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的特征
动物疫病防控知识
动物疫病防控知识一、概述过去的动物疫病主要危害动物健康,制约畜牧业生产和产品出口。
但随着社会发展,人畜共患病的增加,动物疫病影响和危害远远超出了行业和一个国家的范围,上升为影响公共卫生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经过“非典”和禽流感后,动物疫病的危害受到高度关注。
⏹狂犬病能感染人和所有哺乳动物,全球每年有3.5~5万人死于狂犬病。
⏹鼠类能传给人的疾病有50多种。
⏹旋毛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致人死亡的疾病,可感染人和150 多种动物,目前全世界都有发生,主要通过未煮熟的猪肉传递给人。
⏹据测,100kg 体重的患病猪,具有感染360 个人的潜在力。
结核杆菌能使人和50多种哺乳动物,20多种禽类感染。
据WHO 报告,目前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感染率印度居世界第一,中国第二。
这些年来,中国结核感染呈上升趋势。
SARS 2003年来去无踪。
2003年底开始在亚洲多个国家暴发H5N1亚型高致病型禽流感,死亡和扑杀家禽8000多万只。
禽流感是一种世界性疾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地。
特别是2003年底以来东南亚禽流感风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且造成危害越来越大。
⏹近年来,印度的鼠疫,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疯牛病,美国的牛结核,亚洲的非典,全球的艾滋病等均为动物疫源性疾病,疫情警报不断地惊扰着世界的神经。
⏹曾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动物,如今却给人类带来越来越多的疾病,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二、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一)动物疫病的特征⏹(二)动物疫病发生的条件⏹(三)传染病的分类⏹(四)动物传染病的发展阶段⏹(五)动物疫病的流行过程三、传染病的分类⏹3.1.按病原体分类⏹病毒病、细菌病、支原体病、螺旋体病、放线菌病、真菌病等。
⏹3.2.按受侵害的主要器官和组织系统分类⏹败血性传染病、消化系统传染病、呼吸系统传染病、神经系统传染病、生殖系统传染病、皮肤性传染病等。
⏹3.3.按动物种类分类⏹猪传染病、牛传染病、羊传染病、鸡传染病、鸭传染病、鹅传染病、犬传染病等。
商品猪屠宰检疫常见疫病症状及处理
商品猪屠宰检疫常见疫病症状及处理商品猪是供食品屠宰场生产肉品的猪,其健康状态直接关系到生产质量和肉类安全。
在商品猪屠宰检疫中,常见的疫病有以下几种,其症状及处理方法如下:1. 乳房炎症状:乳房肿胀、硬化、疼痛,乳头出现混浊的液体。
处理:立即隔离生病猪只,服用消炎药物。
同时对装备、收容场所及工作人员进行消毒。
2. 猪瘟症状:发热、食欲减退、精神萎靡、咳嗽、喉头红肿或溃疡、鼻涕增加、眼结膜炎、腹泻、肌肉震颤等。
处理:无特效治疗方法,应立即将病猪连同惨淡的物品隔离处理,进行消毒。
劝退受到污染的生宰从业人员后立即进行彻底的消杀处理。
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症状:呼吸急促、嗓子发干、喘息呼气又困难且伴有咳嗽,眼结膜充血和流口水。
4. 伪狂犬病症状:行动迟缓、站立不稳、腰部无力,后肢瘫痪,呼吸急促。
有时,伪狂犬病的症状会反复出现,而其发病周期与神经系统有关,不易发现,但是查体明显。
5. 传染性胃肠炎症状:严重的呕吐、下痢和腹部痛,伴有发热、喉部疼痛和暴躁。
处理:隔离病猪,及时进行补液等治疗措施,并对收容场所和工作人员进行消毒。
同时,注意防止疫情扩散。
6. 营养性贫血症状:贫乏、精神不振、食欲不振、皮肤变白、肌肉缩小。
极度病猪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虚弱和缓慢器官衰竭。
处理:给予高蛋白饲料加强猪饲喂,补充铁、叶酸等必需的微量元素,以激活猪身体内的骨髓造血能力,提高免疫力。
以上为商品猪屠宰检疫常见疫病症状及处理方法,商家和养殖户应定期对猪群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疑似病猪,立即隔离治疗,有效防止疫情的蔓延和肉类产业损失。
几种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特点与临床表现-文档资料
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其次是通过皮肤伤口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炎热多雨季发病较多。 本病常呈散发性或呈地方流行性,有时呈暴发性流行。
五、猪丹毒
(二)最急性型临床表现: ------病程极短,在没有任何可见临床表现情况下,多突 然死亡,剖检也无明显可见病理变化,偶可见于爆发初 期。
四、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 传染病。
四、猪瘟
(一)流行特点 自然条件下,猪、野猪是猪瘟病毒唯一宿主。不分
年龄、性别和品种均易感。 传染源为病猪、愈后带毒和潜伏期带毒猪。 病毒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也可经眼结膜、
伤口、人工授精感染,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然而
消化道症状表现:口角流出大量黏液,常为排除黏液,甩头 或吞咽。嗉囊内积有液体状内容物。排黄绿/白色水样稀便。
生殖道症状表现:蛋鸡产蛋停止或产软壳蛋。 神经系统异常:神经症状,如翅、腿麻痹,站立不稳,最后 体温下降,不久在昏迷中死去 。
三、新城疫
(二)临床表现 慢性型:多发生于流行后期的成年禽,常为以神经症状为主 。
五、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 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急性型表现为败血型或在皮肤 上发生特异性红疹,慢性型表现为非化脓性关节炎或增 生性心内膜炎。
五、猪丹毒
(一)流行特点 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感染动物主要为
猪,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易感,以3-6月龄青年猪发 病率最高。其他动物如牛、羊、马、狗、鹿以及家禽、 鸟类也有感染本病的报道。人也可感染。
六、猪肺疫
(一)流行特点 本病的传染源为病猪及健康带菌猪。各年龄的猪均
