动生成疑难问题或拓展问题。

【教材助读】一.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1.由于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各地的变化、的变化以及的更替、的划分。

2. 太阳高度指,太阳高度的最大值是;正午太阳高度指。

正午太阳高度在上最大,为,向南北两侧降低。

3.P22页图1-16中,太阳直射,日期为,节气为。

地球上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4.P22页图1-17中,太阳直射,日期为,节气为。

观察到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为;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5.P22页图1-18中,太阳直射,日期为,节气为。

观察到正午太阳高度在最大,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观察到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为;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6.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长。

7. 上永远昼夜等长,日全球昼夜等长。

8.根据课本P22插图分析一年内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填写下表:二.四季和五带9.南北回归线之间为带,有现象;南北极圈内为带,有现象。

10.地球公转造成地球地区明显的四季变化。

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和的季节变化。

11.夏季是的季节;冬季是的季节;春秋两季是季节。

11.在下图中表示五带的划分:【预习自测】1.画二分二至日全球昼夜分布图(画出太阳光线、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夏至冬至春秋分【我的疑问】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五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探究案】【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纲要求】能进行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计算,掌握四季的划分并理解其含义。

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运动

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运动

本节主要内容: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2、绕转中心:地轴。

①地轴倾斜角:66°34′②地轴的指向:北极星③北极星的观测条件:北半球、夜晚66°34′(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3、自转方向:侧视自西向东、俯视北逆南顺侧视北极俯视南极俯视(不管什么视角,箭头都是自西指向东。

)(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4、周期(1日):太阳日恒星日时间:24h 时间:23h56′4″参照物:太阳参照:遥远恒星转过角度:361°用途:日常生活转过角度:360°用途:研究,真正周期(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线速度角速度规律:除极点为0外,任何地方15°/h 概念:地面某点在单位时间内随地球转过的角度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

概念:地面某点在单位时间内随地球转过的路程A A′CB C′B′N SP14读图思考(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影响线速度的另一个因素:海拔。

成正比(二)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与自转方向一致)(二)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二)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3、周期:恒星年和回归年恒星年:概念:地球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真正周期)时间:365天6时9分10秒回归年:概念: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回归的时间时间:365天5时48分46秒(二)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4、公转轨道及特殊位置时间: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二)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5、速度①平均速度:角速度59′/天,线速度29.3km/s②速度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开普勒第二定律地球绕太阳公转,相同时间内向径(日地连线)扫过的面积相同。

B 1A 1ab T TB 2A 2B A 太阳行星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课本P14读图思考夏半年地球靠近远日点,速度慢,公转所用时间长;冬半年地球靠近近日点,速度快,公转所用时间短。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The rotation and revolution of the earth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XUEXIMUBIAO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结合地球运动示意图,判断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问题导学
WENTIDAOXUE
阅读课本P2-4(地球的自转),思考:
材料一:甘肃酒泉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中心海拔1000
米,地势平坦,荒无人烟,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8.7°C, 常年干燥少雨,多睛天,云量小,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 材料二:山西太原
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尚岚县的高原地区, 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周围有高山阻隔,缺少夏季风影响, 年平均温度为4-10℃,气候干燥,晴天多。 材料三:四川西昌
除极点外(极点=0),任 何地点都相等,约15°/h
• 由赤道至两极递减 • 赤道最大,极点=0 • 60°纬线约为赤道的一半
近日点(1月初) 速度快
远日点(7月初) 速度慢
当堂检测(15')
DANGTANGJIANCE
1. 发射到宇宙中的同步卫星应与( ) A.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 B.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C. 地球公转的线速度相同 D.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相同
思考:同一纬度海拔不同的地区自转速度有何差异?
两地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海拔高地区(高山或地球同步卫星上)自转线速度快;低海拔自转速度慢。
因素 纬度 海拔
影响 海拔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纬度相同,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关系 负相关 正相关
知识拓展
ZHISHITUOZHAN

第三节 地球运动公转的现象

第三节 地球运动公转的现象

第一章行星地球主备:蒋福祥审定:曾琪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课标解读】一、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二、学习目标1.了解四季的天文含义,五带的范围。

2.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3.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超前预习】四、地球的公转意义1.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意义: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B100________和B101________的变化来描述。

B102________反映日照时间的长短;B103________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反映太阳辐射的强弱。

