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教材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d1797c3d4d8d15abe234e5d.png)
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课文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
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长大后的叶子引人注目,并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
课文的重点部分是第3至5自然段。
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
它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它的形状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颜色如新叶。
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通过“触、变、巴、拉、紧贴”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它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会枯萎。
通过读文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连续地观察事物的,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2.词句解析。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铺”在这里读pū。
这两句话具体地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先概括地写出叶子绿得新鲜,看着舒服。
令人惊叹的却是叶子长得如此整齐,铺排得那么均匀──“叶尖一顺儿朝下”,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就好像是哪位高明的画家创作的一幅图画。
(2)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叶柄”是连接叶片和茎的部分。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13课 精卫填海 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13课 精卫填海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7e9404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c4.png)
13 精卫填海说课稿一、说教材《精卫填海》是国家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里的第一篇课文。
作为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文字简洁明了,却给人以奇特的想象,浪漫夸张。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的课文不久,对于文言文的语言结构感到陌生,所以需要先由教师带领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直到读通顺为止,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我将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确定为: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注释了解《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并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这则神话赞美了精卫鸟坚韧不拔的意志。
二、说教法根据新课程标准和理念,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1.范读教学法,短文生动活波,想象丰富,意蕴深刻,宜于诵读体味。
2.设疑引导法:通过设疑引导,鼓励学生多角度探究短文寓意。
此外我还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诵读法:短文生动活波,想象丰富,意蕴深刻,宜于诵读体味。
讨论法:针对教师提问展开讨论讲述法:通过讲故事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传统文化不同于语文课,但和语文有相同的载体。
基于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有所收获的目的,我设计了如下五个环节(一)故事导入,我来猜多媒体动画展示“女娲补天”的故事,让学生竞猜,并拓展举例还读过那些神话故事,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等。
这些故事都有着雄奇的想像与夸张,但又和现实有一定的联系,它是在人们头脑中经过加工、改造过的现实。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精卫填海》。
此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学生与神话、与山海经的距离。
另外,神话与传说、民间故事有所不同,教师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对这一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自然引出课题。
(二)资料讲坛、我做主学生成为讲坛的主人,依据课前预习中所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山海经》是怎样的一本书?《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代表,通过资料交流,借助单元解读,让学生对它有所了解。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4.15女娲补天》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4.15女娲补天》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c7ac07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1.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4.15女娲补天》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4.15女娲补天》是一篇神话故事,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补天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神话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到女娲勇敢、智慧、善良的品质。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神话故事充满好奇。
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一些文言文词汇和句子结构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他们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女娲勇敢、智慧、善良的品质,培养对神话文化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女娲的品质。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感悟女娲补天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朗读感悟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神话故事,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女娲的品质。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分享学习心得。
4.朗读感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女娲勇敢、智慧、善良的品质。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女娲──> 勇敢、智慧、善良补天──> 拯救人类、创造世界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梅兰芳蓄须》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梅兰芳蓄须》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b66096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0.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梅兰芳蓄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梅兰芳蓄须》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在面对日本侵略者威逼利诱时,坚决拒绝演出,并毅然蓄须明志,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课文通过讲述梅兰芳先生的故事,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感和道德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文字的表达和情感的把握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他们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
同时,学生对于京剧这一传统文化可能接触不多,对于文中提到的京剧术语和表演方式可能不太理解,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梅兰芳先生的生平事迹,理解他蓄须明志的行为背后的爱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艺术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梅兰芳先生的爱国情怀。
2.教学难点:对于文中提到的京剧术语和表演方式的理解,以及对于历史背景的掌握。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梅兰芳先生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位艺术家,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梅兰芳先生的生平事迹。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释文中提到的京剧术语和表演方式,穿插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