畜禽疫病的发生特点及其对策
● 鼻气管、鸟疫杆菌感染
● 特征: 禽生长迟缓、死亡、单侧或双侧结膜炎、 气囊炎、严重病变主要见于成禽、母禽、经济损失 惨重呈世界性流行趋势.
● 禽流感的新亚型特征:
● 亚型多 ● 各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保护,防不胜防 ● 各亚型毒力差异性大 ● 大多以非典型形式出现 ● 无明显的流行季节
● 强毒性新城疫
● 衣原体及其感染性疾病
● 鹦鹉热衣原体——结膜炎、鼻炎、生殖障碍、 流产、 水样血样腹泻
● 沙眼衣原体——包涵体结膜炎、淋巴肉芽肿等
● 立克次氏及其感染性疾病
● 猪附红细胞体——附红细胞体病 ● 塞氏埃里希氏体——马结肠炎 ● 反刍兽可厥氏体——心水病 ● 恙虫病立克次氏体——恙虫病 ● 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斑疹伤寒 ● 贝氏柯克氏体——发热、免疫缺陷病
● 马立克氏病毒——马立克氏病 ● 伪狂犬病病毒——伪狂犬病 ● 鸭传染性肝炎病毒——鸭传染性肝炎
● 朊病毒等及其感染疾病
●朊病毒——疯牛病、羊痒病 ●卫星因子——丁型肝炎等
● 细菌性病原体及其感染性疾病
● 大肠杆菌— 仔鸡白痢、仔猪白痢、卵黄性腹膜炎、气囊 炎、乳房炎、断乳后腹泻、仔猪水肿、菌血症
● 代谢性疾病导致或同时发生的疾病
● 病毒性疾病 ● 细菌性疾病 ● 代谢性疾病 ● 寄生虫性疾病
● 寄生虫性疾病导致或同时发生的疾病:
● 病毒性疾病 ● 细菌性疾病 ● 代谢性疾病 ● 其它寄生虫性疾病
● 禽畜混合性疾病的原因分析
● 养殖设施简陋、抗应激性能力差 ● 养殖环境中存在有大量各种致病因素(病原体等) ● 畜仔、禽雏质量、饲料、管理水平差,仔雏抗病
● 寄生虫及其感染性疾病
● 球虫——鸡、兔等动物球虫病 ● 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白冠病 ● 涤虫——涤虫病 ● 蛔虫——蛔虫病 ● 疥螨——疥螨病(猪癞) ● 蚤、虻、蚊、蝇等——叮咬畜禽、瘙痒症、
动物疫病科普
动物疫病科普疫病是指在动物群体中传播的一种疾病,它会对动物的健康和生存产生严重影响。
疫病的传播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和水源传播等途径进行。
本文将从疫病的定义、常见动物疫病、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科普。
一、疫病的定义疫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在动物群体中传播的一种疾病。
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寄生虫或真菌等微生物。
疫病的传播会造成动物的生理功能紊乱,导致免疫力下降,甚至死亡。
二、常见动物疫病1. 猪瘟猪瘟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猪类动物。
猪瘟的症状包括高热、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等,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隔离患病猪只等。
2. 禽流感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家禽。
禽流感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严重时会导致大量禽类死亡。
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隔离患病禽只等。
3. 狂犬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感染狗、猫等哺乳动物。
狂犬病的症状包括恐水、恐光、痉挛等,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控制犬只数量等。
4. 疯牛病疯牛病是由朊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牛类动物。
疯牛病的症状包括神经系统异常、行为异常等,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包括禁止使用动物脑、脊髓等高危部位的产品、加强动物检疫等。
三、预防措施1. 加强动物检疫动物检疫是防止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对进出口动物进行检疫,可以及时发现疫病患者并采取相应措施,阻断疫病传播途径。
2.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疫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给动物接种相应的疫苗,可以提高其免疫力,减少感染疫病的风险。
3. 隔离患病动物对于已经感染疫病的动物,应及时隔离,防止其与其他健康动物接触,减少疫病传播的可能性。
4.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动物圈舍的清洁和卫生是预防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期清理圈舍、消毒器具等,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总结:动物疫病对动物的健康和生存产生严重影响,也会给人类带来经济损失。
列出5种一类动物疫病的名称
列出5种一类动物疫病的名称一类动物疫病:家畜疾病1. 口蹄疫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家畜疾病,主要影响牛、猪、羊和鹿等蹄类动物。
这种疾病会引起发热、口腔溃疡、蹄部病变等症状,并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口蹄疫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污染的饲料和水源。
2. 猪瘟猪瘟是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猪类疾病,由猪瘟病毒引起。
这种疾病主要影响猪类,会导致高热、呼吸困难、消化系统症状等,并可能导致死亡率高达100%。
猪瘟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和污染的物品传播。
3. 禽流感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疾病,主要影响鸡、鸭、鹅等禽类动物。
这种疾病会引起呼吸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等,并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禽流感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污染的物品传播。
