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集团风电场信息化建设运营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风电综合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风电综合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310d6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f.png)
风电综合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1 项目概述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电力生产也越来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电能使用效率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我国资源的严峻形势,发展可持续资源是长久之计,风能是一种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无污染可再生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最理想的能源,可以不受能源短缺的影响,但也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如需要有水力、风力、太阳能资源,而且最主要的是投资和维护费用高、效率低,所以发出的电成本高.现在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寻找提高利用可再生能源效率的方法,相信随着地球资源的短缺,可再生能源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了加强对各个风电场的管理,使风电集团能够直观、动态、综合地掌握下属各风电场生产一线的情况,杜绝风电机组运行和生产经营数据的错报、迟报、漏报,同时便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与提供技术支持,力控科技为许继##风电科技##在总部建设一套风电场生产数据采集、监测、储存、分析、展现系统,以便风电集团能与时获取风电场生产与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的信息,为集中监测、故障分析、技术支持、经营决策等提供与时、准确的数据基础.2 系统整体拓扑结构介绍2.1 集团调度中心系统建设2.1.1 调度中心系统平台调度中心信息化平台由实时服务器、历史服务器、关系数据库服务器、报警服务器、GIS地理信息系统服务器、WEB服务器以与各种辅助系统组成.1> 实时服务器实时数据服务器主要为系统提供实时数据管理支撑,主要负责处理、存储、管理电站采集传送来的实时数据,并为网络中的其它服务器和工作站提供实时数据.实时数据存放在实时数据库中,实时数据服务器中运行通信管理软件,完成与分布式光伏电站通信连接、协议转换、网络管理等任务.实时数据库服务器软件平台采取冗余架构,两台服务器互为热备,通过实时心跳检测监控服务器的运行状态,一旦主机发生问题从机可在最短时间内切换.2> 历史服务器历史数据服务器主要完成历史数据的存储、管理,并为网络中的其它服务器和工作站提供数据服务.能自动恢复通信中断期间的数据.历史数据服务器作为应用统计分析的数据支撑,同样配备力控科技pSpace Server软件平台.历史数据库库通过磁盘阵列实现硬冗余.3> WEB服务器Web服务器是实时监控系统与管理应用系统之间的衔接服务器.实时监控系统将有关信息写入Web服务器,并对其实时更新.Web服务器在管理信息网络中以的形式出现,它既为管理系统提供生产信息,又避免了与生产实时监控系统等无直接关系的计算机直接访问实时监控系统服务器.4> 操作员工作站操作员工作站是调度、操作人员与控制中心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人机界面〔HMI〕,它在控制中心计算机监控系统中作为客户机,操作员通过它可详细了解电站的运行状况并下达命令.5> 工程师工作站工程师工作站是系统工程师的操作平台.工程师可通过它们对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数据库等进行维护和管理;同时还可以对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其所允许的功能.•网络系统考虑到集团各个风场的地理分布情况,本系统采用VPN的网络模式或者集团专用网络,组建大型网络的应用.虚拟私有网络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出现于Internet盛行的今天,它使企业网络几乎可以无限延伸到地球的每个角落,从而以安全、低廉的网络互联模式为包罗万象的应用服务提供了发展的舞台.当风场SCADA与调度中心出现通信故障时,为保证数据完整性,风场SCADA平台加装力控科技通信组件CommServer,该组件可实现断线缓存功能.通信恢复后可将故障时段缓存的数据继续上传至调度中心信息平台,从而避免了数据流失.CommServer组件支持力控软件以各种网络方式互相通信,比如RS232/485/422、无线电台、轮巡拨号、GSM、GPRS、CDMA、以太网等方式,实现与其他节点力控软件的通信.该组件具有以下特性:◎具备分组和地址概念,不同节点力控可相互寻址;◎支持多个客户端同时进行访问该组件的服务器;◎具备故障恢复功能,通信中断时具备断线缓存功能;◎直接将离开区域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发送,提高系统效率;◎第三方程序通过开放协议可以多种网络方式直接访问力控实时数据库.•安全系统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可用性,在中心系统的建设中,构建双重网络冗余提高底层通讯的稳定性.同时考虑网络安全性,配备工业隔离安全网关pSafetyLink,所有风场SCADA 均通过安全隔离装置进入到调度中心平台.pSafetylink以标准协议进行数据交换,把数据送入中心冗余数据库服务器,信息网络与控制网络实现互联时,如何保证过程控制网络的安全就变成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一旦实现了信息网络与控制网络之间的互联,就相当于将控制网络直接暴露给外网而面临被攻击的可能.pSafetyLink是种专为工业网络应用设计的防护设施,用于解决工业SCADA控制网络如何安全接入信息网络〔外网〕的问题.它与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本质不同的地方是它阻断网络的直接连接,只完成特定工业应用数据的交换.由于没有了网络的连接,攻击就没有了载体,如同网络的"物理隔离〞.由于目前的安全技术,无论防火墙、UTM等防护系统都不能保证攻击的一定阻断,入侵检测等监控系统也不能保证入侵行为完全捕获,所以最安全的方式就是物理的分开.力控风电场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采用完全的分布式架构体系,各种应用服务器与数据服务器相对独立运行,这种完全分布式的架构,极大的提升了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性.下面针对典型的决策分析服务器和报警服务器加以介绍.•决策分析服务器决策分析服务器是管控一体化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在方案设计中将决策分析服务器单独设置,可以更为直观的反应集团各风电场的动态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通过力控科技软件决策分析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集成多种运算统计功能,并且可插入曲线、棒图、饼图种多种数据展现形式.对SCADA数据、关口电量数据、升压站数据、测风塔数据进行集成,并提供数据和应用整合,通过对动态数据的积累〔维修数据、故障数据、备件采购供应等数据〕;积累企业特有的维修技术、经验和知识.积累维修经验并形成企业知识库,供后续的人员培训与学习,对风电场设备和生产运行数据按照年、月、日设备运行报表对比分析、故障分析、设备利用率分析,对标分析.