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1走进分子世界说课稿

合集下载

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1 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重要性。

因此,我设计了一次名为“走进分子世界”的物理课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对分子有初步的认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一、设计意图在本次课程中,我采用了观察、实践、思考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分子的存在,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认识到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初步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概念,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2.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分子的运动,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的概念,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分子运动的观察,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分子模型、PPT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分子模型等。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到分子的存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用PPT展示分子的结构,讲解分子的概念,让孩子们对分子有初步的认识。

3. 实践观察:让孩子们用显微镜观察分子模型,观察分子的运动,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5. 课后练习:让孩子们绘制分子模型,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分子的概念,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2. 难点:分子运动的观察,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解。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绘制分子模型,发现他们对分子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活动中,我需要更加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思考,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这种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

同时,我也会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让课程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有趣,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分子的概念、分子的基本性质以及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物质的最小粒子,具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能力。

2. 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3.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的概念,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

2. 让学生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存在,以及如何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

2. 教学重点:分子的概念、分子的基本性质和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如香气四溢的饭菜,引发学生对分子的兴趣,引入新课。

2. 知识讲解:a. 讲解分子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子是物质的最小粒子,具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能力。

b. 讲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如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c. 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让学生学会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蒸发、扩散等,让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的概念2. 分子的基本性质3.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个现象。

2. 答案:a. 蒸发是液体分子从液面逃逸到气体的过程;扩散是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b. 答案开放,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1走进分子世界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1走进分子世界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走进分子世界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讨论,激发他们对分子世界的探索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分子的基本概念,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运用分子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分子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 能运用分子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和讨论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难点:分子动理论的微观解释,以及如何运用分子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分子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单。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冰雪融化、酒精挥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讲解:讲解分子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如氢键的形成、分子间的吸引力等。

4. 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分子理论,讨论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物体具有不同的气味、为什么水沸腾时会产生蒸汽等。

6. 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分子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分子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难点:分子动理论的微观解释,以及如何运用分子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分子理论和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深入了解分子世界的奥秘。

可以组织参观实验室或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分子的研究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分子的基本概念和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1走进分子世界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1走进分子世界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四章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

本节主要介绍分子的基本性质,包括分子的定义、分子的组成、分子的运动以及分子间的作用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分子的基本特征,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分子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能够描述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3. 能够运用分子理论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分子间的作用力。

难点:分子运动的规律,分子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分子模型;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香气四溢、蒸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知识讲解: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分子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分子运动的规律,分子间的作用力。

同时,教师展示分子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结构。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一些简单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分子理论的应用。

例如,解释为什么香水浓度越高,香气越浓郁;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更容易晾干等。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分子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如:为什么冬天室内空气中会有水珠?为什么糖放入水中会溶解等。

5.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可以用分子理论解释的现象。

6. 板书设计:分子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分子运动的规律,分子间的作用力。

7. 作业设计:1. 请用分子理论解释为什么香水浓度越高,香气越浓郁;2. 请用分子理论解释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更容易晾干;3. 请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可以用分子理论解释的现象。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分子世界。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深入研究分子理论,探索更多现象背后的原因。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1走进分子世界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1走进分子世界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讨论等实践活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分子的基本概念,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2. 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难点:分子动理论的应用,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分子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蒸发、溶解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分子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介绍分子的定义,分子是物质的最小粒子,具有质量和体积。

2. 解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三、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0分钟)1. 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碰撞。

2. 解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分子的运动情况,如蒸发速度等。

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果与分子动理论的关系。

五、分子动理论的应用(5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物体会在手中发热等。

2. 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解答与分子动理论相关的问题。

活动重难点:重点: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难点:分子动理论的应用,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了解分子的基本概念和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分子动理论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下册《7.1 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7.1 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新版)苏科版

7.1走进分子世界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_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一、走进分子世界_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走进分子世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走进分子世界》。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分子的运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 分子的扩散:分子通过扩散现象表现出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概念,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让学生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引力和斥力。

3. 让学生掌握分子的运动规律,明白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 让学生通过扩散现象,理解分子的扩散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的运动规律。

2. 教学重点:分子的概念,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分子模型。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香味四溢的饭菜,引出分子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分子的概念,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的运动规律。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解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的运动规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分子的概念,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的概念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力斥力3. 分子的运动规律无规则运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解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题目:请描述分子的运动规律。