5.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梅兰芳先生的爱国情怀。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明确梅兰芳先生的爱国精神。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繁星》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繁星》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15196b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8.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繁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繁星》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选自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这篇课文以作者对繁星的观察和想象为线索,描绘了夜空的美丽和神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童真童趣,易于学生接受和喜爱。
在教材中,本课位于第一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夜空”。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培养对夜空的想象力,提高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
此外,本课的生字词较多,对学生的词汇积累和朗读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善于观察,想象力丰富,对自然景物充满好奇。
但是,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夜空的美丽和神秘,培养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语言美,理解作者对夜空的情感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夜空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说自己对夜空的看法。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生字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
3.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语言美。
4.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夜空景象,分享对夜空的情感。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f38021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0.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神奇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人类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做到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课文内容富有想象力,语言优美,易于学生理解。
本文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科学技术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发挥想象,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到科学技术的神奇,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力,理解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呼风唤雨的神奇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述的神奇世界。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掌握生字词。
3.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课堂讨论。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5.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6.总结提升:教师对课堂学习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呼风唤雨的世纪科学技术——> 呼风唤雨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e4aa054eefdc8d376ee32d4.png)
第1课《观潮》说课稿一、说教材。
《观潮》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
这组课文是围绕“自然奇观”的专题来写,《观潮》是这组课文的第一课,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本文通过作者对潮的生动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更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大自然那种魔术般的神奇。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为了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根据农村中年级学生的特点:知识内容广泛了,很多事情都处于好奇,似懂非懂,开始有独立性,自尊心逐渐增强,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开始有自己意向。
根据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我认为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2、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有感情的课文内容课文,背诵课文地3、4自然段。
4、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
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要突出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这个重点,突破体会课文中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这个难点。
二、说教法。
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因此,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
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我还将采用朗读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是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将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教材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249358d949649b6648d74725.png)
与人交流能尊重、 理解对方
在交际中注意 语言美,抵制 不文明的语言
口 语 交 际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 趣味的语文活动
培养独立活动的能力
初步了解查找 资料、运用资 料的基本方法
综 合 性 学 习
中段:关注词、句、段的 理解
低段:侧重识字、写字、 和正确朗读
高段:侧重句 段、篇的训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 段 目 标
触摸春天
两篇精读课文 两篇略读课文 导语 语文园地
热 爱 生 命
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五组
《生命生命》
瓜苗生长
飞蛾求生
倾听心跳
走进作者 内心世界
与作者的 心灵对话
塑造学生 的心灵
把握课文 主要内容 连成一句 通顺的话 概括自然 段的段意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让学生与生活对话
欣赏热爱 生命图片
生 命 生 命
阅 读
养成留心观察周 围事物的习惯
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 象作文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能根据习 作需要表达的内容分 段表述
做到语句通顺 行款正确,书 写规范、整洁。
懂得写作是为了 自我表达和与人 交流
习 作
听他人说话认 真耐心,能 抓住要点, 并能简要转 述
表达要有条 理,语气、 语调适当
乐于参与讨 论,敢于发 表自己的意 见
活用课例 说建议
谢
谢!
在书写中体会 汉字的美感
认识常用汉 字200个 (生字表一)
识字
写字
会硬笔书写楷 书
识 字 写 字
能借助词典阅读 练习朗读和默读
理解内容, 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能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积累 语言
小学语文四年级《爬山虎的脚》说课稿(精选5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爬山虎的脚》说课稿(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485a2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10.png)
小学语文四年级《爬山虎的脚》说课稿(精选5篇)小学语文四年级《爬山虎的脚》说课稿1先是关于教材的把握,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就是深入了解课文,《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它文质兼美,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从而启发人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本组教材也都是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
其次就是我对学情的理解,挖好地基就应该填满牢固的基石,二者相辅相成。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需要结合爬山虎的图像进行讲解加以学生的理解。
说完了教材以及学情,就可以着手处理好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上好一堂课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否则就是囫囵吞枣。
