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功能评价的小尺度生态功能区划解读

合集下载

如何做好生态环境功能分区

如何做好生态环境功能分区

如何做好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生态环境功能分区是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地域差异为依据,参照生态环境现状优劣与敏感程度进行分区划分,其目的是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指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资源合理利用与工农业生产布局、以及保育区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一)分区原则根据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的目的、区域生态功能和生态环境问题形成机制与区域分异规律,生态环境功能分区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合理划分生态功能区,确保城市未来合理的生长空间,控制城市合理的成长规模,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生态功能分区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2.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自然环境是生态系统形成和分异的物质基础。

虽然在特定区域内生态环境状况趋于一致,但由于自然因素的差别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形成相应的次级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分异,产生不同的生态过程,对人类提供不同的生态服务功能,具有不同的生态敏感性。

因此,应根据区划指标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并结合生态系统过程与生态服务功能特征,划分不同的生态功能区。

生态功能分区应注意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内一致性和区间差异性,同一生态功能区内部结构、功能与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具有相似性,不同生态功能类型区之间应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3.特殊生态功能区保护和保育优先原则在区域生态系统中,特殊生态功能区指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良好区(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脆弱生态系统、历史文化遗产和遗迹、旅游度假胜地、风景名胜等),它们对于建立区域生态功能平衡,保障社会一经济一环境的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维系和发扬地区特色文化,具有关键性的支撑作用,需要优先保护,区划过程中应优先保证这些特殊生态单元的保育用地。

4.综合分析与主导功能相结合一个生态功能区兼有多种生态功能,同时往往具有主导生态功能。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附件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生态红线划定技术组二○一四年一月目录前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指南。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是实现生态功能提升、环境质量改善、资源永续利用的根本保障,具体包括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简称为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和资源利用红线)。

本指南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功能红线的定义、类型及特征界定,生态功能红线划定的基本原则、技术流程、范围、方法和成果要求等。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组织制订,主要编制单位为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工作,省级及以下行政区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关于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公告》(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08〕35号)《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环发〔2008〕92号)《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环发〔2010〕106号)《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国函〔2012〕13号)GB/T 1234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CH/T 9005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SL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3 术语和定义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关键作用,在提升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必须严格保护的最小空间范围与最高或最低数量限值。

生态功能区划讲解

生态功能区划讲解

⽣态功能区划讲解⽣态功能分区⽅案⽂中部分内容来⾃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规程》。

⽣态功能分区:⽣态功能分区是依据区域⽣态环境敏感性、⽣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的地理空间分区。

区划依据和分区等级:分区等级⽣态功能区划分区系统分三个等级。

为了满⾜宏观指导与分级管理的需要,必须对⾃然区域开展分级区划。

⾸先从宏观上以⾃然⽓候、地理特点划分⾃然⽣态区;然后根据⽣态系统类型与⽣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划分⽣态亚区;最后根据⽣态服务功能重要性、⽣态环境敏感性与⽣态环境问题划分⽣态功能区。

区划依据⽣态功能区划的依据,即划分各级⽣态功能区划单位的根据。

不同层次的⽣态功能区划单位,其划分依据应是不同的。

⽣态功能区划进⾏3级分区。

⼀级区划分:以中国⽣态环境综合区划三级区为基础,各省市可根据管理的要求及⽣态环境特点,做适当调整。

⼆级区划分:以主要⽣态系统类型和⽣态服务功能类型为依据。

城市及城市近郊区可以作为⼆级区。

三级区划分:以⽣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态环境敏感性等指标为依据。

分区⽅法⼀般采⽤定性分区和定量分区相结合的⽅法进⾏分区划界。

边界的确定应考虑利⽤⼭脉、河流等⾃然特征与⾏政边界。

(1)⼀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候特征的相似性与地貌单元的完整性。

(2)⼆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态系统类型与过程的完整性,以及⽣态服务功能类型的⼀致性。

(3)三级区划界时,应注意⽣态服务功能重要性、⽣态环境敏感性等的⼀致性。

分区命名依据3级分区分别命名,每⼀⽣态功能区的命名由3部分组成。

⼀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候和地貌特征,由地名+特征+⽣态区构成。

⽓候特征包括湿润、半湿润、⼲旱、半⼲旱、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南、中、北)亚热带、热带等,地貌特征包括平原、⼭地、丘陵、河⾕等。

