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内容

合集下载

矿井水文地质观测及图件绘制

矿井水文地质观测及图件绘制

矿井水文地质观测及图件编制矿井充水通道:天然条件(岩溶陷落柱,断裂带、裂隙,隐伏露头、天窗,地震裂隙),人为条件(顶板冒裂带,底板矿压破坏带、岩溶地面塌陷、封孔质量不佳的钻孔)。

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水文地质观测是长期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对气象、地表水体、井、钻孔、泉、井下出水点的观测,逐步积累资料,并对资料定期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侧重解决下列问题:1)研究矿井涌水量、地下水动态与大气降水的关系;2)确定各含水层间及它们与地表水间的水力联系;3)通过动态观测,研究各含水层的透水性和富水性与矿井充水的关系,分析各含水层疏干的可能性;4)分析断层带的导水性及其随采掘活动而产生的变化;5)研究矿井涌水量与采掘面积、开采深度、巷道掘进长度间的关系;6)计算设计延伸水平和新开拓区的涌水量;7)为矿井防治水工程提供数据。

水文地质长期观测工作包括地面水文地质观测和井下水文地质观测两部分。

一、地面水文地质观测1、气象资料的收集和观测。

如果矿区附近设有气象台站,其所处的地形、自然地理等条件基本与气象站地区相似时,则不必自设站,可按时收集矿区附近台站气象观测资料,矿区只建雨量观测站;如果矿区距气象台站较远(大于30km)或地形变化较大,附近台站的资料不能反映矿区的气象特征时,应自设气象观测站。

观测内容包括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湿度等项,其中以降水量最重要。

观测时间和要求,必须与气象台站一致。

2、地表水体观测在矿区范围内及其附近有江河通过时,应在江河出入矿区地段、含水理露头过河地段、断层过河地段、河下采煤处、支流入口处、地表塌陷处、溶洞发育地段,以及严重渗漏地段的上下方设立水文观测站,定期观测水位、流量。

在洪水季节或特大降水之后,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获得洪峰水位和流量,以及河流泛滥时洪水淹没范围和洪水持续时间、河流断流时间等资料。

对矿区的湖泊、池溏、水库、塌陷积水区也要求设立水位观测站,定期观测水位,计量积水量、库容等数据。

矿井11种图纸绘制标准及要求内容

矿井11种图纸绘制标准及要求内容

矿井11种图纸绘制标准及要求第1条、计算机绘制矿图必须做到准确、齐全、及时,符号运用要正确、统一,图纸容应布置适当,着色准确;矿图必须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测量规程》及通、防、机电提运、测量规等法律、法规、条例和规定要求制作的基本矿图。

第2条、矿图上的容、标注、符号、图幅及编号要符合规定技术标准,比例尺应符合规定。

图纸中的采、掘巷道、工作面、安全生产的设备、设施等必须是实测资料,并能真实、现时的反映矿井生产及安全状况。

各种注记必须齐全、规。

图纸中必须有图框线、图名、比例、图签、图例;图签栏容应齐全,必须有煤矿法人或矿长及主要技术负责人的亲笔签字,并加盖本单位公章。

第3条、矿图要根据实际变化及时填绘和标注。

第4条、各种矿图均须使用统一的坐标系统。

第5条、计算机绘图人员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掌握相关技术标准,采掘绘图员具有一定的矿井地质、水文、测量、采掘和储量的知识,通防和机电绘图员应有一定的本专业的知识。

第6条、图纸资料来源明确,图号清晰,编制、审核、校对分工明确。

第7条、绘制各类矿图时,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正确使用图例,图纸精度要符合测量要求,保证矿图的质量。

第8条、各种矿图的绘制符合准确、及时、完整、美观的原则。

达到线条均匀、圆滑,接头间无疙瘩,点线、虚线间隔大小一致,平行线间距相等,各种文字、数字注记规,字隔、字向符合要求,颜色标准、着色均匀、容齐全、完整、几何关系正确。

第9条、图纸要按规定定期填绘:采掘工程平面图由生产科每月3日前根据测量结果、地质情况绘制;矿井充水性图、月度预报图、月度计划图根据采掘工程平面图每月补充、修改、填绘一次;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每月绘制一次;井上下对照图每季填绘一次;其他图纸每半年根据生产情况修正完善一次;应急图纸要随时填绘。