因此结合我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情的理解,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①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②通过自读、感情朗读、品读等形式多样的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精美的语言文字,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③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有了教学目标,那么设计好本堂课的重难点就简单多了,重难点是一堂课的灵魂内容,也是支撑起整堂课的顶梁柱,因此,我将本堂课的重点设置为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而难点则是帮助学生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新课标要求,课堂要还给学生,学生作为主体,所以不能将课堂上的死气沉沉,同时也为了更好的上这一堂课,我选择通过以“读”为核心而创设了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勾画圈点批注,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准备了视频录像、图片等相关课件以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157460fba1aa8114431d983.png)
自配插图
研究报告
课本剧编写
我的设想与做法
保持热情
成立小作家笔会
坚持作文发布会
建立文集
推荐展示
多元评价
略读课文
认真按照阅读提示,自主阅读,适当组织 交流,粗知大意,交流感受即可。
整册教材教学的思路: 整体梳理——集中识字——自主选择—— 单元教学——综合活动 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处理: 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处理: 参考做法: 1、精讲一篇——自主学习一篇——带讲 两篇 2、精讲两篇——自主学习两篇 3、精讲两篇——扶助一篇——自主一篇
四、教学建议: 写字教学: 教学建议: 1、在课内安排比较从容的写字时间。 2、对不容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 作具体指导,使学生的书写端正、美观。 3 3、对于精读课文中由已经会写的字构成的新词, 可让学生找一找,抄一抄,丰富词语积累。 4、采用听写词语等方式,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 况。 5、加强对学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指导。
我的设想与做法 ★动笔阅读,品悟积累 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的习惯、一边 读一边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变换形式,交流表达 (1)用略读课文巧训说话
童话故事中的补白、人物心里活动的描述(第23课)
(2)用复述形式内化语言
复述童话故事、编演课本剧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说话训练
讲 课前五分钟、节假日见闻谈、讲故事比赛、辩论、演
第一单元主题: 第一单元主题:自然奇观 第二单元主题: 第二单元主题:观察与发现
第三单元主题:中外童话 第三单元主题:
第四单元主题:作家笔下的动物 第四单元主题:
第五单元主题:我国的“世界遗产” 第五单元主题:我国的“世界遗产”
第六单元主题: 第六单元主题:人间真情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走月亮》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走月亮》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7caab2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c.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走月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走月亮》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所写,选自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这篇课文描述了作者在一个月夜下的漫步,通过对月光、小径、花草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个宁静、和谐、美好的意境。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景物有一定的认知。
但针对本文中的生僻字、重点词句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还需要教师引导。
此外,学生对月光下的美景可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课文所描绘的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描绘的月夜美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培养想象力;学会通过景物描绘表达自己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描绘的月夜美景。
2.难点:体会作者在描绘月夜美景中所表达的情感,学会通过景物描绘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月夜的美景;2.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月夜美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对月亮的喜爱,引出课文。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月夜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3.讲解生字词: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4.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是如何描绘月夜美景的。
5.品读课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描绘月夜美景中所表达的情感。
6.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月夜美景的感受,学会通过景物描绘表达自己的情感。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研说教材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研说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7c6af1f226fff705cc170a6e.png)
在作者笔下,动物被刻画的栩 栩如生,根据学习本段的方法,写 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习作建议
利用口语交际进行口头 作文训练。
将作文教学与阅读 教学紧密结合,让 学生在课文的学习 中发现写作方法
习 作 教 学 建 议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习作建议
加大阅读,丰富积累; 引导学生修改习作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 上册
丰源店寄宿制小学:郭秀荣
教材特点 编写意图 教材特点
内容解析与整合
教材结构
说教材
本册目标
教学建议
说课标
第二学段目标
说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的
研 说 流 程
开发与利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1
说课标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积累语言,领 悟表达方法。 理解大意 体会情感
口语交际
教师要有必要的指导, 氛围的营造,情境的创设。
活用教材,商量商量, 表演表演,评议评议,达到 交流的效果。
提前进行素材的 搜集,为口语交际课 开展做好准备。
要让学生表达自我,注重 学生的自我感受,让学生感 受到交流的快乐和收获。
口 语 交 际 建 议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评价建议
激励性评价,以赏 识、鼓励为主。 评价要及时 注重评价功能主题 的多元互动,突出 语文评价的整体性 和综合性
阅读建议
借助“主题学习丛 书”进行拓展提高, 体会语言的艺术达 成教学目标。 抓好课后问题,通过自 学指导,引导学生理解 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凭借单元后的“练习” 总结学习收获,做到单 元回归。
充分利用课文进 行阅读能力培养, 完成教学目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走月亮》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走月亮》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802a670cf84b9d528ea7a50.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走月亮》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走月亮》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
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地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静,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温馨、甜美之情。
这篇课文与抒写乡情和友情的两首古诗,表达师生关爱之情的《难忘的八个字》,童话《泥姑娘》,表达大作家高尔基与小男孩平等之情的《小摄影师》一起,组成了本单元“感悟真情”的学习内容。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要使学生走进一个“人间处处真情在”的生活磁场,要让他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浸泡在浓郁的真情中,使他们在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受到精神的熏染,从而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一腔真挚的情。
真情,是一种自然生命的洋溢,真情从不解释,从不喧哗,爱的精灵只在心里歌唱。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计划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任务,下面主要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与技能: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②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在感情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体会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3.教学重、难点文美是本文给我们最主要的感受,因此把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哪儿美,怎么美”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把通过重点词语体会意境、品味语言、感悟情感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①读与想象结合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要教会学生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会是一蹴而就的。