•报警服务器报警服务器主要用于系统报警服务与故障事件查询追溯,当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网络故障、电力系统故障等情况时首先可通过声光、语音、弹窗等方式第一时间通知工作人员.并且可通过短信、方式直接将故障信息发送给相关一线维修人员,并且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和视频系统,在调度中心大屏幕上显示出具体的报警区域地点,可通知现场人员第一时间了解事故现场情况,做出最与时的响应.同时软件在运行时自动记录系统状态变化、操作过程等重要事件,并且提供查询追溯功能.一旦发生事故,可就此作为分析事故原因的依据,为实现事故追忆,提供坚实的基础资料.2.2 风场SCADA系统建设各风场部署通讯服务器采集各风场SCADA系统各电气参数,以与其他设备运行参数,辅助系统〔如气象系统〕等的信息,上传至调度中心服务器.各风场站控级SCADA系统实现风场各电气量,与风机设备运行参数的监控.SCADA 软件通过标准协议直接与风机PLC 进行通讯,兼容巴合曼、倍福、贝加莱、西门子等风电常用PLC.SCADA软件与风机的通讯变量满足软件功能,并根据甲方主控系统特点进行设计,包括变量的地址、数据类型、单位等.SCADA 软件将从风机PLC 读取记录文件并分类存储在监控电脑上.风场SCADA系统可采用冗余服务器,负责汇总风机,变电站等的数据,通过风电场SCADA系统可以了解设备的工艺控制,如变电站和风机的工艺流程,与主要生产数据.通过监管画面,客户和管理者还可以看到风电场的气象状况,如平均风速、气温,生产情况如总发电功率,设备情况如运行机组数量,备用机组数量,故障机组数量等.还可以深入监视每一个风轮的实时风速、发电功率、设备状况〔运行、备用、故障〕等,以与变电升压站的各项电气数据,如母线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生产监控系统和集团综合信息化系统之间加装网络隔离装置〔俗称网闸〕,隔离生产网络和信息网络.杜绝网络风暴,网络恶意程序等的危害,同时启用交换机的访问控制,防火墙等功能,为计算机的访问设定相应的权限.3 系统功能3.1 生产数据实时采集每个风电场的数据采集部分可以分为风机、电控、变电站、测风塔部分.远程控制系统的主机通过通讯系网关将各类风电机的运行状态,运行数据,报警代码等内容采集并汇总到远程控制系统中,通过远程控制系统的软件处理,将风电机运行状态,运行数据,报警代码等内容在同一个画面显示.3.2 基于地理背景的监视图可以直观地显示风电公司下属的所有风电场、各风场设备设施〔如风机、测风塔、变电厂等〕的地理分布示意图,用户可以在地理图上直接显示各风电场的主要运行数据,可以通过选择特定风电场节点对该风电场的主要数据进行监控,并可以作为导航节点直接进入指定风电场进行更进一步的操作.3.3 数据存储和查询风电运维中心软件历史数据库采用独特的压缩技术和二次过滤技术,使进入到数据库的数据经过了最有效的压缩,极大地节省了硬盘空间.选择变化保存并加上二次过滤条件,每秒1万点数据存储一年,仅需要6G的空间,即一只普通硬盘也可存贮五到十年的数据.同时实时数据库pSpace采用独特的查询方式,可以很快捷的从数据库中查询历史数据,方便用户管理和分析.3.4 控制功能风电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远程监控现场,如值班人员在现场控制风电机的状态.远程控制系统根据预设的参数,将不同编号风电机的控制指令送到不同风电场中控室不同的主机上,再通过不同风电机系统的主机将控制信号送到所控制的风电机中.3.5 决策与分析可以搭建数据总结分析和辅助决策工具平台,可以进行历史趋势分析,如年月、日各气象趋势和发电量曲线,设备质量和运行寿命,如单机生产和配套厂家、检修后运行时间、设备可利用率等的统计.从而为与生产指标相关的各项计划、采购、检修等活动提供和费用控制提供统计依据.通过分析风速与风机发电量的关系,即风机实时功率曲线,判断风机的能量转化效率,探索影响风力发电效率的各项因素,如结冰、雾、雨水、温度、风速、风向等环境因素的影响.3.6 报警与事件管理支持传统的声光报警,语音文件报警,支持操作人员报警确认管理机制;报警具有容易引起警觉的声响输出,具有语音提示功能;报警显示可由操作员抑制或消除;对过程变量超限数值应给出警告、危险二级报警.3.7 风玫瑰图组件根据用户输入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统计这一时间段内的风速,频率,功,风速立方的情况,并根据数据在刻度盘上画扇形.反映某一地点,某一时间段内,风速、频次、风速立方和功率情况的图形显示.3.8 风电设备管理通过系统设备管理信息统计,显示优化机组运行降低机组寿命损耗有助于减少设备更换费用、维持机组可靠性和发电产出.量化机组当前运行工况下的寿命损耗率.评估运行工况变化对设备寿命的影响.优化运行是降低延长设备寿命风险的最佳方法.监测温度、压力、负荷,并将实时信息转换成蠕变、疲劳损伤系数.用各种检测、测量、监视、分析和判断方法,结合设备的历史和现状,考虑环境的因素,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判别其是否处于正常、异常和故障状态,并对状态进行显示和记录,对异常状态作出报警,以便与时处理,为设备的故障分析提供数据和信息.3.9 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提供了完备的安全保护机制,以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可靠,力控的用户管理具备多个级别,并可根据级别限制对重要工艺参数的修改,以有效避免生产过程中的误操作;系统运行过程中,常会提出在远程对整个系统的用户进行管理的需求,并且要求可以随时增加和删除用户,对此信息平台软件提供了远程用户登陆和管理功能.。
风电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之路研究
![风电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之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3751a5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2.png)
风电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之路研究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可再生能源的逐渐发展,风电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领域。
风力发电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利用前景。
为了提升风电场的运营效率、降低运维成本,风电场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建设已经成为了风电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风电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监测和控制、设备运维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风电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的研究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风电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风电场地处偏远、环境复杂,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存储是风电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在过去,风电场通常采用人工巡检和数据录入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这种方式效率低、成本高、容易出错,且不能实时获取数据。
现在,随着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风电场已经开始采用自动化的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实现了对风电场各种设备、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测和采集。