采掘工程平面图绘制要求第一章基本要求第 1条.绘制采掘工程平面图的容、精度以及绘制方法是依据《煤矿测量规程》、《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地形图图式》的要求,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制定的。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附錄一礦井水文地質主要圖件內容及要求一、礦井充水性圖礦井充水性圖是綜合記錄井下實測水文地質資料的圖紙,是分析礦井充水規律、開展水害預測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據之一,也是礦井水害防治的必備圖紙。

一般採用採掘工程平面圖作底圖進行編制,比例尺為1/2000-1/5000,主要內容有:1.各種類型的出(突)水點應當統一編號,並注明出水日期、湧水量、水位(水壓)、水溫及湧水特徵。

2.古井、廢棄井巷、采空區、老硐等的積水範圍和積水量。

3.井下防水閘門、水閘牆、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倉、水泵台數及能力。

4.井下輸水路線。

5.井下湧水量觀測站(點)的位置。

6.其他。

礦井充水性圖應當隨採掘工程的進展定期補充填繪。

二、礦井湧水量與各種相關因素動態曲線圖礦井湧水量與各種相關因素動態曲線是綜合反映礦井充水變化規律,預測礦井湧水趨勢的圖件。

各礦應當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相關因素繪製下列幾種關係曲線圖:1.礦井湧水量與降水量、地下水位關係曲線圖。

2.礦井湧水量與單位走向開拓長度、單位采空面積關係曲線圖。

3.礦井湧水量與地表水補給量或水位關係曲線圖。

4.礦井湧水量隨開採深度變化曲線圖。

三、礦井綜合水文地質圖礦井綜合水文地質圖是反映礦井水文地質條件的圖紙之一,也是進行礦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參考依據。

綜合水文地質圖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質圖的基礎上編制,比例尺為1/2000-1/10000。

主要內容有:1.基岩含水層露頭(包括岩溶)及沖積層底部含水層(流砂、砂礫、砂礓層等)的平面分佈狀況。

2.地表水體,水文觀測站,井、泉分佈位置及陷落柱範圍。

3.水文地質鑽孔及其抽水試驗成果。

4.基岩等高線(適用於隱伏煤田)。

5.已開採井田井下主幹巷道、礦井回採範圍及井下突水點資料。

6.主要含水層等水位(壓)線。

7.老窯、小煤礦位置及開採範圍和湧水情況。

8.有條件時,劃分水文地質單元,進行水文地質分區。

四、礦井綜合水文地質柱狀圖礦井綜合水文地質柱狀圖是反映含水層、隔水層及煤層之間的組合關係和含水層層數、厚度及富水性的圖紙。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1]讲解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1]讲解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 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矿井11种图纸绘制标准及要求

矿井11种图纸绘制标准及要求

矿井11种图纸绘制标准及要求(结合最新规范)采掘工程平面图绘制要求第1章基本要求第 1条.绘制采掘工程平面图的内容、精度以及绘制方法是依据《煤矿测量规程》、《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地形图图式》的要求,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制定的。

第 2条.绘制图种和比例尺,采掘工程平面图比例尺1:2000第 3条绘制内容1、井田技术边界,保安煤柱及其它边界线,注明名称及批准文号;2、本煤层以及与开采本煤层有关的巷道(主要巷道应注明名称和月末工作面位置,斜巷应注明倾向和倾角,巷道交叉口、变坡以及平行等特征点,在图上每隔50~100mm应注记底板高程);3、回采工作面及采空区。

注记工作面月末位置,平均采厚、煤层倾角、开采方法、开采年度和煤层小柱状,丢煤区应注明丢煤区原因和煤量;注销区应注明批准文号和煤量;4、永久导线点和水准点,注明点号和高程;临时点根据需要注记;5、钻孔、勘探线、煤层露头线、风化带、煤层变薄区、尖灭区、陷落柱和火成岩侵入区、煤厚点、煤样点以及实测的主要地质构造;6、发火区、积水区、煤及瓦斯突出区、冒流砂区等。

应注明发生时间等有关数据;7、井田边界外100m以内的临矿采掘工程和地质情况,井田范围内的小煤窑及其开采等有关情况;8、煤层底板等高线、根据图面允许情况和实际要求,加绘地面重要工业建筑、居民区、铁路、重要公路、大的河流、湖泊;9、水闸墙、水闸门、永久风门、防火门、突水点、抽放水钻孔,标注近期巷道、工作面探放水钻孔数量。