答案: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借助实例和模型进行讲解。

在课堂上,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分子动理论在现代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的运动轨迹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一、分子间引力的解释分子间引力是指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 教学设计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 教学设计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7.1 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并能描述分子在物质中的特征;2.掌握分子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3.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分子在物质中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重点1.描述分子在物质中的特征;2.分子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概念;2.学生掌握分子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与物质和分子有关的实物和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模型等;2.教师准备好板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物质的实物,如水、空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物质中有什么?2. 探究分子(15分钟)教师介绍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概念,并与学生共同探究分子的大小和分子间的距离。

教师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分子,并让学生估算分子的大小和分子间的距离。

3. 实验探究分子(2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酒精分子的扩散现象。

具体步骤如下: 1.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一些酒精; 2. 在容器的另一侧放置一片纸巾,并滴上几滴食用香精; 3. 观察并记录纸巾上的现象。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总结酒精分子的扩散规律。

4.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分子在物质中的特征以及分子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的相关知识点。

六、课堂延伸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观察分子模型和相关实验器材,并与实验室老师进行交流,深化学生对分子世界的理解。

七、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习题;2.搜集更多有关分子世界的资料。

以上是教学设计的大纲,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详细内容的文档,请提供更详细的要求。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_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_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的性质,分子运动的现象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基本概念,知道分子的性质。

2. 让学生观察分子运动的现象,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的性质,分子运动的现象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分子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香味四溢的饭菜,湿漉漉的地面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分子基本概念的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分子模型,向学生讲解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的性质。

3. 分子运动现象的观察:让学生观察一些实验现象,如热水的温度升高,颜色的变化等,引导学生理解分子运动的现象。

4.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讲解:通过实验和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讲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5.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实际的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7. 板书设计: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的性质,分子运动的现象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8. 作业设计:(1)请简述分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试着用分子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3)做课后练习题。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分子的基本概念,性质,运动现象以及相互作用力。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更多的日常现象,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课外资料,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教学设计完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讲解。

苏科版教科书八年级《走进分子世界》说课

苏科版教科书八年级《走进分子世界》说课

苏科版教科书八年级《走进分子世界》说课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科版教科书八年级第七章第1课《走进分子世界》。

下面,我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对本课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而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有关物质结构的基础知识,是学习有关物质结构内容的启蒙课。

并且对前面物态变化一章的内容有很好的补充说明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向孩子们打开物质世界的大门,展示五彩缤纷、充满神奇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建立结构模型的猜想研究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本课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本教材的主要目的:不仅要从知识与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而且还将注重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探索微观世界和遥远宇宙世界奥秘的兴趣。

2、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知道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的大小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知道显微镜制造技术的进步对科学发现的巨大推动作用。

3、知道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4、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的初步内容,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

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结构模型方法.2、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会用图形、文字、语言描述分子模型.3、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欲望,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2、进一步体会生活、物理、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3、教学重点、难点及难点突破: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分子模型的认识以及运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1 走进分子世界说课稿

1 走进分子世界说课稿

.1 走进分子世界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科版教科书八年级第七章第1课《走进分子世界》。

下面,我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对本课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而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有关物质结构的基础知识,是学习有关物质结构内容的启蒙课。

并且对前面物态变化一章的内容有很好的补充说明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向孩子们打开物质世界的大门,展示五彩缤纷、充满神奇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建立结构模型的猜想研究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本课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本教材的主要目的:不仅要从知识与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而且还将注重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探索微观世界和遥远宇宙世界奥秘的兴趣。

2、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知道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的大小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知道显微镜制造技术的进步对科学发现的巨大推动作用。

3、知道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4、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的初步内容,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

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结构模型方法.2、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会用图形、文字、语言描述分子模型.3、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欲望,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2、进一步体会生活、物理、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3、教学重点、难点及难点突破: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分子模型的认识以及运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下册7.1 走进分子世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的教材,主要涵盖第七章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分子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分子的基本特征,如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相互之间有间隔等;3. 学习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4. 通过实例理解分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的定义和性质,能用分子观点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2. 掌握分子的基本特征,能运用这些特征分析问题。

3. 认识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能解释一些化学变化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的定义和性质,分子基本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水的沸腾、气体的膨胀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分子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黑板板书,详细讲解分子的定义、性质和基本特征。

同时,通过实例解释分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分子相关的例题,如解释气体膨胀、溶解现象等,引导学生运用分子观点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子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教师通过讲解和实例,阐述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分子的定义和性质;2. 分子的基本特征;3.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4. 分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分子的定义和性质。