针对数据的传输和存储,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技术和设备,如无线传输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将风电场的数据进行传输和存储,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监测和控制风电场的监测和控制是风电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风电场风机、变流器、发电机等设备的状态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和问题,提前进行维护和保养,降低了风电场的运维成本。
对风电场的风速、温度、湿度等环境数据进行监测,可以为风电场的运行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提高了风电场的发电效率。
在控制方面,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风电场的远程监控和控制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现在的风电场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遥控,大大提高了风电场的运行管理效率。
三、设备运维风电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风电场的运营效率和降低运维成本,而设备运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风电场设备的维护保养信息进行数字化记录和管理,可以帮助风电场实现设备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风电场运维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风电场运维管理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bcfb7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4.png)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风电场运维管理系统设计风电场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风电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风电场运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需求。
为了提高风电场的运维效率和可靠性,设计一套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风电场运维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一、系统概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风电场运维管理系统旨在通过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和运维决策等环节的优化,实现对风电场运维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
该系统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风机设备状态、环境参数、风电场生产数据等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为运维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建议。
二、系统功能1. 实时监控和告警:系统通过实时采集和监控风机的状态数据,包括转速、温度、压力、转矩等参数。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将自动发出告警,并向运维人员发送通知,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故障诊断和预测:通过对历史故障数据的分析,系统可以识别出常见的风机故障模式,并预测潜在的故障。
运维人员可以根据预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提前采取措施,避免故障的发生。
3. 资产管理和优化:系统对风电场的各个设备进行管理,包括风机、变频器、叶片等。
通过对设备的运行参数、维护记录和能耗数据等进行分析,系统可以给出设备的寿命评估和维护建议,帮助企业降低运维成本和提高设备利用率。
4. 运维计划和调度:系统根据风电场的状态和设备的运行情况,自动生成运维计划和调度表。
运维人员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优化方案,合理安排维护时间和资源,提高风电场的可用率和经济效益。
5. 数据分析和报表统计:系统将采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生成各类报表和统计图表,帮助运维人员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和决策。
例如,风电场的发电量、损失率、故障次数等指标可以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的报表进行直观展示和对比。
三、系统设计1. 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实时监测风机的运行状态,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端数据库。
同时,系统还需要建立完备的数据传输通道,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风电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之路研究
![风电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之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320eaff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6.png)
风电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之路研究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营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风电场建设和运营方式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生产效率低下、安全隐患较多、能源利用率不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风电场需要进行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建设,以提高其效益和管理水平。
本文将对风电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之路进行研究,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关键技术。
风电场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风电场将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运营、管理和监控的全面数字化。
风电场还将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智能化运营和管理。
