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教育与素质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何为“素质”?
素,本义是白色的丝绸,白色的蚕茧,抽出白色的细丝,织出白色的丝绸。引申为一切白色或一切淡色,如白马素车、素衣素裤、素净等等,后来人把不施脂粉也叫素,如素面朝天等。质,顾名思义,就是本质,原本的质地,本来的状态。理解了什么是“素”,什么是“质”,人的“素质”一词就好理解了。素质本是个抽象的名词,它不象不着脂粉的“素面”那样有形有象,看得见,摸得着,它是无形无象的东西,可感受而不可触摸。一个人的素质高低,稍有境界的人都能感觉的到,却不一定都能说得清楚。
素质教育就是把所有的观念、知识、习惯等等一切后天的东西,全部放下来,返回到人先天的最初的本来面目,即返本归真的状态,就是人的本性、佛性,就是人得之于天的最本质、最原始的东西。这就是人的素质的最本质的含义。这是素质的最高层次。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韩愈论述教师的职责,把“传道”放在“授业解惑”的前面,也是这个道理。因为韩愈看到了“传道”比“授业解惑”更重要,是为学的根本,“传道”是其目的,“授业解惑”只是获得真知、获得人生智慧及其人生常识的一种途径而已。
令人遗憾的是,现今的体制教育,素质教育改革的浪潮似乎一浪高过一浪,而成效越来越让人失望。一说搞素质教育,人们想到的就是办个舞蹈班、开个绘画班、书法班、武术班等等。素质教育现场会所展示的也都是这些,似乎这就是素质教育的全部。似乎素质教育就是艺术教育。在艺术教育领域中,学生素质的提升仅表现在吹、拉、弹、唱等技能、技艺的掌握,却始终未见其道德层面的升华。看似娴熟的技艺,若只限于技术层面的练习,学到的只是皮毛,只是“技”,而非“本”,孔子云:“本立而道生”,乐曲背后的深厚内涵——道,则永远不可能被吸纳。
素质教育如果仅停留在单纯的枝节的、外在的、技术层面,而没有一个从人性的高度立足于“道”的层面上的改革教育的总的纲领,那注定要失败的。如果有一个根本的总的改革教育的纲领,那么在此纲领的笼罩下,那些以前成问题的枝节的、外在的、技术层面的问题,或许能有妥当的解决办法或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从而不再成为问题矣。这个总的纲领,应当从人性之高度予以深思,以人性的标准去善加衡量与抉择。全球读经推广第一人著名教育家王财贵说:“当今中国,乃至于全世界,所面临的教育苦恼,乃是出于教育思想之偏离人性之本质而造成的,这是属于思想性的、哲学性的、典范性的失落。如果不从根本上作系统的转向,只在枝微末节上欲求修订,则不但无济于‘长期发展’,且致治丝益棼,最终贻误民族与国家的文明与进步之大好契机。如果教育改革能从根本上着力、能触及问题背后的根源,则走出目前教育所面对之困局,则并非困难之事。一切枝微末节上的困难与问题,亦将随着根本问题之解决,而得迎刃而解也。因此,吾人当注目于根本理念之转变,从此处下力即可正本清源,即可令教育起死回生,人才从而可以得而辈出,造就堂正优雅足以作为世界典范的新中国。”“吾人以为教育当从偏失于人性之处,回归于人性本身,此即是一根本性的、系统性的教育改革之转向处。以此即能正本清源而使教育归于其位也。教育当定位为‘开发人性的工程’,教育之本源与动力即在于‘人性’也,此何有疑哉?往圣先贤可以为吾人作证也,东方西方概莫能外也。顺此道者,教育兴、民族兴!逆此道者,
教育衰、民族衰!吾人在教育领域几十年,对教育的思考亦是几十年。吾人有此自信也。教育即是开发人性之工程,那么‘人性’在教育的应用上,可用两方面来解析,一是‘人性的全幅内容’,一是‘人性的开展历程’。怎样的教育能够按人性开展的历程尽量的开发人性的全幅内容,则是国家应该采用的教育方针。”
今天的素质教育,只注重技能技艺的传授,完全忽略了传道,忽略了技能技艺背后深层的道德境界层面的因素,舍本逐末,不得其道。技能技艺掌握得再多,充其量不过一工匠而已,而且其技能技艺达到一定的层次就再也上不去了,因为他的道德境界、也就是他的素质没有达到那更高的层次,所以它的技能也就提高不上去。
王财贵认为,做为素质教育新典范标准的建立。应着眼于一下四个方面:
一、回归人性。我们现行教育体制内的语文教育和文化教育,远离了人性,障碍了人性,所以,一定要回归人性。
二、把握本质。现行教育体制内的语文教育和文化教育,并没有把握到语文和文化的本质,而是只在枝微末节处耍花招。
三、直截了当。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把语文教育做得很复杂、艰难,其实语文教育不需要如此,语文教育是依照人性,非常自然就可以开展,所以我们要直截了当,直接开发人类的语文天才,让每个人都有高度的语文能力。
四、不再折腾。我们的文化不要再折腾了,我们的教育也不要再折腾了,尤其我们的语文教育不要再折腾我们的学生了,不要再折腾老师了,老师教得轻松一点,学生学得愉快一点,我们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依照这四个标准来建构我们语文教育的新典范。而这四个标准,其实就是一个——合乎人性,如果新典范是从人性出发的,我们就可以说,这个新典范是永恒的典范。
二、国学经典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一)儿童读经的意义
那么,什么教材具备永恒的典范呢?经书!读经,就是“读最有价值的书”。
‘经’,本义是‘织布的直线’,是织成一匹布的先导,引申为常理常道。“经书”,便是涵蕴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这些书自古流传,每个民族都有其历史上共认的‘经书’,如中国的四书五经、印度的吠陀和佛典、西方的圣经等,大体都是给人安身立命的典册。她是人类智慧的直接表露,是抟造文化推动历史的动力核心。今日我们提倡的“读经”教育,所说的“经”,定义较为松动些,亦即说为:“最有价值的书”。范围是举凡经、史、子、集皆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1~ 6年级应学会 2500个生字,认识 3000个生字”。诵读国学经典无疑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儿时诵读的经典诗文,尽管当时不解其义,却常常一生难忘,终生受益。少年时期的博闻强记,往往会打下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把经典诗文中的精华部分移植到学校教学中,为完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识字教学等目标开辟了一条捷径。如《三字经》(1128字)《弟子规》(1080字)等几个篇目,其文字总量达到 3000多字,其中不重复的字近2500字,如此凝炼,是现行其它教材所不及的。由于《千字文》中没有一个字重复,而且又都是常用字,所以学会这一千字之后,一般人就可以应付日常生活中的需要了,再说这些字的结构与笔划可说是汉字的代表,自然而然就成为儿童学习写字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