2. 请列举三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分子观点解释这些现象。

3. 请解释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的基本特征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分子的本质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7.1走进分子世界》word教案 (2)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7.1走进分子世界》word教案 (2)

名师优秀教案执教者:xx时间:20xx年7.1 走进分子世界基本环节基本内容组织教学知识梳理【导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分析,尝试选择一种物质微观结构的模型解释有关现象.2、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导学重点】知道分子动理论主要内容。

【导学难点】1、建立分子结构模型;2、理解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智慧碰撞打开酒精瓶盖子,我们闻到酒精味,酒精是怎么从瓶子里出来的呢?酒精内部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物质的结构。

自主展示活动一:选择一种物质结构的模型1、观察与思考:教师演示:(1)用铅笔在纸上画一条线,通过投影仪对笔迹仔细观察,描述看到的现象.(2)把少量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描述你看到的现象.(3)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然后再注入酒精至距管口3cm处,用记号笔在液面最高处做一标记,用塞子塞紧管口.手按紧塞子,将玻璃管上下颠倒多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2、组内交流:以下是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选择一种模型,解释上述现象.模型1: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模型2: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模型3: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我选择。

3、自主阅读:阅读教材p.24最后一段~p.25黑体字的内容.4、独立完成: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

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间有。

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

活动二:分子的运动1、根据下列现象判断分子是否运动?A、湖面波光闪烁,B、醋香阵阵扑鼻,C、面汤上下翻滚,D、林中雾霭弥漫,E、空气中沙尘飞舞,F、红墨水滴入水中,水变红色。

G、湿衣服变干了,H、拍一下,衣服上的灰尘跑了,I、雪花漫天飞。

以上现象中能说明分子运动的是。

2、自主思考:你还能举出分子运动的例子吗?3、结论:分子处在。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7.1走进分子世界》word教案 (6)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7.1走进分子世界》word教案 (6)

一、走进分子世界一、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了解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知道显微镜的观测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体会分子世界的物理性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4.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的初步内容,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以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

5.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究微观世界奥秘的,初步体会探究微观物质结构的模型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分子模型的建立过程、分子模型的深刻理解三、教具学具炭素笔、白纸、高锰酸钾、红墨水、放大镜、烧杯、长玻璃管、酒精、水、香水、内聚力演示器、针筒、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四、设计思想充分利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浅入深,亦步亦趋的完成教学任务、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质疑能力。

五、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学生活动: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极小和极大的世界?◆投影:极小和极大的世界引入课题:§7.1走进分子世界(二)主要教学过程1、分子模型(1)分子模型的建立活动7.1 选择一种模型◆问题:宇宙由物质构成,物质由什么构成呢?物质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物质可分吗?具体一点:你知道一支笔、一张纸是有什么构成的吗?◆学生活动:分粉笔◆投影:研究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演示实验:吸管中的水从外观上看是连成一片的,现将它挤出,你看到什么?◆学生活动:用放大镜对炭素笔迹观察结论: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问题:这些微小的粒子是如何构成我们所看到的宏观上的连续体的呢?请想象一下!◆视频:酒精和水的混合◆投影:模型照片◆得出结论:物质由不连续的微粒构成,微粒间有空隙,微粒在运动(2)分子概念的建立◆投影:分子的定义◆投影:认识分子(分子的大小)◆投影:显微镜观测技术的发展及在超级电子显微镜下分子的图片。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
首先,关于教学内容的安排,我尽量将抽象的分子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举例和实验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分子的存在和作用。这样的安排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仍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在这个环节加强引导和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难点。
其次,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采用了理论介绍、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等方法。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方法有助于他们掌握知识。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案例分析时过于依赖教师,缺乏独立思考。为此,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分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具有体积和质量,能够解释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它是物质世界的基础,决定了物质的宏观特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水的沸腾和冰的融化过程,了解分子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分子的基本性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动画演示和实际物质性质变化来帮助大家理解。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阐述分子间存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这些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分子概念,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为后续学习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打下基础。