4. 疯牛病疯牛病,也称为布病,是一种由变态蛋白质(PrP)引起的牛类神经系统疾病。
这种疾病主要影响牛类,会导致神经系统紊乱、运动障碍和行为异常等症状,并最终导致死亡。
疯牛病通过感染的动物组织或食用含有感染物的饲料传播。
5. 猪链球菌感染猪链球菌感染是一种由链球菌属细菌引起的疾病,主要影响猪类。
这种疾病会引起发热、呼吸困难、皮肤病变等症状,并可能导致败血症和死亡。
猪链球菌感染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污染的物品传播。
总结:家畜疾病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口蹄疫、猪瘟、禽流感、疯牛病和猪链球菌感染是常见的一类动物疫病。
这些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会导致严重的病症和经济损失。
为了控制和预防这些疾病的传播,农民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实施严格的防疫措施、加强动物养殖管理,并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只有通过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才能保护家畜的健康,维护农业的稳定发展。
商品猪屠宰检疫常见疫病症状及处理方法
商品猪屠宰检疫常见疫病症状及处理方法
1. 猪瘟:症状包括高热、凝血障碍、呕吐、腹泻、咳嗽等。
处理方法是立即隔离患
病猪只,消毒猪舍及周围环境,使用病毒灭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2. 猪链球菌病:症状包括高热、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等。
处理方法是使用抗生素治疗,并加强饲养管理,保证猪只环境卫生。
3. 伪狂犬病:症状包括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肌肉痉挛等。
处理方法是对患病猪只
进行安乐死,同时进行消毒、隔离和预防接种工作。
4. 圆环病:症状包括皮肤出现圆形红斑、瘙痒、咳嗽等。
处理方法是进行合理用药
治疗,同时进行猪舍和周围环境的清洁消毒。
5. 猪肉中圆虫感染:症状包括食欲减退、消瘦、腹泻等。
处理方法是进行驱虫治疗,并注意加强猪舍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7. 霍乱:症状包括剧烈呕吐、腹泻等。
处理方法是立即隔离患病猪只,进行合理用
药治疗,并加强环境卫生和疫情监测。
动物疫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动物疫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近几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不断调整,畜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养殖效益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动物疫病仍然是制约着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每年的畜禽死亡和出栏降低都给养殖场户造成很大的损失,甚至会出现毁灭性的打击。
同时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还会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严重时会引发人畜共患病,危及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本文分析了动物疫病发生流行的特点、发病规律和原因、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维护公布公共卫生安全,保护人们身体健康。
1 动物疫病的流行特点1.1 “输入”型动物疫病增加目前,养殖场研发培育新品种和自繁自养的能力及水平还不高,养殖场畜禽种源来源不固定,多途径、多渠道购买种畜禽,很多养殖场出现盲目引种现象,由于缺乏对种畜禽引进国家、地区、养殖企业疫病发生流行情况的了解,加之购种引进时检疫检验不严格不规范,达到本地后,各种隔离、监测、监管、防疫等措施落实不到位,极易把动物疫病引入到本地。
随着畜产品国际贸易不断增加流通,动物疫病也会随畜产品的流通而进入。
1.3 直接传播疫病不断增多随着规模养殖的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增高,高密度养殖和集约化生产使畜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无形中增加了疫病传播的机会,特别是接触性传染疫病的传播更快。
如口蹄疫、猪瘟、非洲猪瘟、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疥螨、猪痢疾等极为容易传播。
1.4 间接接触传播加快疫病传染机会畜禽产品市场流通频繁和养殖交叉感染使很懂动物疫病通过间接传播而发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病更容易引起间接传播,如狂犬病,鼠疫通过跳蚤感染人和动物,夏季通过蚊虫叮咬也可感染发病。
1.5 混合感染的动物疫病增多动物疫病病原微生物不断繁殖变异,如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出现多种变异血清型。
有的养殖场内多种病原体存在,致使畜禽同时感染多种疫病,如猪瘟并发沙门氏菌病,并发大肠杆菌病;猪气喘病同时并发肺炎支原体、巴氏杆菌、放线杆菌感染等;非典型猪瘟与伪狂犬病、弓形虫病等混合感染;猪瘟并发猪副嗜血杆菌病、并发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等,混合感染的动物疫病病原复杂,危害较大,且存在着逐渐增多的趋势。
一类动物疫病的病种名录
一类动物疫病的病种名录
动物疫病是指会传染给动物的疾病,给畜牧业和养殖业带来严重危害,导致动物死亡、生产力降低,甚至引发食品安全和经济问题。
下面是关于一类动物疫病的病种名录。
1. 口蹄疫:口蹄疫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的疾病,主要影响牛、猪、羊和其他有蹄类动物。
主要症状包括口腔和蹄部的溃疡,发热、呼吸困难和流口水。
口蹄疫病毒会导致畜牧业生产力下降和贸易限制。
2. 禽流感: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家禽,尤其是鸡和鸭。
症状包括发热、呼吸困难、咳嗽、腹泻和神经系统症状。
禽流感病毒可传播给人类,并可能引发严重的全球流行病。