命名中择其重要或典型者⽤之。

⼆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态系统与⽣态服务功能的典型类型,由地名+类型+⽣态亚区构成。

⽣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草地、湿地、荒漠、河⼝、滩涂、农⽥、城市等。

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项目尺度生态影响评估

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项目尺度生态影响评估

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项目尺度生态影响评估项目尺度生态影响评估是一种对特定项目所产生的生态状况和环境问题进行评估的技术方法。

它旨在了解项目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减少项目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推动可持续发展。

项目尺度生态影响评估技术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调查范围和目标:明确评估的范围和目标,包括项目的地理范围、时间范围、评估的重点和目标等。

2.基础资料收集和整理:收集项目相关的基础资料,包括环境资料、地理信息、生态保护区划等,建立项目的环境和生态信息数据库。

3.生态总体状况评价:对项目区域的生态系统进行评价,包括评估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敏感性等指标,了解项目所处生态环境的总体状况。

4.项目影响评估:评估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直接影响包括土地开发、植被破坏、水质污染等,间接影响包括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

评估方法包括现场调查、数据分析、模型模拟等。

5.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评估项目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减轻风险造成的影响。

6.生态环境修复和补偿措施:针对项目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生态环境修复和补偿措施,包括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水域治理等。

7.监测和评估方法:制定合理的监测和评估方法,对项目的生态影响进行跟踪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8.报告撰写和评估:编写生态影响评估报告,明确评估结论和意见,提交给相关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接受评估和监督。

通过项目尺度生态影响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和修复建议,促使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项目尺度生态影响评估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减少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

因此,在进行项目尺度生态影响评估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和调整相应的技术规范,以确保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
—5—
二、区划方法与依据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在生态现状调查、生态敏感性与生态服务 功能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确定不同区域的生态功 能,提出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1.生态系统空间特征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位于北纬4°15'~53°31',东经 73°34'~135°5',自北向南有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 热带5个气候带。地貌类型十分复杂,由西向东形成三大阶梯,第 一阶梯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第二阶梯从青藏高原的北缘和东缘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雪峰山一线之间,海拔在1000~2000米;第三阶梯为我国东部地 区,海拔在500米以下。我国独特的气候和地貌特征是我国森林、 草原、湿地、荒漠、农田和城市等各类陆地生态系统发育与演变 的自然基础。我国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格局见附图1。 森林生态系统:我国森林面积为174.8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 为18.2%,森林蓄积量为124.56亿立方米。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主要 分布在东部地区,受热量的影响,从北到南依次分布的典型森林生 态系统类型有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 林和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等。
1. 指导思想 ...................................................... 4 2. 基本原则 ...................................................... 4 3. 目标 .......................................................... 5 二、区划方法与依据 ................................................... 6 1. 生态系统空间特征 .............................................. 6 2. 生态敏感性评价 ................................................ 8 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评价 ............................... 11 三、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 15 1. 分区方法 ..................................................... 15 2. 区划方案 ..................................................... 15 四、生态功能区类型及概述 ............................................ 17 1. 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 18 2. 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 ........................................... 19 3. 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 ........................................... 20 4.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 20 5. 洪水调蓄生态功能区 ........................................... 21 6. 农产品提供生态功能区 ......................................... 22 7. 林产品提供生态功能区 ......................................... 23 8. 大都市群 ..................................................... 24 9. 重点城镇群 ................................................... 24 五、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域 ............................................ 26 六、生态功能区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 29 附一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 31 附二 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域 .......................................... 42

生态敏感性分析法、重要性评价方法

生态敏感性分析法、重要性评价方法

生态功能区划方法之一:生态敏感性分析法文中内容多来自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

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定义: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用来反映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

可以以此确定生态环境影响最敏感的地区和最具有保护价值的地区,为生态功能区划提供依据。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评价要求:(1)敏感性评价应明确区域可能发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类型与可能性大小。

(2)敏感性评价应根据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分析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区域分异规律,明确特定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发生的地区范围与可能程度。