风电场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还将与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融合,实现全面智能化管理和运营。
1.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风电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技术之一。
通过物联网技术,风电场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数据共享,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故障预警和远程控制。
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设备智能化运营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2. 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风电场实现数据的海量存储和快速分析,为风电场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通过大数据技术,风电场可以对风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和预测,实现设备的智能化维护和管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风电场实现智能化运营和管理。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风电场可以实现对风电设备的自动诊断和预测,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帮助风电场进行智能化的运维管理和智能化的能源调度,提高风电场的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4.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可以帮助风电场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管理。
通过云计算技术,风电场可以实现对远程数据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实现远程实时协同办公和远程实时监控。
云计算技术还可以为风电场提供可靠的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实现对风电场的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分析。
1. 数据安全问题风电场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因此数据安全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风电场运营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风电场运营管理系统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eade5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07.png)
风电场运营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目录一、前言 (2)1.1 编制目的 (2)1.2 编制依据 (3)1.3 风电场运营管理系统的定义与目标 (4)二、总体架构设计 (5)2.1 系统总体架构概述 (7)2.2 硬件架构设计 (8)2.3 软件架构设计 (9)三、功能需求分析 (10)3.1 运营监控与管理 (12)3.2 设备维护与管理 (13)3.3 数据分析与优化 (14)3.4 安全防护与应急处理 (15)3.5 用户界面与交互设计 (17)四、技术实现方案 (18)4.1 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 (20)4.2 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 (21)4.3 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 (22)4.4 信息安全与防护技术 (23)4.5 系统集成与接口技术 (25)五、工程实施计划 (26)5.1 项目启动与团队组建 (27)5.2 采购与供应商选择 (28)5.3 工程设计与施工计划 (30)5.4 测试与验证 (31)5.5 人员培训与系统上线 (32)六、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34)6.1 技术风险与应对措施 (35)6.2 运营风险与应对措施 (36)6.3 培训与人力资源风险与应对措施 (37)七、效益评估与投资回报分析 (38)7.1 效益评估指标体系 (40)7.2 投资回报分析 (42)八、结论与建议 (43)8.1 结论总结 (45)8.2 建议与展望 (46)一、前言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风电作为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风电场的运营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能源利用效率、经济效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的发挥。
构建一个高效、智能、可靠的风电场运营管理系统,对于提升风电场运行效率、保障能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风电场运营管理系统建设方案旨在针对当前风电场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一套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方案的建设实施,旨在提高风电场运营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推动风电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风电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之路研究
![风电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之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cba90f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5.png)
风电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之路研究
在风电场的信息化建设方面,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风电场进行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通过安装传感器、监测设备和通信设备,可以实时监测风电场的风速、发电量、功率、温度等关键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可以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对风电场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提出优化建议,并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
在风电场的数字化建设方面,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对风电场进行管理和服务。
通过建立
风电场的数字化模型,可以对风电场的结构、设备和工艺进行数字化建模和仿真,提前发
现和解决问题。
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风电设备的远程监测、故障诊断和维修,提高