2.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a. 北半球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B104________,此时段,北半球各纬度昼长B105________夜长,纬度越高,昼越B106________,夜越B107________。

南半球B108________。

b. 北半球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B109________,此时段,北半球各纬度昼长B110________夜长,纬度越高,昼越B111________,夜越B112________。

南半球B113________。

c. 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且达到一年中的昼B114________、夜B115________,纬度越高昼越B116________,夜越B117__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B118________现象。

南半球相反。

d. 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且达到一年中的昼B119________,夜B120________,纬度越高昼越B121________,夜越B122__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B123________现象。

南半球相反。

e. 春分日或秋分日:全球B124________。

f. 赤道:全年B125________。

高中地理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知识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知识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名师导航知识梳理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自转运动①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②地球自转的周期: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点的一日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称一个恒星日;以太阳为参考点的一日时间长度为24小时,称—太阳日。

③地球自转的速度:包括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2)公转运动①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②地球公转的轨道为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

③地球1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④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天文学上所说的回归年长365日5时48分46秒。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在同一瞬间,地球只有一半面向太阳,向阳的半球形成白天,背阳的半球形成黑夜,昼夜不断交替。

(2)产生时差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3)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球的自转平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目前的角度是23°26′。

它的存在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作有规律的变化。

(3)昼夜长短的变化:当北半球夏半年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的最大值,极昼范围也达最。

(4)四季的更替: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造成地球表面的季节更替。

疑难突破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剖析: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公转。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征可以从运动的方向、运动的周期和运动的速度等三个方面来说明。

对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在学习时可利用比较法,通过对比加深认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优质课件%28共52张PPT%29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优质课件%28共52张PPT%29
雅典的区时=8时45分—1小时*(8—2)
=8时45分—1小时*6
=2时45分
我国外交部某官员从北京到美国 纽约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会议在当地 时间9月23日上午9点开始,飞机飞行 约为10小时,而这位官员乘坐北京当 地时间9月23日上午5点飞往纽约的飞 机,他是否能及时赶到会场?
思路:纽约位于西五区,两地相差13个时 区,北京时间9月23日上午5点即纽约时间22 日16时,飞10小时后为23日凌晨2时,所以 能按时参加会议。
2.昼夜的界线:晨昏线
晨昏线
【多角度观察晨昏圈】:区别晨线、昏线
请找出晨线?
6:00
A 0º
B
0:00
C B

18:00
A 12:00
指出赤道上的子、午、晨、昏对应的四个时刻。
赤道 B
B1
晨 A1
23o26’S
线A
66o34’S S
N
C1

66o34’N
C线
23o26’N D1
D
【晨昏线的六个特点】
由南回归线 由赤道
向南北两侧降 向南北两侧

降低
北半球昼 最短 昼夜平分 夜 最长
五、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针对训练】
6
22
ON OM
23°26′N,45°W
夜长=(24-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2
【针对训练】
B D
1.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1)夏至日 ①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②南半球的各纬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2)冬至日 ①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②北半球的各纬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③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0°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 度数相减;两地在0°经线的两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 加。即“同减异加”。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3节地球的历史(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3节地球的历史(含答案)

第3课 地球的历史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1.理解地层的概念和沉积岩的形成 2.理解化石的形成及其意义3.了解地质年代表,能简单描述地球的演化历史知识点01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一)化石1、地层的概念: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2、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在沉积岩形成的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3、生物的生长过程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科学家发现了不同时期主要生命形式的特点及其变化,并以此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二)地质年代表1、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

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2、地质年代表 冥古太古元古显生宙目标导航知识精讲3,科学家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

【即学即练1】确定地层时代和顺序的依据是()A.地层的新老关系B.地层层理C.地层中所含化石D.地层上下排列【答案】C【详解】地层一般是由上而下越来越古老,但由于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有可能出现特殊情况,因此地层排列的顺序不一定是当初形成的时间顺序,而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因此地层中生物的化石是确定地层时代的最可靠的依据。

知识点02 地球的演化历程(一)前寒武纪1、前寒武纪是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前的漫长时期,包括了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