(3)敏感性评价首先针对特定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评价,然后对多种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性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分布特征。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评价内容(1)土壤侵蚀敏感性(2)沙漠化敏感性(3)盐渍化敏感性(4)石漠化敏感性(5)酸雨敏感性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评价方法:敏感性一般分为5级,为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不敏感。

如有必要,可适当增加敏感性级数。

应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绘制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空间分布图。

制图中,应对所评价的生态环境问题划分出不同级别的敏感区,并在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敏感性分布的基础上,进行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分区。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可以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在评价中应利用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空间模拟等先进的方法与技术手段。

评价方法如下:(1)土壤侵蚀敏感性:建议以通用土壤侵蚀方程(USLE)为基础,综合考虑降水、地貌、植被与土壤质地等因素,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来评价土壤侵蚀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具体方法、步骤与指标参见附件。

(2)沙漠化敏感性:可以用湿润指数、土壤质地及起沙风的天数等来评价区域沙漠化敏感性程度,具体指标与分级标准参见附件。

(3)盐渍化敏感性:土壤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

可根据地下水位来划分敏感区域,再采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等因素划分敏感性等级。

生态功能区划方法

生态功能区划方法

生态功能区划方法生态功能区划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与过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这是区划的基础,需要收集和研究相关数据,了解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类型、分布和特点。

2.明确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这是区划的关键,通过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区域的生态状况和发展趋势。

3.制定生态功能区划方案:根据前两步的研究结果,制定出相应的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这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生态敏感性、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等因素。

4.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的实施:按照制定的方案,进行具体的区划工作。

这包括确定各区域的生态功能、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等。

5.评估与调整:完成区划后,需要对结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这包括对区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估,以及对区划方案的调整和完善。

在进行生态功能区划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区划应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

2.发生学原则: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格局的关系,确定区划中的主导因子及区划依据。

3.区域相关原则:在空间尺度上,任一类生态服务功能都与该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

在评价与区划中,要从全省、流域、全国甚至全球尺度考虑。

4.统一性原则:确保区划标准的一致性,以便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进行有效的比较和整合。

5.动态性原则:由于生态环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因此区划也应该是动态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

6.科学性原则:区划应基于科学的数据和分析,不应基于主观臆断或偏见。

7.实用性原则:区划的结果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能为政策制定和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8.完整性原则:确保区划覆盖了整个研究区域,没有遗漏任何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9.相互尊重原则:在多地区或跨部门的合作中,要尊重各方利益和意见,寻求共识。

基于景观生态学“源-汇”理论的市域尺度生态功能分区——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

基于景观生态学“源-汇”理论的市域尺度生态功能分区——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

基于景观生态学“源-汇”理论的市域尺度生态功能分区——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张云路;李雄;田野【摘要】The Green Space of the Municipal Administrative Area ecological function zone is irreplaceable for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resources.The ecological function zoning of resources is passive presently and static,and the dramatic chang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have largely been ignored.The sourcesink landscap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and its related methods,which establish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function space pattern and changing ecological process,are widely used in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the scientific basis of ecological function zoning.We used Tongliao,in Inner Mongolia as a case study based on the source-sink landscape theory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division of " source" landscapes in the area;different resistance values of the landscape elements were set,a 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 (MCR) model was built based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source model,and surface resistance was calculated.Based on surface resistance,a mutation point was established to determine the threshold values for landscape division,and thereby ultimately determine the most effective Tongliao Green Space municipal administrative area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of five partitions,and targeted partition controls and guidance were put forward.This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regional ecologicalgreen space layouts and management of the ecosystem and formulates a scientific partition strategy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urbanization and dynamic evolution;we believe that implementing these recommendations will benefit green space landscape elements.%市域尺度的生态功能分区对于市域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起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现阶段较为被动而静态的功能分区研究忽视了市域生态资源在城镇化发展中的剧烈变化.而景观生态学的“源-汇”概念和相关手段,将区域生态功能空间格局与不断变化的生态过程之间建立了联系,在生态功能分区科学理性的研究实践中运用前景广阔.运用景观生态学“源-汇”理论,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通过对于研究区域中“源”景观的划分,设定不同景观要素的阻力值,构建基于“源”动态特征的最小累计阻力模型,计算得出阻力面.并进一步通过寻找阻力面突变点来确定分区阈值,最终确定通辽市域尺度生态功能的5大分区,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分区管控措施与指引.研究将市域生态要素在城市化下的动态演变与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有机关联并制定科学的分区策略,为市域生态空间的优化及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8(038)001【总页数】8页(P65-72)【关键词】“源-汇”理论;景观生态学;市域尺度;生态功能分区;阻力模型【作者】张云路;李雄;田野【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正文语种】中文1 市域尺度生态功能分区研究现状城镇化加快了我国城乡统筹建设的步伐。