所以引领学生通过文字向画面,抓住词语理解文章。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走月亮》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走月亮》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968b97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f.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走月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走月亮》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大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处的散文,通过描述作者在月光下行走的经历,展现了月光的美丽和神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基本情感。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描述和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可能还需要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月光和夜晚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好奇心,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基本情感,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月光的美丽和神秘,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学会欣赏和保护自然环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基本情感,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描述和深层次的情感表达,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培养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和感受月光的美丽。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月光下的景色图片,引导学生对月光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基本情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词汇和句型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学生通过造句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来巩固学习成果。
4.深入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描述和深层次情感表达。
人版小学的语文四年级(上册)研说教材
![人版小学的语文四年级(上册)研说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4148d8c14afe04a1b071de37.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研说教材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要进行研说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大方面来进行研说。
一、说课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这正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本册教学目标的依据。
接下来我将从三维目标层面阐述一下本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层面学生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阅读本册32篇课文、识记2500个生字,会写2000个生字、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并学习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词句;2、在能力目标层面学生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初步学会默读,并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和作用、能复述文章大意,初步感受作品的语言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体会句号、逗号、冒号、引号的用法;3、在情感目标层面学生要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增强习作自信心,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二、说教材在这部分我打算从教材基本结构、教材特点、内容解析与整合三方面进行分析(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册32篇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从横向上看主要包括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每个专题包括四篇文章。
从纵向上看八个专题体例雷同,按照导语、课例、词语盘点和语文园地四个部分组成,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二)教材特点本册教材的总体特点是全面、整合、导学、开放,下面我将从编写特点、编写体例、编写意图三方面具体阐述。
1、编写特点(1)本册书按照专题组织单元,教材相互联系;(2)导语导学性能突出,每个单元开始前的单元导读和略读课文的课前导读都明主题、明确要求,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灵活、创造主要体现在展示台、宽带网、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这些部分在不同单元的有机整合;(3)合理练习、学法改变,这一特点在教材里有多种呈现方式:一是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二是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4)四是语文园地整合创新,“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5)本书的又一突出特点表现在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学生能够直观的感知所叙述内容。
一、 说教材.《观潮》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组课文是围绕“自然奇观
![一、 说教材.《观潮》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组课文是围绕“自然奇观](https://img.taocdn.com/s3/m/37025feec850ad02df804142.png)
一、说教材.《观潮》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组课文是围绕“自然奇观”的专题来写,《观潮》是这组课文的第一课,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通过作者对潮的生动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更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大自然那种魔术般的神奇.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为了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根据农村中年级学生的特点:知识内容广泛了,很多事情都处于好奇,似懂非懂,开始有独立性,自尊心逐渐增强,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开始有自己意向.根据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我认为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2、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实用文档3、有感情的课文内容课文,背诵课文地3、4自然段.4、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要突出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这个重点,突破体会课文中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这个难点.二、说教法.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因此,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我还将采用朗读法进行教学.三、说学法.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是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将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进行学习.实用文档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我对农村学生的了解,我认为本课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讲了什么,引导学习生字,并且学习第3、4自然段.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由于时间关系,我着重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图.(一) 质疑导入,激发兴趣.课一开始,我就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潮吗?因为我们这里远离大海,可能大部分学生没有见过,所以我就以课件的方式播放钱塘江大潮的画面,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教师解说:我们刚才看到的就是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找出答案.板书:观潮(齐读课题)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疑问、矛盾的心理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是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有效途径,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实用文档铺垫.