风电场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还可以建立数字化的风电场运维平台,实现工单管理、计划
调度、资源分配等功能,提高运维效率和管理水平。
在风电场的智能化建设方面,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风电场进行智能
化控制和优化。
通过对风电场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可以建立起风电场的智能
化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调度和优化运行。
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风电场的故障和异
常进行预测和诊断,提前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还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风电场的
发电能力进行预测和优化,提高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
风电场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是风电产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可以提
高风电场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还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和环境影响。
需要加强相关技术的
研究和推广,加大对风电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风电产业的可
持续发展。
风电信息化解决方案
![风电信息化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8358ab58fafab068dc0266.png)
1风电行业的特点1.1风能资源丰富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丰富。
根据第三次风能资源普查结果,我国技术可开发(风能功率密度在150瓦/平方米以上)的陆地面积约为20万平方千米。
考虑风电场中风电机组的实际布置能力,按照低限3兆瓦/平方千米、高限5兆瓦/平方千米计算,陆上技术可开发量为6亿~10亿千瓦。
2002年我国颁布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对港口航运、渔业开发、旅游以及工程用海区等作了详细规划。
如果避开上述这些区域,考虑其总量10%~20%的海面可以利用,风电机组的实际布置按照5兆瓦/平方千米计算,则近海风电装机容量为1亿~2亿千瓦。
综合来看,我国可开发的风能潜力巨大,陆上加海上的总量有7亿~12亿千瓦,风电具有成为未来能源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资源基础。
1.2风资源具有相对集中分布的特点中国的风电资源分布不平衡,主要的资源分布在北部和沿海地区,各省市之间资源也不平衡,风能分布比较丰富的省、市、自治区主要有内蒙古、新疆、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江苏、福建和广东等,有望超过1000万千瓦的省区主要有内蒙古、河北、吉林、甘肃、江苏和广东等。
2015年将会形成10~20个百万千瓦的风电基地;2020年将会形成5~6个千万千瓦的超大型风电基地。
内蒙古:10米高度风功率密度大于150瓦/平方米的面积约10.5万平方千米,技术可开发量约1.5亿千瓦。
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起呼伦贝尔西到巴彦淖尔广袤的草原和台地上。
吉林省:10米高度风功率密度大于150瓦/平方米的面积约511平方千米,技术可开发量上千万千瓦。
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的白城、通榆、长岭和双辽等地。
河北省:10米高度风功率密度大于150瓦/平方米的面积约7378平方千米,技术可开发量约4000多万千瓦。
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北部的张家口市坝上地区和承德市的围场县和丰宁县,沿海岸线的黄骅港附近风能资源也较为丰富。
风力发电公司运营方案
![风力发电公司运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eee94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a.png)
风力发电公司运营方案一、公司概况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在当今社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我公司成立于xxxx年,专注于风力发电的开发、建设和运营。
公司总部设在xxxx市,目前已拥有多个风电场。
未来,我们将继续扩大规模,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风力发电公司。
二、公司使命我们的使命是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为社会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推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建设更美好的地球家园。
三、市场分析1. 需求分析: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风力发电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市场潜力巨大。
2. 竞争分析:目前国内外都有不少风力发电公司,竞争激烈。
但是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3. 市场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成本的持续降低,风力发电的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预计未来几年全球风力发电行业将保持高速增长。
四、公司发展战略1. 深耕国内市场:我们将继续在国内的主要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布局,以扩大公司在国内的市场份额。
2. 拓展海外市场:同时,我们也将积极寻求海外市场的机遇,寻找更多的风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
3. 优化管理:在现有风电场的基础上,我们将不断优化管理和技术,提高发电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五、运营方案1. 技术创新:我们将不断引进先进的风力发电技术,提高风力发电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降低发电成本。
2. 健全运营体系:建立完善的风力发电项目运营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维护、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确保风电场的安全稳定运行。
3. 降低成本: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采购成本;通过技术改进,提高发电效率;通过设备更新,提高设备的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4. 营销策略:采取多种方式,包括线上线下营销、广告宣传、参与行业展览等,提高公司的知名度,拓展市场份额。
5. 发展新项目:积极寻找新的风力资源丰富地区,开展风电项目规划、开发和运营管理,实现公司业务的持续增长。