3. 猪瘟:猪瘟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的疾病,主要影响猪。
症状包括发热、呼吸困难、咳嗽、皮肤发绀和粘膜出血。
猪瘟病毒的传播严重影响了猪肉产业,引发了经济上的损失和贸易限制。
4. 疯牛病:疯牛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影响牛类。
症状包括行为异常、肌肉颤动、体重减轻和协调能力丧失。
疯牛病由异常蛋白质(朊病毒)引起,可能通过食用受感染动物的组织传播给人类,引发可怕的疾病。
5. 猫瘟热:猫瘟热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影响猫。
症状包括发热、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眼部炎症和呼吸困难。
猫瘟热病毒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可在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导致猫群体的严重感染和死亡。
以上只是一类动物疫病的病种名录的部分示例,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动物疫病,如禽痘、猪流感、家养动物的狂犬病等。
预防和控制这些疫病的传播至关重要,包括免疫接种、有效的卫生措施和严格的动物检疫等措施。
浅析动物疫病流行特点
山东畜牧兽医2019年第40卷46浅析动物疫病流行特点王亮王应玉李宁(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畜牧兽医局264400)中图分类号:S85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9)08-0046-02 动物疫病严重危害畜牧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经过梳理本区近几年的动物疫病流行状态,发现呈现出新的特点,希望为预防、消灭动物疫病提供借鉴。
1 传染源1.1 疫病爆发前隐性感染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隐性感染的动物能够持续复制病原,并排出体外,进而感染其它个体。
多数情况下,动物在感染病原后,由于免疫力的存在,不会立即出现临床症状,而是呈隐性感染,病原会持续存在动物体内,成为条件性病原,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表现其病原性,与动物处于一种稳定的平衡。
当动物受到不良因素影响,某些个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会活化,大量繁殖,毒力增强,导致集中发病,如马腺疫、猪肺疫等病有时就是这样发生的。
1.2 转归期康复的个体带毒不发病,不具有传染性爆发疫病时,在经过短暂的疾风暴雨式的死亡高峰后,病原与宿主似乎变得互相适应,宿主不再对病原有较高的反应程度,病原会长期存在宿主体内和自然界中。
通过监测发现,很多转归期康复的个体呈现阳性,即所谓的病原携带者,这部分阳性个体在群体中始终不表现出传染性,群体中也没有表现出相应的疫病流行。
2 传播途径2.1 直接接触传播是指在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传染源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而导致感染的传播方式,这种方式的流行特点是一个接一个地发生,一般不易造成疫病流行。
2.2 间接接触传播是指必须在外界因素参与下,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侵入易感动物的传播方式。
间接传播的媒介很多,如空气、水源、土壤、虫媒、人员等,其中经空气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空气散播主要是飞沫核或尘埃,大多数病毒性疫病经呼吸道感染[1]。
动物疫病以间接接触传播为主,同时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对很多爆发过疫病的养殖场观察分析发现,这些防治,取得了一定效果。
几种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特点与临床表现医学
寄生虫病
感染疟疾、狂犬病和其他寄 生虫病是一种重要的健康风 险,必须严加预防。
其他常见疾病
其他常见疾病包括各种感染、 饲料中毒和免疫系统紊乱等。
流行特点
1
疫情频发
动物疫病经常在全球范围内发生。
2
传染性强
动物疫病通过水、空气、接触、虫媒等方式传播。
3
病死率高
动物疫病的病死率高,可影响农业生产和动物福利。
狂犬病控制
推广狂犬疫苗接种,加强狂 犬病疫苗的监测和质量控制。
禽流感防控
切断疫源传播途径,隔离和 治疗感染的动物,减少动物 密度。
结论及思考
本文介绍了动物疫病的定义与分类、流行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预防控制措施。疫病的防控需要政府、 企业和民众的共同努力。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动物疫病的情况,加强预防控制和国际合作,以维护动物健康和人 民福利。
几种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特 点与临床表现医学
这份报告将介绍动物疫病,从定义与分类开始,逐步深入了解它们的流行特 点、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
定义与分类
动物疫病是指一些传染性疾病,在动物种群中散发并引起大规模死亡率、病理损伤和经济损失等。它们包括传 染病、寄生虫病和其他常见疾病。
传染病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主 要手段之一。
3
PCR技术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疫情监测和溯源体系。
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1 疫苗接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手段。
2 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来监测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3 卫生管理
加强畜禽场卫生管理,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预防交叉感染。
疫病防控的成功案例
动物疫病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