城市生态功能区划.

城市生态功能区划.

6.0城市生态功能区划2017-08-04第六章:城市生态功能区划1.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和意义:生态功能---指自然生态系统支持人类社第一文库网会和经济发展的功能。

生态功能区划------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1)其目的:是为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以及资源合理利用与工农业生产布局、保育区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环境管理部门和决策部门提供管理信息与管理手段。

目标:A明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与过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B明确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C评价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D 明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分布特点与生态环境高敏感区。

E 提出生态功能区划,明确各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功能。

(2)目的和意义:①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其要点是以正确认识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生态问题性质及产生的根源为基础,以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目的,依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不同,生态敏感性的差异和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

它是研究和编制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

②由于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原因的复杂性和地方上的差异性,使得不同区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所不同,其导致的结果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别。

这就要求我们在充分认识客观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依据区域生态环境主要生态过程、服务功能特点和人类活动规律进行区域的划分和合并,最终确定不同的区域单元,明确其对人类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大小,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生态建设政策的制订和合理地环境整治。

而这些正是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③是生态保护决策科学化(从经验到科学),管理定量化(从定性到定量),资源开发合理化,运作过程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参与政府管理,指导生态保护和规范生态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生态功能区划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地位及作用。

生态功能分区

生态功能分区

生态功能分区生态功能分区,是指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将地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生态区域,以实现生态保护和生态管理的目标。

生态功能分区在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应用价值。

以下将对生态功能分区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生态功能分区考虑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要素的分布特点,将地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生态类型区域,如湿地区、山地区、草地区等。

每个生态类型区域具有不同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功能,需要不同的保护与管理措施。

生态功能分区的划分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保护各个生态类型区域的特点和需求。

其次,生态功能分区旨在保护和发挥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

通过生态功能分区,可以明确各个区域的主要生态系统服务,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系统的功能。

例如,湿地功能分区可以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提高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的效果。

此外,生态功能分区也考虑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需求。

不同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有些活动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功能,而有些活动则可以与生态系统相互促进。

通过生态功能分区,可以将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保护相结合,合理规划各个区域的开发和利用方式,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例如,通过合理划定城市建设区、农田区和自然保护区等区域,可以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发展城市经济和农业生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生态功能分区还能够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不同区域之间具有相互依赖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也会相互影响。

通过生态功能分区,可以明确各个区域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关系,协调各个区域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例如,湖泊和河流是不同区域之间的重要联系通道,需要统一的管理和保护,以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流动。

综上所述,生态功能分区在生态保护和生态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应用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尺度特征与价值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尺度特征与价值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尺度特征与价值评估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尺度特征与价值评估作者:罗珂指导老师:王进鑫摘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由于生态系统格局和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尺度对于认识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过程非常重要。

人类受益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为直观地认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需要应用经挤学的计量方法对其价值进行量化。

着重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几种方法,包括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和假想市场法。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研究尺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关键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尺度特征;价值评估;展望前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产生这两大类环境问题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功能、地位以及对人类发展所提供的服务等问题认识的不足。

人们逐步认识到,生态服务功能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

近年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生态学家、经济学家纷纷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尺度、内涵与定量评价方法,并已成为当前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课题。

1生态服务及生态功能基本含义生态系统功能是指生态系统提供居住场所、生物资源、系统资源以及过程的功能。

生态系统产品(如食品)或生态系统服务(如废物处置)是指人们从生态系统中直接或间接获得效益,通常将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服务统称为生态系统服务[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综合,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2]。