第4条图种编绘原则及精度要求1:2000采掘工程平面图的井巷部分按实际比例绘制,1:2000采掘工程平面图图例符号按相同比例尺的要求绘制。

重要地物与地物轮廓相对附近控制点的平面位置误差<图上0.6mm;次要地物、地物轮廓<图上0.8mm;井巷轮廓与最近控制点的相对位置误差<图上0.6mm;两相邻点边长误差<图上0.3mm;第 5条.图面整饰1.采掘工程平面图按上北下南方向绘制。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水文地质类型和资料要求

水文地质类型和资料要求

《煤矿防治水规定》关于水文地质类型和地质资料的有关要求第二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第十一条根据矿井受采掘破坏或者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矿井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矿井涌水量或者突水量分布规律、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等4种(见表2-1)。

注:1.单位涌水量以井田主要充水含水层中有代表性的为准。

2.在单位涌水量q,矿井涌水量Q1、Q2和矿井突水量Q3中,以最大值作为分类依据。

3.同一井田煤层较多,且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当分煤层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4.按分类依据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第十二条矿井应当对本单位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研究,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并确定本单位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审定。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一)矿井所在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自然地理等情况;(二)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三)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四)矿井充水因素分析,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五)矿井涌水量的构成分析,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情况;(六)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七)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第十三条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当每3年进行重新确定。

当发生重大突水事故后,矿井应当在1年内重新确定本单位的水文地质类型。

重大突水事故,是指突水量首次达到300m3/h以上或者造成死亡3人以上的突水事故。

第二节矿井防治水基础资料第十四条矿井应当编制井田地质报告、建井设计和建井地质报告。

井田地质报告、建井设计和建井地质报告应当有相应的防治水内容。

第十五条矿井应当按照规定编制下列防治水图件:(一)矿井充水性图;(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五)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资料讲解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资料讲解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矿井水文地质图纸内容和要求

矿井水文地质图纸内容和要求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爆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线路。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击层底部含水层(流沙、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量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水文地质图要求

水文地质图要求

水文地质图要求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应该是指基建和生产矿井必须具备的各类图件的总称。

其中矿井水文地质图包括:1、矿井充水性图2、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3、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4、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5、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6、矿井含水层等水位(压)线图7、区域水文地质图8、矿区岩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 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 * * *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要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塘、老峒、矸石窝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它。

矿井充水性图应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历时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历时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纸,各矿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以下几种关系曲线图。

矿井各种图纸的管理及编制要求内容

矿井各种图纸的管理及编制要求内容

矿井各种图纸的管理及编制要求内容附:矿井各种图纸的管理及编制要求⼀、图纸管理1、各矿所绘制的图纸必须由矿地测科集中管理,各专业科室所提交的图纸在审核栏由各负责⼈签字、矿上盖章才能⽣效。

2、各矿所绘制的图纸井上下容必须与实际⼀致,能如实反映井下各系统的运⾏情况。

3、各矿地测科每⽉⽉底把采掘⼯程平⾯图与公司测绘技术部进⾏交换(填图⽇期统⼀定为每⽉26号),由测绘部发给各需要部门;通风、机电等各专业图纸交给公司各对⼝部门。

⼆、矿图编制容及要求各专业所绘制的图纸图框左上⾓为矿井简介,右上⾓为井⽥位置⽰意图及指北针,图框左下⾓为各图图例,右下⾓为图签栏。

具体绘制⽅法及要求按照《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图签栏的绘制要求如下图所⽰:(⼀)基本矿图<⼀>矿井综合⽔⽂地质图综合⽔⽂地质图⼀般在井⽥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容有:1、基岩含⽔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分布状况。

2、地表⽔体,⽔⽂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围。

3、⽔⽂地质钻孔及其抽⽔试验成果。

4、基岩等⾼线(适⽤于隐伏煤⽥)。

5、已开采井⽥井下主⼲巷道、矿井回采围及井下突⽔点资料。

6、主要含⽔层等⽔位(压)线。

7、⽼窑、⼩煤矿位置及开采围和涌⽔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地质单元,进⾏⽔⽂地质分区。