中国风电集团风电场信息化建设运营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中国风电集团风电场信息化建设运营管理系统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52be8849649b6649d7472a.png)
中国风电集团信息化建设风电运营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建设目标(为什么建)■建设背景■建设目标■建设思路(怎么建)■管理+IT■如何异构■建设原则■建设方案■建设架构规划(建什么)■企业级流程梳理(BPR)■4大主线■应用系统组成■应用架构的设计■IT标准与组织■预期效果(结果是什么)■典型案例■建设目标(为什么建)■建设背景■建设目标■建设思路(怎么建)■管理+IT■如何异构■建设原则■建设方案■建设架构规划(建什么)■企业级流程梳理(BPR)■4大主线■应用系统组成■应用架构的设计■IT标准与组织■预期效果(结果是什么)■典型案例(5)数据基处于相对静态,集团无法及时获取风电场实时信息,影响决策科学性建址偏僻,通讯困难区域广,管理难度大条件恶劣,工作压力大(1)(4)手工作业电子化未完全普及,文档管理工作量大(3)现场生产运行人员少专业程度不高(2)风电场机型复杂系统多,对自动化要求高信息化基础薄弱存在的问题我国风电起步晚,发展快,因此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主要表现在:随着国家新能源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清洁能源机制的不断优化,风力发电企业正面临着新的竞争态势。
在提高装机容量和风电设备利用率,提供更多优质的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实现上网电量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运维成本最优化的要求下,中国风电集团的工作重点表现在:⏹安全生产⏹管理创新⏹经营绩效信息化工作如何支撑中国风电集团的工作目标???风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集团经营管理效率、抓住机遇、控制风险、有效利用风资源和掌握风电场运转全局,实现运营规范化、管理现代化和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工具;实现集团风电场由经验化管理到数字化管理、知识管理的跨越式飞跃,体现以信息和知识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
提升管理创造价值2个模式✓中国风电集团决策支持模式✓风电分公司“少人值班、集中监控”的管理模式 1个平台:建设风电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4项核心功能:风电资产管理、风电生产、风电安全、 1个荣誉:风电企业信息化标杆企业4获得1个荣誉321实现4项核心功能构建1个信息平台形成2个管理管理模式中国风电集团信息化建设2141目标资产管理决策信息化建设的三个保证、五个平台三个保证⏹保证设备可靠、维护经济⏹保证安全运行、经济运行⏹保证低成本、高收益运营⏹业务规范、知识⏹绩效时效、质量⏹管理闭环、改进⏹信息实时、有效⏹开发用户自主参与五个平台⏹成为我国第一家风电信息化标杆企业;⏹形成国内风电企业领先的“集团决策管控模式”;内容导引■建设目标(为什么建)■建设背景■建设目标■建设思路(怎么建)■管理+IT■如何异构■建设原则■建设方案■建设架构规划(建什么)■企业级流程梳理(BPR)■4大主线■应用系统组成■应用架构的设计■IT标准与组织■预期效果(结果是什么)■典型案例IT助发展,管理借IT,管理思想与IT技术相互融合,固化经验融合固化信息化技术管理思想CDM管理思想,少人值班、集中的管控思路,决策支持目标IT技术远程监控风电资产管理数据高度集成战略目标手段基础二、建设思路:管理+IT—管理思想与技术手段融合管理目标一流的国际化清洁能源企业二、信息化建设思路:管理+IT集团风电信息化是分层次的。
风力发电集控中心的信息化建设
![风力发电集控中心的信息化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cf2553bf50e2524de5187ea4.png)
风力发电集控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摘要:目前,由于风力发电具有成本较低、发展前景广泛、应用方便、可再生性好等优点,逐渐受到了各国专家学者的注意。
近年来,我国风力发电技术发展较快,在各方面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并成功投入应用。
风力发电技术的应用对于环境污染的改善,化石燃料的节约都具有深远意义。
文章对风力发电集控中心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风力发电;集控中心;信息化建设前言:风力发电控制系统中的结构内容有很多,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下,许多新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技术应用到了风力发电控制系统中,有效提高了风力发电控制系统的应用效率。
信息化控制技术就是其中一种,在目前的风力发电控制系统中较为常见,改善了以往风力发电控制系统中的问题,提升了系统的应用效果。
华电蒙西新能源远程集控中心按照“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远程集控”的生产管理目标建设,将负责华电蒙西区域所有已投产风光项目的远程监控、调度及生产数据统计分析。
内蒙古华电新能源分公司正式组建后,根据每个场站的装机容量和地理位置位置分布情况成立了七个运检中心。
1 风力发电储存技术风力发电储存技术能有效缓解风力不稳定性以及负荷峰谷比问题,对于削峰填谷具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减少了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耗。
(1)新型电池储能技术。
电池储能技术是最简单的电能储存方法,主要应用于单独运行的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的电能储存,以便根据风况以及负荷的变化进行电能补偿。
现在采用的电池主要有铅酸电池、钒电池、镍镉电池、钠硫电池、锂电池等。
(2)水利蓄能技术。
水利储能技术需要以丰富的水资源为前提,在风能过量时,利用风能带动水泵将水位提高,将电能转化为势能。
在风能不足时,将高水位的水进行泄放,带动水力涡轮发电机发电,从而将势能转化为电能。
(3)压缩空气蓄能技术。
压缩空气蓄能技术是主要应用于干旱地区的风力发电储能技术。
在风能过量时,利用风能带动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储存到金属器具内或者矿洞内,在风力不足或者负荷较大时,利用压缩空气带动涡轮机发电。
风电综合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设计
![风电综合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af4810827d3240c8447efea.png)
风电综合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1 项目概述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电力生产也越来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电能使用效率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由于我国资源的严峻形势,发展可持续资源是长久之计,风能是一种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无污染可再生能源。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最理想的能源,可以不受能源短缺的影响,但也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如需要有水力、风力、太阳能资源,而且最主要的是投资和维护费用高、效率低,所以发出的电成本高。