它不仅包括各种生态系统为人类所提供的食物、医药及其他工农业产品的原料,更重要的是支撑与维持了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心[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功能种类多样,相互之问又存在错综复杂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第6章城市生态功能区划ppt课件

第6章城市生态功能区划ppt课件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确定范围、网格化 筛选生态因子
土地利用方式
生态登记
单因子生态适宜性评价标准
确定网格单因子评价值
制定综合生态适宜度
确定网格综合适宜度
分级标准
评价结果
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分析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 1 生态适宜性因子的识别和评价标准的确 定
• 2 生态适宜性评价程序 2.1 因子量化 2.2 确定权值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2.3 综合评价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 在具体区划中,常用的基础评价方法包括生态适宜性 分析、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等, 并对相应图件进行叠加,为最终的分区服务。在形成 分区时,可采用空间叠加分析,模糊聚类分析和生态 综合评价法等。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4 相似性原则:自然环境是生态系统形成和分异的物质 基础,虽然在特定区域内生态环境状况趋于一致,但 由于自然因素的差别和人类活动影响,使得区域内生 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存在某些相似性和差异 性。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划指标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进行分区的。但必须注意这种特征的一致性是相对一 致性。不同等级的区划单位各有一致性标准。

基于生态功能评价的小尺度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基于生态功能评价的小尺度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基于生态功能评价的小尺度生态功能区划研究作者:戴成华何祥亮王晓辉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6年第19期摘要基于小尺度的生态功能区划可以更好地结合研究区实际现状,区划结果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

笔者以宁国市原生态旅游度假区为例,根据生态功能区划的方法和要求,基于度假区特有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及其空间分异等,将度假区划分为14个生态功能小区,并明确了各小区的主要生态功能、环境特征和主要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为度假区的生态保护决策科学化、管理定量化、资源开发合理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小尺度;生态功能区划;青龙湾旅游度假区;区划方案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9-210-05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要前提。

国务院在2000年颁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要求编制各区域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区划是依据区域内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分布差异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程度的不同而形成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分布差异,以及对人类提供不同的生态服务功能和不同的生态敏感性来划分出区域范围内不同的生态功能区[1]。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大尺度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以及中尺度的省市级生态功能区划均已陆续完成或趋于收尾。

在此过程中,各地均提出了可供借鉴的生态功能区划实践并对地方的生态保护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2-4]。

由于大中尺度的生态功能区划只能从大的方针并打破行政区划的角度来分析,其实用性与可执行性不强。

小尺度的区县级生态功能区划则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5]。

笔者以宁国市原生态旅游度假区为例进行了小尺度生态功能区划研究,根据生态功能区划的方法和要求,基于度假区特有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及其空间分异等,将度假区划分为14个生态功能小区,并明确了各小区的主要生态功能、环境特征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为度假区的生态保护决策科学化、管理定量化、资源开发合理化提供依据。