<⼆>井上下对照图井上、下对照图应根据实际情况采⽤1:2000或1:5000⽐例尺。

井上下对照图应绘出以下容:1、各级平⾯和⾼程测量控制点,注明点号、⾼程。

2、居民区,包括各类房屋、窑洞和各种公共建筑设施等,单独或总体注记名称。

3、重要的独⽴地物。

如井⼝(包括废弃不⽤的井⼝和⼩煤窑井⼝并注记名称)、钻孔及其编号、烟囱、⽔塔、电线杆(塔)和坟地等。

4、各种管线和垣栅。

如⾼、低压输电线、通讯线、煤⽓管道、围墙、铁丝⽹和篱笆等。

5、各种道路。

如铁路,轻便铁道、架空索道、公路、⼤车道和乡村路等。

矿井水文地质规程 附录

矿井水文地质规程 附录

矿井水文地质规程附录附录一:水文地质调查方法1. 野外调查1.1 水文地质钻孔•钻孔方法:采用旋转或冲击钻孔方法进行•钻孔编号:按照规定进行编号,方便管理和查阅•钻孔记录:记录钻孔深度、岩性、含水层情况等相关信息•钻孔采样: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岩心采样,并做好标识和记录•钻孔握力测试:在钻孔作完毕后,进行握力测试,评估岩层稳定性1.2 水文地质观测•地下水位观测:设置合适的水位观测井,观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渗流观测:通过埋设渗水井或渗流水井,观测渗流量和水质情况•地下水化学分析: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化学分析,评估水质状况•地下水动力观测:通过设置压力观测井,获取地下水水头变化情况1.3 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取的观测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绘制水位图、渗流坡降图等•利用地下水流动模拟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模拟,预测地下水流向和流速附录二:水文地质勘探图件范例2.1 钻孔示意图钻孔示意图是针对采集到的岩心进行绘制的,通过图件可以直观了解岩心的岩性、岩层分布、含水层的位置等信息。

示意图如下:钻孔示意图钻孔示意图2.2 地下水位观测图地下水位观测图是基于地下水位观测井的数据绘制的图件,用于展示地下水流动情况和水位分布。

示例图如下:地下水位观测图地下水位观测图2.3 渗流坡降图渗流坡降图表示渗透介质中的水质运动情况,通过绘制渗流坡降图可以评估地层渗透性和水质状况。

示例图如下:渗流坡降图渗流坡降图附录三: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例3.1 报告封面矿井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的封面包括报告名称、编写单位、报告作者、日期等基本信息,如下所示:矿井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编写单位:XXX矿业有限公司报告作者:XXX日期:XXXX年XX月XX日3.2 主体内容•引言: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背景和意义•调查方法:介绍采用的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及详细操作过程•调查结果:汇总和分析调查获得的数据,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化学成分、渗流情况等•结果讨论:对调查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评估地下水资源潜力和环境影响•结论与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为后续矿井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参考依据•参考文献:列出文献和资料的引用情况,便于后续查阅和参考3.3 报告附录报告附录是指为了补充报告中内容的完整性而添加的相关信息,包括调查数据、图件和表格等。

防治水图纸内容及要求

防治水图纸内容及要求

防治水图纸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必备图纸,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要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老塘、老峒、矸石窝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水煤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它。

矿井充水性图应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水文地质复杂型和极复杂型的矿井,每3~6个月补绘一次;水文地质简单型和中等型的矿井,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历时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纸,各矿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以下几种关系曲线图。

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充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

也是进行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红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位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系矿区范围内为丘陵地形,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

矿井中部有一小溪经过,流量较小。

地表水对矿山开采影响不大。

2)含水层与隔水层(1)龙潭组砂岩、泥岩隔水层由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和煤层组成,一般厚418.71m。

其中上段主要由中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和煤层组成,除中细粒砂岩含微量裂隙水外,其余各岩层均不含水,为相对隔水层。

下段由灰~灰绿色砂质泥岩、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组成,为较好的隔水层。

(2)大隆组硅质岩隔水层该组岩性为灰褐色薄层状硅质岩,一般厚70m。

浅部风华裂隙发育,含弱风化裂隙水。

深部岩石完整,含水微弱,为良好的隔水层。

(3)大冶组泥质灰岩隔水层该组岩性为薄~中层状泥质灰岩、含泥质灰岩,厚495m。

岩溶欠发育,浅部含微弱裂隙水,深部含水微弱,下段泥质灰岩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4)第四系含水层主要为砂土、泥质粘土及残坡积物等组成,一般厚3m,含孔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泉水流量为0.014L/s。