2、地球形成之初,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

2019-2020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课件:1.3.2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019-2020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课件:1.3.2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纬度一
全球昼
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南
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南半
变化
夜平分
半球相反
球相反
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处于①段
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处于③段时:
季节 时: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太 全球昼 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太阳直射
变化 阳直射点处于②段时:昼长夜短, 夜平分 点处于④段时:昼短夜长,昼渐长,夜
要点探究
(3)晨昏线通过B点之日,与北京(40°N)所处纬度不同,正午太阳高度却相同 的纬度是 16°34'S 。
[解析] 结合上题可知,晨昏线通过B点之日,太阳直 射点的纬度位置为11°43'N,与北京(40°N)所处纬度 不同,正午太阳高度却相同的纬度是16°34'S。
要点探究
(4)在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上海的白昼时间逐渐 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 减慢 。
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相反
渐短;南半球相反
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 特殊
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 变化
球相反
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 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
要点探究
3探.四一究季点更替 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从天文现象来看,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
化,这种变化决定于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
要点探究
探究点 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

天文 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就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如我国传统
四季 上以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
冬(11月7日或8日)划分四季
气候 四季
以气温为标准。北温带地区的国家,一般把3、4、5三个月划为春季;6、 7、8三个月划为夏季;9、10、11三个月划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为 冬季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例:已知北京(东八区)的时间为5月21日10时,问(1) 莫斯科(东三区)是什么时间?(2)华盛顿(西五区) 是什么时间?
采用数轴方法计算。 首先画一条时区线,然后找到已知的时区,在上面标 上已知的时间,然后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每往东边数 一个时区则加一小时,每往西边数一个时区则减一个 小时。
例:已知伦敦(中时区)的时间为5月25日18时, 问(1)北京(东八区)是什么时间?(2)旧金 山(西八区)是什么时间?
右图中中心点表示北极,阴
影部分为3月21日,非阴影部
分为3月22日,读图并回答:
(1)NA的经度为

NB的经度为 。
(2)这时北京时间为3月
日 时。
右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的一部
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EMF地方时为18:00,则A
点的地方时为
,B点的
地方时为

若EMF的经度为120ºE,则北京
时间为 。
夏至 6月22日前后 23°26´N
秋分 冬至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0°(赤道) 23°26´S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
昼夜交替与时差
为什么有昼夜交替呢?
假设地球本身发光; 假设地球透明;
假设地球不运动;
地球本身不发光, 不透明,所以有昼
夜现象产生。
昼夜交替
昼夜交替的原 因
运动 形式 自转
公转
旋转 中心 地轴
太阳
方 向
自西 向东
周期
一个恒 星日 一个恒 星年
速度 角速度 15°
线速度 不等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赤道平面:过地心 并与地轴垂直的平 面
黄道平面:地球 的公转轨道面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高一年级第一章第三节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高一年级第一章第三节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标要求: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

地球自转与时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使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地球公转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难点比较多。

教材以“地球的运动”为标题。

先讲述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包括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并设计活动比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

对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要是从地球自转与时差和地球公转与季节两个大的方面来阐述。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主要从昼夜的产生、昼夜更替和地方时的产生层层推进,最后具体分析时区的划分,体现“学习身边有用的地理”的课标精神。

而教材对较难理解的地球自转的产生的地转偏向力这一地理意义则不作介绍。

至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要通过读图来分析,前后关联的知识点层层递进,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和五带。

对于本节的教学处理,可以按教材的顺序,先讲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再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最后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也可以先把地球自转的特点和地理意义讲完,再讲公转的知识。

第15页的活动目的既是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特点的归纳和应用,又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比较法的适用范围、如何设计比较项目、如何分析比较结果等。

“恒星日与太阳日”是教学中的难点,说明时要把握:第一,某一恒星、地面某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恒星日,太阳日同理;第二,地球自转的同时也绕太阳公转;第三,由于恒星距地球非常遥远,可看作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图1.14中的“三颗恒星”实际上是同一颗恒星;而太阳距地球较近,所以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由此产生了恒星日和太阳日在时间上的差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是产生了昼夜交替,要懂得如何确定晨线和昏线,并要明确晨、昏线上的地点分别正处于日出、日落时刻,其太阳高度为0°,并明确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晨昏线所在平面经过地心;二是产生了地方时差,对于时间计算的问题,要注意讲清基本概念,特别是近似概念,如:时区与区时、区时与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速度加快,住宅建设用地供应 紧张,加之一些城市在对新建住宅楼规划审批环节中存在漏洞,有 些开发商违规施工,超规划建设,导致新建住宅楼层数过多,密度 过大,影响相邻建筑的通风、采光,使基于“阳光权”引发的纠纷 日益增多。我国《物权法》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 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
3.变化规律 (1)纬度分布 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 所在的纬度向南 北两侧递减。
春秋分日 由 赤道 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
三、四季更替和五带 1.形成原因 昼夜长短和_正__午__太__阳__高__度___的时空变化。
2.四季更替
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 最高 的季节