走进分子世界说课稿

走进分子世界说课稿

走进分子世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科版教科书八年级第七章第1课《走进分子世界》下面我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对本课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而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有关物质结构的基础知识是学习有关物质结构内容的启蒙课并且对前面物态变化一章的内容有很好的补充说明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向孩子们打开物质世界的大门展示五彩缤纷、充满神奇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建立结构模型的猜想研究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本课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本教材的主要目的:不仅要从知识与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而且还将注重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探索微观世界和遥远宇宙世界奥秘的兴趣2、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知道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的大小有一个感性的认识2、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知道显微镜制造技术的进步对科学发现的巨大推动作用3、知道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4、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的初步内容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结构模型方法.2、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会用图形、文字、语言描述分子模型.3、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究物质微观结构的X望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2、进一步体会生活、物理、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3、教学重点、难点及难点突破: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分子模型的认识以及运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难点突破:利用感观感知多例举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二、学情分析学生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缺乏抽象思维和抽象判断能力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观察升华到理性认识多举生活中的事例和多做演示实验三、教法学法首先通过喷洒空气清新剂提问设疑的方式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索物质世界的愿望然后通过对常见物质感官能直接感知其存在拓展到我们还有一此物质既看不见、摸不着也无法通过感觉器官感知从而揭示课题引入物质的结构让学生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建立模型法并通过活动亲身体会建立物质结构模型的过程能自己从日常生活中收集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让学生有新鲜感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四、教学准备空气清新剂、纸、素描碳笔、放大镜、高锰酸钾颗粒、烧杯和水、100mL的量筒、橡皮塞、酒精、表面磨得很光滑的铅块、钩码、弹簧、两只乒乓球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前用空气清新剂在讲台下喷几下提出问题:同学们闻到了什么它又是如何传到我们鼻子中的(设疑激发探知欲和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共同揭秘分子的奥秘一起来学习[板书]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多媒体}一、走进分子世界{多媒体}二、新课教学:1、物质结构模型:那么我们如何认识分子走进分子世界呢科学家们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科学家在研究无法看到的微观结构时常常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个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想现在我们借用科学家的这种方法认识物质的结构,走进分子的世界[板书]1、结构模型法:研究物理学的新方法就是先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多媒体}活动1、选择一种模型①、演示实验:用素描碳笔在纸上画一笔请同学们仔细对照笔迹观察一下你看到的笔迹有什么特点再请同学们用手中的放大镜仔细观察碳素笔画的笔迹你有看到了些什么如果用低倍显微镜对笔迹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什么教师引导:通过你观察到的和猜想的你觉得可以说明什么问题②、演示实验: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你看到的现象是:高锰酸钾颗粒颜色什么状态啊现在你们还能在液体中找到固态的颗粒而水却变成了什么颜色猜想一下固态高锰酸钾颗粒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通过你观察到的和猜想的你觉得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什么问题③、演示实验:课本P24图71(50mL水和50mL酒精倒入100mL 的量筒中)教师引导:你们看到的现象呢有什么不解和疑惑[阅读]阅读课本上的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你认为那种结构能够解释上述现象请选择并尝试解释{同时多媒体出示}[模型]1、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模型]2、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模型]3、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学生选择并解释老师引导]2、分子概念[讲解]:实际上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是可分的提出分子概念[板书]2、分子概念: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多媒体}[讲解]:物质在分到一定程度物质的化学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大家到初三就学到了举例说明:比如一滴水分成两份仍然是水但无限地分下去呢3、观察微观世界的工具[讲解]光学显微镜——细胞电子显微镜——分子{多媒体出示:分子模型图}师背景介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发明了探测微观世界的工具这些工具的发明拓展了人们的视力范围收集了更多的证据支持了科学家提出的模型让我们看到了分子的模样4、分子动理论(分子模型):[师引导]:科学家对分子的进一步研究中认识到一些分子模型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3、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多媒体}[讲解分子的大小]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10m 举例:1、一个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好比乒乓球与地球相比{出示乒乓球}2、两个比较2500万个人手拉着手可以绕地球一圈而2500万个水分子一个挨一个的排成一列长度还不到1cm3、标准大气压下1立方厘米的气体分子一秒钟跑一亿个约需九千年引导得出:[板书](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多媒体}举例:打足气的汽球放几天就瘪了为什么装油的钢瓶我们给它加压一会儿会发现钢瓶外冒油了装满水的杯子再放一勺白糖水也不会溢出引导得出:[板书]分子间有空隙{多媒体}。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一)分子模型1、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直线,再用被大镜对笔迹仔细观察,你看到什么现象?2、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描述你所看到的现象?3、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到一半的位置,然后再注入酒精,并在液面的最高处做一标记。