3)断层构造水区内断层不发育。

4)生产矿井和老窿的水文地质情况矿山上部为老窑采空区和本矿采空区,有一定积水。

但因生产巷道的长期排水,上部老窑水多已排空,对下部煤层开采影响不大。

在大雨、洪水季节,仍可能有地表水经老窑倒灌,老窑水是未来矿井冲水主要因素。

5)矿井冲水因素分析龙潭组砂岩含弱裂隙水,区内断裂不发育,上部为老采空或老窑区,地表水及老窑水为矿井主要充水来源。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6)矿井涌水量预测根据矿井《储量核实报告》,矿井开采到-45m标高时,正常涌水量为36m3/h,最大涌水量80m3/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一般采用相应比例尺随同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一道编制。

主要容有:1.含水层年代地层名称、厚度、岩性、岩溶发育情况。

2.各含水层水文地质试验参数。

3.含水层的水质类型。

五、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主要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褶曲、断裂构造等和煤层之间的空间关系。

主要容有:1.含水层岩性、厚度、埋藏深度、岩溶裂隙发育深度。

3.水文地质孔、观测孔及其试验参数和观测资料。

3.地表水体及其水位。

4.主要井巷位置。

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一般以走向、倾向有代表性的地质剖面为基础。

六、矿井含水层等水位(压)线图等水位(压)线图主要反映地下水的流场特征。

水文地质复杂型和极复杂型的矿井,对主要含水层(组)应当坚持定期绘制等水位(压)线图,以对照分析矿井疏干动态。

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容有:1.含水层、煤层露头线,主要断层线。

2.水文地质孔、观测孔、井、泉的地面标高,孔(井、泉)口标高和地下水位(压)标高。

3.河、渠、山塘、水库、塌陷积水区等地表水体观测站的位置、地面标高和同期水面标高。

4.矿井井口位置、开拓围和公路、铁路交通干线。

5.地下水等水位(压)线和地下水流向。

6.可采煤层底板下隔水层等厚线(当受开采影响的主含水层在可采煤层底板下时)。

7.井下涌水、突水点位置及涌水量。

七、区域水文地质图区域水文地质图一般在1/10000-1/100000区域地质图的基础上经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之后编制。

成图的同时,尚需写出编图说明书。

矿井水文地质复杂型和极复杂型矿井,应当认真加以编制。

主要容有:1.地表水系、分水岭界线、地貌单元划分。

2.主要含水层露头,松散层等厚线。

3.地下水天然出露点及人工揭露点。

4.岩溶形态及构造破碎带。

5.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6.地下水等水位线,地下水流向。

7.划分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区。

8.划分不同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9.附相应比例尺的区域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区域水文地质剖面图。

八、矿区岩溶图岩溶特别发育的矿区,应当根据调查和勘探的实际资料编制矿区岩溶图,为研究岩溶的发育分布规律和矿井岩溶水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岩溶图的形式可根据具体情况编制成岩溶分布平面图、岩溶实测剖面图或展开图等。

1.岩溶分布平面图可在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的基础上填绘岩溶地貌、汇水封闭洼地、落水洞、地下暗河的进出水口、天窗、地下水的天然出露点及人工出露点、岩溶塌陷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水岭等。

2.岩溶实测剖面图或展开图,根据对溶洞或暗河的实际测绘资料编制。

附录二 含水层富水性的等级标准按钻孔单位涌水量(q ),含水层富水性[注]分为以下4级:1.弱富水性:q ≤0.1 L/(s ·m);2.中等富水性:0.1 L/(s ·m)<q ≤1.0 L/(s ·m);3.强富水性:1.0 L/(s ·m)<q ≤5.0 L/(s ·m);4.极强富水性:q >5.0 L/(s ·m)。

注: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钻孔单位涌水量以口径91 mm 、抽水水位降深10 m 为准;若口径、降深与上述不符时,应当进行换算后再比较富水性。

换算方法:先根据抽水时涌水量Q 和降深S 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或图解法确定)(S f Q =曲线,根据Q -S 曲线确定降深10 m 时抽水孔的涌水量,再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孔径为91 mm 时的涌水量,最后除以10 m 便是单位涌水量。

⎪⎪⎭⎫ ⎝⎛--=919191lg lg lg lg r R r R Q Q 孔孔孔式中 91Q ,91R ,91r --孔径为91 mm 的钻孔的涌水量、影响半径和钻孔半径;孔Q ,孔R ,r 孔--孔径为r 的钻孔的涌水量、影响半径和钻孔半径。