中国生态系统与生态功能区划

中国生态系统与生态功能区划

NPP mean (a) and trend (b)
生态系统变化的驱动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如北方的干暖化趋势, 地貌条件, 等 –社会经济: 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资源利用、地方生计 需求 –经济社会因素在百年尺度内具有主导性:
• 人类活动对草地退化的贡献达到 89%, 人与自然耦合作用占 60% ( 1953-2004, 呼伦贝尔草原) • 黄河源区,人文因子和自然因子对高寒草原荒漠化的贡献分别 为61.6%和38.4% • 湿地退化的人为因素,包括农业扩张(30.3%)、水污染( 26.1%)、过度开发( 24.2%)、土壤侵蚀和淤积(8%)、水资 源的不合理利用(6.6%)
生态系统服务与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水平
0
轻度利用 ligh t 粗放利用 集中利用 退化
供给服务 (P):
R Cr P (最大化)
调节服务 (R): 文化-娱乐服务 (Cr): 文化 – 信息服务 (Ci): 各土地利用类型下的 多种服务
自然系统
高生物多样性
低生物多样性 Braat et al. 2009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优化
•生态恢复 •增加输入
生态系统状况情景分析
情景一: 现状趋势 (一切照常情景) 情景二: 基于规划的情景 情景三: 生态系统服 务优化情景
中国生态区划
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
km2
2700000 2400000 2100000 1800000 1500000 1200000
因此,调控人类资源开发利用行为的法律、政策、管理手 段的不断强化,是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必然途径
2000以来生态保护与恢复效果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的小尺度区域生态用地功能分类——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的小尺度区域生态用地功能分类——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的小尺度区域生态用地功能分类——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吴健生;钟晓红;彭建;秦维【摘要】生态用地功能分类是其生态价值评估及管理的基础,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和协同关系联系密切;对小尺度区域进行生态用地功能分类研究有助于实现精细化生态资源管理.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选取该区8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兼顾生态与社会成分,基于层次聚类法得到6类生态系统服务簇,依据提供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和维护关键生态过程的原则,对其重要性等级进行了划分;依据生态系统服务簇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联关系,将生态用地定义为提供重要生态系统服务、维护关键生态过程或生态脆弱的用地空间,并按重要性将其划分为3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的生态用地分类框架不仅能够最大限度涵盖生态用地的功能属性,而且能够在空间上量化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对比例,有助于对用地类型与生态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形成深入系统的认识,也可为精细化生态管理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5(035)011【总页数】9页(P3808-3816)【关键词】生态用地;功能分类;生态系统服务簇;小尺度区域;两江新区【作者】吴健生;钟晓红;彭建;秦维【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深圳518055;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深圳518055;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深圳518055【正文语种】中文生态用地不仅是维护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屏障,也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土地资源[1-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快速城市化所产生的城市问题逐渐显现,“生态用地”作为“自然环境中具有生态防护功能的空间要素”[4]被首次提出。

然而,由于国外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生态用地”概念,国内学者对其界定标准也一直存在分歧,生态用地的深入研究和精细化管理遭遇瓶颈[5- 7]。

针对管理实践中生态用地要与现行土地分类体系接轨的需求,不少学者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现状特征、主体功能等角度出发,进行了生态用地概念的界定和功能分类的探索[7]。

中小尺度生态用地规划方法

中小尺度生态用地规划方法

中小尺度生态用地规划方法荣冰凌;李栋;谢映霞【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1(31)18【摘要】生态用地指以发挥自然生态功能为主,具有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或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敏感性较高的土地.它是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的直接联系,关系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生态用地的研究有利于建立合理的土地利用系统,完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在不同尺度下,生态用地的内涵、性质、主导功能以及规划方法都有所不同,结合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及城市规划的层次划分,选取市域和中心城区为研究范围,其中市域为中尺度代表范围,中心城区为小尺度代表范围,分别分析了两种尺度下生态用地的内涵及区别,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方法及侧重点.定量规划方面,中心城区生态用地主要结合国家相关法规、规定、政策等确定;而市域生态用地采取借鉴法、土地利用结构数量优化方法以及情景分析三种方法综合确定.空间规划方面,城区生态用地采取分类规划方法,分别对点线面三类生态用地进行提取,主要步骤为辨识重要生态源,构建面状生态用地;结合水体和交通缓冲区,构建线状生态用地;提取关键节点,构建点状生态用地;生态用地分类.市域生态用地则采取综合规划方法,主要步骤为提取特殊生态用地、基于生态用地结构功能和生态敏感性等的生态建设重要性评价、生态用地空间提取及分类.【总页数】7页(P5351-5357)【作者】荣冰凌;李栋;谢映霞【作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规划设计所,北京,100037;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规划设计所,北京,100037;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规划设计所,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基于生态理念的填海用地规划方法探讨 [J], 翟媛媛;刘代云2.城市生态保育区用地规划控制研究——以上海市崇明生态保育区为例 [J], 谢贝贝;李静3.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用地规划方法创新研究 [J], 吴郭泉;张晶;刘加凤4.中小尺度流域生态遥感评价方法及应用示范研究——以长江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为例 [J], 徐少立; 刘玉机; 李华平5.城市中小尺度生态土地利用方法浅析 [J], 周忠玲;王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生态功能评价的小尺度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要前提。

在长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人们仅仅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来考虑区域发展定位和开发方式。