(二) 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中年级的课文篇幅比较长,如果让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让学生在课前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预习的基本内容是这样的:1、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画出本课的生字,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2、遇到不认识或不懂的词语,通过修竹语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还不能解决的做个记号请教老师或同学.3、思考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过渡语:昨天老师已经布置预习了,预习得怎么样?老师来检查检查.1、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出现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学生读一读,当读到“罩”时教师强调翘舌音读到位,读到“鼎、崩”时强调后鼻音读到位.接着,让学生齐读巩固字音.2、让学生说说那个生字记起来有困难,如“鼎”字,笔画复杂,字不常见,我用字理来讲,“鼎”是古代煮东西的锅,上部装东西的部分演变成“目”,下部的三根支架演变成下部分,如果不用字理来讲的话学实用文档生很难理解.3、让学生通过开火车读、赛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进行巩固生字词.这样,多种形式的读,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过渡语:刚才同学们的生字掌握得太棒了,老师真高兴!接着让老师看看你们更棒的表现,好吗?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因为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2、学生模仿老师朗读的方法进行朗读,要求读出正确的节奏、停顿和速度.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同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然后评一评同学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实用文档在这评价的过程中,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他们为了评价别人而主动学习,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的能力.4、教师及时肯定:“同学们读得真不错,接下来让我们找找文中描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再来读读好不好?”作为一个教师,我们不要吝啬自己赞美,赏识的语言,多给学生表扬,激励.因为教师正确使用激励语言,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如“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想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这些句子让学生展示读,教师再指导读.5、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教师随机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这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了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中、潮来后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我们知道每个同学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课文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们汇报的过程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体现他们自己从课文获取知识的过实用文档程.在这个环节,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指名读、自由读、展示读等多种形式指导朗读,这样层层深入,保证了读的时间,保证了读的形式,保持了读的兴趣.这样的读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四)品读重点段,深入感知.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语.2、引导学生结合第一幅插图理解“人山人海”的意思,并说说“人山人海”说明了什么?3、再读:体会江面的特点和人们此时的心情.(五)感情升华,拓展训练.想想假如你在场会是什么心情?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六)指导书写.实用文档中年级的教学目标主要是:1、独立识写课文生字,能掌握大部分生字;2、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在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蒙、薄、昂”这三个字,“蒙”中间的短横不能丢,“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昂”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五、板书设计.1、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实用文档。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标说教材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标说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4ccd2082284ac850ad024228.png)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
4、能用 简短的书 信便条进 行书面交 际。 3、愿意将自己 的习作读给人 听,与他人分 享习作的快乐。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 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 材料,特别是有新鲜 感的词句。
6、根据表 达的需要, 使用冒号、 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 中有明显错误的词 句。
读书有选择
留心观察事物
习惯
第三单元 成长
第四单元 让他们自由生息 第六单元 勤于思考
第二单元 诗词鉴赏
第五单元
走向成功
第七单元
红色记忆
第一单元
童年生活
课 文
第八单元 寓言传说
4、.......变...... 3、夸夸同学 的闪光点 了 6、未来的笔
2、学写周 记
5、劝说
7、我们向您 致敬 1、童年趣事
口 语 交 际
4、能具体生动讲述故 事,努力用语言打动 他人。
2、结合语文学习, 观察大自然,观察 社会,书面与口头 结合表达自己的观 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 指导下组织有趣 味的语文活动, 在活动中学习语 文,学会合作。
1、能提出学习 和生活中的问题, 有目的地搜集资 料,共同讨论。
综 合 性 学 习
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抓好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学习
抓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感情的学习 抓好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学习 充分利用课本所安排的习作教材和生活化作 文,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全面提高习作教 学质量 尊重教学规律 打造高效课堂
谢谢大家!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
说课标、说教材
习作 口语交际
第二学 段的目 标
综合性 学习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2500个,其中2000 个左右会写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优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4303ed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61.png)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课文传达出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课文字简洁、意境优美,充满了想象力,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好材料。
同时,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结构也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和感悟课文情感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途径,深入理解课文,发挥想象,感受女娲的伟大的献身精神。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义;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女娲的伟大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义;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
2.教学难点:感悟女娲的伟大的献身精神,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女娲的伟大的献身精神。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分析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解答学生的疑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从“课堂”做起---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教材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所说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当我初读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之后,觉得教科书涉及范围广,有广度有深度。
虽然自己一直在赶进度备课,但没有影响每堂课的质量。
在课堂上学生和我是共同学习的,所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也得从“课堂”做起。
这册教材保持和发扬了前五册教材的特色,以丰富多彩的内容,深厚的人文底蕴,新颖活泼的呈现方式,富有新意的导学和练习设计,深深地打动着我,所以认认真真做好每一节课的准备工作,呈现给学生的一定是全力以赴的内容。