附录三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要求一、煤层露头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煤层露头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按下列公式计算:1.煤层露头无覆盖或被黏土类微透水松散层覆盖时:H f=H k+H b (3-1)2.煤层露头被松散富水性强的含水层覆盖时(图3-1):H f=H L+H b(3-2)式中H f--防隔水煤(岩)柱高度,m;H k--采后垮落带高度,m;H L--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m;H b--保护层厚度,m;α--煤层倾角,(°)。

根据式(3-1)、式(3-2)计算的值,不得小于20 m。

式中H k、H L的计算,参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相关规定。

图3-1 煤层露头被松散富水性强含水层覆盖时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二、含水或导水断层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含水或导水断层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图3-2)可参照下列经验公式计算:P35.0KpKML ≥20 m式中L--煤柱留设的宽度,m;K--安全系数,一般取2-5;M--煤层厚度或采高,m;p--水头压力,MPa;K p--煤的抗拉强度,MPa。

图3-2 含水或导水断层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三、煤层与强含水层或导水断层接触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煤层与强含水层或导水断层接触,并局部被覆盖时(图3-3),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要求如下:图3-3煤层与富水性强的含水层或导水断层接触时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1.当含水层顶面高于最高导水裂缝带上限时,防隔水煤(岩)柱可按图3-3a 、图3-3b 留设。

其计算公式为:L =L 1+L 2+L 3=H a csc θ+H L cot θ+H L cot δ(3-3)2.最高导水裂缝带上限高于断层上盘含水层时,防隔水煤(岩)柱按图3-3c 留设。

其计算公式为:L =L 1+L 2+L 3=H a (sin δ-cos δcot θ)+(H a cos δ+M )(cot θ+cot δ) ≥20 m(3-4)式中 L --防隔水煤(岩)柱宽度,m ;L 1,L 2,L 3--防隔水煤(岩)柱各分段宽度,m ;H L --最大导水裂缝带高度,m ;θ--断层倾角,(°);δ--岩层塌陷角,(°);M --断层上盘含水层层面高出下盘煤层底板的高度,m ; H a --断层安全防隔水煤(岩)柱的宽度,m 。

H a 值应当根据矿井实际观测资料来确定,即通过总结本矿区在断层附近开采时发生突水和安全开采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计算其水压(p )与防隔水煤(岩)柱厚度(M )的比值(T s =p/M ),并将各点之值标到以T s =p/M 为横轴,以埋藏深度H0为纵轴的坐标纸上,找出T s 值的安全临界线(图3-4)。

H a 值也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10sa +=T p H 式中 p --防隔水煤(岩)柱所承受的静水压力,MPa ;T s --临界突水系数,MPa /m ;10--保护带厚度,一般取10 m 。

图3-4 T s 和H0关系曲线图本矿区如无实际突水系数,可参考其他矿区资料,但选用时应当综合考虑隔水层的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巷道跨度或工作面的空顶距、采煤方法和顶板控制方法等一系列因素。

四、煤层位于含水层上方且断层导水时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在煤层位于含水层上方且断层导水的情况下(图3-5),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应当考虑2个方向上的压力:一是煤层底部隔水层能否承受下部含水层水的压力;二是断层水在顺煤层方向上的压力。

图3-5煤层位于含水层上方且断层导水时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 当考虑底部压力时,应当使煤层底板到断层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垂距),大于安全煤柱的高度(H a )的计算值,并不得小于20 m 。

其计算公式为αsin aH L = ≥20 m式中 α--断层倾角,(°);其余参数同前。

当考虑断层水在顺煤层方向上的压力时,按附录三之二计算煤柱宽度。

根据以上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取用较大的数字,但仍不得小于20 m。

如果断层不导水(图3-6),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尺寸,应当保证含水层顶面与断层面交点至煤层底板间的最小距离,在垂直于断层走向的剖面上大于安全煤柱的高度(H a)时即可,但不得小于20 m。

图3-6煤层位于含水层上方且断层不导水时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五、水淹区或老窑积水区下采掘时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1.巷道在水淹区下或老窑积水区下掘进时,巷道与水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巷道高度的10倍。

2.在水淹区下或老窑积水区下同一煤层中进行开采时,若水淹区或老窑积水区的界线已基本查明,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应当按附录三之二的规定留设。

3.在水淹区下或老窑积水区下的煤层中进行回采时,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不得小于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与保护带高度之和。

六、保护地表水体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保护地表水体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可参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