(1)天文四季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
最低
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春季: 3、4、5 月 (2)气候四季夏 秋季 季: :_96_、、__17_0、_、_8_1_1月月
冬季: 12、1、2 月
3.五带 (1)划分依据: 年太阳辐射总量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和 南、北极圈 。
(2)特点:
2.规律 (1)赤道上:终年_昼__夜__等__长__。 (2)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3)北半球
时间
昼夜 长短
分布规律
特殊节气
夏半年( 春分_ 日至_秋__分___ 日)
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 _夏__至___日,北半球各 __越__长___,北极附 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 近出现 极昼 现象 值,极昼范围达最大
合作探 究 攻重难
昼夜长短的变化
材料 天安门广场国旗的升降时间,是根据北京的日出日落时间 确定的。日期不同,国旗的升降时间也有所差异。每年1月11日到6月6 日,升旗由早晨7时36分逐渐提前到凌晨4时36分,平均每天46分逐渐推迟到7时36 分,平均每天推迟52秒钟。12月31日到1月10日与6月7日到6月21日, 每天的升旗时间分别为恒定的7时36分与4时46分。国旗的降旗时间同 样分为逐渐推迟和逐渐提前的两个时段。遇到阴天、雨天和雪天,升 旗和降旗的时间与前一天相同。
第一章 地球运动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理解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重难点) 2.运用图 示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重难点) 3.了解四季更替现象 及五带的划分。
自主预 习 探新知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取决于昼弧和夜弧的长度 (1)昼弧和夜弧: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 半球的部分叫 昼弧 ,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 夜弧 ,如下图:
[归纳总结]__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 应主要抓住“两看”: (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 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 长。如下图所示:
(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 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 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冬半年( 秋分_
纬度越高,昼越 _冬__至___日,北半球各
日至次年
昼短夜长 短,北极附近出 地夜长达一年中最大
_春__分__日)
现 极夜 现象 值,极夜范围达最大
(4)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 相反 。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概念 (1)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 与 地平面 之间的夹角。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的 最大值 ,出现在正午。 2.变化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 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均分成相等的两份。 ①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②昼长=(12-日出时间)×2
③昼长=(日落时间-12)×2 注意:公式①中的日出、日落时间可以不是地方时,只要两者 统一标准即可。公式②③中的日出、日落时间必须是地方时。
(2)√ 赤道上总是昼夜平分,因此总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3)× 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其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 高度最大,但并不是昼最长,夜最短。
(4)× 我国温带地区的四季更替明显,位于热带的地区则不明 显。
(5)√ 五带划分的界线是回归线和极圈,而回归线与极圈的度 数是由黄赤交角来确定的。
(3)划分及特征 五带的划分
(1)太阳直射某地时,该地一定昼最长夜最短。( ) (2)赤道上总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 (3)某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昼最长,夜最短。( ) (4)我国各地四季更替明显。( ) (5)五带的划分与黄赤交角的存在密切相关。( )
【提示】(1)× 太阳直射某地时,该地所在半球一定昼长夜 短,但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只有当太阳直射该地所在半球的回 归线时,该地才会昼最长,夜最短。
1.图中A点的昼长为( )
A.24小时
B.12小时
C.16小时
D.8小时
2.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
A.北京
B.哈尔滨
C.南京
D.广州
1.C 2.D [第1题,图示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 线,A点昼长夜短,根据昼弧长,可判断A点昼长为16小时。第2 题,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1) 北京的日出日落时间每天不同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2)每年1月11日至6月6日和6月22日至12月30日两个时段,北京 的昼长如何变化? 【提示】(1)日出日落时间是与昼长直接相关的。由于地球的公 转,北京的昼长是随季节有规律变化的。 (2)每年1月11日至6月6日北京的昼长逐渐变长;每年6月22日至 12月30日北京的昼长逐渐变短。
(3)根据相关性计算: ①相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相同。 ②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但纬度数相同的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 一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如北纬40°昼长是15小时,那么南纬40° 夜长是15小时。 ③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 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读下图,完成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