现在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寻找提高利用可再生能源效率的方法,相信随着地球资源的短缺,可再生能源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为了加强对各个风电场的管理,使风电集团能够直观、动态、综合地掌握下属各风电场生产一线的情况,杜绝风电机组运行和生产经营数据的错报、迟报、漏报,同时便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及提供技术支持,力控科技为许继许昌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在总部建设一套风电场生产数据采集、监测、储存、分析、展现系统,以便风电集团能及时获取风电场生产及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的信息,为集中监测、故障分析、技术支持、经营决策等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基础。
2 系统整体拓扑结构介绍2.1 集团调度中心系统建设2.1.1 调度中心系统平台调度中心信息化平台由实时服务器、历史服务器、关系数据库服务器、报警服务器、GIS地理信息系统服务器、WEB服务器以及各种辅助系统组成。
1) 实时服务器实时数据服务器主要为系统提供实时数据管理支撑,主要负责处理、存储、管理电站采集传送来的实时数据,并为网络中的其它服务器和工作站提供实时数据。
实时数据存放在实时数据库中,实时数据服务器中运行通信管理软件,完成与分布式光伏电站通信连接、协议转换、网络管理等任务。
实时数据库服务器软件平台采取冗余架构,两台服务器互为热备,通过实时心跳检测监控服务器的运行状态,一旦主机发生问题从机可在最短时间内切换。
风力发电风场管理系统
![风力发电风场管理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3518f489680203d8ce2f24fa.png)
风力发电风场管理系统Date: 2008-12-22项目背景国内某风电发电集团已投产电厂为4 间,在建电厂6-8间,以后每年仍将以6-8 间电厂的速度建设。
随着电厂的逐渐增多,对电厂群的综合管理要求也将越来越高,现有的各风机厂商提供的单一的SCADA 系统已经无法满足集团的需求。
为了提高对电厂的管理以及对电厂数据的深入分析以及挖掘,要开发一套面向集团用户的、整合不同风机厂商的、统一的、实时的、国内领先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厂综合信息平台。
该集团在北京管理中心要建立集中的统一数据中心,将各个风厂的相关数据都采集到该中心。
采集上来的数据分为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实时数据要保留6个月以上,实时数据同时要转存成10 分钟平均数据,进行历史存储,其中开关量、故障等重要节点的数据特殊处理。
系统对采集上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系统要提供针对不同用户的经营性报表以及技术分析功能,同时要针对大屏幕的显示方式设置专门的显示方式以及故障的声光报警等。
并且要提供运维记录管理以及对电厂的产能进行预测。
一、解决方案概述本方案采用WebAccess自动化软件和实时工业资料库技术,采用B/S 结构,在该集团北京管理中心建立集中的统一数据中心,将各个风厂的相关数据采集到该中心,数据分为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实时数据保留 6 个月以上,实时数据同时转存成10分钟平均数据,进行历史存储,其中开关量、故障等重要节点的数据特殊处理。
系统对采集上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供针对不同用户的经营性报表以及技术分析功能,同时针对大屏幕的显示方式设置专门的显示方式以及故障的声光报警等,提供运维记录管理以及对电厂的产能预测。
该方案包含系统功能覆盖电力监控管理、电力变电运行管理、变电检修管理(巡检)、电力调度管理、线路管理、生技管理。
图 1 风厂信息化系统网络架构二、功能特点描述数据中心由WebAccess组态软件为平台配合其他辅助应用软件以及数据库构成完整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浅谈风电场信息化管理系统
![浅谈风电场信息化管理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fe75abb469dc5022aaea0096.png)
浅谈我风场信息化管理系统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电力生产也越来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电能使用效率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由于我国资源的严峻形势,发展可持续资源是长久之计,风能是一种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无污染可再生能源。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最理想的能源,可以不受能源短缺的影响,但也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如需要有水力、风力、太阳能资源,而且最主要的是投资和维护费用高、效率低,所以发出的电成本高。
现在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寻找提高利用可再生能源效率的方法,相信随着地球资源的短缺,可再生能源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风电的发展是可持续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这几年我国风电的发展一直是“Like the wind blows”速度每年都在增长。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风电的发展前途将是一片光明。
一、公司基本情况我所在的公司是中国水电顾问集团风电瓜州有限公司,我风场总装机容量是201MW,有134台风机,两种机型分别是金风科技1.5MW和华锐科技1.5WM机组。
我风场是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380万千瓦工程的项目之一,我风场坐落于有着历史悠久的河西走廊,酒泉地区瓜州县北大桥。
现在的河西走廊,天高云淡,风光无限,荒漠戈壁中风机林立。
昔日的“丝绸之路”,正变身为今日的“风光大道”。
我公司在2010年开工建设现在已经发电,是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最早发电的风力发电场之一。
能成为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场之一我感到无比的自豪,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又一标志性工程,必将给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在常规能源大量消耗、能源供求形势日益紧张、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形势下,人们将目光投向了清洁能源开发。
酒泉以独特的优势,成为国家发改委核准建设的,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酒泉风能资源富集。
境内的瓜州县被称为"世界风库",在国家风能资源区划中酒泉被确定为风能资源丰富区。
风电场机组管理系统设计
![风电场机组管理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f92825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2.png)
风电场机组管理系统设计随着全球环保理念的日益普及,风能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清洁能源。