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台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大于”、“等于”还是“小于”)混台前水与酒精的体积之和。

小结:以上是我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对物质微观结构提出的猜想,科学家在研究物质结构时,按照这样的研究方法提炼出了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你认为哪种模型能够完善的解释上述活动中看到的现象呢?模型l: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模型2: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模型3: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你选择(二)、阅读课本p25,完成下列填空。

1、通过可看到微小的细胞。

2、通过放大率达1500万倍的获得了碳化硅分子的结构图。

3、科学研究还发现,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4、常见的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间有。

(三)分子的运动1、看P25图7-4、7-5、7-6.观察图上现象,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得出什幺结论?生活中还有哪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2、结论:分子处在中。

3、的现象,叫做扩散。

五、【达标巩固】:1、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2、下列运动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香水打开后,过一会儿屋内闻到香昧。

B、无数雨滴从空中落下。

C、扫地时看到空中飞舞着尘埃D、铁块在潮湿的空气中过了一段时间后会生锈3、如图所示,上瓶内装有空气,下瓶内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将上下两瓶间的玻璃板取走,上瓶颜色逐渐变红,说明()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有作用力D.分子有一定的质量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A.荣县旭水大曲的瓶盖一开,酒香四溢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会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7.1、走进分子世界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

7.1、走进分子世界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

7.1 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常见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3.能够举例说明分子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分子的概念和特征。

2.常见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3.分子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与呈现(10分钟)在课堂开始时,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一下身边的事物,比如水的水汽、食物的味道等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然后,通过提问引入分子的概念,让学生尝试解释这些现象。

3.2 概念讲解与讨论(20分钟)在学生对分子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后,通过板书或投影展示分子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包括质点、电中性、微观结构等。

然后,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分子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3.3 实验探究(4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分子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

实验材料包括水杯、水、酒精、醋、碳酸氢钠等常见物质。

实验步骤如下:1.将水杯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装满水,另一部分装满酒精。

2.观察和比较两部分物质的表面现象,如水的水汽、酒精的蒸发速度等。

3.将水杯中的水和酒精搅拌均匀,再观察和比较两者的混合情况。

4.重复上述步骤,用醋和碳酸氢钠代替水和酒精进行观察和比较。

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现象,并结合实验结果讨论分子的运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4 总结与拓展(15分钟)通过实验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分子运动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强调分子运动是物质性质的重要因素。

展示给学生更多关于分子运动和物质性质之间关系的例子,拓展学生的思维。

3.5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答几个与分子运动和物质性质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板书设计分子的概念和特征常见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分子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质点- 水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分子运动影响物质性质- 电中性- 酒精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物质性质的差异- 微观结构- 醋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分子运动的表现- 碳酸氢钠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分子运动的影响五、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观察现象、实验探究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分子的概念和特征,探究了分子运动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下册 7.1 走进分子世界学讲稿(无答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7.1 走进分子世界学讲稿(无答案) 苏科版

7.1走进分子世界【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

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3、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学进去、讲出来】活动一: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凭借肉眼,人们无法看到物质的内部结构。

科学家们常根据观察到的______观现象,提出有关物质结构的______观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检验自己的猜想,进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明了探测微观世界的工具,如各种显微镜,并用它们收集更多的证据,检验科学家提出的模型。

活动二:建立分子模型1.如左下图所示,用素描炭笔在黑板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观察,你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某同学所做的水与酒精的混合实验数据。

数据表明,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____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3. 以下是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你认为那种结构能够解释上述现象,请选择,并尝试解释。

[模型]1: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模型]2: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模型]3: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

我选择:________。

4. 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是______的,用物质的______模型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但分到一定程度,物质的化学性质就会________。

(例如把水分到一定程度,如果再分,就不再是水,而是氢和氧。

)我们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______。

分子很小,分子直径的数量级:_____m 。

5.水和酒精的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______________。

6.结论:物质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分子间有________。

活动三:分子的运动1.[实验]: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____开来,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彼此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 走进分子世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科版教科书八年级第七章第1课《走进分子世界》。

下面,我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对本课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而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有关物质结构的基础知识,是学习有关物质结构内容的启蒙课。