农技服务畜牧兽医·121·2017.15 期·第34卷动物疫病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胡广瑞(长春市九台区纪家街道办事处畜牧兽医站,吉林 长春130523)摘要:动物疫病不仅对动物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同时还会危及到人的健康,因此,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格外重要。
本文就动物疫病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作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动物疫病;特点;防控措施我国动物疫病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给社会公共安全卫生造成极大的困扰。
现阶段,我国养殖行业取得了规模性发展,动物生长环境也发生了巨大转变,病原体在多宿主间传递,使得动物疫病盛行,并呈现出新的流行特点。
而要想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就必须结合当前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做好相关防控工作。
1动物疫病的流行特点1.1动物疫病种类多现行形势下,畜牧业的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畜牧业养殖中来,在这种环境下,动物疫病也在不断发生,一些地域流行的疾病逐渐变成世界性疾病,如印度的口蹄疫病毒、英国的疯牛病以及我国近年来出现的免疫病毒性出血症,这些疫病有着传播速度快,危害性大等特点。
1.2新型和新种病原新型病毒的产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动物免疫力下降、病原不断发生突变等,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会造成同种病原在细胞内繁殖,同时还会引发异种病原。
另外,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也为动物疫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
1.3动物疫病传染给人目前,已发现的动物传染病已过百,在众多动物疫病中,有许多动物疾病也逐渐传染给人类,如H7N9流感病毒,这种病毒会传染给人,进而给人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2动物疫病的防控的重要性动物疫病是指动物传染疾病、寄生虫病等。
近年来,动物疫病已成为危害社会公共卫生的重要因素,动物疫病不仅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就拿猪来讲,猪作为猪肉产品的原材料,如果猪患有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处理,不仅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同时,这种带有疫病的猪,制成猪肉食品,流向市场后,会危及到人的身体健康,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一、动物疫病的特征①是由病原体引起的.②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③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④被感染的机体能发生特异性反应。
从另一角度说:1.病原体的特异性:每一种动物疫病都是由特异的病原体引起的,如猪瘟由猪瘟病毒引起。
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性即疫病可以由发病动物个体传染给其他易感动物,并出现相同的症状。
流行性即同一种疫病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动物群体中蔓延扩散,使许多动物相继患病的特性。
3.具有免疫力(免疫性):动物患病后,机体针对病原体动员免疫系统发生一系列抵抗感染的免疫反应,最后耐过或康复,并在以后一定时期内不再感染这种疫病的特性,称为具有免疫力或免疫特性。
各种疫病的疫苗就是根据动物的这种反应而制成并用于防疫的,使动物产生特异性抵抗力。
4•传染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特征性的临床症状。
潜伏期即以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到出现最初症状的时期。
各种动物传染病的潜伏期是确定解除传染病封锁令的重要依据。
5.寄生虫病多呈慢性经过,且地方性强。
二、动物疫病发生的条件①一定数量和毒力的病原体以及适宜的侵入部位②易感动物③外界环境三、动物疫病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125号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我部对原《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进行了修订,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9年发布的农业部第96号公告同时废止。
特此公告附件: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二C)O八年十二月十一日总共157种一类动物疫病(17种)二类动物疫病(77种)三类动物疫病(63种)一类动物疫病(17种)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鲤春病毒血症、白斑综合征二类动物疫病(77种)多种动物共患病(9种):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炭疽、伪狂犬病、魏氏梭菌病、副结核病、弓形虫病、棘球蝴病、钩端螺旋体病牛病(8种):牛结核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恶性卡他热、牛白血病、牛出血性败血病、牛梨形虫病(牛焦虫病)、牛锥虫病、日本血吸虫病绵羊和山羊病(2种)猪病(12种)马病(5种)禽病(18种)兔病(4种)鱼类病(11种)甲壳类病(6种)三类动物疫病(63种)多种动物共患病(8种):大肠杆菌病、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附红细胞体病、Q执八、、牛病(5种):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牛生殖器弯曲杆菌病、毛滴虫病、牛皮蝇蛆病绵羊和山羊病(6种)马病(5种)猪病(4种)禽病(4种)蚕、蜂病(7种)犬猫等动物病(7种)鱼类病(7种)甲壳类病(2种)贝类病(6种)两栖与爬行类病(2种)四、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规律1、动物疫病发生的条件(1)病原体:具有一定数量和毒力的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