而风电场作为利用风能发电的核心设施,则要求有稳定、高效的机组管理系统。
本文旨在探讨风电场机组管理系统的设计。
一. 风电场机组管理系统风电场机组管理系统是指为风电场内的每台风力发电机提供监控、诊断、控制和管理的集成系统,以保证风力发电机的高效、安全运行。
目前,随着电气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风电场机组管理系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了实现风能发电的重要工具。
二. 风电场机组管理系统的设计1.整体设计风电场机组管理系统的设计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对整个风电场进行规划和布置。
要考虑整体的网络拓扑、服务器集中与分布、机组控制、远程监控与报警等功能。
2. 数据采集与处理风电场机组管理系统需要从每台风力发电机采集数据,通过数据处理进行告警分析。
所采集的数据包括风速、机组转速、发电功率、温度、变频器状态等关键参数,对风机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便提高风机稳定性和增强故障检测能力。
在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网络传输带宽、处理能力、数据存储等因素,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3. 风机控制风电场机组管理系统主要功能之一是风机控制,通过系统控制器对风机进行调节、监控和控制。
系统控制器需要实现成组控制、精度高、反应快、灵活性强等特点。
有了良好的控制系统,可以保证风能发电机全面正确的运行状态,从而提高机组的效率和可靠性。
4. 报警系统风电场机组管理系统需要实现报警系统,为发生故障情况的风力发电机提供故障诊断、故障维修等服务。
报警系统需要对常见风机故障进行诊断和实时分析,并能够实现远程通讯和管理,为风电场提供便利的技术支持。
5. 远程监控风电场机组管理系统还需要实现远程监控,通过云平台实时监测风电场内的运行情况和关键参数,并进行灵敏度分析、故障预警和智能诊断。
考虑到风电场的分布性和远程性,远程监控系统需要拥有强大、可靠和安全的信息网络和通讯技术支持,以确保风电场内各机组的实时运行监测。
大型风电场运维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型风电场运维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fb88b1f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6.png)
大型风电场运维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风电成为了一种广泛应用的可再生能源。
而大型风电场的运维管理是确保风电设备安全运行和提高发电效率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运维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设计和实现一个高效的大型风电场运维服务管理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一、系统需求分析1. 整体目标:设计和实现一个大型风电场运维服务管理系统,涵盖运维工作的各个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 功能需求:- 实时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风电场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风机、塔架、发电机等各个关键部件的数据采集和监控。
- 故障诊断:系统能够对风电设备的故障进行自动识别和诊断,并及时给出相应的报警信息和推荐解决方案。
- 维护计划:系统能够根据设备运行数据和故障情况生成维护计划,并进行优化调整,提高维护效率和节省成本。
- 统计分析:系统能够对风电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运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通知提醒:系统能够及时向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发送运维工作任务和紧急通知,并确保接收到通知的人员及时响应。
- 报告生成:系统能够根据运维数据自动生成日、月、年度的运维报告和统计分析报告。
二、系统架构设计基于以上需求分析,设计大型风电场运维服务管理系统的架构如下:1. 数据层:包括传感器设备、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
传感器设备负责实时采集风电场各个设备的运行数据,将其传输给数据采集模块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存储模块中。
2. 业务逻辑层:包括故障诊断模块、维护计划模块、统计分析模块和通知提醒模块。
故障诊断模块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进行故障识别和诊断。
维护计划模块根据设备运行数据和故障情况生成相应的维护计划。
统计分析模块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给运维决策。
通知提醒模块负责向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发送通知和提醒。
3. 用户接口层:包括前端用户界面和移动端应用。
前端用户界面提供给管理人员查看和操作系统的界面,移动端应用则提供给维护人员进行任务接受和完成等操作。
风电场智能运维管控系统方案设计
![风电场智能运维管控系统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0f112a148d7c1c709a14559.png)
风电场智能运维管控系统方案设计摘要:资产的保值增值是投资者关心的重要问题。
近些年随着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装机容量及运行时间快速增加,如何提升风电设备的利用率、降低风电设备庞大的运行维护成本等问题已经成为风电场管理者关心的首要问题,从计划性维护到预防性维护的演变将为投资者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提供必要的条件。
而大数据、云平台等IT技术的发展,为建立电子化、系统化的风电场智能运维管控系统来提升风电运维技术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IT技术、移动互联网及云平台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为风电场运维管理系统提供良好的运行平台。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风电场智能运维管控系统方案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风电场;智能运维;管控系统;方案设计1、前言运维中心应架设多服务器来满足各种业务算法运行需求,提供运行各种智能预警相关模型、专家分析模型等算法服务。
并架设集控工作站来满足对所有接入风场相关设备的实时监控业务;架设智能运维服务器,结合智能运维终端实现运营维护(设备管理、检修管理等)业务的电子化、无纸化作业;架设智能预警和专家系统服务器,结合智能预警、装家系统的终端实现智能预警、专家系统业务的开展。
2、智能运维系统软件架构根据风电场目前的运行管理模式,考虑整机厂家和风电场业主的应用需求,结合IT新技术并考虑风电场智能运维系统生命周期的的可维护、可持续性,设计了风电场智能运维系统软件架构。
如图1所示。
智能运维系统主要分为3大功能板块:数据板块、平台维护业务板块和业务板块。
图1智能运维系统软件架构2.1数据板块实现智能运维数据的存储和备份,需满足如下要求:a.支持海量数据存储,支持数据的动态扩容。
b.支持关系型数据的结构化存储,提供关系数据库操作接口;主要用来存储集控系统采集的每个风场、每台风机的运行数据等。
c.支持半结构化的日志文件(文本或者其他格式)存储,提供日志文件操作接口。
d.支持图片、视频及声音等媒体文件的存储,提供操作接口。