并且对前面物态变化一章的内容有很好的补充说明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向孩子们打开物质世界的大门,展示五彩缤纷、充满神奇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建立结构模型的猜想研究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本课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本教材的主要目的:不仅要从知识与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而且还将注重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探索微观世界和遥远宇宙世界奥秘的兴趣。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1、知道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的大小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知道显微镜制造技术的进步对科学发现的巨大推动作用。

3、知道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4、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的初步内容,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

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结构模型方法.
2、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会用图形、文字、语言描述分子模型.
3、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欲望,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2、进一步体会生活、物理、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3、教学重点、难点及难点突破: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分子模型的认识以及运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难点突破:利用感观感知,多例举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缺乏抽象思维和抽象判断能力。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观察升华到理性认识,多举生活中的事例和多做演示实验。

三、教法学法
首先,通过喷洒空气清新剂,提问设疑的方式,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索物质世界的愿望。

然后,通过对常见物质感官能直接感知其存在,拓展到我们还有一此物质,既看不见、摸不着,也无法通过感觉器官感知,从而揭示课题引入物质的结构,让学生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建立模型法,并通过活动亲身体会建立物质结构模型的过程,能自己从日常生活中收集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让学生有新鲜感,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
空气清新剂、纸、素描碳笔、放大镜、高锰酸钾颗粒、烧杯和水、100mL的量筒、橡皮塞、酒精、表面磨得很光滑的铅块、钩码、弹簧、两只乒乓球。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前,用空气清新剂在讲台下喷几下。

提出问题:同学们闻到了什么?它又是如何传到我们鼻子中的?(设疑,激发探知欲和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共同揭秘分子的奥秘,一起来学习
[板书]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多媒体}
一、走进分子世界{多媒体}
二、新课教学:
1、物质结构模型:
那么我们如何认识分子,走进分子世界呢?科学家们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科学家在研究无法看到的微观结构时常常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个结构模型的
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想,现在我们借用科学家的这种方法认识物质的结构,走进分子的世界。

(多媒体加结构图)
收集
证据
[板书]1、结构模型法:研究物理学的新方法。

就是先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多媒体}
活动1、选择一种模型
①、演示实验:用素描碳笔在纸上画一笔,请同学们仔细对照笔迹观察一下,你看到的笔迹有什么特点?再请同学们用手中的放大镜仔细观察碳素笔画的笔迹,你有看到了些什么?如果用低倍显微镜对笔迹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什么?
教师引导:通过你观察到的和猜想的,你觉得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②、演示实验: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你看到的现象是:高锰酸钾颗粒是什么颜色什么状态啊?现在你们还能在液体中找到固态的颗粒吗?而水却变成了什么颜色?猜想一下,固态高锰酸钾颗粒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通过你观察到的和猜想的,你觉得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③、演示实验:课本P24图7-1(50mL水和50mL酒精倒入100mL的量筒中)
教师引导:你们看到的现象是什么呢?有什么不解和疑惑吗?
[阅读]阅读课本上的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你认为那种结构能够解释上述现象,请选择,并尝试解释。

{同时多媒体出示} [模型]1、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模型]2、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模型]3、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学生选择并解释,老师引导]
2、分子概念
[讲解]:实际上,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是可分的,提出分子概念。

[板书] 2、分子概念: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

{多媒体} [讲解]:物质在分到一定程度,物质的化学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大家到初三就学到了。

举例说明:比如一滴水分成两份仍然是水,但无限地分下去呢?
3、观察微观世界的工具
[讲解]光学显微镜——细胞
电子显微镜——分子
{多媒体出示:分子模型图}师背景介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发明了探测微观世界的工具。

这些工具的发明拓展了人们的视力范围,收集了更多的证据,支持了科学家提出的模型,让我们看到了分子的模样。

4、分子动理论(分子模型):
[师引导]:科学家对分子的进一步研究中认识到一些分子模型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3、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多媒体}
[讲解分子的大小]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10m
举例:1、一个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好比乒乓球与地球相比。

{出示乒乓球}
2、两个比较2500万个人手拉着手可以绕地球一圈,而2500万个水分子一个挨一个的排成一列长度还不到1cm。

3、标准大气压下1立方厘米的气体分子一秒钟跑一亿个,约需九千年。

引导得出:[板书](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多媒体},
举例:打足气的汽球,放几天就瘪了,为什么?
装油的钢瓶,我们给它加压,一会儿会发现钢瓶外冒油了。

装满水的杯子,再放一勺白糖,水也不会溢出。

引导得出:[板书]分子间有空隙{多媒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