这种盲目的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并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的提出,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从三效益最大化的角度进行确定区域发展定位成为很多学者和管理人员重点研究的对象。

2007年我国已经基本完成大尺度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工作,而中尺度的省市级的生态功能区划工作还在研究阶段。

由于大中尺度的生态功能区划只能从大的方针并打破行政区划的角度来确定区域发展定位,其实用性与可执行性不强。

以乡镇为单位的小尺度的区县级生态功能区划则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在生态功能区划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及ARCGIS9.3和ERDAS9.1等软件的支持下,以乡镇为评价单元,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从生态环境现状、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三方面对江津区各乡镇的生态功能进行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和江津区区域发展定位对江津区进行生态功能区划。

本文的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阶段:基础研究部分。

主要分析本文选题背景和研究的意义,总结了有关生态功能区划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存在的研究不足、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学理论及景观生态学理论等生态功能区划的相关理论,并分析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这为本文的生态功能区划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研究区域分析阶段。

确定本文的研究区域为重庆市江津区,研究对象为江津区的生态功能区划,并通过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对江津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状况等自然环境概况和江津区发展定位、经济状况及交通状况等人文和社会经济环境进行分析。

生态功能区划图件处理阶段。

基础图件主要是2006年30m分辨率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1:10000的地形图、江津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等。

此阶段主要工作是对遥感图像的解译,通过遥感图像的儿何纠正、直方图匹配、图像拼接与图像分割、图像增强与变换对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前的处理,然后通过监督分类进行解译,并通过实地抽样踏勘和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数据进行精度检验,最后将解译后的地类进行整理、叠加、矢量处理、属性数据录入,形成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数据库。

生态功能评价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

首先,通过层次分析法来确定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其一级指标有生态环境现状指标、生态敏感性指标和生态服务功能指标。

其中生态环境现状指标包含土壤侵蚀强度、地均有效GDP、城
乡差距系数、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水资源丰富度、生物多样性、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绿地合理度、工业污染强度等9个二级指标,生态敏感性指标包含十壤侵蚀敏感性、生境敏感性、GDP农地弹性系数、单位GDP三废排放量和林地年度
减少量等5个二级指标,生态服务功能指标是通过解译各地类的气体和气候调节、涵养水源、侵蚀控制、土壤形成、营养物质保持、废弃物处理、授粉、生物多样性保护、食物供应、原材料、基因资源和娱乐文化等功能值来体现:其次,通过因素成对比较法和特尔菲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标准分值和实际分值;最后汇总出各乡镇的生态功能总值。

生态功能区划阶段是本文的关键部分。

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生态功能总分值、各乡镇生态环境特征进行划分分值段和确定分区,并在综合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和发展定位的前提下,最终形成北部沿江产业集聚生态维护区、中部丘陵现代农业生态建设区和南部山区原始生态保护区三个生态区。

针对性的分析各生态区的特征、发展定位以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依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建议。

同主题文章
[1].
白金凤. 《新疆生态功能区划》已初步完成' [J]. 干旱环境监测. 2002.(04)
[2].
赵俊杰. 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J]. 中国经贸导刊. 2002.(19)
[3].
杨更,张慧利,郭建强,杨俊义. 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探讨' [J]. 环境保护. 2004.(08)
[4].
环保部发布我国首部生态功能区划' [J]. 城市规划通讯. 2008.(16)
[5].
高利军,黄韶华,白金凤,杨春. 新疆生态功能区划初探' [J]. 干旱环境监测. 2003.(02)
[6].
杨景,郑达贤,陈加兵. 福建省沙县生态功能区划' [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4.(04)
[7].
燕乃玲,虞孝感. 我国生态功能区划的目标、原则与体系'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06)
[8].
吴晓青. 充分利用生态功能区划成果加速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在《全国生态功能区划》论证会上的讲话' [J]. 环境保护. 2007.(13)
[9].
生态功能区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举措' [J]. 绿色视野. 2009.(03)
[10].
省政府办公厅通知开展全省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工作' [J]. 河南政报. 2001.(07)
【关键词相关文档搜索】:土地资源管理; 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评价; 因素成对比较法; 特尔菲法
【作者相关信息搜索】:西南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周宝同;甘立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