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关键在学生。
今天,我就从课标、教材和建议三个部分来进行说课。
第一、说课标一、课程总目标小学语文同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它是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融合在一起的。
小学语文的课程总目标是以三个维度来呈现的,全面而又富有新意。
首先知识目标是要学生认识200个常用汉字,会正确书写200个汉字,能说普通话;能力目标则是能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最后情感目标则是正确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个人情感层次。
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我们所说的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二、学段目标下面我就从这五个方面来简单谈一谈小学语文的学段目标。
小学语文的十二册教材共分为三个学段。
在识字写字方面,中年级孩子们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了。
在阅读方面,中年级孩子们会提出疑问来体会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口语交际部分,中年级可以把握主要内容并可以作简要转述了。
在写作方面也是如此,中年级孩子们可以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地方了。
在综合性学习方面,中年级则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语文活动。
从这五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小学语文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第二学段是过渡阶段,就好比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一样,连接了一、三学段,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总体来说,三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第二说教材(一)教材内容结构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
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
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第三组和第七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从全册看,教材编排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分别安排了: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
等8个主题单元,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从各主题单元的构成看,能围绕一个主题,从多方面选材,充实和丰富主题。
如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结构是这样安排的,选编了《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四篇课文,课文从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奇特壮丽的钱塘江大潮;有的描绘了气势雄伟的大峡谷;有的写了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鸟的天堂;有的描写了火烧云的绚丽多彩。
我们可以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组的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训练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曾经去过的或是了解的美丽景物;“我的发现”回顾与讨论了第一单元所学内容,后面的“趣味语文”则是这一专题训练的拓展与延伸,既调动了学生学习乐趣,又达到了丰富学生课余知识的效果。
再如本册的第二组教材以“观察与发现”为专题,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等讲述的是人观察动植物的故事,《古诗两首》《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反映了对待古人和现代人善于观察的态度品质以及由此发现总结的人生哲理与科学真理。
通过本单元教学,在“语文园地”中,在学生开展的泡豆子的实践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增强学生观察的能力,把自己观察的有条理的记录下来。
从本册书的内容结构来看呢,后六个单元和前两个单元的内容结构是一样的。
本册教材里面就好像一闪一闪的窗户,窗户外面呢,是更广阔的语文天地,也是学生们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作为教师呢,我们的任务就是将学生带到这一扇一扇的窗子前面,并且帮他们推开这一扇一扇的窗户。
(二)教材特点下面我来谈谈本册书的教材特点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注意各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除了思想内容的专题外,“中外童话”是从文体角度定的专题,“作家笔下的动物”是从体会文章表达形式方面定的专题。
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安排了4个关于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
三、说建议1.教学建议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建议是这样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基于这一建议,我们在教学中应突出整体性、综合性,注意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综合能力,注重情感熏陶,渗透人文素养教育。
首先,要围绕单元主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与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
其次,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展开想像,在读中感受与欣赏,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最后,要精心组织语文实践活动。
如第一单元,可围绕“大自然的美好”这一主题,设计“欣赏──感受──描绘”的教学活动:先结合学习《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在朗读与欣赏中,引导学生开展想象与创编活动。
再结合学习《鸟的天堂》《火烧云》配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带给自己的快乐。
最后,结合课后练习及“语文园地”,指导学生收集描写景物的古诗、词句,进行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
2. 评价建议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还应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在识字写字方面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
在阅读方面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对精读的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再次举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在写作方面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同时也重视作文修改的评价,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写了一年写作,重要的是在培养他们的写作信心的基础上,提升写作质量。
包括锻炼他们用水笔写作,逐渐脱离铅笔。
在评价上几乎每一次习作提示都提到了写完以后读给别人听,非常重视写完以后的交流和展示。
这实际也是一种习作的方法的训练。
口语交际的评价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于: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以及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身边处处有资源”、“生活处处皆语文”。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由此可见,有效地开发并利用好母语学习的课程资源,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母语学习的兴趣和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多渠道的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教材作为重要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创造性地使用和处理教材。
教材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
我力图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从而获得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二)、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多媒体——校内课程资源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几乎每节语文课都利用课件,包括相关视频、图片等丰富学生的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室环境——课程资源中的“活教材”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大部分知识也是在教室里学到。
我们要着力把教室建成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心。
教室除了要有学校统一规范的布置外,还要有适合于本班实际的文化布置特色。
我们在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发动学生精心布置班级的“图书角”和“学习园地”,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四、总结研说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教材,利用教材,以教材为载体,把握语文新课标,构建高效新课堂。
最后,我认为从课堂出发,才能行之有效的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做贡献。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解读,敬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