动物检疫行业知识点总结
动物检疫行业知识点总结一、动物疫病的识别1. 动物疫病的定义及分类动物疫病是指能够危害动物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影响动物生长、繁殖和生产。
根据病原体的性质和致病的动物种类,动物疫病可分为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等四大类。
2. 动物疫病的临床症状不同的动物疫病在感染动物后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有的会引起呼吸道症状、发热和体重下降,有的会引起消化道症状、腹泻和厌食等。
3. 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动物疫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链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了解其传播途径对于制定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4. 动物疫病的检测方法常见的动物疫病检测方法包括病原体的分离鉴定技术、血清学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鉴别感染动物是否患病。
二、动物检疫的法规及政策1. 动物检疫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应的动物检疫法规和政策,其目的是保护本国的动植物健康和农业生产,规范进出口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和监管工作。
2. 国际贸易规则下的动物检疫在国际贸易中,动物及其产品的交换必须符合国际贸易规则和标准。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制定了动物卫生标准和规则,要求各成员国必须遵守并实施。
3. 动物检疫政策的调整和变化随着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动物检疫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各国之间的动物检疫合作越发密切,加强国际动物卫生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三、动物检疫行业的工作范围1. 进出口动物产品的检疫动物检疫人员要对进出口的活体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疫和监管,防范外来病原体的传入和本国疫病的输出。
2. 动物疫病防控动物检疫人员要积极开展动物疫病的防控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阻止动物疫病的扩散。
3. 动物检疫技术支持动物检疫行业还需要支持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检疫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
四、动物检疫行业的发展趋势1. 取代疫苗预防传统防控动物疫病的方法是通过疫苗免疫,但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一些疫苗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疫苗需求,因此,研发新型防控疫苗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养殖场常见疫病的早期识别
养殖场常见疫病的早期识别引言:养殖业在我国的农业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养殖场常常面临着疫病的困扰。
早期识别和预防疫病对于保障养殖场的正常运营和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养殖场常见疫病的早期识别方法,并列出相关预防措施。
一、常见疫病的早期识别方法1. 观察动物的饮食情况:当动物突然失去食欲,或者拒绝摄入正常的饲料时,可能是某种疫病的征兆。
及时观察并与兽医进行沟通,进行进一步的检测与诊断。
2. 注意动物的排泄物:变化的粪便颜色、质地和气味往往会提醒养殖场主注意到某种疫病的存在。
排泄物异常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及早进行诊断。
3. 观察动物的行为:动物异常活跃或迟钝,行为举止异常,如抓痒、擦地等,都可能是疫病的先兆,对于养殖场主来说,观察动物的行为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4. 定期测量体温:体温是反映动物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当体温异常高或异常低时,往往表示动物存在潜在的疾病。
建议养殖场主定期测量动物的体温,及早察觉异常。
5. 注意动物的呼吸情况:动物呼吸变得急促、困难或发出异常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疫病症状,需要及时观察和诊断。
二、常见养殖场疫病及预防措施1. 猪瘟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感染后猪只可以出现体温升高、粪便异常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限制外来动物进入养殖场、定期消毒、合理饲养管理等。
2. 禽流感禽流感主要感染家禽,养殖场鸡只感染后会出现食欲减退、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场所卫生、定期检查禽只健康状况、接种疫苗等。
3. 水产疾病水产养殖场常见的疾病包括鱼病和虾病。
如鳗鱼急性血道传染病,感染鳗鱼后会引起鱼体痉挛、暴毙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水体保护、饲料搭配合理、消毒和隔离传染病鱼只等。
4. 牛羊疾病养牛场和养羊场常见的疾病有犬瘟热、口蹄疫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发热、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接种疫苗、饲养环境卫生管理、隔离患病动物等。
5. 兔病养殖场常见的兔病有兔传染性肠炎、兔流行性软下疳等。
动物疫病的特征
动物疫病的特征不同疫病临床上的表现不同,同一种疫病在不同种类动物体的表现也多种多样,甚至对同种动物不同个体的致病作用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但传染病、寄生虫病均有各自共同的特征。
一、动物传染病的特征1.由特定病原体引起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定的病原体。
如猪瘟由猪瘟病毒引起,猪丹毒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等。
2.传染方式和类型多样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后,当病原微生物具有相当的毒力和数量,而动物机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时,则在临诊上出现一定的症状,此过程称为显性感染;如果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定居在某一部位,虽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生长繁殖,但动物不呈现任何症状,而通过免疫学的检测,可发现动物对入侵的病原体产生了特异性免疫,此种状态称为隐性感染。
处于隐性感染状态的动物称为带菌(带毒)者。
3.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从发生传染病的动物体内排出的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侵入另一有易感性的健康动物体内,能引起具有同样症状的疾病,这种使疾病从发病动物传染给健康动物的现象,是区别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一个重要特征。
当条件适宜时,在一定的时间内,某一地区易感动物群中可能有许多动物被感染,致使传染病蔓延传播,形成流行。
4.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在感染的过程中,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抗原刺激作用,机体发生免疫生物学的变化,产生特异性抗体和变态反应等,这种反应可以用血清学的方法等特异性反应检查出来。
动物耐过传染病后,在大多数情况下,均能产生特异性免疫,使机体在一定的时间内或终生不再感染同种传染病。
5.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因病原不同而异,大多数传染病都具有其特征性的综合症状和一定的潜伏期以及病程经过(前驱期、明显期、恢复期)。
6.带菌(毒)现象动物痊愈后,临诊症状消失而体内病原微生物不一定能完全清除,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向外界排菌(毒),继续传播疫病。
该类动物称为带菌(毒)者。
二、动物寄生虫病的特征1.寄生方式多种多样一个生物生活在另一个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另一种生物体内汲取营养,并对其造成毒害,这种生活方式称为寄生。
简述动物传染病的特征
简述动物传染病的特征动物传染病是指某一种或多种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引起宿主感染的疾病。
这些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寄生虫或其他微生物。
动物传染病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高传染性:动物传染病通常具有高度的传染性,能够在动物群体中迅速传播。
这是因为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繁殖能力强,数量增多迅速,并通过接触、空气传播等途径传播给其他健康宿主。
2. 多样性:动物传染病种类繁多,涉及到多个病原体和宿主。
不同的病原体对宿主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有些病原体会引起严重的疾病,甚至导致死亡,而有些病原体则只引起轻微的感染。
此外,不同的宿主对同一病原体的感染程度也有差异。
3. 季节性流行:一些动物传染病具有季节性流行的特点。
这是因为某些病原体在特定的季节中更容易繁殖和传播,而在其他季节中则较为稀少。
因此,在特定季节中需要特别注意预防和控制措施。
4. 症状多样:动物传染病的症状多种多样,有些疾病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咳嗽、打喷嚏和流鼻涕;有些疾病表现为消化道感染的症状,如呕吐和腹泻;还有些疾病可能表现为皮肤病变或神经系统症状。
这些症状的出现与宿主的免疫力、感染病原体的类型和数量等因素有关。
5. 可跨物种传播:某些动物传染病不仅可以在同一物种内传播,也可以跨越不同物种之间传播。
这种跨物种传播可能是通过接触感染或通过中间宿主传播。
例如,狂犬病可以通过犬类的咬伤传播给人类,禽流感可以通过禽类传播给人类。
6. 经济损失:动物传染病对农业、畜牧业和养殖业等经济产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病原体的传播会导致动物的生长受阻、繁殖受限甚至死亡,从而导致经济损失。
此外,为了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包括隔离、治疗和疫苗接种等,这些措施也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
7. 公共卫生威胁:动物传染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许多动物传染病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给人类,导致人类感染。
一些传染病在人类中可能引起严重疾病,甚至造成大规模的疫情。
畜禽常见疫病介绍
人兽共患传染病的概念:既可以导致人也可以导致脊椎动物共同罹患的传染病。
禽流感:病原:禽流感病毒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火鸡:鸡:鸭:鹅和其他水禽易感。
某些野禽也能感染。
2:传染来源病禽和病毒禽。
3:传播途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4:流行特点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
临床症状:病变:1.低致病性禽流感:病变主要在呼吸道,以窦卡他性:纤维素性:脓性或纤维脓性炎症为特征。
有的肾肿大,尿酸盐沉积,胰带白斑。
2.高致病性禽流感:头:颈皮下水肿或胶冻样浸润;鼻窦: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出血,表面有大量黏稠分泌物。
肺出血:水肿。
心外膜:肌胃:腺胃黏膜有点状出血。
十二指肠及小肠黏膜充血:片状出血,泄殖腔出血。
脾混浊肿胀:有灰白色坏死灶。
脑膜出血。
防治方法:采用弱毒苗及灭火疫苗接种,严格执行兽医防疫卫生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和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定期消毒以及对禽类的生产制品进行严格的检疫。
口蹄疫:病原:口蹄疫病毒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偶蹄目动物易感。
2、传染来源病畜和带毒畜。
3、传播途径经消化道、损伤的黏膜和皮肤、呼吸道感染。
4、流行特点口蹄疫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流行迅速,多呈现大流行的方式。
临床症状:口腔黏膜、四肢下端及乳房等处皮肤形成水疱和溃烂。
病变:口腔、蹄部、乳房、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胃黏膜可见水疱、烂斑和溃疡,反刍兽真胃和肠黏膜可见出血性炎症。
心包膜有弥散性及点状出血,心肌松软,心肌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好似老虎皮肤的斑纹,故称“虎斑心”。
防治:1.预防接种。
2.治疗措施:采取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对因与对症治疗相结合。
3.扑灭措施。
狂犬病:病原:狂犬病病毒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对本病易感。
2、传染来源病犬和带毒犬是主要传染源。
3、传播途径经患病动物咬伤感染。
4、流行特点多散发性流行,无季节性。
临床症状:是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
病变:本病无特征性剖检变化,只有反常的胃内容物可以视为可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疫病的特征
不同疫病临床上的表现不同,同一种疫病在不同种类动物体的表现也多种多样,甚至对同种动物不同个体的致病作用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但传染病、寄生虫病均有各自共同的特征。
一、动物传染病的特征
1.由特定病原体引起
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定的病原体。
如猪瘟由猪瘟病毒引起,猪丹毒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等。
2.传染方式和类型多样
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后,当病原微生物具有相当的毒力和数量,而动物机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时,则在临诊上出现一定的症状,此过程称为显性感染;如果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定居在某一部位,虽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生长繁殖,但动物不呈现任何症状,而通过免疫学的检测,可发现动物对入侵的病原体产生了特异性免疫,此种状态称为隐性感染。
处于隐性感染状态的动物称为带菌(带毒)者。
3.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从发生传染病的动物体内排出的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侵入另一有易感性的健康动物体内,能引起具有同样症状的疾病,这种使疾病从发病动物传染给健康动物的现象,是区别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一个重要特征。
当条件适宜时,在一定的时间内,某一地区易感动物群中可能有许多动物被感染,致使传染病蔓延传播,形成流行。
4.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在感染的过程中,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抗原刺激作用,机体发生免疫生物学的变化,产生特异性抗体和变态反应等,这种反应可以用血清学的方法等特异性反应检查出来。
动物耐过传染病后,在大多数情况下,均能产生特异性免疫,使机体在一定的时间内或终生不再感染同种传染病。
5.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
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因病原不同而异,大多数传染病都具有其特征性的综合症
状和一定的潜伏期以及病程经过(前驱期、明显期、恢复期)。
6.带菌(毒)现象
动物痊愈后,临诊症状消失而体内病原微生物不一定能完全清除,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向外界排菌(毒),继续传播疫病。
该类动物称为带菌(毒)者。
二、动物寄生虫病的特征
1.寄生方式多种多样
一个生物生活在另一个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另一种生物体内汲取营养,并对其造成毒害,这种生活方式称为寄生。
营寄生生活的动物称为寄生虫,而被寄生虫寄生的动物称为宿主。
寄生虫按营寄生生活的时间长短,可分为暂时性寄生虫和固定性寄生虫。
按寄生部位,可分为外寄生虫和内寄生虫。
2.生活史复杂
有些寄生虫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需转换多个寄主。
寄生虫成虫期寄生的宿主称为终末宿主,寄生虫能在其体内发育到性成熟阶段,并进行有性繁殖;寄生虫幼虫期寄生的宿主为中间宿主;有的幼虫期所需的第二个中间宿主称补充宿主;寄生虫寄生于某些宿主体内,可以保持生命力和感染力,但不能继续发育,这种宿主称贮藏宿主。
3.对机体危害形式多样
寄生虫病对畜禽健康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虫体对宿主的损伤多种多样。
(1)机械性损伤虫体通过吸盘、棘沟及移行,可直接造成组织损伤;虫体压迫器官组织或阻塞于有管器官,可引起器官萎缩或梗塞等。
(2)夺取营养造成宿主营养不良、消瘦、维生素缺乏等。
(3)分泌毒素如吸血的寄生虫分泌溶血物质和乙酰胆碱类物质,使宿主血液凝固缓慢。
锥虫毒素可引起动物发热,血管损伤,红细胞溶解。
有的分泌宿主消化酶的拮抗酶,影响消化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